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说华为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image      最近怀临关于华为前途的评论引来许多热烈讨论,尤其是其“高中同学”理论。我这里也凑个热闹,说上几句。怀临独创的“高中同学”理论体系,说的是中国高中同学中,优秀的上了清华、北大,然后出国留学,毕业后去了思科;差一点的同学,上了中国其他高校,毕业后去了华为。思科和华为的竞争,其实就是中国高中同学的竞争,因为华为的同学比不过思科的同学,所以,华为竞争不过思科。

      我基本同意怀临的论据。以清华、北大高材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的优秀青年出国深造,最后大部分投入像思科那样的国际著名公司,这对中国是一大损失。同时也造成在相同位置上(如软件工程师对软件工程师),思科的员工素质要远高于华为员工的素质。不过,思科不光吸引了来自中国的青年才俊,它还雇用了来自美国、印度、以色列、欧洲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优秀的人才。据我个人观察,思科各个关键位置,技术的和非技术的,没有几个是清华或北大毕业的,倒是印度的不少。华为的骨干人才大都是中国人,华为要与思科竞争,华为人的对手不光有他们的(可能是更优秀的)高中同学,更重要的是,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优秀的同龄人。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吸引到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创造出一流的企业。同样,要吸引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待遇。实话实说,中国目前还不具备一流的环境,所以很难吸引到一流的人才,所以也还没有一流的企业,华为和思科在各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我所接触过的几个华为人都是雄心勃勃,表示要在两、三年赶上并超过思科,勇气可嘉,但在技术上、管理上、人才上的差距,不是两、三年能弥补上的。用十年时间,如果华为能够和思科不相上下,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创造吸引一流人才的大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华为一个企业能完成的,需要中国整个社会来共同努力。比如,奶粉的安全不在华为控制之内,但却可能使一位工程师(或其家属)决定留在国外,不去华为。中国现在四处创建留学生工业园,提供特殊政策,吸引留学生回国工作。这个主意出发点不错,但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这样做容易引起非留学生的不平衡心理,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如上面说的食品安全。中国政府必须下大决心,踏踏实实,一点一点的做工作,给全体中国人民都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自然也就可以吸引中国留学生和其他国家的人才愿意到中国生活、工作,光靠划出一片特区,区别对待,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更何况,简单假定一个留学生就比一个非留学生强,仅仅根据留学生的身份就给优惠政策,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再者说,留学生中也是鱼龙混杂,哈佛毕业的计算机博士,和在越南兽医专科学校(没有看不起兽医的意思,只是举例)听过课的人,都是留学生,但能力可能不太一样。美国并没有给外国人优惠政策,优惠的话也是先优惠美国人,但还是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靠的是优良的整体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等多个方面。

      另外,现代的技术开发,多是团队工程,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再能干的人也只懂其中一小部分。所以,想只引进一两个牛人,就可以超英赶美是不现实的。搞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到中国,也不可能搞出一个世界一流大学。同理,搞几个技术大牛到华为,也不能使华为赶上思科。引进人才也需要团队引进,还要给他们创造出优秀的工作生活环境。也就是说,有了一流的环境,一流的人才自然就来了,根本不需要费力气去引进。没有一流的环境,就算费力搞到几个一流人才,他们也会很快变成二流。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的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因为什么优惠政策,而是中国的大环境正在改善,科研、创业机会增多。

      就华为来说,我认为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好,除数据线外,其他主要产品都做得不错。目前应该努力提高所有华为员工的工作环境、待遇,争取尽快达到思科的员工待遇水平(目前差距还不小),这才可能与其一争高下。还有,应该尽快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理清帐目,争取上市。上市后,就可以进行资本运作,购买国外的技术公司,这是快速提高的一个捷径。例如,如果华为可以把思科的对手Juniper买下,在IP网络设备领域就可以一步追上思科。前提是,华为必须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管理完善、透明的上市公司,这样才有可能收购世界一流公司,引进整个团队,Juniper等公司才可能愿意被华为兼并。

