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kTalk: 2009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编者注:这是一个由教育部主办的,从1998年开始,每年一次的评选。级别和官方性都比较高。看了一下,感觉那个恐龙羽毛的比较搞笑。当然,这估计是工程师的眼光短浅之处。教育部的官方发布地址在: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1998-2009)。从教育部的网站上,编者看了一下2008年的中奖者,似乎清华大学网络中心的吴建平中了一个下一代互联网的东东。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国际标准RFC5210IPv6真实源地址体系结构及测试床)。感觉吴教授整了一个RFC5210.其中合作者之一是Juniper的人。2007年科大有一个什么光量子计算机的成果上榜。2005年的两个计算机方面的比较有意思。一个是国防科大的银河麒麟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和重庆邮电学院的TD-SCDMA手机基带芯片的研究与实现。这个TD-SCDMA芯片应该就是重邮信科的掌门秘笈。全靠TD了。编者对重邮信科与上海展讯之间的关系有点不清楚。有关系,还是没有关系;政府如何balance。还是各自在商场发展?有明白的可以TekTalk一下。2004年的计算机中奖的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NET2主干网。2001年计算机中的中国高速互连研究试验网络NSFC NET。】

1 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研究与国家标准制定

北京大学等单位

数字音视频领域基础性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简称AVS)十个部分今年制定完成,每年能节省上百亿元专利费,对我国音视频产业实现“由大变强”战略转型意义重大。

历经八年实践,AVS探索出了“技术、专利、标准、产品、应用”相互促进的“大团队、大循环”创新模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 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与华为等通力合作,提出了50多项自主专利技术,制定出的标准复杂度低、方案 简洁而性能与国外同类标准相当。今年4月,欧洲信号处理学会《视频通信学报》出版了AVS专辑,10月,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将AVS列为网络电视 支持的视频标准之一。

AVS已成为国际范围本领域三大主流标准之一。我国以及美、欧、日、韩等国的十多家企业开发的AVS编解码芯片进入市场,上海、杭州、陕西、河 北、新疆、青岛、无锡等地已经采用AVS开展数字电视播出,采用AVS的中国蓝光高清晰度光盘机已经批量上市,北京大学有线网对60周年国庆盛典进行了高 清转播。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AVS正在通过数字电视等视听产品迅速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支撑自主数字视听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2 抗病毒感染新型免疫分子机制的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我国是一个病毒性疾病高发的大国,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估计有1.2亿,SARS也曾于2002年在我国流行,HIV以及流感病毒暴发也时刻威胁着 国民的健康。I型干扰素(IFNα/β)是治疗病毒性感染的重要分子,研究I型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制将为寻求新的药物靶标和抗病毒药物提供指导。

该项目立足于1998年自主发现的一种新型免疫分子Nrdp1,研究了其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利用动物模型(转基因小鼠)、细胞模型 (巨噬细胞)和分子技术手段(基因克隆表达、相互作用分子、蛋白活性分析等)系统、深入、立体地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Nrdp1抑制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因 子分泌和肝损伤,促进IFNβ的产生和抑制病毒感染,提示Nrdp1在抗炎和抗病毒感染方面均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该项目还分析了DNA病毒识别和清除的免疫机制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该项目提出Nrdp1可能是一种新的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靶标,而 且病毒的识别和清除存在新的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分别于2009年7月以论文形式和2009年10月以述评形式发表于《Nature Immunology》杂志。目前针对Nrdp1的抗细菌感染和抗病毒感染活性新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Nature China为Nrdp1的研究发表了专题述评,认为该研究是当月自然科学的亮点之一,并且受到了国内外免疫学界的关注和好评。

3 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于2009年9月自主研制成功的我国首台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天河一号是国际上首台采用GPU和CPU异构并行体系结构的64位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全系统包含6144个通用处理器和5120个加速 处理器,内存总容量98TB,点点通信带宽40Gbps,共享磁盘总容量为1PB。系统峰值性能每秒1206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LINPACK实测性 能563.1万亿次,居2009年度中国超级计算机前100强之首,列11月17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的第34届世界超级计算机前500强第五、亚 洲第一,列11月20日国际Green500组织公布的世界最节能的超级计算机前500强第八。

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作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业务主机和中国国家网格主结点,将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生物医药研究、航空航天装 备研制、资源勘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处理、金融工程数据分析、气象预报、气候预测、海洋环境数值模拟、短临时地震预报、新材料开发和设计、土木工程设计、基础 科学理论计算等众多领域。

