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一个糖尿病人的渴求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终于陈首席决定在弯曲评论上登一些物联网的东西了,非常感谢!因为陈首席有不少朋友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不过陈首席看来对物联网特别是国内热炒物联网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     我在网上和陈首席说了几次这个事情。我个人是很反感过度炒作的,比如现在的计算行业什么都要扣上个云计算的帽子,我就很反感。但是我为什么对这个物联网的概念,这个也有过度炒作之嫌的概念感兴趣呢?是有原因的,因为……

因为我是个糖尿病病人。呼……说出来心情轻松了不少!还好我不是艾滋病病人,前两天刚刚过了国际艾滋病日,温总理和胡主席都慰问了艾滋病病人,国家很重视 啊。但是大家有没有重视糖尿病这个病呢?老韩,我希望你还有很多还年轻的IT精英们重视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会用我的现身说法,给你们一些建议。我也会从糖尿病引申一下,谈谈我为什么觉得物联网是有前途的,是有想象空间的。

一个糖尿病人的伤心事

糖尿病是一个很讨厌的病,陪伴你终身,貌似看不出来(这点和艾滋病也有些类似哦),死得可能会很惨,但是过程的确很痛苦,特别是像我这样对美食很感兴趣,很爱大快朵颐,豪爽喝酒的人来说。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得糖尿病,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二型糖尿病。因为基因,按照曾给我看病的协和医院的一个大夫说,中国人很多人其实都有二型糖尿病的基因,按 照她的说法在人类的进化史看,这个基因在最初那些艰难岁月里貌似不是个坏的基因,但是在现代社会,这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按照我杜撰的理解,遵从了达尔文 的进化论,也就是从猿猴变成人的过程中,很多没有二型糖尿病基因的猴子可能被淘汰掉了,所以有二型糖尿病基因的人占绝大多数,不知道是否如此。但是一个不 争的事实是,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患有二型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轻。

究竟是什么导致患病呢?为什么有的人应该有这个基因却没有得呢?为什么有的人就那么倒霉呢,比如我。网上、医生会告诉你很多的原因,比如不好的生活习惯, 不好的饮食习惯……看了那么多的东西,我回想了我的过去,我想可能是这样引得病魔上身的。老韩,还有很多做软硬件开发的朋友请注意。

闪回,到2002年及之前。

我是在2002年一次朋友结婚的过程中,因为大量饮用一种叫做金六福的白酒而导致呕吐不止,去医院检查发现了糖尿病的。那次喝了多少金六福?我不知道,只 是觉得那天把白酒当水喝,平常半斤量的我那次应该喝了至少有一斤。但是我觉得不是因为饮酒导致的糖尿病。而是不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工作习惯。

能在弯曲评论里和大家搭个下茬儿,并非因为我学计算机的。我大学的时候不喜欢我这个专业,所以才从事了记者这个歪途。但是在2001年我喜欢上了网络产品 测试。我学计算机出身,但是从事的是通信报道,在2001年喜欢测试的时候,我已经不搞专业3年多。所以我边学习,边实践。我们那所学校虽被誉为通信圈的 高级打工仔学校,但是老师的教材编得实在是烂,当时能找到的资料很少,也就是阅读那几个RFC;网上的资料也很少……加班、熬夜是经常的。甚至我觉得这是 一件光荣的事情,一个中国的IT人员就应该有点拼命的精神。实际上现在想想错,大错、特错!记得我一个同学,他算是港湾初创团队的一个核心,他说华为是充 满激情的,但是通常只有3年,他们希望在港湾能够实现让激情可以延续更久一些。如果各位从事自行车运动的话,你会知道更久一些这句话是多么有含义的事情。

老韩等年轻朋友们请注意下面这段,到关键部分了!

在2002年测试三层交换机的时候这种工作状态达到顶峰。说句实话,那时候搞清楚交换机,特别是三层交换和路由的区别还是有些难度的,要感谢华为的某位朋 友写得一篇文章是讲三层交换和令狐冲的,非常经典,那个文章可谓当时中文路由交换领域的经典文章,时隔多年,我一直想知道原文的作者,并向他当面感谢。

在测三层交换机的过程中,我是边摸索边学习测试,也经常连轴转。最后更是连续几个夜班,完成了所有的测试结果的整理和测试报告的撰写。香烟与我相伴,经常 一通宵干完,早上回家冲个凉水澡,回来接着干。陈首席曾经在之前的评论中劝过老韩不要老熬夜,没错,我觉得导致我糖尿病的一个成因就是熬夜,近两年我看过 一些资料,有国外的研究表明熬夜是导致二型糖尿病以及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成因之一。所以,我建议各位年轻的朋友,要劳逸结合,不要熬夜,11点最好尽快上床 睡觉。插播环法时间,如果看看环法的冠军选手,大多都是30多岁的运动员,为什么?因为在一个长达一个月的比赛中,要想拿到总冠军,需要懂得合理的分配体 力,合理利用规则、合理组织战术,一个或者几个分段赛的冠军不代表着总冠军——黄衫。要把激情延续得更久,换句直白的话就是健康的活得更久,比什么都重 要。汉武帝能成就霸业,一个原因是他活得比他奶奶窦氏时间长啊。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别怕没柴烧! 活得足够久,你也能成功!

不过老韩,羡慕你们啊。我折腾半天就测了个三层交换机,还搭上了健康,和你们没法比啊。不过据说Spirent的京张当年的得意之作是设计了smartbits上的千兆卡,现在对于很多工程师来说,那个可能挺简单的。

得了糖尿病,你会发现这个病很讨厌,令人崩溃的是,大夫无法治愈这个疾病。能做的就是控制,控制你的血糖和内分泌状况,避免并发症的到来。我真的非常郁 闷,一直到今天,甚至抱怨上天太不公平。每个阶段郁闷的主题不一样,现在是每次血糖不正常老婆会发怒,同时我也真想陪他们母女多过一些幸福时光。

但是,要不你自杀,要不你只能面对。我现在只能去面对,尽可能去积极面对,去和自己的食欲斗争、去和自己的懒惰斗争。真的很不容易啊!!!

