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核心路由器CRS-1与SPP处理器的研究–交换矩阵与交换平面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CRS-1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就是其交换矩阵和拓扑。交换矩阵把CRS-1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速的路由器。CRS-1的交换是CRS-1体系结构里略微复杂和难理解的部分,下面分别对LCC和FCC的交换矩阵和拓扑做一些概念上的解释和阐述。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相应章节之后能从整体上对CRS-1的交换空间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首先,读者要了解CRS-1交换矩阵(Switch Fabric),交换平面(Switch Plane),交换卡(Switch Fabric Card)和之间的关系。本节介绍交换矩阵和交换平面,这两个逻辑实体。交换卡属于物理实体(实现),将在下一节更详细的介绍。

× CRS-1交换矩阵(Switch Fabric): 交换矩阵由8个或者4个交换平面所组成。其中,16槽和8槽LCC:8个交换平面;4槽LCC:4个交换平面。交换平面之间是并行,没有依赖关系的。换言之,这些交换平面的关系是正交的。

交换矩阵中通信的粒度是大小固定的数据元(Cell)。一个数据报文(Packet)在经过交换矩阵之前,线卡的Ingress MSC卡会把该报文分解为多个数据元。MSC会决定一个数据元被发送到哪个交换平面,并通过这个交换平面到达目标Engress MSC(这个MSC会汇总属于该报文的所有Cell,并恢复成一个Packet, 并通过端口卡(PLIM)上相应的端口(Port)把报文转发出去。一定要注意的是:属于同一个报文的不同的数据元可以(其实是通常)是通过不同的交换平面抵达目的线卡的。但一个特定的Cell会而且只会通过一个选定的交换平面。在CRS-1,Ingress线卡上的MSC通常是通过轮询(RoundRobin)的算法来决定使用哪个交换平面的。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直接,可以使得这8个或4个交换平面的负载均匀化,而避免某一个交换平面产生阻塞丢掉数据元的情况。

× CRS-1交换平面(Switch Plane):交换平面是交换矩阵的最小单位。一个交换平面能够实现了一个完整报文交换的功能。其中,每个交换平面采用3级(Stage)交换的体系结构。每个交换平面是通过在LCC机箱后面的交换卡来物理实现的。换言之,每个交换卡就是一个交换平面。

CRS-1系统中,理论上只需要一个交换平面就可以实现CRS-1路由器的转发交换功能。在CRS-1的实际运营上,系统要求至少两个交换平面来保证系统路由转发交换。当然,这时系统已经不是线速的了。换言之,交换的能力不能支持众多40Gbps的线卡了。CRS-1的交换平面的交换率可以使得7个交换平面就可以保证CRS-1系统的线速。

读者阅读到这里的时候,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如下的断言:CRS-1系统中的任何(Each)一个线卡,通过中间板(midplane),可以连接到任何(Each)一个交换平面上。换言之,每个交换平面上,有来自所有线卡的输入。 每个交换平面上,都有通向任何一个线卡的输出。

下图是CRS-1交换矩阵和交换平面的逻辑示意图。读者要注意的是,在谈论交换矩阵和交换平面的时候,都是一些逻辑概念和(或)实体。与具体的物理实现是无关的。或者说,可以通过许多技术方式来实现上述的交换矩阵和其组成部分交换平面。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思科核心路由器CRS-1与SPP处理器的研究–交换矩阵与交换平面”有80个回复

  1. 陈怀临 于 2009-04-29 4:46 下午

    这一节基本上是泣血奉献。把CRS的精华理解写出来了。希望读者喜欢:-)。

  2. 图书管理员 于 2009-04-29 7:15 下午

    陈首席的研究相当深入,佩服!

  3. 陈怀临 于 2009-04-29 8:12 下午

    谢谢。我对自己投入的精力和为一个问题不解茶米不思的精神自己都感动:-)我要把对系统的理解表达出来,确实后面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希望对国内读者有所帮助:–)

    CRS-1确实很牛。我感觉我大宋朝不可能在3-5年内有“独立自主,拥有自主产权的blah blah。。。”这样的系统。

    这样的系统对软硬件和系统级别的人才要求太高。我不认为我大宋朝有这样的人才队伍YET。

  4. freng 于 2009-04-29 9:04 下午

    不知道是不是我认识巨肤浅:一个多核网络设备,每个核上绑定一个数据平面,ingress处加一个分发引擎,egress处加一个汇聚引擎,和这样的设计本质上能不能理解成一样?

