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磨一剑未能成就神话 海思K3的悲剧2009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编者注:从cnbeta转来这篇文章,那边的评论质量一般,想看看弯曲的读者们有什么想法。感觉国内的IC design公司虽然不少,但是到现在能做大做强的就没有。从这个K3的例子看,大部分技术上应该问题不大,主要还是marketing的不足,没有能抱住哪个老大来打开局面。在这方面还是应该学习台湾同胞,当然硅谷的英雄们就更上一层楼了。对海思比较关注,K3出来的时候还有不少期许,从现在出来的产品看基于K3可以做1000-的智能手机产品,虽然复制MTK的成功不大可能,不过还是希望他能在手机市场上抢块大肉吃。另这篇文章有些细节可能不大准确,比如整机成本为1600应该是错的。】

从来没有一款本土IC在推出之前会得到如此的期待,在它推出前,产业里几乎人人在谈论它,它给智能手机带来了新的期望:“低成本的娱乐智能手机平台”、“800元的智能手机”、“它是低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一场盛宴”……但是,也从来没有一款本土IC会在推出后就这么快从热变冷被人淡忘,曾经的粉丝已经去拥戴新的“偶像”,而用它精心打造的智能手机也悄然退市,为何它会有如此的嬗变?我们是要感慨产业变迁的无情还是更应为它的命运扼腕叹息?这个09悲情的主角就是华为海思的K3 处理器Hi3611。

客观地说K3的推出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天时:功能手机已经步入缓增阶段,市场呼唤智能手机。

地利:中国已经成了全球手机第一制造基地,而且产业链成熟完整;

人和:在联发科垄断了功能手机市场后,产业也审美疲劳了,估计设计师看到九宫格UI头都要爆炸了,他们希望在智能手机有点新鲜血液。

而且在推出K3之前,海思也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单从起名上就下了一番功夫,不像其他本土芯片总带个什么“芯”,K3的命名也延续了国际标准做法–你看英特尔会以设计组周边的地名、街道名、河流名、山名等等作为产品或者项目的代码,如Coppermine(科珀曼河)、Willamette(俄勒冈洲的一条河流)、Nehalem(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一个小卫星城)等。这次海思的则以中国的山峰命名,K3就是布洛德峰(Broad Peak,又名布洛阿特峰),为喀喇昆仑山的第三高峰,也是世界上名列第12位的高峰。1856年英国探险队首次考察此地区时,将喀喇昆仑山脉自西向东的5座主要山峰,分别命名为K1至K5。

四年磨一剑未能成就神话 海思K3的悲剧2009
从这点看,K3的起步就走了国际化,起步不低啊。接下来,海思为也为K3做足了内功,看看海思K3的性能就知道了:

集成460MHz 的ARM926EJ-S 处理器,支持ARM® JazelleTM JavaTM 硬件加速

支持Mobile SDR/DDR SDRAM,提供片内8 层总线并行访问,最高到30Gbps 的片内带宽

支持8/16bit NandFlash 存储访问及Flash lock 功能

支持智能功耗性能调节( Intelligence PowerPerformance Scaling)

支持丰富外设接口和传感检查功能

丰富的媒体功能,提供完整的图形加速、图像处理和音频处理解决方案

部分IO 支持1.8V/2.5V 电压可配、工作模式可编程、支持低功耗模式

提供方案级完整的电源系统与多种充电方式

芯片符合RoHS 环保要求

TFBGA460 封装、14mm%14mm、0.5mm pitch

其他接口和电源就不详述了,有兴趣的可以google一下。(也许有的人会说ARM926,现在都A8了啊,不过在年初这还是很不错的性能了)

四年磨一剑未能成就神话 海思K3的悲剧2009
海思还为K3的应用做好了所有的技术支持,华为海思K3最大的特点就是方案的完整度,提供的参考设计是能够通过微软的LTK测试的完整样机,规格上包含了EDGE Modem、WiFi、GPS(支持A -GPS)、Bluetooth、FM以及CMMB,同时在Windows Mobile6.1.5基础上,还提供FM和CMMB等商用品质的应用软件。为确保客户的快速导入,海思甚至提供了全套的生产测试方案。

海思所做的这一切也收到了回报,在海思3月底正式推出后,所有有关海思K3的资料受到热捧,我当时最大的感受是电子创新网上海思K3的搜索量暴涨,创新网上一个关于K3 的datasheet下载量狂高,面对如此好的形势,谁会想到K3的命运会急转直下呢?

