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你真的知道怎么玩吗?
作者 水煮鱼 | 2015-04-24 11:04 | 类型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 Comments Off
自从2011年8月份,O2O的概念被Alex Rampell提出,并且在当年的11月份被引入中国以来,O2O这一概念就好像给久无新意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打了一针兴奋剂。O2O这个词也如麦当劳,星巴克这些舶来品一样,“吹”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时髦词。
说到 O2O,我觉得不能脱离了商业的本质,以及在过去的十年里,商业世界的变化。 什么是商业的本质? 如果总结所有的商业形态,不论是新的旧的,实体的还是虚拟的,你就会发现这些各种各样商业形态,其实都脱离不了商业非常关键的4个环节:引流,转化,支付,客情管理。 举一个现实例子: 你准备开一个饭店,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好的口岸。好的口岸的标准是人流量大,不是阴铺,位置突出,周边配套要好等等,这些标准的目的其实都是你为了在饭馆开张后,能够提高引流的效率而制定的一个选择标准。后续不论是饭店的起名,刚开饭店时的开业庆典,开店初期的优惠,以及雇佣人手发放的DM单,线上优惠券,写的一些软文,电视采访广告等等,都是你引流的一些手段。 如果这些你都做的不错,成功的将人群都吸引到了你的饭店里,那恭喜你。你的下一个目标是让进入到店的人群,更多的人转化为你的客户,在你的店里消费。可能我们的饭店这个例子有点特别,因为作为吃饭的地方,从人们进入你的店的选择开始,就存在了很大的几率会成为你的客户,但是也不排除,进来的人群由于店面装修较差,展示图片不够吸引人,菜品菜名不够吸引人,甚至你的店小二的一个表情都成为了影响到这些人群变成你的客户的影响因素。 客户在店里点了菜后,享受完一顿美味佳肴后,就会结账买单。这是一个典型的支付环节。不过目前线下以现金结算为主,当然有一些也会采用信用卡或者储蓄卡刷卡支付的方式,当然也不能排除以后客户会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各种支付方式来完成。 目前其实很多线下店的后期的客勤管理手段缺乏。目前基本的方式都是通过办理会员卡,或者留下手机号,后续通过短信推广,电话回访等方式。这些方式要么是一种单向的方式,要么是一种非用户友好的方式,其实后期的客情管理并不是很理想。在某些行业,其实只是对客户信息记录的方式做出了一些改变,但是对客户互动的方式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直到微信的出现,才让这种方式出现了一些改观。 上面讲的例子就基本描述了一个商业涉及到的具体的4个环节。你可以拿这样4个环节和目前很多创业项目或者公司的业务进行对比,你会发现基本所有的创业项目或者公司业务都能被放到这4个环节中的某一个或者二个环节,或者只是通过资源整合,完成4个环节在某些细分领域的应用而已。而目前为止在这样4个环节上都有所布局的也就只有阿里和腾讯了。但具体到每个环节上也是各有长短。 想当年,初入互联网的小编曾今豪情万丈的试图打造从引流,支付到客情管理的所有O2O环节的移动商业平台,现在想明白后,顿觉“不明觉厉”。 那这十几年中,我们的商业世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方面,线上的虚拟商业世界经过了十年的发展,通过技术的手段,已经完全颠覆了商业中的四个关键的环节的传统方式。在引流上,全新的互联网营销方式,可以不论时间和地点,直达全世界的每一个人。在转化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正常的,合法的,暴力的,灰色的,深刻挖掘人的本性并加以利用,从而最大限度的将流量变成收入。在支付方面,线上的银联卡转账,支付宝,电子钱包等多种方式相继涌现。在客情管理方面,多种的im工具,线上评论,星级评价方式等等,实现了以前线下很难实现的客商互动。最为重要的是,整个商业的所有的环节都是可追溯,可量化的,因而其产生的庞大消费数据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从而又可以辅助整个商业流程的改进和优化,进而降低商业的全流程成本,提升整个线上虚拟世界的商业效率。也许大家选择线上购物的原因很大的因素是由于价格的原因,但是可能你却不清楚正是由于整个线上虚拟的商业世界从一出生就具备了自我进化和更新的本领,因此才能够让消费者能享受到如此低廉的商本价格的根本原因。 另外一方面,线下的商业世界仍然保持了原来的速度和方式,慢慢悠悠的按照自己的商业运作规律缓慢前行,虽然标品从线上商业世界脱离到虚拟的商业世界,但是这并没有对线下的商业世界造成致命的打击。 在经过了接近十几年的发展,我认为虚拟的商业世界对标准商品的挖掘基本已经快到了终点。如果你去逛淘宝或者京东,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你能买到的几乎所有的品类的标准商品。而现实生后中的另外一种商品:服务(在我们国家中将之定义为第三产业)却无法购买。根据经验,服务业的总体规模随着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多,其比重将变得越来越大,其整体规模也将会超过十万亿的规模。 然而服务作为体验式商品,其本质是线下的,因此它天生就抗拒虚拟的线上商业世界。同时,服务需求的发生,随时随地(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基于场景),原来的从桌面互联网发端的虚拟的线上商业世界也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服务这个商品的发起要求。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却完全改变这一态势。服务+移动互联网促使了一种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这就是O2O。在O2O的商业模式中,商品完全保留在了线下,而商业的四个关键环节适度在线上完成。
转化环节的完成,其实一直都是难点。以前一直都是通过从整个产品的设计开始,基于场景的产品思考,优化的产品UI,重视UE,再加上一些促销优惠完成的。但是今年的红包大战,以及后续微信推出的卡券功能,转化的互联网化才刚刚开始,我想在转化环节的完全互联网化还有一些路要走。 支付环节的互联网化并没有脱离场景,这场争斗显得更加热闹。从滴滴和快的之战,饿了么和美团的外卖之争,再到双12的支付宝的线下突袭,甚至春节期间的红包大战,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在多维度,多战线上开始了用户的线下移动支付的习惯培养和圈地运动。据说再过一段时间,苹果的ApplePay也即将开始在国内支持,这场战争越来越有意思了。究竟现金结算什么时候会被取代呢?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根据最小成本原则,其实这是完全符合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甚至是纸币的消失,我也认为是一种趋势,这我想也是为什么比特币会有如此影响的原因)。
线下商业世界的商业关键四环节的互联网化,将使得原来单纯线下商业世界的服务具备了自我进化的基因,因此随着O2O的进化,整个线下的商业模式将会变得更加有效率,而传统的哪些产品会收到这种模式的颠覆呢?答案明确的是,所有的消费者无疑都会从中获益。 上面提到的其实都是O2O整个生态的基础设施。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以及服务这种商品的特点,估计很难出现类似于以前京东,或者天猫这样的商品大卖场的模式,取而代之的则是类似于微信或者支付宝这样的基础平台,以及在此平台上出现的各种基于场景的应用。所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领域的细分,即基于场景将变得非常重要。也许在一个场景,就会诞生一个巨头,因为这个市场确实太过庞大,而在任何一个领域的精耕细做都有无限的想象空间(由于APP的孤岛效应,终究会被HTML5等线上的方式取代,这个值得期待)。 WIFI作为目前公认的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入口,在目前整个O2O生态中,更多只是充当的高速公路的角色;如何让wifi参与到O2O的整个生态中呢?目前大家都还在摸索和尝试。 | |
谷歌提升虚拟运营商逼格,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好日子到头?