4 禽流感病毒聚合酶关键亚基的结构与机制研究

南开大学等单位

近年来,由H5N1、H1N1等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对全球的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流感病毒聚合酶由 PA、PB1和PB2三个蛋白质组成,是负责病毒基因组转录和复制的核心,一旦伴随着病毒侵入正常细胞,就开始利用正常细胞内的原料进行病毒基因组的复 制。其中,高度保守的PA亚基由于参与到聚合酶的形成和基因组复制等核心的生命过程,因此成为认识聚合酶作用机制、开发广谱抗流感药物的重要靶点蛋白质。

饶子和教授研究组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迎芳教授研究组合作,2008年成功解析了PA C端结构域与PB1 N端多肽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流感病毒聚合酶的组装模式(Nature 2008 Aug 28;454(7208):1123-6)。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成功解析了PA N端结构域独立的晶体结构,首次揭示了该蛋白典型的核酸酶结构特征,推翻了原来公认的PB1行使核酸酶活性的观点,证实了核酸酶活性对于流感病毒复制的关 键作用(Nature 2009 Apr 16;458(7240):909-13);通过进一步解析PAN与底物/抑制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阐释了PA蛋白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发现了一系列对 PA蛋白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抑制剂,为设计和开发针对流感病毒聚合酶的高效药物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还应邀在《Influenza:Molecular Virology》一书中发表了相关综述。

5 微波通信用高温超导接收前端

清华大学

高温超导滤波器具有常规滤波器无可比拟的近于理想的滤波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军事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大幅度提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市场前景巨大。但在该项目实施前,受到国外技术封锁,许多关键技术有待攻克,在我国没有获得实际应用。

清华大学物理系曹必松教授带领的团队经过十多年研究,发明了高性能高温超导滤波器、零下200度工作的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制备技术和超导—金属 接触电极制备工艺,研制成功了第一台适合于我国CDMA移动通信用的超导前端,在北京建成了我国首个高温超导移动通信应用示范基地并成功地连续运行超过三 年,每天为十多万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使手机发射功率下降一半以上,大幅提高了基站的覆盖范围和通话质量,实现了高温超导在中国通信领域的首次应用和批量长 期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成功地将高温超导技术应用于移动通信的国家。

该项目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获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已评出,建议授 奖),200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07年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十项之一)。该技术已与十多家用户签订了合同、协议,研制、生产超导 前端并实现其在多种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阅读全文»

(没有打分)

中国和欧洲,速度和质量

 【编者注:本文为一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期间的个人感想,题目为编者所加,诚然,老外对中国的国情理解有限,但从现在开始,中国要真正的获得核心竞争力,走上科学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需要我们仔细考虑应该如何工作和生活,速度和质量是矛盾,发展和污染是矛盾,但是中国人应该有足够的智慧,比如中庸之道,拿出中国特色的平衡策略,解决核心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资本主义发达前,不管是为当时科学水平所限制,还是有意或无意的考量,总体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比如美丽的莱茵河也是污染后花了至少几十亿欧元才治理的,曾经里面的鱼是不能吃的,据说欧洲不吃河鱼也是源于过去近百年的工业污染所留下的心悸,以致环境变好好仍然保留了不吃河鱼的习惯。中国基本上经历的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的高速和伤害,但是现在的环境已经不允许中国的继续高速发展走此前30年的老路,西方发达不允许,我们自己也不允许。低速下的高质量,从长的生命周期看,成本是远低于高速低质的,这个在世界人口日益增多,资源却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越发的明显】

One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I see always between how we do things in CCC, and how things are done in (for example) DDD, is that DDD take a long time but do things deeply and well, with great attention to quality, (for example a heavy and rigorous approach to peer reviewing of all documents, and also rigorous testing of code) .. whereas CCC do things extremely fast, but – how shall I say politely – not so well : Officially there is a quality process but in reality it is minimally applied. Reviews are more or less not done at all, Testing is not rigorous, at least as I can see where I am working now. I have repeatedly seen decisions made about what should go into the product, seemingly based on what is easiest, and without waiting for, and regardless of, results from the lab.

