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快来看上帝啊——IPv9的一些技术细节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image      笔者按:网名为“飞龙”的网友在弯曲评论上批判IPv9的文章后面频繁留言支持IPv9,并对高飞的论述予以驳斥。遗憾的是,不少飞龙的留言都流于形式,或者辞不达意,或者不知所云,或者上纲上线。2008年7月22日,飞龙终于在高飞对IPv9分隔符和地址压缩方法提出质疑后,亮出了IPv9在这方面的技术细节!

      这些留言很有价值,因为终于,我们开始了面对面的技术交流,而不是一味的讨论大帽子和所谓民族创新。高飞在这里把飞龙的这些留言摘录出来,加以点评,让更多的读者能够看到。我们欢迎飞龙在弯曲评论注册帐号直接发表文章——那样您的观点能让更多人更容易的看到。也欢迎广大弯曲评论读者踊跃讨论!

      起因来自于高飞的如下评论:

高飞 于 2008-07-21 8:50 pm

切莫和我提起这个IPv9分隔符和压缩方法。参考拙著:中国的创新,还是骗子的杰作?(三)
作为一个研究了多年IPv6以及网络协议的工作者,笔者清楚的知道事实是这样的:IETF于1998年8月对RFC 1738进行了修改,制订了RFC 2396。但是冒号在传统的URI表示中表示的是端口号,因此浏览器对于IPv6的冒号十六进制表示的128比特地址无法正确解析,返回错误信息。在国际研究界的讨论下,IETF于1999年12月重新修改了URI的格式,制订了RFC 2732,在这篇RFC中,“[”和“]”第一次被引入了URI格式表示符中,一对[ ]中可以容纳任何一个合法的IPv6地址,后面仍然可以用冒号表示端口。您就别拿着RFC2732来炫耀您自己的“成果”了吧,这不是剽窃和抄袭,是什么?
至于压缩方法,自己看看RFC1752和RFC2460吧,看看您抄袭了多少,还敢拿来作为自己的发明?自律,这个词看来不适合您。

飞龙 于 2008-07-22 12:15 am

高飞在颠倒是非,您查—下,srfc文挡00001完稿于1999年6月2日,而RFC 2732发布于1999年12月,是谢建平等四人提早了6个月发在了关于中括号可用于分隔符《[》的信息,根据著作法,谁枪先发布,著作权归早发布者。高飞还是拿岀您的创造性,给大家过眼。

高飞点评:srfc 00001是虾米碗糕?听起来变成RFC2732抄袭您的所谓“SRFC”了。和IETF和众多RFC贡献者讨论中国的《著作法》和著作权,还要把著作权归您所有?再引用这位匿名兄的评论如下:

匿名 于 2008-07-22 12:28 pm

一个RFC的编写、评审和发布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文档都在邮件列表上公开讨论(不需要会员资格和交会费,只要你在网上简单预订这个邮件列表,立刻就能看见邮件讨论),所以,拿RFC 2732的发布时间并不能作为不可能抄袭的例证,要追溯到工作组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至少要追溯到第一个工作组草案(一般比发布早两三年),如果再早的话要看形成工作组草案的个人草案,当然,个人草案里面的想法也不一定是最早的,非常可能大家都在邮件列表上都讨论很久了,这时候才有人写了个个人草案,然后,经过一两年的讨论被接受为工作组草案,又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正式成为RFC。

飞龙 于 2008-07-22 12:20 am

高飞看一下版权日子:十进制网络工作小组联系地址:上海市天山路11弄3-9号3楼
联系人:谢建平
电 话:0086-21-62901513
F A X :0086-21-62906873
数字电子邮件:62901513@008621114135.
英文电子邮件:62901513@www.adda-ty.net
1999年6月2日
版权申明
本文件全部版权属于十进制网络工作小组和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
该文章来自http://linux.ustc.edu.cn/~syang/IPv9/RFC%20IPv9地址12.doc查看原文请点击

飞龙 于 2008-07-22 12:27 am

高飞称:自己看看RFC1752和RFC2460吧,看看您抄袭了多少,还敢拿来作为自己的发明?自律,这个词看来不适合您。 而ipv9的压缩法见如下哪—奌是抄的您对比岀来供大家批驳:地址的文本表示
我们制订了一种表示IPv9的256比特地址的方法:“中括号十进制”表示法。这种方法可以用以下二种方法表示:
方法一:1024比特用[]表示。[]当中1024比特用十进制表示,其长度可以不定长书写。并可以在游览器中书写时略去[]号。
方法二:表示方法的形式是“y[y[y[y[y[y[y[y”,其中每个y代表地址为一个32比特部分,并使用十进制表示。例如:
0000010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80800[0061908791[0010880800[0019820203
在地址表示中,每个十进制数靠左边的多个连续的零可以省略不写,但是全零的十进制数需要用一个零来代表。例如,上面的地址可以写成:
108000[0[0[0[80800[61908791[10880800[19820203
为了进一步简化地址的表示,我们可以将地址中连续的全0域用一对方括号“[X]”来代替(X为全0域的段数)。例如,上面的地址可以简写成:
108000[3]80800[61908791[10880800[19820203
又例如:
0[0[0[0[0[0[0[1可简写成[7]1
0[0[0[0[0[0[0[0可简写成[8]
IPv9地址有五种类型,分别介绍如下:
1.纯IPv9地址
这种地址的形式为:Y[Y[Y[Y[Y[Y[Y[Y 其中每个Y代表一个从0到232 =4294967296之间的十进制整数。
2.兼容IPv4的IPv9地址
这种地址的形式为:Y[Y[Y[Y[Y[Y[Y[D.D.D.D 其中每个Y代表一个从0到232 =4294967296之间的十进制整数。D代表一个原来IPv4的0到28 =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
3.兼容IPv6的IPv9地址
这种地址的形式为: Y[Y[Y[Y[X:X:X:X:X:X:X:X 其中每个Y代表一个从0到232 =4294967296之间的十进制整数。X代表一个原来IPv6从0000到FFFF之间的十六进制数。
4.特殊兼容地址
为了能从IPv4、IPv6向IPv9平滑升级,我们设计了一些兼容地址。其中,在IPv6地址中有一些是为了兼容IPv4地址而设计的兼容地址,为了能把这部分平滑的向IPv9地址过渡,我们对此做了特殊处理:在这部分地址前加上适当的前缀形成。为了让它们表示更为直观,避免书写中疏忽容易导致的错误,引入了简写的办法:
y[y[y[y[x:x:x:x:x:x:d.d.d.d
其中,每个y代表地址为32比特,用十进制表示;每个x代表原来IPv6地址为16比特,用十六进制表示;每个d代表原来IPv4地址为8比特,用十进制表示。例如:
0[0[0[0[7474147[5211314[7758521[53517231
可书写成:0[0[0[0[72:BE3:4F:84B2:76:62B9:3.48.155.175
或:[4]72:BE3:4F:84B2:76:62B9:3.48.155.175
又如:
0[0[0[0[0[0[0[562159487
可书写成:
[4]::33.129.223.127
5. []全十进制地址
为了便于物流码及全十进制地址的应用。可在10的256次方中,根据应用需要采用定长不定位的方法。
6.过度期的IPv9地址
为了解决IPv4能平稳地向IPv9过度,我们考虑现有到互联网至今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特设计IPv9的过渡地址,拿出一段232来过渡分配。可实现在目前系统上做少量改动即可,其中IPv9中有一段J.J.J.J.其中每个J表示一个0到28的十进制数即0~255。其中前面[7]可在本地地址中间省略不写,即本地用户(或指定用户)可用J.J.J.J.来直接使用和原来的IPv4的D.D.D.D.区分。同时,这部分用户为了平稳过渡到全十进制可同时分配十进制。以便今后软件和硬件的改进时不必重分地址,如[7]5211314可书写成[7]3.48.155.175在本地域一个IP网络内可直接用 3.48.155.175来书写。

