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发布新产品CRS-3简评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Cisco昨天发布新产品CRS-3,前段时间cisco宣称将发布新的产品并称“永远可以改变互联网及其对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影响”。cisco此次发布的crs-3高达322T传输速率,Pankaj Patel表示这个是竞争对手所提供产品的“12倍”。CRS-3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相关服务,包括云服务和虚拟化服务。

其他消息::)

其实此次发布的CRS-3与CRS-1没明显区别,主要是随着CRS-3发布了MSC-120板卡,支持每槽位120G速率,满足100G端口的要求。

CRS-3与CRS-1之间可以配置集群,可以混插原有的40G线卡和MSC。

另外此次发布会也提到crs-3为ipv6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增加对CGN的支持,随着CRS-3一起提供一块CGN板卡提供ipv6中地址转换功能。CGN(Carrier Grade NAT),详细信息可常看ietf ipv6 z中v6ops工作组关于CGN的draft.

Cisco主要是与AT&T合作进行测试新产品与100G业务,Juniper也与Verizon、NEC合作测试了100G业务。

发布会相关slide:

1、关于视频和三项新市场机遇的整合

2、钱伯斯称思科从“管子工”发展为一家企业合作伙伴

3、互联网进化史

4、322Tbps传输速度

5、虚拟化和云服务

6、CRS-3如何改变下一代互联网

(1个打分, 平均:4.00 / 5)

“云计算“学习笔记

最近云计算的概念喧嚣尘上,甚是热闹。各路英雄纷纷出来鼓吹云计算,如googleIntel、微软、Cisco等等,大家都说云计算的前景多么的好。只有少数不识时务者站出来反对云计算,如Gnu的教父。

下面我对这个概念通俗的理解:(1)云计算是一种商业模式,计算运营商为用户提供公共的计算服务,不需要用户自己去购买设备建立和维护自己的计算基础设施,而是购买运营商提供的服务;(2)云计算是一套技术体系,这套体系包括云计算硬件、云计算软件、以及各种软硬件接口的标准。(3)云计算是一个营销概念,诸多IT厂商一起来炒作这概念,引起用户注意,说服用户尝试。

这个概念也不是近两年才提出的,很早以前学术界就提出了网格计算的概念,希望计算资源能够像电力、天然气、自来水一样变成公共服务,不用每个人,每个公司都去买一个(或一堆)电脑,只需要有一个集中的计算公司来提供计算资源就行了,这样也就不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学习电脑的操作,每个公司都购买一堆硬件和软件,雇佣一批电脑和网络维护人员。再前面两年,oracle将自己的新版本数据库软件命名为:网格版。前面几年时间里面,SaaS(软件即服务)的概念也曾经被热炒。再往前看,50-60年代电脑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了租用机时的服务。

为什么这两年“云计算”这个概念被炒得这么热呢?因为各大IT巨头都意识到了,新的IT服务提供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其中某个人使用“云计算”这个词,大家都觉得这个“提法”比网格、SaaS等更贴切。对于大厂商来说,跟着大家炒一个时髦概念,总是没错的。就像当年Oracle搞“NC”,微软也不得不去跟着炒NC,最后NC不成气候,大家一起偃旗息鼓,谁都不损失什么。Netscape大搞浏览器,微软稍稍慢了一点,结果损失重大。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云计算会成为下一波呢?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了,由于最近几年Internet的发展,网络带宽得到了巨大提升,网络软件开发技术逐渐成熟。由于环境和气候问题,大家都在追求绿色节能的生活和生产方式,IT产业已经消耗和全世界一半的电力。部分SaaS软件厂商(salesforegextoolswebex等)以及亚马逊的成功实践让大家相信,这条路是基本是可行的。

对运算来说,现在形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个“东风”是什么?在我看来,是云计算运营商和客户之间的技术接口标准,以及计费方案。就像电力提供商一样,必须先有技术接口标准,如:把220v/50Hz双相交流电提供提供给客户,还是把380v三相交流电提供给客户,还有就是计费的标准是什么,如电力的计费标准是“千瓦时”。只有所有厂商和客户之间达成共识之后,云计才能够得到大规模发展。

技术接口标准,现在看来有两类:其中一类以亚马逊为代表,提供虚拟机,也就是标准的X86 PC环境,任何可以在X86 PC上运行的软件,都能够在亚马逊的EC2上运行。另外一类是以谷歌为代表的,提供一个编程环境(pythonJava),相对于虚拟机来说,这种接口的技术更先进,可扩展性更好,开销更少。但不够成熟,缺乏应用软件支持,要想大规模占领市场,还需要一段比较长时间的培育期。这种环境的计费标准也不太容易测量,不像EC2那样,一个虚拟机相当于一台1.7GHz单核CPUPC,说的多清楚啊。

