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教育、大学教育、品德教育等阻碍了中国创新人才的生长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瞭望》文章:中国缘何缺乏创新人才

【少儿教育、大学教育、品德教育等阻碍了中国创新人才的生长】

文/唐粮

从小我们就听说,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骄傲,但这是一个怎样的“四大发明”?

且不说“四”在迄今世界发明的汪洋大海中微乎其微,即便是其自身也凸显出我们的悲哀:指南针虽指引过郑和下西洋,但发现美洲大陆的是西方人;火药虽以色彩斑斓的烟花取悦你我辞旧迎新,但发明枪炮甚至火箭、率先欲征服世界乃至太空的是西方人;当我们世世代代将印刷术和造纸术作为绝技深藏不露时,又是西方人用它们创造了报纸,开创了人类文化信息交流的先河。

30余年的改革开放,把中国带到了新的起跑线。巨大的消费市场、众多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可观的发展潜力使中国逐步与世界接轨。

中国不缺少人力、劳力,甚至财力,缺乏的是充分的想象力和创新的动力。

创新需要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应的土壤和环境。在这个方面,中国的少儿教育、大学教育和品德教育等均显现出一定差距。

扼杀创造力的少儿教育

与西方人相比时,我们很容易产生疑问:中国人天生缺乏创造力吗?

但目睹那些生活在西方的第二代或之后的华夏子孙们的发展、成就,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给出否定回答。

我认为,不是我们中国人不具备创造力,而是我们盲目地按家长意愿、用违背少年儿童本性的“填鸭式”教育,将中国人的创造力扼杀在萌芽阶段。

少儿教育是哺育未来创新人才的摇篮。孩子们需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体会和思索世界。这就需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充分发挥其爱玩的天性,去触摸、琢磨世界。

西方人在此方面做得很人性化,他们尊重儿童的天性,也有意让他们自己去亲身“领教”所遇到的一切。如在德国,幼儿在3岁前就是尽情地玩,幼儿园的孩子只是做做游戏,玩玩适合其年龄发展的玩具等,除必要的语言交流外,不刻意灌输任何知识。3岁后的孩子会增加些彩绘鸡蛋壳、捏泥巴等手工,目的是启发孩子,使之感受用自己双手实现创造的乐趣。在这里,人们期待的是健康、天真、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未来一代。

而在中国,“望子成龙”的观念将家长们的过分期待或未竟的理想强加于孩子。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在骄傲地炫耀自己的孩子能背几百首唐诗宋词,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等。孩子们完全成了家长相互攀比的牺牲品。可怜的孩子们在父母的“厚望”下,死记硬背那些不知所云的古文,疲惫不堪地奔波于已安排好的各种“兴趣班”,小小年纪就戴上了高度近视镜。孩童爱玩的天性被剥夺,好奇心被摧残,创造力的萌芽被践踏。

小学到中学应该是让孩子们从玩中认知、发现、观察、思考世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们随着对社会的逐步了解并出于强烈的好奇心,是最善于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的,其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未来创造力的萌芽和源泉。

德国的小学和中学低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中)一般每天早上八点钟上课,下午一点钟放学,仅留少量作业,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全部自行安排,周末不留作业。而且,所学内容依据相应年龄所能接受的知识而制定,主要是交互式教学,让孩子发挥特长,有足够的时间去玩(体验)、消化、琢磨所学的知识。大考试、小测验、家庭作业以及命题或非命题文理科论文等均是评价学生水平的标准,且记入总成绩。但任何成绩均不予公布,只标出各成绩段的百分比数,让学生自己在班中定位,这就杜绝了危害青少年心灵发展的攀比之风。

中国的教育则从小向孩子灌输攀比意识,追求比别人学的东西多,成绩在班上排名靠前,甚至参加各种补习班,承受心灵扭曲的压力,原本快乐的天性被这种不良环境所束缚。

到了高中,中国学生的压力更为巨大,全部时间被考试、复习、补习、作业占据,无空隙留给自己,更多的是应付、对付来自家长、班主任、学校乃至教育体制的压力,目标只是考大学。据说,有的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并为“逃避责任”,完全不开设体育课。

而在德国,高中阶段虽然在学时和学习任务上也会有所增加,但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尝试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学生有时间通过社会实践或亲自采访他人,写出相应的报道和论文等。

