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3G和EPS核心设备的硬件平台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最近再做产品平台演进规划,希望与各位同学聊聊,分析移动网络后续硬件平台。

在3G网络中,我们可以看到,H公司在RNC产品中应用了PARC平台,实现了单插箱28槽位密度,在近期进行的TD4期技术应标中,性能又进一步提升,IP接口卡升级为4GE光口,通道化STM-1接口卡升级为8光口,背板升级否?

Z公司在RNC产品中应用了通用的V3平台,每插箱17槽位,后出线方式,在TD4期技术应标中,性能也有提升。

但从这两个公司的硬件平台背板来看,都使用的为2mm连接器,这将限制了背板速率单通道1.25Gbps,那么后续的升级空间有限。仅能够作为接入网控制器这样的产品。

而E公司的RNC3810背板走线速率就更低了,据说在今年将推出EVO controller 8000,作为GSM和WCDMA的BSC和RNC的公共平台,可惜缺少信息,还盼哪位同学补充。

对于这些硬件平台,显然不能满足EPS系统中EPC各网元的性能要求,各公司的情况又如何呢?

AL采用40G-ATCA平台来作为MME,7750路由器来作为S-GW、P-GW;

MT采用40G-ATCA平台来作为EPC网元;

E采用路由器平台来作为S-GW、P-GW,而用私有的平台来做MME;

HW采用NE系列来作为S-GW、P-GW,而采用40G-ATCA来作为MME;

Z采用什么还未可知,ATCA可能性最大。

从各公司的平台应用情况看,40G-ATCA平台来作为EPC比较合适。

(2个打分, 平均:4.50 / 5)

雁过留声

“说说3G和EPS核心设备的硬件平台”有33个回复

  1. 弯粉甲 于 2010-04-28 4:45 下午

    C网络公司的情况好像是这样的(详细的忘了):
    在第一阶段用79xx路由器做S-GW、P-GW(20G?),以后用ASR9000或者CRS-1做容量200G以内

    顺便问一个外行的问题。貌似几家主要的公司都用路由器平台做S-GW、P-GW。路由器平台处理大量的GPRS Tunnel 很有优势吗?

  2. xian_wang 于 2010-04-28 4:55 下午

    其实路由器在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对与S-GW,针对内容管理的要求将增加,要求路由器具备DPI功能,听到的消息是:各大路由器在这方面都不是很强。所以对于DPI设备是内置到网关设备中,还是外置,各家的想法都不同。

  3. DPI 于 2010-04-28 6:27 下午

    DPI可以外接在上联口上,C的ASR1K也能做DPI

  4. 理客 于 2010-04-28 8:32 下午

    很明显,类服务器的专用设备follow的ATCA多,有紧跟业界先进标准的意思,也有内部统一平台,利用ATCA更好的实现平台共享,降低成本的意思。
    RNC在LTE时要消失,所以能有一定的scalability就可以了,做太future-proof会得不偿失
    以后RNC类似的位置会为SAE GW替代,因为随着FMC的加剧,flatten加剧,那么使用路由器融合网关的可能越来越大。9K在去年被大加诟病后,今年在FMC和GW上已经大加改进,C像美国一样,霸主被刺激后,能量还是相当大的,如果不能抓住霸主一时的失误扩大自己的战果,那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机会窗一滑而过,能不能抓住,自己掂量。
    但C在无线核心网能否成功,我很怀疑,过江龙难猛,在别人的命根子领域里抢食吃,没有点新金刚钻,是很容易败下阵来的
    所以这里最有优势的是H,但内部ZZ能否让这也优势发挥,是考验H的ZZ水平的地方,能不能再次相信任老板的神指,

