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CRS-1诞生5周年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今年5月份,思科高调庆祝其数据通信旗舰产品CRS-1诞生5周年。这是思科为CRS-1发布5周年而发表的新闻稿:CRS-1 5 周年

下面是笔者收集的一些CRS-1的相关数据。

× CRS-1发布日期:2004年5月25日。这是CRS-1横空出世时思科的新闻发布稿. 另外,CRS-1的发布也直接导致了笔者在2004年底和2005年初动笔撰写了对华为系统软件的战略思考(上)。当年笔者的建议是,通过对CRS-1的IOX的体系结构观察,力劝华为重整VRP,为将来数据线的腾飞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 5年来,CRS-1的客户为300多家,

× 总机器销售量为3200台,能提供的总网络吞吐为2919 Tbps。

×250台CRS-1是基于FCC的Multichasis配置。

×目前最大配置:8个LCC互联。10Tbps吞吐率。

×超过25个网络运营商成为CRS-1的客户。

×最大的客户:Verizon Wireless

×最开始3年,CRS-1为思科带入10亿美金收入。去年一年,CRS-1的营业额超过10亿美金。

×5年来,核心路由器市场份额分布:

–2004第一季度,思科:73%。Juniper:25%。 Avici:2%。

–2009第一季度,Cisco:60%。Juniper:36%。Huawei:4%。

关于思科CRS-1核心路由器的技术体系结构,可参阅:思科核心路由器CRS-1与SPP处理器的研究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思科CRS-1诞生5周年”有33个回复

  1. 陈怀临 于 2009-05-29 7:32 下午

    In case有些年轻的读者不知。当年华为有NS5000E之前是OEM Avici的core router。当然,通常的结果就是华为与谁合作,谁最后消亡了。。。:–)。这就是华为的狼性之一。

  2. 开心果 于 2009-05-29 8:55 下午

    In case大家被首科所误导。Avici退出核心router的领域实在是由于自身的问题,个中缘由从lightreading一搜便知。

  3. kkk 于 2009-05-30 12:37 上午

    NE5000是OEM avici的
    NE5000E是自主研发的
    Avici后来专注于ip 电话了

  4. kkk 于 2009-05-31 4:45 上午

    BNN动作太慢了,为祖国科技事业的拳拳之心全被养家糊口堵塞了
    答应了好久的背板总线以及互联技术迟迟没有迹象查了下NE5000E, 单机框交换容量2.56Tbps,转发性能1600Mpps,可以最多支持64个机框互联,不过没说那个时候的性能,只说了端口容量80T,就是每机框64个10G口*64

  5. kkk 于 2009-05-31 4:50 上午

    不过我想华为的40G单端口估计也快了
    marvell已经正式发售了prestera CX了,40G的以太网
    the CX family includes a 48x10GbE switch, a 24x10GbE switch, and a
    switch that has multiple 40GbE ports along with 10GbE ports. The CX devices integrate 10GbE MACs as well as 40GbE MAC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draft
    specification under discussion within the IEEE 802.3ba task force.

  6. 陈怀临 于 2009-05-31 7:17 上午

    3K,我当然要首先养家糊口呀:-)祖国是个抽象概念。我不相信我如果流落街头了,有个叫做祖国的人来给我送稀饭给我的孩子喝。华为的公爵们也不会施舍我一个工作。

  7. Panabit fans 于 2009-05-31 5:58 下午

    顶上楼的“祖国是个抽象概念”!

  8. 陶潜 于 2009-06-01 4:41 上午

    hi kkk:
    你说”不过我想华为的40G单端口估计也快了
    marvell已经正式发售了prestera CX了,40G的以太网
    “,为什么说Huawei不会用Broadcom的56624呢,也是4个10G port?
    另外,Xelerated最新的NP不是号称达到100G么?