为什么要关注物联网

我觉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血糖,应对这个疾病。(妈呀,总算是回到主题了,但是我还是希望我的反面教材对年轻人有用)虽然不能说帮我们治愈,但是能够提醒我们,让我们更直视问题。虽然不能救所有的人,但是可以帮助比较想积极面对的人——比如我。

我曾经写过一篇IPv6和糖尿病的习文,发表在多年前的网络世界上,有兴趣的可以去看IPv6不是IT人的新玩具

你们知道吗?扎针测试血糖对我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吗?而即使这样,你也只能掌握很断断续续的一些测试结果,比如餐后2小 时,比如早餐后空腹。这两天我的血糖有些波动,几次无氧的哑铃锻炼之后,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都高得惊人。老婆会为此跟我大发脾气。但是很多文章说有氧运动 可以降低血糖,而无氧运动则会改善胰岛素抵抗。而之前我还遇到过,糖化血红蛋白测试正常,但是餐后或者空腹血糖不正常的情况,有个大夫给我的答复是让我去 检查我的血糖仪!

这只是血糖问题,对于我这样的病人还会伴随出现血脂、尿酸等问题,其实都是内分泌的问题。

如果能够有个芯片植入我的体内,帮助我监控我的血糖和内分泌问题。比如通过手表接收芯片采集的数据,然后通过wifi或者别的技术将数据传输到网上……我们能够做很多的有意义的应用。这也是我为什么关注物联网的原因。虽然很多热炒这个概念的人只是为了挣钱,基本上都不知道这个概念到底怎么回事儿。但是,我觉得它必然有作用。

另一点是,物联网对我们从事的网络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有极大的技术想像空间。我觉得有挑战,就有想象空间。

我发表过一篇书签式的blog,转发的中兴的一些技术文章是讲无线传感网的推荐两篇中兴通信物联网方面的技术论文 我原来的一些猜想,里面都得到了证实,也看到的确是很有想象空间的技术,国外一些科学家已经研究了10年多,而且很多都是非常基础性的研究,比如如何组网,包括一些我不懂的算法问题。

这里很多是做芯片设计和网络通信设备设计的。我也斗胆说一下这个技术带来的潜在挑战是哪些。我觉得弯曲的几位founder在这方面认识人应该很多,会给大家更多有效的信息。

从宏观的角度看:

A  首先是多种商业和应用模式,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可以是局部使用,比如RFID或者局域园区的应用,比如说我计算机上有个程序,通过蓝牙读到我手表上收集的血糖信息,给我一个提醒。也可能是夸行业跨区域的应用,比如先用RFID,然后再放在IP上承载,然后落实咋计算机上。也有可能是结合Web2.0的应用,比如读取了我的血糖之后,我可以在我的blog或者2.0网站上作为插件引用。

B  由于商业和应用模式的多样化,导致组网的多样化和流量模型的多样化。

如果物体之间要进行通信,有多种情况,有的可能会P2P得非常厉害。有的则会是C?S的。

从移动性的角度上,有些应用模式下,会面临非常发散的跨区域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下,一些物品的移动要远远超过移动通信网中,人和电话的移动范围。

还有就是中兴那两篇文章中提到的在一定范围内无线网络的通信情况,无线网状网的情况,以及无线和有线网的结合问题。每个领域里都有很多问题。

还有就是可能和有线网不一样,网络确实有生存周期。比如一支部队部署到一个区域,战斗过后可能这支部队会移到另一个区域,或者被消灭……

C  由于商业和应用模式的多样化,还会带来普遍联网下的安全性问题。

D普遍联网也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E怎么寻址,怎么分配地址……因为有的地方我们可能可以用TCP/IP,有的地方肯定不行。

不过我觉得这个网必然要和IP网结合,否则无法实现一个普遍联网的网,物联网还是要和人、计算机的网联在一起才有意义。

从微观的角度看:

A 设备的寿命问题。

B设备的供电问题。

C根据应用不同,涉及到上层的应用协议问题。

D涉及到设备的底层通信问题,比如在一个区域里究竟如何合理的使用无线电波,如何寻址,是按照时隙还是别的什么方式分配信道通信。

我能初步想到的就是这些,我觉得这个领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绝不是像现在热炒的那样,我觉得还有相当相当多的工作要去做,可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实际去做。

物联网其实对我来说还是太大的一个题目。不过昨天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文字有些熟啊!),我想……我现在的血糖肯定不正常。

我其实在想,我要做一件互联网时代,网络通信时代,既满足自己不大的物欲,同时又能够对社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我想接下来要去做类似的事情。比如用网络看看,别人的血糖是否正常。要是他们不正常,我就不告诉他们,让他们也得这个病,这是人性啊!
补充一点,最近岳母查出来肝硬化,但是这种疾病的成因,其实医学上也讲不清,可能也和环境啊、生活习惯有关。我觉得如果我真的能够做些用网络为健康服务的事情,真的挺好的。网络应该为人类发展做出非常积极的贡献,我觉得这是大多数从业者最远大的目标。

(4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物联网,一个糖尿病人的渴求”有87个回复

  1. 陈怀临 于 2009-12-03 8:44 下午

    我估计最火爆的应用是把一个RFID嵌入先生的内衣或者内裤里。这样,河东的狮群就可以。。。。

    例如,场景一:

    ×美容院,做面膜。突然,iPhone或者黄首席的Ophone传来了异常的震荡。不好,是陈首席的“先生的内衣在哪里”App被触发了。打开手机,My God,内衣出现在八大胡同。。。