飞龙 于 2008-07-22 12:31 am

另外一种表示IPv9的256比特地址的方法:“大括号十进制”表示法。这种方法将256比特的地址分成4个64比特十进制数加上分隔它们的大括号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的形式是“Z}Z}Z}Z”,其中每个Z代表地址为一个64比特部分,并使用十进制表示。它的用法和Y完全一样,同时和Y兼容,二者可以混用。这样就大大的方便了目前这些IPv4地址在IPv9中的兼容地址。例如:
z}z}z}z;
z}z}y]y]y]y;
z}z}y]y]y]d.d.d.d;
z}z}z}y]d.d.d.d;
z}z}z}y]J.J.J.J;
z}z}z}y]y]J.J.J.J;
……
尤其是最后一种地址格式更为有用。例如:
地址0}0}0}0]192.192.192.192
我们可以这样表示:{3}0]192.192.192.192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符号表示时,中括号和大括号我们用时不分前后的,即“{”和“}”、“[”和“]”不分,因为我们考虑到这样并不会引起任何副作用,而且能更方便使用者,所以这样定义。
由于IPv9的地址长度为256位,这样无论采用4段还是8段,在每一段中仍然会有很多位。例如采用8段表示时,每一段仍然有32位。这样在一段中就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110]……
……]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这样的情况不仅输入繁琐,而且很容易少输或者多输,使用户眼花而不利于数位。为了方便,我们引入了小括号表示法——(K/L)。其中“K”表示0或1,“L”表示0或1的个数。这样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简写成:
……](0/27)10110]……
……]0(1/31)]……
2.3地址前缀的文本表示
IPv9地址方案与IPv4的超网和CIDR方案类似,都是通过地址前缀来体现网络的层次结构。在IPv9地址前缀的表示上,采用了类似于CIDR的表示法,其形式如下:
IPv9地址 / 地址前缀长度
其中,IPv9地址是采用IPv9地址表示法所书写的地址,地址前缀长度是指明地址中从最左边组成地址前缀的连续比特位的长度。
在此,我们必须注意,IPv9地址中用的是十进制数,但前缀长度却是指的二进制而言的。因此,必须小心计算前缀。在十进制数中很不直观,所以我们考虑后认为可以把IPv9地址前缀换算成十六进制较为容易理解。但表示IPv9地址时还是用十进制数。
例如:200比特的地址前缀1212[0[0[0[343[150[0可表示为:
1212[0[0[0[343[150[0[0/200
或 1212[3]343[150[2]/200
或 1212[0[0[0[343[150[2]/200
或 1212[3]343[150[2]/200
注意,地址前缀的表示中,IPv9地址部分的表示一定要合法,即斜线“/”左边的IPv9地址必须能还原成正确的地址。
在这个地址前缀中,我们可以看到地址前缀长度是200,故此,前缀实际上就是整个地址的前6段再加上第7段的前8比特(32*6+8=200)。因此关键在地址的第七段。此段用十六进制表示为:00000000,前缀只包括前两个0。了解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本段的取值是在 00000000(hex)~00FFFFFF(hex),即十进制的0~16777215。
IPv9地址部分可以是由纯粹的地址前缀通过在它的右边补上0生成,它还可以是一个包含该地址前缀的真实的IPv9地址。例如,上例中的地址前缀还可以表示成:
1212[3]343[150[16777215[6789/200

飞龙 于 2008-07-22 12:38 am

欢迎大家对比:找到压缩法、分隔符]的用法与ipv6相似或是抄袭RFC 2732,RFC1752和RFC2460,奖励人民帀壹仠元,并向全球网民道歉赔礼,从此不邦谢建平、张博士争论。但高飞的表态呢?

高飞点评:您不过是模仿IPv6向下兼容的地址分类,搞出了一套IPv9的兼容地址分类和表述而已。还引入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申请发明专利容易,得到网络学界的consensus可就难了。

飞龙 于 2008-07-22 1:05 am

高飞对比一下,这张42层路由表与ipv4/ipv6相同吗?也是抄的吗?
IPv9地址格式前缀的原始分配表
地址类型 格式前缀(二进制码) 格式前缀(十进制码范围) 占地址空间的比例
1 保留地址 0000 0000 00 0——4194303 1/1024
2 未分配地址 0000 0000 01 4194304——8388607 1/1024
3 IPv9十进制网络工作组 0000 0000 1 8388608——16777215 1/512
4 IPX保留地址 0000 0001 0 16777216——25165823 1/512
5 未分配地址段 0000 0001 1 25165824——33554431 1/512
6 未分配地址段 0000 0010 33554432——50331647 1/256
7 未分配地址段 0000 0011 50331648——67108863 1/256
8 未分配地址段 0000 0100 67108864——83886079 1/256
9 未分配地址段 0000 0101 83886080——100663295 1/256
10 未分配地址段 0000 011 100663296— 134217727 1/128
11 未分配地址段 0000 10 134217728—201326591 1/64
12 未分配地址段 0000 11 201326592—268435455 1/64
13 未分配地址段 0001 0 268435456—402653183 1/32
14 未分配地址段 0001 1 402653184—536870911 1/32
15 未分配地址段 0010 0 536870912—671088639 1/32
16 未分配地址段 0010 1 671088640—805306367 1/32
17 未分配地址段 0011 805306368—1073741823 1/16
18 可聚合全局单播地址 0100 1073741824—1342177279 1/16
19 未分配地址段 0101 1342177280-1610612735 1/16
20 未分配地址段 011 1610612736—2147483647 1/8
21 地理区域单播地址 100 2147483648—2684354559 1/8
22 地理区域单播地址 101 2684354560—3221225471 1/8
23 未分配地址段 1100 3221225472—3489660927 1/16
24 未分配地址段 1101 3489660928—3758096383 1/16
25 未分配地址段 1110 0 3758096384—3892314111 1/32
26 未分配地址段 1110 10 3892314112—3959422975 1/64
27 未分配地址段 1110 11 3959422976—4026531839 1/64
28 未分配地址段 1111 00 4026531840—4093640703 1/64
29 未分配地址段 1111 010 4093640704—4127195135 1/128
30 未分配地址段 1111 011 4127195136—4160749567 1/128
31 未分配地址段 1111 100 4160749568—4194303999 1/128
32 未分配地址段 1111 1010 4194304000—4211081215 1/256
33 未分配地址段 1111 1011 4211081216—4227858431 1/256
34 未分配地址段 1111 1100 4227858432—4244635647 1/256
35 未分配地址段 1111 1101 4244635648—4261412863 1/256
36 未分配地址段 1111 1110 4261412864—4278190079 1/256
37 未分配地址段 1111 1111 0 4278190080—4286578687 1/512
38 未分配地址段 1111 1111 100 4286578688—4288675839 1/2048
39 本地链路单目地址 1111 1111 1010 4288675840—4289724415 1/4096
40 站内单目地址 1111 1111 1011 4289724416—4290772991 1/4096
41 多目地址 1111 1111 11 4290772992—4294967295 1/1024
42 全十进制地址 0 0–10256 0–10256

高飞点评:这是您的地址分配表,不是什么路由表。这里的42也不是什么42层路由结构,就是42个地址块而已。飞龙,别露怯了,玩玩路由器看看真正的路由表是什么样子吧,再不济,在windows下netstat -rn也可以。

飞龙 于 2008-07-22 1:29 am

髙飞对比—下上表是否符合rfc160642层的技术要求,如觉的不对您也创造—个。供大家学习
Network Working Group J. Onions
Request for Comments: 1606 Nexor Ltd.
Category: Informational 1 April 1994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Usage Of IP Version 9

Status of this Memo

This memo provides information for the Internet community. This memo
does not specify an Internet standard of any kind. Distribution of
this memo is unlimited.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usages of the old IP version protocol. It
considers some of its successes and its failures.

Introduction

The take-up of the network protocol TCP/IPv9 has been phenomenal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Gone are the days when there were just a few
million hosts, and the network was understood. As the IP version 9
protocol comes to the end of its useful life, once again due to
address space exhaustion, we look back at some of the success of the
protocol.