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回国到朋友家玩。朋友的孩子年长我孩子一岁,在国内最著名的中学学习,成绩优秀,并曾考过了国内业余钢琴几级。大家坐下来,让孩子们表演节目,朋友的孩子因学习忙,相当长时间没弹过琴,结果没有谱子,弹不了琴。我的孩子出生在德国,一直在那里受教育,5岁时曾让他学钢琴,结果半年后,没兴趣了就没继续。到了中学,他自己对音乐感兴趣,钢琴、吉他、贝斯、架子鼓等均系自学,随手便可演奏音乐,14岁便开始自己写歌,德文、英文均有。

我们承认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发明创造,但是,少儿时代的好奇心是创造力的萌芽,需要随天性、需要保护。少年强则国家强,希望国内中小学教育决策者能给中华后代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玩出名堂、玩出兴趣,保留对世界和自然的好奇心,将来成为体魄健康、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人才。

脱离实际的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是挖掘和培育创新人才苗子的基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高级人才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让大学生了解社会、学会用科学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本科教育的目标;在某个专业领域就某个特定目标加以深化了解和初步实现,是硕士应该具备的能力;在硕士的基础上,独立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更深一步地阐述和实现专业领域的前沿方向和目标,则是获取博士学位的标准。

迄今,获诺贝尔奖的德国人已有近百人,德国的大学教育是怎样的呢?

据我所知,德国的大学教育本着“宽进严出”的原则,只要是能够完成高中课程的毕业生,均有资格申请进入大学学习,且能满足所选的专业,当然,学校的选择能否如愿取决于毕业成绩。进入大学后,无论是教学安排上(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甚至考试计划等),还是实习实践上(到哪里、做什么等),学生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和主动权。而且,进入大学也等于进入社会,尤其是工科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和结业前都必须到自己所学专业的企业去做重要的专业实习,平时也随课程有相应的实习任务。此外,高年级学生需要与所选专业的教研组或研究所密切接触,了解最前沿的研发项目,并通过研讨会的形式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这些项目等,以锻炼和培育学生快速理解把握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学以致用。这也是德国大学毕业生离开学校就能马上胜任重要工作的原因。不过,真正能够最终拿到毕业证书的不足入学人数的50%,有些专业,如机械、电子等,甚至才30%。

中国的大学教育脱离社会实际比较严重,甚至完全将学生与社会隔离开,为教育而教育,为指标而指标,缺乏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首先,“高考定终身”制度就是不利于培养和挖掘学生创造潜力的根源。当人们被一系列的死记硬背或带有小伎俩的考试淹没在书堆里时,根本不会有时间、有机会去静心思考、寻求创新。进入被圈起来的大学校园后,学生又被满满的课程和考试圈住,很难有机会自主摄取自己感兴趣的国际前沿学问。我们的大学讲义是指定的教材,甚至几代传承。而德国的大学讲义因教授而异,且不断加入最新素材,淘汰旧的过时的内容,给出一系列的参考书和文献等,由此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汇总知识的能力。

“产学研”结合是中国大学走向培育创新人才的希望。面向社会培育高水平的人才需要中国大学在办学理念上有所改变,甚至突破。希望我们的大学生能够早日摆脱学生气,挣脱与社会隔离的保护圈,勇于接触社会,自主选择,主动出击,把握自己的命运。

忧患品德教育

国际型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尊重知识、尊重科学、诚实正直。而良好品德的培养来自于最初的教育和社会的价值取向。我认为,随着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中国对品德教育重视不够,需要加以改善。

“教育产业化”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普及基础中小学教育,让适龄儿童上学受教育是一个国家的义务,也是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而“教育产业化”势必带来学校与经济效益挂钩。学校、班级均有排名,升学率、额外收益等均有指标。教师、学校都要想方设法去完成这些指标,甚至会采取某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去创更高效益等。如果现在不能够及时得到回归理性的改变,不仅会使学生继续面临巨大的精神和学习压力,而且家长也同样要经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及沉重的经济负担,最终将在很多方面对国家的未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回国,在吃麦当劳的时候,大家都在排队,一位八九岁的小女孩,穿着校服,臂佩“三道杠”,毫不犹豫地插队到第一个,且自豪地招呼其母亲过来,其母亲也为女儿的“优秀”表现感到骄傲。我的孩子对此举感到吃惊,不能理解这位小学生为什么会不遵守公共道德。我可以想象,这位小学生在学校里一定是“三好学生”或者是“助人为乐”的小雷锋,可其出了校门的举动,却让人深思。

此外,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弄虚作假之风甚为严重,有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窃取抄袭。有不少教授被誉为某领域的专家,兜售的竟然全是“因特网知识”,出专著自己竟然没有做任何事情。如此为人师表,如何育有品德之才?

