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大事记,1986-1990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系列目录 Internet大事记

  1. Internet大事记,1969-1974
  2. Internet大事记,1975-1980
  3. Internet大事记,1981-1985
  4. Interne大事记,1986-1990

1986年: IETF大会

image      第一次IETF大会于1986年1月16日召开,与会人共21位研究员,都是美国政府资助的。最初IETF是每季度开一次大会,1991年后改为每年三次。从1986年10月第四次IETF大会开始,有非政府机构的研究人员参加IETF大会。IETF的参会人数变化也反映了Internet经济的潮起潮落。迄今为止,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是2000年12月美国圣地亚哥IETF大会,共2810人。其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参会人数下降,目前每次会议的规模大概是1200人左右。

      1986年也是所谓的“协议之战”开端的一年。欧洲倡导的是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而美国是站在de facto的Internet/Arpanet协议一边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1986年NSFnet节点超过了5000,于是NSFnet开始分层,当时的三层是network backbone, mid-level network, 以及campus network。这个架构在90年代的教科书中还是经典概念。     

1987年: 成长的烦恼与故事:UUNET,MERIT,MCI

image

      1987年,NSFnet上的节点超过了三万。NSF决定把网络升级,项目外包给MERIT,MERIT其后与IBM和MCI合作把国家骨干升级到1.5Mbps(T1)。这里出现了一些Internet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提到的名字。MCI当时是美国第二大长途服务提供商,仅次于AT&T。1987年,UUNET成立,这家位于北弗吉尼亚州的公司其后成为互联网最早的Tier-1网络之一,拥有AS701。90年代中期,UUNET是发展最快的ISP(没有之一),超越了MCI和Sprint;其上的互联网流量每年增长10倍以上。这些数据的发布据信有力的推动了dot.com和网络设备公司在90年代末期的迅猛发展直至泡沫。

      1996年,世通公司(WorldCom)并购了UUNET。1997年11月4日,WorldCom和MCI合并共组MCI WorldCom。合并的金额是370亿美元,这个数字至今还是美国历史上成功的最大合并。1999年,Sprint和MCI WorldCom曾经试图以1290亿美元的金额合并共组,不过被美国司法部阻止;同年MCI WorldCom改名为WorldCom,MCI的标志消失。

      2001年WorldCom整合UUNET的工作完成。此后UUNET的商标消失了两年,直到2003年WorldCom重新启用UUNET作为其wholesale服务品牌。这期间,就是著名的2001-2003年WorldCom和安然(Enron)财务丑闻。2002年7月,WorldCom提出Chapter 11破产保护,并在2003年把公司改名为MCI,MCI重现江湖。2005年,Verizon以76亿美元收购MCI包括UUNEt和AS701,让其成为今天的Verizon Business。顺便说一句,WorldCom破产案的金额记录,直到2008年金融风暴中才被打破。

      1987年的计算历史,IBM有几个重大发布:PS/2系统,VGA;微软发布了Windows 2;IBM和微软联合发布了OS/2系统;Ad-lib声卡发布(直到SoundBlaster声卡出现,Ad-lib的垄断才算结束)。

1988年: 第一个Internet蠕虫

image      1988年被广泛报道的事件是NSFnet成功升级到1.5Mbps(T1)。不过这个前文已经述及。笔者选取的事件是互联网蠕虫。

      1988年11月2日,第一个Internet蠕虫,Morris Worm,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被放上Internet。不过有意思的是,蠕虫的作者是康奈尔大学的Robert Tappan Morris,他为了掩盖自己的康奈尔身份,跑到MIT来放蠕虫。Morris的目的是为了出名(第一个干这种事情人大多如此),所以他利用Unix系统中sendmail,finger和rsh/rexec中的漏洞来制造蠕虫。不过最后代码的破坏性比他想象的要大,蠕虫会导致操作系统不断fork新的进程,导致系统资源被耗尽直至最后宕机。

      Morris蠕虫感染了当时Internet上6万台机器中的十分之一,大约6千台。蠕虫也创造了几个第一:Morris同学成为美国1986立法Computer Fraud and Abuse Act后的第一个案例,他被判三年缓刑、400小时社区服务、罚款一万美元;Morris蠕虫促使DARPA随后在卡耐基梅隆大学成立了第一个网络紧急响应系统CERT/CC。Morris蠕虫的影响如此之大,波士顿科学博物馆收藏了一份放在软盘里的Morris的源代码,如配图。

