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360公司的“评级”需要下调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奇虎360安全卫士最近在风口浪尖。

如果从它的公司产品市场角度去看待,或许360安全卫士的用户会重新考虑电脑的杀毒软件品牌,因为奇虎360的评级需要被调整为“卖出”级别,如果它是上市公司的话。

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如果它是上市企业,我们可以用它历年的每股收益情况等财务数据来对它定性评级,并判定这家企业究竟是优秀还是杂牌。但奇虎360只是一家非上市互联网企业,其财务情况封闭,我们就只能通过它的品牌、产品的市场状况和产品可能带来的收益预期、竞争对手情况等角度来调整这个公司的评级。

品牌度:近一年受舆论损伤程度较高

360安全卫士曾经有过相当优秀的品牌度,但这款出生即争议不断的软件,随着一年来越来越多“流氓软件”、“各种杀毒软件误杀360”、“360只能查木马,不能杀”、“360其实只是国外品牌的OEM”、“360受到国内杀软排斥”等事件,舆论上被置于风口浪尖。随着它与瑞星等杀毒软件的舆论战的失利,360品牌度在现有个人用户和潜在用户心目中都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损伤。品牌度的恢复,需要长时间地调整。

产品:免费实质、软件无核心竞争力、浏览器定位偏高

1360安全卫士最具争议的一环:免费,如今也成了疑问。作为360营销的核心理念,免费曾经给360带来了不少加分,但随着同卡巴斯基的合同结束以及新伙伴NOD32对现金流的要求,现在实质上,360的永远免费口号=免费半年+半年后付费续用,才是实质。

2360安全卫士的产品,基本是BitdefenderOEM产品。Bitdefender被誉为“世界第一杀毒软件公司”,但360安全卫士的产品仅仅是其“不完整”版,没有软件自主研发的主动权和核心技术能力。而且随着和Bitdenfender关系的破裂,360安全卫士宣布转向与国内市场占有率不到前三的NOD32合作,这也意味着360查杀能力随技术伙伴的弱化有进一步弱化趋势。

3360安全卫士近期的浏览器推广战略目标很明显,通过霸占用户上网浏览器终端来达到强力排斥其他杀毒软件、垄断用户线上线下杀毒工具的目标。如果成功,这将对360的市场占有率有极大提升。

但是问题在于:在IE、遨游、FirefoxSafari甚至是刚推出的谷歌浏览器面前,360浏览器基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无论是在市场推广能力、UIUE,还是系统兼容程度、技术能力等任何环节,360浏览器都很难撼动这些浏览器的市场占有率。这么高难度的课题,相信对奇虎360安全卫士团队是个相当难实现的目标。

收益预期:盈利暂时无望

360安全卫士至今还在探索盈利模式。可能的盈利模式为:与配套的杀毒软件合作伙伴分成。但这种在理论概念上都没有经过论证、数据模型上无法支持的可能盈利方式,较难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同时,业界人士也对当前国内个人用户软件盗版猖獗环境下(360受众用户基本为个人用户),“360安全卫士分成盈利”方式表示谨慎态度。综合看来,360安全卫士的盈利时间,仍然较远。

竞争对手

 首先提出“云安全”的国内杀毒厂商瑞星,在协同国内杀毒软件打赢同360安全卫士的口水仗后,用户信心提高,同时得到了更多的用户终端优势:迅雷、Flashget、各种Web软件等。由于深耕国内杀毒软件市场多年,对用户需求了解深入,其优势逐渐大于卡巴斯基。

俄罗斯强力杀毒软件卡巴斯基,在同360安全卫士的合作期满后,即与360分道扬镳,甚至开始了“错杀360安全卫士”的情况。撇开道德角度不论,这家俄罗斯杀毒软件厂商近年市场占有率保持上升,用户口碑程度较高,对360安全卫士的市场占有产生了反向作用。

 Bitdefender被誉为“世界第一杀毒软件”,但它对国内病毒市场的不熟悉导致了其产品在实用性上不如瑞星、江民、卡巴等杀毒软件。它与360安全卫士的分离显示了其以独立形象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一步。对于其在国内杀毒软件业的前景,业界人士保持谨慎的乐观。

结论:奇虎360公司,急需调整公司战略。综合以上情况,如果奇虎360公司不对其产品和战略定位做明确调整,则其公司“评级”将仍然只维持在最低级别的“卖出”级别,如果,它够资格跨入上市公司行列的话。

(5个打分, 平均:2.60 / 5)

