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迷你书连载四 – 云的4种模式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虽然从技术或者架构角度看,云计算都是比较单一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下,为了适应用户不同的需求,它会演变为不同的模式。在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名为“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的这篇关于云计算概念的著名文档中,共定义了云的4种模式,它们分别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行业云。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每种模式的概念、构建方式、优势、不足之处及其对未来的展望等。

2.2.1 公有云

公有云是现在最主流也就是最受欢迎的云计算模式。它是一种对公众开放的云服务,能支持数目庞大的请求,而且因为规模的优势,其成本偏低。公有云由云供应商运行,为最终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IT资源。云供应商负责从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环境到物理基础设施等IT资源的安全、管理、部署和维护。在使用IT资源时,用户只需为其所使用的资源付费,无需任何前期投入,所以非常经济,而且在公有云中,用户不清楚与其共享和使用资源的还有其他哪些用户,整个平台是如何实现的,甚至无法控制实际的物理设施,所以云服务提供商能保证其所提供的资源具备安全和可靠等非功能性需求。

许多IT巨头都推出了它们自己的公有云服务,包括Amazon的AWS、微软的Windows Azure Platform、Google的Google Apps与Google App Engine等,一些过去著名的VPS和IDC厂商也推出了它们自己的公有云服务,比如Rackspace的Rackspace Cloud和国内世纪互联的CloudEx云快线等。

1. 构建方式

在构建方式方面,现在主要有3种方法。其一是独自构建:云供应商利用自身优秀的工程师团队和开源的软件资源,购买大量零部件来构建服务器、操作系统,乃至整个云计算中心。这种独自构建的好处是,能为自己的需求作最大限度的优化,但是需要一个非常专业的工程师团队,所以业界这样做的基本上只有Google一家。其二是联合构建:云供应商在构建的时候,在部分软硬件上选择商业产品,而其他方面则会选择自建。联合构建的好处是避免自己的团队涉足一些不熟悉的领域,而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上大胆创新。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微软。在硬件方面,它并没有像Google那样选择自建,而是采购了HP和戴尔的服务器,但是在其擅长的软件方面选择了自主研发,比如采用了Windows Server 2008、IIS服务器和.NET框架。其三是购买商业解决方案。由于有一部分云供应商在建设云之前缺乏相关的技术积累,所以会稳妥地购买比较成熟的商业解决方案。这样购买商业解决方案的做法虽然很难提升云供应商自身的竞争力,但是在风险方面和前两种构建方式相比,它更稳妥。在这方面,无锡的云计算中心是一个不错的典范。由于无锡购买了IBM的Blue 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所以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就能向其整个高新技术园区开放公有云服务,而且在这之前,无锡基本上没有任何与云计算相关的技术储备。

2. 优势

公有云在许多方面都有其优越性,下面是其中的4个方面。

  1. 规模大。因为公有云的公开性,它能聚集来自于整个社会并且规模庞大的工作负载,从而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比如,能降低每个负载的运行成本或者为海量的工作负载作更多优化。
  2. 价格低廉。由于对用户而言,公有云完全是按需使用的,无需任何前期投入,所以与其他模式相比,公有云在初始成本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随着公有云的规模不断增大,它将不仅使云供应商受益,而且也会相应地降低用户的开支。
  3. 灵活。对用户而言,公有云在容量方面几乎是无限的。就算用户所需求的量近乎疯狂,公有云也能非常快地满足。
  4. 功能全面。公有云在功能方面非常丰富。比如,支持多种主流的操作系统和成千上万个应用。

3. 不足之处

另外,公有云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 缺乏信任。虽然在安全技术方面,公有云有很好的支持,但是由于其存储数据的地方并不是在企业本地,所以企业会不可避免地担忧数据的安全性。
  • 不支持遗留环境。由于现在公有云技术基本上都是基于x86架构的,在操作系统上普遍以Linux或者Windows为主,所以对于大多数遗留环境没有很好地支持,比如基于大型机的Cobol应用。

4. 对未来的展望

由于公有云在规模和功能等方面的优势,它会受到绝大多数用户的欢迎。从长期而言,公有云将像公共电厂那样毋庸置疑会成为云计算最主流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因为在规模、价格和功能等方面的潜力实在太大了。但是在短期之内,因为信任和遗留等方面的不足会降低公有云对企业的吸引力,特别是大型企业。