作者 水煮鱼 | 2015-04-05 09:33 | 类型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移动和设备, 行业动感, 通讯产品 | 2条用户评论 »
一年一度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展(MWC)上,互联网企业成为主角,谷歌和Facebook分别发布了自己向移动无线网络进军的计划,让全球运营商们都 出了一身冷汗:将蜂窝网络与Wi-Fi无缝切换,这才是真正的狼来了。尽管在不同的场合,谷歌产品高级副总裁桑达尔·皮查伊和Facebook的创始人扎 克伯格都对电信运营商示好,但我相信,这不过是大电影中的灰太狼,互联网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的关系,最终仍会像在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日播的动画片中一样斗智斗 勇。 先看看谷歌和Facebook准备做什么,据谷歌说,新服务将会在Sprint和T-Mobile美国提供的蜂窝网络连接以及 Wi-Fi“热点”中,锁定信号最好的连接,用以传输语音通话、短信和数据。也就是说,谷歌将用一种新的技术,让手机信号可以在3G、4G网络与Wi- Fi之间无缝切换。Facebook则和谷歌已经执行的Project Loon一样,用热气球、无人机为没有网络的国家和互联网提供无线网络。 很明显,谷歌和Facebook试图通过Wi-Fi另建一张移动网络,这样的尝试在美国已经开始。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Cablevision 2月初推出仅支持Wi-Fi的手机服务“Freewheel”,如果是Cablevision的宽带用户,每月9.95美元,不限量数据、通话和短信套 餐,2007年开始,Cablevision就开始在美国境内部署Wi-Fi热点。而像FreedomPop、Republic Wireless和Scratch Wireless这样互联网创业公司,则倾向于将散落在全美的Wi-Fi热点统一起来,变成一张网。 在MWC上,皮查伊如此说,谷歌正在与运营商谈判,“我们并不想成为一家大型网络运营商,我们正在与运营商合作。”扎克伯格更加谦虚,虽然利用气球、无人驾驶飞机、卫星连接“第三世界”的努力,让Facebook和谷歌获得了太多赞誉,但“真正的英雄是电信运营商。” 互联网公司不想成为网络运营商,这句话你信吗?我信。这年头,运营商多难做啊,设备、维护、人员,哪样成本不高,隔三差五的,还得考虑从3G升到4G, 从4G升到5G。互联网公司不想抢运营商的蛋糕,这句话你信吗?我真不信。根据刚刚修正过的美国网络中立法案,通信运营商不得对互联网企业的服务收取额外 费用,通道费已经没那么好收了,现在人家直接来抢的是市场。更可怕的是,谷歌还有安卓,安卓手机占有世界上超过50%以上的智能手机份额,这样的虚拟运营 商一旦挑战传统的电信行业,胜算不小。 回头来看国内,2014年,中国已经发生的事情是:Wi-Fi万能钥匙和Wi-Fi共享精灵受资 本热捧;阿里拿到了虚拟运营商牌照并推出全民免费Wi-Fi计划;小米拿到了虚拟运营商牌照并推出了小米路由器;小米和大众点评投资了商用Wi-Fi网络 运营商迈外迪;腾讯准备成立全国Wi-Fi联盟;平安也在免费Wi-Fi里插了一脚……尽管没去MWC,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成为一家移动互联网络公司的道路 上,走得一点都不慢。 对于互联网公司布局移动网络,通常的说法是,为了争夺入口,通过后向收费盈利,但实际上,如果网络做好了,电信运 营商面临的就是真刀实枪的正面竞争。除了Cablevision收取月租费外,美国的Wi-Fi运营商FreedomPop和Republic Wireless都推出收费服务,用户可以使用其数百万Wi-Fi热点,或在Wi-Fi和蜂窝之间切换,月租费是5美元到40美元不等。 无论是平安还是阿里,其免费Wi-Fi计划中最大的参与者便是各地电信运营商。此前,Wi-Fi之于三大运营商,如同鸡肋,布局很早,收益很小。如今, 互联网公司们送来了“枕头”:卖给我们吧,我们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如果真就这么简单便宜将Wi-Fi卖了,估计过几年,就得看人家的脸色了。 | |
千团大战:看今天商业WiFi乱局及其破解之道
作者 水煮鱼 | 2015-03-07 09:23 | 类型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移动和设备, 通讯产品 | Comments Off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起始于2010年的千团大战。从2010年初开始,第一家团购网站上线以来,到2011年底,团购网站的数量超过了5000家。当时 就有很多媒体预言,2013年,团购的泡沫就将褪去,将有90%的团购网站将死去。果不其然,到2014年,团购网站关闭了95%,而幸存者只剩下了美团 网,大众点评和百度糯米,以及为数不多的100多家。不过都认了干爹(美团网和大众点评找了阿里巴巴,百度糯米则认了百度,而之前差点IPO的拉手,早已 不知所踪),前三家的市场份额总额超过了80%,团购行业开始进入寡头时代。 为什么在千团大战中,美团能够做到最大?美团的CEO王兴提到了关键点:美团的价值观。在2011年,团购最疯狂的一年,美团也遭遇了美团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本来与DQ合作的冰激凌优惠券,由于DQ的单方面解约,导致了一万多名消费者在拍下了冰激凌优惠券的情况下,却无法使用。这个事件使得美团开始重新审视美团的价值观问题。对于团购业务,其实面对着C端客户和B端客户,当危机发生时,必须要在两端作出取舍。美团给出了自己的价值观:1、消费者;2、商户;3、员工;4、股东;5、王兴。 围 绕着美团价值观,美团率先在业内提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先行赔付机制。这种倒贴钱的方式,对企业运营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但好处是,在千团大战中,美团率 先在用户消费心理痛点上,打出了差异化,从而使美团能够从几千家团购网站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其次,美团为了保障商户利益,提出了最快到账原 则,颠覆了传统团购网站通过延迟账款,通过沉淀资金的金融操作盈利的商业模式,让出美团的利益,从而俘获了更多商家的支持。 通过注重用户利益和价值,在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以及经营模式上的创新,使得美团在号称互联网历史上最残酷的肉搏战中幸存了下来,并且最终成为了团购行业的领导者。 