(7个打分, 平均:4.86 / 5)

国际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

image      最近几天石油价格又开始上扬,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当前石油价格的微小波动都会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可见能源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目前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水能和风能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太阳能目前成本较高,核裂变电站会产生放射性废料,很难处理。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种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新能源,核聚变(Fusion)能源。

      核聚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一点几十年前氢弹的成功爆炸已经证明。但要用核聚变反应来发电,就需要建设可控的核聚变反应堆。现在国际上最通用的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叫做Tokamak(托卡马克)装置(见题图),它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由前苏联科学家在1950年代发明。

      核聚变的反应温度可以高达上亿度,如此高的温度所有固体都气化了。所以,Tokamak装置是用一个强磁场来约束反应物质的。它的中央是一个像轮胎一样的环形真空室,外面缠绕着多组(超导)线圈,通电后,在中心真空室内形成磁场,将其中进行核聚变反应的等离子体约束住,并使其与外界尽可能地绝热。核聚变反应并不能直接发电,但它可以和核裂变反应一样,利用反应产生的热量把水变成水蒸气,再推动气轮机发电。

      核聚变使用的原料是氢的同位素氘(Deiterium)和氚(Tritium),反应后形成氦气(Helium),并释放能量。核聚变原料充足,氘、氚可从海水中大量提取,它也不产生CO2等温室气体及高放射性核废料(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因此,它是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一旦核聚变发电取得成功,就可以解决人类绝大多数的能源需求。

      不过,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实现商用核聚变电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巨量的投资。目前世界各国建有多个Tokamak实验装置,像美国的TFTR,欧洲的JET,苏联的T-15,和日本的JT-60。中国也有两个,中科院在合肥有一个,叫做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清华大学在北京也有一个,和中科院合建,叫做SUNIST(Sino-UNIted Spherical Tokamak,中国联合球形托卡马克)。

      各国的Tokamak装置都可以进行核聚变反应并释放能量,但也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输出的能量小于输入的能量,是个赔本儿的买卖。目前核聚变反应堆产生能量的最高纪录由位于英国的JET(Joint European Torus)保持(题图是JET内部结构),它的纪录是1600万瓦,持续时间不到1秒钟。要想实现输出能量大于输入,就必须把反应堆再做大,这就需要本文说的ITER登场了。

image       ITER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把反应堆的规模放大几倍,目的是要实现能量输出为正,为商用电站的建设做准备。此项目预期将持续30年,10年建设,20年用于操作。 2005年,参加ITER项目的欧盟、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7方签署协议,正式开始ITER的建设。日本和法国在选址问题上争执多年,都想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后法国胜出,ITER将落户于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市(Cadarache,在马赛附近,见左图)。 在费用上,欧盟出资50%,其他各国每人出10%(多出的10%备用)。初期的预算是50亿欧元,但这种事儿预算超标是一定的,现在的预算是100亿欧元,预计建成时间是2018年。

      ITER的名字指的是“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不过其中的Thermonuclear (热核)一词比较吓人,加上再有一个“Experimental”,胆大的人听了都有点受不了。所以,现在就叫ITER了,号称“iter”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含义是“journey”,“direction”,“way“,总之都是美好的东东。前面说过,JET可产生1600万瓦能量,持续1秒钟。与之相比较,ITER可产生5亿瓦,持续500秒,同时能量的输出/输入比是10。

      如果ITER试验成功,下一步商用核聚变电站将马上开建,预计2040年建成。一切顺利的话,到时候,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重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过科学研究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再加上50年,估计本世纪末以前,商用核聚变电站可望成为现实。当然,你我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了。

 

进一步阅读:

Wikipedia ITER

Wikepedia JET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微软最新技术演示–云计算与自然用户界面

(4个打分, 平均:3.00 / 5)

Linux Virtualization Goes Mobile

这是JservCOSCUP 09 做的演讲.  议题还是mobile phone中的虚拟化技术. 基本上,虚拟化技术可以带来的好处是:

(1) 安全性.

安全性是由隔离带来的. 可以将一些很care安全的应用单独run在一个VM中.这样即使run在AP上的OS被攻陷,也没关系. 带来问题是:谁来保证VMM或者说hypervisor的安全?如果hypervisor被攻陷呢?

(2)增加系统的灵活性

基本上可以重用原先的应用和一些专有代码.比如说,原先BB和AP各有一个CPU,各跑各的OS. 那么现在在单CPU的soc下,可以通过VMM来重用原有的BB和AP上面的代码,使得推出市场的时间变短. 时间就是钱,钱可是好东西阿.

