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宣称CMOS硅纳米光子明年将实现商用化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IBM 声称,从2011年起,硅芯片将迈向以光脉冲(pulses of light)而非电荷(electrical charge)来进行沟通;该公司于12月1日在日本举行的Semicon Japan展会上,透露其 CMOS 整合硅纳米光子(CMOS Integrated Silicon Nanophotonics,CISN)技术的细节。

在该场展会上,IBM预言硅纳米光子将是实现未来“exascale”等级处理器的推手,可能达到每秒百万兆次运作(a million trillion operations per second)的水平,也就是比目前“petascale”等级的超级计算机速度快1,000倍。“IBM目前正在开发的CMOS硅纳米光子技术,可藉由扩大每颗芯片的收发器带宽与整合密度,以因应exascale规格系统的需求。”参与 CISN 研发项目的IBM研究人员Will Green表示。

Green 是与IBM旗下位于美国纽约州T.J Watson研究中心的硅整合纳米光子计划经理Yurii Vlasov,以及Solomon Assefa、Alexander Rylakov、Clint Schow与Folkert Horst等研究人员共同工作。近十年来,包括IBM、惠普(HP)、英特尔(Intel)、飞思卡尔半导体(Freescale)、NEC、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与IMEC等公司,还有包括Avago、Luxtera等伙伴,都将硅光子视为CMOS技术领域必然可实现的未来。

如果将电到光(electrical-to-optical)与光到电(optical-to-electrical)收发器整合到传统CMOS芯片上,这种硅光子被看好能突破目前开发exascale等级运算平台的瓶颈。IBM则声称,其CISN技术已经解决了相关问题,目前也已开始授权给合作伙伴,并可望在2011年看到采用该技术的商用收发器。

“目前的情况就类似当年Marconi首度展示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发射;”市场研究机构The Envisioneering Group首席分析师Rick Doherty表示:“在今日,我们的数字系统、主板与芯片被“海洋”所分隔,而IBM已经证实,能利用传统的整合性CMOS制程,让光学互连技术横跨那些“海洋”。”

IBM的全硅晶光学收发器在单一CMOS芯片内整合了调变器、光波导、分波多任务器、开关与探测器等
IBM的全硅晶光学收发器在单一CMOS芯片内整合了调变器、光波导、分波多任务器、开关与探测器等

自2005年起,IBM研究中心已经收集了建构完整CMOS光学链接生态系统所需的光学组件,能让电子芯片通过光学互连、取代铜导线与总线进行沟通;到目前为止,IBM已经展示了以CMOS制程打造的光学调变器(modulator)、光波导(wave guides)、分波多任务器(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ers)、开关(switches)与探测器(detectors)。

至于仅剩的一个组件——硅发射器 (emitter),IBM也通过添加了纳米管的方法成功展示;只不过预计明年问世的IBM整合性硅光子,还是将采用以传统三五族(III-V)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发射器。最近IBM以CISN技术所扫除的一大障碍,是能将一层锗层(germanium layer)埋在其CMOS堆栈底部。

其他厂商如飞思卡尔,则是与新创公司Luxtera合作,采用一种锗殿后(germanium-last)制程,展示了一款硅光学收发器;但IBM声称,其锗优先(germanium-first)制程,能将芯片尺寸缩小至10比1,让内含硅光学收发器的65纳米CMOS芯片,达到二分之一平方公厘(因此能以小于5平方公厘的尺寸,集结成可达到每秒terabit速度的芯片)。

目前IBM正在进行以商用晶圆厂生产CISN制程的特征化,并预计采用该公司授权技术的第一批CMOS光学收发器,将在明年问世。该公司也预言,其CISN技术将逐步达成系统之间、同一系统内主板之间、以及同主板内芯片之间的通信;然后到2016年,将实现为单一CMOS微处理器内的各核心扮演沟通桥梁的角色。

(没有打分)

