CRS-3真看清了未来吗?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今天计算机世界报的一个领导邮件问我CRS-3的问题,感谢领导抬爱,我推荐他来看弯曲评论,所以小韩要注意了。

给他的回信里有段我觉得不错,分享这里,和大家讨论,比较正式的讨论。其实本人从没有认认真真读过协议,除了2544等几个测试的RFC。

回到正题,CRS-3的发布新闻稿里提到要解决云计算、视频、物联网的问题,详见我在弯曲发的新闻稿。我想说这些东西所带来的挑战,究竟怎么应对才算应对呢?思科是否考虑清楚了呢?CRS-3真的应对的了吗?我觉得所谓的三项,现在还是进行时之中,说看清是否太早了?

先说说应用和流量可能带来对已有,你貌似认为好的技术的冲击。抱歉,我学业不精,纯属扔砖大家讨论,期待是大家的评论。

记得ATM曾经被给予厚望,但是ATM当时处理不了的一个问题是,互联网应用非常发散,很多短链接,我可能开着弯曲的网站,没等传下来,又转而访问别的,甚至开多个浏览器的窗口。这些貌似平常的举动,而可能给ATM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访问的目的地址非常发散,ATM那样的技术可能光要处理信令,就处理不过来。

对于互联网访问的方式,路由网问题不大,越快越好即是。对于一些专网应用也可以采用CN2的做法,建立一些有质量保证的通道,利用流量工程来保证实现。但是在互联网这个巨大的经济体上,运营商现在控制不了整个产业链,运营商控制的非常非常有限。

现在的问题是公共互联网的应用在变化,比如游戏、比如视频,不单单可能访问目的主机非常发散,用户访问行为非常发散,而且是不同表现形式的长连接。而且,我觉得现在用户的访问行为是和电话网时代完全不能比拟的,互联网的10多年,是经济高度全球化的十年,这和TDM时代不同,是高度移动性的十年,而互联网完全虚拟化的状态用户是欣然接受的,现在的流目的地址发散远胜于ATM挂掉的时代。如何有效的解决在发散性的同时,其保证其长连接。

另一点是现在数据中心,或者是云计算的问题。这个更复杂一些,从我的角度看。回到头说流媒体,其实即使是视频电话这样的应用,凭借很好的框架设计,和客户端软件的设计还是能够解决的。我说的框架设计,就是类似一些借用P2P,做分布式的缓存,既解决数据传输,又解决服务器并发链接压力和存储系统读写压力的问题。好的软件,可以把貌似对网络性能敏感的业务去敏感化,我们打skype电话,看一些网上的高清视频,都是类似的解决方案。但是云计算的问题可能更复杂。

主机间的负载均衡,物理主机间虚拟主机的切换,文件的读写,不是说你支持vpls,能够让两个数据中心的vlan在跨三层广域网后还在一个广播域里那么简单。可能用户使用的计算资源在云里,不是确定哪个数据中心,而不同的数据中心里可能同时承载着多个云,甚至说,今天这个云需要用这个数据中心的资源,明天就不用了。而云计算中可能数据流向很发散,可能流也是长连接,可能对延迟和丢包真的非常非常敏感,是不能用视频应用里的“骗”的做法来做的。

其实更知名的是,云计算是个概念,并非业务逻辑非常清晰。面临很多技术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依我的经验是,先去梳理其业务流程和逻辑,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不能说客户说要车,您都照着双R的标准来做。我质疑思科是否看清未来的一个关键就是,云计算现在貌似没有明确的业务模式,大家都是在尝试,更谈不上业务流程和逻辑。业务的模式、逻辑、流程非常重要,毫厘的偏差,到技术侧可能影响巨大,直至导致灭亡,我觉得ATM的覆灭正源自于此。搞TDM和移动的人,很清楚其业务逻辑的。

第三点是物联网。这是最最看不清的领域,这也是为什么我请陈首席帮忙找些这方面的高人谈谈,不是跟风,这个必然是方向,但是IP网的流量怎么走,协议是否要调整,设备如何设计,我觉得都是要知道这个东西要怎么发展,业务逻辑和流程如何的。物联网的流量,我揣测是不会很长的tcp链接或者可能UDP就可以了,但是可能超级发散,超级移动,源和目的都可能变,就像测试的时候,你设ixload或者smartwindow的时候,你可能必须考虑变源的地址,而不仅是目的的地址。我们现在用IPv6,是看到移动电话的压力。搞物联网,IP地址可能够,但是可能与移动电话区别极大。移动电话是绑定人的,大部分移动电话可能是在一个城市内移动,有比较可以遵循的轨迹,城市间移动的少(春节除外)。偶尔有些像陈首席这样的,才会跨国家移动,全世界乱跑,涉及欧洲、美、亚、非的就更少了。但是现在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今天山西一个厂家出的醋壶,可能一个月后有的到了国内某个人手中停止移动,而有的可能在天津港仓库,准备发给美国。两个月之后,可能有瓶醋在首席家里,有的还在准备运往阿富汗,荣幸的被美军采购治疗战场综合症了。物联网打算怎么处理这些物体,移动的物体,是临时分IP呢,还是携带IP呢?当他们挫堆儿移动的时候又打算怎么处理呢?……我看不清,我想能看清的也不多。

