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放弃美国国籍——海归扎根了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image

      笔者没有弄错,标题是饶毅,配照片是施一公。2010年1月6日的《纽约时报》刊登长篇文章—-《对抗趋势:中国吸引海外科学家归国》(Fighting Trend, China Is Luring Scientists Home),文章以海归科学家施一公和饶毅为例,分析了海外华人科学家归国现象,称中国正大力发展科学,以期缩短与世界科技强国之间的差距。原文在此:http://www.nytimes.com/2010/01/07/world/asia/07scholar.html,笔者翻译节选如下。

      2008年,普林斯顿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施一公获得了马里兰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1000万美元研究经费。美国科学家们对此不那么惊讶,因为施一公的学术成就有目共睹,在普林斯顿,他的实验室占据了一层楼并且年度预算就达到200万美元。

      让所有人都意外,最后震惊的,是几个月后,在美国居住了18年并已经入籍的施一公博士宣布他拒绝这项研究经费,离开普林斯顿回到他的中国母校清华大学,全职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引述普林斯顿物理教授Robert H. Austin的电话采访:“他是我们的明星。我觉得这(个决定)彻底疯狂(He was one of our stars, I thought it was completely crazy)。 ”

      施一公怎么说?在清华的办公室,面对涌来的访问者,他说:“直到今天,许多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回中国。特别是在我的位置上,放弃现有的一切。”

      不过中国领导人不这么认为。面对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期间中国人才外流的局面,中国现在开始运用自己的财政资源、广阔的机会和民族自豪感来吸引海外学者和科学家归国。

      也许西方世界对于很多从事研究的中国学者而言,仍然更有吸引力。不过施一公博士和其他一些顶级科学家的海归,标志着中国缩短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差距的进展比许多“专家”们预料的要快得多。

      中国对于研发的投入稳步增加,目前已经占到GDP的1.5%。美国的这个数字是2.7%。不过中国已经远远高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了。中国科学家们的竞争压力也比国外同行大。过去十年,中国论文数量翻了4倍;2007年论文总数已经仅次于美国。仅在纳米技术上中国就有五千名科学家从事研究。

笔者认为:中国论文数量的增加是好事还是坏事还很难讲,SCI和EI的无限夸大和不当奖励让很多研究者失去了方向,专找冷门的SCI杂志投稿,中了以后还可以拿奖金……国外有人说SCI是Stupid Chinese Index。

      2008年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未来10到20年,中国将在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和服务的能力上超越美国,中国的创新水平也将达到新高度。

      当然,数量不等于质量。尽管投入巨大,中国在很多科技领域还远远落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出生并在中国大陆从事研究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在美国获得的专利数2008年排名才第十,尽管排名一直在上升。

      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们的出国热潮始终不减。2008年18万留学生离开中国,比2007年增加了25%,原因之一是更多的家庭能支付孩子的学费。根据中国政府的统计,过去十年间出国的学生,只有25%最终回国了。而在获得科学或工程方面博士学位的学生回国比例最低。

笔者认为,出来的多不要紧,只要回去的也多。清末那批人,哪个不是民国乃至共和国的中坚?十年内回去的不多不要紧,只要二十年内回去的多。出来读个博士学位至少五年,再做几年博后研究或者混几年工作经验,十年后正好回国。而且统计样本是“过去十年出国的学生”,这个很欠准确。1999年出来的可能正在打包回国,2008年出来的人家还在农村大学城买人生第一辆车呢,你让人怎么回国?我看不如统计1988年到1998年出国的学生归国比例。

      不过最近三年,中国开始扭转这种局面。著名科学家们如施一公、饶毅等开始回国,他们是带着使命回去的——改变中国科研中任人唯亲和庸才当道的文化,这也是中国科学进步的最大的障碍。他们动力来自于由其爱国主义,其促进变革的动力,和对于来自中国政府支持的信任。