  5. Jason 于 2009-04-29 9:42 下午

    首席的8个平面的数据出自何处?另外,每个物理芯片上几个平面?每个平面有多少对serdes?

  6. 陈怀临 于 2009-04-30 5:20 上午

    Jason,别着急。下一个章节就写到了。交换方面非常复杂。我为了想如何组织文字,写清楚,就花了一个星期。先从逻辑实体上把握概念。例如,我们通常说一个系统的控制平面,数据平面,管理平面。这些东西都是逻辑的划分。

    没有8个平面,交换矩阵就不能支持16LCC的全负载线速。是的,这可以通过上面有多少link(serdes)能理论计算出来的。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2个平面,crs-1就可以工作,只是非线速而已。

  7. 陈怀临 于 2009-05-01 7:22 下午

    Freng,你的问题和对系统的理解其实非常重要。在体系结构里,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软件与硬件是等价的。深刻理解这个论点对把握大型工控系统很重要。
    例如一个有ASIC阵列形成的Forwarding Engine其实完全可以通过纯软件来实现。

    所有的取舍都决定于一个产品的市场定位。

  8. 帅云霓 于 2009-05-02 4:25 下午

    补充陈首席的观点:
    8位处理器,32位处理器或64位处理器,本质也是等价的,64位处理器能够实现的,1bit的处理器(如果有)也完全能够实现。这也取决于客户的需求,以及成本因素等等。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
    多核,分布式,Switch Fabric,这些系统体系结构的演进,本质上也是为了以最优化的成本,解决不断涌现出的用户的需求。易言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9. 陈怀临 于 2009-05-02 6:20 下午

    唉,你是理解为师并得到系统设计的真谛了。其实就是一切为了多挣钱,和少花钱。整个行业,其实整个社会就是这样run的。。。。。。什么光缆也好,铜线也好。这里面都是可以量化计算的出来service provider能省多少钱的。

    没人是因为光纤cool,或者支持美国民族产业,为了美国民族持续复兴,而购买或设计系统:–)

  10. 黄岩 于 2009-05-03 6:42 上午

    “我不认为我大宋朝有这样的人才队伍YET。”

    对陈先生的这句话,小弟不敢苟同。

    其实,现在中国缺乏的不是“人才队伍”,真正缺乏的是:旺盛的需求、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公正的法律环境。

    可能因为陈先生多年来一直在海外生活和工作,对祖国近况不够了解。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每年给西夏进攻的大宋朝了。我认为,目前中国的状况,跟历史上的汉代的“文景之治时期”比较相似,目前中国的高级官员思想开放,重视民生,重视生产力发展,努力修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冲突,努力营造一个发展国内经济的好环境。用不了多久,就可能会迎来中国的下一个汉武大帝。

    中国建国以来长时间政治运动、高压管制造成了普遍的贫困和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些遗留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目前中国大部分青壮年农村人口受教育时间短,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只能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大部分农村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状态,这造成了国内市场需求不足。这也是沿海企业严重依赖出口的原因。

    前几年,Cisco在中国的销售额和在韩国的销售差不多,Cisco在这两个国家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基本相同。韩国人口不足5000万,中国人口13亿。2008中国小汽车保有量约2000万,韩国则是1600万。三年前,中国小汽车不超过1000万辆。

    上面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1)中国很穷,即便现在,仍然很穷。(2)过去更穷。(3)中国正在变富,变化速度非常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为什么现在中国网络设备公司落后于Cisco?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旺盛的需求,其次是缺乏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公正的法律环境。

    由于缺乏足够旺盛的需求,所以我们的网络设备企业无法了解最前沿的需求动向,也无法组织起规模足够大的企业,也无法投入足够资源去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至少目前企业网市场的险种仍然是这样。

    电信设备市场的状况正在好转,已经成长起来了像华为和中兴这样的规模的企业。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目前中国的电话和手机的普及率很高,移动电话有3亿用户,但是通信费用在中国老百姓的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过大,负担过于沉重,一个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的年轻人,每月至少要支付手机费几时元,如果包括手机的折旧费用,可能要达到上百元。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是城市餐馆里面端盘子的农村小姑娘和城市建筑工地上的农村小伙子们培养和造就了中兴和华为这样的大企业,根本原因并在于是任老板、以及他的技术队伍、销售队伍多么能干。

