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系统软件工程师的方法论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7个打分, 平均:4.57 / 5)

雁过留声

“一个系统软件工程师的方法论”有52个回复

  1. 沈 阳 于 2008-09-10 8:49 上午

    这与当年俺混进清华计算机研究生班(远程)听了一年课老师所讲课程一样,一头雾水,很复杂。

  2. wddlsz 于 2008-09-10 9:28 上午

    请问有根据讲座整理的文字版么?看ppt真的不过瘾。

  3. 飞龙 于 2008-09-10 2:22 下午

    陈怀临博士祝贺您在北邮讲课成功,建议您有空访问一下北邮资深李道本教授,他曾在科技部B3G项目上应用过IPV9系统,而且很成功。

  4. 陈怀临 于 2008-09-13 1:46 上午

    谢谢飞龙贤弟。有机会一定拜访。

    是的。我喜欢这样的交流。不要冲动,对事不对人。摆事实,摆数据,来证明一个科学或技术的真伪。例如,我写了那么多关于华为的文章,我的文章里基本没有情绪,只有基于数据和资料分析和评论。我想这也就是一种科学的精神了。

    希望弯曲评论的读者都能体会这样的精神。

  5. 匿名 于 2008-09-13 7:21 上午

    祝贺!
    是否有视频?让未达现场者过足瘾?

  6. 中兴之象 于 2008-09-13 11:40 下午

    北邮”资深”李道本教授.

    飞龙老兄的话真是搞笑

  7. 匿名 于 2008-09-14 5:17 上午

    李道本:1964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系。曾任美国加洲洛杉矶大学、波士顿大学、东北大学客座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顾问教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兼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被剑桥世界名人录列为500名世界级一流通信专家之一。

    *1968年~1978年:负责国对流层数字散射通信系统(我国第一个超远程码分多址扩频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1981年~1991年:应邀赴美国夏威夷大学、加州洛杉矶大学、Boston东北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导师,期间与J.K.Omura博士合作开发出2G的主要标准CDMA联接技术。

    *1988年~1991年:三次参加IEEE国际信息论会议。其有关时变信道码间干扰理论的论文被评为特级论文;论文“判决导引盲均衡算法”,被评价在世界上首次解决了均衡中“最小差错概率准则”的问题。

    *1998年:发明“一种扩频地址编码技术”,获国家专利及PCT国际专利。

  8. 匿名 于 2008-09-14 5:26 上午

    用三网融合的概念评述4G 作者刘礼白:http://bbs.aspire-tech.com/dz/viewthread.php?tid=61468&extra=page%3D7
    六、共用的承载网络

    共同的承载网络必然是互联网。目前,关于互联网的体制有两种。一种是源自美国国防部的ARPA网的IPv4和IPv6,其管理部门是IETF(TheInternetEngineeringTask Force)。但实际上,互联网受控于美国是举世皆知的事实。另一个是我国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十进制网络标准,使用IPv9协议,我国拥有知识产权。尽管互联网体制的安全因素与国际政治、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是特别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只从技术层面作简单的比较说明。

    1.互联网IPv6

    ●关于IPv4及其升级到IPv6的资料已经非常丰富。这里只列举与IPv6相关的技术特点:

    ●IPv6的地址量为2128,已足够大。

    ●IPv6在移动性上有所加强,但尚未见成功的应用,特别是在3G系统设备上还未有成功的体现。

    ●IPv6在安全性上有所增强,但安全性控制在美国方面。

    ●IPv6准备建立ENUM(TelephoneNumberMappingworking group),即E.164标准电话号码映射工作组。按照这个标准,即可利用电话号码来查找注册人的电子邮件、IP电话号码、统一信息、IP传真或个人网页等多种信息。ENUM近似于我国的数字域名,但提出时间比我国的数字域名申请专利的时间为晚。

    2.数字域名和IPv9

    数字域名直接用数字0-9表示,电话网、计算机数据网和广播电视网是统一的。例如00102084001000,与电话号码相一致。数字域名是IPv9协议中选用的域名表示方法。

    采用数字域名的网络为十进制网络,中国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数字域名是我国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发明的,拥有技术专利。IPv9是实现数字域名的协议标准,其特点如下:

    ●IPv9的地址量为2256,比IPv6更大。

    ●IPv9可以对IPv6和IPv4后向兼容。

    ●IPv9的移动性已于2004年在LAS-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试验中得到证实,是好用的。

    ●IPv9的安全性有保障。

    ●IPv9所服务的数字域名十进制网络可满足三网融合地址型式相同的需求。

    IPv9用于十进制网络、数字域名、蜂窝移动通信已在LAS-CDMA系统试验中获得成功验证。

    3.统一管理的骨干网

    为适应NGN的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承载网络的技术需求。统一管理的骨干网是必要的。

    当前,我国有线骨干线网并不统一,各大运营公司各搞一套,结果是重复建设,互联互通问题很难解决。未来以互联网为承载网络,分不清市话还是长途,分不清本地业务还是远程业务,如果没有统一管理的骨干网,计费就成为无法实现的难题,互联互通将更加困难。统一管理的骨干网,分散经营的接入网体制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七、结束语

    4G将与NGN的建设不期而遇。4G应该是NGN的一部分,4G必须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需求,它将在当前的三网基本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既要实现“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又要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因此,多体制、多技术仍将共存,必须统一的将是共同的承载网络——互联网.

  9. 皇帝的新装 于 2008-09-14 6:37 上午

    别的不说,这位刘礼白 同学在写文章方面没有作足功课。
    ●IPv6在移动性上有所加强,但尚未见成功的应用,特别是在3G系统设备上还未有成功的体现。
    ●IPv9的移动性已于2004年在LAS-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试验中得到证实,是好用的。

    1. IPV6应用在mobile也体现在最近的RFC中。RFC3775 RFC 4487
    2. 一方面说IPV6在所谓的“3G系统设备上还未有成功的体现”
    IPV6早就在mobile上有样机和实现。并不是所谓的没有成功的体现。

  10. 沈 阳 于 2008-09-14 9:13 上午

    本人有DV录相可以证明:印度、日本、韩国使用IPv6在家电-移动终端方面己经在2004年有成功例子!
    是2004年!别夜郎自大了!

  11. 匿名 于 2008-09-15 6:42 上午

    刘礼白——信息产业部第七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总工程师、第一台自主开发GSM手机总设计师。
    IPV9是用在4G上,ipv6至今在4G上还在探索。IPV6在3G移动的应用至今不成功,不是事实吗?

  12. 皇帝的新装 于 2008-09-15 7:06 上午

    恭喜,争取把”IPV9″用到5G/6G/7G/8G乃至到100G。 :)

  13. 匿名 于 2008-09-15 7:16 上午

    谢谢您的恭喜,我相信IPV9一定会使您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支出更少!

  14. 陈怀临 于 2008-09-15 3:58 下午

    皇帝,中兴,菜鸟,沈阳等朋友,请不要再回复任何IPV9的文章了。所以评论都是IPV9的,把弯曲评论全部distracted了。不是个好事情。

    就此打住。可以讨论一些别的东西。

    希望大家爱护弯曲评论。我们不希望弯曲评论其实成了谢所长的舆论阵地。

    再说一遍,IPV9没有这么重要。请大家不要再花时间了。

  15. 皇帝的新装 于 2008-09-15 5:15 下午

    抱歉抱歉,本来不想再说”IPV9″的,只是看到 明显的一些错误忍不住说了出来。

    就此打住,让我讨论一些其他的东西。

  16. 中兴之象 于 2008-09-15 5:17 下午

    我们爱这片土地,爱得艰难

  17. 中兴之象 于 2008-09-15 5:17 下午

    响应BNN号召,不再评论ipv9!

