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开源开发工具大会(原HelloGCC技术讨论会)活动通知
作者 teawater | 2014-08-25 20:19 | 类型 新闻稿 | 1条用户评论 »
朋友你好, 2014开源开发工具大会(原HelloGCC技术讨论会)将于2014年9月13日(周六)在中科院软件所5号楼4层大会议厅举办。 此致敬礼, 【大会简介】 【日程安排】
题目:Performance Testing for GDB 题目:pyOCD — gdbserver for ARM CMSIS-DAP 题目: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CC Register Allocation 题目:Xposed for ART on Android 题目:开源工具构建ARM JTAG调试环境 题目:Android的全系统符号执行工具-Android_S2E 【大会地址】 【赞助单位】
【餐饮、礼品】
| ||||||||||||||||||||||||||||||||||||||||
AWS
作者 陈怀临 | 2013-12-17 18:56 | 类型 新闻稿 | 1条用户评论 »
云基地携手AWS,“前店后厂”创新中国云 (新闻稿) 12月18日,云基地和亚马逊AWS,北京市政府、宁夏自治区政府宣布将在宁夏、北京两地共同建设、发展和推广云服务。通过“前店后厂”这样创新方式,联通位于北京和宁夏两地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为中国各个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一般来说,过去数据中心建设都选择大城市,云计算的兴起让这一概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将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建在偏远地区,与在大城市的数据中心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逐渐流行。例如,亚马逊AWS就是在旧金山建设(针对硅谷的低延迟)小型数据中心,而在俄勒冈州建立(低成本、针对硅谷的延迟不敏感)大型数据中心。 这种“前店后厂”模式,也是充分考虑了北京、宁夏、亚马逊AWS、云基地4大参与主体各自优势做出的创新尝试。 首先,该模式结合了北京地区和中关村品牌、人才、市场优势和宁夏地区能源、土地和建设条件等优势,将东部市场与西部资源能源有机融合,在大力发展云计算服务的同时,支持西部大开发,促进节能减排,推动不同区域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信息化消费。首先,该模式结合了北京地区和中关村品牌、人才、市场优势和宁夏地区能源、土地和建设条件等优势,将东部市场与西部资源能源有机融合,在大力发展云计算服务的同时,支持西部大开发,促进节能减排,推动不同区域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信息化消费。 其次,云基地“基金+基地+产业链”投资和运营模式,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云基础设施、软件和应用创新。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中国云计算坐标”的云基地资金、技术、人才和国内运营、管理等优势,通过开放、引进,合作共赢方式推动中国云服务和创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其次,云基地“基金+基地+产业链”投资和运营模式,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云基础设施、软件和应用创新。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中国云计算坐标”的云基地资金、技术、人才和国内运营、管理等优势,通过开放、引进,合作共赢方式推动中国云服务和创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最后,该模式引进亚马逊AWS全球领先的云计算运营和服务经验,基于中国的基础设施,为了中国的开发者和企业客户提供与其他AWS区域相互独立和隔离的AWS云服务。可以推动中国云基础设施完善和应用服务创新,促进中国云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成熟。 全球化技术、经济和服务已不可避免,开放引进,创新共赢是潮流。通过联手云基地,基于亚马逊AWS的全球规模和丰富的经验,“前店后厂”能够为中国客户提供低成本、高可靠、功能丰富、卓越运营的云服务,就如同亚马逊AWS提供给世界其他区域几十万客户的服务一样。
