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国内通讯行业的创新环境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在民间,华为总是被看做追随者,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Cisco是当仁不让的创新者。其实也不尽然。Cisco,路由器的发明者,在路由领域确实很牛,毫无疑问的老大,但是此外创新有限。据说钱伯斯也说过,内部不创新,通过并购解决问题,于是乎消化了无数公司。反观华为,本人从未听说HW的那个产品线是并购产生的,基本都是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大家认为这是跟进,我觉得这勉强也是创新而且很有勇气。对于复杂的通讯系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山寨的了得,HW无线的研发工程师数量至少是数千这个量级。

目前,H已经站在业界的风口浪尖,面临着不知道该山寨什么的境地,必须的创新。但是那种创新方式更好呢,自己干还是并购,我觉得Cisco的更好。一来将创新失败的风险留给VC去吧,二来天下英才并没有都归于HW,H虽然是业界的巨擘,按照首席的话说,除了李一男,没有人PK的过首席:-)

H为什么不并购呢?我个人猜测有如下可能:
1.低成本研发是H的利器,去北美并购公司,花销不菲。
2.以华为的企业文化,并购的员工能否受得了还是个问题,人没了产品有什么用。
3.而国内实在没有什么公司可以并购, 可以并购中兴,但中是国企。如果冒出什么港湾之流的,消灭就可以了。

遥望硅谷的钱潮涌动,国内的IT人士确实非常之羡慕。正是有了钱潮,硅谷聚集了全球顶尖的工程技术人员。硅谷也有不少Startup公司专门做大企业的辅助研发,成立目的就是为了被收购。据说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这方面也不错,cisco专门设点盯着那里的小公司。

反观国内没有了钱潮也就留不住高端技术人员少,留下来的为了谋生大家也找个外企打打工,做点日志管理之类的非核心工作。或者几个人攒个小公司,基于PC架构做一些应用,想高端也高端不起来。

其实这种环境对H的长远发展并不好,靠着美国研究所做架构,国内做工程不是长久之计。建议华为对于国内的对手也采取有好的态度,莫打压,增加扶持,增加并购。如果国内有了很多公司做H的辅助研发,H岂不过的不亦乐乎。

因此作为一个粪青,在这里建议中华这样的巨擘,为了国内通讯产业真正崛起,你们似乎有责任培养创新的环境。
1.莫打压。花钱买有前途技术的小公司,这样才有VC会关注通讯行业
2.更Open,起码让别人知道你有什么,缺什么,已有产品的规格细节别人都不了解,如何给你做辅助研发。
3.对于一线的工程师不要有什么敬业协议,大家都是靠技术吃饭的,缺了谁地球照样转,别搞得人们提心吊胆的。

一个纯普通通讯人的感受,如果比较幼稚欢迎拍砖。

(8个打分, 平均:4.75 / 5)

雁过留声

“有感于国内通讯行业的创新环境”有39个回复

  1. zcgen 于 2009-12-24 3:09 下午

    2.以华为的企业文化,并购的员工能否受得了还是个问题,人没了产品有什么用

    这点应该是重要原因

  2. guoke 于 2009-12-24 5:31 下午

    以华为的几次出售合资来看,即使卖了的如现在的艾默生,原华为系占领上了风,H3也是,鼎桥更不用说,虽然NSN股份多一小点,但现在已被华为夺管理权取代。腾讯的中层很多是华为跳过去的,现在它发展如此之好,老板马化腾也说感谢华为培养的人才。
    华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二战时期的德军,队形排列整齐、庞大训练有素很有效率,像推土机一样。当然德军最后不得好死。

    在讲究创意的互联网,华为的模式可能不行,但在制造业是很有竞争力的。

  3. alamoo 于 2009-12-24 5:35 下午

    HW还是收购了一些公司的,例如“2002年初,华为完成了对光通信厂商OptiMight的收购,大大加强了自己在光传输方面的技术实力。而2003年中期对网络处理器厂商Cognigine的收购则大大加强了华为在交换机和路由器核心处理器方面的能力。”