      拿现在的华为和思科比较是不公平的,因为中国的大环境不能比美国,华为在中国能取得现在的成就,可能比思科在美国取得它目前的成就还要难,两者都是很了不起的。华为的路还很长,但我对华为的前途很有信心,重要的是在技术、人才等方面要推陈出新,不断进步。在网络设备领域,思科的地位大概很难撼动,但在不久的将来,朗讯、北电等恐龙可能会不复存在,思科的头号竞争对手将会是华为。

(8个打分, 平均:4.63 / 5)

雁过留声

“也来说说华为”有39个回复

  1. 陈怀临 于 2008-10-21 4:55 下午

    流着眼泪读完。不相信我的理论,也要相信杰老师的论据吧?:-)

  2. 陈怀临 于 2008-10-21 6:08 下午

    另外,非常赞同杰夫的人才系统工程。是的,一个牛奶事件,其实堵住了多少游子的回乡路。意义不可不深远。

    另外,对“团队”人才的引进,觉得非常对。

  3. 陈怀临 于 2008-10-21 6:23 下午

    再之,我个人认为工业界人才的引进其实比学术界人才的引进更加困难。学术界的教授们的工资,工作环境其实,相当而已,比较好match。而且,对于大多数教授,如CS和EE的,有几台机器,能在互联网上找文献,基本上就够了。但工业界,一个系统原型的投入就可能是几十个Million的美金投入。一次Alpha系统的订单就是2,3个million美金。没有钱,如何做?

  4. 1help1 于 2008-10-21 6:35 下午

    比较赞同 杰夫 关于留学生创业园的说法。 实际上,改善人才的大环境,改善本地民营企业的发展大环境比引进一两个人才来得更为重要。 但引进一两个人才所得到的即时效果比改善环境更快,于是为了政绩的需要,很多的留学生创业园便快速诞生了。结果就是使得一小部分人获得了利益。
    这样的创业园,实际上是将几个所谓的精英人才置于超越本地企业家的特权地位,和将外资企业置于特权地位的做法一样。取了几个卵,但却破坏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大环境。
    一个用国内纳税人的钱养活的政府,不去想如何发展本地的企业家,给本地的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环境,却把精力放在服务外资企业身上,不是本末倒置吗。
    举个江苏苏州的例子,外资企业发展的同时,本地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活力不足。长城电扇,孔雀电视 耳熟能详的本地品牌正在消失……

  5. 潜龙 于 2008-10-21 6:36 下午

    倒也未必,工业界的利益驱动非常直接,往往更简单有效。

    一个企业如何具有竞争力,人才固然重要,但也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不能把人才和企业竞争力划等号。

  6. 陈怀临 于 2008-10-21 7:07 下午

    同意潜龙兄的观点。另外,一事与潜龙兄商祺。与潜龙兄在弯曲评论相聚以来,一直被兄台的知识,涵养所折服。我真心希望能结识您这样的朋友。但苦于无联系方式,才冒昧写公共留言。不知兄台能否百忙之中给我一个电邮:huailin@tektalk.cn。

    谢谢,

  7. 潜龙 于 2008-10-21 7:51 下午

    呵呵,相识何必曾相逢。

    冒犯之处,兄台海涵!

  8. 中兴之象 于 2008-10-22 4:46 下午

    慢慢来,慢慢来.

    向上提升,向下沉沦

  9. 开心果 于 2008-10-22 4:50 下午

    To 潜龙兄:
    您指定hw的接班人了吗?咱们私下聊好了,no@notalk.no.

  10. 林风 于 2008-10-22 6:06 下午

    相识何必曾相逢,同是天涯沦落人。你们俩抱头痛哭吧,呵呵。

  11. 陈怀临 于 2008-10-22 7:22 下午

    还好啦。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请向潜龙交朋友并约稿。当然潜先生不想见光死(网友),仍然可以写稿嘛。

    我觉得潜先生是个人才。宋哥哥我,对不起,说错了,陈首席我想交个朋友。。。

  12. woodzltc 于 2008-10-23 7:39 上午

    比较喜欢杰夫的观点,感觉比陈首席对华为的看法更理性一些,呵呵。

    对华为自己还是比较期待的,当年毕业本有机会去的,后来选择其他公司。在国内混了好多年,IT公司、外企也颇了解,华为的朋友也不少,个人觉得华为对国家的意义还是蛮大的,不是大部分其他公司可以比拟的

