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文章《数据里的实力:中国定位科技强国》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image       高飞按:这是2011年12月5日纽约时报的文章,原文标题是《Power in Numbers: China Aims for High-Tech Primacy》,链接在这里:http://www.nytimes.com/2011/12/06/science/china-scrambles-for-high-tech-dominance.html?pagewanted=all文章刊文称,中国科技行业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在超级计算机、互联网、创业、风投等等领域都开始走向领先。但是在国内很多中文媒体包括新浪科技都把标题翻译成《中国瞄准科技强国 对硅谷构成威胁》。这样更吸引眼球吗?

      新浪科技翻译如下:http://tech.sina.com.cn/it/2011-12-10/11446468982.shtml以下为基于新浪科技翻译的文章全文,笔者进行了校订修正。

 

北京,一间普通的会议室中,吴建平站在一堵巨大的毛玻璃墙面前。他打开了一个开关,玻璃变成了透明的。向下看去,是一个壮观的网络运营中心,里面是巨大的计算机显示器。这些显示器上显示着中国和世界地图,精确地指示出中国的IPv6链接。

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美国的两倍。作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一名科学家和网络中心主任,吴建平还指出,中国部署这项新协议的速度快于其他任何国家。

IPv6提供了先进的安全和隐私技术,但更重要的是,目前的IPv4地址已近枯竭,IPv6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地址。“中国必须转向IPv6,”吴建平说,“在美国,有人不认为这很紧迫,但我们相信这很紧迫。”

如果说互联网的未来已然在中国,那么计算的未来是否也将位于此处?

美国的很多专家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大。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已经主导了全球的计算机和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如今,这些专家认为,经济的繁荣和科技基础设施的提升可能会推动中国站在下一代计算技术的最前沿。

对中国而言,开发高端计算中心的需求并不仅仅是国家荣誉问题。中国希望为有创新力的中国企业奠定基础,重塑未来科技版图,而不是仅仅为世界组装台式机。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总裁克莱德·普莱斯托威茨(Clyde V. Prestowitz Jr。)认为,中国可能不会出现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式的人才,但没有关系。“创新的形式各有不同。”他说,“美国总是倾向于将创新等同于车库里诞生的基于某个天才想法的创业公司。”

“但还有其他形式的创新,比如通过不断改进来达到创新。我们并不精于此道,但这却是他们的长项。”他补充道。

这种观点并不普遍,但其他专家还是认为,如果低估中国快速发展的能力,将是一个错误。

“我1978年第一次去中国时,曾经看到工人们用缝衣服的针来拼装电脑内存。”作为腾讯的早期投资者,IDG创始人帕特里克·麦高文(Patrick J. McGovern)说,“如今创新正在加速。今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专利将由中国人发明。”

新型挑战

时间退回到60年前,彼时,被公认为首台电子计算机的Eniac刚刚诞生,美国已经奠定了现代计算和通讯领域的发展步伐和方向。从大型机到iPhone、从阿帕网(Arpanet)到WiFi,创新如同洛克菲勒一样成为美国的象征。

对于几代人而言,硅谷就是创新的中心。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熔炉,不仅支持黑客的独行侠精神,还为企业家的进取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从而吸引了全世界羡慕的目光。

硅谷主导地位最严峻的挑战或许来自于1980年代末期的日本。在经济陷入衰退前,日本几乎就要主导全球的半导体和计算机行业。如今,中国却对硅谷构成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挑战。日本的经济长期依赖出口,中国却很快就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和计算市场。

世界突然注意到中国的强大技术实力似乎是在2010年末——中国的“天河一号A”曾经一度成为全球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尽管这台设备使用的是美国的处理器,并且很快被一台日本机器超越,但这仍然无可争议的表明,中国获得了世界级的计算机设计能力。

时间到了今年(2011年)10月,另外一台中国超级计算机“神威蓝光”也突破了千万亿次(petaflop,即10的15次方)门槛,跻身全球超级计算机20强。

这台计算机还有更令西方惊讶的地方。不仅是因为它采用了中国自主开发的微处理器,还因为它在低能耗运算方面拥有巨大优势。这或许表明,中国现在已经在“每瓦性能”上大幅领先。这一指标是专门用来衡量计算机能耗效率的,对于进入下一代百亿亿次(exascale,即10的18次方)超级计算机时代至关重要。这类计算机预计可在2020年代末出现,届时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将达到当今全球最快速度的一千倍。