时间到了2014年,自从互联网抢占入口的不断上移,以前不被大家关注的互联网接入WIFI成为了一个新的混战的战场。根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底,商业WIFI市场中的玩家,大大小小总计已经接近500家了,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仍然不断有不同的背景的玩家还在不断的涌入这个市场,大的,小的,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甚至还有金融保险行业等等。从最近的WIFI万能钥匙事件引出的WIFI安全问题说明,在这次残酷肉搏战中,带有互联网基因的玩家们的手段更加暴力,原始和疯狂。小编不得不惊呼:又一个千团大战的来临? 细数目前在商业WIFI领域的玩家,大致可以分为如下派别: 1、菩提老祖派(运营商) 运 营商在WIFI领域其实已经苦心耕耘了多年,但是由于运营商本身的体制限制和在运营商网络上运营思路的惯性,一直都没有找到很好的运营模式。近期运营商在 商业WIFI的运营思路上已经做出了调整,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将以前由运营商支持的WIFI建设和运营下放给社会企业,一方面减少了建设 WIFI网络给运营商带来的资金压力,另外一方面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和资本,期望在商业WIFI的运营模式下取得突破和创新。也正是由于运营商在WIFI领 域态度的开放,才使得越来越多的玩家能够进入这个市场,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运营商目前闲散的WIFI覆盖区域更多是在公共区域,这些区域的WIFI 覆盖更多是行政需求,而不是市场行为,所以用户的商业价值较低。主要的盈利模式有过运营Portal广告页面或者通过批发WIFI流量的方式实现流量变现 2、江湖新势力派 由于WIFI领域的入口价值,以及几大互联网大佬对O2O的战略投入,而WIFI又被公认为O2O的最佳入口。因此传统的互联网大佬也盯上了这块肥肉,并且逐渐衍生出了几大江湖新派系。 a. 华山派(阿里系) 树 熊和支付宝。二者通过在支付宝移动端开放WiFi入口,吸引消费场所主动接入并购买设备(比如购买树熊的智能路由设备,从模具、电路到rom、 portal云平台都是树熊自行设计开发等,但目前除树熊外,大部分商家都是赠送的)。目前来看,一般是对自身推广有需求的商家会这么做,看好支付宝就把 WiFi关联支付宝,看好微信就关 联公众账号,再把上网流程设计为关注店铺公众号,转化粉丝,公 众号内实现一键上网。店铺能通过这类方式利用WiFi推广自己的公 众号或者支付宝,巨头也可以稳固自己线下的战略布局。在整个的WiFi领域,树熊之所以卖设备的方式生存,因为背后有阿里。 b. 南岳派(腾讯系) 腾讯依托强大的社交网络,推广腾讯的微信WIFI。目前和腾讯合作的商业WIFI运营商有迈外迪,微娱科技,百通无限,潮WIFI,九柚时空。 c. 少林派(百度系) 百度在商业WIFI相对比较封闭,依靠自己的百度直达号,百度钱包 ,联合运营商的已有的覆盖全城的WIFI网络,打通线上和线下,以及其中关键的支付环节。小编不得不说百度就是任性,不过在当前以商业模式和规模取胜的时候,百度的这种做法,能在商业WIFI领域能有多大建树还要拭目以待。 d. 崆峒派(小米系) 小米除了在早期投资了麦外迪,并且将WIFI认证集成到其实MIUI操作系统里面,以及早期启动的WIFI分享计划由于安全问题而暂时中止之外,目前小米在商业WIFI领域的动作较少,也越来越少的听到在该领域小米的声音了。 e. 青城派(差异化场景系) 在商业WIFI领域的应用,其实除了常见的一些商业场景外,一些其他的应用场景下表现出对WIFI强烈的需求。 一个是医院,候诊人群如何通过wifi打发无聊的候诊时间?目前在全国的妇幼保健院均建设了统一的HOS-WIFI网络,在此网络下,一些医药行业的广告公司依托于Portal页面,进行精准的商业广告推送,表现出了较大的商业价值。 一个是轨道交通。七彩传媒、百灵时代和巴士在线都是传统的轨道传媒的转型,他们主要专注在公交领域。而长途大巴上则是中交汇能,通过垄断的资源,在22省的长途大巴上部署了无线的WIFI网络。高铁领域的玩家是一些有深厚的客户关系的公司,比如在高铁,火车领域深耕多年的京海博源等。而由于飞机涉及到飞机改造和安全问题,因此主要由航空公司自己完成。 除此之外,在这个领域中大大小小的玩家还不计其数,近期鹏博士收购了Joome,也在开始进入商业WIFI的领域。可以预见,商业WIFI领域的千团大战,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虽然历史都是由不同的人来书写的,但是你会发现其实历史的规律却总是那么相似。WIFI行业由于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以及硬件的投入等因素,可能很难再现团购网站那种万马齐喑的壮观景象,但是接近千家的混战里,你是否能有美团的幸运,而笑傲到最后呢?根据互联网商业世界的发展规律,商业WIFI可能在2016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将迎来整个行业洗牌的决战时刻。时间很宝贵,而你是否已经在开始准备迎接这个时刻的到来? 如何从如此乱局中破局,在即将到来的千团大战中幸存下来?从美团的经验来看,需要在千人一面中找到自己的差异性,才能有可能在最终的乱局中杀出一条血路。如何做到? 1、 认识清楚自己。 商业WIFI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从不同的维度,商业WIFI可以分为很多个层次。 从产业链上划分,分为了上游的芯片厂商,和WIFI模块,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游的设备制造商,服务平台提供商,下游的系统集成商,最终WIFI服务的运营商。在产业链上地位的不同,决定了最终的玩法的差异。产业链越往下游走,技术门槛越低,因此其玩家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不同的层次的WIFI玩 家,最终胜出的资本也就存在了差异。因此首先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而根据自己的定位打造出在这次肉搏战的竞争优势。如果你是做芯 片的,就在芯片的集成度,芯片的出货量,芯片的开发易用性,芯片的技术指标,芯片价格等方面打磨你的差异性。如果你是设备制造商,则需要在设备的性能和稳 定性,产品质量,整体解决方案,对下游客户的支持的力度等方面玩出你自己的花样。而如果你是将自己定位一个商业WIFI业务的运营商,则你可能就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你的客户资源,在尽快的抢占市场地盘上努力了。