四年磨一剑未能成就神话 海思K3的悲剧2009
Google trend显示09年下半年K3的搜索热度急转直下

05年10月华为海思开始立项做海思K3 处理器到09年3月推出产品,海思可谓4年磨一剑,磨剑人是不折不扣的高人–海思k3项目主管,据说在华为有十来年的工作背景,并在国内外的很多厂商呆过,整机出身的他自然制造如何造出满足整机商需求的芯片,据说颇具个人领导魅力,是个能够独挡一面的难得帅才。这一剑,海思磨的很辛苦,这一剑,要将智能手机的成本腰斩,复制一个“3、5人做智能机”的MTK招式,这一剑,也让产业感到了一股清新之气。但是,华丽的招式只可能存在武侠小说中,在残酷的半导体产业,周密的商业模式与布局才是成功的基石。

我曾听到一些产业朋友对k3的评价,这款产品真的不错,收录如下:

1、 速度快,点击反应极快,没有普通智能机的迟缓

2、视频播放能力强,对比一段demo视频,在华为K3的样机上明显流畅,而copy到另外一台Marvell PXA270 312MHz 平台智能手机上,播放就很卡,对比明显。

3、显示效果,华为K3样机 2.8寸 VGA屏 (非普通 QVGA屏),画面效果细腻。

4、 GPS 功能:内置了一个华为小功能软件,能够辅助快速定位,效果明显。

5、 整机方案成本:约1600 RMB。

6、 对比 MTK的MT6516,性能也是不输。

很多人都认为海思K3会成为09年热卖的芯片,可是。。。。。

到年底,k3只完成了不足100k销量,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我想大家此时都想说三个字“为什么?”

是啊,为什么?

我一直认为在半导体领域,制胜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这里我弱弱地总结一下,如果不认同的可以辩论。

 1、没有得到华为的全力支持

可能有人听过华为内部的一个比喻“海思只是相当于人体的澜尾,华为随时可以割掉!”多残酷!这可能让很多海思的设计师们沮丧,更残酷的是2008年海思被分拆,网络芯片和手机BB芯片全部回到各自事业部,而留下的仅是多媒体处理器,因为没有部门可以整合。更有人说“任正非已对海思失去信心,华为内部对海思目前的领导者非常有意见”,因为芯片设计实际上是一个慢活儿,而华为可能需要的是能挣快钱的公司,这样的理念冲突对海思影响颇大–直接的影响就是华为自己的手机都不用K3处理器!

在这样的情形下海思被边缘化了,于是,著名的华为“叛逆”李一男入主海思,他对海思进行了大规模地改造,分拆了海思,即便这样,他还是不看好海思。于是,拆完后,他去了百度当CTO。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李一男,但是更多人认为他很适合做技术不适合做企业管理者。记得福布斯采访李一男的时候,他说过,“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商业模式都是第一位的,技术能够‘变现’才有价值”。可见,他太渴望用金钱来衡量技术了,对于IC设计这个慢工出细活的东西自然没有耐心。他入主海思有害而无益。

 2、合作伙伴抓小放大

导致海思K3热不起来的另个原因可能是在合作策略上犯了“抓小放大”的错误,就是海思k3的大部分合作伙伴都是国内影响力不大的中小手机公司,这些小公司存在渠道建设有限、终端消费能力有限、品牌对WM的支撑度有限的缺陷,自然也影响了K3的推广。

而且海思采用了“海量”代理商的销售策略,这样广撒网的做法,缺乏目标性、目的性和针对性,缺乏大代理商的推动。

 3、自身平台问题

海思K3想在智能手机领域复制联发科功能机的成本模式,但是海思并没有提供turn-key solution的能力,推出的机型不多且多为高仿,这虽然赚取了眼球但是抛弃了自己的独特优势。目前虽然已经完成了 G+K3,高通 EVDO +K3的解决方案,但是W + K3, TD + K3 暂未面市,这都需要大的投入。

另外,K3在工艺制造上存在一定问题,限制了成本降低,此外,平台性能与稳定性仍然有待提高,这导致了海思与客户重磅打造的Ciphone 黯然退场,没有引爆预期的销售热潮。

4、产业变化加快

虽然海思K3起点比较高,但是09年的金融危机让国外AP处理器厂商加大了投入,因为大家都明白,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不去快速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就是等死,所以以TI、三星为代表的国外半导体公司加速推出基于Cortex-A8的应用处理器,这样的处理器在主频上达到1GHz左右,性能远远超过K3,而且随着高清电视的普及,手持高清迅速走热,这让K3的视频处理器优势也丧失,既没有成本优势又没有性能优势,这让K3很快变成了鸡肋。

所以,从这点看,本土公司应该在产品定义上选择跳跃式的方式,这样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以上的总结的几点,欢迎就此交流!