  18. 飞龙 于 2008-09-15 5:51 下午

    陈博士可以暂不讨论IPV9,但请不要说:IPV9没有这么重要!是否沒有这么重要下结论太早!现请几位高手讨论末来网络课题:
    1 解决经典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语言与文本表示方法的关联理论与实现
    2 经典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数据在同一光纤或大气通道传输互不干拢的理论依据。
    3 未来互联网的数学模型建立与社会应用差异的理
    论建立及预测机理模型;

  19. 网络菜鸟 于 2008-09-16 9:59 上午

    我不是高手,我也不打算在讨论所谓的“IPV9”了。该说的都说了,逻辑正常的人还有自己的判断。

  20. 飞龙 于 2008-09-16 6:21 下午

    回19搂:我想讨论的问题是-个共性问题,没涉及ipv9,请几位高手评论以下的3个问题在末来网络的地位(中国、美国、欧州)及可能会遇到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
    1 解决经典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语言与文本表示方法的关联理论与实现
    2 经典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数据在同一光纤或大气通道传输互不干拢的理论依据。
    3 未来互联网的数学模型建立与社会应用差异的理
    论建立及预测机理模型。
    谢谢

  21. 匿名 于 2008-09-16 11:53 下午

    哈哈哈。IPV9的批判者竟然对IPV9话题不敢再谈论了。有意思,真有意思。

    看你们对IPV9批判来批判去,连一个战得住脚的理由都没有。还被人家问的哑口无言。

  22. 中兴之象 于 2008-09-17 3:04 上午

    20楼飞龙,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那个”管理局”的上级是什么?

    还有,你在20楼的东西跟ipv9有什么关系?
    这个话明显是在转移话题

  23. 匿名 于 2008-09-17 3:31 上午

    22楼:

    你的兴趣可真奇怪,总在打听也许是你不该打听的东西。人家上级是谁,凭什么要告诉你。你算老几。有些东西,不肯定,不否定,那你就应该知趣了。一个人要识相。

    20楼的东西很明显是同IPV9有密切关系的。你以为IPV9没有理论模型就能够做出来的呀?

    还是那句话,什么都不懂,还来打假?

    你如果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也许人家还会教你一点东西。

  24. 中兴之象 于 2008-09-17 4:04 上午

    哎哟,我好害怕呀.
    你是不是想说这个是国家机密?
    那你在这里泄露国家机密”ipv9″的技术”核心”
    你根据美国的RFC做的东西,还去国外申请专利,
    是不是在泄露国家机密?

  25. 匿名 于 2008-09-17 5:12 上午

    25楼:IPV9的项目是公开的。但是有些技术不一定会公开,你问了人家也不会说,因为这种“不说”可能有很多理由,比如商业机密,知识产权,等等。你让微软公开其源代码试试。

    真是少见多怪。

  26. 飞龙 于 2008-09-17 5:57 上午

    中兴之象沈阳在:中国IPv9调查回顾[2006-2008年代理商调查 中已回答你的问题:为了了解“中国IPv9”的应用真相,本人这几年也陆续跟踪这个产品,因为它在2006年媒体传播中既有获得信产部科技司推荐、也出现在信产部副部长“2006年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报告中、宣告中国“下一代网就是因特网下一代网,传统意义上说就是现在采用的IPv4,IPv6,乃至向IPv9延伸”这样让人觉得很不简单说法。
    比较失望的调查结论是:
    第一,多控制中心机构很神秘:1、谢建平所长的单位网站很久没有更新内容。2、澳门的“亚太十进制网络技术中心”也陆续向“湖南中心”转移。3、“湖南中心”即“中国十进制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局”。
    所以沈阳已做了回答:“湖南中心”即“中国十进制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局”。
    但错误的是:谢建平所长的单位网站www.em777.net已更新内容。
    澳门的“亚太十进制网络技术中心”是沈阳编出来的假消息。

  27. 飞龙 于 2008-09-17 6:04 上午

    中兴之象说:你根据美国的RFC做的东西,还去国外申请专利
    中兴之象,谢所长解决了美国的RFC公开承认失败的技术难题,并申请了发明专利,获的十个国家的批准,有什么错!不要见ipv9和谢所长就反对!这不是弯曲评论的精神!

  28. 沈 阳 于 2008-09-17 7:49 上午

    IPv9的发展历程:十进制的网络从提出到今天已有十个年头,已建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可以供验证的工程系统,目前正在建设一个可以商用化的系统。

    在上海建成了数字域名根解析中心,并且分别在北京、长沙、澳门等地建立了分中心,运转正常。在上海的IPv9综合信息试验网运行6年,稳定可靠。中国澳门采用IPv9技术建成新亚太信息中心已运行3年,建成的IPv9中国华中地区长沙节点正在试运行,北京网通十进制网络技术系统正在开通。(http://www.rfidchina.org/readinfo-23888-222-2.html)
    飞龙兄:“沈阳编出来的假消息”很多是媒体公开的信息,说明什么了?!
    别讲话不认话,谢建平先生!