必要时可能还需要拜一个干爹,这样通过密集型资本和人力,迅速拓展你的地盘,抢占市场优势。 从应用场景思考,商业WIFI在医院,在景区,在商场,在园区各有差异。 2、 认识清楚别人 这个别人主要是指你的用户,你的客户。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里要讲到用户,要讲到客户,这两个不是同一群人吗?有时候这两者人是一群人,而有的时候这两者又不是同一群人。 认清别人分为了两个层面: 第一是先识别“别人”。 就是先弄清楚,谁是你的用户,谁是你的客户。大家觉得这个问题简单吗?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如果第一个问题弄清楚了,自然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而如果第一个问题没有弄清楚,第二个问题无疑就比较难了。 第二个层面是认识“别人”的需求。 识别需求这个事情一直都是难事,有的说客户和用户要的不就是需求吗?其实不然。大家搞混了需要与需求的差别。一定要记住,需求永远是和客户的动机有关的。弄清楚你服务的客户和用户背后的动机,自然就能识别出用户需求了。什么是动机?举个例子,在高铁上,我们为什么要WIFI?有的人回答是为了上网。这是动机吗?不是。其实其背后的动机是无聊,要杀死无聊。是不是很简单呢?现实情况是很多动机不像我们举例这么简单和直接,它可能经过了非常多层次的伪装。对动机的识别,是要建立在对用户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的。 3、 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更要勤奋 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资源。在认识清楚上面两个问题的情况下,需要的是高效率的执行。在商业市场上,永远都是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 最近一篇文章在网上转的挺火的:《千万不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往往我们都注重了执行的效率,却往往忽视了方向上的思考。在认识清楚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在商业WIFI上的战略思考。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资源,因此也就在商业WIFI上自然有不同的方向选择。 根据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在一个方向上更容易以最低的成本占领用户和客户的心智。美团之所以能够胜出,其实也就将公司资源做到了一个点到两个点的创新上。因此小编认为在商业WIFI这个概念还是有点大的市场上,再细分到一个或者二个市场,用所有的资源和精力精耕细作,体现出差异性,才可能保证在后面的商业WIFI的千团大战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2014 年,互联网行业将之定义为O2O元年,这一年移动的4G正式运营了,并且在一年时间里迅速布放了70万个基站,4G用户也拓展到了1亿人。而华为更是宣称 投入6亿美元研发5G,并且最早将在2020年投入商用。这一年一件很重要的事件是铁塔公司的成立,以及虚拟运营商的合法化。而这一年,离通信行业定义的 商用WIFI元年2011年已经过去了3年。 2015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只是希望再过两年,在商业WIFI中搏杀的勇士们都还一切安好! | |
硅谷深处的忧虑(4)~谁的乐园(上)
作者 硅谷寒 | 2014-11-29 16:25 | 类型 互联网 | Comments Off
系列目录 硅谷深处的忧虑
硅谷深处的忧虑(4)~谁的乐园(上) 每一个华丽的梦,都是从黑夜开始。 梦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欢乐还是悲伤,闲暇还是彷徨?梦中只有模糊的道路,我们奔跑着,没人去留意风里尘埃,水中落花。然而,当梦醒的时候,我们是否真地寻到了那梦中的“乐园”?亦或,还站在渺无尽头的路上吟唱:究竟谁,捡起了我曾经的梦? 许多人看到标题的第一直觉:硅谷,当然是创业者的梦中乐园。是的,如果你看过《The Social Network》这部电影,一定还记得Sean Parker在劝说Mark Zuckerberg西迁时,所描绘的硅谷。在Sean Parker的图画里,硅谷是一个充满了机会、金钱、投资人、和天才创业者的极乐之园。 五年之前,我也对此深信不疑,但,现在不是了。 在我看来,创业者是一个稀少而独特的群体,他们有着强大的自由之心,并渴望掌控命运的轮盘。对于创业者而言,这世上并不存在所谓的“乐园”之地,因为整个世界都已被装在了自己的“心”里,一心一世界。换句话说,对于他们而言,这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即是天堂,又是地狱,他们可以一念成佛,也能一念成魔。 “乐园”这个概念,对于那些并没有能力改变“世界”的普通人而言,才更有意义。确切地说,每一个没有能力开天辟地的普通人,才更倾向于在客观的世界里,寻找一个恬静的“乐园”。 而硅谷,正是计算机行业普通员工的乐园。如果,你想在下班后不受工作邮件的烦扰;如果,你想在周末休息两天,远足,海钓,登山,亲子;如果,你想享受平静稳定的生活节奏,并在业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请到硅谷来。虽然,这种情形,很可能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翻版,但至少,现在的硅谷的确可以给普通人提供一个如此安逸的环境。
如果,你没有“富可敌国”的壮志雄心,那么,这些钱足够你过上体面富足的生活,甚至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一辈子也未必有900万美元的收入。