需求=>应用=>业务=>技术=>协议=>设备。这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我觉得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会有映射的。比如如果你觉得这个网络不会经常有变动和更新,只把网络的转发能力做得超强,但是抱歉可能网络经常会出现变化,有可能路由器处理协议,生成表的路由引擎总是挂,而超强的转发引擎,你花了很多钱买Tcam、做NP做得东西却总是闲着,因为总是拿不到合适的FIB表。

砖抛到此,谢谢大家听我废话。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CRS-3真看清了未来吗?”有27个回复

  1. ASR1k 于 2010-03-11 9:05 上午

    那么我基于在不谈哪家的产品的基础上来回答一下上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的想法, 然后来推敲一下, 下一代路由器需要些什么.
    1.关于流量发散的问题, 那么反过来想, 业务汇聚就成了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了. 现在一种较好的做法是在路由器上建立pinghole. 例如在VOIP网络中Session Board Controller, 我们通过边界路由器汇聚SIP信令和RTP数据流. 然后在运营商内部的一个专用的TE-Tunnel上传输. 带宽和延迟都可以很好的保障. 并且很多视频业务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汇聚. 反正基于SIP协议的SDP协商就行了. 这样就可以把session汇聚在Edge上, 对于核心影响并不大. 这样的做法不会像ATM那样全程的信令支撑, 相反仅在边缘处理信令. 但是对于这样的处理, CPU消耗也挺高的. 好在一些成熟的Linux平台和基于x86的处理尚可满足. 实在是不可满足了, 也可以使用类似于刀片服务器的分布式RP结构(JCS1200 or DRP).

    2. 关于数据中心和云计算, 这东西我觉得很扯淡… Content Switching 一直提了很多很多年, 但这样的业务模式, 似乎还真得像google那样全球分布式的建立Datacenter, 那么DC互联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了. 虽然有VPLS. 但是相互之间的replicate还是有难度的. 是否能够产生一种基于对象或者简单说基于文件的寻址机制, 比如把文件对应到一个数据库. 然后数据的传输采用反向推送的方式, 即在整个存储网络中根据用户需求做推送, 推送到相关的缓存设备上? 对于调用次数较高的文件对象, 需要在数据库中关联相关的调用权重和位置信息来推算文件存储的合适位置. 例如某个文件调用最频繁的是在亚太地区, 那么根据调用请求找到到达各个调用点最短路径的数据中心来进行存储? 当然只是个逆向思维的猜想罢了. 小弟无能, 尚未想到更好的调度算法…

    3. 负载均衡. 实现方式和1比较类似, 需要高性能 session-aware 平台支持. 也就是说基于Session的管理在边缘路由器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就有一种想法, 将负载均衡的设备集成在边缘路由器的转发平面上?

    4. 物联网, 倒真觉得是个炒作. GSM网络中的位置寄存器可以借鉴. 那么也就是说基于HLR/VLR结构的互联网支撑, 最近的一些新的RFC提及过关于LISP(Locator/ID Separation Protocol)的研究.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 通过 “IPsp:IPclient” 的方式记录客户信息, 并根据位置寄存器使用IPsp进行路由, IPclient用户欺骗客户端?

    5. 关于”需求=>应用=>业务=>技术=>协议=>设备”,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也提出了对路由器的需求. 首先是控制平面的需求, 也就是您提到的有可能控制平面overload 转发平面很空的情况. 现阶段来看, 基本上很多厂商都开始抛弃原有的MIPS 或者 PowerPC的控制平面并转而使用性能提升更快的X86平台. 并且借助一些并行计算的能力. 相信处理大量的业务, 性能还是可以满足的. Juniper便是很早发现这一点, 以至于现在直接OEM IBM的小刀片平台来构成JCS1200, 而其它厂商也在快速跟进, 不过MIPS/PowerPC –>X86的迁移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Intel在其中也做了不少的贡献, 当然主要是在编译器方面来支撑高低字节序转换的处理. 对于这样的担忧, 那么我们是否会像MPLS诞生那样来做一个更新的更灵活的协议来降低核心网的负担呢, 这些也是需要对于需求进行分析后来考虑的…