雁过留声

“IBM宣称CMOS硅纳米光子明年将实现商用化”有53个回复

  1. ABC 于 2010-12-02 9:13 下午

    这才是尖端的东西。

  2. 陈怀临 于 2010-12-02 9:30 下午

    看了这个,估计大家就比较清醒了。。。原来华为要赶超IBM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3. Qi 于 2010-12-02 11:40 下午

    不是华为超过不了IBM,而是中国的综合实力近期无法与美国抗衡。

    水涨船才能高。在中国华为已跃出水面好几米了,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已属不易。

    这一代人完不成的心愿,下一代会继续,下一代完不成的,还有下下一代。

    每代人有自己的使命。
    找到了路,不怕路遥远。
    一息尚存,生生不息。

  4. huanghuihuang 于 2010-12-03 12:21 上午

    这几天,老美不断发布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人工生命、宇宙、黑洞、砷细菌、人脑记忆扫描等,这一情况说明老美虽经历经济危机,但科研能力丝毫不影响,除了爆出的成果外,应该还有更多重量级的项目在研发中,科研大军实力太强大了。反观国内,虽经济实力上升,然科研造假新闻不断;教授成叫兽、商人,官员、影星反成教授,科技水平不进反退;下一代相当贪官不当科学家;祖国花朵被摧残;硕士、博士当公务员,抄抄写写,知识最无用。

  5. sailling.w at gmail.com———–无法识别 于 2010-12-03 2:20 上午

    sailling.w at gmail.com———–无法识别“收件人”字段中的地址“sailling.w at gmail.com”。请确保所有地址都使用正确的格式。

  6. 理客 于 2010-12-03 2:31 上午

    Qi兄见解深刻,社会变迁就是如此,一个不断稳定进步的国家,一定要以一个成熟稳定的中坚team团结大多数,在纷乱杂芜纷争复杂的环境里,平衡选择正确的方向,不断坚定前行,实践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

  7. HEI 于 2010-12-03 6:04 上午

    为何总想超人家–目标有问题,好好过日子才是真

  8. droplet 于 2010-12-03 7:19 上午

    美国人过好日子,凭什么?美国人聪明,能干?美国人如果不是偷,不是抢,不是占,有可能过上现在这样的日子?地球上的资源就这么多,平均分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国与国,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丛林法则,没有共赢和双赢的局面。支持美国发展的,是其他国家人的血汗。所谓的科技成果,是属于美国,还是属于全人类。如果说属于全人类,估计美国人也不干。物竞天择,仅此而已。

  9. 陈怀临 于 2010-12-03 7:28 上午

    Heeee。美国人与中国人一样勤奋,聪明,能干, if not more。有一些从欧洲,加拿大来的朋友,来到硅谷,基本上跟不上节奏,曰:你们工作太辛苦了。。。无数的startup,每天的生,死。每个移民都在为自己的活命,存亡和pride奋斗。

    在大宋,华为研发大楼里的人群;清华科技园的人群,是不能够感受农民工的活命的奋斗。

    而在硅谷的许多人们就是这个当年和现在的农民工。为了活命(physical),为了户口(GC),拼搏。

    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美国的移民必须一定更勤奋,更聪明,更能干。否则一定会死【不考虑边界条件和noise】

  10. 过客 于 2010-12-03 7:47 上午

    是呀,好日子不是天下平白无故掉下来的。没点目标,不提高竞争力,人会被淘汰,企业会倒闭,那会有好日子啊。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成长速度慢了都不行,何况不进则退。

  11. 过客 于 2010-12-03 7:49 上午

    北欧好些,南欧节奏很慢,本来上班就晚,午休再加上下午茶,一天没几小时在干活。

  12. coder 于 2010-12-03 7:51 上午

    就拿美国PHD的辛苦(被折磨)程度。美国不是世界第一就奇怪了。

    就拿美国CAP们的辛苦(被折磨)程度。美国不是世界第一就奇怪了。

    一个澳洲朋友,他70年代在美国读农学院。实习的时候,工作都是连轴转的。一说起美国就是 hard working.