笔者评:《纽约时报》醋意十足的写下以上的文字。

      42岁的施一公是这样说的:“我觉得我欠中国一些东西。在美国,所有的事情或多或少都已经建立起来了,而在中国,无论我做什么,影响可能是上十倍的,甚至百倍。”

      与一些美国人猜想的不同,施一公、饶毅等离开美国的华人科学家并没有为此感到特别后悔。虽然有很多美国顶尖大学希望施一公加入,并且他很快在普林斯顿获得了职位并节节上升,但他相信,许多亚洲人在美国会遭遇到无形的障碍。

      47岁的饶毅2007年离开了美国西北大学成为中国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饶毅对中国式的“精神追求”和美国式的“自我满足”有一个精彩的对比。饶毅放弃了美国国籍。当美国驻北京大使馆询问他为什么要放弃其国籍,他书面答复说:“自从911之后美国就丧失了其道德制高点,但是美国人还沉迷于其国家和自身的所谓伟大。”

笔者注:这条消息居然没有见诸于国内媒体。当然放弃美国国籍事件从渠道上而言更容易被《纽约时报》知晓。方舟子要站出来说几句吗?另外,要体验美国人的沉迷,去中西部一些州的小镇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有点夜郎国的意思。

      至于民主精神的力量呢,似乎对这些科学家们也没有发挥同样的作用。饶毅曾说过他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的多党民主制。施一公却说,他不认为那种政治体制适合中国。

      作为清华的学生,施一公20年前也参加过春夏之交的运动。而在美国他是注册的民主党员。他说:“多党民主制对于美国是合适的。但是这完全不代表这种体制适用于中国。”

笔者注:美国记者感觉可真好。民主已经成为他们最后的遮羞布了。

      不过重新进入中国充满政治色彩的科研环境可能真是充满挑战。比如,一些不那么强的科学家就往往回避这些海归。在2009年中科院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中,施一公、饶毅、王晓东都榜上无名。(王晓东,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系教授、讲席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最近归国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担任资深研究员)。

      中国的博客网上针对海归教授的评论也是火药味浓浓。施一公博士就被攻击为“不诚实”和“不可信”。华南理工大学的刘仲武教授在2008年的一篇帖子中就说,不应该让施一公参与任何有关中国国家利益的项目。“不要忘了,他是外国人”,他说。

笔者注:原文是这样的:In a posting in 2008, Liu Zhongwu, a professor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aid that Dr. Shi should be excluded from any projects that touch on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 “Bear in mind, he is a foreigner,” he wrote. 这个Liu Zhongwu是不是这个人:http://www.mmff-scut.com/news_view.asp?newsid=102

      施一公说,过去一年半对他来说犹如十年,这些批判充斥着文革的气息。不过他很高兴他还站着。海归们也有他们的重量级朋友,包括大学校长和中央的人。施一公和饶毅就参与了中组部“千人计划”的起草。2008年5月,施一公被邀请到中南海向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其他高层官员讨论中国科技的未来。

      在科研经费方面,饶毅说,国家在资助科学方面非常大方,有时候过于大方。挑战在于如何确保聪明地使用资助,而不是官僚式的发放。

      五年前,作为美国西北大学科学院的院长,他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过同样的评论。他说,科研经费的申请中,关系往往凌驾于价值之上。他建议取消科技部,把其经费给一个“更加有声誉”的机构。当时他的这些论断在中国是不让传播的。但是2009年10月,官方的《中国日报》赞誉饶毅是“肩负使命的人”。

      许多观望的人认为,海归大牛们面临的是逆水行舟的战斗。他们必须在一起,具备足够的影响力来改变系统。如果他们最终无法改变系统,也许他们会离去的。

      不过在清华,施一公说他对清华的生命科学研究持乐观态度。两年内他已经招到18名博士后研究员,几乎都是从美国回来的。每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他说未来十年内清华的生命科学学院会壮大四倍。当然他从没假装认为清华的科研已经达到普林斯顿的水平。他将清华比作一所受人敬重的美国州立大学。不过,施一公表示:“过些年,我们会达到那个水平的(指普林斯顿级别)。”