    我的Idea希望大家有点职业操守,不要外传。。。

  2. 理客 于 2009-12-03 9:41 下午

    佩服和支持大荣的勇气和爱心,和我几乎每天被精神折磨比,也许这种疾病更痛苦,我也不时面临着立刻死掉还是积极生活的痛苦选择,我想如果只要身体还好,我还是可以撑下去,痛苦过后的思考,也可以发现一些没有痛苦就不容易发现的东西,痛苦是魔鬼

  3. bigrong 于 2009-12-03 9:54 下午

    抱歉,又没编辑好,忘记空格了。抱歉各位看官。
    美国出了金融危机。我认为,是因为超前的消费,透支,包括通过炒作金融衍生品,来透支未来财富。
    看到现在热炒的一些概念,云计算和我感兴趣的物联网。我不知道大宋会不会出现学术或者技术危机,因为我们透支了学术。
    不过跟我关系不大,还好。

  4. 陈怀临 于 2009-12-03 10:04 下午

    理客,我感觉你是serious说。一定要turn to bright side。例如,你可以这样,我TNND一定要每天在网上与陈首席见面,聊聊天,在弯曲评论上逛逛。

    一定要积极的活下去。

  5. 理客 于 2009-12-03 10:21 下午

    工作太忙,时间有限,我只选择几个我知道的个人认为比较熟悉经典的网站,包括弯网。
    生命既顽强又脆弱,据说岩浆中也可以发现细菌,而鲸鱼一口就吞下无数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欲望的高度决定了你幸福的敏感度,活着的意义,不可说

  6. 老韩 于 2009-12-03 10:39 下午

    连续几天测试陷入泥潭,精神不佳。昨晚测得比较晚,再校完版,到家2点多,一觉睡到现在。之间电话无数、弄得情绪很糟糕。开始还强打精神接,后来索性不接了……不得不承认,在年底工作任务紧张的情况下,放风给中介说要买房是个极度错误的选择。
    荣总说的没错,深有感触(健康部分)。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每年体检报告的问题综述部分篇幅都在增加。但工作是兴趣所在,投入很难把控。也不难想象,如果对媒体评测工作失去兴趣,做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水平。

  7. 老韩 于 2009-12-03 10:41 下午

    4楼说的是啊,我刚才还在想,如果有一天对工作失去兴趣了,会不会还来弯曲评论

  8. 黑猫 于 2009-12-03 10:45 下午

    糖尿病遗传基因的程度更大一些。我老爸不抽烟不喝酒,起居很有规律,也是得了糖尿病。好象有胰岛素泵可以随时检测血糖和注射药物。

  9. 经常路过 于 2009-12-03 10:52 下午

    同情bigrong的遭遇,其实植入芯片监测血糖的技术已经有了。

    弯曲评论》文章分类》纳米技术
    就有一篇文章
    《MicroCHIPS,纳米医学的先锋》

    请bigrong参考

  10. tree 于 2009-12-04 2:15 上午

    物联网技术井喷了

  11. 阳光 于 2009-12-04 4:14 上午

    最关心的还是隐私问题,1984,maybe

  12. alex 于 2009-12-04 7:08 上午

    晚睡晚起,似乎是IT农民工的通病。在这个时候,晚上11点,确实是该睡觉了。

  13. 陈怀临 于 2009-12-04 7:11 上午

    要坚决杜绝熬夜(除非。。。)的好习惯。另外,要学会放松。例如,呼吸,静气功等。

    切记:活得长比有钱和有势力更重要。

  14. 理客 于 2009-12-04 7:15 上午

    幸福的活当然一般是越长越好,但是痛苦的活就不好说了,要不也就没人自杀了,自杀也是一种值得佩服的勇气

  15. 静静的鸡翅 于 2009-12-04 8:52 上午

    靠!客兄未免太悲观!
    看着大荣辛苦的搏斗历程,对我们也是警醒和振作啊。
    自杀算个啥啊,人生一世,谁知道死了是什么样。好不容易成为冲的最快的那个,来到世上却又寻死觅活的。
    逝者如斯夫,不要被过去纠缠,打开天窗,让阳光照进心灵,振作起来吧,爱家人也要爱自己。我相信你的能力!

  16. 陈怀临 于 2009-12-04 9:19 上午

    是,客客,如果是Physical上,想想霍金叔叔!如果是精神上,想想陈首席:-)。活着每天睁眼到弯曲评论上溜达溜达,多开心呀。

    一定要turn to bright side!

  17. 理客 于 2009-12-04 10:27 上午

    根本上看还是自己的问题,表面上是来自另一半性格不太正常的折磨,但下一代幼小,上一代重病,中国男人很少能在这个时候选择分开,中国人的道德观,百年来虽历经了54的反叛,文革的颠倒和开放后金钱的腐蚀,但千百年的根底还是保留了不少在不少人的骨子里,这道德的包袱,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人的幸福,也是中国人的悲哀,是好人的痛苦,也是坏人的幸运,有时候,真的是羡慕西方人西方文化,赤裸的真实未尝不好

  18. 理客 于 2009-12-04 10:38 上午

    多谢静静的鸡翅,多谢首席!
    我给自己活着的理由是不是不想死,是因为怕死,不敢死,不能死,所以活着,既然选择活着,就何不选择快乐的活着。痛苦和快乐都就人生体验来讲,是一样的,其实佛教作为一种哲学理论,是比较容易解释尘世生活中的矛盾的,他们只不过是同一个事物的两面而已,所以本质是一样的。佛教的涅磐是人生观脱胎换骨变化,可以叫死了一回,但本身和死无关

  19. 巴黎散人 于 2009-12-04 3:22 下午

    理客兄,我相信你不会自杀的,因为道理你都懂,但是你觉得自己活得很累,这个我也很理解,道德约束使你必须伟大,但我想说有时候宽容针对的不仅仅是别人,更多的是对待自己,能放下一切均会了无牵挂!