    不过陈首席技术上的造诣还是不得不佩服一下的

  13. 陈怀临 于 2008-10-23 2:07 下午

    谢谢大家啦。心都是好的。都是为了祖国好。

  14. 高飞 于 2008-10-23 4:55 下午

    注意杰夫说的是“我基本同意怀临的论据”。只是同意论据,而且还是基本……所以论点上嘛,杰夫是有自己的point的。

  15. 风子明 于 2008-10-24 5:54 上午

    看了杰夫、陈首席的言论
    直到一点 他们都不是清华毕业的
    而且不了解清华
    对清华对美国有莫名其妙的崇拜心里

    清华的校方观点
    或者长期给同学们做思想教育的角度
    在硅谷的校友绝对不是正面教材

  16. 陈怀临 于 2008-10-24 8:46 上午

    子明贤弟,我对清华对美国没有任何崇拜心理。恰恰相反,我对华为目前许多高管对美国技术的盲目跟从非常担忧,这也是我说华为的心态悖论问题。例如NSR,ISSU,你该如何做就如何做,与思科如何做没有关系。不知您理解我的暗示否。我对华为所以接触的VP级别的人,都强调,一定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定要以国内研发为主,美国研发为辅。

    对清华,我更没有任何崇拜心理。任何人的母校在其心里都是纯洁的,就像我们的母亲。
    学校争论,往往是夸自己,说别人。而我,是夸外校,这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客观。与崇拜无关。

  17. 杰夫 于 2008-10-24 9:54 上午

    风先生从文中读出我对清华和美国的崇拜,是误读。崇拜心理一般是由于不了解造成的,所以叫做盲目崇拜。因为接触过太多的清华和美国人,我自认为对他们有较深的了解。再者,我好像也过了崇拜别人的年纪。
    澄清一点,文中说的是“以清华、北大高材生为代表的”,所以并不限于这两所学校,因为他们人数最多,所以才以之为代表。
    至于美国,我对其制度和一些基本理念表示尊敬,倒不一定是美国人。我在美国大学教过几年书,批过几次美国学生的作业后,你对(普通)美国人是很难产生崇拜心理的。不过,我最尊敬的人中,有许多美国人。

  18. 高飞 于 2008-10-24 10:18 上午

    与子明兄商酌。

    > 清华的校方观点或者长期给同学们做思想教育的角度
    > 在硅谷的校友绝对不是正面教材

    在任何一个学校,都不会“特别”把在国外奋斗的校友当成正面教材做思想教育,对吧。除了教育、科学、思想、技术这些责任,大学要产生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这些“家”都是为国家服务的。更何况清华,一则清华一直比较偏“左”,蒋南翔校长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一直是推崇的口号,“又红又专、双肩挑”是培养目标;二则,清华校友中值得宣传的实在太多,两弹一星元勋十四个,历史上报国爱民的多了,不必到硅谷找“杰出人才”来自豪。

    说了以上这些,高飞只是要表明,同意并理解你说的“清华不把这些人做正面教材”。我们也从来没有把硅谷的这些人作为崇拜的对象和宣传的对象。他们只是我们文章中的一个论据而已(不是论点),没有用作正面教材的意思。