  29. 陈怀临 于 2008-09-17 1:13 下午

    对于IPV9这个专题,有兴趣可以继续发表严肃的文章。我们审阅后酌情发表。

    对于留言,希望大家不要跟贴了。阐述观点都不是很充分。

    我不希望弯曲评论漫天遍野的留言都是IPV9。

    《一个系统软件工程师的方法论》与IPV9何干?:–)

    这些slides是我毕生功力的总结。可惜了。

    下一步,我将会开始撰写我酝酿已久的
    《系统软件工程控制论》。

    写完这本书,我就闭关了。

  30. 飞龙 于 2008-09-17 5:51 下午

    沈阳,难道媒体的报道不经过你的辩别和调查,您就可以不负责任的引用,这是违背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起码原则,更何况关于数字域名规范不是原信产批准的行业标准的假消息,是你原作罢!
    沈阳响应陈博士的号召,大家探讨技术,弯曲评论是一个从技术层面㵷别真假的论坮,而不是抄作假新闻的的论坮,
    飞龙己建议谢所长的嵌入式开发队伍学习陈博士的文章。

  31. 中兴之象 于 2008-09-17 7:32 下午

    30楼飞龙老弟,”飞龙己建议谢所长的嵌入式开发队伍学习陈博士的文章”

    看来你是即得利益者了,麻烦你把获得的政府/国企/官办学校的拨款的使用明细透露下

  32. 飞龙 于 2008-09-17 7:40 下午

    中兴之象不要见ipv9和谢所长就反对!这不是弯曲评论的精神!麻烦您也把您的身份、履历、财务收入、税单及家人隐私的状况也透露罢!您愿意吗?

  33. 中兴之象 于 2008-09-17 7:50 下午

    哈哈哈,你承认获得拨款了?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34. 飞龙 于 2008-09-18 12:21 上午

    我上面有承让获得拨款了的字吗?没有!谢所长他们是民间开发,不会有人给钱,也不会去向政府要开发经费!

  35. 中兴之象 于 2008-09-18 2:29 上午

    “谢所长他们是民间开发,不会有人给钱,也不会去向政府要开发经费!”
    这个话你是代表谢先生说的?能不能负法律责任?

  36. 飞龙 于 2008-09-18 6:20 上午

    还是老话谢所长的钱不用您操心,如果将来ipv9在市场化中用了纳税人的钱!您可以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局的税单再来行使您的权力。如果您是美国人、日本人、台湾地区居民与您无关。告飞龙您是谁,不要毁了弯曲评论!管好自己的事。

  37. 飞龙 于 2008-09-19 5:32 上午

    建议你找博客发布的人核实,中国电信是否是给了谢所长3亿元搞研发了。还是中国电信自己用不要混合!

  38. 看过TCP/IP详解的人 于 2008-09-26 12:15 上午

    在这里对掐,没有任何作用

    大家都认真做事,用事实说话

  39. 陈怀临 于 2008-09-26 7:27 下午

    小象,

    你在这个Thread下狂留言,却没有看见slides?

  40. 中兴之象 于 2008-09-26 9:48 下午

    以前没注意,忙着ipv9热闹了

  41. 嘿嘿 于 2008-10-11 6:42 下午

    陈博士看了您的发言稿,感到弯曲评论对Ipv9批判至今,各方也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您应该撒开政治观点就事论事,写一篇对Ipv9技术及谢建平先生是否是骗子的总结,这样对读者和赞助基金也有交代。

  42. 陈怀临 于 2008-10-11 7:24 下午

    嘿嘿,您的意思是我写一篇IPV9的文章?实在是有更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面。这样吧,我出一个“陈怀临时间”音频吧。谈谈我对IPV9的技术观点。
    另外,“政治观点”什么意思?一个IPV9还能提高到政治的高度?你有没有搞错?
    技术问题政治化是当今中国科技界,工业界最令人厌恶的事情。明明是为了自己的名与利,却用国家与人民的名义!