Routing

The up to 42 deep hierarchy of routing levels built into IPv9 must
have been one of the key features for its wide deployment.

高飞点评:麻烦先看懂英文再开始“发明”。

(没有打分)

雁过留声

“大家快来看上帝啊——IPv9的一些技术细节”有30个回复

  1. 飞龙 于 2008-07-24 7:31 下午

    高飞做事要正直否则上帝救不了您,发布言论不能取其所好,删去文本,现将部分文节附上供大家辩别。同时也希望您创造未来对的起上帝!
    1. 切莫和我提起这个IPv9分隔符和压缩方法。参考拙著:http://www.tektalk.cn/2008/03/06/IPv9,中国的创新,还是骗子的杰作?(三)/。
    作为一个研究了多年IPv6以及网络协议的工作者,笔者清楚的知道事实是这样的:IETF于1998年8月对RFC 1738进行了修改,制订了RFC 2396。但是冒号在传统的URI表示中表示的是端口号,因此浏览器对于IPv6的冒号十六进制表示的128比特地址无法正确解析,返回错误信息。在国际研究界的讨论下,IETF于1999年12月重新修改了URI的格式,制订了RFC 2732,在这篇RFC中,“[”和“]”第一次被引入了URI格式表示符中,一对[ ]中可以容纳任何一个合法的IPv6地址,后面仍然可以用冒号表示端口。您就别拿着RFC2732来炫耀您自己的“成果”了吧,这不是剽窃和抄袭,是什么?
    至于压缩方法,自己看看RFC1752和RFC2460吧,看看您抄袭了多少,还敢拿来作为自己的发明?自律,这个词看来不适合您。
    2. 飞龙 于 2008-07-22 12:15 am
    高飞在颠倒是非,您查—下,srfc文挡00001完稿于1999年6月2日,而RFC 2732发布于1999年12月,是谢建平等四人提早了6个月发在了关于中括号可用于分隔符《[》的信息,根据著作法,谁枪先发布,著作权归早发布者。高飞还是拿岀您的创造性,给大家过眼。
    3.于 2008-07-22 7:15 pm
    匿名:张博士说的很清楚,中国是在1995年开始研发ipv9的,这些文件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试验和验证后才发表的,并作为工作组文件在内部应用,至于您声称的:在邮件列表上公开讨论(不需要会员资格和交会费,只要你在网上简单预订这个邮件列表,立刻就能看见邮件讨论),您只要查一下邮件一目了然,并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中国这批科学家是在创造未来,并尊重前人的工作成果,所以麻烦您寻找1988年至1999年6月2日的邮件,并加以对比。这样即尊重幸事实,也是大家回顾历史和学习的机会。
    4.飞龙 于 2008-07-23 6:54 pm
    陈怀临先生:
    ipv9路由协议有RIP, IS-IS, BGP, ICMP, IPOE, ARP, TCP, UDP,ospf等主要协议,并己实际应用在ipv9双栈路由器、ipv4/ipv9协议转换路由器,并已组网在实际应用达六年之久,并由上海一家公司在批量生产。
    5. 飞龙 于 2008-07-23 7:10 pm
    高飞:rfc1606第2章节中关于路由的阐述:IPv9的深达42层的路由层次是他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特性。所以我们在仔细探讨后,设计了42层的地址空间分配方案并将其与IPV9路由策略结合在一起,形成了42层的路由层次,并达到了设计目标。
    6. `龙 于 2008-07-23 7:35 pm
    潜龙您好:一个在天上,-个在地上2条龙,有意思,IPV9釆用了不定位不定长方法,所以最短地址为16位,目前最长地址为1024位,可根据需求选用。根据测试数据表明,在选用256位时地址时,干兆路由器的性能,报文效率差不多,短包约为98%但选用16位地址时,比32位地址效率约高1%,
    -个新的协议的核心在于文本表示方法如IPV4用“.”表示,IPV6用“:”表示,由于和URI相碰到了2000年宣布用“[:]”,而IPV9 1-41层用“[]”或“]”表示,42层则去掉了分隔符。不是原理差不多,而是完全不同。
    7. 回复55,56看来潜龙真是多忘事,如果地址空间分配协议的文本表示方法的分隔符不重要,何来有关IPV6分隔符修正协议RFC2372,如果没有RFC2372,何来提高设计报文格式和对报文处理方式的下一步。
    8. 飞龙 于 2008-07-24 5:59 am
    潜龙 您以下的文字是错的:“完全不能苟同飞龙关于“个新的协议的核心在于文本表示方法”的提法,不管是转发还是路由,地址对于路由器和主机来说都是二进制的。加.或者:还是[只是为了给人一个比较方便的呈现形式”。因为创造未来,设计不能太短视,现在的量子计算机是昆比特平行计算而不是2进制,所以为了解决人机对话,任何—个新的协议首要是解决人机对话的文本表示方法。至于如何设计报文格式和对报文处理方式的约定。是第2步

  2. 飞龙 于 2008-07-24 7:50 下午

    飞龙 于 2008-07-22 12:38 am

    欢迎大家对比:找到压缩法、分隔符]的用法与ipv6相似或是抄袭RFC 2732,RFC1752和RFC2460,奖励人民帀壹仠元,并向全球网民道歉赔礼,从此不邦谢建平、张博士争论。但高飞的表态呢?

    高飞点评:您不过是模仿IPv6向下兼容的地址分类,搞出了一套IPv9的兼容地址分类和表述而已。还引入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申请发明专利容易,得到网络学界的consensus可就难了。
    高飞:做网络的都知道,新的版本必须兼容以前版本这常识,关键是这样做到无缝的过渡和衔接。高飞您是我抄袭,难道这算证据吗?也太草辛率了吧!

  3. 飞龙 于 2008-07-24 7:59 下午

    纠错:高飞:做网络的都知道,新的版本必须兼容以前版本这常识,关键是这样做到无缝的过渡和衔接。高飞您说我抄袭RFC 2732,RFC1752和RFC2460,,难道这算证据吗?也太草率了吧!

  4. 飞龙 于 2008-07-24 8:26 下午

    高飞点评:这是您的地址分配表,不是什么路由表。这里的42也不是什么42层路由结构,就是42个地址块而已。飞龙,别露怯了,玩玩路由器看看真正的路由表是什么样子吧,再不济,在windows下netstat -rn也可以。
    高飞:rfc1606第2章节中关于路由的阐述:IPv9的深达42层的路由层次是他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特性。所以我们在仔细探讨后,设计了42层的地址空间分配方案并将其与IPV9路由策略结合在一起,形成了42层的路由层次,并达到了设计目标。看来高飞有点叶公好龙口口声声说在创造未来可未来临近了,您的表现像清朝遗老,社会在发展快点适应新的体糸吧!

  5. 飞龙 于 2008-07-24 8:31 下午

    高飞点评:srfc 00001是虾米碗糕?听起来变成RFC2732抄袭您的所谓“SRFC”了。和IETF和众多RFC贡献者讨论中国的《著作法》和著作权,还要把著作权归您所有?再引用这位匿名兄的评论如下:匿名 于 2008-07-22 12:28 pm

    一个RFC的编写、评审和发布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文档都在邮件列表上公开讨论(不需要会员资格和交会费,只要你在网上简单预订这个邮件列表,立刻就能看见邮件讨论),所以,拿RFC 2732的发布时间并不能作为不可能抄袭的例证,要追溯到工作组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至少要追溯到第一个工作组草案(一般比发布早两三年),如果再早的话要看形成工作组草案的个人草案,当然,个人草案里面的想法也不一定是最早的,非常可能大家都在邮件列表上都讨论很久了,这时候才有人写了个个人草案,然后,经过一两年的讨论被接受为工作组草案,又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正式成为RFC。
    高飞张博士说的很清楚,中国是在1995年开始研发ipv9的,这些文件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试验和验证后才发表的,并作为工作组文件在内部应用,至于您声称的:在邮件列表上公开讨论(不需要会员资格和交会费,只要你在网上简单预订这个邮件列表,立刻就能看见邮件讨论),您只要查一下邮件一目了然,并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中国这批科学家是在创造未来,并尊重前人的工作成果,所以麻烦您寻找1988年至1999年6月2日的邮件,并加以对比。这样即尊重幸事实,也是大家回顾历史和学习的机会。几天过去了,该公开邮件内容了吧!