    只要有足够旺盛的需求,技术和人才都不是问题。

    网络游戏在中国为什么这么火爆?中国目前有11万家网吧,最近网吧牌照又解禁了,可能还会再新增2万家网吧。是因为中国有足够多的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的年轻人,他们对互联网充满好奇,有足够的时间,也有足够的玩网络游戏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这么说,农村贫困是目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严重问题。目前中国有中产阶级不过2000万家庭,不足1亿人口,如果这种现状不改变。企业无论如何努力,都是无法改变目前现状的。很多城市地方政府搞得什么招商引资,资助高科技企业高研发,等等这些政策,根本无济于事。

    目前我们的高层领导也发现了这些问题,也正在努力改变,例如目前的家电下乡、电脑下乡、农机下乡等这些政策,就是为了改变农村的贫困面貌。

    198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载重自行车技术应该是国际领先的。现在,我们网络游戏技术也即将进入国际领先的行列了。

    估计再过30年,中国钢琴生产技术也将基本达到国际领先,因为现在每个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都在学钢琴。

    我估计可能再过10年,中国在网络设备这个领域也将进入领先者的行列。

    现在农村有一些网吧,可以接受用粮食来支付上网费用。一些农村孩子偷偷把家里的大米拿出来交给网吧老板,以换取一个小时的网络游戏时间。有这种干劲,不怕短时间内赶不上美帝国主义。

  11. 黄岩 于 2009-05-03 6:46 上午

    更正:
    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是任老板、以及他的技术队伍、销售队伍多么能干。

  12. 陈怀临 于 2009-05-03 6:54 上午

    我很同意你的判断。10年左右的积累通信设备技术能上来。其实,通信设备技术基本上是信息技术的精华凝聚。这里面涉及:芯片设计,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各个重要环节。另外我的那个“YET”的意思就是指”目前还没有“的意思。这黄大侠应该承认吧。至少我看华为还没有能够在不参照CRS-1的基础上能做出什么革命性的核心路由器的能力和人才。

  13. Panabit 于 2009-05-03 11:53 下午

    感觉黄岩老兄还有些话没有说完,比如法律环境和公正的竞争环境。可否继续评论,让大家享受一下?

  14. 图书管理员 于 2009-05-04 8:09 下午

    个人认为黄岩先生有点过于乐观了。中国的自行车产业在技术和市场上已经远远落后了,电视更不容乐观。庞大的市场未必能带来真正技术的领先优势,虽然可能提供更好的机会。
    从“法律环境和公正的竞争环境”展开来说,良好的学术,教育,产业,政策环境及其互动才是高技术产业的根基。遗憾的是,在这一方面,还没看见改善的迹象。

  15. jiyif 于 2009-05-04 8:52 下午

    陈怀领所说的思科CRS的交换架构,说实话,对HW和ZTE的研发人员来说,根本已经不新鲜了,也没啥创意,太简单了。包处理器才是交换路由平台的皇冠。目前最好的交换网是Dune的,业界无出其右

  16. ⊙v⊙ 于 2009-05-04 10:17 下午

    juniper、北电之类小厂商的人,销售额和HW、ZTE差那么远,还好意思整天唧唧歪歪HW这、HW哪的。

  17. 帅云霓 于 2009-05-05 1:47 上午

    上面那位是否太偏激了?
    不同意观点可以讨论商榷,但是请尊重他人的发言。这也是尊重自己。

  18. 匿名 于 2009-05-05 1:58 上午

    juniper、北电之类小厂商的人,销售额和HW、ZTE差那么远,还好意思整天唧唧歪歪HW这、HW哪的。
    ———-
    2008年
    华为营收183.3亿美元,净利润11.5亿美元,利润率14.3%,员工87500人,人均利润1.31万美元
    中兴营收65亿美元,净利润4.3亿美元,利润率6.6%,员工约5万,人均利润0.86万美元
    Juniper营收35.7亿美元,净利润5.11亿美元,利润率6.3%,员工约7000,人均利润7.3万美元
    Cisco营收395亿美元,净利润81亿美元,利润率20.5%,员工约6.6万,人均利润12.3万美元

    上述结果从网上搜的,也许不准。可以看到华为的营收虽然高,利润率却不高,人均就更低了,这就是人海战术和低价策略的结果。

  19. Jason 于 2009-05-05 3:09 上午

    我也觉得黄岩的观点有点乐观了,其是国内对消费电子的需求够旺盛吧!又出了几个牛x的企业,有多少可圈可点的核心技术呢?

  20. 路人甲 于 2009-05-05 7:36 上午

    呵呵呵,很多时候,最先进的计数恰恰就掌握在小公司手里,大公司太保守了,在技术上冒进的还不一定超得过小公司呢。看看那些大公司收购的那么多家公司就知道了。

  21. 高飞 于 2009-05-05 9:18 上午

    18楼,你从网上弄资料的时候恐怕还是需要校对一下。华为和Juniper的利润率是不是弄反了?