(14个打分, 平均:3.93 / 5)

雁过留声

“饶毅放弃美国国籍——海归扎根了”有45个回复

  1. 高飞 于 2010-01-07 5:23 下午

    国内的朋友上来冒个泡泡,看看这篇文章能不能看到?不会被和谐掉吧,因为引用了饶毅对中国体制的一些评价。

  2. spike 于 2010-01-07 5:27 下午

    不知道中国还要多少年才能让科研环境摆脱当前的官僚体制和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海龟大牛们要坚定的走下去啊

  3. yunhaid 于 2010-01-07 5:34 下午

    还是学杨振宁比较好,科研在国外搞,退休了功成名就了再回国。

  4. 过客 于 2010-01-07 5:38 下午

    好事。科研经费要被真正想干事的拿去用才有希望。
    天涯论坛里激烈的文字多的去了,现在的舆论还是比较宽松的。

  5. j 于 2010-01-07 5:47 下午

    跨过伟大的防火墙路过留言顶

  6. 读者 于 2010-01-07 5:48 下午

    无独有偶。 听说肖博士的PHD导师倪教授也刚在2009年放弃了美国国籍。

  7. kk 于 2010-01-07 5:59 下午

    例子就不举了,现在在中国的能得到的,远比在美国能得到的多的多。

  8. james 于 2010-01-07 6:02 下午

    刘仲武的blog中关于施的文章,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9. michael 于 2010-01-07 6:05 下午

    一定要抓住点儿权力,不然会死的很惨,看都没人看。

  10. james 于 2010-01-07 6:15 下午

    对待施和饶这样的牛人,要防止两个极端. 既要防止某些人狠K狠踩,也要防止捧上天破坏规则.

    毕竟几个牛海龟不是奥特慢,可以一人包办所有怪兽.事情还是需要国内的研究人员一起来完成的.

  11. 陈怀临 于 2010-01-07 6:26 下午

    如果在计算机,特别是通信行业,中国(人)站起来了。在生命科学,制药,IMHO,中国(非中国人)连趴都还没有找到位置。以我的浅薄了解,差太远。谢谢小施和小饶这些人,有了他们,中国才有希望。

  12. ABC 于 2010-01-07 6:33 下午

    更期待民企研究院的兴起。两条腿走路才稳当。

  13. 陈怀临 于 2010-01-07 6:37 下午

    TNND,还有刘交兽这样的脑残。。。竖子不足与谋。无才亦无德,却显癫狂,可笑之至。

  14. 路过回帖 于 2010-01-07 6:47 下午

    总觉得还是金融方面的人回国的更少。包括最近经常讨论的产业链布局和商业模式方面的人才。不过这些方面的人才不是出国留学就能学到,很多是在打拼过才得到的经验。可惜这方面的平台似乎都是现在的中国难以提供给那些漂在海外的华人的。

  15. james 于 2010-01-07 6:48 下午

    说在什么样的话是因为他处在什么样的立场上. 就象首席您是站在刘脚底下的土地上,自然有不一样的立场.

  16. 陈怀临 于 2010-01-07 6:53 下午

    James,此言差矣。对施和尧的谋略是:统一战线。想想,如果主席还在,他会如何做?他会请他们吃饭,聊聊家常。焉有将人才拒绝门外之道理。这才是,西方列强,if any,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刘这样的人,我看了一下。有小才而无德。攻击施是外国人而不应该让其参与任何中国的科研项目。岂有此理。

    如果这样的人或者思潮得势,中国回到甲午之羞辱的境况,并不遥远。

  17. james 于 2010-01-07 6:54 下午

    任何人都不是selfless的, 你就敢说 饶和施 回国就没有一点点个人前途的考虑? 捧上天和踩脚底都是要不得的.可惜,很多人不是非左即右.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对于规则(比如外籍人士不能申请杰青,不能担任**位置)的坚持,我不相信饶会放弃美国籍.既然制定了游戏规则,就按照规则来游戏吧.饶也罢,施也罢,不过都是在play这个游戏罢了. 上升到太高的高度就不好了.