据悉,伴随着北京中关村宁夏科技园的揭牌和四方合作意向备忘录的签署,该服务已经开始向一批受邀的客户提供有限公众预览服务。同时,为了支持“前店后厂”创新模式,中国电信和联通等运营商也已经进行战略投入,将宁夏中卫市升级为骨干网络节点,保障未来可以基于宁夏中关村区内的基础设施提供高效可靠地云计算服务。 中国的云计算公司经过初创,目前己到运营和大规模运营的阶段,需要更强大的创新性的运营支撑平台。正如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在现场发言所说的:“云计算平台是最当前最有效的创新工具和平台,是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应用、信息消费的平台,通过云平台可以极大的鼓励创业和创新,增强一个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
| |
湾区评论-科技一周
作者 硅谷寒 | 2013-10-26 17:42 | 类型 新闻稿, 硅谷科技周报 | 7条用户评论 »
系列目录 科技一周
科技一周 2013/10/26 诗云:“湾区寒暑几十年,评论生花妙笔间。科技兴亡多少事,一周笑过待明天:)” 话说科技大势,盛久必衰,衰久必死。本周,为“湾区评论~科技一周”拉开华丽序幕的,就是一个盛久而衰,新人虐旧的例子:老牌儿HBO被新贵Netflix踹下神坛。 流媒体巨头Netflix于星期一发布了季度财报。姑且抛开Netflix赚多少美金不谈,该份财报中还有一个颇为亮眼的数据倒是值得一提:Q3季度,Netflix新增付费用户130万,在美国的总数量触及3100万,超过老牌儿视频服务商HBO的2900万用户[1]! HBO是一家基于传统有线电视技术的视频点播服务商,运营已超40年,如今被科技新贵Netflix超越,无疑更加印证了“基于互联网的流媒体交互技术”终将摧毁“有线电视”的大趋势。在如今这样一个手机、平板肆意横行的年代,如何把视频无缝串流至各种移动终端,才是运营商、内容商、广告商、和技术商最为关心的问题。HBO根本无法和一帮生龙活虎的科技颠覆者们竞争。 当然,超越HBO,并不能说明Netflix接下来就可以一帆风顺,因为还有Google的Youtube、Apple的iTunes、以及Amazon的Instant Video,这些科技界的虎王龙霸们,正在前方等着厮杀。现在的Netflix自然不敢,也没必要和这些巨头硬拼,于是就有了与Google的合作。七月份,Googel发布流媒体设备Chromecast,Netflix成为第一个支持该设备的厂商。事实上,这一举措相当成功,的确给Netflix的季增130万用户贡献颇多。 要说这个世道,真是越来越百怪千奇,有靠硬件赚钱而软件/服务免费的(比如,Apple刚刚宣布Mac OS和iWork免费),有靠软件/服务赚钱而硬件免费的(比如,Netflix的机顶盒价格低廉),还有靠广告赚钱而硬件、软件/服务统统免费的。不肖说,这第三类厂商,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贩子”Google了。Google不仅免费了几乎所有的在线服务,Gmail、Google Drive、Google Docs、Youtube,等等,更是把自己推出的所有硬件也都卖到了同类产品里的最低价位,比如这个被流媒体界称为“Game Changer”的Chromecast,售价颠覆性地只有$35美元。 开卖当天,20多万台捆绑了Netflix服务的Chromecast便告售罄,在随后的三个月里,它更是牢牢占据Amazon电子产品类的畅销榜首,连Amazon自己的Kindle系列都自愧不如。保守估计,Chromecast每月的销量应在百万级别。由于竞争对手Hulu直到十月份才支持Chromecast,本季度内,300多万购买了Chromecast的用户,如果想要收看电影或剧集,除Netflix外,别无它选。所以说,称Chromecast是本季度Netflix的一件秘密武器,丝毫也不为过。 谈到Chromecast,就不得不说一下芯片设计厂商Marvell。Marvell位列全球五大无晶圆芯片设计厂商之一,几乎垄断了存储控制器的市场,这次更为Google提供了核心处理器。其创始人夫妇,戴伟立女士和Sehat Sudajia先生,刚刚于本周共同获得了芯片界2013年度的“张忠谋~典范领袖奖”[2]。该奖项是以世界半导体代工教父,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先生命名的顶级名誉奖项。 当然,Google推出Chromecast,并不是为了做好人来养活Marvell这些芯片厂商,而是为了自己攫取更大的利益。这背后,更蕴含了一场流媒体从商业到技术的世界大战:在商业上,Google凭借Youtube和Chromecast,抗衡Apple、Amazon;在技术上,Google则试图用自家的VP编码格式挑战专业性标准联盟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和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的H.264/H.265标准。 