    人生漫漫,总的来说痛苦时间多于快乐时间,但每一刻痛苦与快乐的阈值是不一样的,降低阈值,重新定义变量会开心很多,因此我建议你换个角度去尝试发现美和快乐。这不是阿Q这是一种境界!

  20. 陈怀临 于 2009-12-04 3:33 下午

    客客,为了孩子,左手拉右手,即使没感觉,也无所谓。想开了。。。。。。写写文章你会感觉好一点。。。

  21. mips 于 2009-12-04 7:26 下午

    每人都有本难念的经
    我的做法是 不断的提醒和督促自己 多关注和投入 喜欢兴趣的事情
    尽量少想或关注负面的东西
    坚持时间久了 我们就会有更多愉快收获 非此即彼 不愉快的就少了 至少比重降低了

  22. 帅云霓 于 2009-12-04 9:48 下午

    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建议离公司不超过10公里的同仁们可以坚持骑车上下班,平均速度控制在20km/h,一年以后会发现身体比从前好很多。

  23. 理客 于 2009-12-05 12:32 上午

    对大多数人来说,道理不难懂,即使哲学上最难缠的佛教理论,当说的另一面,做就比较难了,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种类的佛经描述如此多中的成佛法门却仍然使佛教进入了末法时代,自杀的人,我想多数也是明白人
    我这把年纪的人,是想塌下心来做点有价值的实事有点事业挣点钱,只是人笨,工作时间一堆工作;非工作时间是沉默对一堆家事+精神折磨。路是自己走的,怪不得别人

  24. 大荣 于 2009-12-05 4:17 上午

    还好领导不上这个网站,我要说的是有时候要考虑互补。
    另外帅总说的有道理,多运动一下,其实运动是令人愉快的。
    老韩充满了对测试工作的热爱。
    想想我也曾非常热爱,但是当时给自己压力有些大了,要做测试的生意比较难啊。

  25. 理客 于 2009-12-05 7:52 上午

    测试的市场空间应该很大,国内的大型系统供应商太少,这方面目前需求不明显,但从HW公司看,测试外包的需求是越来越紧迫了,只是HW级别的公司太少了。中国这么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英语水平能接近印度的水平,估计印度的做软件和服务外包类的行业要危险了

  26. 沈 阳 于 2009-12-05 3:03 下午

    日本人、甚至印度,早在2005年就有这物联网玩意,只是没有江苏无锡政府那么把概念吹大而已。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中国物联网 大泡泡 来由。
    媒体,给500元上一写好稿子,给5千元上一专访专题,己是公开秘密了。
    那个物联标准组中另一位召集人教授我见过,比较务实。

  27. z 于 2009-12-06 9:22 下午

    小声说句,诺和诺德早开始做这个了

  28. ABC 于 2009-12-06 11:25 下午

    科幻电影里面物联网已经already了。

  29. 大荣 于 2009-12-07 12:25 上午

    to z
    诺和诺德之类的应该有,现在有胰岛泵,如果不能随时读出身体里的状况是不能实现的。胰岛泵是很早有的。
    我觉得国内就是炒得太过了。日本的普适计算我记得在04年左右就接触过。

  30. Richard 于 2009-12-07 4:16 下午

    大荣,保重身体。文章写得特别棒!

  31. billy 于 2009-12-07 4:51 下午

    楼上的Richard,夏威夷的阳光沙滩很好吧…:)

  32. 子曦 于 2009-12-07 5:02 下午

    Ad-hoc sensor network 在 IEEE Globecom 2009 上出尽风头了。

  33. mark.yin 于 2009-12-07 6:53 下午

    基本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能不能简单些?

  34. 有时很悲伤 于 2009-12-07 8:51 下午

    没有得病时,怎么也不会想象到这种痛苦。
    楼主不要期待物联网了,人不是机器,芯片那种东西治不好人的,还是看看中医吧,找个好点的。人自人体的规律。

  35. tt 于 2009-12-08 6:16 下午

    物联网,我关注很久了。目前国内才起步。

  36. 大荣 于 2009-12-08 9:20 下午

    to 有时很悲伤
    周末去广安门中医院看了个中医大夫,属于年轻专家。看了我的舌苔,没有给我号脉。我比较困惑。
    然后通过计算机给我开了药方,我没有照做。
    过去中医被蒙上迷信的面纱。
    现在呢?
    被计算机和各种生化武器武装到了牙齿,但是却让我觉得不靠谱了。
    看来还是别为了糖尿病搞物联网了。我想看看悬丝诊脉

  37. 帅云霓 于 2009-12-09 2:04 上午

    学工科的,信这个…
    我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事情就坚决不信的。
    去医院看病,大夫一边开药方我一边拿手机查维基百科。

  38. 沈 阳 于 2009-12-09 2:41 下午

    中兽的望、闻、切、诊,如果不迟,就叫中西医结合。哈哈,别慌。

  39. 沈 阳 于 2009-12-09 2:41 下午

    不齐全才对。抱歉

  40. 有时很悲伤 于 2009-12-09 5:02 下午

    to 大荣
    现在年轻的中医们(姑且也叫他们中医)也像一个个汉堡从现代教育模式的流水线上走下来,最多五年的大脑式学习,从一个高中生到一个坐堂医生,谁敢让他们看??不敢想象!!
    以前的中医都要跟师傅行医多年,才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看病。
    现在什么都是快餐化,就连中医也是,这可不太好….
    找个老一点的?起码多点经验..
    顺便可以去好大夫网找个看的好点的医生(这可不是AD哦)

  41. 子曦 于 2009-12-10 1:27 下午

    很遗憾一个高新科技评论的网站上还有人推荐中医,这种只有中国人在研究的“科学”。

  42. 理客 于 2009-12-10 4:20 下午

    按照现在的西方科学标准,毋庸置疑中医有太多的不科学;如果不用现代的西方科学标准来衡量中医,在18世纪之前,中医是最“科学”的高科技医学,按照当时的医学标准,西方基本上算没有医学