改变互联网的15组年轻人

序号 姓名 贡献 照片
1 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赛吉・布林(Sergey Brin) 谷歌(Google)创始人,不用多说。 image
2 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 Web的发明人,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的发起人。Web是Lee在CERN(欧洲核子中心)工作期间发明的。 image
3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Facebook创始人。 image
4 肖恩・范宁(Shawn Fanning) 全球第一个P2P文件共享平台Naspter的创始人。2006年12月,Fanning又研发出了社交网络工具Rupture,供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玩家方便地进行沟通。 image
5 凯文・罗斯(Kevin Rose) 社交新闻平台Digg的创始人。 image
6 马特・穆伦维格(Matt Mullenweg) 2005年,年仅19岁的Mullenweg创立了博客平台WordPress。看看今天有多少网站使用这个平台?比如,《弯曲评论》…… image
7 布拉姆・科恩(Bram Cohen) P2P协议及基于该协议的文件共享软件BitTorrent的作者之一。也是CodeCon的联合发起人及Codeville的联合作者之一。BT实在是一个很聪明的软件。 image
8 皮埃尔・奥米迪亚(Pierre Omidyar) 和以上人物相比,这已经不算是年轻人了。1995年,28岁的Omidyar写下了eBay的源代码,他以自己工作的咨询公司Echo Bay为这一网络拍卖系统命名,但未能申请下echobay.com域名,于是改名为eBay。而eBay,不用说了。 image
9 迈克・莫哈米(Mike Morhaime) 暴雪娱乐(Blizzard Entertainment)总裁。暴雪娱乐旗下著名的产品是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在全球拥有超过1千万用户。 image
10 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 维基百科(Wikipedia)的创始人之一。维基是开放式在线百科全书的鼻祖。 image
11 克雷格・纽马克(Craig Newmark) Craigslist的创始人。这个以免费广告和论坛为主的集中式社区已成为全球流量最大的网站之一。ebay,谷歌都已经开始类似的克隆了:赶集网,客齐集,…… image
12 查德・赫利(Chad Hurley)和陈士骏(Steve Chen) 2005年,这两人创办了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当时Hurley28岁,Chen27岁。2006年,Google亿16.5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 image
13 杨致远(Jerry Yang)和大卫・费罗(David Filo) 雅虎今天的衰落不能掩盖其当年的辉煌。1995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创办了雅虎,当年杨致远26岁,Filo28岁。 image
14 马云(Jack Ma) 1999年创立了B2B网站阿里巴巴,后来又创立了与eBay模式相近的淘宝网。雅虎持有阿里巴巴40%股份,价值逾10亿美元。 image
15 杰夫-普利斯顿・贝佐斯(Jeff Preston Bezos) Bezos是是亚马逊(Amazon)的创始人、董事长、总裁兼CEO。 image

 

笔者按:以上名单来源不是《弯曲评论》原创,因此《弯曲评论》也有点疑惑:为什么出现了马云,没有李彦宏(Robin Li),或者张朝阳(Charles Zhang)?不过仔细一想,以上人物都是开创了killer application的,马云上榜的理由恐怕更多在于阿里巴巴的B2B模式,而不是克隆ebay的淘宝。有了Google和Yahoo创始人,作为其克隆的百度和搜狐创始人无法上榜也是正常的。否则,Amazon的克隆卓越和当当网创始人,以及Youtube的众多克隆创始人(呵呵,视频网站大家都还没赚钱,包括Youtube),Facebook的克隆校内网创始人都应该上榜。

(没有打分)

新的平台之战——谷歌Gears挑起的?

image

      2007年的5月谷歌(Google)发布了Gears。历经一年,Gears作为一个帮助离线使用Web应用的系统,还是被人们看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只是少数用户和开发者使用的东西。当时的论调就是,谁会需要这个东西?网络连接无处不早,离线接入没用,没有多少应用会支持这个特性的。一年过去了,谷歌没有闲着,他们一直在努力改进Gears的性能。几周前,谷歌打出了一张王牌——MySpace即时通信支持Gears,而且速度大幅度提高了!