I am constantly trying to observe and myself learn what part of this “cultural lack of quality” is due to CCC internal policies and pressures, and what in fact is a general “Chinese” approach. And also sometimes it is easier and more polite to point out what is wrong in someone elses work, than in our own ? … even if the problems are obviously similar and the lesson can be understood to apply also to ourselves ;-)

The whole world knows that China’s economy continues to grow rapidly (despite the recent economic troubles), but that also has in the past been based on doing things cheaply, but well known for not being done very well. In earlier years chinese goods were based on being very cheap, and t was accepted that the quality was poor. But today China is more and more making sophisticated high technology products (for example computers, camera’s and mobile phone systems) and for these the quality must also be very high – to FULL western standards. And in fact today, Chinese production for such things is excellent quality – I myself have a computer (an HP) and a camera (a Sony) both made in China and I have no concerns about that at all

But in other area’s, (Including in some respects, the way we do things inside CCC .. ) the quality is not yet as good as it needs to be.

In SSS of course we see huge buildings being constructed everywhere we look. And some of them are very impressive indeed , eg The new tower.

But if we look in detail, there are many quality defects. Many buildings in SSS (for example where I used to live) seem to have problems with water leaking through the walls, and there has been a cheap (and ugly) attempt to repair it using some sealer painted roughly on top of the tiles on the outside wall. The tiles and many other things are broken even if the building is only 3 years old. In our building (2) in LLL, there are large cracks in the walls even (for example in Jacks office), even though this building is not many years old.

Now inside CCC even, I have been told that quality is not so important, because “labour is cheap”. But I think this is a very wrong way to think ! … on three quite separate levels

阅读全文»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美国“大科学的先驱”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系列之一

系列目录 美国大科学的先驱

  1. 美国“大科学的先驱”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系列之一

clip_image001

      笔者注: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能不是那么耳熟能详。但是这个人几乎可以说是美国大科学的先驱,美国战后科技大厦的奠基人。曼哈顿计划、NSF、ARPA、Internet、硅谷,都与他密切相关。用中国的人物类比,钱学森可能是最贴近的。

      笔者近日在中国走访了高校、研究所等许多地方,清华的一位教授和我谈到了这个人物和其对美国科技的战略贡献。言谈之中,可以清楚的感觉到,中国,无论是智囊还是决策者,并不缺眼光。我们需要的,是执行,有效有利有力的执行和少走弯路(不折腾, no z-turn的同义词?),火烧圆明园之后的二百年纪念日,我们能否重回世界之巅,未来五十年就是关键。

      这一系列文章均摘选自公开来源和教授的个人收藏,笔者略加修订说明。

      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这位具有6个不同学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政府官员与本世纪许多著名的事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包括“曼哈顿计划”、硅谷、国际互联网等。倒转信息时代的时钟,无论你审视信息技术发展史的哪个领域,范内瓦·布什都是在那里留下过足迹的具有远见的先驱性人物。正如历史学家迈克尔·雪利 (Michael Sherry)所言,“要理解比尔·盖茨和比尔·克林顿的世界,你必须首先认识范内瓦·布什。”正是因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多方面的贡献和超人远见,范内瓦· 布什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教父”的美誉。

布什的一生与麻省(兼指马萨诸塞州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结下了不解之缘。1890年3月他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Everett,在为科学和教育事业贡献了一生之后,于1974年6月在马萨诸塞州的Belmont逝世。从1919年起直到1971年,布什长期在MIT工作和教学。从1930年开始,在MIT担任电子工程学教授的布什和一个研究小组开始着手设计能够求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机”的 工作,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这一开创性工作为二战后数字计算机的诞生扫清了道路。40年代早期,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科学顾问,范内瓦·布什组织和领导了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其后,他先后参与了从氢弹的发明、登月飞行直到“星球大战计划”的众多重大的科学技术工程。美国政府依据布什的建议和构想批准成立的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等科研机构保证了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长期领先地位。

在信息产业领域里,范内瓦·布什更是功勋卓著。美国国内两个著名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加州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的“高科技走廊”的诞生 都凝结了布什的心血。被人称为“硅谷之父”的弗雷德里克·特曼在MIT获得电子学博士学位的导师不是别人正是布什(请参考弯曲评论文章《硅谷的历史》)。1939年诞生的惠普公司是特曼的胜利,也是布什的胜利(惠普的两位创始人都是特曼的学生,也就是布什的徒孙)。从此范内瓦·布什的名字与硅谷结下了不解之缘。