    所谓精神在背后,把这些“清华”“北大”都当成泛指,也许不会影响文章观点的表述。

  19. 开心果 于 2008-10-24 8:11 下午

    其实崇拜也没啥,说实话,谁高中的时候不想上清华呀,良禽择木而栖么。那么崇拜跟自信有没有必然关系就值得商榷了,我举个夸大的例子,你很崇拜邓稼先,现在让你去反驳他一个物理方面的观点,你能自信起来的话,我会崇拜你。
    当然咯,清华的人也接触不少,可能都是没有出国的缘故,很多都看不到应有的光环了。这也许该怨这个畸形的社会,该怨身边无作为的同事。说到这里我不由赞叹楼主说话的严谨程度,你是巧妙地把高中同学划分为出国的和留守的,这个还真的让人信服,出国读书的里头,不管你承认的比例有多大,出类拔萃的人总是有的。至于他们目前在哪里,我们本来无从知晓,然而通过首席的讲述,我们现在知道了,有很多在Cisco,:-),而不是在苦思冥想着7大数学难题,这是工业界的幸事,也是科学界的幸事。
    正如楼主所暗示的,咱国内的高中同学跟国外的优秀的高中同学套套磁请益请益技术方面的问题,从人情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也无可厚非,你要知道当初我可没少捧你呢,至今我都还以你的同学的身份自豪着,快乐着。当然了,人家不说,咱就别强求了,一来违背商业规则和法律,二来嘛,显得不够自信。
    首席说的都在理,而杰老师的话呢更全面。华为跟Cisco相比,那已经超出首席的视野扩延到国内的高中同学跟世界顶尖的高中同学的对比了。这么一来我们就舒坦了,感情我们这是跟多国联军在战斗呢。
    首席拿华为开炮而不涉及国内的整体环境,我们也可以理解,一方面我估计首席对这块领域熟悉(当然我也一再提醒首席,华为的业务和产品并不只是数通),另一方面论述国内整体环境题目太大,没法做文章。我们也理解首席的拳拳爱国之心,都看到了首席的身体力行和以身作则。
    那么良方在哪里?请别告诉我,让华为做多少基础研究。连美国都养不起Bell实验室、Xerox parc,国内谁能做得到?所以归根到底,我们得讨论讨论目前华为的策略是否正确,是否是一个大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这方面请首席也发飙一下意见。或者请你恢复这样一个命题吧,如果让你在国内来办一个高科技公司,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20. 陈怀临 于 2008-10-24 8:57 下午

    这还真未必。我们那个年纪的前后7,8届,最好的(定义一下:考试最好的,否则读者又误解)基本上是去科大。
    另外,我不说华为了。我说够了。我3,4年的文章已经够了。你们也不喜欢读,我也不愿意写了。好吧?就这样了。

    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写我一本书“大型系统软件工程控制论”。我基本上把英文相关的书都采购了。基本上是胡扯。作者显然是坑蒙拐骗的主。其实美国的技术书胡扯的也不少,骗钱的为多。学术文章胡扯的也不少,只是程度大小而已:-)。

    所以,如果我说华为,你们觉得受伤害,对不起。

  21. 开心果 于 2008-10-25 6:18 上午

    呵呵,首席又开始感性起来了,仿佛不讲道理的婆娘,某些时候是有些可爱的。
    “伤害”一事无从说起,目前还看不到华为的兴衰跟本人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只是觉得首席光看病不下药,不是良医所当为。这就好比你fix一个bug,你知道root cause,可是真正难的地方却很可能在于你去怎么修改,某些bug的修改甚至会让你有重构整个系统的冲动。这个就跟国内的生存环境有的一比了。我们从来不否认华为存在问题,一有机会也会有像首席这样的爱国热心人士痛心疾首地呼吁不遗余力地制造压力。可是作为一个企业,天生的逐利内动力,你能指望他们怎样从一个民族的高度出发去做一些若干年见不到效果的事情呢?我们没有权力要求他们这么做。更主要的是,你能改变国内的环境吗?个人以为华为在这个阶段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个人也很期待首席的大作,因为我在软件质量控制方面就知之甚少。

  22. 囧你开席 于 2008-10-29 10:47 上午

    开卷有益啊!

  23. 中兴之象 于 2008-10-29 5:54 下午

    to 21楼开心果:
    你说”可是作为一个企业,天生的逐利内动力,你能指望他们怎样从一个民族的高度出发去做一些若干年见不到效果的事情呢?我们没有权力要求他们这么做”

    这个华为自己这么”正大光明”的宣导吗?
    华为的”教主宝训”"第三条”怎么说的?
    怎么对应届毕业进公司者”教育”的?

    任的一些做法,是人格分裂(此处中性词)

    以上看不懂的随便拍砖

  24. 怎么看待ZTE? 于 2008-11-16 3:22 下午

    冒昧的提一句,我想听听大家对ZTE如何解读?