  18. james 于 2010-01-07 6:56 下午

    刘的观点我只支持一点,就是无论 土龟/海龟, 都需要遵守游戏规则.

  19. 陈怀临 于 2010-01-07 6:59 下午

    James,你我不是鹰,焉能知晓苍鹰之抱负?

  20. 11:11 于 2010-01-07 7:11 下午

    一打眼看成了饶颖=.=

  21. 匿名 于 2010-01-07 7:13 下午

    弯曲评论上的酸书生太多,非技术问题,都不必太在意…….

  22. Sean 于 2010-01-07 7:18 下午

    高水平的海归还是得更多才行,多了才能形成气候,才有希望改变当前的一些局面。

  23. 陈怀临 于 2010-01-07 8:06 下午

    其实,现在海龟是一个弱势群体,而非otherwise。就学术圈而言,雄鹰也整不过地头蛇。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关系,人脉,利益,山头。其实海龟什么也不占。

    刘叫兽这样的地头蛇说施一公是外国人,要杜绝其参与国家科技项目这种话,足以说明此人之幼稚和荒唐。And内心之阴暗。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度势,则宽严皆误。

    幸亏现在政府的一批人很精明的说。

    坚持下去,中国复兴有望。

  24. 理客 于 2010-01-07 8:13 下午

    我倾向于对顶级人才采取灵活策略,是大家的气度和胆识,美国是不是也有此类的灵活策略,太拘泥规则了不一定对顶级人才是好事。当然这不代表不对其按照正确的规则监控,这一点上,施一公等其实是支持更好的监控科学项目,现在的监控规则从某种角度是太不严格,不严谨了,任何想做事的学者都不会反馈更好的监控规则,反对的是那些想混事的人

  25. 方言 于 2010-01-07 9:56 下午

    42岁的施一公是这样说的:“我觉得我欠中国一些东西。在美国,所有的事情或多或少都已经建立起来了,而在中国,无论我做什么,影响可能是上十倍的,甚至百倍。”

    ———————————
    问题是也许他得从最最基础的制度开始建设。。。

  26. Francis 于 2010-01-07 11:04 下午

    刘仲武这种脑残,真是国人之耻。

  27. Francis 于 2010-01-07 11:12 下午

    凡有理想之人,肯为人之所爱,抛头颅,撒热血,又岂能以身家性命挟制。如此大志,企世间凡夫所能理解。

  28. D.P. 于 2010-01-08 12:19 上午

    唉~~~

  29. asdf 于 2010-01-08 2:39 上午

    饶毅施一公们回来就看不了youtube了

  30. 中兴之象 于 2010-01-08 5:03 上午

    在目前这样的 “科研”环境下
    目前这样的经费环境下
    目前这样的大学风气下

    就是来100个诺贝尔
    我大宋有何用?

    培养天才的土壤。。。

    这个大环境 难道还要我们在这里讲?

  31. 中兴之象 于 2010-01-08 5:06 上午

    很简单的道理

    本科里面为什么要有 政治课?
    考研究生 为什么要 政治?
    为什么要统考?

    为什么不能 放开 私立大学?

    放开 教会大学?

    这样的环境下 能培养出 ‘合格’的本土人才?