范内瓦·布什还被称为“超文本之父”,早在40年代他就预见到了PC和Web的出现。1945年,在那篇著名的论文《如我们所想》(As We May Think)中,布什设想了一种能够存储大量信息,并能在相关信息之间建立联系的机器。这个想象正是现在的Internet。后来,在布什发表的另一篇论 文中他又提出这种机器(媒体)能够把视频和声音集成在一起。而这恰恰是今天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巨大方便的Web的核心思想。虽然,布什的这些机器最终没有制造出来,但是他那天才构想深深影响了诸如泰德·尼尔森(Ted Nelson)这样的后来者。

正是基于对范内瓦·布什如此深邃的洞察力和预见力的钦佩,在1974年他逝世以前,计算技术前沿的许多科学家都尊敬地称他为“信息时代的教父”。

(5个打分, 平均:4.40 / 5)

计算机界新科院士–怀进鹏教授

新一届的科学院院士出台,作为一个比较八卦的计算机工程师,还是比较好奇自己这个圈子里的人的升迁。。。

从《弯曲评论》的文章,大家可以看见,今年计算机方面唯一中标的是现北航的校长怀进鹏教授。

下面来看看怀教授的简历。很年轻。。。

其中北航计算机系上的介绍如下:

“博士,教授,博导。199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获原国家教委首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资助,于1995年9月至1996年9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十一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一直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网络信息安全和网格计算等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和973计划、国防预研与型号,以及国际合作等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两次获得国家信息化杰出贡献奖,20余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已培养博士12名、硕士研究生4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 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40项。“十五”期间,担任国家863计划计算机主题首席科学家、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总体组组长、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  ”

在科学网上的简介如下:

“计算机软件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62年12月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籍贯山东济南。1984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1987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主要从事网络化软件技术与系统研究工作,提出了网络资源的可信聚合与调度方法,主持研制的系统实现了分布资源的可信共享和利用,为提高分布计算能力提供了实用系统;提出了安全协议分析的代数理论和算法,主持研制了协议自动分析与验证系统;提出了过程类软件自动开发方法和技术,主持研制的软件生产工具提高了面向领域的应用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

怀院士的一些个人信息如下。名人了,没办法。

1980.09——1984.07,在吉林大学计算机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09——1987.07,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08——1992.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助教、讲师,软件教研室副主任(其间:1990年师从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李未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获博士学位);
1992.11——1994.0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软件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1992.11 副教授);
1994.06——1997.0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教授(1994.11 教授)(1995.09—1996.09 获国家教委首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资助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1997.06——2000.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12——2003.0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2003.02——2009.0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2009..0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副部长级)。

对怀校长或者怀院士的论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怀院士的论文

(6个打分, 平均:4.17 / 5)

中国科学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

      笔者注:本文名单是来自中国科学院12月4日发布的新闻,不是此前网上流传的版本。2009年增选,中国科学院从296名有效候选人中最终选举产生35名新院士。此外,同步选举产生6名外籍院士。至此,中科院院士总人数为714名,外籍院士总人数为56名。

      在这次新当选的35名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6名,化学部8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5名,地学部5名,信息技术科学部4名,技术科学部7名。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当选化学部院士,成为中科院今年增选产生的唯一一位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科学家。这35名院士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42岁,平均年龄为54.1岁,其中60岁以下的27名,占77%。35名新当选的院士中有5名女科学家。

      笔者统计,不考虑科学院各所,大学中这次的赢家,清华、北大、兰州大学、中山大学都是两人。最年轻的当选者是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王曦,42岁。笔者关注的是,5月公布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名单中,有清华/山大的王小云教授位于信息技术科学部,这次她没有当选。淡泊名利的她说不定明年就懒得参加评选了。

 

 

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共35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6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46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2
62
数学
四川大学
3
52
引力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
4
郑晓静
(女)
51
力学
兰州大学
5
46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6
崔向群
(女)
57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化学部(8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51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
49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
44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
51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5
47
无机化学
中山大学
6
52
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7
5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香港科技大学
8
50
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庄文颖
(女)
60
真菌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
4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北京大学
3
48
作物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4
侯凡凡
(女)
58
内科学(肾脏病学)
南方医科大学
5
64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地学部(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周卫健
(女)
56
宇宙成因核素与全球变化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
49
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70
岩石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
58
环境地理
北京大学
5
61
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信息技术科学部(4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48
高功率微波
中国核试验基地
2
51
真空微纳光电子学
中山大学
3
46
计算机软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72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

 