      未来的浏览器是什么?现在看来,很可能是发展成虚拟机的形式,能支持各种各样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操作系统会变得透明,看来微软需要保护一些东西(比如它的垄断地位和利润),而Adobe可能也需要行动——因为Adobe目前提供Web上最常见和稳定的虚拟机,Flash。谷歌从不讳言其目的是挑战微软的霸权,他们也清楚的知道最彻底的办法就是让操作系统变得不那么重要,把关键部分往“上”移动一层到浏览器,把浏览器变成标准而强大的虚拟机。

      我们很难描述Gears如何改变和加速Web应用。这么说吧,以前MySpace的功能例如列表和排列邮件、查询某些朋友都是通过基于浏览器的Javascript实现的,用户的感觉是“非常慢”,沙漏和进度条进度条往往变化得让人心焦,特别是当你象服务器发起多个请求的时候。安装Gears后呢?(安装本身只需要点击一个确定框,等几秒钟就好),以前那些可以把用户逼疯的操作现在感觉就像是浏览器的一部分了。谷歌通过MySpace上Gears的成功试验实际上给每个用户都传达了明白无误的信息:这不是什么离线浏览的问题,这是谷歌向Adobe和微软发起的进攻。

      谷歌目前已经拥有了28种不同的基于web的应用,包括gmail,maps,picasa等大名鼎鼎的成员,每个应用都被全球数以百万计的用户使用。谷歌一直自豪的声称,他们的web应用都是用最标准的技术开发的——标准的HTML,CSS和Javascript。谷歌推广Ajax也许是因为它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笔者看来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其他所有的web开发技术都被其直接对手控制和开发(不用说,当然是微软,还可能有Adobe)。谷歌大力支持开源的Firefox火狐浏览器,并大力支持火狐选用开放的web标准作为技术选择——原因和很简单,谷歌不仅仅是为了名声好而这么做,而是因为其应用程序依赖于火狐。相信很多用户都感觉出来了,在火狐上跑这些更流畅。如果火狐混得不好,微软IE有可能咸鱼翻身,象当年对付Netscape一样重新取得web控制权,到那个时候,谷歌头疼就来不及了。所以,谷歌当然要把火狐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阅读全文»

(3个打分, 平均:5.00 / 5)

2007年 . Web 2.0 . 排行榜 – (5)城市指南和评述(City Guides & Reviews)

 第一名: www.yelp.com

Yelp通过其在线社区平台专注于提供用户所在本地的各种社区服务的介绍,评估等等。目前基本上是这方面的龙头老大。各种数据显示,通过在Yelp上登载的商业信息,可以给商家带来许多客户。

第二名: www.judysbook.com

Judy’s Book是一家专注于提供用户所在地区哪里有便宜货,促销活动的社区网站。用户只要输入其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即可非常方便的了解哪里有便宜货。

第三名: local.yahoo.com

Yahoo! Local排名第三。不知Yahoo是该为之庆贺还是黯然神伤。Yahoo Local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个黄页目录服务。用户可以查询任何关于你所关心地区的服务,例如,商店,电影院,饭店等等相关信息。

(没有打分)

2007年 . Web 2.0 . 排行榜 –(4)生意/理财(Business)

 第一名: www.squidoo.com

 Squidoo的口号是“每个人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其声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用户可以免费营建其爱好专题的网络平台。每个用户可以在Squidoo上拥有一个空间,并定制一个自己的最佳描述自己的“广视镜”。例如,你的小本生意的产品,或你的特殊的业余爱好。用户之间可以互相对别人的内容进行评比和打分。

第二名: www.instantbull.com

从网站的域名读者可以得知这是一个关于股票市场的网站。通过instantbull的服务,用户可以非常容易的比较和跟踪其关心的股票市场,阅读股票市场的留言板或关于股票的博客等等。读者可以在这样一个比较集中的地方阅读各种华尔街的金融方面的形形色色的新闻等。

第三名: shopify.com

shopify是一个网站,专注于提供一个网络交易平台,从而用户可以构建自己的小在线生意零售商店等。shopify提供相应的基础服务,例如订单管理,货物管理等等。

(没有打分)

2007年Web 2.0投资降温

2007年,全美在Web2.0方面的投资是十一亿三千四百万美金。总共投资项目为178个。比2006年上升88%。但是其中社区网络公司Facebook就占了其中投资额的22%。

各方数据显示,业界对Web2.0的投资热正在降温。《弯曲评论》(www.tektalk.cn)带领读者来对2007年的融资进行一个走近观察。

从2002年到2006年,Web2.0的投资项目每年是翻番。但是2007年只增长了25%。从2006年的143个投资项目到2007年的178个项目。而且许多的投资项目竟然不是发生在硅谷湾区。

从表面上看硅谷的投资数据也还不错。总共72个项目获得了七亿二千万美金的投资。但是要注意其实Facebook一家就占据了三亿美金。Web2.0在硅谷2006年的投资项目是74个,投资额是四亿三千一百万美金。因此,如果刨去Facebook的因素,2007年硅谷对Web2.0的投资额其实是下降了3%。

Facebook是从微软公司获得了二亿四千万美金的投资,并且从其他天使投资人处获得了另外的六千万美金。另外一个大的融资项目是社区网络Ning。其获得了四千四百万美金的第一轮融资。 Ning的服务是提供一个社区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创建自己的社区网络。

