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为系统软件的战略思考(上) (一)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1. 引言

这篇《对华为系统软件的战略思考(上)》起笔于2005年3月11日,历时3个多月。后发表于www.xtrj.og和中国Linux技术论坛(www.linuxforum.net )。几年来,许多网站和个人博客做了相应的转载。其中以”台湾人眼里的华为”为题目的转载最为广泛。笔者也是哭笑不得。时光流逝,转眼3年过去。当年笔者文中的港湾网络公司已经烟消云散,李一男也重归华为。真可谓世事变迁。现在重新整理修订并独家发表于《弯曲论坛》。在校订时,主要是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英文字句和一些错别字和笔误,基本上不修订当年的一些观点,会以在文中加注的方式指出这3年来的一些变化。

华为无疑是中国在嵌入式系统软件方面的领导者之一。对华为的褒贬很多,意见不一。其实笔者看起来,评价的原则很简单:如果没有华为,CISCO,JUNIPER, SIEMENS, NOKIA等等西方大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和挣得钱是多了,还是少了。如果华为的存在是使得CISCO,JUNIPER,SIEMENS,NOKIA的生存空间在中国被压缩了,那么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不支持华为。

对外支持华为,并不是要我们天天在嘴里夸华为。特别是对内,更不需,也没必要捧华为。

批评华为的人已经不少,但大多都是从商业的角度,从公司对员工的待遇,文化等等,与曾经的员工的公司纠纷等等。我对华为的某些做法,也确实不敢苟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笔者今天试图是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观察华为。目的是为华为好。

笔者笔者个人认为华为目前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没有处理好,将可能全盘皆输。别说打败CISCO,以我的观点,港湾完全可以在5年左右在数据业务上击败华为。当然,我是希望华为与港湾双赢,这对中国的利益最大。单纯华为独霸江湖,对国家对其自己,未必是好事。

2. 华为产品系统体系结构

从概念上讲,华为是研发和卖系统(SYSTEM)的。其业务分数据,无线等等6个业务线。其数据业务就是与CISCO,JUNIPER, NOKIA等竞争的ROUTER, SWITCH, FIREWALL/VPN等等,GPRS GGSN,SSGN等等,还有一些WAP网关等等。

与其他公司一样,如CISCO,JUNIPER,SIEMENS,NOKIA,华为的技术的本质是一个与硬件相关的大型软件系统。或者说监控系统。更进一步讲,是实时软件监控系统。

这样一个监控系统,不管其表象如何花哨,支持这个协议,或那个协议,这个标准,或那个标准,其基本要求是:在支持客户要求的越来越多的特征(FEATURES),同时要保证稳定性(STABILITY),实时(REALTIME),高性能(HIGH PERFORMANCE),容错(FAULTTOLERANCE)和高可靠性(HIGH AVAILABILITY)等等。

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一般逃不出这样的一个划分:中低端系统和高端系统。

中低端系统,由于都系统性能参数的要求比较小和客户的重要性略低,其没有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物理划分,也不是大机箱结构。有的可能有些ASIC或FPGA,但也是非常简单的通过PCI总线相连。控制软件和数据路径(DATA PATH)在一个操作系统内核上运行。基本上是一个简单的共享内存的体系结构。

高端系统,最可能的是用多个ASIC或ASIC组,利用流水线的方式或并行计算的方式来处理数据路径。整个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有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划分。对数据路径的软件基本上是在数据平面上完成。在控制平面,是管理软件,比如配置和路由协议软件等等。在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之间,要么是层2,层3上的通信,或者就是在共享内存的机构上通信,比如路由表(ROUTING TABLE),SESSION 管理和同步等等。

从目前华为泄露的资料开来,比如其华为人员在别的公司面试的简历上,我们可以发现,在系统软件方面,华为不同的部门在用不同的操作系统,比如,有用VXWORKS的,有用LINUX的,和其他一些操作系统,参齐不一。

上述操作系统基本上是用在中低端系统上,或高端系统的控制平面上。目前笔者尚没有足够的信息判断出华为的高端系统的数据平面上的底层软件结构。不过,笔者的猜测是:某个很小的经过裁剪的内核(KERNEL)在一个通用CPU上作数据平面的控制,也可能是华为自己写的或改造的一个比较粗糙一点的的RTOS EXECUTIVE。

在这些各式各样的操作系统上,运行着各式各样的服务,比如各种协议,各种管理,收费软件等等。

在这样一个控制管理软件监控系统里,任何一个单独部分拿出来,都是非常简单的东西,可以说,不会比一个美国好一点学校的计算机系的大作业更难。当然这一点,对CISCO,JUNIPER, SIEMENS,NOKIA也一样。