原文链接: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01366.htm

(没有打分)

雁过留声

“四年磨一剑未能成就神话 海思K3的悲剧2009”有24个回复

  1. 陈怀临 于 2010-01-06 10:28 下午

    In case有些读者概念上定位不住。可以这样理解:K3是一个叫做AP的处理器。AP=Application Processor。这意思是啥捏?就是智能手机里目前有两个主要的芯片,一个是AP芯片,如K3,一个是基带,或者叫做Modem通信芯片(你可以说TD-SCDMA,你可以是WCDMA,你可以是CDMA2000,for example)。

    AP就是要允许花里胡哨的东东的,例如Android。。。和其他多媒体的应用。因此要快,而且功耗要下的来。

    这就是所谓智能手机里的双芯片解决方案。

  2. ABC 于 2010-01-06 10:40 下午

    K3即便是失败也积累和培训了一批人才,很难相信4年做出来的产品在手机更新换代如穿衣脱衣搬简单的年代还会有很强的竞争力。
    也许到了K?才会让手机芯片获得更大的发展。

  3. 陈怀临 于 2010-01-06 10:47 下午

    看看最近SPRD的小腰扭的。从70美分飘荡到了5元多。Leo Li还是比较狠的。。。看看中移动的OPhone。基带是SPRD的SC8800(确实没有K3好听)。

    AP要做,但一定要有基带芯片配合。

  4. 过客 于 2010-01-06 10:48 下午

    时机稍纵即逝。

  5. spike 于 2010-01-06 11:58 下午

    首席的意思是说海思应该学MTK那样提供单芯片方案,或者能提供自己完整的AP+BB方案?

    我个人感觉K3投向windows mobile阵营也是个错误的选择,微软的mobile残留了太多desktop OS的思想和习惯,在智能机市场并不吃香。如果海思当时能够当机立断转头android,说不定现在反而更火。

    另外一篇相关文章:K3做了白老鼠 联发科MT6516救WM?
    http://www.shanzhaiji.cn/opinion/20091028/13755.html

  6. 理客 于 2010-01-07 12:20 上午

    看长期市场,GOOGLE成功市场了未来网络架构Android和Chome OS的高度兼容,mobile是未来的核心市场,肯定是Google的核心业务,以现在Google的状况,我看好android

  7. yunhaid 于 2010-01-07 12:23 上午

    好象就是芯片的整合吧,一个arm加一个通信芯片,七七八八的外围芯片。从硬件上看好象没什么东西,好象都可以DIY的,高手解释一下。

  8. spike 于 2010-01-07 12:53 上午

    微软的营利模式是卖软件,google的营利模式是提供平台放广告。微软基本每款软件都是卖钱的,google则不是每个产品都能收广告费。目前android的策略弊病是版本较多,android market还没有形成能营利的产业链,google自己又推出自己的android手机。。。如果google不能持续让这块蛋糕变大,让更多人投入进来,那也是很危险的。当然如果google的布局成功了那就很恐怖了,不管用什么途径进入互联网都要经过google的平台,难以想象啊~

  9. Manjushri 于 2010-01-07 1:20 上午

    不创新产业链模式,就不能再造wintel

  10. xxyqiufeng 于 2010-01-07 1:54 上午

    哪位高人来侃侃MTK呢?这家山寨王走到3G时代,还能那么风光吗?还有后面跟着的展讯,他们的命运会怎样?