2.2.2 私有云

关于云计算,虽然人们谈论最多的莫过于以Amazon EC2和Google App Engine为代表的公有云,但是对许多大中型企业而言,因为很多限制和条款,它们在短时间内很难大规模地采用公有云技术,可是它们也期盼云所带来的便利,所以引出了私有云这一云计算模式。私有云主要为企业内部提供云服务,不对公众开放,在企业的防火墙内工作,并且企业IT人员能对其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与传统的企业数据中心相比,私有云可以支持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降低IT架构的复杂度,使各种IT资源得以整合和标准化。

在私有云界,主要有两大联盟:其一是IBM与其合作伙伴,主要推广的解决方案有IBM Blue Cloud和IBM CloudBurst;其二是由VMware、Cisco和EMC组成的VCE联盟,它们主推的是Cisco UCS和vBlock。在实际的例子方面,已经建设成功的私有云有采用IBM Blue Cloud技术的中化云计算中心和采用Cisco UCS技术的Tutor Perini云计算中心。

1. 构建方式

创建私有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独自构建,通过使用诸如Enomaly和Eucalyptus等软件将现有硬件整合成一个云。这比较适合预算少或者希望重用现有硬件的企业。其次是购买商业解决方案。通过购买Cisco的UCS和IBM的Blue Cloud等方案来一步到位,这比较适合那些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

2. 优势

由于私有云主要在企业数据中心内部运行,并且由企业的IT团队来进行管理,所以这种模式在下面这5个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1. 数据安全。虽然每个公有云的供应商都对外宣称,其服务在各方面都非常安全,特别是在数据管理方面,但是对企业而言,特别是大型企业而言,和业务相关的数据是其生命线,是不能受到任何形式的威胁和侵犯的,而且需要严格地控制和监视这些数据的存储方式和位置。所以短期而言,大型企业是不会将其关键应用部署到公有云上的。而私有云在这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它一般都构筑在防火墙内,企业会比较放心。
  2. 服务质量(SLA)。因为私有云一般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在某一个遥远的数据中心中,所以当公司员工访问那些基于私有云的应用时,它的服务质量应该会非常稳定,不会受到远程网络偶然发生异常的影响。
  3. 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每个公司,特别是大公司,都会存在很多低利用率的硬件资源,可以通过一些私有云解决方案或者相关软件,让它们重获“新生”。
  4. 支持定制和遗留应用。现有公有云所支持应用的范围都偏主流,偏x86,对一些定制化程度高的应用和遗留应用就很有可能束手无策,但是这些往往都属于一个企业最核心的应用,比如大型机、Unix等平台的应用。在这个时刻,私有云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 不影响现有IT管理的流程。对大型企业而言,流程是其管理的核心,如果没有完善的流程,企业将会成为一盘散沙。实际情况是,不仅企业内部和业务有关的流程非常多,而且IT部门的自身流程也不少,而且大多都不可或缺,比如那些和Sarbanes-Oxley相关的流程。在这方面,私有云的适应性比公有云好很多,因为IT部门能完全控制私有云,这样他们有能力使私有云比公有云更好地与现有流程进行整合。

3. 不足之处

另外,私有云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是成本开支高。因为建立私用云需要很高的初始成本,特别是如果需要购买大厂家的解决方案时更是如此;其次,由于需要在企业内部维护一只专业的云计算团队,所以其持续运营成本也同样偏高。

4. 对未来的展望

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私有云将成为大中型企业最认可的云模式,而且将极大地增强企业内部的IT能力,并使整个IT服务围绕着业务展开,从而更好地为业务服务。

2.2.3 混合云

混合云虽然不如前面的公有云和私有云常用,但已经有类似的产品和服务出现。顾名思义,混合云是把公有云和私有云结合到一起的方式,即它是让用户在私有云的私密性和公有云灵活的低廉之间做一定权衡的模式。比如,企业可以将非关键的应用部署到公有云上来降低成本,而将安全性要求很高、非常关键的核心应用部署到完全私密的私有云上。