  5. ASR5K 于 2010-04-28 10:47 下午

    C的ASR5000可不是路由器平台,也不是ATCA架构。

  6. long 于 2010-04-29 4:33 上午

    非常期待类似电信核心网络的东西,特别是移动核心网,这这弯网讲的比较少

  7. stingw 于 2010-04-29 5:07 上午

    LZ:但从这两个公司的硬件平台背板来看,都使用的为2mm连接器,这将限制了背板速率单通道1.25Gbps,那么后续的升级空间有限。仅能够作为接入网控制器这样的产品。

    你真的理解错了~~

    等着看弯曲其他大拿的评论了,希望看看弯曲是不是真的没有懂得移动网元的人;

    理客:RNC在LTE时要消失,所以能有一定的scalability就可以了,做太future-proof会得不偿失

    这里作为一个引子,提一个问题,如果LTE真的不要RNC了,那么运营商的几万套RNC怎么办?直接都不要了?

    PS:而E公司的RNC3810背板走线速率就更低了,据说在今年将推出EVO controller 8000,作为GSM和WCDMA的BSC和RNC的公共平台,可惜缺少信息,还盼哪位同学补充。—同样希望中~

  8. 理客 于 2010-04-29 6:20 上午

    自然消亡,LTE和3G是一个渐进过程,RNC大部分会在生命周期内自然phase out,如果没有突然的大规模技术变迁,商业案例大抵如此

  9. Alex 于 2010-04-29 8:00 上午

    单通道1.25Gbps? 应该是1Gbps的serdes吧,升级成2.5Gpbs的也没多大问题啊,现在的serdes挺强的.

  10. 理客 于 2010-04-29 8:31 上午

    能级能力和serdes连接器及布线有关

  11. igp2bgp 于 2010-04-29 9:47 上午

    C seems doing 5k+9k solution.

  12. stingw 于 2010-04-29 1:01 下午

    alex正解; 甚至更高都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本文的前提条件已经不见了

    lz没有提NSN的RNC,他们使用了研华的工控平台,也是很有意思

  13. oxygen.yang 于 2010-04-29 10:08 下午

    我知道答案,但是却不能说出来。呵呵。

  14. xian_wang 于 2010-04-29 11:11 下午

    stingw:对与RNC平台,随着接口逐渐IP化,单板的功耗也相应增加很多,对于接口板多使用多核处理器(RMI、CAVIUM),对于业务处理板也通过使用多核处理器替代了DSP。所以对于H的PARC和Z的V3,从下向上的直风道散热方式和板间距,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处理器的应用。当然背板整体吞吐能力也是限制因素。所以从RNC直接升级到EPC,目前H和Z、及E的平台是无法实现的,ATCA平台就没有问题。也就是说DT的RNC可以直接升级,从RNC变为EPC。

  15. stingw 于 2010-04-30 11:29 上午

    Z的V4,H的PARC+,实际上都已经在解决这些问题。 背板带宽都已经提高了,不再是瓶颈了。

    而且据说Z的数据面貌似都已经切换到x86上了,H的好像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RNC转EPC实际上已经是与C对抗的直接对手,面对存量经营的RNC,一旦满足EPC的要求,C技术上再高,也有可能无能为力了

  16. 老刘 于 2010-05-01 1:10 上午

    好文!
    弯曲缺少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方面的好文。

  17. viaduct 于 2010-05-06 5:41 上午

    “但从这两个公司的硬件平台背板来看,都使用的为2mm连接器,这将限制了背板速率单通道1.25Gbps”

    不知道怎么得出这个结论,刻画背板连接器特性的指标很多,目前业内背板连接器可以到25Gbps

    而背板能传多高速率,不但取决于连接器(尤其是间距),连接器的金属屏蔽特性,背板设计(pin-out定义,PCB),各单板设计(单板背板接口,Equalization and Pre-emphasis)。 复杂系统都需要建模型做SI (Signal Integrity)分析的

  18. viaduct 于 2010-05-06 5:47 上午

    理客 于 2010-04-28 8:32 pm

    很明显,类服务器的专用设备follow的ATCA多,有紧跟业界先进标准的意思,也有内部统一平台,利用ATCA更好的实现平台共享,降低成本的意思。

    ATCA的成本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依赖目前市场上成熟的组件fast time to market倒是有可能的