  22. 匿名 于 2009-05-05 5:18 下午

    18楼,你从网上弄资料的时候恐怕还是需要校对一下。华为和Juniper的利润率是不是弄反了?
    —————–
    手误哈:)用计算器除完就放错地方了,正好反了,其它数据应该是对的。
    —————–
    2008年
    华为营收183.3亿美元,净利润11.5亿美元,利润率6.3%,员工87500人,人均利润1.31万美元
    中兴营收65亿美元,净利润4.3亿美元,利润率6.6%,员工约5万,人均利润0.86万美元
    Juniper营收35.7亿美元,净利润5.11亿美元,利润率14.3%,员工约7000,人均利润7.3万美元
    Cisco营收395亿美元,净利润81亿美元,利润率20.5%,员工约6.6万,人均利润12.3万美元

    上述结果从网上搜的,也许不准。可以看到华为的营收虽然高,利润率却不高,人均就更低了,这就是人海战术和低价策略的结果。

  23. mpc8240 于 2009-05-05 5:37 下午

    Just google “jnpr profit margin”:
    Profit Margin 14.3%

  24. mpc8240 于 2009-05-05 5:39 下午

    Lower profit margin is not necessarily a sin, since it’s probably the only way for the domestics to beat the incumbents.

  25. 陈怀临 于 2009-05-05 10:16 下午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低profit margin,华尔街的机构会把一个公司squeeze得只有一条路:大幅度裁员,调整产品结构,砍掉新的研发项目。

    这就是华为没有上市的最大好处。我上来免费与你们这些上市公司拼一个单子。你玩不玩?你敢玩吗?你下个季度的公开报表要见人吗?华为不需要。别人因此都死了或者离开了。。。我在2004年的文章里说过:华为上市的第一天,就是其崩溃的开始。当然,那是我2004年对华为的观察。现在我不太关心华为。

  26. 路人甲 于 2009-05-06 1:28 上午

    数据似乎还是有误,ZTE去年的净利润率只有3.7%。

  27. 路人甲 于 2009-05-06 1:31 上午

    Z的净利润率已经很多年都只有百分之三点几了吧。

  28. 李强 于 2009-05-09 6:45 上午

    不仅仅是交换平面是需要融合的,整个控制平面也应该是融合在一起,不知道后续有解释吗?

  29. 过客 于 2009-05-25 8:40 上午

    CRS的8个交换平面为何而来,陈首席是否有想法,是不是基于其交换架构的某种算法?

  30. 过客 于 2009-05-25 8:46 上午

    此外,CRS-1 -8槽位系统支持与FCC级联,这个说法是从公开资料上看到的吗?我的印象中只有-16支持级联。

    如果-8级联的话,最极端情况下,系统的总容量要下降一半,因为其控制平面的端口数量是固定的,只能支持1(FCC)+9(LCC)到8+72

  31. 陈怀临 于 2009-05-25 7:53 下午

    我的typo。是的,目前只有16槽LCC支持FCC互联。我会修正文章。其实我早已认识到这个笔误了,但心存侥幸。以为读者还没有发现:-)。想在下节“FCC互联”中一并阐述。。。但愣住最后时刻被您发现并指出了。。。。

    谢谢。

  32. 陈怀临 于 2009-05-25 8:25 下午

    8个交换平面应该是思科的工程经验设计。8个并行的交换,采取Round-Robin的算法,使得Cell可以很均匀的在整个交换矩阵中被non-blocking的TX/RX.

  33. 过客 于 2009-05-26 5:50 上午

    能否更深入的谈谈工程经验,我个人的看法是8个是一个折中,应该和其交换芯片的架构设计以及工程实现有关系,只是不明白具体原因之所在。

    8个平面其实应该是7+1冗余,7个平面就可以实现无阻赛交换,所以8个平面和Round-Robin没有必然的联系吧,呵呵

    与-16相比,-8作为LCC接入FCC是一个不经济的方法,实现同等规模的系统,至少其控制平面的代价及其复杂性要超出一倍,所以-8系统作为LCC的可能性不大。

  34. 陈怀临 于 2009-05-26 4:57 下午

    你说的对。7个平面不会downgrade交换。从目前的资料分析,是8个平面RR算法。当掉一个,或者热拔一个,7个可以接着工作不影响性能。最小配置是必须两个交换平面工作。

  35. mpc8240 于 2009-06-19 4:26 下午

    Do we have a consolidated PDF for this series? Just want to keep a copy for future reference.
    Good comments can be included in appendix also.