  6. 陈怀临 于 2008-07-24 8:35 下午

    飞龙,你试图说服我们没有任何意义。有本事就把任正非搞定。否则都是扯蛋的事情。这点道理你应该明白。

    我不会再回任何帖子。

    立帖为证

  7. 民工,非民工,这是一个问题。 于 2008-07-24 8:48 下午

    4.飞龙 于 2008-07-23 6:54 pm
    陈怀临先生:
    ipv9路由协议有RIP, IS-IS, BGP, ICMP, IPOE, ARP, TCP, UDP,ospf等主要协议,并己实际应用在ipv9双栈路由器、ipv4/ipv9协议转换路由器,并已组网在实际应用达六年之久,并由上海一家公司在批量生产。

    请教飞龙先生,能否告知上海这一家公司是什么公司?批量是多大量。组网在哪里组的,几台机器,怎么个网络拓扑方法,能连到互联网吗?除了路由器以外,有什么充当客户机的吗?有东西在客户机上运行吗?

    现在很多网站民工(号称编辑)喜欢写国外某网站,或者欧美某专家,或者国内某知名企业。不清不楚的说话,说轻了是没有职业操守,说重了就是欺骗国家欺骗人民。

  8. 杰夫 于 2008-07-24 9:32 下午

    飞龙先生,有一事请教,你多次提起,”采用了TCP/D/IP三层与四层网络混合架构”。这TCP和IP中间的D是什么?一个新协议?网络层还是传输层?莫非IPv9不仅要升级IP,还要改善TCP?这种重大技术革新可不能一笔带过。

    另外,建议你把讨论集中于技术层面,不要暗示谢建平先生从美国回国而高飞在美国,所以谢先生更爱国等等。我看高飞先生在美国批判IPv9,就是用学到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我国目前非常需要这样站出来说实话的人,这是大大的爱国。同时,回国的人们中目的也不尽相同,直接把回国等同于爱国,立论略显粗糙。谢谢。

  9. 飞龙 于 2008-07-25 4:04 上午

    民工,非民工,这是一个问题。
    回答如下:
    1:这个公司目前月产量能力可达干兆路由器百台以上,但订单不够,所以枛紧开发市埸,目前正在开发企业型的基于IXP425嵌入式V9路由器(成本将不超人民币400元)的百兆路由器,并将嵌入IPV4、防火墙、NET等功能。
    2:客户机可选用微软的操作系统也可选用开源操作系统,在IPV4上所有应用都可无縫衔接到IPV9糸统上,有知名报社网站、政府网站等用户,均可同时被IPV4/IPV9系统用户点击。
    3:IPV9网络与现有互联网可以互连互通,整个民用系统在上滴海长宁区、湖南、澳门、北常正常运行。

  10. 飞龙 于 2008-07-25 4:30 上午

    杰夫先生:您的敏感是对的,这也是我刚对ISO/C6未来网络投赞成票的原因之一。
    TCP/D/IP中的D是的定义,在SRFC IPv9 实时支持和流 编号:00015有这么一段话:具体说IPV9路由器可以在定义在绝对值时,可以将语音、多媒体流不进行分组,如传输声音或图象等,在Ipv9的基本报头中我们用通信流类型字段来体现不同的数据类型,并保留了IPv6中优先级的概念,给不同类型的通信流分配不同的优先级(优先级值从0到7,用来表示阻塞控制的流量。1表示最不要紧的数据,7表示因特网控制流量。代码8到15保留用于实时通信,或者说非阻塞控制的流量。最高值15用于包含有最重要信息部分的数据包,8用于最不重要的部分)。同时Ipv9的制定者们还在通信流类型中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确定值,它与IPv4和IPv6的优先级概念不同。确定值是用来保证数据流的不间断传输(包括压缩打包后的数据),而优先级只是用来指明不同类型的数据同时传输时谁先谁后,简单一点说,一旦一个拥有确定值的数据流开始传输,在传输过程中除非发送者中止发送,否则,它将不间断的一直传输,直到此数据流结束,而且在传输过程中它不受其他任何传输数据的影响(即使是优先级比它高的数据)。这看起来很象电话系统,但又与电话系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返回码,这将在后面进行介绍。
    在Ipv9中将属于音频和视频的通信流类型统称为长流码,其他称为普通通信流。普通通信流按照正常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传输,即数据报方式;而长流码则按照虚电路方式进行传输。在数据报方式中,每一个分组被独立地处理,而不考虑以前所传送过的分组。每一个节点在一个分组的路径上选择下一个节点,这时要考虑到从相邻节点接收有关通信量、链路故障等信息。因此每一个带有相同的地址的分组,并非全部沿着相同的路径,它们可以在网络出口不按次序到达。在虚电路方式中,在任一个分组发送前都要预先建立一条路径。一旦路径建立了,在一对通信双方之间的分组或数据将不形成分组而都将沿着相同的路径通过网络,在逻辑连接期间由于路径是固定的,这就有点象电路交换网络中的一条电路,因而这样一个逻辑链接就被称为虚电路。除了数据之外,每一个分组还要包括一个虚电路标识符。在预先建立的路径上的每一个站点都知道把这些分组送到哪里;不需要作路由选择的决定。在任何时候,每一个站点可以有超过一条的虚电路到达任一个其他站点,并且可以与多个站点建立多条虚电路。因此,虚电路技术的主要特性就是在数据传输之前站点之间先要建立一条路径。在虚电路方式下,节点不需要为每一个分组戓数据流分别进行路由选择。对于使用一条虚电路的所有的分组戓数据流,路由选择的决定只作一次。因为所有的分组戓数据流都要沿着相同的路径,他们是按照原来的次序到达的,而且确保所有的分组戓数据流都正确地到达。我们将Ipv9中的虚电路重新定义为实虚电路,因为与以往的虚电路不同的是Ipv9真正要实现在现有的通信信道上确保一定的带宽来传输长流码。如还不清楚可请教我的老师谢建平所长。

  11. 飞龙 于 2008-07-25 4:56 上午

    TCP/D/IP中的D的定义,在SRFC IPv9 实时支持和流 编号:00015有这么一段话:具体说IPV9路由器在绝对值时,可以将语音、多媒体流不进行分组,

  12. 飞龙 于 2008-07-25 5:05 上午

    补充:在采用绝对值时取消了TCP、UDP,并将网络层和传输层合一。同时为了维护指定IPV9路由器的带宽,返回码和探路包仍走四层架构。

  13. 匪兵甲 于 2008-07-25 5:47 上午

    飞龙,你是真傻,还是装傻。我看你就是芙蓉姐姐。没人理你,你反而犯贱。

    看看这篇报道:
    http://www.theregister.co.uk/2004/07/06/ipv9_hype_dismissed/
    (如果你懂英文的话)

    China disowns IPv9 hype
    Mystery protocol isn’t taking over China, after all
    By John Leyden → More by this author
    Published Tuesday 6th July 2004 10:37 GMT
    How IT Management Can “Green” the Data Center – Free Download

    Evidence is growing that IPv9, hyped up the widely-adopted foundation of a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is really a marginal project backed by few even in China.

    Reports from China this week about widespread adoption of the previously unheard of Internet protocol have created bewilderment and something approaching a diplomatic incident in the sysadmin community.

    Vint Cerf, SVP of technology strategy at MCI, and one of chief architects of the modern Internet, was bewildered by the reports. In an email sent to senior figures in the Chinese Internet community, he asked: “What could this possibly be about? As far as I know, IANA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has not allocated the IPv9 designation to anyone. IPv9 is not an Internet standard. Could you please explain what is intended here? I am disturbed by the reference to root servers, ‘control’. What is the ‘ten digit text file’ all about? Who is behind the Shanghai Jiuyao Digital Network Company?”