  13. Jie 于 2010-12-03 7:59 上午

    中国超过美国很难很难.
    1.地理上美国有东海岸,西海岸. 而中国只有东海岸
    2.美国是冒险者建立的国家,而中国在这儿墨迹自己的五千年历史,导致3
    3.让中国人静下心来做事情很难很难, 想想陈首席每天的回帖速度:)
    4.长跑时长时间保持第一名的位置很难很难,但是并不以为着的冠军就是超越了N名之后拿到的.

    补充3,前段时间看到,对比日本的明治维新和大清的洋务运动,日本人向虚心清教洋人问题,大力发展工业的时候,中国人在自己家里正在搞土地买卖,一直纳闷为什么房价这么高,原来几百年前中国人就炒地皮了。
    北洋舰队的煤炭供给竟然也会被个人克扣说明现在中国的fu bai不像是好多人说的发展中国家都有的通病.

    中国没有宗教信仰确实是个要命的问题

  14. James 于 2010-12-03 8:24 上午

    >Heeee。美国人与中国人一样勤奋,聪明,能干, if not more。

    顶这句. 不在这里的人是很难体会到 美国人民的 hard working的.

  15. tester 于 2010-12-03 8:29 上午

    看到首席介绍的硅谷的情况,想到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如果把这些成就,或者说是科学成果看成是一个空间,那么这么大的空间终究还是要靠时间来换取的,米帝最惊人的不是他们花的时间多,而是他们在效率上的努力,正是这种效率,节省了时间。
    反过来说我们的时间花在其他地方,建立起的空间就有所不同的,也许这种空间不是好的,但是致命的是我们不曾想过去提高效率。

  16. 理客 于 2010-12-03 8:53 上午

    我是中国农民,我相信我比大多数美国人都更能体会啥叫hard working

  17. 陶潜 于 2010-12-03 9:54 上午

    1.hard working固然很重要,但是其他的东西更重要:
    保护创新和技术工作者的知识产权制度;开放的教育制度。当然了,民主自由也很重要。
    既然比不上人家,就要虚心学习,不要老是以国情特殊拒绝学习先进,大家都是地球人,就你大宋特殊?

    2.很多美国人骨子里很严肃和严谨的,看看满大街的monument,历史上的很小的英雄和事件都纪念。如果你尊重逝去的灵魂,逝去的灵魂也会保佑你(God bless American?)

  18. 胡不才 于 2010-12-03 6:14 下午

    只是在湾区的高科技”技工“像国内民工一样辛苦罢了,而且之所以辛苦那是因为有利益的驱动,startup被收购或上了市这辈子就不用忙活了,但如果想象其他地方和湾区一样,那恐怕有点夸张。但中国现在是整个国家都像湾区那样,高企的房价,高涨的物价,高昂的教育成本和医疗成本,推着整个国家在忙活。北美已经在顶峰,中国正在谷底,未来的趋势不言而喻。赶超只是时间问题。

  19. Jie 于 2010-12-03 7:25 下午

    楼上有几点不太认同,
    1—“推着整个国家在忙活”
    这样下去有被革 命的危险
    2— “赶超只是时间问题”
    什么都可以说成时间问题,问题是需要多长时间?那个时间点还没有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问题。会不会发生1?
    平时我还是个很乐观的人,对这“赶英超美”的口号还是比较悲观的。
    中国没有了资源优势,只有十多个亿的人口,想想IT行业的项目管理吧。

  20. spike 于 2010-12-03 7:47 下午

    国家的未来根本在于教育,但是我目前看不到中国的教育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从幼儿园到研究所,都存在很多病入膏盲的问题。

  21. shuyong 于 2010-12-03 7:51 下午

    大宋最喜欢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最终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再好的科学技术,都必须服务于这个大金字塔。大辽喜欢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就是坚船利炮,打你就是打了,便宜占了就是占了。最后大家还是要一团和气,共同发展的。