作为中国另外一支微处理器研发团队的首席设计师,中国科学院教授胡伟武说:“这正是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把飞船送上太空,同样也可以设计出高性能计算机。”

美国官员也认同这一说法,并认为中国政府对超级计算机的投入将收到回报。“关键在于,中国理解高性能计算的重要性。”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国家实验室计算领域副主任唐娜·克劳福德(Donna Crawford)说,“他们将此视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

发展障碍

去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将打造“物联网”。在美国人不无醋意的想法中,如果是美国总统(而不是中国总理)提出这样的计划,这次采访就堪称完美。

将家庭与智能电网相连已经成为美国下一代互联网的目标。这与“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密切相关,后者希望将计算能力转移到智能手机和数字音乐播放器等日常设备中。

但中国在主导这一领域的过程中却并非毫无障碍。近十年来,中国虽然一直在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产业,但却未能成功。中国组装的绝大多数产品都依赖进口的芯片。与美国的英特尔和中国台湾的台积电相比,中国大陆最优秀的芯片企业的制造能力仍然落后两三代。

中国最大的弱点或许源于政府的控制过多。中国的创新或许也会将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的限制,导致企业难以突破新的领域。

今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13界国际普适计算大会,令美国技术专家感到索然无味。“没有什么真正引发我关注的东西。”曾在1980年代普适计算的理念刚刚提出时,领导施乐帕罗奥尔托研究中心的约翰·西里·布朗(John Seeley Brown)说。

相比而言,他反而看到富士康这样的制造企业展开了一些真正意义的创新。这家台湾企业在中国大陆经营很多家工厂,并且承接大量苹果的组装订单。

“研究和设计文化已经深深植入到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中,他们会开始尝试一些仅靠他们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布朗说,“我们如今已经将美国最优秀创意者与世界上最擅长制造的人结合起来。”

其他的投资者也在中国看到了类似的机会。风险投资公司DCM驻北京合伙人卢蓉就描述了这样一家半导体公司:设计师位于加州圣地亚哥,而提供后续支持的工程师则位于上海,从而将成本降低到原先的六分之一。

“正是上海团队为当时的一个问题找到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她在电子邮件中回忆道。令竞争对手担心的是,中国已经开始培养大量的优秀硬件工程师和软件程序员,不仅在国际竞赛中屡屡获胜,而且开始主导美国最优秀的工程项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即将宣布一项交易,在上海设立工程园区,这也导致外界担心美国最优秀的工科院校将技术转移到中国。

其他优势

很多贡献都来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海归,姚期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后,在清华大学创立了一个研究所,目前已经在博弈论和计算机安全领域实现了突破。“北京的学术活动一夜之间提升了很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家克里斯托斯·帕帕迪米特里欧(Christos Papadimitriou)说。

中国的产业结构无疑也在向以创新为导向的方向发展。今年夏天,美国智库东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高级研究员迪特尔·恩斯特(Dieter Ernst)在美国国会的一次听证会上作证称,中国的专利总数已经超越韩国和欧洲,并且正在追赶美国和日本。

除此之外,《创业亚洲》(Startup Asia)一书的作者丽贝卡·范宁(Rebecca A. Fanin)则表示,中国目前还拥有全球第二大风险投资市场,规模从2005年的22亿美元增长到76亿美元,而美国则基本停滞。

斯坦福大学区域创新和创业精神项目的研究员,最近对769家投资公司在2203家中国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了研究,并发现情况与硅谷非常相似。负责该项目的斯坦福商学院教授玛格丽特·龚·汉考克(Marguerite Gong Hancock)说:“很多确立成功地位的硅谷企业和个人都将专业技能转移到了中国,并获得了成功。”

与硅谷的相似性也令部分人感到担忧。北京科技投资公司J Capital Research联席主管杨思安说:“这里显示出各种泡沫的迹象,令人不安。”

与此同时,世界也普遍认同,中国企业家勤奋工作的文化在全世界都无可比拟。十年前从美国加州迁往北京的麦彻同说:“根据我在中国5 家创业公司的经历来看,中国的工作文化让硅谷看起来十分懒散。在北京,如果你想在周五晚上7:30找到一家公司的CEO,肯定能在办公室里找到他。”(高飞注:硅谷的快节奏高强度工作文化已经在全美都有名)

但并不是所有专家都认同这种对比。

“透过美国国力下滑的视角看中国,我们显然看到的是中国的蒸蒸日上,例如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以及新的机场,我们看到的是不可征服的力量。” 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奥威尔·谢尔(Orville Schell)说,“但中国人自己看到的却是巨大的不确定性,他们并未自信满满。”