现在混合云的例子非常少,最相关的就是Amazon VPC(Virtual Private Cloud,虚拟私有云)和VMware vCloud了。比如,通过Amazon VPC服务能将Amazon EC2的部分计算能力接入到企业的防火墙内。

1. 构建方式

混合云的构建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外包企业的数据中心。企业搭建了一个数据中心,但具体维护和管理工作都外包给专业的云供应商,或者邀请专业的云供应商直接在厂区内搭建专供本企业使用的云计算中心,并在建成之后,负责今后的维护工作。其二是购买私有云服务。通过购买Amazon等云供应商的私有云服务,能将一些公有云纳入到企业的防火墙内,并且在这些计算资源和其他公有云资源之间进行隔离,同时获得极大的控制权,也免去了维护之苦。

2. 优势

通过使用混合云,企业可以享受接近私有云的私密性和接近公有云的成本,并且能快速接入大量位于公有云的计算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3. 不足之处

现在可供选择的混合云产品较少,而且在私密性方面不如私有云好,在成本方面也不如公有云低,并且操作起来较复杂。

4. 对未来的展望

混合云比较适合那些想尝鲜云计算的企业和面对突发流量但不愿将企业IT业务都迁移至公有云的企业。虽然混合云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它应该也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并且也将会有一些厂商推出类似的产品。

2.2.4 行业云

行业云虽然较少提及,但是有一定的潜力,主要指的是专门为某个行业的业务设计的云,并且开放给多个同属于这个行业的企业。

虽然行业云现在还没有一个成熟的例子,但盛大的开放平台颇具行业云的潜质,因为它能将其整个云平台共享给多个小型游戏开发团队,这样这些小型团队只需负责游戏的创意和开发即可,其他和游戏相关的烦琐的运维可转交给盛大的开放平台来负责。

1. 构建方式

在构建方式方面,行业云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独自构建:某个行业的领导企业自主创建一个行业云,并与其他同行业的公司分享。其二是联合构建:多个同类型的企业可以联合建设和共享一个云计算中心,或者邀请外部的供应商来参于其中。

2. 优势

能为行业的业务作专门的优化。和其他的云计算模式相比,这不仅能进一步方便用户,而且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3. 不足之处

缺点是支持的范围较小,只支持某个行业,同时建设成本较高。

4. 对未来的展望

行业云非常适合那些业务需求比较相似,而且对成本非常关注的行业。虽然现在还没有非常好的示例,但是对部分行业应该存在一定的吸引力,比如上面提到的游戏业。

(7个打分, 平均:1.86 / 5)

雁过留声

“《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迷你书连载四 – 云的4种模式”有7个回复

  1. asr1k 于 2011-06-22 5:49 下午

    yeah, 已经看完咯, 写的蛮赞的:)

  2. steveawei 于 2011-06-22 7:44 下午

    虽是常识性的内容,但分析很细致到位,看来有必要买一本看看!

  3. 理客 于 2011-06-23 6:44 上午

    公有云把数据仍然保存在用户本地,会有什么问题?

  4. kernelchina 于 2011-06-23 7:03 下午

    在云计算环境里面,写程序会不会和vendor绑定得太死了?能做到快速迁移,快速切换吗?比如从amazon往google迁移,程序是不是要全部重写,这比pc向mac迁移难多少?

  5. shuyong 于 2011-06-23 8:11 下午

    要想达到快速迁移,只有做到接口标准化才行。但要想接口标准化,现在这些巨头不知道要打得怎样的头破血流才肯妥协了。简单一点的,就是现在的云存储,简单模拟SCSI接口,就像远处挂了个大U盘,这样各种OS都容易驱动。

    不过每次谈到公有云,就用公共电厂做比喻,虽然形象,但容易误导认识。

  6. zedware 于 2011-06-26 6:44 上午

    试用了一下EC2,猜测比较适合科研项目:
    1、可以按需扩展存储、内存、CPU。
    2、不需要自己维护,而且国内学校的IT似乎不怎么专业。以前实验室烧掉一台Risc6000。
    不过不知道这种费用怎么报销法

  7. zz 于 2011-06-26 6:01 下午

    这里还是审核再发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