(3)规避协议风险

如果你既想用GPL的东西,又不想开放自己的代码( 比较猥琐. 不过猥琐厂商还是很多的).那么可以把专有的东西专门跑在一个VM中,linux跑在另外一个VM中.

未来掌上设备(手机,电子书或者平板电脑 or 其他)的融合会越来越明显. 也许,虚拟化技术会加速这样的融合.

当然,使用虚拟化技术带来的问题是:

(1) 谁来保证VMM的安全

(2)电源管理

(3)性能

(4)学习周期

下面是视频的链接. TW普通话, 仔细听还是可以听懂的. 配套的PDF下载.

(4个打分, 平均:3.00 / 5)

OKL4和Citrix 联合发布Nirvana(涅盘)手机参考架构

2月2号, OKL4和Citrix公司发布了他们新的mobile phone 的参考架构,称为 Nirvana. 整个架构的亮点或者说是同其他mobile phone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这样的phone,可以在任何地方安全地访问企业里面的应用和数据.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将来您出差到客户哪里去的时候,不用再带一个笔记本本了.只带上您的手机就OK. 到了客户那里, 打开手机, 接上投影, 连到你的公司的服务器,打开PPT,尽情忽悠客户吧.  再比如, 周末的时候,老板一个电话,说几行code 有问题,需要修改一下. 虽然您可能一百个不情愿,但是还得干吧. 把手机连上LCD, 连上键盘鼠标. 连到 公司server上, 打开bugzilla, 修改code,测试,commit. 顺便把昨天下载的片子从公司server上download到手机中来,回头慢慢欣赏.

实际上,这个mobile phone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phone了,可以说是一个瘦客户机. 您会发现,在这个架构中, laptop 已经完全被MOBILE PHONE取代了. 另外,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公司的server来进行的, phone 仅仅是一个client. 这样的设计似乎切合了目前的时髦的云计算,虽然谁也说不出清楚云计算到底是啥玩意.

既然这个手机叫涅盘, 配置自然也要NB了,否则对不起这个名字了. VIDEO接口至少得要HDMI/VGA/USB等能上的都给上,能有投影输出就更妙了. 键盘鼠标接口得要有吧.什么是USB/蓝牙的都得有. 那么我觉得这样的设备分辨率至少得 320*480吧. 告诉你, 至少得800*600,您别嫌大,还得要有其他的VIDEO输出接口. 您想阿, 能花钱买 800*600分辨率手机的主,还在乎多花两个钱再加个HDMI/VGA接口吗?

听上去不错.那么请告诉我们,这样的手机软件该怎么样来开发呢? 你可以在 手机的OS 上 开发一些专有的APP,用来安全的连接服务器呢. 那么意味,您得 为android/SYMBIAN/WM等等各开发一套. 另外,关键的是, 既然可以通过手机去连接公司的server, 你怎么能保证这些app是安全的呢?

好问题. 现在就有请 本文的另一个主角OKL4出场.  OKL4之前的文章也有介绍过. 是 UNSW的研究人员商业化L4的成果.本来的L4的设计是用于PC或者是高性能计算的. 而UNSW的研究者将L4改造成适用于嵌入式设备的微内核.砍掉了一些不适合用在嵌入式设备中的特性,比如无限长度的IPC. 对OKL4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之前发的视频, 主讲者是OKL4的CTO. 另外, OKL4和 XEN 之前还有一场关于VMM和micro kernel的debate. 也挺有意思. 这里有一些 相关介绍. 跑题了跑题了.实际上 OKL4主打安全牌. 简单地说就是可以保证运行在OKL4上面的各个cell(类似于XEN的domain)相互隔离.  另外说到L4的安全性,也必须提提09年在SOSP发表的paper seL4,这篇paper获得了best paper. seL4形式证明了L4 API,也就是证明了这个API是精确没有岐义的. 关于这个方面,有了解的朋友继续tektalk,就不献丑了. 另外,除了安全牌以外, OKL4的性能也是杠杠的. 据他们的report, 运行在 OKL4上面的OS和运行在native 上面的OS性能几乎相近(ARM 9平台). 当然,这样是因为OKL4采用了 para-virtualization的缘故.

再回到本文中来,看下图. 在这个phone中,有一个专门的cell称为corporate cell. 这个cell 专门用来跑连接企业服务器的APP(maybe 底层有一个 RTOS). 这个CELL和PERSONAL CELL(say android or symbian)相互隔离. 这样保证了企业cell的安全性,也就是说保证了企业cell 和公司服务器之类连接的安全性. 还有一个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案很容易移植.因为企业cell 不依赖于 personal cell. 不管personal cell是 android 还是 WM 还是 symbian, corporate cell都不需要改变.