除了这两个大的融资项目,其他的Web2.0的融资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各方数据显示,中等的投资额为五百万美金左右。2006年是四百一十万美金。然而,2007年全美在工业界的风险投资平均数据为七百六十万美金左右。可见Web2.0的投资额相对而言比较小。

虽然投资者对Web2.0公司还是寄予厚望——2007年,中等Web2.0的公司的估价为一千万美金左右(2006年这个数字是六百万美金),然而,相当规模的工业界的公司的估价是一千六百万美金。可见,Web2.0公司其实并不是被工业界非常的看好。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2007年 . Web 2.0 . 排行榜 –(3)书籍(Books)

第一名: www.lulu.com

Lulu网站提供一个在线平台给用户可以自己制作和发行书籍,报刊和杂志。用户也可以通过Lulu网络系统开展销售工作。Lulu抽取20%的佣金,用户获得80%的销售额。当然,在Lulu系统社区里,用户也可以通过交友的方式与其他用户沟通。

第二名: www.biblio.com

Biblio网站提供一个在线书籍交易平台,从而用户可以搜索各种来自个人或小书店销售的书籍。Biblio与亚马逊(Amazon)在书籍方面的区别或亮点是:如果你想在网上“淘宝”找到一本心仪的,但又是销售一空的旧书,Biblio是一个不错的网站。

第三名: www.librarything.com

LibraryThing提供一个书籍查询,目录分类的在线服务。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查询数据包括国会图书馆,亚马逊书店等等。用户也可以与其他喜爱相同书籍的用户沟通和讨论。从某种意义上,LibraryThing就像是一个读书俱乐部。

(没有打分)

2007年 . Web 2.0 . 排行榜 –(2)书签(Bookmarking)

第一名: ma.gnolia.com

用户可以在ma.gnolia网站上保存并对自己喜欢的网站或其他互联网内容加标签(TAG)。并跟踪自己的数据库。也可以与朋友分享。并且可以了解其他用户对相同网站或内容的意见。通过大量的标签形式和足够量的用户群,在ma.gnolia网站上可以通过搜索的形式查询自己喜欢的网站等等。换句话说,标签的引入使得一个网站的语义被更好的表达,从而可以避免单纯使用google或yahoo等搜索引擎带来成百上千个返回结果的缺点。

第二名: www.furl.net

用户可以在furl网站上保存其喜欢的网站或链接,并且与其他用户共享信息。用户之间也可以互相给对方的内容进行评论等。

第三名: clipmarks.com

用户往往是对一个页面的某一部分或某个图像感兴趣。Clipmarks通过其技术可以使得用户不需要将一个喜欢的网站或一个页面的全部链接或内容记录下来。Clipmarks的技术和服务使得这种“剪报”的功能在互联网中得到实现。Clipmark最近宣布其也入选2008年的webware 100的名单。

(没有打分)

2007年 . Web 2.0 . 排行榜 –(1)博客指南

著名的美国互联网研究观察机构www.seomoz.org 从2006年开始策划对业界web-2.0的网站进行评估排名。2007年的结果已经出台。总共有数百个web-2.0的网站被25个该互联网领域的专家们分类然后进行系统的评估。2007年的评选结果共分为41个类别。《弯曲评论》(www.tektalk.cn)将带领读者逐一的来分享这些信息,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一些新想法。或许您的初创公司就产生了。谁说不呢?有时候,发财或许也别不遥远。

第一类:博客指南(Blog Guides)

第一名: technorati.com

Technorati跟踪着世界上一亿一千二百八十万个博客和两亿五千万个被标签过的社区媒体空间。用户可以通过Technorati知晓其博客文章是否“火”。 对于不知应该阅读哪个博客的互联网用户,选择阅读Technorati从众多博客中选择出来的文章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想法。

第二名:www.bloglines.com

Bloglines提供免费的网络服务,用户可以订阅,搜索互联网的新闻,博客和其他的网站内容。也可以通过其免费的服务发布自己的博客并与朋友共享。Bloglines从2003年开始就跟踪互联网上的博客,新闻组等等,拥有大量的数据。

第三名:findory.com

Findory提供给注册用户网页空间。用户可以订阅其喜欢的博客和新闻。【编者注:】Findory创办于2004年1月。在seomoz的评选之后的去年11月,已经关闭了其网站。读者由此可见web 2.0的残酷。即使被评为一个明星网站,如果没有能够有一个持续的盈利渠道,再“火”也避免不了消亡的下场。

(2个打分, 平均:5.00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