都说中国人聪明、智慧,但我们的大部分聪明和智慧并没有让我们在创造和发明上显现出优势,而更多的体现在学习能力强、跟踪模仿快。尤其当我们忽视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时,整个世界都产生一种对中国人的畏惧感。的确,中国精于“山寨”的人实在太多,此种环境下,又有多少中国企业敢于研发?

(作者为德国慕尼黑中华文化中心主席  来源:千人计划网站 www.1000plan.org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少儿教育、大学教育、品德教育等阻碍了中国创新人才的生长”有49个回复

  1. newer 于 2011-01-30 4:12 下午

    对文中的思想不能认同

    中国的问题,不只是教育的问题。只要过度的思想控制一天不结束,把人民当小白鼠的思想一天不结束,不开启民智,不改变整个社会唯利是图,投机取巧,钻营的氛围,不改变勤勤恳恳的人吃亏的现状,不解决很多人白吃白喝利用制度攫取财富的问题,整天让民众疲于奔命,那么整个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一直都会是小学生的水平——一直在追赶,不要想超越!

    没有好的制度,老师耐不住寂寞,学生安不下心,大家都在忙着内斗,而西方人在不断地吸引着最优秀的人才,不断大踏步地前进,那么我们除了比别人每天多工作几个小时之外,没有好的办法;而且即使每天多工作几个小时,也不能解决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问题一直在改善,不知道此生有没有机会等到成熟的那一天,呵呵。

    请包涵我的过于自我的讲话方式,无意冒犯。

  2. kk 于 2011-01-30 5:00 下午

    说的很好。更好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并开始公开承认中国教育的问题。

  3. 冬瓜头 于 2011-01-30 6:25 下午

    首席,这篇文章既然可以发出来,我的那6篇drafts是否也可以发?

  4. 过客 于 2011-01-30 6:27 下午

    麻木的飘过。

  5. 陈怀临 于 2011-01-30 6:29 下午

    冬瓜,算你狠。。。我可以把你的整理成一篇,发。。。Deal?

  6. 没有任何技术可言 于 2011-01-30 6:31 下午

    “作者为德国慕尼黑中华文化中心主席”—这就是中国没有创新人才的根源!
    凡事都要讲究个头衔,然后用头衔来显示权威。
    如果你不可以制定出放任四海都可以接受的标准还是屏蔽掉你的狗屁头衔吧。
    我们缺乏的是对待不同意见的包容心态,只是认为自己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多混过几年就飘飘然。没有淡泊宁静的心态始终要投机取巧….
    如果你嘲笑过中国足球的话,不知是否反思过自己?你有没有过仗义直言、有没有过不畏权贵、有没有过朋党结社…不要粪了,你只不过是粪坑里的同类项罢了!

  7. symantec 于 2011-01-30 6:50 下午

    中国人往往把这种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当做一种高智商的体现。
    可悲…无奈…复杂的心情涌入我的心田。

    因为我也有一个3岁大的孩子,还要继续被这种垃圾思想摧残!

  8. Tech 于 2011-01-30 6:51 下午

    希望总在前方,每一代人都能完成历史赋予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我们也会有诺贝尔的,不要着急,我们需要时间,欲速则不达。多看看历史,就能知道我们在进步,每个个人也一样,多和自己的过去比一比,别老和别人比。

  9. 路过 于 2011-01-30 6:52 下午

    强烈认同6楼的说法,屁文挺扯蛋地.

  10. Tech 于 2011-01-30 7:06 下午

    每个国家国情不一样,我们国家多少人啊,欧盟才多少人,呵呵,要包容不要对抗。“有一碗水就自己喝,有一桶水就和家人分享,如果你拥有江河湖海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请陈首席多带领带领我们这些人,多弄一个湖出来,引领历史的潮流,带出引领科技进步的人物,加速我们的产学研步伐,那将幸甚至哉!