技术科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51
实验力学、精密光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
42
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3
47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清华大学
4
70
固体力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5
73
电力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6
46
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
郑州大学
7
69
火箭总体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2009年中国科学院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共6人,按学科领域排序)
序号
  
年龄
国 籍
专  业
工作单位
1
71
法国
应用数学
香港城市大学
2
63
美国
化学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3
59
加拿大
高等教育及
基因研究
香港大学
4
61
美国
地学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5
64
美国
微纳电子科学
美国耶鲁大学
6
48
美国
材料科学和
纳米技术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没有打分)

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

笔者注:本文的名单来自中新网12月2日发布的新闻。这次增选共产生48名院士,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已达756人。
这48名“新科”院士包括一位台湾科学家,来自云林科技大学的杨永斌教授(笔者注:点击杨教授的网站,他目前的信息还是台湾大学土木系教授,是2009年上任担任云林科技大学校长的。台大本硕,康奈尔博士,出生于金门)。至此,中国工程院已有台湾省籍院士3人,另两位分别是医学专家张心湜和陈肇隆教授,他们均为该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本次增选产生了6名新外籍院士,其中美国籍5名,英国籍1名。此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总数达到36人。
从单位统计,非国家队的恐怕只有中星微的邓中翰,41岁的他也是这次增选院士中最年轻的;国家对中星微的支持会继续。从大学统计,这次清华和哈工大都是赢家,各有两人入选。哈工大的两人分别是土木水利建筑部和化工冶金材料部,而清华的分别来自能源矿业部和医药卫生部;看来清华的学科建设在开新枝。
说说清华这两位老师,热能系岳老师是文革前入清华的大学生,耕耘多年,一辈子几乎都在清华。他在MIT做过访问学者,注意人家是1987到1990年在美国,而1990年如期返回清华任教,没有在美国受前一年风波的影响。医学院程京老师是文革后上大学,1983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大学(现并入同济大学),1992年在英国Strathclyde大学获司法生物学博士学位。据说当年在英国做博士后的时候,清华王大中校长就利用去英国访问的机会面谈程京老师力邀其回国开展生物芯片的工作。1999年他海归,十年耕耘,荣誉基本上都拿到了,这次院士算是最后头衔落定。

     

 

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序,共 48 人)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4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6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五研究所
75
华中科技大学
4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刘永才
66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3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邓中翰 41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吴曼青 4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于  全 44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付贤智 52 福州大学
刘炯天 46 中国矿业大学
翁宇庆 69 中国金属学会
张生勇 69 第四军医大学手性技术研究中心
周  玉 5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周克崧 68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马永生 4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万元熙 69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于俊崇 6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袁  亮 49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岳光溪 64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周守为 5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6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何华武 5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秦顺全 46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任南琪 50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杨永斌 55 云林科技大学(台湾)
张建云 5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钟登华 45 天津大学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侯立安 52 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所
孟  伟 5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曲久辉 5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石  碧 51 四川大学
孙宝国 48 北京工商大学
徐祥德 67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农业学部(7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温福 53 沈阳农业大学
李  玉 65 吉林农业大学
刘  旭 55 中国农业科学院
罗锡文 63 华南农业大学
麦康森 51 中国海洋大学
南志标 58 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张改平 48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医药卫生学部(7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程  京 46 清华大学医学院
丁  健 56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付小兵 49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廖万清 70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吴以岭 60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
杨宝峰 51 哈尔滨医科大学
周良辅 68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工程管理学部(3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栾恩杰 69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王  安 51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王陇德 62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姓名
年龄
国籍
工作单位
杨祖佑
Henry T.Yang
68 美国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UCSB)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查理斯·维斯特
Charles M.Vest
67 美国 美国工程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USA
罗杰·瑞迪
Raj Reddy
72 美国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范良士
Liang-Shih Fan
61 美国 俄亥俄州立大学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夏苏鲁
Surendra P.Shah
72 美国 美国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USA
科林·布莱克默
Colin Blakemore
65 英国 英国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UK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中国若干高校计算机系系主任简介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 孙茂松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理解,中文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梅宏教授。研究方向为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等。

北航计算机学院院长:马殿富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协同工作环境、网络计算、计算机科学可视化等。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李宣东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测试与验证。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计算机系主任:过敏意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并行编译与算法,普适计算,嵌入式软件的优化编译,生物计算与生物信息学,软件工程。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何炎祥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并行处理,数据开采,移动计算,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等。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周兴社教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计算、分布实时计算、普适计算。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徐晓飞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数据库、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知识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金海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处理,存储系统等。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邹鹏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系统,并行计算等。