  36. 陈怀临 于 2009-06-19 5:27 下午

    还没有写完呢。我刚才北京回来。等写完交换方面,我先做一个pdf。

  37. 路人甲 于 2009-09-15 1:52 上午

    8槽LCC也是8个交换平面吗?但是8槽的和4槽的都只有4 slot交换卡。

  38. 路人甲 于 2009-09-15 10:07 下午

    不好意思,呵呵,下一节就纠正了我的错误。8槽LCC的交换卡,每卡支持两个交换平面。

  39. 陈怀临 于 2009-09-17 5:31 上午

    谢谢你的阅读。我从今天开始着手线卡数据路线(DataPath)的分析。

    在阅读相关技术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章的评论部分。许多读者其实都是业界的精华,Tip of the Sword。对系统和某个产品的了解比我熟悉和深刻很多。我的一些文章只能算是抛砖引玉了。他们都太忙和太懒,没时间整理出来罢了。

  40. Simon 于 2009-09-17 7:40 上午

    我个人觉得思科的交换网并不是严格的benes架构.
    比如单框,每块物理交换卡上,S1有2个,S2有2个,S3有4个。而S1入link有36,出link也只有36,但是分为两叉,每叉18个link,分别练到S2上,S1有两个,所以每个S2的入link也有36个,但是S2的出link却有72个,这72个link又分为四叉,每叉连到一个S3,所以每个S3的入link也只有36个link,出link有72个,S3一共有4个,所以总的出link就有228个。S1一共有2个,所以总的入link有72,因此可以简单算为4倍加速比。当然这种算法不符合传统算法。

    多框的情况一样,只不过把S2都统统拿到FCC而已,每块物理交换板一共有三个光接口,每个光接口接一根72芯光纤(如果觉得太宽了就叫光缆吧),其中24芯从S1连到S2,48芯从S3连到S2.

    根据上面的分析,这哪里是benes架构呢?
    陈主席帮忙解释下吧:)

  41. Simon 于 2009-09-17 7:52 上午

    另外,得告诉陈首席的是,思科是不可能做到72框级联的,因为他芯片内部用来表示框号的位数不够。。。所以您应该谨慎悲观,而不是谨慎乐观:)
    做个广告吧:
    陕西电信携华为部署5T集群路由器系统
    http://www.wangchao.net.cn/bbsdetail_1983824.html
    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09/0824/A20090824524785.shtml

    集群大家都能做了,组装还是自产的差别而已,看这个新闻,连中兴都号称自己能做了:)
    http://tech.163.com/09/0909/14/5IPD8GIE000915BE.html
    (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芯片铁定不是自研的,里面牛皮吹过了)

  42. Simon 于 2009-09-17 8:28 上午

    再补充一点,关于交换平面,有个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您给漏了。就是FCC上面,S2卡和OIM卡之间应该不是简单的对插关系。这里面肯定要把从一个S1进来的链路打散到所有S2上面的一个过程,同时S2到S3的过程应该也是要打散的,不然只能本框转发了。 不过如何打散是一个需要好好规划的问题,弄不好会造成单个S2故障导致某个特定线卡不能转发的情况。

  43. 陈怀临 于 2009-09-17 8:34 上午

    西蒙,华为还让人活不活?:-)你说你只是一个做销售和市场的技术就这么狠,那华为的开发人员还不都是藏经阁里扫地的大侠了。。。

  44. aaa 于 2009-09-17 9:35 下午

    思科和华为都把对方的产品研究的很透了,这些分析的文档,产品线的相关人员都看的到,反倒是在一线垒代码的弟兄们不一定看到了

  45. 子曦 于 2009-09-17 10:35 下午

    Smart Grid 可能是下一个热点。HW在做准备吗?

  46. Simon 于 2009-09-18 5:35 上午

    要了解这些东西其实也挺简单的。运营商里面的技术人员对各供应商的产品架构最了解了,不给人家好好培训,人家就不买你设备。
    我佩服的还是陈首席这样的,通过思科网站上的宣传资料就可以分析出那么多。。。

  47. ASR1k 于 2009-09-18 8:01 上午

    To Simon , benes衍生, 为什么三级要2个, 考虑组播? 曾经有个ASR14k的项目就是把3级变为一个, 但是后来没有做了. 至于能不能72个, 没必要研究, 那耗电量吓死人. 而且也没人会要. 现在最大规模好像也就3+2左右? 大规模也就只有中国市场能用. 国外? 起码也得找那么多人来才玩得转啊, 呵呵.