  11. daemon 于 2011-01-30 7:20 下午

    6,9楼,我感觉这个文章只是说一些事实而已。我们就这样成长起来的,真悲剧。
    中国人,内斗挺厉害的。

  12. sangforad 于 2011-01-30 7:30 下午

    我说个我打小就看透的事情,首席评点下:
    中国缺乏创新的根源不是中国人不行,而是统治阶级不想创新,抑制创新。因为创新说带来或者说需要的文化冲击、思想冲击将动摇统治阶级的地位和根基。
    就近来看,中国教育是一个“筛沙”的,剩下的都是能干体力活没有头脑的,类似IT民工这种。
    应试教育是为了让人在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就把你扼杀掉。
    就远来看,中国几千年都一个鸟样。没啥看头,也轮不到我等能改变。毕竟还有一批“庸人”在这种体制下变成“既得利益”阶级,这些人渗透在社会各个阶层,阻塞思想解放是保住他们饭碗的首要任务。

    我表达能力不太行。。,但愿大家能知道我在说什么。

  13. 冬瓜头 于 2011-01-30 7:32 下午

    首席,当然deal!期待中!知识分子应当本着时刻被恶势力摧残的决心,振兴民族科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4. 冬瓜头 于 2011-01-30 7:38 下午

    教育问题不但是教育本身,它与政治体制密不可分,目前来讲教育属于政治下面的东西。很显然,我朝政治体制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教育就更滞后了,培养出大量的模式化产品,问题是这些工业化模式化流水线培养出来的却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与垃圾差不多,还要经过垃圾回收再处理过程,重新培养,增加了大量社会负担!

  15. 陈怀临 于 2011-01-30 7:39 下午

    我觉得,汉人自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是我们缺乏创造力的最致命的环节。另外,洋人经常来个:for fun。这个其实很深刻。好玩。为了满足好奇心,好玩。

    我们基本上上来就是为了民族复兴,党国大业。或者来个自主知识产权。。。心态很不平和。

    如果能回到唐朝,不知那时是啥心态。

    感觉还是甲午以来,太弱!

    今天看了一个鸟范文程的文章。他Y说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

    去他Y的。没有范文程,我汉人的精华不会死的那么多。

    理论上而言,我等的祖先基本上是软蛋。否则抗击满清已经死光了。当然,不排除是死在疆场上,留下了孤儿寡母。。。

    另外,理论上,华北一带的,基本上民族意思不强。汉奸基本上是这一带的。。。

  16. 吴朱华 于 2011-01-30 7:44 下午

    to 冬瓜头:
    什么恶势力!!!!!,你应该多写存储,其它少烦,小孩都没养过,还谈教育,就好象没有接过婚,就做婚姻辅导一样,不靠谱。

  17. tom.lai 于 2011-01-30 7:49 下午

    冬瓜头写得存储就是一般性的应用理论吧!!!

  18. 冬瓜头 于 2011-01-30 7:51 下午

    呵呵,这三个字是有点严重了。不过你说没教育过就不能谈教育,这个我就不赞同了。教育不仅说是上课,那就太狭窄了。写书布道,网上发帖回复问题,这些都应该算是教育。上课我也给学生上过,大课,5人围一圈的小课,都有。 最重要的一条,我没怎么教育过多少学生,但是我曾经被当做学生教育了十几年,这算不算一种资格呢?我为什么没有资格谈教育?我被教育过,当然有资格,你也有!

  19. willchen 于 2011-01-30 7:53 下午

    其实可以看看世界通史。这篇大作中有很多谈中国为什么后来衰落的原因。看看外国人怎么看我们的,很有启发

  20. 陶潜 于 2011-01-30 8:00 下午

    今天听一个牧师布道,他说,我们也应该为政府祷告,希望政府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他说他如果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也会感到很多问题很棘手麻烦.我听了觉得他的心态很开阔.