  9. kkk 于 2009-06-01 7:18 上午

    我瞎说的,貌似听说华为侧重于marvell,zte是broadcom,不知道真假,反正花三好多产品都是基于marvell的,是不是一脉相成我就不知道的
    broadcom现在好像只有单端口10G的,我有见过24*10G的BCM56820
    还有,broadcom很早前就收购了Sandburst的城域以太网芯片业务,但是貌似一直没听说他的PBB/PBT方面的实做,还是我孤陋寡闻了

  10. 陈怀临 于 2009-06-01 9:15 上午

    我个人感觉通信的下一代浪潮将在最近5年达到高峰。这里主要是应用决定系统。Video的应用将使得系统升级成为必然。(有线和无线))Video应用的大量普及,使得核心,边缘和企业网关都面临挑战。CRS-1估计会在下一代产品中推出100G以太。这里不是简单端口问题,而是要设计下一代的SPP芯片。然后,在ASR1000上要设计下一代QuantumFlow。想想都是壮观。。。

  11. kkk 于 2009-06-01 7:09 下午

    为啥不想想可能有更好的视频压缩算法出来呢

  12. slopover 于 2009-06-02 6:40 上午

    华为的9300应该用的就是Brcm的方案,Marvell的东西应该是H3C关注的

  13. guest 于 2009-06-03 1:46 上午

    HW的软件能力很弱,现在的工程师更没有能力去重整VRP. 硬件设备公司去软件的理解和考虑更传统计算机领域和软件公司思考方式完全不一样,都是边干边堆起来的。

    虽然如此,hw的工程化能力还是超强。

  14. 水煮 鱼 于 2009-09-25 7:12 下午

    HW的软件能力很弱,现在的工程师更没有能力去重整VRP. 硬件设备公司去软件的理解和考虑更传统计算机领域和软件公司思考方式完全不一样,都是边干边堆起来的。

    虽然如此,hw的工程化能力还是超强。
    ————–
    不是能力弱,一个庞大复杂的并且已经被应用证明了的软件系统的更换,是需要很周详的考虑和计划,并且经过严格测试的,想想一个几千万行规模的软件,能够随便说改就改吗?牵一发,动全身。

  15. aaa 于 2009-09-25 10:56 下午

    不是能力弱,一个庞大复杂的并且已经被应用证明了的软件系统的更换,是需要很周详的考虑和计划,并且经过严格测试的,想想一个几千万行规模的软件,能够随便说改就改吗?牵一发,动全身。

    这说明还是能力不够强,呵呵。或者说软件架构的设计,扩展性,模块化程度不够。

  16. ASR1k 于 2009-09-26 1:56 上午

    楼上回复的倒是挺好的. 牵一发动全身, 只能说明架构太差, 没别的评价.

  17. 水煮 鱼 于 2009-09-26 4:47 上午

    呵呵,看来ASR1k可能是没有参与过实际的大规模软件开发。再优秀的架构,在N多年的维护和N多人的修改下,都会变的面目全非。

  18. 李克 于 2009-09-26 5:47 上午

    目前国内还没有看到千万级代码的商用产品,架构好的。也许军用的有
    H在这个级别上做了很大努力,因为这是商人准备长期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必须要做的事,但实际的架构水平,和IBM/C/J/AL还不在一个LEVEL,怎么说,从H能够够得上级的(非高价挖来的)IP软件架构师不超过3个就可以看到,如果再加上硬件,可以说基本上就没有这样的架构师,所以H才花大价钱挖了一些业界大牛,如果单靠H自己的力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H在系统的各个单个领域,还是有牛人,的只是在顶级系统架构上,距离业界标杆还有不小的距离,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中国在大型商用产品的系统架构这个核心技术上,还没有真正成功的突破

  19. 陈怀临 于 2009-09-26 6:46 上午

    水煮鱼,多看看ASR1K在CRS-1方面的技术分析:-)。

    你的后半句”再优秀的架构,在N多年的维护和N多人的修改下,都会变的面目全非。“说的分析正确。

  20. 水煮 鱼 于 2009-09-26 7:22 上午

    其实我的工作性质的关系,对C或者J的路由器认识很少,更无法发表一些像很多高人那么精辟的分析。一直都在看这个论坛,从各位大侠的评论,发现自己以前一直都在埋头耕耘,而少了抬头看路。其实做过了产品才知道其中的艰辛,即使在别人看来,一个很差劲的产品,但是由于是自己付出了汗水和辛勤做出来的,总是会为之而感到自豪。在路由器方面,确实我们是全面落后,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现实。我们能做的,就是埋头努力追赶。你看过每天实验室里灯火通明的工作场景,你看过为了一个问题,熬战通宵的感人经历,你就会知道原来超越,我们并不是没有希望。