但所有的东西揉到一起的时候,或我们通常说是一个系统的时候,技术的复杂性就上来了。特别是高端系统,其复杂性就更明显。比如:一个大型的并发系统存在着非常多的细节需要考虑到。性能优化的部分非常多从而难于把握具体的原因。系统测试的覆盖率难于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个技术部门的协调等。

3. 华为的目标

虽然笔者不认识任正非和其领导下的管理队伍,但对其心目中的华为的目标可猜测如 下:华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是用现代术语来描述的。其实如果用大白话讲就是:华为千秋万代。 华为要达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其面临的挑战非常多。可以说是要如履薄冰。从一 些公开的文字上来看,任正非似乎认为:华为最重要的是:优秀和不断加强的管理。笔者个人同意也不同意其观点。同意的是:加强管理这句话放之四海皆真理。不同意的是:我个人认为华为还没有成熟到一个”商业管理型”的公司。华为还很柔弱。华为应该仍然把自己目前定为在一个”技术管理型”的公司。 【注:笔者在修订这文并阅读至这一段落时,不禁感慨万千。3年来,华为在这方面也是非常重视,但前进的速度非常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研发能力比较弱。缺乏世界级的技术领导人物。】虽然只改动和加入了”技术”两个字,但对于对华为的理解是差别很大的。技术管理型的公司是要比商业管理型的公司差一个台阶和层次的。

只有在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完成,打好基础,一个公司才可能朝着商业管理的模式上发展。

那么,华为在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的形势是什么?

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看,似乎华为忽略了这一点,或者没有足够认识到其对华为将来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华为的管理者应该清醒一点,并吸收其对手公司的教训。华为的管理者应该制定一个更稳健的计划。

4. 华为的冬天

笔者个人预测,华为的冬天将在4年后开始出现苗头。其数据线业务线将首当其冲。其根本原因之一将可能来自其技术管理的准备不足。

为什么做这样的判断呢?

笔者认为:4年左右,或更早,华为为了其自己的生存,将不得不开始走向并购公司(Offensive并购和Denfensive并购等)从而使得华为自己迅速膨胀起来。这是华为的必走之路,或者说华为的命运。这不是任正非所能控制的了的。一旦华为理清其产业资本结构,其上市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这个压力将来自内部员工和金融市场。在这里,笔者个人再三奉劝,华为IPO宁慢勿燥。一旦华为上市,或面临成长缓慢的事态,任正非和其他领导非常可能将开始利用商业用作,并购中小公司,通过大鱼吃小鱼的方式来成长。【注:笔者在3年之后的2008年仍然认为,华为一定不能轻易上市。上市的当天,就是华为走向消亡的首日。】

目前的华为是在一个上升趋势,在各个业务线上,均有相当的发展。这一点其实是不足为特别奇怪的。拿数据线业务来例子,华为,JUNIPER等从CISCO嘴里抢去了一些份额是不应该值得特别兴奋的。当然对于华为,JUNIPER,这些抢来的份额是珍贵的。但对于CISCO是没有伤其元气的。另外一个例子,NETSCREEN 从CHECKPOINT和CISCO夺了对于NETSCREEN本身而言不少的市场份额,从而使得NETSCREEN活了下来并在NASDAQ上市且市价值为13亿美金左右。这对于NETSCREEN来说是个胜利,但对于CISCO来说只能说是一个小伤疤,一点小痛而已。当然,对于CISCO这样一个比较成熟的公司而言(已经进入”商业用作管理”),任何一个地方的失利和潜在的更大失利都会引起管理层的认真注意。但如果NETSCREEN真的把自己当作CISCO的对手来看待自己,这就可能引起公司管理层的轻浮而导致技术方向的偏差。对NETSCREEN这样一个小规模的公司而言,基本没有很大的能力操纵资本并进行商业运作。

其实,如果我们观察CISCO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个公司的并购得历史。这是CISCO目前变成一个巨型公司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用充分的理由相信:几年之后,华为也即将开始其用公司现金或股票买私营或上市公司的历程。如果不这样,华为死的将非常迅速。当公司成长到一定规模,单纯依靠自己的R&D是不足够的。华为的开发人员素质再高,也不可能覆盖各个技术方面。华为的每年的R&D预算不可能去投资一些看不太准的地方。钱只能用在刀刃上。因此,在国内,国外必定会出现一大批中小私营公司,其技术是华为现有技术所赶不上的。

如果华为为了通过资本运作来达到填补其技术方面的空缺,那么华为将不得不在那些方面投资呢?

(3个打分, 平均:4.33 / 5)

雁过留声

“对华为系统软件的战略思考(上) (一)”有1个回复

  1. 过客 于 2010-08-03 4:44 下午

    贝叶思咨询:上市,华为从被动变主动的战略选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7159a0100leae.html?t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