  25. 杰夫 于 2008-11-18 11:48 下午

    回楼上:我觉得,其实大家对华为的评论,很多也适用于ZTE,只不过华为的profile更高,更有代表性,所以大家喜欢拿它来说事儿。

  26. 李克 于 2009-08-22 7:00 上午

    人世复杂,因为牛奶事件就不敢回国,也本是人家常情,但也确是中国的悲哀,谁能改变中国,谁愿意改变中国,是中国人哪!清末的革命,多为海归,新中国的技术核心,亦多海归,到了21世纪,雷锋不在了,还有多少人愿意做邓稼先

  27. 问剑 于 2009-08-23 3:35 上午

    吸引人才加入和吸引人才回国是两回事。微软和英特尔不是满世界的建实验室吗?华为的人才现状根本上是由华为自身的现状决定的。当然,大环境的改善是必须的,否则再过十几二十年,就算华为不会倒闭,恐怕也不会出现更多的华为这样的企业。

  28. 李克 于 2009-08-23 12:44 下午

    华为能不能吸引人才,如何吸引人才,不知道.
    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在其他行业可能,在通讯行业很难,通讯行业越来越成为基础建筑,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商一样在合并中,导致将来进入C/A/J/H/E级别的供应商门槛越来越高.
    是的,改变环境才能使人才吸引成为惯性,但是,谁最愿意改变中国的环境,谁能改变中国的环境,归根结底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呀!西方真的喜欢中国的环境变得原来越好吗?作为普通人,我们是否相信中国的环境可以改变?如果环境不好,那么谁愿意先付出牺牲,来努力改变它,纵使我们不相信中国环境能变好,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丈夫是否还是中国男人的标准?虽然阅历越多,失望也越多,但是我们仍然都想做一个真正的中国男人,所以我们仍然充满希望,也仍然相信中国的环境可以改变,所以我们仍然在努力:从我做起,才不会上不愧对让中国人站起来的先辈,下不愧对自己的后代子孙.将来九泉之下,听老子在阴间说,儿子,你行,你不是经不起风雨,一吓就痿了的的软蛋;听儿子在阳间说,我老子当年是个男人.如果反过来,老子说,你小子也算男人;听儿子小声嘟囔,我老爸,唉,不说了.中国男人,雄起靠自己,不是西方的蓝药丸

  29. cracked 于 2009-08-24 4:11 上午

    大型系统软件工程控制论
    首席 编译器 OS Cpu没的说 可是编写大型系统软件 现在应该是逐渐朝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吧 首席的面向对象怎么样呢? 或者说现在的大型系统软件还是C的天下吗

  30. ASR1K 于 2009-08-24 5:11 上午

    面对对象就真的好么? 国内的CS教学脱离实际太严重了. 什么东西都要讲个 xxxx论, 深入xxx, 为什么就没有最浅显的introduce to xxx, 很通俗简单的介绍, 也要说成是 xxxx导论. 那么这样出来的学生, 估计也就会高谈阔论罢了.

    至于大型系统软件是谁的天下, 看看Linux之类的代码就知道了:)

    面对对象并不一定是真的好, 因为本来这东西就挺烦人的, 有些场合即便是C, 定义一些宏也可以很好的处理.

  31. 杰夫 于 2009-08-24 9:44 上午

    面向对象(OO)是一个很不错的概念,自90年代中期以来日趋流行,近年来新出现的语言都或多或少的包含有OO的特征,如Perl,PHP,Ruby,Python等。
    但是,OO也并非完美,针对它的批评也不少,主要是:1,OO并没有介绍任何新概念,LISP语言基本都有了; 2,OO在工程中有很多功能不适用。我个人认为OO的一些概念过于学究化,如Virtual Inheritance, Multiple Inheritance,Operator Overloading等,很容易使人走火入魔。