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系主任 张大鹏教授。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处理等。

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 张伟荦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系统,数据挖掘和电子商务系统等。

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吕自成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系统,分布式系统等等。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陈越教授。研究方向为曲面重构、曲面造型、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注:陈越,女。1967年生于北京。199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同年8月考入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研究生院,1992年取得数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数学博士学位。1996年底回国,进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1999年转入浙江大学计算机系。】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臧斌宇教授。研究方向为编译优化及并行化编译,嵌入式平台设计

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孙济洲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计算等。

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院长:袁晓洁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软件工程、信息系统集成、Web检索与挖掘。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黄继武教授。研究方向为 多媒体信息安全、数字水印与信息隐藏、多媒体信号处理。

厦门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李翠华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视频与图象处理、小波变换理论及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数字水印处理。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胡亮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分布式系统等。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胡斌教授。研究方向为普适计算、协同工作技术、语义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国杰教授。研究方向为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人工智能、组合优化、人工神经网和遗传算法等。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孟祥旭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人机系统与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学、CIMS、CAD/PDM。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德毅教授 。研究方向为隶属云模型,智能控制,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和数据场等。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央视对钱学森去世的报道

我估计政府应该搭设灵堂,从而群众可以去祭拜悼念。我2日到北京。希望有机会,一定要去看望。钱学森,邓稼先等,乃我心中之楷模。

希望钱学森一路走好。您这样的一生太值了。不枉一生呀。

(9个打分, 平均:4.78 / 5)

中国(2009)Linux内核开发者和Hello GCC WorkShop大会资料


AKA 2009 第四届 Linux 内核开发者大会演讲者PPT下载

主题:Device mapper ,缺陷、新特性与展望 主讲人:胡欣蔚

主题:Linux 10GbE Development 主讲人:Herbert Xu

主题:Linux中的页面缓存与替换 主讲人:吴峰光

主题:Linux内核性能跟踪和优化 主讲人:张衍民

主题:Git Tutorial 主讲人: Eric Miao

主题: Linux IO控制器 主讲人:归剑峰

主题:File Level Snapshot – reflink 主讲人:马涛

AKA 2008 第三届 Linux 内核开发者大会演讲者PPT下载:

主题:Linux下的快速启动和待机  主讲人:张锐

主题:SMP implementing on Blackfin561 主讲人: Graf Yang

主题:内核面向多核的可扩展性性能分析与优化 主讲人: 陈渝 崔岩(清华大学)

主题: new multi-queue   主讲人: Herbert Xu

主题:资源管理--cgroup 及 子系统  主讲人: 李泽帆

主题: Linux 中的页面回写队列   主讲人: 吴峰光

主题:龙芯 Linux 内核的移植和优化  主讲人: 张福新(龙芯)

另外, HelloGcc Workshop 2009 大会资料如下:

主题:使用 GCC 编译器分析和优化程序的数据局部性 主讲人: 袁鹏

主题:GCC Internals and Porting 主讲人: 邢明杰

主题: GDB reverse debug and process record and replay target 主讲人: 朱辉

(5个打分, 平均:5.00 / 5)

计算机系统中关于数据处理的基础研究

【编者注】张晓东教授是我非常敬佩之人。这是朋友推荐的其在国防科大的一个课程讲义。 上次,与一个师弟聊天,说这么多年,张晓东就是不换中国护照,坚持要做国籍上的中国人。张老师的IEEE Fellow是去年评上的,真是姗姗来迟。从我个人的浅薄观点,中国计算机学术界最紧缺的就是张晓东这样的人,除了姚期智老师的计算理论。