    另一方面, 转发引擎或者NP随着业务的需求升级换代也很快. 那么势必要做一个灵活的可编程的转发平台. 转发平面的provision如何做? 以及如何使用相关的基于硬件抽象层的封装方式来降低开发难度, 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2. ABCD 于 2010-03-11 9:59 上午

    我觉得视频的因素可能被低估了

    TV要往互联网发展,大家对码率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P2P的复杂性和质量上的短板对于媒体大鳄来说,可能远不如在网络设备的投资合算。

  3. bigrong 于 2010-03-11 4:03 下午

    谢谢楼上的,继续听。
    对于TV如果非直播的形式,我觉得可以用一些糊弄的办法。比较麻烦的是很多人打网真这样的高清视频电话,开会议。
    思科盼着人人家里都有个网真呢。

  4. ABCD 于 2010-03-11 5:32 下午

    视频电话的要求没有看娱乐和体育节目的要求那么广泛和深入人心
    体育赛事的直播也是一个趋势,内容本身的价值比设备要高的多,想想各种体育明星的身价大概就有个概念了
    之前内容拥有者和广告投放商都受电视台这个代理的限制,现在上网了他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权力

  5. 理客 于 2010-03-11 11:15 下午

    从技术上看,P2P技术是WEB2.0概念里技术精髓之一,是对用户非常有利,对SP没有任何利益的,对传统媒体包括电子媒体也基本没有利益的(盗版问题),在欧洲,关于P2P流量的版权一明确,P2P流量立刻下到很低。
    P2P的质量问题,应该不是非常难解决的技术问题,上面的问题,也会随着发展而变化,所以P2P随着云计算,一定会成为主流的内容传播技术,想Google一样颠覆之前的传统

  6. droplet 于 2010-03-11 11:56 下午

    既然是p2p,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创作者,这是web2.0给大家描绘的美丽未来,p2p当然不简单指普通用户,出版社2出版社算不算p2p,他们就没有可以share的东西吗?patent可以互换,版权是不是也可以互换哪?要版权是为了钱,这个可参考一下网络游戏,人家不怕盗版,呵呵。

  7. ABC 于 2010-03-12 2:15 上午

    版权这个东西,如果当年耶稣,莫哈默德,佛陀,孔孟要是收的话,他们的家族会赚多少钱?
    钱又是什么?

  8. ABCD 于 2010-03-12 5:42 上午

    大广告商的眼睛都盯着而且只会盯着大公司的premium内容,用户创作的内容还是自娱自乐

    在这个市场,各种大公司(包括内容公司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已经存在了很久,都会有自己的利益和政治,内容公司不会去开发p2p应用,网络服务提供商会更愿意自己的带宽卖钱而不是免费,唯一能做p2p技术提供的公司要进入这个市场就像是空手套白狼,还要保证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谈何容易

    p2p的热潮已经过去了,这个方向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说,可能已经证明是个不成功的尝试

  9. 西门青云 于 2010-03-12 8:14 上午

    挑剔bigrong观点中的几个问题:
    1)互联网这个经济体上,真的是运营商控制的非常非常有限么?

    首先我个人将这种观点看作是过于悲观(当然也可能从反方面说是过于乐观),媒体的论调和运营商们刻意为之的“危机论”都在渲柒所谓的“运营商管道化”趋势: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趋势使得价值链愈发向OTT(Google,baidu)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倾斜,运营商们只是赚取微薄的出卖带宽的利润。让我们以粗略的数据比较一下两个利益集团的代表:运营商(ATT)和互联网公司(google);ATT 2009年的全年收入大概在123B,而google 2009年的全年收入大概在23.6B;前者规模是后者的5倍;当然之比较年收入多少不足以说明问题,还应该比较下盈利能力;ATT 2009年全年净盈利占全年销售收入的11%,而Google要好很多,全年净盈利占比为28%;从这个数字的比较似乎印证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观点:Google的赚钱能力是要强过ATT的。但是不要忘记,ATT的净盈利是包括它所谓全业务的,而这个全业务中相当比例是传统话音业务。这部分业务众所周知是越来越不赚钱的。而ATT的新业务增长动力:无线业务,自从采用了iphone之后增长强劲,每个季度来自无线业务的利润率都在40%之上。也就是说,ATT作为老牌运营商,背负了沉重的话音业务负担的情况下与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比较,当然要处于下风。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话音业务,用att的无线业务和数据业务来比较的话,其实运营商是不输于互联网公司的。而且注意,这种比较在互联网经济的大帽子下更为有意义,因为att的无线业务之所以大赚特赚,最主要的就是它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而反过来看下google年报中费用支出的组合,相当比例的费用(26%)是付给了流量支出。也就是给了运营商买路钱。基于此分析,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Google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骨干网和数据中心,而且到处与各个运营商直接建立peering关系。而且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google自己也要在美国开始敷设FTTH的光纤接入网。