    其实simon啊, 做研发的人和做市场的人看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大学的课件里有猛料的.

  48. ASR1k 于 2009-09-18 8:02 上午

    陈首席, 看了那段话, 我敢保证他拿的文档是H自己分析的. 而且肯定不是很全.

  49. 陈怀临 于 2009-09-18 9:22 上午

    谢谢,这我就替Cisco放心了:-)。John Chamblers同志谢谢你:–)

  50. 路过 于 2009-09-18 4:02 下午

    to 47楼 ASR1K
    中国国内最新的为CRS-1 4+2了!
    Juniper 的T1600在电信研究院测试MC,据说效果不是太好,有2个bug;
    HW的NE5000E由原来的背靠背(严格讲不是多机箱),现在可以做多机箱了,最近陕西部署了!

    华为网站公开声明NE5000E的出货量有2次:
    1.2007年2月8日V200R002开始大批量供货
    http://www.huawei.com/cn/products/datacomm/catalog.do?id=1284
    NE5000E现网应用超过200台(截至到2006年11月),月供货能力100台

    2.2008年9月28日V200R003开始大批量供货
    http://www.huawei.com/cn/news/view.do?id=5893&cid=-1001
    NE5000E已在全球进行全面销售,应用超过570台(截至到2008年6月)。月供货能力500台

  51. ASR1k 于 2009-09-18 5:04 下午

    3+2 到 4+2升级倒是不难. 反正直接跳成install mode 然后跳线. FCC检查线缆正常了, 切换回来就行了. 容易. 呵呵

  52. Simon 于 2009-09-19 4:24 上午

    其实随着单向200G/slot出来之后,集群就没那么火了。一个单框就可以搞定原来好几个框才能搞定的流量。
    华为的背靠背比思科的1+2好多了,省了一个交换框的钱,而且不占地方。用电量更是省了很多。为什么一定要用有交换框的所谓真正集群。满足客户需求又能替客户省钱最重要
    思科为了兼容原来的老板子,很多设计其实已经过时了,设备很臃肿,即占地方又费电,要不是品牌好,我想粉丝没那么多的。另外,北美市场要不是美国政府,思科现在还能那么大份额吗。

  53. ASR1k 于 2009-09-19 8:08 上午

    集群本来就是扯淡的东西. 就跟intel 先把两个物理的die放在一块基板上, 然后慢慢又整合起来. 然后又把内存管理器之类的东西整合进来. 过几年觉得核心太复杂了, 又慢慢拆分出来. 哪个行业都这么折腾的, 合久必分, 分久闭合.

    Cisco到没有兼容太多的老板子哟? 其实嘛, SP这个行当就是轮流坐庄, 运营商才是大爷. 人家才不能让你哪个厂商独大呢.

  54. 李克 于 2009-09-19 12:30 下午

    集群目前的场景确实有限。主要好处是节省高速互联的成本,附带管理上简化一点,当然也带来了群集部署的复杂性。
    目前主要在P节点做群集,所以对于一个P节点下PE设备足够多,并且PE间流量也足够多的场景下需要,到底哪些业务产生了很多PE间的流量,包括分布式业务和集中式业务,具体细节,使用了群集的运营商更清楚
    群集目前有些实际的需求和应用,但将来如何发展,还不敢完全肯定

  55. michael 于 2009-09-19 6:56 下午

    集群也许用处不多啊,可是可以确立一个品牌在运营商的地位,打开中低端等使用量大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市场,还有传输,基站,业务软件等等。有敲门砖的作用,这么牛x的我们都能搞定,客户会有信心给合同的。就像Cisco的crs1估计一年也卖不了多少台,但是给cisco带来的附带性的效应是不可估量的,买了多少中端的啊,那些都赚死了。

  56. ASR1k 于 2009-09-20 11:08 上午

    F22, 直觉就想到juniper的那块F16… 还以为Juniper升级了ASIC呢….

  57. 平常心 于 2009-09-22 3:58 下午

    不同意52楼Simen的说法,别介意,说说我的感受:
    记得HW就是如此给客户分析的(算是攻击还是算错误引导?),我没记错的话,核心思想跟你说的一模一样,
    我曾经碰到一个hw的人去思科面试,当谈到此话题时,还印证了你的这个口径;
    其实,要是在多个产品线共享SPA卡,比如65/76/ASR/GSR/CRS-1里能够共享板卡,难道对客户不是投资保护吗?而对厂家,也是很好的啊!