    国内CS的教育是有些问题,一个东西,说好就只说好,说坏就只说坏,很少全面评论。

    OO在大型软件开发中并不流行,主要原因可能是它带来的好处并不明显,而改用OO的成本却非常高。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Bad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Object-Oriented Languages

    http://doc.cat-v.org/programming/bad_properties_of_OO

  32. 李克 于 2009-08-24 1:57 下午

    OO的基础概念和方法应该是好的,即便不用OO的编程系统和语言,用C设计的时候也经常借用OO的方法。但OO更复杂的东西,一般大型软件开发要慎用,把握不好,会使系统设计产生混乱。
    其实和C语言一样,大型软件设计,一般不建议使用C语言许多复杂的技巧,如果不是出于效率等特殊考虑,是不用允许使用C的复杂技巧的,包括能用数组,就不用指针等等,当然,在操作系统的核心,尤其是UNIX和LINUX的CORE,主要是高手在做,效率要求也搞,可能不太一样

  33. 李克 于 2009-08-24 2:32 下午

    仔细拜读文章,深感人才大环境理论很正确,见解深刻。比如当年鲁迅的天才理论:要天才需要天才土壤才行。鲁迅对当时社会失望到宁愿在格子间鈔书,也不愿出来呐喊。但后来呢?鲁迅的行动不但呐喊了,还是身体力行喊得最狠的。政府有创建好的的环境好的责任,但如果改善大环境的责任全推到政府身上,没有自己的事,恐怕于事无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政府能不能改变大环境不好立刻断言,但纵使政府不能,那我们就像当年呐喊前的鲁迅一样自己钞自己的书吗?觉醒的中国男人,需要亮剑精神,即使死了,也是一座山,不是一坨屎,这个论坛上的人,至少都是愿意呐喊的人。中国人喜欢塞翁失马,这也是同样一件事:政府没有做好大环境,看过来是消极,但以积极的思维去行动,并不是不改变,所以你看,中国人曾经如何愚公移山的精神,如果我们现在都嘲笑愚公如此之愚,那我们真的什么也别说了,中国要赶超美国,当然不仅仅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但是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我相信永远赶不上美国,实力的得来从来都是靠真刀实枪的血汗打拼来的,没有这些,都是虚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真的。

    我想以华为人的智商,大多数人还是清楚和C的差距,在非独家垄断的光网,接入,无线,华为投入了多大力量,多少年才做到前三,在C垄断70%份额的数通,H要靠近C,那不是三两年能做到的事,即使从现在开始像做3G一样做数通,也要5-10年才能接近C

  34. zarker 于 2009-08-27 11:57 下午

    一隅之谈!
    华为的追求境界:无为而治。
    不需要人才、不需要技术,不需要钱。
    这三者都可在华为的平台自然而成!
    华为的国际专利已是第一,2009年更将第二名甩开!

  35. all 're sb 于 2009-08-28 2:09 上午

    华为怎么发展都是任正非的事,任正非一旦彻底离开华为(就说不好听点的吧,离世了),华为这个以任正非思想为核心的集团能否继续发展下去是个大问题。

  36. 黄岩 于 2009-08-28 5:47 上午

    杰夫的文章更接近事实,陈首席的观点太偏激:(

  37. ZSY 于 2009-08-28 6:16 上午

    还是觉的股权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38. 李克 于 2009-08-28 3:16 下午

    华为是任正非一手创造的,但创造之后就不是任正非一个人的,也不是华为人的,而是中国人的。
    所有的中国能有名头的公司,包括联想,海尔等等,都是中国人的事,所以我们可以批评,也需要批评,但是不要挖苦讽刺甚至幸灾乐祸,这于企业的发展,于中国的发展于事无补,not helping,just sneering,这是哪国人最愿意看到的事呢?
    对本国企业的鼎力支持,没有比日本人和韩国人做得更好的,这也是日韩这样的智商平平的小国居然靠着无比的勤奋能站在世界前列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有人说中国心眼小,看看西方大国,国家顶级企业,从来就不单单是企业本身的事,否则哪有中国海外收购如此困难?

  39. 帅云霓 于 2009-08-29 6:12 上午

    学Framework死背当然痛苦,工作中慢慢积累,有些年头以后,用起来的话还是不错的。(祈祷这个Framework不要进化太快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