  22. 理客 于 2010-12-03 11:32 下午

    别人的总是别人的,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概率白给你,自己自信,好好学习努力,挺胸抬头顶过别人,然后再微笑的甩一句:你那些历史辉煌算个鸟,笑到最后的才是真男人,是男人就该这样做,自己不自信努力,啥都是意淫

  23. HEI 于 2010-12-04 4:25 上午

    ->为何总想超人家–目标有问题
    目标有问题并不是没有目标,也不是目标不远大,超人家能算什么目标,只能显示自卑与无能,与人家比对只能当作一种参考,或许这种参考价值很大。
    看看历史吧,不做对世界出符合自己实力的贡献(马太效应),总会有消亡的危险
    ->好好过日子才是真
    个人认为hardworking 也可能在认真过日子,悠哉也并不一定是在过日子,消灭固步自封使其前进与进步-这是合理的-也是认真过日子

  24. 胡不才 于 2010-12-04 11:29 上午

    大辽喜欢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是谁提出来的?工业革命是谁把自然破坏的?大宋本来挺好,自给自足,回归自然,不发展工业,结果是啥?再看看现在谁在研究人与人的关系,FACEBOOK!所以,你就知道,这世界就是个圈,大宋出来了,大辽又进去了,发展也一样。刚看了苹果的airbook(刚看到陈首发表oracle的新系统,基于ZFS,http://en.wikipedia.org/wiki/Solid-state_drive,苹果air用的就是它,不知oracle是不是也用它提高的数据库的效率呢?),确实很精致,这是原来我大宋精益求精的精神,赶超还是需要时间,但是不会很长。20年太久,只争朝夕!

  25. 理客 于 2010-12-04 1:10 下午

    看H的一些干部是很恐怖的,升到重要职位一年多,就有头发从黑到花白(白多黑少)的
    大公司里总是有相对清闲的人、油滑的人、世故的人、官僚的人… 但如果你深入H,你一定会发现很多甚至比农民工还要辛苦的工程师,H成功有很多因素,在追赶20年前曾经可望不可及的业界巨鳄里,H工程师用身体付出的血汗代价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硅谷也未必有几个能比,如果H还能再坚持几十年,当这些工程师老了,再回首的时候,一定是眼泪,为自己,为这个曾经奉献的公司和那个时代,这个眼泪,可能会和硅谷打拼的中国工程师有一些不同
    几十年以后再回首的时候,更能清楚的看到那个时代中国为成长而付出的人和自然的血汗代价和牺牲,也许可以重温一下在中国流传甚广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是否为在那个时代碌碌无为遗憾终生?还是为能够远在桃源而没有因为那个时代受到伤害而暗自庆幸?
    Who knows? Who care?

  26. 删吧 于 2010-12-07 6:33 上午

    理科兄弟这番话颇有李总一男的遗风那。 当年 08机结项,李总说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话。可怜单纯的工程理想,终究避免不了被更复杂的意志和力量利用那 。李总的讲话,也很快淹没在某总某总的批评声中。 外界说起李总来呼风唤雨,其实在政治斗争中,李一男的地位和局面,聪明人都能想的到。

  27. 删吧 于 2010-12-07 6:47 上午

    首席有些地域决定论了。如果首席有机会开车驻足
    ARM在Cambridge的building 2 & 3 或者Imagination Tech 的Innovation Centre 停车场,看看那里民工的工作时间,如果更有机会
    监控下vpn,其实那里都是不眠夜。