  43. 过客 于 2009-12-10 4:39 下午

    晕,我给老荣介绍同仁堂医馆的专家,被当成广告删了,太遗憾了,不知道他看到了没有。庸医误事,尤其是没有经验的小中医,怕耽误了他。
    好意就这样给抹杀了。哎

  44. 过客 于 2009-12-10 4:40 下午

    西医讲究验证,中国5000年地球上人口最多,就是最好的验证了

  45. 过客 于 2009-12-10 4:49 下午

    如果有一天,真想发广告的也找到这里,这才是网站的发达之日

  46. 有时很悲伤 于 2009-12-10 4:57 下午

    什么都冠以高科技就合理有效么?在以化学品和解剖为基础的西医无法解释、治疗的疾病,而中医在几百甚至几千年前就有完整的病理分析治病方案的面前,还有什么话可说?

  47. 子曦 于 2009-12-10 5:53 下午

    科学有东西方之分吗?你们的这些证据不值一驳,因为驳的太多,懒得再费口舌了。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将医学发展成为专业学科,使之与巫术及哲学分离,而中国到现在还在进行时。如果中医是科学,基于阴阳八卦同源的风水,手相,为何不可以是科学。

  48. 大荣 于 2009-12-10 6:17 下午

    谢谢各位朋友的关心。
    好大夫在线我去过,看得那个大夫在那上面评价还很高。
    同仁堂我想去看看,谢谢推荐。
    我还是觉得中医应该有科学的一方面,只是如何研究的问题,我其实观点和过客比较类似。就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人口大国,除了农业发达以外,还是和医疗条件较好,有一定关系。

  49. 有时很悲伤 于 2009-12-10 8:54 下午

    公元前三百多年也就是华佗的时代吗,他们还在为医学与巫术搞的不清不楚,中医都可以进行开颅手术了,还有医学真的可以和哲学分开么?人不光有身体的疾病更有精神的;据俺晓得,咱们某著名大学就有风水专业;手相么,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现在流行的掌纹诊病不是很好的说明么?
    中医也不是基于八卦的,有时间了解一下吧!

  50. 子曦 于 2009-12-10 9:58 下午

    呵呵,回去复习初中历史吧!

    “开颅手术” – 曹操的头风病,或许是偏头痛一类。华佗始用针灸效果不佳,就胡说可以开颅手术治疗。颅脑结构比腹腔复杂得多也危险得多,中医几千年来关于脑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全部认识相当于零,华佗自也不例外,他没有任何开颅手术的可能性,所以唯一的可能是他想借机杀曹操。但曹操是什么人,结果只能是华佗自己被杀,嘿嘿。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

    “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受不了了…

  51. 子曦 于 2009-12-10 10:08 下午

    科普一下,网上搜来的:

    “今天我们生病了,敢让医生拿刀子在肚皮上划口子,要感谢的完全是“西医”。第一个要感谢的是解剖学之父Vesalius,他之后人类才对人体的骨骼、肌肉、脏器、血管、神经等等结构有了深入的可靠的真实的了解,从而使得手术有了基本的前提。中医是“整体、黑箱”地看人体,解剖知识简单得近乎零,要想开腹开胸或开颅,不如直接杀人!第二个要感谢的是现代化学家以及牙科医生Horace Wells和 William T.G. Morton,发明真正可靠的麻醉术的是他们!“麻沸散”仅仅是一个传说,对世界和中国医学都没有任何实际影响。第三个要感谢的是发明消毒灭菌术的西医先贤们(微生物学奠基者Pasteur、妇产科医生Semmelweis、外科医生Lister等),否则的话,恐怖的术后感染将使得大部分手术犹如自杀。(毛主席都说了“华佗无奈小虫何”,不知道消毒灭菌的华佗怎么可能开腹开颅!嘿嘿)第四要感谢的是发现ABO血型的Landsteiner(他的生日6月14日被定为世界献血日),没有他就没有现代输血技术,因手术失血导致的死亡将不可避免!”

  52. 理客 于 2009-12-10 10:19 下午

    据我个人有限的历史知识,没有看到18世纪前西方的“医学”有何科学成就和社会成果,我也没有去仔细分析对比18世纪前西方和中国的医学成绩的对比,只是总体上觉得此前中医在理论和实践效果上要远远高于当时的西方医学,个人觉得,在西方科学都没有真正成型的情况,此前的西方医学按照现代科学标准也不可能是科学的,其实实践验证的方法和中医没啥区别,也有臆想,但是所做的实践验证数量和中医比差的不是一个数量级,并且基本上没有一套整体上能自圆其说的理论,所以即使按照现代科学的标准,18世纪前,西方“医学”的科学性基本是0,历史的原因和细节大多,我们在这里讨论不完。当然,如果严格按照西方科学的标准,我的这个表述肯定是不科学的

  53. 子曦 于 2009-12-10 10:43 下午

    To 理客: 从你的回复可看出,你对“科学”的根本定义是模糊的,所以总在“东方”-“西方”科学里绕不出来。去看看Wiki的science条目吧,再找找科学史来读一读(找英文原版的,中文的大都没法看)。我有一些小部头的英文书讲一些科学发现的隐秘历史,读后深受启发,有空会写写感想。