    这个合格 不仅仅是 专业 ,还包含现在公民 现代文明

  32. 理客 于 2010-01-08 5:36 上午

    空谈无用。土壤是由每个人组成的,每个人的点滴努力才能使土壤的改变更为可能,所以不要以为我们的一点点的呐喊是没有意义的,相信将来成功的时候,是曾经有过我们一滴水的努力

  33. 高飞 于 2010-01-08 10:42 上午

    小象,你在31楼问的那些问题,在美国照样可以问出来,把某些关键词替换就行了。

    “美宣部”比我国做得好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其价值观深入的灌输到自己和别人的脑海中去了,说的人和听的人都真信,不在这里呆几年体会不到这点。

    不过无论哪个地方的宣传,都不把一小拨独立思考的高级知识分子的作为听众。中美都如此。

  34. M 于 2010-01-08 8:32 下午

    “美宣部”也好,“z宣部”也罢,都是国家的机关,都是为政府服务的。
    海归在国内的遭遇可以和华人在外企类比,看看印度、美国founder的公司的华人的状况,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施公在美国过的也不一定很好,否则也不会回国。

  35. 中兴之象 于 2010-01-09 3:29 上午

    34楼:
    赞同!
    都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
    拔高和贬低都是不对的。

    等到哪一天我大宋弯曲 不在评论这个
    我朝就正常化了

  36. 笑看 于 2010-01-09 7:09 上午

    土壤最终是什么样自,不由小颗粒个人意志决定,周边环境也就是游戏规则说了算。

    不论你撒多少化肥,引进多少肥沃土壤,撒哈拉的沙子还是沙子,成不了黑土,也变不了红土。

  37. 理客 于 2010-01-09 8:28 上午

    周边环境/游戏规则是谁定的?如何才能改变?
    命运到底有多少掌握在自己手里,有多少掌握在别人手里,谁说了算?要不要认命
    假使大家都认为2012年有5个9的可能的是无可抗拒的世界末日,是否还需要为6个西格玛的渺茫希望而努力,有傻瓜去做吗?
    因事实很难不相信人种论,但也相信人种能不能变依赖这个人种里有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大努力去改变

  38. leviathan2 于 2010-01-11 11:16 下午

    《古文观止》里头有篇李斯《谏逐客书》…

  39. PuPu 于 2010-01-16 6:59 下午

    回来的会越来越多的。
    那些考不上大学 找不到工作,且家里又有点钱的主 大多跑出去留学了。 这些人大多还是会回来的。

  40. aaa 于 2010-01-18 4:07 上午

    这片文章有点涉及政治了,我还是喜欢纯粹的技术交流,顺便来扯以下经济学问题:
    在美国的教授可以拿多少钱一年?在清华的一个学院的院长可以拿多少?我想,应该比在美国多一点吧。

  41. 游客 于 2010-01-28 12:21 上午

    饶毅回国,北大给了100多万的年薪,还外加500多万的房补, 这算什么爱国?回国前在美国混得已经很困难,NIH经费申请被拒,已不得不关实验室。把从清华来的一个女学生的肚子搞大,和老婆闹离婚没成。投机回国后,天天以救世主的身份布道,好像在他回国前中国人都不知道干了点什么,都是白痴。这样哗众取宠,天天更新博客,以追求明星科学家形象的人,能有时间做工作吗?他这样的人真是中国需要的吗?中国需要的是干实事的人,为国家真的做贡献的人。

  42. james 于 2010-01-28 1:23 上午

    >回国前在美国混得已经很困难,NIH经费申请被拒,已不得不关实验室。把从清华来的一个女学生的肚子搞大,和老婆闹离婚没成。

    楼上的说话要负责任.

  43. david YE 于 2010-01-28 1:38 上午

    有那么猥琐??请查实!

  44. Bob 于 2010-01-28 6:18 下午

    “把从清华来的一个女学生的肚子搞大,和老婆闹离婚没成。” 在华盛顿大学的人应该知道,当年是闹得沸沸扬扬。不过应该要查实!

  45. 无法 于 2010-01-28 7:06 下午

    中兴之象 于 2010-01-09 3:29 am
    34楼:
    赞同!
    都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
    拔高和贬低都是不对的。
    =============================

    现在连经济学界都不怎么流行完全理性那套了
    人的情感心理是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