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 . 一元钱 . 一百万 . 阿里巴巴集团声明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笔者曾经注册了一个阿里妈妈的帐号。今天笔者的gmail电子邮箱里突然收到一个来自阿里巴巴的信件。信件是阿里巴巴以公司名义发出来的,对网络上流传马云为汶川只捐款一元钱的避谣,并声明马云其实捐款了100万人民币。

在阿里巴巴的电子邮件中阐述道:“遭大规模有组织的谣言攻击。。。”。笔者不敢苟同这样的上纲上线。如果是这样的话,阿里巴巴公司不妨报案通过司法程序介入调查。“大规模有组织的”让人联想到“反革命势力”了。我想阿里巴巴对中国的意义其实就是一个商业公司,马云在笔者的眼里其实就是一个商人(用洋人的话叫“企业家”)。希望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我膨胀。

其实这件事情马云,王石等都要反省。笔者在阅读马云只捐一元钱,王石只捐十元钱的网络流言时,其实根本就不相信。商人其实都是非常精明的。更不要说成功的商人。但为什么会成为民间议论的目标?笔者认为原因就是没有夹着尾巴做人。没有谦卑做事。希望他们以此为鉴,吸取教训。要记住,他们的钱其实是来自人民的腰包。水可载舟,水亦可覆舟。

附录:阿里巴巴集团的声明

阿里巴巴集团声明 大难当前 谣言需止   

亲爱的阿里妈妈会员:

     汶川地震,举国哀痛。正当9000名阿里巴巴集团的员工与全国人民一起,在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来帮助灾区人民时,竟突遭大规模有组织的谣言攻击,一篇《马云为汶川捐款一元钱》的假新闻在各大网站上流传,用马云先生在2006年的一次采访中的旧话,断章取义,冒充马云先生对此次地震灾难的公开表态,对马云先生个人及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肆意诬蔑和攻击。这几天也有很多热心会员通过电话和邮件形式来问询此事。

     这次攻击,不仅伤了每个阿里巴巴员工的心,更是利用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伤害了所有用一颗热心赈灾救灾的企业和人民。事实上,截至5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为汶川抗震救灾捐款和筹款为4744.7万元。其中公司及员工捐款594.7万元,公司设立灾后重建基金2500万元,通过阿里巴巴集团平台号召会员募集资金1650万元。马云在国外得知地震信息当晚即号召全集团为灾区救助和恢复竭尽全力,并于5月12日当晚即委托家人个人捐款100万。

     在巨大的天灾面前,阿里巴巴集团选择与全体人民一起承担,并最早展开实际行动,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做的,与那些在地震现场出生入死,救死扶伤的人相比,我们所做的,微不足道,因此,我们一直没有向社会公布我们所做的一切。而在5月19日出台并在各大网站的流传的假新闻中,积极努力的阿里巴巴员工却成了逃避责任、只捐一元的罪大恶极之流。大自然的灾难给灾区同胞和全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灾后重建还面临着重重困难,安置灾民任务十分紧迫,救灾任务特别艰巨,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我们不希望看到谣言惑众者的不负责任的传言,干扰和破坏抗震救灾的大局,打击善良人民的信心!

     19日,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以马云任组长的阿里巴巴重建行动小组,今天,阿里巴巴重建行动小组已经正式启动。由于阿里巴巴总部所在的浙江省将重点对口支援四川省广元市的抗震救灾工作,阿里巴巴也会与广元等重灾区进行对口帮助,尽集团所能帮助该地区赈灾、灾后重建以及灾后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重建工作。同时,目前灾区急需帐篷、照明设备、食品、生活用品等物资,阿里巴巴集团在旗下的近万名员工中,发起灾区急需物资征集令,发动员工把自己家里的帐篷、睡袋等物资捐献给灾区。征集令才开始一天,员工踊跃捐物,就已经征集到大批灾区急需的物资,这些物资将和阿里巴巴集团统一购买的第一批包括帐篷、妇女儿童用品及各种生活必需品等启运发往灾区。

     对灾难的关注,我们深信更贵在行动。灾后的重建将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们虽不能上一线帮助直接的救援,但在灾后的重建中我们将尽自己所能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逝者已去,生者仍将继续,我们接下来更要关爱活着的人,帮助他们恢复生活的勇气、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请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帮助灾区重建家园!http://club.alimama.com/thread-101642-1-1.html

                                                                                     此致

敬礼

阿里巴巴集团

2008.5.22
 

(2个打分, 平均:4.50 / 5)

雁过留声

“马云 . 一元钱 . 一百万 . 阿里巴巴集团声明”有1个回复

  1. 中兴之象 于 2008-05-29 12:50 上午

    一句话,中国大陆的民众还没有成为”现代人”
    不知道如何做”市”民.

    人与人的相处出现了问题.

    根子在哪里?

    教育!

    公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