我不想探讨是什么造成了中美员工忠诚度上的差异,因为这牵扯太多纠缠不清的因素。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如此频繁的更换工作,绝大多数人都期望过上稳定的朝九晚六的生活,这并不是什么“奢求”或“过错”,这只是正常的人性需求。如果我们集中精力,提高效率,每天9个小时的时间,足够我们把本职工作完成得干净漂亮。现在已经有一些互联网初创公司,例如Quartz(qz.com)和Treehouse(teamtreehouse.com),设定了工作四天,休息三天的时间表。 成功的创业者,确实需要有“狼性”,和不可遏制的“野心”,但这种“狼性”与“野心”并不能以“企业文化”的帽子强加于普通员工。我们应当正视,普通人与领袖之间的差异。要知道,“人还是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仅仅适用于极少极少的一部分人。 硅谷,固然有天纵奇才的创业家,更有无数尽职敬业的普通人。其实,这片“乐园”,并不是什么天赐之地,它只不过是无数普通人用自己朴实无华的生活所铸就。平凡忘忧,就是这种快乐。 我喜欢在周末的早晨到The Annex去吃早午茶。这家小餐馆,在斯坦福大学旁边,距离风投界著名的沙丘路(Sand Hill Road),也不过咫尺之遥。我可以想象,在沙丘路上那数以千计的风投家们,每天都在疯狂与躁动中度过,他们手上的金钱,轮转又轮转,以神奇的魔力,改变了世界的前行轨迹。 而我与他们不同,只希望在自己平静的世界里,欣赏一花一叶,以及他们的传奇故事。 每一个华丽的梦,也都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结束。 * * * 引用文献: [1]. http://www.bls.gov/oes/current/oes150000.htm#(2) [2]. http://www.chinainternetwatch.com/10104/chinese-employees-change-jobs-more-often-than-americans/ [3]. http://www.bls.gov/news.release/pdf/tenure.pdf 图1. http://abc.go.com/shows/desperate-housewives 图2. [1] 图3. [2] | |
硅谷深处的忧虑(3)~谁唤醒了恶魔
作者 硅谷寒 | 2014-11-08 18:40 | 类型 互联网 | 1条用户评论 »
系列目录 硅谷深处的忧虑
硅谷深处的忧虑(3)~谁唤醒了恶魔 “在山里,住着一个农夫,靠自耕自种为生,但有一群野猪,经常出来啃吃农夫的庄稼,农夫试图消灭这些野猪,便购买了猎枪,整夜地守在田地旁边,一俟发现野猪,便开枪射击。但这种方法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田地很大,野猪又非常狡猾,不会固定地出现在同一个地点。农夫偶尔能打死一只野猪,但依然无法避免农田被啃的悲剧。 后来,农夫想出了一个高明的办法。他把农田里最好最甜的玉米,摘下来,堆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引诱野猪来“免费”吃。起初,野猪们很有戒心,但吃了几个月的甜玉米之后,发现非常安全省力,既不需要自己去“摘”玉米,又没有农夫来袭击,于是野猪们放心大胆地吃了起来。又过了几个月,农夫准备收网了。他开始在外围筑起高大厚实的木板,每天只筑一个木板,野猪们也没有意识到危机。直到某一天,农夫把最后一个木板钉在地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圆形猪圈。此时,野猪们知道中计,想从猪圈里逃出来,但为时已晚。更何况,经过几个月的饱食,野猪都变成了肥大笨拙的家猪,丧失了一切的战斗能力。剩下的事情,就是,农夫一天拖一只出来…” 这个故事试图说明一个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一件事情,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免费”的,那么它一定隐藏了某种代价。 现在,我们来体会一下正在互联网行业里大行其道的“免费”模式。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正被一些大佬赞许为颠覆性的“互联网思维”。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一种“虚伪”之上。所谓“虚伪”,是指互联网企业把“追求商业利益”的本质多绕了几个圈圈,隐藏到消费者的视野之外。当然,这种“虚伪”并无任何贬义,只是一种客观的描述。
从模式识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某种“隐私”,相当于这个人的一种“特征”(feature)。一个真实世界里的人,在虚拟的计算机世界里,完全是由他的特征来表述。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获得了足够多的特征,那么计算机便可以完全洞悉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通俗地说,计算机具备了读心之术。顺其自然的下一步,就是计算机的“控制之术”了。 几天之前,Elon Musk(特斯拉汽车CEO)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讲座上,说出了他的担忧: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唤醒一个无法控制的恶魔[2]。(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e’re summoning the demon. There’s the guy with the pentagram, and the holy water, and he’s like — Yeah, he’s sure he can control the demon? Doesn’t work out:我们正在用人工智能召唤起一个恶魔。就像有一些家伙,觉得自己能够通过圣器和圣水来控制住恶魔,但实际上,这不可能。) 在我看来,Elon Musk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可能。 其实,我们现在的许多行为,都已经被计算机所掌控。我每天收看的新闻,是Google推荐的,我网购的商品是Google推荐的,我预订的旅馆是Google推荐的,我去的餐馆是Google推荐的,我开车的路线是Google推荐的,甚至连我旅游的日期也都是Google根据机票价格来优化安排的。我不费心,很省力,基本上快成为一头“家猪”了。假如,我是说假如,Google想谋杀我的话,它只需要把我导航到悬崖上就行了 :< 如果说,第一代的Yahoo还只是把“玉米”堆放起来的话,那么第二代的Google已经开始在玉米周围建筑“木栏”了。当然,现在离最后一块木板还有很长的时间,但这种趋势却是潜在,甚至是无法扭转的。 我们不妨进一步思考。表面上看来,是人工智能技术唤醒了恶魔,但人工智能技术是要建立在我们隐私的大数据之上,而获取我们的隐私是要建立在所谓的“免费”模式(互联网思维)之上。但,为什么“免费”模式会兴起呢?这是因为我们人性深处的潜藏之恶吗?(比如,懒惰,逐利,虚伪)当我们体察到了人性深处的“邪恶”时,还会指责那个遥远的“恶魔”吗? 或许,是我们唤醒了恶魔;也或许,我们自己就是那个恶魔。 * * * [1]. 该故事出自《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一书。这本书有可能是伪作,但本文只是想讲述一个故事,而并不去考证这本书的真伪,也无意以洛克菲勒来妆点门面。 [2]. http://techcrunch.com/2014/10/26/elon-musk-compares-build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to-summoning-the-demon/ 图1. http://www.bidnessetc.com/28029-artificial-intelligence-is-a-demon-that-will-kill-us-all-elon-musk/ 图2. http://www.clickonf5.org/7023/google-empire-dont-be-evil/ | |