    不要把自己只看成受害者,也不要动不动把别人看成敌人.
    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21. guoke 于 2011-01-30 8:01 下午

    整点正事吧,别到时候又有事。有意见到天涯发,比这里影响力大多啦

  22. 沙加 于 2011-01-30 8:29 下午

    首席的汉奸论说得挺有意思的。
    南宋被元灭了之后,汉人在文明程度上就倒退了一大截。好在元统治时间不长,到了明这一代,元气有所恢复。而清的建国,则基本上将有思想的敢于抗争的全都屠灭了,留下的,正如首席所说,我们的祖先都是软蛋和奴才。国人很多劣根性,包括最劣的奴性,来自于清统治时期。当一个民族大多数人整天干的是溜须拍马之类的事情的时候,有何创造力可言。清代对民族文明程度的倒退所起的作用,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说到教育,我觉得主要还是取决于政治,当然,弯曲上不讲政治。我只是做个比较:民国时期的教育水平如何?虽然国家贫弱,但却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很多成果都是沾了光的。
    现在的国人,其实最可怕的不是教育的落后,而是道德上的沦陷。干起坏事都已经没有任何道德底线了,这才是最悲哀的地方。

  23. 吴朱华 于 2011-01-30 8:34 下午

    to guoke:
    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

  24. somebodyinchina 于 2011-01-30 8:37 下午

    历史上文人有风骨的是有,但大多数还是软骨头,别指望文人,就像别指望买办/JY一样。
    应试教育不一定就坏,如果没有应试教育在下还在家种地呢,相对而言,这是目前情况下最靠谱的公平一点的方式。
    如果创新能获得收益,自然就会有人去创新,这才是关键,只是目前情况下,大宋国发家的靠创新的不算多。
    如果不靠创新就可以发财,那技术自然不重要,技术不重要,自然混口饭吃的我们都想着往管理职位上爬。
    但是,并没有人阻止你去创新,你去发明,社会是宽容的

  25. Lucifer 于 2011-01-30 8:57 下午

    一手好湿

  26. sangforad 于 2011-01-30 8:58 下午

    一个连twitter,facebook都用不了的社会的宽容的

    ps:微博要不是有sina这种太监公司,估计中国都不会允许有这种媒体形式

  27. Lucifer 于 2011-01-30 9:17 下午

    这事再说就深了……能做到的也就是改变自己孩子的教育而已了

  28. shuyong 于 2011-01-30 9:23 下午

    按照官方的说法或意图,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在十多年近乎洗脑的教育下,这些东西与我们就像水过鸭背,什么都没有留下。各种异化的思想,还是如野草一样顽强生长,铲之不尽。既然这种教育如此失败,没有改变我们的天性,那是不是我们想象力和创新力方面的天性也没有被摧残殆尽呢。

    我的意思是说,不要一说到想象力和创新力,就只指责教育不力。学生时代的教育,就像1500米的长跑的前400米,现在落后了,不等于后面没有超过机会。后面我们还有什么问题呢?比如我们懒惰了?比如这扯蛋的医疗和养老制度让我们不敢动弹?创新力是多人多次不停试错我们想象力的能力,为什么大辽行而我们不行?

  29. 没有任何技术可言 于 2011-01-30 10:07 下午

    对楼上言必首席啥的几位–他是你的不是他人的。你私下了叫爹也没关系。其实他脱光了关笼子里也长不出毛来。
    对于给华北一代定义的那位,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近亲的后代。我是s13你也跑不了是213…
    中国历来是个农业国,重农轻商。
    创新叫奇技淫巧….
    现在学西方管理却没有学人家的制度,还是你办事我放心那套,一口一个总一口一个经理啥的以为赛过狗屁了。其实在体制内的官员眼里商人还是狗屁不如….

  30. Tech 于 2011-01-30 10:21 下午

    历史不能假设啊,批判批判现实可以,请大家将您认为好的制度设计说出来,假如你是政治家你怎么做?

  31. Panabit 于 2011-01-30 10:34 下午

    大家还是多谈谈IT技术吧,一谈社会方面的,肯定都火气大。都快大过年了,给个好心情吧,呵呵。

  32. 吴朱华 于 2011-01-30 10:38 下午

    创新还是少谈多做更关键

  33. kk 于 2011-01-30 10:59 下午

    创新还是少谈多做更关键-》多谈多做?