  4. mips 于 2009-12-24 5:53 下午

    男哥和首席,呵呵,论技术实现首席肯定胜李总一筹, 但论战略,李总毕竟层是数万人公司的第三四把交椅 研发总裁 自己做过starup 而且几年不到年销售收入就近10亿rmb

  5. mips 于 2009-12-24 6:06 下午

    个人以为,分析的非常到位
    老任的战略 放眼业界 几人能敌,不是老任不想 收购,是实在有困难。
    国内的确没有什么公司可以并购,国外的冒然收购风险很大,不说别的,你花钱买下来,要是核心团队,纷纷辞职,只剩下一对乱代码和设计文档,怎么办?HW 应该不会去做这种没把握的事情。
    对于研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人,在国内这很好办,加点钱把你们几个挖过来就是了,何必兴师动众的花那么多钱 费那么多事 走那么多流程 去收购一个公司呢??国外的公司,老任又不敢随便去挖吧,怕成为众矢之的,产品在海外受到禁受。
    呵呵 说到这,就不可避免的要触及到另一个角度 这也是受中国文化和制度的影响….

  6. george 于 2009-12-24 6:14 下午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HW的人好像比较推崇这句话,虽然任老大很注重创新。
    要考虑到当没有前浪的时候自己如何走自己的路,当一项创新源于深厚的底蕴,无法短时间山寨,又该怎么办。

  7. 理客 于 2009-12-24 6:21 下午

    首席,您别生气,说实话,无论技术实现还是技术战略,男哥还是男哥

  8. droplet 于 2009-12-24 6:33 下午

    男哥还是男哥,这句牛

  9. yunhaid 于 2009-12-24 7:03 下午

    都说李一男技术厉害,网上google了一把,也没看到技术牛在哪方面,就是27岁就做上研发总裁,这个是很强。

    嗯,感觉还是要有高质量的文章或著作或产品才能说明牛。希望陈首席出几本书,或者发表几篇高质量的技术文章。

  10. Beatles 于 2009-12-24 7:10 下午

    第一段对于Cisco的观点不敢苟同。公司是否是创新型的公司是指这个公司是否以推陈出新作为这个公司发展的价值取向,从这一点来看Cisco一直都是以创新作为利润保证的公司,比如以IETF的RFC文档为例,有Cisco提交的文档有1227篇,其中有855篇是正式的RFC标准,这是协议的领导的创新;另外思科第一个把debug机制引入故障诊断;第一个认为语音应当走IP并把语音网关设计到路由器里(虽然不是第一个做VoIP的);第一个提出UC的概念;第一个把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在一个体系结构上实现;第一个把智能服务模块塞到网络设备里;第一个把VLAN的概念引入SAN,第一个把标记交换与VPN关联(虽然不是最早作标记交换的);第一个提出大规模商业互连的网真系统(虽然Telepresence产品业界早有了);……这样的这样在业界领导潮流的事情比比皆是。文中所提到的思科的收购,殊不知思科收购的大部分都是在创业阶段就是由思科资金资助的公司,而且大部分还是所谓思科的“内部创业”,即思科内部开发人员领了思科的资金出去创业,然后被收购回来,思科的PIX、SAN、MARS、思科的Nexus、UCS……产品都是内部创业。每一次这种创新都是一堆跟随者,思科赚取更大的利润。反观如Dell、HP一类的公司,则是以商业营销渠道优势作为根本利润保证的公司,因此不能说是创新型为主的公司,比如HP一年营业额1200多亿,竟然和思科300多亿的营业额的下利润是相当的,由此可见一斑。

  11. 老游 于 2009-12-24 7:11 下午

    又出了一个陈一男?