商业与技术的战争,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战场上的胜利无疑会对另一个战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Google此番出击流媒体设备,在多屏互动的商业领域已先行一招,使得它在技术方面的进攻更加顺畅,最简单的手法就是:以Youtube单月超10亿的天量用户为基础[3],挟天子而令诸侯,强推VP系列技术到次世代的超高清视频编码标准里去。 说到Google的VP视频编码格式,在2011年之前,它虽有Adobe的Flash支持,但因为没有MPEG和VCEG联合推出的H.264格式应用广泛,所以并未能引起芯片厂商的足够重视。但在2011年4月份,Google突然宣布Youtube上的全部视频都将被转为VP8格式[4],一夜之间风向大变,所有的解码芯片厂商都不得不做出改动,在之后推出的芯片里均加入了对VP8的硬支持。 现在,新的浪潮来了,下一代超高清视频(分辨率高达4Kx2K)的出现,使得Google获得了一次可以完全压倒H.265标准的机会。在H.265标准还未成熟的时候,Google软硬兼施,一方面全免费,力主自己的VP9成为HTML5 Video的原生格式(H.265并非免费,需要缴纳授权金),另一方面则“逼迫”芯片厂商加入对VP9的支持。 这个年代,硬不如软,芯片厂商全是乖顺的绵羊,面对Google的强大,几无还手之力,除了研发VP9的解码芯片之外,别无选择。但在软件标准方面,HTML5 Video的竞争还未曾结束,Google面对的阻力要略微大些,因为H.265的支持者也为数不少。但即使如此,Google还是有不小的胜算,因为有市场份额第一的Chrome浏览器[5]作为Google的“倚天之剑”来给VP编码背书,试问还有什么力量堪为“屠龙刀”来与之抗衡?HTML5 Video的就范,不过是迟与早的问题。 本期“科技一周”,主要从Netflix的财报说起,论及与之相关的Chromecast的软硬件技术,顺便提了一下芯片界的领袖奖,最后谈谈个人对于流媒体竞赛的看法。 其实,本周的硅谷,新闻多多,比如,Elon Musk把Apple的硬件副总裁Doug Field挖到Tesla来,Android 4.4 KitKat玩儿了一把跳票,Broadcom开裁1500名无线部门员工,Google偷偷搭建海上浮船数据中心,等等。至于那两个“厨子”召开的大锅会(Tim Cook的苹果产品发布会,文厨的GMIC-Silicon Valley),不过是科技界招牌人物侃大山的秀场,其间牛皮上天、唾液横飞,自不在话下,我等小民听听也就罢了,一笑而过,深藏功与名。
[1].http://ir.netflix.com/results.cfm | |
车库咖啡网络改造记
作者 老韩 | 2012-08-06 15:26 | 类型 互联网, 新闻稿, 移动互联网 | 7条用户评论 »
改造后的网络拓扑如图所示,H3C提供了WX3024E有线无线一体化交换机和10个双频瘦AP,彻底解决了车库咖啡Wi-Fi接入的性能与稳定性问题;派网软件提供的Panabit PA-500基于应用对出口流量进行了梳理与优化,让有限的出口带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改造后的网络体验有了显著的变化,可以说无论顾客有什么网络应用方面的要求,也基本都能满足。
| |
传Facebook下周三申请IPO 估值1000亿美元
作者 thunder1814 | 2012-01-28 22:26 | 类型 新闻稿, 行业动感 | Comments Off
如果Facebook一切都很好,为什么需要这么去圈钱?上市到底为了啥?资本家又一盘大棋? 《华尔街日报》称,Facebook考虑在IPO中估值75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高盛将在Facebook IPO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名知情人士去年11月份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Facebook一直在讨论通过估值达1000亿美元的IPO交易募集100亿美元资金。1000亿美元将是Facebook去年1月份时身价的两倍,当时,Facebook从高盛和其他投资者获得了15亿美元投资。 Facebook发言人拉里·余(Larry Yu),以及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代表均未就此置评。 Facebook创办于2004年,目前用户超过8亿。 | |
3-D and III-V Transistors will be mass production,Moore’s Law Will Go on
作者 thunder1814 | 2011-05-08 08:45 | 类型 新兴技术, 新闻稿 | 8条用户评论 »