再联想到最近发布的IPAD这个大砖头, 那么是不是可以想像,随着将来 MOBILE phone 越来越胖以及云计算的发展, 笔记本电脑将逐步被挤出市场,或者说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呢? 我们拭目以待.

对这个架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这里详细的白皮书.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3C融合与家庭娱乐中心

3C指的是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ics)。这三类电子产品占据了家庭电子产品的大半,如何将这些产品融合到一起,设计出集成,高效,实用的新产品,是很多It厂商,家电厂商,通讯厂商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一个家庭的客厅里面,有电视机,DVD机,数字机顶盒,高清播放器,家庭影院等等。首先应该集成的,是电视机,高清播放器和数字机顶盒。高清播放器需要支持wireless,或者是以太网口,支持大硬盘,鼠标键盘之类的也需要。还要支持HDMI接口,支持多声道输出。如果能够支持遥控器操作更好。数字机顶盒也可以做这些功能,如果有xDSL的接口最好。电视机最好支持录播功能,支持摄像头,能够使用SIP电话,或者其他可视电话。最好能支持视频点播,

付费可以,但不要广告。

如果有这么一台集成的机器,如何操作是个问题。是用遥控器哪,还是鼠标键盘,人机接口如何设计?如何访问广电网的资源,internet的资源,还有通信网的资源。要做出这个机器,是It厂商有优势哪,还是家电厂商有优势?目前来看,通讯厂商在家庭客厅里的位置还是少一点,家电厂商的优势大一点。

如果把PC做为家庭娱乐中心,操作系统是不是需要换一下哪?至少目前windows的操作习惯不适合家庭用户,比如家庭主妇,小孩,老人。这是不是一个新的机会?

这么多的东西集成起来,至少能减少电源,网络等等线路,节省空间。价格有没有优势,维护成本有没有优势?是不是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的家电或者PC,电话等等。

这些问题,我想也是目前在tektalk讨论的融合的安全解决方案所要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但是这个市场明显大很多。

(3个打分, 平均:5.00 / 5)

互联网的将来–Vint Cerf的演讲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震撼人心的新科技 – Sixth Sense

 从cnbeta转过来的一篇文章,这个东西应该是革命性的东西。

美国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天才学生普拉纳夫- (Prarnav Mistry),发明了一项结合实体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科技,令人又惊又喜;喜的是,对于未來生活,悠游於实体和虚拟之间,将更自由无限,惊的是,对于现今 的人们和企业而言,这场演讲是一提醒 :「讯息上身,才有未来」。 以下是一段视频,长达13分52秒。但是,我相信你一定不会错过 任何一秒。哪怕是它有关于科技,演讲人有浓重的印度口音,但是它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如此关怀人性,努力把人从“机器前的机器”里解放出来,以至于你会目 不转睛地看完这段实况,而且遐想翩翩,愿意努力活到22世纪。

如果说,Windows系统的图形化界面把人们从Dos系统下解放出来,用更符合直觉和人性的方法让人们对电脑进行操作是一次新技术的跨越的话,那么视频 里这套Prarnav Mistry提供的第六感(Sixth Sense)装置,则是另外一次意义更为深远的腾跃。和它相比,目前甚嚣尘上的所谓“物流网”,只是这个新技术的小小注脚,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无法 与之比拟。 网络和电脑技术,终于使得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全面融合,人类升级为真正意义上的数位人!新时代就要开始了!

(20个打分, 平均:4.90 / 5)

维京公司展示空间飞机SpaceShipTwo

image

      英国的维京公司(Virgin)今天开始在其加州西部Mojave沙漠的研制基地展示世界第一架商用空间飞机,SpaceShipTwo(SS2),它将于2012年起用于空间旅游,已经有300多位有钱人付了每人20万美元的定金,维京总裁Rhicard Branson将会是第一名乘客。同时,维京公司已经开始在新墨西哥州建设机场,并准备最初建造五架SS2。

      SS2机身由碳纤维材料制成,长约20米,装有一台火箭发动机(还在研发中),可载六名乘客和两位飞行员。SS2并非直接从地面起飞,而是搭载另一架飞机,White Knight Two。上图中间悬空的是SS2,旁边带四个发动机的是White Knight Two,其发动机型号是普惠PW308A。White Knight Two首先带SS2升空至16000多米高空,SS2被释放开始独立飞行,最高可飞至100公里高空,然后返回大气层,像飞机一样滑翔降落。整个飞行时间为两个半小时,有失重感觉的时间大约是五分钟。

下图为SpaceShipTwo机舱模型:

image

(3个打分, 平均:5.00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