    其实有你这样的想法的人很多,不奇怪。当年中科院物理所也有人迷上XX功,想想很荒唐,但现实就是这样,卡耐基说的人性的弱点。

  54. 路过回帖 于 2009-12-10 11:05 下午

    to 53楼:请问子曦,你觉得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真理”?如果说一定要能用公式来描述,建立起看起来严谨的模型,可以根据模型使以前的数据吻合,能够预知将来的事情就是“科学”的话,西方的生命科学、西医算不算科学?西医很多研究基于统计学,并设计了很多模型,但是就我个人局限的知识所知,西医现在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如物理、化学那样严谨的定量计算的理论。那么这些基于统计得出的结论,和真实的规律,误差有多大?另外,这些西医的结论用于个人,由于人不同其他物理化学,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些结论、模型用于人身上时,误差又有多大?两者相联系,误差的传递作用有多大?如果说是比较小的5%-10%,对于人来说,会不会有危险?所以说每个病人都是医生的实验品,这是不是一句玩笑?
    至于中医,想必你也了解过一些。中医确实是基于阴阳五行。但是阴阳五行就是“伪科学”?或者说阴阳五行上的中医确实是基于中国自身情况的一种医学模型?阴阳五行,是讲究平衡和联系的,这和西医的割裂整体、破坏平衡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什么我们得了病,就要好细胞、坏细胞一起杀死?为什么我们总想着去杀死病毒?如果说好的细胞是阳,坏的细胞是阴,那么阴阳是否应该平衡,而不是只是纯阳(只有好细胞),破坏平衡?事实证明,人类生产的抗生素已经导致了超级细菌的产生,而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抗生素能够对付。而我们修改基因得到的转基因生物,是否会像个精密的物品,变得更加脆弱(熵增原理说,终究会趋于无序)?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已经是如此了(能够有效防控一种病害,却不能防治其他病害)。
    归根到底,科学的界限,一定就是西方人划定的么?科学之外的东西,就一定是可耻的?

  55. 子曦 于 2009-12-10 11:30 下午

    “西医很多研究基于统计学,并设计了很多模型,但是就我个人局限的知识所知,西医现在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如物理、化学那样严谨的定量计算的理论”

    你完全不了解现代生物医学。

  56. 过客 于 2009-12-10 11:36 下午

    很多次,很多国人都想废除中医,可是都没有得逞。
    今后,也不会得逞。

  57. 子曦 于 2009-12-10 11:43 下午

    也许吧,就象宗教不会完全消失一样,只是希望少误人误己。

  58. 路过回帖 于 2009-12-11 12:10 上午

    也许没有被工业文明折磨到没有力气,人们是不会去理解,为什么牛顿晚年会去做神学研究。我也想知道,为啥哈佛、剑桥等西方名校,还有神学院的存在。但是宗教,不等于迷信。

  59. 过客 于 2009-12-11 2:17 上午

    医学统计确实是基础之一。有效率、治愈率、成功率这些都是统计指标,都是一个个病例累出来的

  60. 大荣 于 2009-12-11 2:55 上午

    这回赚了,一篇文章引起如此发散的讨论,非常爽。如果问一个作者最爽的事情是什么?高价值回帖,如果问一个作者最最爽的事情是什么?回帖中的PK。请继续!我学习!

  61. 理客 于 2009-12-11 8:46 上午

    如果要更深入的看一件大东西,可能放到历史中看评价起来会更客观一些。中医的时代,在没有现代科学的时代,没有什么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等等,那时候的西医具体都有多少东西,但无论如何,在没有子曦说的那些东西之前,西医都做了什么,中医都做了什么?这些细节其实不难查。说到中医的医理药理,医理:比如说生气脸红,中医解释叫血随气走导致,背后依据的是中医气血理论,如果按照现代医学,可能解释为血压升高更科学(但这必须是在我们知道血压的机理后才能说的),那为什么生气会血压升高呢,可能是生气导致人体激素变化而导致的(这必须是在知道激素的机理后才可能的),那情绪怎么会导致激素变化(?),你说千年前中医创造了气的概念并且和血关联的解释在当时算不算科学的?

  62. 理客 于 2009-12-11 8:47 上午

    药理:比如现在使用高技术手段提取的单味中草药的单一物质,按照现代医学的方法做成注射液(最后一步还是要用人类做活体实验),和千年前中医用这些要配伍成中医方剂,也是经过的多年活体实验发现对一些病有效,那个时候如果提什么生化科学,那还是天方夜谭,你说这在千年前算不算科学的?把现代医学的成就和传统中医去按照现代科学的定义去比,按照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解振华的说法:这样比不够厚道。如果现在立刻把中医废了,永不再用,我个人认为将是比焚书坑儒小一些的人类文化和科学的重大损失。有一点文革的味道.

  63. 理客 于 2009-12-11 8:47 上午

    西方的科学理论,比如理论物理20世纪最杰出成就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没有实验证明前,创造了量子常量和以及一些自定义的约束,以达到理论能完美解释的目的,现在反对量子和相对已经非常非常少了,我想机会没人说他们不是科学的,还有一些理论,被证明是错了,你说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科学主义者的解释可能会是这样:没错,他们的理论错了,但是他们追求理论的过程是科学的,所以这也是科学的,我觉得解释的合理。中医方剂其实是有些类似的例子:按照阴阳五行和君臣佐使配出的方剂,是经过很多年的活体实验证明对相应的疾病有效,因为物质间配合太复杂,目前的生化科学其实还难以做到全面的实验分析,那么我们是否就断定他们不科学?那么如果这样,是不是上面提到的任何理论只要是没有完全证明的就是不科学?

  64. 理客 于 2009-12-11 8:48 上午

    当然,可以这样来严格定义科学,这没什不可以。中医理论是能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的,这点是和现代科学理论有类似的地方,包括成功的宗教哲学也是这样,但是所有这些理论体系都是有缺陷的,现代科学理论也是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和修正,这种自我批评创新修正完善是科学的重要特点,这一点上,中医理论现在停滞了,但在18世纪以前,是一直在做这样的事的,并且是有实际的成果的,你不能说因为他们不符合现代科学了,那过去做得意义就基本是0,过去在得病死去的时候,如果中医不做各种方法的活体尝试,任其自由死去,难道这样就科学民主人道了吗?