Intel宣布革命性3-D晶体管 22nm Ivy Bridge尝鲜摘要:5月4日,英特尔宣布在晶体管发展上取得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被称为三栅极(Tri-Gate)的世界上首款3-D晶体管进入生产技术阶段。使用3-D三栅极晶体管的22纳米英特尔芯片(代号为Ivy Bridge)将在2011年底进行批量生产。 标签:英特尔 3-D三栅极晶体管 Ivy Bridge 5月4日,英特尔宣布在晶体管发展上取得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被称为三栅极(Tri-Gate)的世界上首款3-D晶体管进入生产技术阶段。使用3-D三栅极晶体管的22纳米英特尔芯片(代号为Ivy Bridge)将在2011年底进行批量生产。 3-D三栅极晶体管续写摩尔神话 晶体管是现代电子设备的基石。自五十多年前硅晶体管发明以来,我们使用的一直是2-D平面晶体管。3-D三栅极晶体管则代表着晶体管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传统”扁平的”2-D平面栅极被超级纤薄的、从硅基体垂直竖起的3-D硅鳍状物所代替。电流控制是通过在鳍状物三面的每一面安装一个栅极而实现的(两侧和顶部各有一个栅极),而不像2-D平面晶体管那样,旨在顶部有一个栅极。更多的控制可以使晶体管在”开”的状态下让尽可能多的电流通过(为了获得更高性能),而在”关”的状态下尽可能让电流接近零(为了获得更低能耗),同时实现在这两种状态之间的迅速切换(也是为了获得更高性能)。 32nm平面与22nm立体对比 22nm 3-D Tri-Gate晶体管结构简图 就象通过盖高楼大厦而获得更多使用空间一样,这种3-D三栅极晶体管结构提供了一种管理晶体管密度的方式。由于这些鳍状物本身是垂直的,晶体管也可以更加紧密地封装起来。而且,未来设计师还可以不断增加鳍状物的高度,从而获得更高的性能和能效。 Intel声称,与32纳米平面晶体管相比,22纳米3-D 三栅极晶体管可带来最多37%的性能提升,而且同等性能下的功耗减少一半,这意味着它们更加适合用于小型掌上设备。 很多人都听说过著名的摩尔定律,即晶体管密度大约每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同时其功能和性能将提高,成本则会降低。40年来,摩尔定律已经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基本商业模式。然而,随着处理器制程的不断提高,延续摩尔定律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事实上,英特尔的科学家早在2002年就发布了三栅极晶体管设计,接着是单鳍片晶体管展示(2002年)、多鳍片晶体管展示(2003年)、三栅极SRAM单元展示(2006年)、三栅极后栅极(RMG)工艺开发(2007年),直至今日方才真正成熟。这一突破的关键之处在于,Intel可将其用于大批量的微处理器芯片生产流水线,而不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摩尔定律也有望继续保持活力。 不过,在英特尔高级院士马博(Mark Bohr)看来:”3-D三栅极晶体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性能提升和能耗节省,这一里程碑的意义要比单纯跟上摩尔定律的步伐更深远。低电压和低电量的好处,远远超过我们通常从一代制程升级到下一代制程所得到的好处。它将让产品设计师能够更加灵活地将现有设备创新的更智能,并且有可能开发出全新的产品。” ARM王位难保? 在记者看来, 尽管3-D 三栅极晶体管在性能上实现了惊人的37%的提升,但其在能耗上的提升,可能对英特尔的未来的影响更深远,甚至可能改变整个移动互联处理器市场格局。 当前,在手持设备和平板电脑处理器领域,ARM占据了90%的市场,可谓当之无愧的老大,而ARM芯片的主要优势就是低能耗。英特尔一直借凌动处理器来进攻该市场,但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主要的理由也就是能耗逊色于ARM芯片。如今,3-D 三栅极晶体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能耗,势必对ARM芯片的王者地位造成巨大挑战。在发布会现场,记者曾经向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柯必杰(kirby Jefferson)求证过基于3-D 三栅极晶体管的22奈米芯片与ARM芯片之间能耗孰优孰劣的问题。柯必杰回答说:”我还不能给你具体数据,但我们英特尔内部有实验比对数据,我只能说我们的处理器无论是性能还是能耗都有极大的优势。” 不过,英特尔表示,会优先生产基于3-D 三栅极晶体管的服务器和台式机芯片。柯必杰表示那毕竟是目前英特尔的主要领域,无疑,3-D 三栅极晶体管将使得英特尔在22纳米甚至14纳米时代保持巨大的领先优势。 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更轻更薄更高性能也更加环保的各种电子设备。总之,这将又是一场可能影响我们整个社会的技术革命。 本文转载自企业级IT信息服务平台-网界网-CNW.com.cn 更多图片见:http://tech.163.com/digi/11/0505/10/739JUKFF00162OUT_2.html | |