    “华为的背靠背比思科的1+2好多了,省了一个交换框的钱,而且不占地方。用电量更是省了很多。”
    这句话,在HW做成集群的今天,再也不跟客户这么说了,哈哈,您倒是在这里翻出来了。

    “北美市场要不是美国政府,思科现在还能那么大份额吗” 北美市场确实很大,HW不能直接进北美,所以一直想通过并购进入,但到目前也未果,我记得任总说过,大致意思是,不进入北美,就不算真正成功。

    有一句话,您说的没错,思科的品牌,在这个行当确实不错。口碑不错。

  58. 李克 于 2009-09-22 11:26 下午

    CISCO9K并不能兼容之前的线卡,为什么要替换C76?因为兼容有兼容的好处,兼容有兼容的坏处,76的架构已经不行了,太不行了,所以不得不用9K替代,否则再过几年76就出局了。至于12K,在CRS和9K之间,现在已经是鸡肋,太老了,现在的运营商,你要给他推荐12K,估计没有几个高兴的,它比76出局还要早

  59. ASR1k 于 2009-09-23 9:21 上午

    似乎GSR早就出局了… 现在很多都是淘汰下来的, 有些尴尬, 这些GSR淘汰下来, 推送到边缘呢, PE服务又不够. 放在核心容量又不够. 于是大多当起了RR.
    不过还是挺佩服沿海的某个SP的, 还在72当RR. 所以后期cisco会用ASR1k来提供一些RR的服务. 至于76 , 真的太老了, 客户都开始骂了, 10年前你们投标是76, 十年后还是76. xxx的有点新意行不.

    话说76机箱到极限了, 真的再也提不起容量了. IOS也老到头了, 即便是RSP720性能还是很差很差. 没办法, 都慢慢升级吧.

    兼容到无所谓, 真的很无所谓, 想做就做, 不想做就不做的事情.

  60. 子曦 于 2009-09-23 12:33 下午

    7600 2001年才Press Release,哪来的十年?

    http://newsroom.cisco.com/dlls/prod_022001b.html

    RSP720性能还是很差很差?差再哪?

  61. 李克 于 2009-09-23 1:55 下午

    ASR1K说的是太清楚了。
    CISCO是路由器家,RR是传统强项,虽然台数不多,但CISCO做得挺好

  62. 平常心 于 2009-09-23 3:33 下午

    放在电信核心肯定是CRS-1级别的,就看运营商如何权衡核心层的厂家。
    CRS-1多机箱,截至2009年5月,在全球部署了45个运营商,共250套多机箱系统被部署:
    http://newsroom.cisco.com/dlls/2009/prod_052709d.html

    从容量上看,国内运营商最大部署的是CRS-1的5T,更大的是思科自己的10.24T

    ASR1K:我记得国内精品网CN2里的PE全部都是GSR12416!!!

  63. 帅云霓 于 2009-09-23 6:23 下午

    Re: 56.ASR1k 于 2009-09-20 11:08 am
    F22, 直觉就想到juniper的那块F16… 还以为Juniper升级了ASIC呢….

    咋跟米国空军的战斗机似的。
    不过F22取代的应该不是F16而是F15-E。F16的后继应该是F35吧。

  64. michael 于 2009-09-24 4:54 上午

    前不久H先在西安电信部署了5T的集群路由,没几天后,cisco就在江苏宣布部署了5T的路由系统,呵呵,大发新闻稿,老大坐不住了啊,赶紧反击。

  65. 平常心 于 2009-09-24 3:23 下午

    不敢说它的新问题是否言过其实或有虚假成分,但是,国内厂家的很多新闻、发布了,虚假/言过其实的内容,太多太多

    对于公众而言,能获得真实的信息,对于,国内的不少厂商,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国内的用户招标,想深入了解厂家说宣称的各种指标、功能、性能,几乎可以说,无可考证

  66. 李克 于 2009-09-24 4:24 下午

    如果一个大客户想要了解真实的规格,他就有办法了解,问题的关键是客户中的一些人是否真的去想方法了解了。细节没必要说了
    所有厂商的宣传,都是50步和百步的区别,有时候国外的还是比国内的领先,还差100步的时候就开始宣传了

  67. 平常心 于 2009-09-24 5:05 下午

    国内厂商的网站上,您觉得告诉用户多少内容了呢?
    有些甚至更过分,连模块型号都不可知!why?