  65. 理客 于 2009-12-11 8:49 上午

    我认为在历史上,中医是科学的,在现代科学定义下,狭义一点看,中医比如说1/3是科学的,中医怕的不是被不停的挑错,怕的是无论对错一棒子打死,压在18层地狱永不超生,比如方剂的君臣佐使,我们希望的不是一句话,这个方子不科学,彻底废弃,我们需要的是其君是否真的起到了主药的作用,臣是否做到了配合主要的副药的作用,佐是否起到了辅助君臣的作用,使是否做到了(我忘了),一般要加一下甘草做调和诸药的作用。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消除这些问题,即使特别药方,比如要用金子做药引子,那金子是否在煮药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中起到作用,等等都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的,中医需要用现代科学做系统的研究,也包括理论的完善和创新,而不能因为现代科学方法在许多时候对中医无能为力,就一刀下去,认为中医统统是垃圾,彻底扔进历史的垃圾桶。从子曦兄发帖的语气和风格中,不好妄测读过多少科学民主书籍,但个人认为对科学民主的理解,如果是这样的,我看培养量子论和相对论的科学民主的土壤,也得打点折扣了

  66. 子曦 于 2009-12-11 11:41 上午

    去Wiki看一看什么是scientific method(英文的)。 如果觉得太枯燥,找一本Free PDF文件的”Biology:Science for Life by Colleen Belk and Virginia Borden”第一章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tific Method,讲的很生动。这本书图文并茂,很值得一读,非常适合科普。

    应用奥卡姆剃刀原理,来剐一剐中医,看剩多少。

  67. 子曦 于 2009-12-11 11:54 上午

    ”中医需要用现代科学做系统的研究“

    你如果说的是废除无用的谬论,验证中药的效用的实质机理,我完全同意。除此之外,实在无可研究之必要。

    可叹1949到现在,政策性的扶持,到现在也就一青篙素可拿出手的成果(就因为”好方子”太多,还走了不少弯路)。别提中药注射液了,害了多少人。

  68. 子曦 于 2009-12-11 12:26 下午

    如果你认为双盲试验(Double-blind trials)只是西方科学方法,不适合东方科学体系的中医,我无话可说。

  69. 杰夫 于 2009-12-11 3:04 下午

    青篙素是西药,不是中药。它是从青蒿中用现代医学方法提炼而来,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直接用青蒿(中药)是不行的。青篙素成功以后,瑞士制药大厂Novartis曾和中科院上海医药研究所联合,对一千多种中药用现代技术进行研究,从中寻找真正的治病良药,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

  70. 子曦 于 2009-12-11 3:24 下午

    看看青蒿素发现的历史:

    “青蒿素的研究发端于六十年代越南战争,当时交战双方因疟疾而失去战斗力的人数远多于真正倒在枪林弹雨中的,而这里的疟原虫已经对当时的特效药氯奎产生了抗药性。越南饱受战争之苦,民贫国弱,只好向中苏求援,研制新的抗疟药。再加上中国自己对抗疟药物的需求也很大,于是1967年在北京成立全国疟疾防治领导小组,数十个单位组成攻关协作组,500多名科研人员在统一部署下,从生药、中药提取物、方剂、奎宁类衍生物、新合成药、针灸等六个大方向寻求突破口。

    从选取的研究方向可以看出,项目协作组一开始就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传统的中医药上,符合当时中央扶植提倡中医的政治气氛。为此各研究组在1967至69年间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但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发现。

    1969年,北京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加入项目,屠呦呦任科研组长。首先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并收集地方药志及中医研究院建院以来的群众来信,寻访老大夫总结实际经验等,汇总了植物、动物和矿物等2000余种内服外用方药,从中整理出一册《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声名远扬的青蒿。不过,在药物筛选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很差,甚至还不及胡椒有效。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重视。

    其实中医典籍中所记载绝大多数为错谬,首先传统中药青蒿包括两个品种,学名为黄花蒿的具有抗疟作用,而学名为青蒿的没有任何抗疟作用。其次绝大多数中药用煎熬等高温方法配制,实际上青蒿素在温度高于60度时就完全分解了,不可能对疟疾有任何治疗作用。

    屠呦呦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一本一本地细细翻查。最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几句话给了她启发,想到很有可能是高温破坏了青蒿的有效成分。于是改进提取方法,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在 1971 年10月4日,第191次实验中,观察到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于是青蒿素终于被发现。”

  71. 子曦 于 2009-12-11 3:40 下午

    另我说成果是验药成果,不是中医的成果。青蒿素的发现,中医唯一的“贡献”就是葛洪的一句话。科学方法上讲,这是一次观测,所有的后续工作和成果无一不是遵照科学原则和方法得到的: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zhongyi464.txt

    科学与非科学在上文中已泾渭分明:

  72. 理客 于 2009-12-11 3:42 下午

    那么按照目前现代科学对中医的分析程度,是不是就可以结论:中医这几千年都是骗子?具体来说,就是那些用中医治好的病,不用治,也会好,和中医的作用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有也是是病更坏)?根本就不是中医治好的,那么也就意味历史上的无论庸医名医,其实没有任何区别,那么也就是说完全否定中医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涅磐级别的作用。如果放开眼光看,以西方文化为源头的现代科学方法使人类聪明,同时难道就没有限制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思路?人书读多了,未必就一定是好事

  73. 理客 于 2009-12-11 3:47 下午

    这种思维并不稀奇,还不到100年的54即是,以及鲁迅及李敖大师

  74. 子曦 于 2009-12-11 3:53 下午

    别急。中医的中国传统文化地位无人否定,但请别拿文化来治21世纪的人的病。去伪存真才能大步向前,抱残守缺只会固步自封。

  75. 子曦 于 2009-12-11 4:06 下午

    To: 理客, 我有Biology:Science for Life的PDF,与其在这里辨,不如静下心看看书,开卷有益。想要就留一个email吧

  76. 理客 于 2009-12-11 4:20 下午

    子曦的好意心领了,我也建议一本“非科学”的普及书《人体使用手册完整版(QiYe整理).pdf》
    我中文不是很好,所以如果你愿意,还请仔细读一下我的中文,能减少误解

  77. 子曦 于 2009-12-11 5:06 下午

    原来是和刘太医系列齐名的吴清忠的大作。

  78. 子曦 于 2009-12-11 5:13 下午

    还有中理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Sigh,科普任重道远呀!