中国计算机学会NetMagic网络创新实验平台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作者 tpstar | 2011-05-04 08:09 | 类型 新闻稿 | 13条用户评论 »
NetMagic是面向互联网络技术创新研究和教学开发的可重构网络交换平台。通过支持研究人员定义网络交换设备的功能和处理流程,为各种新型网络机制和协议研究提供实验手段。 NetMagic网络创新平台技术与应用研讨会(NMTA Workshop 2011)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协办,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承办。本次研讨会将邀请境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从网络创新研究和教学试验需求出发,讨论平台的设计思想、组成结构、开发指南和代码开源计划等,并现场进行相关的试验演示。 更多netmagic信息参见www.netmagic.org 附:会议安排和报名方法 (1)会议日程
(2)会务相关信息 会议地点暂定为湖南省长沙市国防科技大学科苑宾馆;会议不收取会务费,差旅费自理;参会请填写报名回执,并通过邮件于2011年05月10日前通知会务人员。会务人员可协助定房。 会务组联系方式: 苏丁:电话:13787137594 邮箱:suding2006@sina.com 龙飞:电话:18607019888 邮箱:zxy@jxtvnet.com (3)报名回执 会议回执模板
中国计算机协会 2011年5月3日 | ||||||||||||||||||||||||||||||||||||||||||||
中航通飞全现金吞并美国西锐
作者 thunder1814 | 2011-03-06 17:16 | 类型 新闻稿, 行业动感 | 5条用户评论 »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通飞)正在欧美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着手打造一个全球性的通用航空跨国公司。 昨日(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航通飞总经理孟祥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刚通过在美国注册的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美国西锐公司100%的股权,西锐将成为中航通飞的全资子公司。这是中国航空工业首次并购欧美发达国家飞机整机制造企业,也是才成立两年多的中航通飞进军国际市场的开始。 孟祥凯称,在国际化战略上,公司将在美国、欧洲建立公司或平台,在中国建立总部,三地协同设计、制造,形成中、美、欧三角战略布局。并购美通用飞机制造业“老二” 此次,中航通飞与美国西锐飞机工业公司股东签订协议,将以公司合并的形式,收购西锐公司100%的股权。 孟祥凯称,公司早在2009年就开始跟踪这家公司,去年3月启动收购谈判,今年1月达成协议。 对收购的金额,孟祥凯以商业机密为由没有透露。不过,他表示中航通飞在美国注册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又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子公司将与西锐公司合并,成立一家新公司。 目前,中航通飞对西锐公司的并购还将上报发改委、商务部,以及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IFUS)审查。如相关审查顺利获得通过,公司今年4月有望实现股权交割。 据了解,合并后,中航通用对西锐公司的管理团队完全保留。孟祥凯说,中航通飞未来会根据需求向西锐公司派驻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董事会、经营等事务。双方相互借力拓展市场 为何中航通飞“相中”西锐公司?孟祥凯表示,轻型活塞飞机是公司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全球及中国市场需求量很大的通用飞机产品,而西锐公司在该领域拥有研发能力、管理层团队以及不断扩大的全球网络和国际化业务,正是中航通飞进军国际市场所需要的。现在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最缺的是市场。