但风险投资家麦高文(McGovern)认为,这或许正是一种优势。他表示,在美国,他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过度自信的企业家——如果自己的创意没有得到认可,他们就会愤然离去。

但他所接触的中国企业家却有所不同。“他们会找到我,然后给我展示他们的翻译软件,可以在中英文之间相互转换。”他说,“然后,我会告诉他们,我认为这款产品没有市场,因为知识产权很难得到保护。”但他并不会直接把他们打发走,而是有可能问问对方是否有兴趣参与他正在考虑的另外一个创意。

“他们会回答道,‘我能获利发财吗?’当我告诉他们机会很大时,他们会说,‘好吧,我做!’”

      (纽约时报记者David Barboza发自北京,John Markoff发自旧金山)

(1个打分, 平均:3.00 / 5)

雁过留声

“纽约时报文章《数据里的实力:中国定位科技强国》”有22个回复

  1. 陈怀临 于 2011-12-11 9:19 下午

    吴建平也应该整一个工程院院士了。其实也做了不少事情。。。

  2. hh 于 2011-12-12 1:02 上午

    姚期智…目前已经在游戏理论和计算机安全领域实现了突破

    挺有喜感:)

  3. IPv6 于 2011-12-12 3:30 上午

    吴申请了好几届了,连续两届不被录取,所以这一届不能再申请了

  4. oj 于 2011-12-12 5:33 上午

    “巨大的不确定性”是来自制度的担忧吗?

  5. 理客 于 2011-12-12 7:55 上午

    曾经最勤奋的是日德,然后是中韩,偶尔看韩剧,韩国人都是凌晨起床,深夜归家,虽然不全是工作,也未必是100%生活的真实,但大体可以看到做韩国人的辛苦。
    日本人曾经给美国人下出了一身冷汗,其实美国人即使写了菊花与剑,也不能真正理解日本人,一个民族的个性决定了其命运,日本文化不是一个可以引领世界创新的文化,远比德国要差。以色列才是最强的。
    现在中国人具有复杂的个性,不知道这种复杂是否是100多年里的四次革命(两次ZZ革命,两次文化革命)无意中带来的优势和劣势。但是可以相信,如果上天能给中国一个和平ZY开放MZ的环境,具有充分的人口优势的中国,超过美国的创新几乎是分分钟的事,即使美国无论如何拼了老命去保护他们的硅谷和华尔街也无济于事,可惜,上天不会100%的去眷顾一个民族,以色列人不是,中国人不是,美国人也将不是。如果中国能平和一点的完成ZY ZY,才能说巨龙真的醒了,如鲁迅弃医从文一样,也许这才是当下中国最最关键的,其他的,虽然也重要,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 symantec 于 2011-12-12 8:30 上午

    MD,理客讲的真好

  7. 理客 于 2011-12-12 1:28 下午

    吴的道行很深,不知道是不是得罪人过了还是ZF的体制还能过滤掉一些垃圾?

  8. IPv6 于 2011-12-12 10:37 下午

    原来1/2的院士投票通过就能当选院士的时候,他都没能通过,现在是2/3投票通过才行,就更难了

  9. huhu 于 2011-12-12 11:11 下午

    我看了篇文章…《中国拯救了ipv6,谁来拯救中国?》,作为研究网络的,我真认为除了地址优势以外,没别的,甚至问题引入了新问题…

  10. 楼上的帅锅 于 2011-12-12 11:37 下午

    帅锅啊,张庆松的文章你也看?

  11. 理客 于 2011-12-13 12:46 上午

    是,没有解决地址问题之前,其他都还是浮云

  12. 高飞 于 2011-12-13 3:10 上午

    2楼,呵呵,新浪把game theory翻译成游戏理论,校对时从我这里漏网了。回头我去改成博弈论。

  13. 高飞 于 2011-12-13 3:14 上午

    不过平心而论,新浪科技翻译还是相当专业的,很多词语都很准确,比如petaflop=千万亿次,我只要加注10的15次方。不过exascale就翻译错了的说。

  14. Eety 于 2011-12-13 9:15 下午

    理客说得很对。一个民族与社会能够如何发展,跟软件系统一样,构架很重要。MZ ZY是什么,框架呀,什么相异的东西都可以装进去,只要不相互拼杀。只可惜真实的中国近现代史,却满眼全是拼杀。

  15. 清华土著 于 2011-12-14 8:38 上午

    明显是一篇戏谑的稿子,什么v4 v6,落后的不是这个。看到差距的兄弟们,别唏嘘,向前冲!