  79. 理客 于 2009-12-11 5:24 下午

    看来科学科多了,思维也未必就多科

  80. 子曦 于 2009-12-11 5:29 下午

    实践和时间检验真理

  81. 理客 于 2009-12-11 5:42 下午

    非常同意子曦,让实践和时间来检验,希望我们有生之年还能赶上

  82. Max 于 2009-12-31 1:42 上午

    个人认为,中医是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精华。
    1. 中医和西医的基本思路不同。
    中医不讲统计学意义,更专注于病患的个体差异。而统计学是西医的关键,讲求对于大量个体的或者同一个体多次重复的情况下是否有效。所以中医的药对于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人的“同一种病(西医概念上的同)“也会是不同的。(这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什么叫同一种病。现在人们常说的是西医概念上的同一种病)
    2. 判别中医是否科学的标准是西方化的
    我们说西医科学,是应为它有大量的(西方科学)理论和(西方科学)实践的支持,是反复计算、实验后得知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在大量人群的中有效率是多少。他的一个前提是每个人是相同的(至少对于在医学实验研究而言是相同的)。而中医不同,它把每个人看做不同的人。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辩证,要有不同的药物和治疗。因此,用西方的判别“科学”的标准看是不可信的。其实,这只是人们对中医片面理解的结果。对于同一经络的同种疾病,有大致相同治疗方法,但是考虑到病患其他方面的差异,治疗方法会有很多调整,甚至很大的调整。而对于有相同的病因,相同身体情况的病患,相同的治疗方法同样有效。这其实也是可重复的,是西方意义上的“科学的”。只是中医者这样的可重复的条件,实验难度很大,不是把10000个人分年龄段、分性别、分身高体重、。。。等直观特征就可以分出来的。用西医的方法做分类来做中医的实验,得出的结论自然可想而知。
    3. 被妖魔化的中医生存环境很恶略
    由于中医乃至很多中医的基础科学在近代历史被妖魔化,很多东西被斥之为“迷信”。解放后有中医去留的讨论,最终的结果是“废医存药”。结果如何?所有的病都是西医的手段检查的,病名是西医理论划定,但是要用中医的药只好它。这就如同不允许研究西医的病理、药理、解剖,只让用西医的药物。不知道当时是哪位仁兄想到如此高招。任何学科在离开的基础理论研究后都无法生存,何况要用西医的理论去甄别疾病而用中医的药物去治疗。效果如何能好?“废医存药”的方法实在是不可取。医学不仅是一种殿堂里的科学,更是生活中的学科、是常识。一旦“废医存药”实施很久,必将导致中医理论常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低,直到中医彻底废除。到那时,中医就不会再有任何发展,仅存的那些成方成药也将慢慢“西药化”。
    4. 中医比较公认的长处是疑难病,这是他的实践基础
    这似乎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中医在治疗中风、偏瘫、甚至癌症等疑难杂症时,似乎很有效。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些病症在西医中尚无法找到明确的原因或者有效的资料方法。于是,在没有明确西医病理药理支撑的情况下,中医可以更加独立的甄别这些疾病。同时,在没有西药作为有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中医才有了很多实践的机会。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医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上才得以施展才华。可惜的是,中医的这种研究在日常疾病上并没有很好的发挥。简单的一个感冒,中医就有风寒、风热等多种原因,如果按照中医的定义,是否应该把感冒分成两种疾病?而对于不同人的同样的热感冒,还由于他本身体质的而不同,要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才最有效。这些用西医的“感冒”一次,如何能够概括?且不说有很多人不知道感冒又寒热之分,即使知道,又有多少人会考虑自己是胃实还是脾虚,是哪个经络的问题然后去吃不同的药?没有这样的辩证,随便买点“感冒清热冲剂”不管用,却说中医无用,是否有悖于西方的“科学”精神?

    综上,我不认为中医是“宗教”,他有实践的基础,有自己的理论。今人最大的问题是批驳其理论却只想用它现有的成果(成方成药)。大谬之!

  83. michael 于 2009-12-31 2:51 上午

    我们很多东西都丢了,你以为只有中医是这种地步吗?
    当年的浩劫,毁了多少传统,工艺,优秀的人才。

    中医,中药,文化传统,小吃,传统手工艺,太多太多了。

    而中国最传统的仁爱道德,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人人都变得更阴险,更恶毒,更小心翼翼的封闭起来。

  84. jjww 于 2010-05-19 11:58 下午

    物联网有点象温水煮青蛙,突然有一天大家都发现这玩意熟了。

  85. 请问,如何发文章 于 2010-10-21 11:42 下午

    千人计划专家、罗克佳华董事长李玮谈物联网
    http://www.1000plan.org/bbs/viewthread.php?tid=1440&extra=page%3D1

  86. gaomh 于 2010-10-22 1:07 上午

    值得关注

  87. yimiqi 于 2011-07-20 8:17 下午

    那一刻地动山摇。。。一切嘎然而止。没有能源、也就不敢奢望IPV9,除了心跳驱使着自动机械机芯不停地向北斗卫星发送地理位置、双向短报文(身体机能信息)。远端的应急指挥中心。。。。

    不是什么地方都有wifi的、只要能够接受指令(带宽再大没用)、实用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