    Professor Hualin Qian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escribed IPv9 as a research project that turned out to have serious practical shortcomings and little support.

    “CNIC explains IPv9 is proposed by the director, Mr. Xie Jian-Ping, of the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located in Shanghai. Two years ago,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invited them to introduce their idea about IPv9. According to my understanding, their proposal includes two main aspects: the first one is IPv9, the second one is Digital Domain Names.

    “For IPv9, they think that the address space of IPv6 (128bits long) is not enough for future use, they expanded the IP address to 256 bits. I don’t think the protocols for IPv9 have major difference from IPv6 except the longer IP address. Almost all the people working on networks in CAS do not agree with their opinion, because there is not any evidence showing that the IPv6 address is not enough and using 256 bits source and destination IP address will increase the overhead of an IP packet. And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IPv4/IPv6, equipment such as NAT-P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must be installed. This will be the bottle neck for future high capacity interconnection with IPv4 and IPv6 global Internet.”

    Hualin added that IPv9 is unfamiliar to network experts from Fudan University in Shanghai who “do not know any deployment of IPv9 in Shanghai” contrary to initial reports by China’s official news agency, Xinhua.

    Tim Chown of Southampton University, and technology adviser to the IPv6 Task Force in the UK, told El Reg: “The consensus now seems to be it is one researcher or group trying to promote a 256-bit adaptation of IPv6, but it doesn’t yet seem to have much traction. It is hard to tell how serious it is, or whether it is a complete non-starter in the same way as Jim Fleming’s ludicrous IPv8 is. There may well be some sensible ideas behind IPv9, but IPv6 is the system that is standardised and now (very) widely implemented.” ®

  14. 无知+无耻=无畏 于 2008-07-25 8:33 上午

    无耻者无畏,飞龙这个人…
    浪费时间和这样的人费口舌,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但我希望高飞不要停止,即便和这种无知无耻所以无畏的人争论会羞辱了高飞你自己.
    否则,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被忽悠.

  15. 飞龙 于 2008-07-25 9:45 上午

    清华大学在实际应用ipv6后,出版了一本书,内容如下;“IPv6的地址空间的总容量是非常巨大的,然而实际可以用来分配到网络接口上的却十分有限。IPv6地址分配效率特别低,在0.14~0.26%之间(rfc1715), IPV6的地址结构协议 [RFC2374]规定,接口号必须占据最后64bit的空间,不能够分配给用户终端使用。2的128次方的地址剩余的2的64位里面已经分配了2的32位,只有2的32位地址可以分配,实际试下来比IPv4多不了多少”。 参见:人民邮电出版社 [IPv6原理与实践] 伍海桑 陈茂科等编著/ 李星 审校

  16. 豌豆 于 2008-07-25 10:12 上午

    15:飞龙,那你们为什么不与伍海桑,陈茂科,李星交流。他们的意思是什么?他们应该是专家了。感觉他们是清华网络方面的专家。

  17. 高飞 于 2008-07-25 10:57 下午

    本来高飞已经决定不再和飞龙做无谓的讨论——(1)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2)我们反对的是学术政治化,他却一直试图把讨论引离技术层面。

    既然飞龙引用了,而且是曲解了清华大学的那本IPv6的书,我也不得不评价几句——高飞手边就有这本书。首先,引用别人的原文就必须真实,不要曲解,不要篡改,不要混淆视听,不要掺杂你的私货来为你的观点服务,这是严重的学术不端。其次,既然您也参考《IPv6原理与实践》,请问您和谢建平是否把IPv9给清华大学,给CERNET看过,他们是如何评价的?

    具体说你是如何篡改原文的。在你的引号中,许多话是原书完全没有的。原书第十一章第三节第138页的话是这样讲的:

    =======================
    “首先,IPv6的地址类型当中,只有全局可聚类单目地址(Global Aggregateable Unicast Addresses)是可以分配给实际的网络接口的……除开这些不可以考虑为全局地址容量的空间,可聚类单目地址的空间一共在全部地址空间中占1/8的容量。换句话说,我们认为整个IPv6可供分配的地址容量不是128位,而是125位。[RFC 2373]”

    “这是对于全球IPv6地址空间的规划者和分配者来说十分重要的概念。那么对于已经得到一个具体的全局地址块(block)的机构,它是否可以认为所有这些已经分配给它的地址都可以任意支配了呢?譬如,CERNET IPv6试验床得到了一个104位的地址块,3ffe:3200::/24,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2104个地址都是可以考虑投入使用的呢?事情不是这样的。这里又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网络地址的分配不是以网络中实际存在的网络接口的总数为依据的,而是以网络可能达到的规模为依据的。因此,不可避免的,我们从这104位的地址块中分割出来的小块,不可能很饱满的使用,必然都是有一些冗余的——这些冗余对于网络发展的潜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譬如在一个特殊的任务需要的时候,需要为这个任务分配专门的地址空间,再譬如网络的一部分需要以另一种聚类的层次结构来组织的时候,需要有整块的地方可以应付这样的要求。有的冗余可能就几乎永远存在了下来,就象今天IPv4的一些A类网络中大量的地址处于闲置状态一样。意识到这一点潜在的需求和现实利用率之间的差别,不难理解我们对于所掌握的地址空间不可以高估其容量。”

    “这样的原因是熟悉IPv4的人也不难认识到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和IPv6地址结构的特点有关了。事实上,在这么104位地址空间中,我们能够真正执行“分配”这个动作的地址位数远远没有这么多。IPv6的地址结构协议 [IPv6 Address Architecture, RFC2374] 规定,接口号(interface identifier)必须占据最后64位的空间。那么我们就只余下40位的地址可以考虑“分配”了;然而对于主干网以上的聚类层次来说,必须考虑到给每一个站点级的网络聚类(site level aggregation)留足16位的网络号空间。所以,在我们那104位的地址空间中,只有40-16=24位是在我们试验床的地区网层次以上考虑划分的。对于分配到更小范围的网络来说,它可以活动的空间就更加狭小。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高级的聚类活动的范围越大,次一级聚类的活动范围就越小。譬如在CERNET IPv6的那24位里,如果给每一个地区分配一块32位前缀(prefix)的地址块,也就是说一个96位的地址空间,考虑到前面提到的地址结构的限制,它就有16位可以运作,换句话说就是可以为65536个机构分配Site Level的聚类地址;但是如果CERNET IPv6试验床的网络中心希望有更多的地区级聚类,比如12位,就有了4096个地址块可以分配给各地区,那么每一个地区就只有4096个机构可以分配到地址了。因此越是处于高级聚类的网络规划者,越是要节约手中的地址资源,精打细算,给下一个聚类层次留出尽可能多的地址分配的活动范围。”

    “除了以上的情况之外,还必须注意到,即使是能够投入使用的地址,也有一部分是要用来作为维护系统运行的开销的。”

    ……

    “所以,可供网络规划者操作的IPv6的地址资源实际是十分有限的,具有这样的意识将对于IPv6地址空间的划分和地址分配的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

    所以飞龙你不知道看懂没有,这是有经验的网络科技人员在用实际经验告诉你地址空间规划的一些tradeoff和原则考虑,告诉你为什么和如何聚类,告诉你如何避免IPv4地址分配的误区和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冗余考虑。你看懂了吗?比起来,那个IPv9的所谓42地址块就太小儿科了,你们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和错的,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或者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要铁心来忽悠大家。

    原书根本没有引用过RFC1715,RFC1715也不是专讲IPv6地址效率低的。飞龙的引文里最后一句,“2的128次方的地址剩余的2的64位里面已经分配了2的32位,只有2的32位地址可以分配,实际试下来比IPv4多不了多少”则是完全由他自己编造的——原书里何处有此句子?这种行径在道德上和学术上都是为人不齿的,不知道谢建平如何教你导你的。

  18. haibinchenxi 于 2008-07-26 2:11 上午

    既然飞龙老是提RFC1606第二段,那我就把RFC1606的全文翻译拿上来吧,看看是如何搞笑的,你就从第二段读出天机了?

