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gear ReadyNAS Pro RNDP6350评测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一篇去年的老文章。产品很好,但是很贵很贵(List Price 6位数RMB)。现在看这篇文章,提出的观点还是很正确的,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并需要“家用存储+视频回放+下载”的产品形态(几大NAS论坛都有过类似的在线调查)。传统厂商因为某些显而易见的原因不那么主动,就只能靠山寨的力量。但据一些二三线存储厂商的朋友反馈,Atom的价格和货源是推动此类产品山寨化的一大瓶颈。EP80579已然失败,也许,新一代的PineTrial Atom能靠更高的整合度(包括支持硬件解码的GPU)和更坚决地推向嵌入式领域的决心解决这一问题。拭目以待。

原文发布于《计算机世界》

网络存储设备发展日新月异,面向中小企业与家庭的NAS产品已经相当成熟。为更好地满足这类用户不断提高的应用需求,一些勇于创新的厂商开始在设备中加入原本属于高端存储产品的特性,本次由Netgear送测的ReadyNAS Pro RNDP6350便是这样的一款产品。

外观上,6槽位的RNDP6350延续了ReadyNAS以往桌面式存储产品的设计风格,棱角分明的机身在黑色金属外壳的映衬下显得稳重大气,前端面板大面积镂空设计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机箱上方的LED显示屏能够实时显示系统基本信息,为用户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提供了便利。配置方面,RNDP6350采用了1.8GHz主频的Intel酷睿2双核处理器,强大的计算能力与先进的系统架构为高性能数据吞吐提供了保障。我们测得搭配五块硬盘时该产品待机功耗为83W;双条链路聚合工作状态下,进行读写操作时的功耗在90-100W之间浮动。虽然x86平台在功耗方面高于传统嵌入式解决方案,但得益于优秀的散热设计,RNDP6350的静音效果非常出色,即便放在桌面也不会引起用户注意。

RNDP6350同时支持包括CIFS、NFS、AFP在内的七种文件共享协议,全面兼容时下主流操作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共享目录开启相应文件服务并进行个性化设置。在访问控制方面,该产品提供了“用户”和“区域”两种安全模式,基于用户或群组账户对共享访问进行限制,适用于对权限比较敏感的商用环境。

卓越的扩展能力

说到扩展性,就不得不提Netgear的X-RAID专利技术。RNDP6350支持传统RAID与X-RAID两种模式,后者才是系统默认构建的类型。X-RAID自动扩容技术的精髓就在于简化了卷管理,允许用户平滑地添加硬盘扩展系统卷容量,并根据硬盘的数量自动配置成标准的RAID级别以保护数据。整个扩展过程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省去了传统RAID方式下增加新硬盘时重新格式化、复制数据等一系列繁杂操作。在测试中,我们从一块硬盘开始,逐一为RNDP6350添加硬盘。添加第二块硬盘后,系统卷容量并没有增加,底层实际上工作在RAID1模式,增加了冗余度。从第三块硬盘开始,增加的磁盘容量会平滑的添加到系统卷上,兼顾了容量与数据可靠性,被称为“水平扩展”。而“垂直扩展”则是指在不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将磁盘更换为较大容量的型号,实时拓展系统的总存储容量。这种扩展基于RNDP6350对硬盘热拔插的支持和RAID的冗余性,所以逐个更换硬盘并不会造成数据丢失。在测试中我们还发现,系统扩容过程中,同步重建操作始终都在后台完成,并不影响设备的使用,用户仍然能够对NAS进行正常的读写操作。

除了容量扩展,RNDP6350还有个名为Add-ons的功能扩展接口。用户可以从Netgear官方网站上找到包括BT在内的多种功能插件,加载到Add-ons模块中启用,为RNDP6350增加新的功能。这种服务,无疑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可用性。

完善的可靠性保障

数据安全保护是存储设备不容忽视的硬性要求。对有着更高数据灾难恢复需求的用户而言,仅仅依赖RAID的冗余保护是不够的,一个合理可靠的备份策略至关重要。RNDP6350使用CDP(连续数据备份)搭配恢复软件,为用户的自动化备份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度。无论将本地信息备份到远程主机或者USB设备上,还是将外部数据备份到NAS,通过RNDP6350系统内部集成的备份管理工具都可以轻松实现。

RNDP6350对链路的可靠性也有充分的考虑。该设备配备两个千兆以太网接口,提供包括轮询、802.3ad和ALB等多种链路聚合/冗余机制,允许用户借助双链路实现接口冗余及带宽提升。在测试中,我们在向RNDP6350拷贝数据时,人为拔掉一根工作在802.3ad模式下的网线,文件复制过程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健康监控方面,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监控数据在Web UI上有着详细提示。出现严重事件时,RNDP6350可以直接向用户设定的邮箱发送E-mail警报,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故障并予以解决。

强劲的存取性能

在测试中,我们使用了5块希捷酷鱼ES.2企业级硬盘,采用业内广泛使用的Iometer(2006.07.27)性能测试软件,分别在RAID5和X-RAID模式下对CIFS及iSCSI两个容量相等的分区进行了性能测试。RNDP6350的性能有点令人出乎意料,在最初的测试过程中我们意外发现,NAS设备的吞吐能力受到了前端PC性能的限制,单条千兆链路也有成为瓶颈的嫌疑。随后我们对测试环境重新进行了调整,改用高性能服务器(Xeon5570 x 2/24G DDR3/Intel 82576双口千兆网卡)作为前端主机,并采用802.3ad模式将两条千兆链路进行聚合,确保链路带宽和主机性能不成为瓶颈。RNDP6350的设置也进行了一些优化,在管理配置界面中停用了日志等选项,并启用了快速CIFS写入和巨帧支持。