  19. xian_wang 于 2010-05-07 10:39 下午

    关于背板连接器,在这里顺着楼上的话多说两句。
    1、目前高密度、高速的连接器确实已经上升到25Gbps,如:molex的impact、安非诺的Xcede、TYCO的TinMan等。
    2、而华为、中兴在RNC平台上还应用的是CPCI中定义的2mm连接器,此连接器可以满足1GE的端口要求。
    3、而ATCA连接器应用的ZD系列,目前仅由ERNI和TYCO提供,能够满足6.25Gbps的单差分应用,将要量产的ZD+连接器,能够满足10.3125Gbps的单差分应用,所以ATCA能够升级到单槽位40Gbps,是建立在应用ZD+连接器,而背板设计满足802.3ap协议要求。

  20. falcon 于 2010-06-11 6:29 下午

    补充一下:

    1、MT有部分EPC网元来自Starent

    2、E的GW用的SE1200,MME目前用的,ATCA计划中

    3、Z的GW用的T8000

    4、NSN/Nortel 统一ATCA平台

    5、C的ASR5K就是ST40

    6、其他还有Telabs的SmartCore,Juniper的..,好像大家都很看好EPC啊。

  21. xian_wang 于 2010-06-27 11:21 下午

    上述硬件平台有本身的性能,如:E的SE1200,单槽位40Gbps的处理能力(吞吐之和),但是作为CPG时的处理能力是多少呢?
    从我近一段时间的分析看,作为网关设计,效率都比较低,E的GGSN效率为16.7%(采用M120平台),H的GGSN效率为15%(采用NE40时)。
    哪位有资料分析一下,SE1200作为CPG时的效率和吞吐能力为多少?

  22. falcon 于 2010-07-03 1:07 上午

    采用路由平台做网关都存在效率的问题,各个厂家程度不同。

  23. falcon 于 2010-07-03 1:10 上午

    Redback用full mesh实现,和其他平台还有些差异。我们可以单独讨论下CPG的细节问题。

  24. 陈怀临 于 2010-07-03 7:41 上午

    我请教一个问题: LTE下,

    MME是原来3G RNC的Signal信令部分的功能。

    ENodeB是把RNC的User Plane与3G的NodeB合一了。ENodeB把First Packet给MME建session。

    SAE(P-GW;S-GW)是把SSGN和GGSN合一了。SAE核心网之间是MPLS(好像是废话)

    如果上述正确,问题:

    MME需要一个新设备。
    ENodeB是一个新设备。
    SAE可以是单纯的软件upgrade。

  25. zxtx 于 2010-07-08 4:52 下午

    eNodeB合成了NodeB和RNC。

    MME只负责SGSN的控制面,没有媒体面。

    SGW接管了SGSN的媒体面。

    PGW实现山,完全可以内置GGSN。

    是否软件升级,就看怎么想了。如果性能,容量都不考虑的话,老设备完全可以软件升级。F7不就号称软件升级到EPC吗 ?

    首席在F7最近还好呀,给大家扔些NE的咚咚上来看看吧。或者介绍一下F7 ATCA架构的MME,和NE40e架构的SGW/PGW吧。详细首席应该不陌生。

  26. Siumem 于 2010-07-08 6:15 下午

    把教主的H说成F7,首席会严重鄙视zxtx的.

  27. 陈怀临 于 2010-07-09 6:11 下午

    zxtx显然是侯家军的:-)。我问一个问题。在LTE下,mobile backhual是MPLS/Ethernet了。eNodeB是否在QoS方面要加强,从而接入到backhaul时,。。。。。。换言之,在backhaul是MPLS的情况下,对eNodeB有没有什么新需求?另外,全IP了,eNoeB之间是否可以通过X2 interface负载平衡了。Operator有没有这样的需求?