  16. 一条虫 于 2011-12-14 8:57 上午

    美国佬才不会冷汗呢。。菊与刀让美国将领在日本投降后第二天随意在其领土上自由行走,不是写出来给人看看而已的。只能说美国人足够大度,它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想要的仅仅是扶持和控制日本,而不是毁灭它。当然了,如果想要毁灭,当年也有足够的理由再来几个原子弹。

  17. 理客 于 2011-12-14 9:42 上午

    在远古时代,甚至蒙古时代,毁灭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时代变了,毁灭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越来越难,从技术上用原子弹毁灭日本很容易,但是在ZZ上,已经是不可能的事,美国人不是上帝,美国人的大度的根本是其利益的最大化下的不得不大度,当美国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其表现出的小器不比任何其他人差。如果上天在现在再次给日本人一次GDP猛超美国的机会,美国人可能不只是冷汗,尿裤子的可能都有,不要以为美国人有多英雄,英雄落魄的时候,也会尿裤子

  18. hehehe 于 2011-12-16 6:20 上午

    “英雄落魄的时候,也会尿裤子” —-现在美国搞华为的手段一点也不光彩(安全问题但不解释,买个三叶那样的小公司都不敢放手),遇到自己真正的对手,美国人耍懒起来一样是满地打滚,斯文尽失。

  19. better-com 于 2011-12-16 7:23 下午

    本话题涵盖很广,意义深远,原非三言两语能梳理清晰,什么重要的,基础的,必须的,关键的,都是同义词,缺一不可:)
    楼下继续。。。

  20. synapsys 于 2012-02-07 12:54 上午

    中国会逐渐掌握IT产业链的低端,这是无需置疑的。但IT产业链的高端,如果没有一个MZZY的体制环境,无论是IC设计,还是OS设计,都要遵从OPEN的大道,而OPEN的大道是基于MZ的大道,并不是老美比我们牛多少,而是老美的道比我们大。中国,路还很长。这,就是所谓的巨大不确定性。老外看不见,但咱们体制内的人感受很明显。

  21. 理客 于 2012-02-07 12:12 下午

    国歌没变,中国还在最危急的时候,MZ ZY的掣肘越来越明显了,中国三次伟大的辉煌大周(春秋战国)、大唐、大宋,都是历史上最MZ ZY的时代,甚至民国也远强于现在,而大明和大清的辉煌,尤其是大清,当时西方文化科学实际上已经领先中国,大清就是中华民族没落前最后一次回光返照,却仍然恬不知耻的自以为老子还是天下。中国历史上的MZ ZY时代,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和西方现代MZZY更多是自下而上的传统不同,现代中国在MZZY上并没有摆脱传统,但难以期待一个明君的MZZY,其实小平本来是这样想的,选择一个并没有背景的赵紫阳替换掉传统好人的胡耀邦,已经明显的说明了一切,可惜全球的89年历史变化打破了这个理想的进程,并从此TG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可惜可叹。所以现代的中国,统治阶层和精英已经很难去主动加速MZZY了,所以不得不用自下而上逼迫的方式,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尽量清醒的去做MZZY的一份子,希望更多的人去为MZZY松土种瓜。

  22. bend,or 于 2012-08-20 11:13 下午

    民族感情是一个包袱,该抛弃的时候一定毫不犹豫。–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一个国家怎么发展主要是其内部各种力量的博弈的结果。中国人自上而下已经几千年(三寸金莲说的是一个屁股大但脚很小的皇妃,从此之后,民间就认为脚小的女人屁股会变大,扎脚就是一种非刻意的自上而下,今天历史依旧重复),这种根深蒂固的东西,今天还不断重现,要扭转谈何容易,创新,引领世界潮流的创新,并非简单的数人头,不是必然的事情。

    所以不止MZ\ZY这道坎,还有痼疾这一道。依靠创新不一定能在大陆的市场获得成功。创新?你抄得过疼逊吗。很多时候必须依靠市场,这就要做出一些取决,一些牺牲,必须先过了挣扎求存这一关,这样一来,创新更加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在这样扭曲的环境之下获得成功的企业,想要开拓海外,想要引领潮流,是天荒夜谈。

    PS:各位都没有买日本车,丰田车,本田车的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