  21. 李克 于 2009-09-26 10:26 上午

    好的架构的目标就是禁得起后面的修改,谁越禁得起后面的修改,谁的架构就越好
    AL在路由器上的积累是远逊于C的,但其OS的R版本一年一个,特性开发速度之快,可以反映出其架构在耦合性和兼容性上的考虑是非常好的

  22. 李克 于 2009-09-26 12:23 下午

    产品和系统研发的最核心技术是架构,所以比尔在退役前还要做微软的首席架构师,虽然我讨厌微软,国内的丁磊也喜欢做这个位置,好的架构师需要从技术的视角、未来的视角、TCO的视角、运维的视角、市场的视角等来处理架构,如果用下棋来比喻,糟糕的架构师只满足于下一步,高明的架构师至少要看出下三步,这种情况下,哪个架构以后改的多,哪个架构改得少,不言自明。高层的我上不了台面,举一些普通的例子。
    比如故障检测的和管理,有ARP,PING,BFD,SDH,ATM/ETH/MPLS OAM,INTERFACE等等,但是最开始也许只有ARP探测,此时如何设计架构?如果此时就考虑到后面可能会有多种检测技术,并且检测技术之间还有关联和互动,那么此时就涉及出OAM center的基本架构,以后每增加一种OAM技术,处理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果你在已经开发了几种之后才发现需要设计这样一个OAM center,那么改动的成本如何?

    比如比较简单的命令行,命令行在不同的版本是可能变化的,这对开发人员看是个不起眼的小问题,但在客户的运维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所以如果在设计CLI模块时,提前考虑到这个问题,设计一个命令行兼容中心,那么对系统升级失败的回退将会有很多好处,用户肯定会开心。再进一步,CLI就扩展到系统的所有用户接口,包括WEB,SNMP等等。

    在比如MPLS VPN转发中的多层转发处理,MAC-私网-公网,如何设计转发表项之间的分离和关联,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没有考虑到,就会导致,外层公网变化时,要重新出发MAC学习或者下发才能让业务继续转发,这就带来不必要的业务中断,对公网快速收敛已经FRR都后来开发的reliability功能带来麻烦
    在HW,像李一男这样高层的架构师凤毛麟角,具体到IP产品,牛人有,但这个级别的很人,基本没有,不知道国内有哪些这个级别的牛人,谁知道可以介绍一下

  23. 陈怀临 于 2009-09-26 1:25 下午

    我对架构和架构重整方面的一些看法。

    最重要的是概念要清晰。许多人很聪明,但知识结构不完整。做东西非常容易做偏。

    这与武功非常类似。旁门左道也很强,但是确实在最后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原因例如呼吸,运气和发力的方式不对。。。

    当东西做偏之后,如果不能及时拉回来,随着大量的legacy 代码日复一日的累计,许多东西基本上就是积重难返。。。

    这方面确实很难。总之,做任何一个模块,一定首先要做全局的角度,考虑其中概念模型下的合法性。

    在最开始做的简单没有关系。但一定不能偏门频道。

    另外,通信界其实大多数高层,技术骨干出自网络背景。但软件最高境界是系统。网络背景的朋友许多不太注意,或者没人(敢)直言点出其知识结构的缺陷,从而导致单纯做网络的人去指导做系统。。。。万劫不复:–)

    这里面为什么说单纯做网络的人有缺陷呢(任何背景的人都有相应的缺陷)。网络圈子的人对并发系统有天生的硬伤,在这方面受训练略微薄弱。另外,满脑子就是一个状态机,payload等等,对trade-off的把握,Policy/Mechanism等的理解有点问题。。。