The Mathematics of Romance (1):Preliminary
作者 彩筆 | 2014-04-28 10:45 | 类型 互联网, 大数据, 行业动感 | Comments Off
几天前的Mozilla CEO一事沸沸扬扬。自2013年4月,经过近1年的苦苦寻找,Mozilla终于在3月25日公布了新CEO人选——JavaScript创建者、Mozilla当前CTO——Brendan Eich [1]。然而,10天之后(4月4日),新上任的CEO即因曾经(2008年)支持加州反同性恋婚姻提案、捐款1000美元,以及公开发表过歧视同性恋的言论,被迫离职[2]。 关于前文所列原因的真实性,作为怀疑论者的笔者始终存疑。不过,一些媒体截取了部分Twitter上的“民意”,展示出Eich的不受欢迎(可参考下图[3])。 不管怎样,另一个角度的报道更吸引笔者:“The Hypocrisy of Sam Yagan & OKCupid”(笔者试译:“假惺惺的SY和OKC”)[4]。 So, who is Sam Yagan? & what is OKCupid? 简单的说,Sam Yagan是OkCupid的联合创始人。OKCupid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相亲网站。 Sam Yagan is an American Internet entrepreneur best known as the co-founder of OkCupid. In 2013, he was named to Time Magazine’s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the World’s list. He is currently the CEO of the world’s largest e-dating site, Match.com.[5] 注:2011年2月2日报道,Match.com以50 million美金收购OkCupid。[6] 他们做了什么? 3月31日,用Mozilla登录OKCupid的用户会看到以下内容: “Mozilla’s new CEO, Brendan Eich, is an opponent of equal rights for gay couples. We would therefore prefer that our users not use Mozilla software to access OkCupid.”[7] 他们在联合OKCupid用户抵制使用Mozilla,以表达对新任(2014年3月上任)CEO在2008年曾经给加州反同性恋婚姻提案捐款1000美金这一(系列)行为及其所代表立场的否定。 “假惺惺”一文认为:OkCupid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successful effort to bring down Mozilla CEO Brendan Eich.(OKC在扳倒Brendan Eich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质疑OKC此举的动机:PR,nothing but PR。(具体内容请参考原链接,作者用一个事实论据巧妙地佐证自己的观点。因与本系列文章主旨无关,不在此详述。) By the way, OKC在4月2日撤销了上述行为。 笔者在此补充一项数据(除“说明”数据本身之外不做任何解读,读者可自行用于证明各自的立场)。下图是在Google Trends(googel.com/trends)检索“OKCupid”的结果。图中由A-I标注的点表示OKCupid(以下简称OKC)出现在某媒体头条。在A右侧的区域最小值对应2014年3月热度89,而4月份不完整数据已累积为100(曲线最右端上扬的最高点)。 笔者认为,数据分析从业人员的基本修养(之一),立场并非“必需品”,对“结论诞生过程”的“批判性审视”才是。在这种“朴素推理”产生的结果面前,最有效率的处理方式是保持沉默。(我)既不能提供“硬”数据以支持或反驳,也不能通过比嗓门的方式强迫别人接受(我的)观点。对事情的关注可以简单看看“投票结果”就可以了,即便“结果”也不足以说明“问题”(“少数服从多数”还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关于数据分析结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社会功能)是另外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还是让其他“更有话说”的人去说吧。 最后引用张有待(新浪微博@有待)老师在2013-2014深圳迷笛音乐节领奖(中国摇滚贡献奖)时讲的一句话:Time will tell。(他是个寡言的人。)
言归正传。这次的the Mathematics of Romance系列将会从OKC出发。 之前提到过一些,OKC is a free friendship, dating and 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在07年被列为Time magazine十大相亲网站之一[8]。 OKC现在是IAC/InterActiveCorp旗下的网站之一(下面列出IAC所有的网站,为读者建立IAC逼格的baseline)。其创始人(Chris Coyne, Christian Rudder, Sam Yagan, and Max Krohn)在鼓捣出TheSpark(OKC的最初版本)的时候还是哈佛大学的学生。 文献来源:[9] OKC除了提供一般的instant messages和emails等服务外,最有特色的是他们计算匹配度的方法。数据源有2个:users’ activities on the site and their answers to questions。通过回答问题,用户不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暗示了他/她能够接受的选项范围,以及不同选项对他/她来说的重要程度。