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也岌岌可危
作者 高飞 | 2008-03-01 23:22 | 类型 专题分析 | 6条用户评论 »
系列目录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2008年2月14日,俄罗斯激活了其GLONASS卫星系统的最后几颗。政府宣布,目前新卫星激活后,GLONASS已经能覆盖全国95%面积和全球83%的面积。本年底,俄罗斯还要为此系统发射六颗卫星。不过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经济角度看GLONASS都不怎么乐观。 俄罗斯政府第一副总理Sergey Ivanov日前承认,GLONASS系统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还不能收回成本。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包括消费者手持设备太少,信号精确度远不如美国的GPS,匹配GLONASS精确度和细节的数字地图还没有产品,在轨卫星的寿命太短——卫星更新频率甚至令俄罗斯的火箭发射能力捉襟见肘。 这几条原因可谓是招招致命。到2008年2月,俄罗斯GLONASS系统的均方差是水平17.1米和垂直22.18米的,而同样的参数在GPS民用系统已经达到了2.76米和7.51米。定位系统的精度取决于地面站对卫星的定位——这方面俄罗斯就落后于美国和欧洲,而且可能需要十年之功才能追上。俄罗斯GLONASS系统卫星的很多零部件受制于制造业能力,本国无法生产,只能依赖进口。美国在这方面的产品最好,但是却对这种产品有严格的出口限制;而俄罗斯内部对美国产品也有很深的疑虑——天知道美国人会不会在产品中留下后门,这种事美国人没少干。俄罗斯从第三国进口的零部件质量却往往达不到航天的要求。目前GLONASS卫星的设计寿命只有三年。虽然俄罗斯的东西都粗糙耐用,目前卫星也可以在三年基础上使用到四年半,美国GPS卫星的设计寿命却是十年,使用寿命达到了二十年!GLONASS需要同时18颗卫星在轨,而俄罗斯目前的卫星生产能力是每年六颗——全力开工也难保天上的东西齐全啊。落后就受制于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还有一些奇怪的因素就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到2006年底,俄罗斯的法律还规定公民精确知道自己的经纬度(以及国家其他地方的经纬度)是非法的。前苏联时代的民用地图都故意制造几公里的坐标误差以免战时被敌人使用。这种后遗症在俄罗斯年代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消除。 一个全球定位系统在商业上的成功是与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综合国力和经济环境甚至社会制度息息相关的。欧洲的伽利略在技术上可谓先进,但是政府机构的官僚主义和官办研究的拖沓作风影响了发展;俄罗斯则是积弊太多,制造业和技术又跟不上。纵观全球,中国的北斗虽然历史短,但是发展迅速,定位明确(目前是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区域定位系统)。中国的制造业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也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只要政府对定位系统的政策得当,未来对美国GPS构成挑战的也许真的只有中国北斗,就像对美国能构成挑战的也只有中国一样。 | |
雁过留声
“俄罗斯的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也岌岌可危”有6个回复
[...] * GLONASS,俄罗斯 俄罗斯宣称要把这个前苏联留下的系统在2010年前恢复全球覆盖和应用。不过这个系统的问题也多多(请参考俄罗斯的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也岌岌可危一文) [...]
最后一句话说得有劲。
同上
“……到2006年底,俄罗斯的法律还规定公民精确知道自己的经纬度(以及国家其他地方的经纬度)是非法的……”囧一个
我刚说并行宇宙,马上就出来一个mirror
牛逼人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