  12. appleleaf 于 2009-12-24 7:18 下午

    “殊不知思科收购的大部分都是在创业阶段就是由思科资金资助的公司,而且大部分还是所谓思科的“内部创业”,即思科内部开发人员领了思科的资金出去创业,然后被收购回来”
    这句说得好,建议任总参考,华为派出一个师的工程师去创业可能有点困难,派出一个旅还是不会伤筋动骨的的:-)

  13. Beatles 于 2009-12-24 7:19 下午

    对不起,刚看了第一段就发表了评论,看到后来发现本文作者和我观点一样,实在是汗颜,特此谢过。

    思科的收购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投资和与自己投资的VC有关联、甚至是自己以前员工的公司,试想,你怎么取得思科的信任你是一个值得被收购的公司呢?实际上有许多内部关系的。而且思科的技术人员出去创业而未被收购,甚至成为思科竞争对手的也比比皆是,Juniper、Fortinet、Netscreen等等,因此思科的资金以及许多和思科类似的大公司的资金培养和繁殖了异常活跃的美国硅谷创业土壤,这个土壤在中国没有真正形成,相对而言华为、中兴这样的国内大型公司是有责任的。

  14. ABC 于 2009-12-24 7:53 下午

    如果华为中兴按照所说的建议去做,早就不存在了。商业竞争不是拍脑门,想一想就成功了的。

  15. 北京四惠东 于 2009-12-24 7:59 下午

    cisco和华为是两种研发模式,准确讲是商业模式,这是两边土壤决定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成功就是优秀的,这里边的细节没法讲清楚,回头单独写个文章

  16. appleleaf 于 2009-12-24 8:06 下午

    “如果华为中兴按照所说的建议去做,早就不存在了。商业竞争不是拍脑门,想一想就成功了的。”

    正向兄台所说,其实作为外人实在没有什么资格提出这样的建议,因为中华按照自身的策略走的都很成功。只是中华的成功并不完全代表通讯制造产业的成功,也并不表示通讯制造行业有很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才有这些感想,欢迎拍砖。

  17. 杰夫 于 2009-12-24 8:51 下午

    多谢Appleleaf好文章,引发大家热烈讨论。两篇都收入‘弯曲推荐’。

  18. wenlujon 于 2009-12-24 10:34 下午

    10楼,
    —–
    上个世纪80,90十年代有一个名为kalpana的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switch,EtherSwitch,
    这家公司是一个印度人创建的,后来在1994年被cisco收购。
    由此可见,cisco的交换机技术应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收购。但不知道,这个kalpana是否是cisco的“卧底”战术。

  19. 陈怀临 于 2009-12-24 11:05 下午

    在赌城发贴:-)。你们写文章干嘛拿我说事:-)。大家洋人的圣诞节快乐。华为也好,中兴也罢;男哥也好,首席也罢。都是假的,真的就是你自己的内心。

  20. 陈怀临 于 2009-12-24 11:11 下午

    客客,看了你的帖子。我的电池必须even在3天花:-)。
    在我这个年龄段,只有胡威武才让我相惜。其他皆不在话下。我不是瞧不起别人。古人言:道不同,不相谋。任正非也好,李一男也好;李彦宏也好,张朝阳也罢。我的大脑里基本上没有他们的位置。

    再举一个例子,李开复与姚期智。李开复如何可能在我的哲学人生里有位置呢?开玩笑。姚期智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而且,这与他是否是学术界无关。

  21. appleleaf 于 2009-12-25 12:57 上午

    冒出来发帖,主要看了首席的帖子而且有同感。
    在一天烦恼的工作之余,写点想法和大家讨论讨论也是乐趣。套用天津的名言,“嘛钱不钱,乐呵乐呵的了”。
    至于拿首席开涮,也是理所应当的。那个娱乐节目的主持人不被涮啊:-)

  22. Max 于 2009-12-25 2:31 上午

    华为的长处是他的执行力。他的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优势都来自这种执行力。
    而无论收购还是上市,都会影响到他的执行力。
    个人认为这个才是他不收购,不上市的原因。

  23. 理客 于 2009-12-25 3:17 上午

    对于自己,其他人都是外人,外人的评价是否被本人认可,是双方的水平和品格决定的

  24. 陈怀临 于 2009-12-25 7:24 上午

    刚才全部又读了一遍。写的很好。

    这里华为的所谓干部也好,弟兄也罢不少。

    我对华为的看法是:让人敬畏,但不让人敬佩。

    一个人可以很强大,可以让别人怕;但最厉害的是一个人让别人爱;例如,一个大王可以夺走许多美女的身体,但不一定得到爱:-)

    我基本上从来没有改变过我的观点:

    中国的现在不可能有高科技。原因是教育和人的心态。
    90后这一代人有可能是中国复兴的希望。

    目前的所有都是剪刀加浆糊。

  25. 理客 于 2009-12-25 8:01 上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蛇口-深圳特区中的特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改革)。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国际歌-上帝助自助者)。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高震东-忠信高级工商学校)

    我个人敬佩所有用实际行动干实事的人,包括首席

  26. Max 于 2009-12-25 9:45 上午

    中国的现在不可能有高科技。原因是教育和人的心态。
    ——————–
    听着有点心酸。有一定的道理。
    首席,原因似乎还有一个:体制 — 实际上是一个如何牵引的问题,是鼓励踏实实干还是鼓励投机取巧?

  27. ABC 于 2009-12-25 8:06 下午

    基础科学的研究啊,十分赞同首席对这方面的意见。没有基础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高科技。
    体制是一种束缚也是一个机会,但好在相对公平。

  28. 陈怀临 于 2009-12-25 9:41 下午

    是的。我绝对不可能相信一个或者一批从来没有学过排队论,或者随机过程的学生,能做出,more importantly, propose some creative, patent-pending 高质量的QoS或者packet processing engine.

    如果那天“海外学人”的CAP们都突然断档了,中国才有希望。

  29. 棒棒糖 于 2009-12-26 2:15 上午

    cisco迟早要被印度人玩死的….

  30. 路人甲 于 2009-12-26 7:15 上午

    呵呵呵,随机过程,通信专业的数学基石。不过还是觉得奥本海默的《信号与系统》和《离散数字信号处理》更重要。

  31. 路人甲 于 2009-12-26 7:19 上午

    不过还是层面不一样,偏向不一样。首席的主要说的是包处理层面的。我说的更偏向于无线和固网的物理层处理。

  32. Edwinwu 于 2009-12-27 2:28 上午

    奥本海姆的《信号与系统》,很经典!

  33. 帅云霓 于 2009-12-27 5:49 上午

    中文版本的奥本海姆数字信号处理有一个Bug,谁发现过?某个公式(具体哪章想不起来了)把一个除号弄丢了,于是变成乘运算,整个公式就说不通了。
    另外,奥本海姆的名字太狠了,居然叫A.V. Oppenheim…传说中的AV啊…幸亏老师说他老人家是德国人,否则我真以为是来自倭国了。

  34. xscope 于 2009-12-30 4:46 下午

    华为的合资更多的说来是一种融资手段,华三华电都是如此,华赛未来也是为了上市。
    另外,我一直不太喜欢有人老拿华为和思科比来比去,没啥意义,两家公司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产品和解决方案重点也不相同。

  35. xscope 于 2009-12-30 4:52 下午

    华为不上市,更多是上不了市。股权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员工持股比例太高,集体持股是华为总体的根本动力和战斗力所在,如果不收回股份,资会融给谁?如果收回了,凝聚力又在哪里?这个资没法融。hw战略上是将非核心业务合资,别人出钱,他出人,然后卖掉,或者是搞一个独立的公司,如华赛之类的,间接融资。

  36. qq 于 2009-12-30 11:29 下午

    首席,给你心目中的英雄投票: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12/29/content_12720759.htm

  37. 陈怀临 于 2009-12-30 11:42 下午

    奇怪,为啥把我给漏了。。。
    大家应该忽悠亚嵌的何家胜,投他的票。可惜他估计连候选人都没有当上:-)。何家胜估计是深度潜水在这里:-)

  38. Max 于 2009-12-31 12:40 上午

    xscope, 具体的经济我不是太懂,不过HW很早就是控股公司了,下面有很多子公司。所有员工和外部的股票都是控股公司的,而子公司可以独立上市。

  39. michael 于 2009-12-31 2:56 上午

    呵呵,也许hw的股权结构不想外人想象的那么复杂啊,本来私人公司没必要公开财务数据,想想一下你家的材米油盐,甚至是老婆买个内裤,卫生巾都要列出来,是什么感觉。他的财务如果不健康,银行早就封了,不要说作假帐,和绑架银行之类的话,在hw最困难的2000年,全部家当也就200亿,要想想,随便一个国有银行都是几万亿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