  28. 蝎子王 于 2010-12-07 9:22 下午

    执行者总免不了要被谋划者驱使。通过或软或硬的手段。想想战争中上前线的士兵。如果只是白了头发的牺牲那大概算不了什么。关键是要搞清楚是为什么在拼命。心里才能坦然。

  29. 陈怀临 于 2010-12-07 9:57 下午

    我反正听说欧洲人太清闲。没事整个下午茶(coffee),基本上每天上班瞎混。。。

  30. 过客 于 2010-12-08 1:02 上午

    澳大利亚也这样,上班很闲

  31. 删吧 于 2010-12-08 1:29 上午

    To 29 myth而已。

  32. 大话东游 于 2010-12-08 3:16 上午

    一般来说, 小公司的人比较奋斗, 大公司的人比较专业。 这是公司和个人的目标决定的。

    如果用大公司来做比较,从大辽到大宋到欧洲n月, 我的奋斗排名: 华为,大辽,欧洲。 基本上, 华为在跑, 大辽在竞走, 欧洲在遛弯。

  33. tiger 于 2010-12-08 7:59 下午

    比较欣赏“Qi”的话。

  34. ABC 于 2010-12-08 8:58 下午

    who knows? who care?

  35. 过客 于 2010-12-13 7:41 上午

    首席把H和IBM在这个领域比似乎不合适,IBM是有芯片工厂的,有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常,Intel也在搞这个,不过是用在消费类电子。

  36. 云中漫步 于 2010-12-15 6:13 下午

    陈首席的观点不敢苟同,首先IBM和华为不是一个领域的,没有可比性。华为从现在到未来都不会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巨资研究的,这一点与思科类似。没别的,主打的市场不同,这些技术公司重点是产品和应用研究。
    其次,Hard working是否是国家和经济长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值得商榷的。日本依靠hard working虽然创造了短期的经济奇迹,但是美国人超越产业竞争层面,创造新的经济,很轻易打败它。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主要依靠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奠定百年繁荣的基础。而同期的中国人再怎么hardworking也是枉然,因为Hard working是做加法,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是做乘法。所谓Hard working实际上是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 经济也好,公司也好,如果竞争力不行,产品不好,你再怎么加班也是不行的。

    再来看看华为,陈首席来到华为不久,看到的也是硅谷研究所的气氛,其实很难说代表华为的真实情况。
    至少从我的产品开发经历来看,华为曾经也是不眠的,我开发产品的时候经常睡在实验室,半夜4点会宿舍睡觉,早上8:30又回到实验室是家常便饭,这样两个星期后整个人走路都像踩着云或棉花一样,人轻飘飘的。这样云中漫步了好几个月直到产品开发完成。华为现在的改变也是因为近年有些员工过劳死导致社会舆论过大而改变。

    大家谈了很多欧洲和北美的人的差异,其实我的感觉是这不是最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异在于人的创造力和活力上,对于科技公司这是生命线。创造力不是Hardworking可以出来的,北美的创业环境和鼓励尝试,不怕失败,以及功利主义是驱动人们(有想法的人们)不断去创新才是硅谷的动力之源。否则你去富士康看看,绝对是Hard Working,但是富士康能创造什么,能改变什么呢?

  37. 理客 于 2010-12-16 1:49 上午

    H未必要到IBM们那样的基础研究,但当H已经在工业界TOP企业的时候,如果要保持和进步,是一定要OPEN的,当然,如何OPEN,估计从老板到员工,也没有现成的idea,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吧

  38. stupid 于 2012-02-17 6:36 下午

    有人是从事光互连方面的研究的吗,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我只知道IBM已在HPC中大量应用光互连。这里有个帖子是介绍光互连的发展情况的

    http://www.eda365.com/thread-56892-1-2.html

    Intel的light peak光互连已在Sony 的VAIO Z笔记本上实现商用。光收发器采用Ensphere 的 ESI-XVR1010,连接器有foxcon制造,封装在SAE。