  11. interlaken 于 2010-01-07 3:48 上午

    http://www.eetrend.com/blog/100023464

    应该是电子创新网张总编的文章吧。

  12. michael 于 2010-01-07 6:07 上午

    做第一个mtk好做,做第二个mtk,太难了。

    台湾有很强的代工制造能力,想台积电,半导体制程技术可以和ibm,intel比肩。
    有和intel厮杀过的via,
    并且,浸淫半导体二十余年各种人才,经理人,无论是fabless经营,还是design,集团背景资金的支持,都是非一般能比的。
    台湾在电子产品硬件产业链方面,影响力巨大,能做成功实力,机遇都很重要。

    内陆在这方面,无论哪个因素,都差多了。
    胖子不是一天练成的,呵呵。

    更不要说软件方面的产业链布局,那是只有美国人民才能做的。android一出,一呼百应。

  13. michael 于 2010-01-07 7:00 上午

    做arm处理器和方案,国内还差很远,日本,韩国,台湾都远远比不上,更表说欧洲,美国。

    Marvel多核心的arm处理器都要出来了,在网络泛化,智能手持终端逐渐取代个人电脑的趋势下,人人用网络终端,通话只是一小部分使用了,如果intel这步不小心走错了,会很惨的惨死的。

    泛在网络,网络即终端,m2m,并不遥远,屈指可数

  14. 果然 于 2010-01-07 7:18 上午

    1 K3 的销量显然不止100K.

    2 对海思的组织描述,以及华为对海思的定位描述明显不对。k3华为自己也在用;

    3 K3显然不止一个芯片, 好戏在后面;

    4 K3销量上不去没有那么复杂的原因,重要的是大客户对华为有顾虑,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消费人群决定了未来山寨智能机的市场绝对不会复制入门山寨机的辉煌。

    5 这仅仅是个开始。。

  15. 陈怀临 于 2010-01-07 7:20 上午

    与WM勾搭,一定是错。Android才是山寨机的必选之路。另外,华为自己的U8220(pluse)都是用高通的AP MSM7200A。这就。。。。

    http://www.tektalk.cn/?p=5282

  16. spike 于 2010-01-07 8:02 上午

    谢谢interlaken的考证~

    果然同学是内部人士么?我是希望海思能成功的,当年也拿过他家的offer,可惜没能下定决心。。。

    另外不明白的是感觉K3好像是专门针对WM定制的,莫非本身内置了WM, 客户不需要再掏license的钱?不然为何不能做android呢?

  17. ALL IP? 于 2010-01-07 8:03 上午

    偶用的就是K3的C6,还凑合,比一般的高仿IPHONE强,虽然贵200左右,但还是感觉值的。

  18. Manjushri 于 2010-01-07 9:22 上午

    WM的license是不是现在非常便宜?
    台湾电子很强,比中印强多了,也做了一些大企业,但总感觉还是欠那么一点像欧美中印等大地方的大器或者霸气,文化是和地理位置相关的
    不知道为什么移动也多核?

  19. Richard 于 2010-01-07 4:45 下午

    支持WM而不选择Android(中文叫安致,Google注册商标),本身就压错宝了。

  20. kkk 于 2010-01-08 1:40 上午

    反正我不太看好海思,虽然他也算华为的一部分,但是华为的狠和绝他没学到

  21. mips 于 2010-01-08 3:01 上午

    我个人也感觉K3定位不准确,就像首席已经指出的,K3仅仅是一个稍高档的AP,没有集成BB(baseband).单芯片解决方案不是说一定最好,因为一个解决方案包括的方面太多了,但硬件成本肯定是低的.华为本来是wireless通信见长,你做的soc出来却没有通信模块,只是一个AP,跟其他成熟的AP去拼 不太难 人家都是专业的半导体大厂商。就如数通和基站设备中经常采用mot/freescale的PowerPC,大家都喜欢选用带CPM的86X/826X/85XX等,也跟有集成通信处理模块有很大关系。

  22. 果然 于 2010-01-08 4:18 上午

    重要的是突破大客户。 但华为自己也做手机,这对其他大厂来说是个很大的顾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智慧。

    集成BB是趋势,但目前来看成本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海思涉足的领域不只是手机,其他消费领域其实难度也很大,成绩也更好,只是没有人关注到。

  23. kkk 于 2010-01-08 9:39 下午

    所以我说海思没有学到华为的狠和绝
    像华为,和他合作的不管是第三方还是供应商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24. 果然 于 2010-01-08 11:02 下午

    这个说法过分了哈, 和华为合作办公司的哪个不是大赚?

    你不会说3com衰落是华为的责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