    要是所有厂商都像国内这种做法,还会有这个tektalk吗?首席的信息,又从哪里来呢?
    哈哈

    我喜欢业界三大网站,IBM、HP、Cisco,比如,用户注册一个帐号,就可以自己配置复杂的设备清单

  68. 李克 于 2009-09-24 9:38 下午

    像IBM/HP/C这样的巨头,做得好,但还有好多巨头,其网站水平和国内的是一个level,有的甚至更过分

  69. 提示 于 2009-09-24 10:35 下午

    就那么几个人评来评去的,建议要加强网站的互动,敢于和善于爆猛料,不要怕,否则只能这么平淡下去。

  70. 水煮 鱼 于 2009-09-25 6:20 下午

    更正:
    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是任老板、以及他的技术队伍、销售队伍多么能干。
    —————————
    对黄岩的这个论点不太赞同。历史的机遇很重要,但是善于把握这个机遇的人也很重要,否则当年的巨大金中华也不会就剩下中华了。

  71. 水煮 鱼 于 2009-09-25 6:53 下午

    其实集群用不用,并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客户说了算。但是现实情况确实是这样,如果你没有集群系统,没有可平滑从单机框模式平滑扩容到机群模式的成熟方案,客户对你的系统就不认可。在某种意义上说,集群系统的开发更多是出于全局战略意义上的考虑,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公司的技术高度。集群并不是简单的将几个物理机框使用光纤一连那么简单,其实它是对原有系统可扩展性的一个考验。从控制层面到转发平面,再到监控层面,如何做到统一的协调和架构统一的整合,我相信即使是CISCO也不可能做到一个完美的架构(软件架构和硬件架构),从单机框模式天然支持到集群的模式,老实说做产品,历史包袱太多,导致了软件变的臃肿和低效。其实大家都清楚,国内路由器技术的落后不在于软件,而在于硬件平台,在于关键的包处理引擎和转发芯片,很多行业的落后,与目前我们芯片行业落后的现状一样。不过馒头也是要一口一口来啃,先跟随,后超越。国内确实并不缺乏技术的牛人,确实缺少了一种研究的环境。有理想的公司,从来都是默默去做,而很少去吹嘘的。我认可黄岩的结论,需求决定了一切。CISCO真正的强大在于有A国的强力支撑。在依靠国内需求的增长,Z和H,对其他传统势力的超越也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超越的前提是活着,所以对现在国内这些公司的一些作为,还是更多的给予一些包容和理解。

  72. 平常心 于 2009-09-26 12:45 上午

    不同意水煮鱼的这个观点:
    我倒是觉得国内路由器技术,软件和硬件上,均处于落后态势。
    思科/Juniper的战略还是很深远的,执行力也很强,J一开始便是模块化操作系统;思科2004年发布CRS-1时,就是模块化操作系统,现在看来,思科的变革是多么英明当然估计也很痛苦;思科现在模块化操作系统已经落地到了Cat65,想必将来比如Cat45也可以,也许还有更多软件战略;

    这一点,不知道国内的H/Z的战略如何?

  73. Simon 于 2009-09-26 5:10 上午

    非常希望陈首谢谢juniper的路由器架构,特别是高端路由器的架构。juniper就是收购Netscreen的主吧,^,这家成立于96 年2月的公司如何在思科的压迫下杀出一条血路出来,我想不是因为思科顾忌垄断法而放这个小弟一马这么简单。 juniper的硬件架构和软件都是很有特色的,外形就很特别。写写吧^_^,很期待!!

  74. 李克 于 2009-09-26 6:00 上午

    在需要群集的地方,如果有本地互联TCO比群集明显低的商用技术,就不需要群集了,不知道业界有没有人在研究这个东东?

  75. 水煮 鱼 于 2009-09-26 7:06 上午

    Juniper的硬件架构曾经看过一些资料,有点小体会。

  76. 李克 于 2009-09-26 10:28 上午

    能否谈谈小体会:)

  77. 陈怀临 于 2009-09-26 5:52 下午

    水煮鱼片,请谈谈体会。期盼ing

  78. ntthblc 于 2009-12-18 6:54 上午

    陈首席,“在CRS-1,Ingress线卡上的MSC通常是通过轮询(RoundRobin)的算法来决定使用哪个交换平面的。”这个是你推出的吧?这种结构的负载均衡的方式用RoundRobin确实是比较通用的方法,不过具体使用何种算法他们是不会写的文档中的吧?

  79. 陈怀临 于 2009-12-18 6:58 上午

    E=MC^2其实在那里,爱因斯坦聪明,细心和勤奋而已。华为,思科的东西都在那里,我勤奋而已。

  80. ASR1k 于 2009-12-18 8:12 上午

    藏在很多地方, 只待细心的人去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