    因此,我的观点是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浪潮下,作为运营商有其独到的价值所在,首先它建立的网络基础设施,拥有互联网的物理接入和带宽提供能力的先天优势,这是互联网公司所不具备的;第二,它直接建立与用户的关联,运营商对用户的掌控能力是互联网公司远远不能匹敌(也是互联网公司流口水的地方),比如用户的精准位置信息、身份、兴趣偏好,用户对运营商的品牌认可度,这点上可以类比下今天,银行拥有所有个人的最精准的财务信息和信用信息,这些信息善加利用就可以开发出各种增值业务,可惜银行目前只是出卖用户信息,导致我们频繁接到卖车、卖房和卖保险的电话。第三点,如果说在固网宽带领域,运营商由于观念落后于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产业链上被互联网公司抢夺先机,貌似成为了管道工,但是在更为广阔、发展潜力更为巨大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由于接入方式、终端特点、业务类型的差异(相对固网宽带),特别是有了固网互联网经营的惨痛教训,我个人认为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会更有可为,就拿国内3个运营商目前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来看,多是以运营商自主提供的互联网内容为主(或者是运营商引入的第三方CP),更如中国移动推出了appstore的服务,今后对上游产业链的掌控能力越发强大。

    所以,我并不认为今后运营商在互联网价值链条中越走越低端,运营商不需要妄自菲薄,当然更不能自高自大,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则俱荣,相斗则俱损

    时间不早了,其他不同观点陆续发送

  10. 理客 于 2010-03-12 10:10 上午

    Google和运营商本质全区不同
    1、Google是全球用户,运营商是局部用户,
    2、Google的所有COST被全球用户分担,运营商只能被局部用户分担
    3、Google主要是共享信息,信息本身可以被无限的基本是0成本的传播和copy,运营商主要是以出租物理管道和对应的服务赚钱
    从单用户的价值看,运营商远大于Google,但是从总的用户的成本投入和产出看,运营商没法和Google比,这是不同商业模式的问题,如果运营商不能走Google们类似的路,通过挖掘自己的用户的潜在价值来增值,那么没有任何理由能把利润率接近IT新贵,但是具体运作起来,你是挖掘自己的用户还是全球用户?你能否真正擅长挖掘出用户潜在的价值?Google不是那么好做的,否则遍地都是Google了。
    所以长远来看,运营商把管道做好是自己的正业,利润率虽然不会很高,但还是中产或小康。当然也可以试水Google方向的业务,也许能有成功的,但我不看好整个运营商行业能大部分都在这个方向成功。
    至于iphone,主要还是apple,ATT转了一把,如果以后不能不断的推出这样赚钱的业务,那就是这一把,要不断的推着这样赚钱的业务,太难了
    所以整体上,能像Google类发展好的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做好管道和服务,无论IT如何风云变化,管道总是要租的,扎扎实实的在自己强势的地方好好干,保持中产的舒服日子就可以了,不用太眼红Google们的暴富,暴富只能给少数人,如果暴富的人太多,那就不能叫暴富了
    对运营商,每BIT的带宽价值要迅速下降,这是摩尔定律决定的命运,没人可以随便改变,但这对所有运营商都一样的公平,所以如何施展浑身法宝,保持竞争力和活力是最基本的要求

  11. 理客 于 2010-03-12 10:17 上午

    P2P业务现在确实有商业模式的巨大障碍,但P2P技术和云计算是成本最低的技术,所以我看好他们的天下,也许就在10年左右的时间

  12. droplet 于 2010-03-12 9:55 下午

    p2p没法监管,政府开始头痛了,就像c2c没法收税,没有秩序是不行的,没有秩序对谁都没有好处。

  13. 理客 于 2010-03-12 11:48 下午

    像监管类的ZZ问题,还有人性之类的问题,平时嘴里说说都是很痛快的,但实际应用却是痛苦的,极端情况下的经典道德悖论是:比如有一个人该救,类似好莱坞美丽感人的人性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如果救人的代价是要损失10万人,我们还要不要救?如果救了这个人,那么这个人就能救100万人,要不要救?道德在某些危机实际情况下,是不得不让位于理性,否则意味着灾难,此时如果道德不让位,那么就需要force使其让位

  14. 无知者无畏 于 2010-03-13 4:34 下午
  15. 无知者无畏 于 2010-03-13 6:58 下午

    目前很多人只看到P2P浪费带宽的一面,我的看法却恰恰想法,P2P能做到按内容路由,恰恰是带宽资源的救星。

    如果人人都P2P的话,互联网接入商设立自家的节点是必然的。

  16. droplet 于 2010-03-13 8:28 下午

    p2p如何按内容路由的?p2p协议里面有包含路由的内容吗?