  34. somebodyinchina 于 2011-01-30 11:23 下午

    TO sangforad:上不上得了T、F与创新感觉没啥关系,与社会的宽容好像也不好扯上。
    目前墙内查找墙外的技术资料,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
    极少数有障碍的时候翻个墙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估计翻墙看H片的比看技术资料的多)
    最怕凡事泛政治化,更怕动不动就站到了道德的至高点,对于解决问题帮助是不大的。

  35. zeroflag 于 2011-01-30 11:32 下午

    同意楼上观点,大家说了这么多创新,有没有人问过创新的前提是什么?是有个新奇的想法就是创新吗?如果这也算,那国内那满地的民科就都算创新了。

    个人观点:创新的前提是厚积薄发。
    例证:没有第谷的观测,就没有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没有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就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也就没有经典物理学。可以说牛顿的伟大,是几代人积累的结果。

    所有人都看到我们创新少,那么有没有人看看我们的积累有多少,没有积累,哪来的创新?有很多人瞧不上华为,说华为没有创新。但是就没有人想想,在华为之前,国内又有几家曾经把TCP/IP的协议栈实现过一遍?可以说,没有华为/中兴/H3这些跟随者,我们在网络方面永远不可能创新。就算有,也是IPV9那种骗子。

    有人说民国积弱却是大师辈出的时代,不错,但是那些科学巨匠又有几人是国内培养出来的?举全国之力,选当世之俊才,入欧美深造,而成一二大师,应该算是当时教育最客观的写照吧。而一旦中外的交流中断,闭门造车的结果就是大师之弟子难越大师之境界,没有了进步。这恐怕不是简简单单的教育制度/政治制度能够解释的了的。前苏联在同样教育制度/政治制度之下,同时代也是大师辈出的。个人认为,其根源在于整个民族的积贫积弱,科学土壤贫瘠,积累少因而创新少,创新少因而大师少。

    简言之,创新之根本在于积累,偏离这个根本谈如何促进创新就是缘木求鱼。历史决定了,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积累者,我们要补的课实在太多。最后 @吴朱华 那句话:”创新还是少谈多做更关键”

  36. Mine 于 2011-01-30 11:32 下午

    我觉得文章就是反映现实,但现实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体制。一个抑制创新的体制,它的教育也必然是扼杀创新的。
    很同意评论里的一些说法,“中国缺乏创新的根源不是中国人不行,而是统治阶级不想创新,抑制创新。因为创新说带来或者说需要的文化冲击、思想冲击将动摇统治阶级的地位和根基。”尤其感同身受。

  37. Luke Yang 于 2011-01-30 11:40 下午

    这文章太唬烂了,鼓吹放羊教育么?

    朋友的孩子年长我孩子一岁,在国内最著名的中学学习,成绩优秀,并曾考过了国内业余钢琴几级。大家坐下来,让孩子们表演节目,朋友的孩子因学习忙,相当长时间没弹过琴,结果没有谱子,弹不了琴。我的孩子出生在德国,一直在那里受教育,5岁时曾让他学钢琴,结果半年后,没兴趣了就没继续。到了中学,他自己对音乐感兴趣,钢琴、吉他、贝斯、架子鼓等均系自学,随手便可演奏音乐,14岁便开始自己写歌,德文、英文均有。

    这种东西你信么?还有下面这个:

    ”据我所知,德国的大学教育本着“宽进严出”的原则,只要是能够完成高中课程的毕业生,均有资格申请进入大学学习,且能满足所选的专业“

    事实是什么?

    欧洲25-34岁人群中,大学毕业生比例,欧盟27国平均是29.9%,老牌强国德国只有22.6%。。。

    而且

    2009年,共有16370名大学生参与了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德国大学中工薪阶层的子女比例有所增加,从2006年的16%增加到了2009年的19%,这是1982年以来这一比例首次提高。然而,来自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或是特别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仍然超过半数,达到59%。

    既然德国大学“只要高中毕业就能上”,那些工薪阶层子女看来是又懒又笨,不愿意上了?他们不是从小”尽情地玩“,随手写歌,演奏乐器么?

  38. 没有任何技术可言 于 2011-01-31 12:13 上午

    这里是首席的圈子…
    估计是假装洋鬼子首先卷了铺盖席子去洋人哪里报道。
    口口声声汉奸啥的,好意思么?
    您三句话里就加一个英文。来点拉丁文或者希伯来文也彰显身份啊….
    在看看那个对手写湿的阿谀奉承,不堪入目…
    字如其人无法上台面只能那个华为、博士啥的土鳖头衔糊弄人罢了