从测试结果看,X-RAID和RAID5两种模式下的性能表现并没有太大出入。单Manager/单Worker的测试模型下,CIFS分区0.5KB数据块和2MB数据块的顺序读性能分别达到了4225IOps和69MBps;iSCSI分区的性能更胜一筹,取得了4448IOps和95MBps的好成绩。而在顺序写测试中,iSCSI表现的却没有那么强势,与CIFS分区的成绩有些差距。在随机读写模型中,IOps和MBps成绩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但RNDP6350依然保持了40MBps和20MBps的读写性能,实属不易。随后我们尝试增加了Manager和Worker的数量,以获取较大负载下RNDP6350的性能极限。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RNDP6350最高74668的IOps和超过110MBps的吞吐量在这个级别的产品中占据绝对优势。

观点1:迎接家用存储的专业化革命

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越来越离不开电脑。与飞速增长的计算能力相反,存储子系统无论在性能、容量还是可靠性方面都缺乏重大改进,逐渐成为瓶颈。在新应用的冲击下,容量上的不足首先暴露出来。宽带速度越来越快,下载的资源越来越多,音乐、电影、剧集、软件、书籍……哪一类对空间的占用都得以GB计算。尤其是清晰度比较高的视频资源,一个文件往往就有几GB甚至十几GB大小。另一方面,高清成为数码摄像机的标准规格,数码相机的像素数也早已超越千万,不久前帮朋友拷贝婚礼素材,轻易就占去了数十GB的空间。这些容量方面的需求,普通硬盘难以承受。

如果试图通过添购更大容量的硬盘来解决问题,那就亲手将数据置于一个更加危险的境地。单从容量上看,较新的大容量硬盘确实可以顶替三、四块普通硬盘;而从风险上看,大硬盘坏掉同样意味着三、四倍的损失。如果有一天,满载珍贵照片、录影和文档的大硬盘驾鹤西去,损失的绝不仅是0和1那么简单——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数字化的手段去记录历史,它失去不再来。

是专业存储产品进入家庭的时候了,个人数据同样需要企业级的维护措施。只可惜,受制于成本、市场规模等方面因素的考虑,目前面向家庭用户的大多还是单/双盘位、支持软件RAID0/RAID1的入门级产品,而4-6盘位、可热插拔、支持RAID5特性的中高端型号却寥寥无几。不过,很多厂商显然都注意到了需求的变化,开始从不同角度培育市场,微软的Windows Home Server、Intel的EP80579、Atom都是很好的范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成熟、优秀的产品出现,满足家庭用户日益扩大的应用需求。(文/韩勖)

观点2:家用存储产品形态亟待变化

个人数据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了家庭用户存储需求的变化。容量的扩大带来了管理与数据安全性方面的难题,例如快速的文件查找、分类等等,这就大幅度提高了对网络存储设备的要求。

实验室这次测试的产品支持6盘位、热插拔和一些高级功能,可能更倾向行业用户一些。个人认为,这些并不一定都是家庭用户需要的。如果我自己选择NAS,最合理的配置应该是4或5盘位,支持RAID5模式的产品。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能够直接播放高清视频。HTPC越来越受家庭用户欢迎,而在日常的使用中,NAS上存放较多的往往正是影音视频资源,直接播放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参考下发烧友们的DIY作品吧,需求导致了更多功能的集成——例如多种P2P客户端。下载机+存储+高清播放,这才是应用链条上的完美结合。

为了降低数据管理的难度,家用网络存储产品的磁盘应当便于替换。我们多数时候对数据都有种惰性,存储过多,使用较少。而且,一般用户连大容量硬盘的管理都很难做好,更不太可能对容量巨大的网络存储空间做完善的使用规划。从使用模型上看,家庭用户大多也不需要所有数据同时保持在线状态。如果化整为零,把不同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存满后再进行替换,同时为换下来的磁盘做好标记与内容列表,也许是个简化管理查询流程的好方法。(文/吴挺)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Netgear ReadyNAS Pro RNDP6350评测”有4个回复

  1. 理客 于 2010-01-08 9:39 上午

    这个和GOOGLE网络化的观点有点背道而驰,发烧友和IT一些专业买家可以理解,但普通家庭好像很难,在需要的时候,只要网络带宽能跟着摩尔定律,出现一个以网络甚至云计算为基础的低成本家庭存贮方案我更看好,想想你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访问你的所有数据,这个情景似乎不是本文的产品拿手的地方

  2. 阳光 于 2010-01-08 9:56 下午

    比以前的1100应该是好很多,不过价格也高了许多。在中国基本是没市场,市场主要是在欧美。有个2bay的产品听说卖得还可以。

  3. 老韩 于 2010-01-08 10:58 下午

    我个人的部分应用一直在往云的模式转,效果有时很不好。一来带宽是大瓶颈,二来Google服务还有不稳定因素,三来碰上个脾气古怪的G.FW,有时死都不知怎么死的。刚刚点击右边栏“Jin盾”那篇文章,还被GF.W拉出去枪毙了5分钟。云的模式在国内实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铁木 于 2010-01-11 6:32 上午

    网络化发展的理想化前提是别人都不发展这样才能更好支持, 假如别人也跟着发展,比如假设家用高清视频几年后不再是几个G, 而是50个G一部电影, 到头来, 网速还是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