国内因低空一直没有开放,导致对通用飞机的需求量极少。截至目前,我国通用飞机总数仅为1000余架,占全部航空器的13%左右。而美国拥有22万架通用飞机,年产值1500亿美元。“在中国通用飞机生产了没人买,这不仅使制造业发展缓慢,连带销售、售后服务等都处于落后地位。此次通过收购西锐公司,中航工业可以获得其先进的技术、人才等,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其销售渠道,将国产通用飞机打入全球市场。当自身实力提升了,一旦国内低空开放,中航工业就有能力抢占市场先机。同样,将来国内广阔的市场需求,也会给西锐公司带来更多机遇。” 中航通飞的此次并购也是看到国内低空空域开放后的巨大市场商机。孟祥凯说,低空空域开放是通用航空市场和产业形成的重要环境,相关部门正在推进,并会落到实处,公司也从全球寻找、统资和利用资源,积极探索国际并购的途径。 孟祥凯称,并购后,西锐公司将成为中航通飞的一部分,将快速提升中航通飞的研发、制造、市场销售水平,使其进入全球通用飞机的主流市场,同时从制造为主跨入到通用航空的全产业链。 “并购后,中航通飞将以其为基础在美国建立基地和研发中心,利用西锐公司全球销售网络开拓中航通飞的全球销售。”孟祥凯表示。 当然,西锐公司也将通过合并获益。该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rentWouters认为,中航通飞为其带来了新资源,能够加速飞机开发计划和全球扩张。落子欧美启动全球战略布局 “此次并购是中航通飞实施国际化战略、面向全球布局、构建跨国公司的第一步。”孟祥凯表示,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是建立中美欧三角战略布局。 按此战略定位,中航通飞通过此次以及其他的并购项目,建立在美国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平台,通过西锐公司打造美国产业基地,进入全球最大通用飞机市场。 此外,孟祥凯称,在欧洲,中航通飞还将通过整合资源,建立欧洲公司。中国则建立总部,组建五大产业基地,中美欧三地协同设计、制造,共同研发,更加贴近市场和资源。 中航通飞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现拥有中航重机600765,SH)、贵航股份600523,SH)、中航三鑫(002163,SZ)、中航电测(300114,SZ)4家A股上市公司。 “我们不只是研发、制造、服务的单一飞机制造商,还将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孟祥凯说,包括飞行员培训、航空俱乐部、通航作业、商业航空、FBO(私人飞机固定运营和服务基地)、维修、租赁等多种业务,塑造全新的产业形态。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内完成整合上市,而上市平台不会与现有的旗下4家A股上市公司有关。 关于西锐(有更多西锐消息的弯仔,可以补充补充) 西锐公司始创于1984年,按交付量计算,该公司是仅次于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的全球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造企业,也是活塞类通用飞机全球最大的制造企业,已累计交付用户5000多架。其在私用运输类飞机制造界位居世界领先水平,它拥有无可比拟的性能、品质和安全性。西锐设计公司颇受欢迎的复合型飞机SR20和SR22在设计时结合了革命性的领先技术,包括独特的CAPS–西锐整机降落伞系统(Cirrus Airframe Parachute System)。 西锐在全北美都有直销渠道,国际销售中心则遍布欧洲、南美、澳州、南非、墨西哥、加勒比海、俄罗斯和中国。 其经典机型:SR22 较新的喷气式机型(西锐视野SJ50):西锐喷气式飞机是融合了高性能单引擎飞机和超轻型喷气式飞机的一个全新的机型。该机型拥有超凡的内部空间,单引擎燃油经济性,灵活且最多可供一家七口乘座的座椅布局方式,顶级的航电系统和飞行系统和西锐机身降落伞系统,这些都是这一新机型的独特特质。 | |
RSA2011会展观记
作者 yeasy | 2011-02-17 20:20 | 类型 弯曲推荐, 新闻稿, 网络安全 | 36条用户评论 »