  39. 理客 于 2011-01-31 12:23 上午

    必须说德国的教育比中国高很多,但德国也在反思,比如美国出的人才远多于德国?是否德国在教育上有问题?美国同样存在精英教育,当然不完全和别国相同。
    帝国末路是因道德文化和制度互相纠结堕落的结果,看世界上所有帝国的没落,大多数都不可回天。欧美这方面一直对中国站在高处,以此为立身之本,这也是一个以近年来大陆一直在批判反思的教育方式教育出美国优秀孩子的虎妈在制度上对欧美的一个震惊:到底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点的地方是否是欧美教育制度的一个痛处?进而影响到西方教育体系下人才数量和质量能否保持优势的问题
    中国的正统文化缺失西方MZZY的基因,虽然在这么长领先世界的历史中不乏各种尝试,但基本没能跳出这个藩篱,这从民国之前就开始的探索,虽历经54等各种运动,至今也看到一个确实的架构

  40. 嗣同老乡 于 2011-01-31 1:22 上午

    印度,韩国,日本也都是应试教育吧,人家也都还有创造力啊。就像楼上说的,压在中国人头上的大山太多了,不堪重负,谁也不敢冒险。曾经跟公司老外长期讨论白人为什么那么多创造发明的问题,老外提到他观察比较出来的白人的多个优点,其中两个就是:1.诚实;2.敢于冒险。

  41. 理客 于 2011-01-31 2:22 上午

    日本本身的创造力极差,这是日本的copy文化导致的,基本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42. shuyong 于 2011-01-31 2:53 上午

    如果按照得诺贝尔奖的数量算,日本比我们要好很多吧。

  43. 男儿何不带吴钩 于 2011-01-31 6:25 上午

    同意35楼。看这种文章只能竖中指。从论据到论证方法到处千疮百孔。为什么这么理性的论坛为了政治正确对这种反理性的文章视而不见?

    四大发明对人类的作用媲美Turing, 冯.诺依曼对IT的作用。

    今年参加了一个民工联欢会,民工的想象力、创造力就不给力?作者就是自己想象力、创造力远不如民工,所以一看德国、美国就泄了。

  44. 巴巴罗萨 于 2011-01-31 6:31 上午

    吵起来了!国内教育体制僵化、学术造假、学风日下,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但是一路应试教育过来,自己应该有体会!

  45. 男儿何不带吴钩 于 2011-01-31 6:47 上午

    同意35楼。看这种文章只能竖中指。从论据到论证方法到处千疮百孔。为什么这么理性的论坛为了政治正确对这种反理性的文章视而不见?

    四大发明对人类的作用媲美Turing, 冯.诺依曼对IT的作用。

    今年参加了一个民工联欢会,民工的想象力、创造力就不给力?作者就是自己想象力、创造力远不如民工,所以一看德国、美国就泄了。

    中国有这么多不好,还在超英赶美,为什么?杨振宁叫创造力,邓稼先就不叫创造力?给你个当年中国被封锁的技术环境你给创造个原子弹、导弹看看?你问问不说鸟语的中国人,是说百度体验好,还是google体验好?是QQ体验好,还是icq, facebook体验好?是易趣体验好,还是淘宝体验好?facebook、twitter在中国公司眼里有啥技术含量?两个政治工具而已。

  46. 男儿何不带吴钩 于 2011-01-31 6:55 上午

    国内教育体制僵化、学术造假、学风日下,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对。但该骂谁骂谁。不要上纲上线到中国人怎样怎样,中国文化怎样怎样,中国怎样怎样。作者自己早泄不要说全中国都早泄。

  47. Will Chie 于 2011-01-31 7:07 上午

    咱们这帮人还是别谈政治了吧,恕我直言,上面所有这些言论,几乎没有靠谱的,不只是对政治、历史认识不够,就连基本的逻辑都有问题,我就不说你们了。

  48. 陈怀临 于 2011-01-31 7:17 上午

    这可是来自中组部下属单位的文章。。。被你们。。。
    我把评论封了吧。另外,大家说话都要温柔些。其实不伤人是一种涵养。。。。。。都是圈内人。每必要太直接:-)

  49. Tweets that mention 少儿教育、大学教育、品德教育等阻碍了中国创新人才的生长 : 弯曲评论 -- Topsy.com 于 2011-01-31 4:18 下午

    [...] This post was mentioned on Twitter by Bin Sun, Lei Yu. Lei Yu said: “弯曲评论”上了这么一篇文章《少儿教育、大学教育、品德教育等阻碍了中国创新人才的生长》,文章本身不错,下面的评论更好。http://bit.ly/ieZzj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