  39. 一帘幽梦 于 2012-02-28 1:52 上午

    Light peak非此类技术,只是一种接口,IBM的貌似更加光系统化。未来在单一基体上集成光电部件成为发展的一个趋势。

  40. stupid 于 2012-02-28 4:38 下午

    to 一帘幽梦:愿闻其祥,一直以为玩硅上光工艺的就只有IBM,Intel,HP 几家。

  41. kevint 于 2012-02-29 12:41 上午

    一流人才(如首席)都去西天取经了,华为靠一大批二三流人才从2000年的20亿美金到12年的320亿美金。靠的难道是聪明才智么。。。

    以目前华为在人力市场上的“臭名昭著”相比外企的福利,也大抵可以看出为什么中国人能在这上面追赶国际巨头。这是一个不能取代的过程。
    日本人韩国人都是这么过来了。看过一个韩国的老教授的采访,采访的时候他落泪了。他说他们这一代人为了国家崛起太辛苦了,50多岁他很多同学都过世了。

  42. 理客 于 2012-02-29 3:14 上午

    有不小的一部分是聪明才智,否则如果随便的二三流人才都可以造一个HW,那中国早就不是现在的中国,甚至世界也不是现在的世界了。因为中国的二三流人才还是不少的。
    外企在中国的福利,已经很难吸引需要更多银子的中国人,当然,如果不想通过吃苦受累的方式赚取在HW更多的银子,外企还是不错的选择
    HW很聪明,当然apple、google,IBM,MS更聪明。

  43. Mythinkpad 于 2012-02-29 6:26 上午

    很喜欢这样的讨论,各抒己见。去过一次欧洲,说IT通信行业里欧洲人清闲,或许不一定的,欧洲的法律保护制度比较严格,社会总体福利优越,也的确他们的生活相对舒适很多即使在这样的行业,但是坦率说欧洲的工程师也还是很忙碌的,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工程师基础扎实,出来的活儿还是不错的,虽然他们不像H的工程师那样拼,这也是为什么欧洲的研发成本高,但没有科技公司会完全放弃欧洲,一方面是市场,另一方面也是那里的人力素质高。

  44. silverhawk 于 2012-02-29 7:43 上午

    都是hardworking,但是目的不一样。我们公司的工作30来年的顶级工程师每天6点就到公司,晚上至少7点之后走,当然大宋可能也有。但是这个工程师周末闲下来的时间还自己上stanford的人工智能课程,还非常高兴和我们说他小quiz都是第一,虽然人工智能和我们现在做的没有什么关系。大宋的拼命,恐怕极少是这样的拼命,都是为了高薪高职位或者某某之崛起某某之世界第一,反正我认识的大宋好的技术人员自己业余时间要么是加深自己专业相关的技术,要么就是谈论商业政治,大宋有工作20年以上的技术人员还利用周末跑去学习另外一门不相关的技术并且津津乐道吗?

  45. 留个言 于 2012-02-29 5:18 下午

    文化不同罢了, 不拼命一样可以做事, 和瑞典的同事们一起工作过几年, 模拟电子方面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46. kevint 于 2012-02-29 5:28 下午

    to 理客
    真没看出太多什么聪明才智
    记得以前一个湾友的说法,华为与温州的鞋厂kernel是一样的,shell略有不同罢了

    华为的人均28W,引起多少人惊叹,这大概算下来也不过4万多美元。这工资在欧美想招个刚毕业的码工基本是做梦。何况国内的码工,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到28W这个坎。

    国情使然,基层收入与中高层收入普遍差别能达到10倍以上,再外企确实不多见。

  47. stupid 于 2012-03-01 1:52 上午

    咋就没人细说一下Light peak到底是算光互连中的啥呢?

  48. 理客 于 2012-03-01 2:36 上午

    to kevint:
    我了解的欧洲发达国家一般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税后在20000欧左右,税前在35000欧左右。可能美国确实及其发达,可能毕业后能达到100000刀,这里有很多美国弯友更有发言权。
    HW虽然从销售额看达到了业界一流,但从创新能力、高端核心技术、管理等方面,和业界top比,一定是二流,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企业最多也都是二流,但是能达到业界TOP下二流企业的,都是有自己聪明才智的,包括很多国人看不太上眼的联想。就中基层的很多员工来说,确实大都不是一流的,但就高层核心来说,不得不承认有一些是一流的,这和群羊和头狮/群狮和头羊的道理是一样的,你相信一堆二流三流的人就能堆出一个业界TOP下二流的巨鳄吗?这里一定有一流的领袖们在。所以在批评TG和HW的时候,我从来不贬低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因噎废食不是正确的评价方法,但是能不因噎废食的人,很少。

  49. dash 于 2012-03-01 4:12 上午

    有没有大侠对硅光的产业发展做一下预测,光源技术何时能取得突破?