对于得分较高的用户,会收到一封邮件告知:他们是OKC最有吸引力的用户,可以在他们的匹配列表中看到更多的attractive people。最后,OKC还会写一句”And, no, we didn’t just send this email to everyone on OkCupid. Go ask an ugly friend and see”. 是不是逼格特别高[笔者很欢乐]。 2009年7月,OKTrends(Dating Research from OKCupid)上线。OKC网站自2004年发布累积了大量数据。OKTrends团队成员分析OKC用户产生的交互数据,在OKTrends(以下简称OKT)的博客上跟大家分享things they’ve learned about people,并且他们只发布那些他们认为有趣的内容。不幸的是,OKT的博客在2011年停止更新。 然而,有了这些博客,笔者得以研究和整理他们的做法(Please keep in mind that这些research是在2009-2011年进行的,与GFT在同一时期诞生)。了解他们是如何利用既有的数据(读者将会在后续文章中发现,同样是“大数据”,GFT与OKC的处理方式并不相同,后续文章将结合实例探讨细节上的差异)、如何根据特定的需求设计数据生成过程、如何在具体的应用情境下解读数据,等等。 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向大家介绍: 1. 你的哪些特质影响你的吸引力(在社交网站上让其他人主动联系你)? 2. 人们在选择感兴趣对象时的博弈心理是怎样的? 3. 第一次向(感兴趣的)陌生人打招呼应该说些什么? 4. 第一次见面时可以聊哪些话题? 5. 以及OKT团队是如何得到这些结论的。 如果不与整个系列的文章冲突,笔者还将介绍另外一个数学博士利用OKC的数据给自己找对象的案例。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补充说明: 同GFT一样,OKT同样十分注重用户隐私,他们声明: All data is anonymized and aggregated; no member of our blog staff sees an individual user’s personal information.
最后,以下是OkCupid’s Blog Team的成员名单,是笔者要由衷感谢的人(都是一些经历丰富、十分有趣的人,希望笔者有机会在后续文章中介绍他们): Sam Yagan—CEO Christian Rudder—editorial director / data analyst Max Shron—data scientist Chris Coyne—creative director
参考链接: [1] Mozilla任命JavaScript发明人Brendan Eich为新任CEO. 张勇. 2014-03-25. CSDN.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4-03-25/2818955 [2] 唏嘘不已!Brendan Eich上任Mozilla CEO仅十天即因歧视同性恋被迫辞职. 钱曙光. 2014-04-04. CSDN.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4-04-04/2819159-mozilla-ceo-brendan-eich-resigns [3] 同[2] [4] THE HYPOCRISY OF SAM YAGAN & OKCUPID. 2014-04-06. http://uncrunched.com/2014/04/06/the-hypocrisy-of-sam-yagan-okcupid/ [5] Sam Yagan.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m_Yagan [6] Christian Rudder. Wike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istian_Rudder [7] OKCupid asks users to Boycott Firefox because of CEO’s gay rights stance, Russell Brandom, 2014-03-31, http://www.theverge.com/2014/3/31/5568136/okcupid-asks-users-to-boycott-firefox-because-of-ceos-gay-rights [8] OkCupid.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OkCupid. Accessed at 2014-04-26. [9] IAC/InterActiveCorp.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IAC/InterActiveCorp. Accessed at 2014-04-26 | |
互联网架构的设计哲学
作者 陈怀临 | 2013-12-21 07:46 | 类型 互联网 | 2条用户评论 »
2013
作者 陈怀临 | 2013-11-18 14:18 | 类型 云计算, 互联网, 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 | Comments Off
[原文可参阅:作者:雨前 URL:http://www.china-cloud.com/yunhudong/guigudsy/2013/0806/20992_2.html] 2013年,大数据、云计算驱动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行业创新、投资行为也更加频繁和务实,按照这些投资/融资金额和时间,这一期我们中云网主要针对千万美元以下投融资挑选了近30家典型企业和案例,基本都是云和大数据领域的创业企业,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以供参考。观察这些小额的投融资案例,主要还是涉及了大数据应用各个层面的,包括语音、情绪分析,广告、医疗、招聘、气象,甚至传统农业等方面,云计算企业也是主要针对企业的云端服务监控,数据管理,安全和服务优化,以及桌面云等服务范畴,To B 和面向具体服务和传统业务是绝对的主流,云/大数据跨界和对传统产业改造探索的力量正在积蓄。 一、云计算领域 1、企业云数据安全企业Ionic Security融资920万美元 4月19日,企业云数据安全及控制初创企业Ionic Security宣布获得了 925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Ionic Security通过加密的方式对包括电子邮件、Yammer 消息、照片、微博、状态更新等重要数据进行安全访问控制,为企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安全、身份及访问及访问控制平台,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加密安全访问控制。