张晓东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Robert M. Critchfield讲席教授,并担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张晓东于1982年在北京工业大学获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89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Boulder)主校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97年到2005年间,他在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任教授、讲座教授及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张晓东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Fellow。自1992年以来,在张晓东组建的高性能计算机及软件实验室里,他指导了四十多名研究生、博士生和访问学者。张晓东在高性能和分布式系统领域里,针对几个重要基础研究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开拓性的成果。他主持研究的一些核心算法和系统设计已经或正在被应用到商业和开放系统软件中,有效地优化或更新了计算机和分布式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比如,他们的存储地址空间的转换方法已被使用在Sun Ultra SPARC IIIi 商业处理器上和Sun的双核处理器上;Linux 和BSD操作系统,以及几个开放数据库系统 (MySQL, Apache Derby, OpenLDAP)也正式或正在采用了他主持研究的几个存储管理新技术。在2001到2004年间,张晓东在美国国家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担任高性能计算与系统项目学科主任。他目前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并行和分布式系统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的副主编,《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计算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微处理机双月刊》(IEEE Micro) 和《并行和分布式计算学报》(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的编委。他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其中包括∶ICPP’07, WWW’08,和ICDCS’09。

张晓东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龙星讲座计划委员会与中科院计算所的徐志伟【注:徐志伟是在USC黄铠的博士。也就是说徐其实是倪明选的师弟。】共同担任主任。龙星计划委员会每年组织一批在美国学术界学有所成的中国教授在中国各地大学系统讲授多门研究生课程。龙星讲座计划开办近十年来,免费向成千上万的国内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授课,这个课程计划已逐渐成为国内计算机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还担任《中国计算机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并受聘为中国科学院首批海外评审专家。

计算机系统中关于数据处理的基础研究

授课教师∶张晓东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时间∶2009年7月13日至17日

地点∶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

课程概要和大纲

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存储、访问和传输已成为阻碍系统性能的主要瓶颈,处理数据的速度远远低于计算的速度,而对数据访问的需求已经成为计算机运行的主要部分。 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层次也变得越来越深∶ 从硬件快速寄存器(Registers)到快速存储器(Cache)再到主存的DRAM,通过数据总线,系统可以与各种磁盘,如半导体的固态存储器(Solid State Device)或机械的硬磁盘等。通过互联网,计算机之间还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远程存储、访问和通讯。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是由两个基本要素决定的:

(1)点与点之间的传输的速度;(2)在某点读或写数据的时间延迟。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在计算机的各个不同的联结点之间数据的传输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数据访问的延迟却没能够有 效地改善。为解决这一对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在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实现中,三种最有效的硬件或软件的方法是:缓存,备份和预取。

这门课以上面提到的三个基本技术为核心,全面介绍计算机各个存储层面上的最有代表性和最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课程安排如下∶

(一)    硬件快速存储器(Cache)的设计与改进

(1)   基本结构

(2)   命中率和访问延迟的取舍

(3)   高命中率和低访问延迟Cache的设计

(4)   多核处理器(Multicore)中的Cache管理

(二)  主存DRAM内局部性(Locality)的挖掘

(1)   DRAM缓存区(row buffer)的结构

(2)   在DRAM内局部性丢失的原因

(3)   一种保留局部性的内存地址空间的映射方法

(4)   嵌入Cache 的DRAM的设计与系统应用

(三)  内存和磁盘管理中的核心技术: 替换算法

(1)   LRU算法优点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

(2)   LIRS算法是如何解决LRU问题的

(3)   Clock-pro: LIRS是如何实现在操作系统内核的

(4)   BP-wrapper:消除替换算法在系统实现中的同步竟争

(四)  提高操作系统对磁盘的管理功能和效率

(1)   操作系统对磁盘管理的局限性

(2)   扩大操作系统的视野去获得关键的磁盘数据存储地址信息

(3)   感知磁盘数据分布的缓存和预取方法以及系统实现

(五)  固态闪存系统(Solid State Device Flash Memory)

(1)   SSD Flash Memory的结构和性能

(2)   SmartSaver: 利用闪存来降低磁盘能耗

(3)   SSD的读、写,以及缓存的高效管理

(六) 在互联网和无线网上的数据管理和有效传输

(1)  为什么P2P在互联网上是传输多媒体的一种最有效方法?

(2)  数据缓存在无线网上的作用

《数据密集型应用的系统基础》课程讲义

(1)-balanced-systems-new.pdf

(2)-hardware-caches.pdf

(2a)-SE-P2P.pdf

(3)-cache-partition–multicore.pdf

(4)-locality-in-DRAM.pdf

(5)-swap-token.pdf

(6)-LIRS-replacement.pdf

(7)-Clock-Pro.pdf

(7a)-BP-Wrapper.pdf

(8)-DiskSeen.pdf

(9)-smartsaver.pdf

(10)-C-Burst.pdf

(11)-scap.pdf

(12)PSM-throttling.pdf

(12个打分, 平均:4.8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