  17. 无知者无畏 于 2010-03-13 9:07 下午

    打个比方嘛,P2P的访问目标是内容,WWW的访问目标是具体的物理地址。

    以在国内访问YOUTUBE为例,某些热门视频可以导致在太平洋光缆上几万个甚至几十万个100K量级的重复连接。

    而P2P就不会,在一个几百人的大公司里面,大部分热门内容的访问都出不了公司的内网。

  18. ASR1k 于 2010-03-13 9:39 下午

    P2P Aggregation Proxy ?其实这些东西换做路由器来做的确很麻烦, 因为应用太多了, 网络设备并不善于做这些东西, 毕竟大容量的数据转发是必须的. 为了避免多次复制, 特别是在关键链路上的多次复制. 分布式的DC, 并做相关的推送服务是必须的. 毕竟像youtube这些在国内搞几个DC来做cache还是很容易的.

  19. 理客 于 2010-03-13 11:51 下午

    P2P不只节省带宽,还节省计算资源,所以个人偏执的认为,P2P+云计算一定会在10年左右的时间成为主流的媒体传播技术

  20. ABC 于 2010-03-17 4:24 上午

    P2P或云计算如何融合到一起,还没看到结合点。两者代表分散与集中的不同模式,谁能找到结合点,谁就有可能抓住机会。
    现在看云计算被关心的更多。

  21. 理客 于 2010-03-17 6:06 上午

    两者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分散下的集中。

  22. bigrong 于 2010-03-17 7:48 上午

    无知者无谓、理客,西门青云,ASR1k怎么能够联系到你们呢,交个朋友。我的gmail是bigrong#gmail.com
    最近一直在忙离职相关的事情,没上来回复。
    首先说运营商是不是做管道就是贬低呢?各有各的道,生意好坏,我觉得数字是一方面,看运营效率是关键,而不同领域各又有不同,所以说我想我一部分回答了西门青云的挑剔了。
    第二部分是,我想写篇文章来谈的,这里浅浅说一句,就是业务模式。想想过去运营商经营的电话模式,很清晰,包括所谓的智能网业务也一样。但是互联网时代呢,混沌了很多很多很多,真的成了虚拟社会了,该进入哪块呢?按说电话两侧连着也是社会啊,但是互联网一个关键是社会里很多东西被“压缩”在服务器和PC上,而服务器大多托管在运营商的IDC里……这是我所谓的不能控制说,也许就不该去碰的东西。比如过去运营商也不会做xx聊天的电话服务啊,顶多是三产去碰。
    to 各位提到的P2P
    P2P不要局限在共享上。按照很早之前买的书来看,dns还是P2P最早的模式呢,想想bgp等路由算法,也是啊。
    归正传,现在我们很多应用其实都用了类似P2P的算法,微软现在也是在支持啊。否则单单是并发链接,和如此大的读取请求,就很难对付的。

    谢谢ASR1k
    技术上我是班门弄斧了,而且跳出来被拍砖头,是陈子让我做的,士为知己者挨砖头啊。最后一段是我的核心思想。没办法光挨砖头,还得立于不败之地啊。

  23. 读者 于 2010-03-17 8:59 上午

    “以在国内访问YOUTUBE为例,某些热门视频可以导致在太平洋光缆上几万个甚至几十万个100K量级的重复连接。”

    如果Youtube在中国购买了足够的CND服务,这种情况也可以避免。

    本人的想法, 无论是P2P 还是clien/server+CDN, 都是不同的技术手段,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 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

  24. 读者 于 2010-03-17 10:13 上午

    typo, 上面的应该是CDN服务, 不是CND.

  25. Q 于 2010-03-18 8:08 下午

    to 19. 理客

    对P2P部分 完全赞同,对云计算和10年左右部分 不知道, 谁知道呢

  26. ASR1k 于 2010-03-18 10:12 下午

    合了分, 分了合而已… 单个做到极限了, 就分开来搞cluster , 然后无聊了又整合一下… 总有人在这样的分合中乐此不疲, 但却看不清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就是想方设法折腾钱而已…

  27. 理客 于 2010-03-18 11:30 下午

    是,云计算,真是who kn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