  50. yunhaid 于 2012-03-01 8:37 上午

    研究下毛主席的人民战争,再理解下华为的群狼战术。老任毛选学得很好,狼在动物中也只能算二流,有个头狼带着一群狼,成就了今天的华为。所以理客兄,二流人才也能成就大事,当年毛主席只是中专毕业,胡适曾经说过,以毛的水平,当年他考不上北大。当年以毛的资历,对比陈独秀,当年的毛真的只能算二流。
    再理解一下毛的不能迷信权威,教条。所以不要迷信必须要靠一流的人才,才能成就事业,那是空中楼阁,

    记住一句话,人是会成长的,不能打上标签的。

    我们这代人对毛的认识很有限,对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邓的三分论上,我们需要有独立的思维去看待毛,不过现在的中国人很难有独立思维,长期的教育思维模式训练已经养成了我们迷信教材的思维习惯,想一下,我们读书时,有没有挑战过教材?

    再谈下跟IBM的差距,承认在尖端科技上,是有差距,芯片设计上,台湾人办的Nvdia已经走在世界前研上了,而且中国目前有好些科研所能够设计高性能CPU,现在最大的差距还是在芯片工艺上,这个跟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挂勾的,目前只能慢慢模仿紧跟。

    希望大陆的最高层跟台湾的最高层,在人才的互通方面给予最大的便利,提供类似绿卡的性质,使得两岸人才能够更好的互动,成就一个中国的硅谷。

  51. 真相 于 2012-03-01 9:08 上午

    也许我说过类似的话。不过如今天朝的既得利益者,其实绝对算是一流人才。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房地产开发商老板,还是血汗工厂的企业老板,或者是金融大额,他们绝对算得上是超一流。

    温州火柴盒厂成功不是靠所谓技术创新,而是人海战术,而看到这一点并自己从中获益的,那是相当一流的人才。中国的互连网公司成功的真正核心要素,也在于此,周鸿祎不过是把怎么绑架民众的潜规则给显现出来了,才会遭到那么多同行围攻,这点估计google/ebay等都看不懂。

    说道大宋开国,毛周林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和学历无关。识人识势本身就是超越书本知识的一种聪明,一种洞察力。可惜限于其自身成长环境的认知,毛放不下的帝王情结(完全是任的楷模啊),导致无法最终带领整个民族走出困境,也算是一代枭雄吧。

    H的任绝对算是一流的企业领袖,知道怎么在当今中国用好人海战术,如何构筑一套庞大的管理体系让员工连轴转(美其名曰奋斗文化),而主要高层管理者都可以说是人精,尽管他们在同学中学业不算突出(最突出的可能出国了),但在对人对势的把握上绝对不亚于任何跨国著名企业的管理者(举个例子,学生会主席学习不一定好,但工作后成就反而更大)

  52. kevint 于 2012-03-01 11:00 上午

    得。。。折了半天转回中国式的聪明才智了。。。
    这个不可否认,这个确实是大智慧。。。

  53. 理客 于 2012-03-01 1:37 下午

    yunhaid兄和kevint兄都是智商很高的聪明人。
    是否毛邓任之流真的都被主流公认为二流而已?
    如果聪明才智一定要按照东方西方甚至标上国籍来分类,当然于分类学是无可厚非的,但倘若说如果不是西式智慧,就觉得很不好意思见人,倒是大可不必如此妄自菲薄,中国人若连对自己自信的类型都开始怀疑了,那才真的是没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