      1988年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Internet Relay Chat (IRC)第一次上线应用。IRC是今天所有real-time chat和和Instant Messaging程序的先驱。image

1989年: WWW(World Wide Web)正式提出

      WWW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我们把和它有关的事件一再列入大事记(1980年笔者选取的大事情是ENQUIRE,WWW的前身)。1989年,Tim Berners-Lee正式提出有关万维网的草案,发表在MacWorld当年三月的期刊上。他试图用此草案来说服欧洲核子中心CERN(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开发一个“全球的超文本系统(a global hypertext system)”。最初这个草案的名字叫“Mesh”,含义也算明朗。次年,Berners-Lee同学开始写代码的时候,决定把Mesh改名为World Wide Web。然后WWW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配图就是CERN组织结构、Berners-Lee、他的创意提案一览。

image

      1989年10月,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这项服务诞生(AOL母公司的历史要更早一些)。AOL日后所有的辉煌和衰落,都不能掩盖它的功劳:让Internet服务遍及普通用户。有多少人还记得AOL寄过来的拨号上网服务的光碟和铁盒子?笔者保存了几个。

      来看看1989年计算历史上的大事。1989年4月,英特尔发布80486DX,包含120万个晶体管,发布的时候主频跑到25MHz,每秒运行两千万条指令(20 MIPS)。同年10月,苹果发布Macintosh Portable,第一台笔记本Mac,使用68000处理器,单色显示器。同年11月,新加坡的Creative Labs发布了Sound Blaster Card,并且与AdLib声卡兼容。

1990年:第一个Internet搜索引擎Archie,以及ARPAnet下线

      1990年,ARPAnet停止运行,同年Internet上的主机超过30万台。Berners-Lee同学正在飞速的开发WWW代码。

      这一年的大事,笔者认为是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McGill University几个年轻人写的一个为FTP档案做索引的工具,叫Archie。Archie的作者是Alan Emtage、J. Peter Deutsch、Bill Heelan三人。前两位是McGill的研究生,Bill Heelan是McGill的职员。Archie的目的是通过索引,方便用户找到FTP服务器上某个文档,查询界面如图所示。到这里读者大概明白Archie的历史意义了——Archie被广泛认为是第一个Internet搜索引擎。

      Archie今天早已经不复存在,只是出于保存古董的目的,波兰华沙大学的数学与计算建模交叉学科中心(Interdisciplinary Centre for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odelling)保留了一台legacy Archie server供后人凭吊,读者有兴趣可以去http://archie.icm.edu.pl/archie_eng.html看看。

image

 

      计算历史上,VESA SVGA标准诞生在1990年。摩托罗拉发布了68040芯片。1990年5月22日,微软发布了Windows 3.0,第一个多任务、兼容DOS的图形系统(还不能说它是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微软第一次对苹果和Macintosh构成威胁(这对冤家后来你来我往好几次,Windows 8对iOS 6能不能是下一次?)。同年,Multimedia PC (MPC) Level 1标准制定,微软和Creative Labs是幕后推手。这份标准阐述了多媒体IBM PC的基本要求:16MHz的80386SX处理器、单速150kB/s的CD-ROM、音频输出,等等。PC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了!

(5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Interne大事记,1986-1990”有3个回复

  1. ABC 于 2012-10-09 5:55 下午

    那个时候家里有一台PC是不得了的事情,瀛海威依然还在,Basic还很流行.贺氏的猫还是挺贵的,电脑脑看个电影还要用硬解压卡…….

  2. TekTea 于 2012-10-09 11:14 下午

    互联网的变化确实是日新月异,别说20年前,想起在10年,很多网站还是纯HTML的,而且登陆上去一定得带上mid格式的背景音乐,那时整个互联网到处是金矿,但现在的技术的多元化和网络终端的多元化发展,互联网创业都是讲创意了,而不是技术。。。

  3. 冰马书里针 于 2012-10-12 2:06 下午

    美国的四层vs欧洲的七层,学术理论方向大体相同,但在商业工程上就天壤之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