  28. zxtx 于 2010-07-10 3:19 上午

    按照我的理解,eNodeB的Qos,和backhual是否IP化没有太多关系。
    无线的Qos,主要取决对无线资源的调度。现在,一般无线资源的调度都要通过和核心网结合起来一起实施。
    通常是终端请求Qos等级,网络侧授权和控制Qos等级,无线进行实施。当然,网络侧自己也会做些Qos处理。比如对MBR,GBR的一些处理。这些处理都是在设备上做的。和backhaul是IP化关系不是特别大。最多利用一下DSCP。

    负责均衡好像和IP化也没有什么关系。负责均衡一般都是通过pool来实现,和backhual是否IP化关系不是特别大。有的时候,倒是可以通过类似VRRP的机制,做容灾。通常要求路由快速收敛+BFD。

    首席讲讲共军EPC(基于NE架构的)的业务处理板的硬件架构吧?好像是4块732吧。Qos是怎么处理的 ?除了4块732以外,是否贴了NP。怎么解决一块业务处理板多个732出一个单一业务地址的需求?

    谢谢。

  29. 理客 于 2010-07-10 7:11 上午

    传统业务IP化的设备,经常采用接口IP和业务IP分开的方式,当然这也是IP业务常用的方法。同样的各个层面的功能模块也做一些物理并行处理,做负载分担和备份的可靠性。
    IP化带来了QOS的复杂性,当IP RAN的带宽不是问题情况下,当然不需要复杂的QOS考虑,但是在IP RAN带宽的保证有问题情况下,比如微波,比如第三方IP网络等,在某些情况下,在nodeb和RNC上做类似TCP的QOS控制的必要性就大了,因为无线的UP使用UPD,这种情况下,之前一些文章提到的TCP优化也在这里有了意义,当然,实际无线网络中这种部署并不多,或者没有,将来的必要性也未必有多大

  30. HJ 于 2010-07-10 11:15 上午

    LTE 全IP化带来的问题还是有一些的,不光是QoS,还有安全。3GPP的规范里已经建议在backhaul网络中部署IPsec,这对于运营商也是一个麻烦。因为IPsec本身就不是一个容易部署的技术。虽然发展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没有在运营商网络中大规模应用过,所以有些关键的特性比如扩展性、冗余等,厂家的实现也都是层次不齐。

  31. 理客 于 2010-07-10 11:30 下午

    LTE的扁平化,使业务越来越趋近固网,诚然,mobile IP backhaul走第三方IP网络的可能性要大,但是否有必要所有业务都做IPSEC,至少从固网看,所有流量都做IPSEC的意义应该不充分,至于安全是用户使用自己的安全手段还是依赖运营商的安全,也是很关键的考虑因素

  32. xian_wang 于 2010-08-03 11:54 下午

    继续说这件事:昨天在聊的时候突然觉得,目前各公司用ATCA来实现MME,用路由器产品平台实现XGW。主要的原因是各公司都有ATCA平台,和路由器平台,而这两个网元的功能特点又能够被这两个平台包容。MME为信令面的处理,最适宜用X86处理器来实现,用ATCA刀片刚好。XGW处理业务面的转发,用路由器平台实现刚好,但需要增加业务面处理板,信令面处理板,增加计费存储功能。

  33. xian_wang 于 2010-08-03 11:56 下午

    继续说这件事:昨天在聊的时候突然觉得,目前各公司用ATCA来实现MME,用路由器产品平台实现XGW。主要的原因是各公司都有ATCA平台,和路由器平台,而这两个网元的功能特点又能够被这两个平台包容。MME为信令面的处理,最适宜用X86处理器来实现,用ATCA刀片刚好。XGW处理业务面的转发,用路由器平台实现刚好,但需要增加业务面处理板,信令面处理板,增加计费存储功能。这样实现开发比较少,能够快速推出产品。但是是否性能满足应用要求,就不好说了,所以我预计各公司的EPC平台会有新的平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