    网络工作组 J. Onions Request for Comments: 1606 Nexor Ltd.
    类别:国际 1994年4月1日

      关于网际协议第9版( IPv9)使用的历史观点

      该备忘录的状态

      本备忘录为互联网界提供了信息。该本忘录并没有指定任何互联网标准。分发本备忘录不受限制。

      摘要

      本文回顾了旧版网际协议的使用。它还评价了该协议的一些成功与失败之处。

      导言

      在过去的数年中,网络协议TCP/IPv9得到了极为广泛地采用。只有几百万台主机,而人们能理解网络的日子已经过去了。随着网际协议第9版走到了它的可用生命的尽头——这又一次是由于地址空间耗尽——我们回顾了该协议的一些成功之处。

      路由

      IPv9内建的深至42层的路由体系肯定是使它得以广泛部署的关键特征之一。把整个网络,或者多组网络分配给一个电子元器件的能力是它得到采用的原因之一。光盘全息图( Compact Disk Hologram)组件的使用就是它的典型应用。通常每个逻辑部件被指配了第37层的网络号,第36层的网络号被指配给了整个设备。这可以让CDH管理协议在整体上控制该组件,而繁华商业街上的经销商可以对该器件的分立元件进行远程诊断测试。这还能实现亚芯片路由,利用第38层寻址下载新的纳代码( nanocode)。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对40到42层的需求,而第39 层仍然被用于在必要时对元器件原子结构进行实验性质询问。

      分配

      IPv9 协议的庞大数字空间还能让分配以直接的方法实现。典型地,大多数繁华商业街商业互联网提供商为每幢住宅分配约10亿个地址。然后这些地址被动态分配到子网层次上,从而让每个分立单元( 例如房间/地板等等)分配到拥有100万地址的组。给电灯开关、主电源插座等等控制器分配子组是在各地址池完成的。

      分配过程也是分层次实现的,每一个主要的应用从它的控制器申请一个地址段。灯泡这样向电灯开关申请一个地址段,而属于电力系统的电灯开关依次又向房间/地板控制器申请一个地址段。这能获得成功是由于可用地址的庞大数量,以及地址空间竞争不存在典型的问题。

      虽然仍有许多地址未被分配,但是可用空间已经急剧减少了。主要原因是发现了其他太阳系的智慧生命以及超光速堆栈。这使得与他们的实时通信成为可能,而且这使得在第3层上分配行星尺寸的地址空间成为了必然。本银河系仍然只需要1个全局的( 空间的)第2层银河广域网络,尽管深空永久性太空站的建立可能开始耗尽该网络。这让第1层可以用于银河系之间的路由。如今最紧迫的问题是平行宇宙的情况。当然,假定没有比平行宇宙更高的外推结构,这是危险的……

      迄今为止,对全息录像设备的黑客改造和把它设置到来自遥远星系的错误频道上的行为尚未被证实,这似乎可以归结于从家来到办公室的时候使用遥控器的手指问题。

      应用

      身体监视器——把IPv9可寻址组件注射到血流中——的推广是不全面的。尽管可以把设备放在心脏、肾脏、大脑等地方,在紧急情况下发送SNMPv9陷阱信息已经成为了对医生有用的监视工具,而把血流既当成运输又当成通讯的通道是有问题的。在血流中运动的信号的串扰以及神经的邻近意味着患者同时遇到多个事件的时候可能产生剧烈的痉挛。再加上早期可能让患者血液沸腾的广播风暴问题,已经导致了人们重新思考整个程序。 另外,佩戴愚蠢的卫星碟形天线帽的要求导致了尴尬的感觉,除了在加利福尼亚,在那里,它是最时髦的。

      IPv9可寻址顾客包装的应用是一个热门的争论话题。市场营销人员把它视为天赐之物,可以用它获得产品实际使用情况的反馈。类似地,通过使用定向广播,循环利用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有纸板制成的包装请回答。”顾客对这种技术并不太热衷,他们将其视为对隐私的侵犯。猜手引导的堆栈除虫器( 传说它也能兼容IPv9)的推广——它在本地食品包装网发送定向广播,有效地将网络掩码全部重置为“1”——已经让它成为了首选的领域。

      IPv9杂志的到来已经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它的最有用的功能是可以询问一本杂志它的目录页在哪里。然而,与网络化的报纸/杂志架结合在一起,一个显著的功能就是能找到你把那本刊登了一篇关于外太空割草机使用方法的文章的杂志放在何处。把阅读习惯自动下载到住宅控制器和向读者提醒同类文章的能力是次要的。所谓竞争对手党派的党员通过查询这类信息以发现对方政治办公室内部人员的“不正常”行为,这种传闻是不可信的。由制鞋专家首先提出的秘密网络 ( Sneakernet)失败了。市场完全没有准备好接受能把脚臭的分析细节转发给制造商的鞋子……

      制造

      当然,当设计IPv9的时候,成本是没有被考虑的问题之一。需要想象力的跳跃才能相信总有一天任何东西只要想成为,就可以成为IPv9可寻址的。人们认为IPv9协议机的价格会和通用芯片技术的价格一起下降。很少有人会预见到遗传操纵技术的进步,这种技术可以指令病毒以一粒砂糖的价格制造十亿个纳米技术的IPv9协议机。类似地,还能制造出能插入和连接这些东西的纳米机器人。   最近对夸克-夸克晶体管的研究展现了一些前景,特别是它有可能把特别建造的原子当成交换机。制造这些交换机可能过于昂贵( 成本可能高达每个IPv9 堆栈10分钱),以至于它们只能用于最需要的环境。

      结论

      不研究历史的人,注定要重复历史。

      安全考虑

      本备忘录没有讨论安全问题。

      作者地址

      Julian Onions   Nexor Ltd.   PO Box 132   Nottingham NG7 2UU, ENGLAND

      Phone: +44 602 520580   EMail: j.onions@nexor.co.uk

  19. 潜龙 于 2008-07-27 12:37 下午

    1994年是刚开始讨论IPv6的时候,128比特的地址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因此也成了调侃的对象,这篇RFC 背景即如此。

  20. 潜龙 于 2008-07-27 12:46 下午

    ”这也是我刚对ISO/C6未来网络投赞成票的原因之一。 。。。。。。如还不清楚可请教我的老师谢建平所长。“

    原来是同谋!

    国家蠹虫!

  21. 潜龙 于 2008-07-27 12:52 下午

    关于IPv6地址,再多说两句。

    IPv6地址分成两部分:子网标识和接口标识,各占64比特,这种分配方式确实很浪费地址空间。但是,如果说和IPv4差不多,这可就是信口开河了,即使不算接口标识部分,IPv6的子网就有2**64个,也就是目前IPv4地址数量的平方,已经是一个超大的数量了。

  22. 飞龙 于 2008-07-28 9:50 下午

    纠错:清华大学在实际应用ipv6后,出版了一本书,内容如下;“IPv6的地址空间的总容量是非常巨大的,然而实际可以用来分配到网络接口上的却十分有限。参见:人民邮电出版社 [IPv6原理与实践] 伍海桑 陈茂科等编著/ 李星 审校,因此IPv6地址分配效率特别低,在0.14~0.26%之间(rfc1715), IPV6的地址结构协议 [RFC2374]规定,接口号必须占据最后64bit的空间,不能够分配给用户终端使用。2的128次方的地址剩余的2的64位里面已经分配了2的32位,只有2的32位地址可以分配,实际试下来比IPv4多不了多少”。
    详见:
    第三节规划IPv6地址空间