此轮融资由凯鹏华盈领投。 2、BaaS初创企业FeedHenry获900万美元融资 5月2日,BaaS (后端即服务)提供商FeedHenry宣布已获得 900 万美元融资。FeedHenry移动应用平台以云计算为基础,与众多后端系统进行集成,可以为企业提供云存储、业务逻辑管理、安全、分析等功能,简化移动应用开发。FeedHenry 的平台支持原生应用与 HTML5 应用,所开发的应用可部署到公有或私有的 PaaS 及 IaaS 上。此轮投资由 Intel Capital 领投。原有投资者 Kernel Capital 、VMWare 等也有参与。 3、企业元数据内容管理初创企业M-Files获600万欧元融资 4月30日,企业元数据的内容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芬兰初创企业 M-Files 宣布获得 600 万欧元的 A 轮融资。M-Files 总部位于芬兰的坦普雷,现有的企业客户包括 AstraZeneca、SAS、Pandora、联合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嘉信理财、Hecla Mining 以及 Hill+Knowlton 等。M-Files 的解决方案是以元数据为基础的,这种内容管理办法并不关心文档 / 内容的存放位置,无论是放在本地还是云端或者混合均可,因为它是基于文档内容而进行信息管理的。此轮融资由 DFJ Esprit 领投。 4、B2B贸易云初创企业Nipendo获800万美元融资 3月13日,提供采购订单、发票等文档管理的软件即服务的 Nipendo 在 B 轮融资中获得了 800 万美元投资,投资方是李嘉诚旗下的 Horizon Ventures。Nipendo是一家提供从客户到供应商的 B2B 云服务的初创企业,成立于 2010 年。其服务可实现从询价、下订、发货到支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支持各种主流 ERP 系统,兼容各种集成方法、数据格式及特定流程。 5、电商云软件提供商Brightpearl融资800万美元 5月22日,电商云软件提供商Brightpearl刚获得 8 百万美元的 B 轮融资,投资方正是先前提供 5 百万 A 轮融资的 Eden Ventures 和 Notion Capital。Brightpearl 为电商提供一系列的云软件服务,包括订单、库存及物流管理,记账服务、CRM 等等。它尤其注重多渠道销售配套的后台服务,这包括线上的多渠道,也包括和线上线下的信息整合。 6、专注企业移动数据优化管理Wandera获700万美元融资 4月10日,基于云的企业移动数据优化管理初创企业Wandera 宣布在 A 轮融资中获得由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投资的 700 万美元。Wandera专注于“移动数据优化”领域, 提供的SaaS 服务采取每用户按月收费的模式,在设备和互联网之间充当代理,提供数据连接的压缩服务,从而减少特定应用的带宽消耗,达到节省数据流量的目的。 7、“盒子里的 Amazon S3”,SwiftStack 融资 610 万美元 3月12日,为企业提供软件定义储存的创业企业 SwiftStack 获得 610 万美元 A 轮融资。通过 SwiftStack 提供的软件定义储存解决方案,客户企业可以从底层存储基础设施分离管理,在存储硬件上建立大量存储池,更加便捷地实行数据简化操作,达到降低整体运营成本的目的。通过 SwiftStack 提供的软件定义储存解决方案,应用开发人员及运营团队可以在私有数据中心内享受公共云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8、企业内部IaaS平台供应商Appcore融资600万美元 3月7日,基于企业内部部署的IaaS平台供应商Appcore宣布获得了6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人,还有Appcore公司第一批用户–爱荷华州的电信公司–引导了该轮投资。前期的投资人Telephone Acquisition Co.,对此亦有贡献。在该轮融资之后,Appcore公司的风投资金已经达到1100万美元。Appcore公司成立于2008年,公司总部位于爱荷华州的首府Des Moines。Appcore的主要业务有租用机架,软件交付,为电信公司提供基于云端的应用(提供off-site灾难恢复)。 9、“google保护者”Spanning获600万美元融资 3月22日,为使用google应用的用户提供数据恢复的保护公司Spanning宣布获得600万美元的融资,主要投资者是Foundry Group和一位神秘的“战略投资者”。Spanning为Google用户企业级的应用数据保护,Spanning几乎可以保护所有Google应用的数据,包括Gmail, Drive, Sites, 日历和联系人等等。用户只要在Spanning上用自己的Google账号注册,Spanning在获得许可后,就可以把这个Google账号使用的应用数据备份到云端,让使用者数据受到损害时及时进行恢复。 10、虚拟化管理软件公司PHD Virtual获400万美元融资 3月8日,虚拟化管理软件公司PHD Virtual宣布刚刚融资400万美元。PHD Virtual是专门为物理、虚拟及云环境提供VMware和Citrix备份以及监控解决方案的软件公司。其开箱即用式的备份套件可以充当一台虚拟设备,允许用户直接通过vSphere或XenServer管理程序直接备份,无需物理服务器或额外软件,从而降低虚拟环境的管理难度。这笔资金中的一半由其业务及技术合作伙伴Citrix以及VC机构Insight Venture Partners投资,其余200万美元则来自从Wellington Financial的债务融资。 | |
百度:土豪投机移动互联
作者 skyissky | 2013-10-22 09:33 | 类型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行业动感 | 3条用户评论 »
面对移动互联,百度急了。 百度:土豪投机移动互联 百度有困难了。 2.战略:看不懂 说起百度的移动互联战略,谢文仍旧是保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在我看来,这些都不叫战略,顶多称之为战术。” | |
淘宝技术嘉年华: 分布式系统稳定性模式的探索
作者 陈怀临 | 2013-05-30 23:42 | 类型 互联网, 研发动态, 行业动感 | Comments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