    另外,上面都是我的毛病:–)。省得大家开始炮轰:–)

    My 2 cents。

  24. ASR1k 于 2009-09-26 5:59 下午

    To 李克,
    Juniper我记得是一年2个release, Cisco SR branch的IOS也是一年2个release, ASR1k更快, 一年3个Major Release. 所以总体来说, 架构上JUNOS算是走出了非常好的一步, 把功能模块分拆成linux进程, 然后单独的进程来维护转发引擎和下发ucode. 包括后期的IOX也采用了类似的思路. 而ASR1k做的更绝, 现阶段虽然ios作为一个进程跑在控制平面, 这只是占领市场的时候做的一个折中处理, 后期也会拆开. 然后和dataplane的通信, 说实话做的非常的巧妙, 但这些就不多说了.

  25. aaa 于 2009-09-26 7:26 下午

    做任何一个模块,一定首先要做全局的角度,考虑其中概念模型下的合法性。

    苟同之。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都要被主管K一顿。

  26. 陈怀临 于 2009-09-26 8:02 下午

    你的主管要换人,或者需要陈首席去你们公司讲讲课:-)。

    是这样的,做事情,不要过多的与主管讲。自己做了就是了。。。:-)。

    做一个实现,要有概念上的理解在系统中。这就是高手。

    做一个实现,就是一个实现。这就是平庸之才。

    给主管讲的是后者。自己把握的是前者。这样就上对得起公司,下对得起自己。

    其实,公司的产品是自己磨练自己软件思想和修养的手段。

  27. 李克 于 2009-09-26 8:23 下午

    TO ASR1K:所有C/J/AL的架构设计是高于H很多,因为里面的架构师高,C/J的一年多个MAJOR RELEASE的含金量不一定有AL高,为什么呢?因为C/J都是的IP积累要高出AL很多,AL的路由器在04年左右功能还有限,但是很惊奇的是,他们很快就补上来,比如MPLS TE共功能,1年就补上,说明他们很可能是外购这个大模块,但是1年两年的时间能够把外购模块和自己系统结合成一个稳定的商用系统,说明其架构的开放能力很好。不好的架构,在使用大规模外购模块上,一般是个痛苦的过程,可能C/J/AL这么的的历史经验和系统开发策略和H不同,经验和架构得比较充分,所以会比较好一些,当然,只是个人猜测

  28. 李克 于 2009-09-26 8:28 下午

    aaa,你的主管很有想法,一般的主管会要求设计要有全局观,很少见到要求设计要服从局部观的。可见系统架构设计不仅仅技术本身的事,技术管理是否匹配系统架构设计,也是比较重要的

  29. 李克 于 2009-09-26 8:30 下午

    我对技术本身的兴趣已经在逐渐消沉,陈主席对技术的执着,让我又重新燃起了一些兴趣

  30. aaa 于 2009-09-26 9:30 下午

    不要误解,我说的不是我的主管,很久没人管过我的设计了。我是说我见过的一些现象,因为大部分被市场和自身压力push的公司,已经把schedule压榨的没几滴油了。
    凡事都需要平衡。

  31. 李克 于 2009-09-26 9:53 下午

    aaa,那是因为长期没有把系统机构的设计思维和相应的设计管理放到模块中,没有积累和惯性,如果立刻要求考虑,会花消耗相当的资源,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只好做了牺牲,这个牺牲,无论对个人、团队还是产品,是不好估计的,产品的生命周期越长,这个牺牲带来的成本越大。许多主管更多的关注在management,管理大于技术,把这个任务这次做漂亮,让自己升值就可以了,对涉及都后面几年的架构问题,不是他主要责任,所以他也不会很主动的去尽这个义务

  32. aaa 于 2009-09-27 1:36 上午

    是啊,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学术和工程也是如此。很多startup公司都走过这条路,除非。。。。,H公司当年也不例外。

  33. ASR1k 于 2009-09-27 7:26 下午

    To 李克, AL外购的很可能是 dataconnections的东西. 那公司还真的很不错, 架构做的挺好的, 专门用来给其它公司做协议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