    一、更大的地址空间,更谨慎的规划
    IPv6的地址空间是巨大的吗?是的,很大——128bit的地址空间足以使地球上每一平方
    米面积上分摊到可以和这块面积上的分子数目相比拟的地址数目!但是,对于一个大规模网
    络的规划者来说,我们仍然要强调下面这句话:
    没有任何姿源是取之不尽的。
    Ipv6的地址空间也是这样,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而且十分的有限,我们实际能使用的地址总量要比上面的估计小很多,以至于任何挥霍和浪费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灾难。
    我们之所以在讨论地址空间的规划问题之前提出这样耸人听闻的观点,是基于我们在实
    践当中的一个这样的发现:很多的IPv4的网络策划者由于受够了地址空间紧张的罪,他钾堡一看到IPv6这么大的地址空间的时候就欣喜若狂,手足无措,以至于还没有想清楚怎么使用这荐一块地址就急急忙忙地开始为他们的网络分配地址、建立连接。本来,当网络的规模还不大的时候,如果就意识到以前的分配方案有问题,还有机会亡羊补牢,重新坐下来认真的进行规划。然而,我们经常碰到的事实是,一旦网络建立起来了,人们就很不情愿重新安排地址(当然也很不愿意重新安排其它的任何事情,包括网络的拓扑、路由等等),即使他们发现了这样的做法将来可能会有问题,也会尽可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得过且过。我无意嘲弄我们的网络规划者(作者本人也是这样心存侥幸的网络规划者),因为得过且过的心理是十分有道理和可以理解的——网络总体拓扑和地址分配方案的任何一点变动都不仅仅是网络规划和运行管理者的事情,它也涉及到几乎所有的网络信息提供者和很大一部分用户。但是规划不专而且知道不当还不肯改或者是无法更改的情况在过去的网络中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不是多样,IPv4的网络地址空间就不会消耗得如此之快。我们会发现实际上有很多地址都没有使用,然而,由于历史上的过失,我们恐怕永远不可能再使用它们了。我们常常问这样的问题:
    If we could make it over again?

    现在既然IPv6给了我们这样—个完全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不尽可能地好好把

    握它,认真吸取lPv4网络地址分配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尽量合理、节约、可扩展的方
    式来规划我们的地址空间昵?作为网络规划来说,我们当然希望一旦规划好了,就不要频繁
    地更改。即便万不得以要更改我们最初的安排,也希望影响能尽可能的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以内。也许没有任何方案是一劳永逸的,但是好的初始规划能使我们将来面临更少的麻烦。
    下面的讨论就从如何看待我们所面临的这个128bit的地址空间开始,首先理解为什么
    这么大的地址空间仍然要被看成十分有限的资源。然后我们结合一些实例的对比分析来说明
    怎样合理地分配、使用你所得到的一块地址空间。最后,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关
    于地址空间规划的基本的原则和建议。
    二、地址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IPv6的地址空间的总容量是非常巨大的,然而实际可以用来分配到网络接口上的却十
    分有限。同时,一个网络接口也可能占据若干个网络地址。有几个因素是我们在看待IPv6地址空间的时候必须仔细理解的。关于这些因素背后的协议,请参考本书的第3章。
    首先,IPv6的地址类型当中,只有全局可聚类单目地址(global aggregateable unicast
    addresses)是可以分配给实际的网络接口的。其它的地址类型,有的是有专门的用途的,比如组播(multicast)地址;有的是作为自动配置的地址存在的,比如本地链路地址(1ink-local addresses);有的是考虑到和传统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的兼容性而设置的,比如IPV4兼容地址(IPv4 compatible addresses)和IPv4映射地址(IPv4 mapping addresses);还有一些是为了将来的用途暂时还保留的地址空间。除了这些不可以考虑为全局地址容量的空间,可聚类单目地址的空间一共在全部地址空间中占1/8的容量。换句话说,我们认为整个lPv6可供分配的地址容量不是128bit,而是125bit[RFC 2373]。
    这是对于全球lPv6地址空间的规划者和分配者来说十分重要的概念。那么对于已经得到一个具体的全局地址块(block)的机构,它是否可以认为所有这些已经分配给它的地址都司以任意支配了呢?譬如,CENET IPV6 试验床得到了一个104bit的地址块,3ffe:3200::/24,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2104个地址都是可以考虑投入使用的呢?事情不是这样的。这里又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网络地址的分配不是以网络中实际存在的网络接口的总数为依据的,而是以网
    络可能达到的规模为依据的。因此,不可避免的,我们从这104bit的地址块中分割出来的
    小块,不可能很饱满的使用,必然都是有一些冗余的——这些冗余对于网络发展的潜力有着
    重要的意义。譬如在一个特殊的任务需要的时候,需要为这个任务分配专门的地址空间:再
    譬如网络的一部分需要以另一种聚类的层次结构来组织的时候,需要有整块的地方可以应付
    这样的要求。有的冗余可能就几乎永远存在了下来,就像今天IPv4的一些A类网络中大量
    的地址处于闲置状态一样。意识到这一点潜在的需求和现实利用率之间的差别,不难理解我
    们对于所掌握的地址空间不可以高估其容量。
    这样的原因是熟悉IPv4的人也不难认识到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和IPv6地址结构的
    特点有关了。事实上,在这么104bit地址空间中,我们能够真正执行“分配”这个动作的地址位数远远没有这么多。IPV6的地址结构协议(IPV6 address architecture)[RFC2374]规定,接口号(interface identifier)必须占据最后64bit的空间。那么我们就只余下
    40bit的地址可以考虑“分配”了;然而对于主干网以上的聚类层次来说,必须考虑到给每一个站点级的网络聚类(site level aggregation)留足bit的网络号空间。所以,在我们那104bit的地址空

    间中,只有40-16=24bit是在我们试验床的地区网层次以上考虑划分的。对于,分配到更小范围的网络来说,它可以活动的空间就更加狭小。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高级的聚类活动的范围越大,次一级聚类的活动范围就越小。譬如在CERNET lPv6的那24bit里,如果给每
    一个地区分配一块32bit前缀(prefix)地址块,也就是说一个96bit的地址空间,考虑到前面提到的地址结构的限制,它就有16bit可以运作,换句话说就是可以为65536个机构分配Site Level的聚类地址;但是如果CERNET lPv6试验床的网§旨币心希望有更多的地区级
    聚类,比如12bit,就有了4096个地址块可以分配给各地区,那么每一个地区就只有4096、
    个机构可以分配到地址了。因此越是处于高级聚类的网络规划著,越是要节约手中的地址资
    源,精打细算,给下一个聚类层次留出尽可能多的地址分配的活动范围。
    除了以上的情况之外,还必须注意到,即使是能够投入使用的地址,也有一部分是要
    用来作为维护系统运行的开销的。路由有时候需要点对点的网络,在IPv6当中,即使是这
    样一个只有两个节点的网络我们也必须按照地址结构协议的规定给它分配64bit的地址空
    间。两个聚类层次之间的路由建立之前,将有一组地址要分配这样的点到点网络。所以,在
    考虑IPv6地址需求量的时候,这些地址的开销也是必须考虑在内的。
    所以,可供网络规划者操作的IPv6的地址资源实际是十分有限的,具有这样的意识将
    对于IPV6地址空间的划分和地址分配的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以这些基本的认识
    为基础,结合一些我们认为有代表性的好酌和不好的地址空间划分和地址分配的实例,讨论
    IPv6地址规划的基本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规划地址空间的权衡