相信IT安全领域的人对于RSA大会都不陌生。自1991年首次举行以来,RSA大会影响越来越大,规模也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成为IT安全领域名副其实的最吸引人的大会。近几年RSA会议的举办地点都是在旧金山湾区,吸引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安全提供商、学者、爱好者参加。今年的举办地点是旧金山的Moscone中心,恰逢其20周年,会议长达5天(2.14~2.18)。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RSA网站上了解到具体的日程信息。 自1995年开始,RSA大会每年都有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The Adventure of Alice&Bob”,安全的味道颇为浓厚。包括Cisco、Juniper、Palo Alto Networks等数百家知名企业均参与了会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NSFocus(绿盟)、TopSec(天融信)和新兴的HillStone(山石)等公司也分别携产品参展,吸引了不少目光(这才是民族的骄傲,年轻人的榜样)。总体来看,云计算的痕迹到处可见,Facebook跟Twitter很受安全厂商重视。另外,网关类安全产品在提到性能时基本上都是100G以上。 除了在大厅中进行的会展之外,还有几十个专门的技术类讲座。几乎设计所有安全热点问题,包括云、P2P、加密等等。 下面是在展会现场拍到的一些场面。 一直忙忙碌碌的Registration Desk。 Cisco跟Juniper今年看起来十分低调,位置极佳,但不是那么热闹。 Paloalto Networks位置也不错,关于NGFW的讲解十分风趣,吸引了大量的人气。 绿盟准备很充分。 山石团队,干劲十足的小伙子们。 别具一格的中关村联盟。中国人走的很不容易啊。 EMC跟VMware“心有灵犀”地大炒云跟虚拟化。 CVM也吸引了大批眼光。 美女助阵是大多数展台的统一伎俩。 吸引眼光的另一伎俩是抽奖——奖品不约而同的都是IPad。 电视台现场搭了直播棚。 下面是部分其他参展企业的情形。 | |
武平:00年代海归技术创业者的悲歌
作者 spike | 2010-07-07 11:37 | 类型 初创公司, 新闻稿 | 49条用户评论 »
【这篇文章似乎是昨天刚发到网络上的,原文来自《创业家》,我从c114看到的。虽然有很多内幕我还不知道,虽然晓得当前国情如此,但是看完后还是对中国大陆的技术创业环境之恶劣感到唏嘘和担忧。ECFA刚签了,台湾的产品得到了优待,大陆的技术公司能否也能得到一些优待呢?不期望能达到硅谷的水平,能达到新竹的水平就很不错了。】 武平:00年代海归技术创业者的悲歌 作者:杜若洋 申音 来源:《创业家》 http://www.c114.net ( 2010/7/6 14:56 ) 编者按:一位心怀家国的创业者为什么会让外资股东左右自己的事业?一家创业企业的前途命运该不该与国家的产业战略缠绕在一起?一场屡败屡战的商业角斗还有无必要咬牙坚 持? 零星的雨点飘落在夜晚的黄浦江上,对岸林立的大厦放射出五彩的霓虹,披挂着世博会标志的渡轮扬笛驶过,而这一畔的红摩咖啡馆却显得低调而沉静。 面容精瘦的武平操着一口浓重的西北普通话,他摆手婉拒了《创业家》的拍照请求:“这次不拍了,真的不拍了。咱们就是随便聊聊。”背墙而坐,一杯矿泉水,46岁的他保持着黄浦江一样的平静,也许心中仍有波澜意气,但却不再慷慨激昂。 就在10天前的5月28日,《创业家》记者收到了他的短信:“我下月开始即不再担任展讯董事长,也离开我亲自创立并为之付出无尽心力的地方。感谢……我也即将开始新的创业历程,希望继续得到你的支持……武平。” 在3G大幕正式拉开的时刻,为什么要作别自己一手搭建的舞台?个中甘苦,武平自知。也许因为它“已经不是我能控制的展讯了,不是我能把我所有的想法全部放进去的展讯”。 这又是为什么?第一代海归创业者的标志性人物,肩扛起整个国家的手机芯片梦想,缔造了中国3G第一股,却并未收获巨大的财富回报,也没能取得耀眼的商业成功,最后成为一个孤独的出走者。 “相比尚德的施正荣,我算不上一个好榜样。”武平自嘲。 整整十年前的2001年,他率领一个由37名海归组成的豪华团队回国创办了展讯通信(Nasdaq:SPRD),独立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基带芯片。这十年中,武平团队有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率先研发出TD-SCDMA(下文简称TD,是中国的3G通信标准)手机芯片,中国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以及纳斯达克上市敲钟的光鲜时刻。但更多时候,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TD芯片超前四年研发成功,耗资数亿却无用武之地;并购美国的射频芯片公司QUORUM,却看不到短期收益;在国产手机市场上被台湾联发科抢走90%以上的份额;股价低迷,从IPO首日的高点15.95美元一度跌到0.7美元的谷底。“武平是一个好的创业者,但不是一个好的经营者。”一位展讯的投资人对《创业家》做出这样的评价。 2008年以后,随着股票锁定期的结束,昔日的创业战友陈大同、范仁勇等一个个离开展讯,武平成为最后的坚守者。2009年2月,他辞去CEO的职务,仅保留董事长头衔。这也标志着他在展讯的淡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