  43. 高飞 于 2008-10-11 9:30 下午

    很有意思,IPv9这个案子是高飞首开,现在有人要求怀临来总结?此外,不要皮里阳秋的说什么“赞助基金”,以为我们都要出于什么目的拿到钱才做这些?弯曲评论是独立、公正、非政治的。

  44. 嘿嘿 于 2008-10-12 3:44 上午

    本来技术很单纯,行与不行,我跟你们一样最恨:技术问题政治化,而且是当今中国科技界,工业界最令人厌恶的事情。但弯曲评论的言论有时往往也略带有西方味,所以为了公正撤开东西方政冶观点,从纯技术来评估IPV9,另外您的“陈怀临时间”音频吧。好几个人打不开,建议写文章罢或附一个音频文字记录供大家学习。

  45. 匿名 于 2008-10-12 6:13 上午

    楼上的,不晓得看过 高主编 评论IPV9的文章没有,对于IPV9的技术分析还少吗!

  46. 陈怀临 于 2008-10-12 6:29 上午

    《弯曲评论》的言论带有西方味?这话情何以堪。莫须有。

    之所以创办《弯曲评论》,很大的原因之一是痛恨许多国内报刊媒体记者的科技报道误导读者,没有深度分析的能力。

  47. 嘿嘿 于 2008-10-12 7:24 上午

    回45楼:看过了,但高飞至今对IPV9的批判与飞龙、神州等的回复相比,从技术发展角度及实际己公布的IPV9资料看,高飞结论下早了点。但弯曲评论做了一件好事,迫使他们公布了不少IPV9技术资料。

  48. conghonglei 于 2008-11-22 5:48 下午

    赞!不知能否列一些参考文献,比如中间谈到的经典学术文献等,谢谢

  49. asdf 于 2009-07-26 7:57 上午

    读首席的文章,每读一遍都有收获

  50. 陈怀临 于 2009-07-26 10:06 上午

    谢谢啦。一定更加努力工作。。。

  51. “The Pentium Chronicles”摘录 : 弯曲评论 于 2011-01-02 6:05 下午

    [...] [注:下文是"The Pentium Chronicles"一书的阅读摘要,个人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双芯记里留言看不到原书的朋友可以翻一翻,结合研读弯曲首席的系统设计方法论,相信不日就可向老板要求大力加薪。作者前文已经介绍过,Intel的前首席IA32架构师,97年的fellow。这本书详细描述了从1990年作者单独来到俄勒冈组建设计团队,到发布P6处理器的历程,以及后续领导Pentium4开发;除此之外,也穿插了许多有趣故事和技术看法:例如访问MS时NT团队和95团队拍桌子对骂数个小时,向Carmack致敬,对Pentium4设计组织的不满-市场团队压过技术团队拥有最终技术决策权,对IPF开发的不满,FPU臭虫的背后故事等等等。书中多处引用萧伯纳,歌德等文字,看得出鲍勃也是一个文艺青年,不知道上不上豆瓣。 顺带八卦两句另外两本硬件和芯片开发的书: “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也写得非常精彩,虽然年代有点久远,但跟现在的硬件系统设计还是差不太多。对于我等大宋人士来说,这本书不愧是得过普利策奖的,一大片单词要翻字典。 “The race for a new game machine”还算有点意思的一本书(中文名压力下的角逐),作者来自IBM,fellow下面一级,也算一个大包工头。不过书里暴露了IBM跟Intel在处理器设计方面的各方面差距,例如内部产品线之间的互殴等,还有一个有趣例子,cell处理器为什么是长方形,8个spe,不是因为量化分析,而是因为Sony的久多良木键在做完6个spe的处理器后一个电话过来,说他喜欢数字8,必须用8个spe。另外也扯扯ms的两个架构师,我记得读过他们micro上的一篇paper,讲述设计360处理器如何如何,怎么做的分析,为什么这个决策,把我忽悠得云里雾里,觉得真牛X,但看了这本书,你就知道,那文章基本上属于瞎扯蛋。] [...]

  52. 这头犟驴 于 2011-05-15 10:37 上午

    多读tektalk就不可不做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