    地址空间规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方面你拥有极大的自由度可以实现对于网络
    地址结构的任何考虑,另一方面又有很多潜在的限制使你不能滥用这样的自由,协议的规定,
    冗余的考虑,对付现在还暂时没有出现的需求的准备,下一层次聚类上对网络地址空间的不
    停的索取,都是这种限制的构成方面。这里有很多事情只能给出一个基本的原则,对于具体
    的做法要看具体的情况,很多时候需要做一些权衡。
    IPv6的严格聚类的全局地址层次结构使得地址的管理也是分层次的,地址块一旦分配,
    高级聚类的管理者就不必再考虑低级层次上面的问题。这样,在一个聚类层次上的地址空间
    的规划和管理任务实际可以分成两件事情:一是确定下一层次地址管理的活动范围和必要的
    规范,这主要通过分割所操作的地址位确定什么样的地址块分配给下一层次的聚类;二是进
    行具体的地址分配工作,一个地址块怎样算分配出去了呢?地址信息的注册可以作为一个标
    志,对外的公布也是一个途径;然而最为根本的还是建立相关的路由信息,使得其它的网络
    能够和这个新的成员之间进行通信。
    对于地址空间的分割,实践告诉我们下面几个基本的要点。注意,这几个基本要点之
    间的考虑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们的讨论按照思考的进程逐步深入。
    1.明确协议未做严格限制的部分
    这是获得地址空间的机构所拥有的“自由”的边界,也是规划地址空间的具体对象。回顾IPv6全局地址结构[P.FC 2374],我们可以看到对于CERNET IPv6试验床来说,地址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我们规划的范围是在第24bit到第47bit。
    图11.5给出了协议规定的地址结构以及从全球到6BONE,到CERNET IPv6试验床对各自层次上地址空间的划分概貌。在每一个层次上,都要分割自己所掌握的自由地址位,以便层次化的地址空间管理得以实现。

    的主要观点再做一个简要的归纳。
    地址空间规划的首要观念:地址资源是有限的。制约地址空间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协议对地址格式的规定;
    ②必要的冗余:
    ③系统运行的需要。
    规划地址空间之前需要掌握的信息:
    ①协议对于地址格式的规定以及地址提供者对于该地址块分配细节的特别规定:
    ②下一层聚类II)的数目和潜在的规模:
    ③所考虑的网络的基本运行和基本服务对于地址的需求。
    规划地址空间时需要权衡的问题:
    ①下一层聚类II)在地址中占有的位数;
    ②保留地址空间的规模和位置;
    ③网络基本运行和服务所需要的地址空间的规模和位置。
    规划地址空间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步骤:
    ①调研和思考,归纳地址空间的需求;
    ②矾出地比分配对象,
    ③对各对象进行赋值,形成地址分配表的草稿,即地址分配草案:
    ④评估地址分配草案,如果能提出多种方案,在多种方案之间进行比较;
    ⑤讨论地址分配草案,进行必要修改,这一步骤可能会反复进行多次:
    ⑨审定地址分配方案,按照地址块顺序而不是分配对象的顺序重新排列地址分配表,
    考察是否存在地址聚类的空缺或者冲突。
    地址规划的实际工作远远比纸上谈兵要复杂得多,为此而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是十分必要的。有时候,我们会在地址分配之后一段时间才发现我们原先分配方案的漏洞。这时候,有两种选择,要么尊重既成事实,设法在调整尚未分配的部分:要么推翻原来的结构,重新设计,重新分配地址,这被称为renumbering。究竟选择哪一条道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局部的修补也许于某些全局性的问题无补,而重新规划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还是希望,在地址规划工作的最初那一天起,就抱着一种认真谨慎的态度。
    前面提出的几条建议是作者在自己和他人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IPv6的地址规划也是随着IPv6网络的发展才逐渐产生的问题,新的lPv6的实践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
    认真谨慎地对待IPV6的地址空间,时刻记住无论多么太的空间都是有限的资源,那么它就真的如你想象的,运用起来能够游刃有余。

  23. 匿名 于 2008-07-30 9:52 下午

    IPV9?名字就是抄人家IPV4的.

  24. 匿名 于 2008-07-30 10:29 下午

    证据?

  25. cosmos 于 2009-01-16 6:16 上午

    我个人丝毫不怀疑一个10进位“表示”的、可变长的、可表示精确地理位置的、容量巨大的IPv9协议是“可实现的”,要做出这样的系统其实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Ipv4和v6的前辈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但是我个人强烈地怀疑这样一个协议的可行性、效率和安全性,我所指的“安全性”,是对个人而言而非对权力机构而言。

    —————————————
    可行性:IPv6的地址空间已然十分庞大,足够几百年的应用。(其实我很想说上千年,可是搞IPv9的都是“战略家”,有点害怕,说少点吧)。
    Ipv4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鼓吹不够用了,到现在不用得挺好?需要用到硬IP的地方其实没有那么多。一个局域网,对外只要一个IP就可以了,内部再路由。
    上面引用的这个文章,之所以说Ipv6还是有限的,因为人家IPv6的研究者是在讨论作为地址的管理者应当怎样来做地址分配的规划,避免浪费地址或地址不足,而不是说IPv6

    “比Ipv4多不了多少”。
    如果不进行有效地规划,一方面,会因为对规模和冗余考虑不足而发生地址饥荒,导致在系统扩容、升级的时候无址可分;另一方面会发生给1台终端机分配几亿个地址的情况


    请注意文中的这句话:越是高聚类地址的管理者,越要精打细算……看了这句话,我想飞龙先生应该能理解作者的用意了吧?和你的理解是否有些不一样?
    如果不加好的规划,IPv9用完也是迟早的事。举个IPv4的例子吧:我如果把地址0.x.x.x-255.x.x.x分配给256所大学,或者256只狗,那么所有的地址就在一夜间都用完了。IPv9的道理不是一样吗?不好的规划,就算IPv12也能在一夜之间被用光。为什么说IPv4的A类地址被大量闲置?就是因为有A类地址被分配给了实际不需要那么大容量的机构,而a类地址本来是为了支持超大规模网络而准备的,所以就出现在地址的浪费。这就是规划的重要性。飞龙先生,语文课归纳中心思想,看来您是没有学好!

    其次,在IPv9的基础上应用现有的DNS系统,是省时、省事的做法,可谢没有,他宁肯搞出一套“十进制”的新DNS来,而且还是全数字的!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很恐怖地

    预见到,114将要升级为11144,电信也许会发行《数字网址黄页》?

    ————————————
    效率:更大的位数,必然带来更大的系统开销。毕竟,能直接在物理上表示10进制和进行10进制运算的设备还没有被实现出来(不要告诉我未来,我们离未来还有很远),就

    算能实现,它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它的运算效率一定比2进制机要高吗?未必。再说那个太遥远,你总不会指望国家制定网络地址标准会基于“十进制机的实现”这一前提吧


    ————————————
    安全性:说过了,我指的是对于一个个体而言的安全性。详细的大家都明白,不多说了。

    另外我提醒飞龙先生注意主机地址和聚类地址的区别。

  26. cosmos 于 2009-01-16 6:31 上午

    另外不要忘了,IPv6对v4的支持是很好的,而所谓的IPv9在转换的效率上会非常差!

  27. dfdw 于 2009-04-11 6:49 上午

    这让我想起了java是比c更先进的鬼话.

  28. 丘子隽 于 2009-04-16 2:22 上午

    从飞龙的描述得知IPv9已经能够在网络中运行,且有400元成本的成熟设备,作为一名IP网络工程师,我很欣慰,也很想知道:
    0、能否在Ethernet上运行?Ethernet帧中的Type字段是什么,是否有IEEE的授权?如IPv4是0×0800,IPv6是0x86dd。
    1、能否抓些IPv9的数据包样本让我学习,抓包工具有Wireshark、Sniffer和Ethereal。

  29. YYY 于 2009-08-10 11:43 下午

    那个42层路由表最搞笑。呵呵,一个没搞过网络的人。

  30. 恶心的国度 于 2015-08-04 7:55 上午

    作为在华为10+年的工程师,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看到“自主”“中国”“民族”之类的东西出现在技术文献里面就觉得恶心的缘故,实话说,在电信领域,中国与国外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为什么华为成功,我觉得比较关键的一点即使它的去政治化,一个技术沾染了政治的气氛,无论如何都很难发展起来,这已经被国内外无数事例证明。
    就是飞龙这种什么都不懂的炮灰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而它的导师这种东西太多,整个中国的技术氛围都很浮躁,所以技术与国外越拉越远就不奇怪了。
    只是笑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