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一碗CRS-3和T1600的冷饭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image

      CRS-3的话题早在3月份就在弯曲评论上讨论得淋漓尽致。不过在下今天翻出这个话题,是有感而发。中午和几位在Cisco和Juniper都工作过的经验人士吃饭,有个哥们曾是CRS-1队伍里的,很是唏嘘了一番,而另一个哥们是Juniper TX-Matrix Plus队伍里的,大家展开比较,青梅煮酒了一番。当然茶余饭后也有幸听到了一些平时不容易听到的东西,是不是机密,我不知道。

      核心路由器的门槛高,而且发展到今天,由于单机物理器件和微带处理工艺、功耗和串扰等因素的制约,也跟芯片走multi-core路线一样,一方面在multi-chassis也就是集群路线上扩展,另一方面在框槽容量上扩展。至于路由器单机框槽位数,目前而言Cisco最大是16,Juniper最大的位数是8,暂时没听到要发布更高位数的消息。

      CRS-3在2010年3月出来后,Juniper调侃说欢迎Cisco加入100G俱乐部。这里的意思是指单槽支持100G的吞吐量。T1600在2007年做到了单槽100G,而CRS-1是40G平台。CRS-3宣称是140G平台,不过这个140G其实是到2010年第四季度才发布的。这么看起来Cisco是敢放卫星一些。

image      Juniper一直强调的一点是,T1600是半个rack unit(RU)的,比CRS-1的全RU提供的吞吐量还高。而将来T1600加Trio芯片技术后,也是半个RU,吞吐量接近CRS-3的全RU。所以Juniper主张计算单位unit的空间和能源效率。谁都要找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不是,不过可惜似乎绿色环保的程度不在评测标准中。

      对于集群的技术,Cisco一直是宣称可以做到72个LCC集群。Juniper目前公布的最高技术TX Matrix Plus是16框集群。似乎Cisco在集群技术上有其独到之秘。。。具体什么秘,俺不能讲了。

      文字再多也比不过图表。下表数据都是从公开资料获得的,总结两家核心路由器的水平。

型号 框槽位数(slot) 每槽容量 汇聚交换容量 尺寸(高X宽X厚),厘米
思科CRS-1 16-Slot 单框系统 16 40G 1.28T 213.36 x 59.94 x 91.44
(全rack)
思科CRS-1 集群系统 1152(72框集群) 40G 92.16T     ——
Juniper T1600 8 100G 1.6T 95.12 x 44.27 x 78.74
(半个rack)
JUniper T1600 + TX Matrix Plus 128(16框集群) 100G 25.6T 11个Rack
思科CRS-3 16-Slot 单框系统 16 140G
(2010年Q4)
4.48T 213.36 x 59.94 x 91.44
(全rack)
思科CRS-3 集群系统 1152(72框集群) 140G
(2010年Q4)
322T     ——
Juniper T1600 + Trio 8 250G
(2011年Q2)
4T 95.12 x 44.27 x 78.74
(半个rack)
Juniper T1600 + Trio + TX Matrix Plus 128(16框集群) 250G
(2011年Q2)
64T 11个Rack

 

      从上表可以看出,CRS-3新闻发布的时候,Cisco说的“CRS-3 represents more than 12 times the capacity of any other core router in the industry.”,是说其集群比T1600的集群:322/25.6 = 12.58。

      华为的一些消息也很有意思。华为官方网站上提到了“作为业界三家‘集群俱乐部’成员之一的华为……”。再具体一些,笔者找到了如下报道:

      2008年4月,发布业界首家NE5000E 2+8 10T集群系统,宣告在路由器最高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09年8月,业界首家NE5000E 2+4 5T商用集群,部署于西安城域网核心节点,实现现网背靠背集群平滑扩容;2009年9月,首家发布跨IP和光领域的端到端100G解决方案,NE5000E 16+64集群系统能力扩容至200T,确保网络持续向更大容量、更可靠、更灵活高效演进。

       对华为的200T集群能力笔者就不了解了,不过很有兴趣。16+64,是不是说16个中心交换框拖64个用户框?抛砖引玉,有没有达人可以解惑,比如首席(咔咔,引诱首席出来)。

(4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炒一碗CRS-3和T1600的冷饭”有52个回复

  1. 战略科学家 于 2010-07-17 6:20 上午

    都是技术指标,没涉及核心技术。

    哪位给科普一下核心路由器的核心技术是啥?

  2. 陈怀临 于 2010-07-17 7:09 上午

    阿拉上海人现在只对ASR1000和9000感性趣,sorry,兴趣。对dummy core现在么的兴趣喽。

    核心技术??路由的快速收敛。我认为是核心技术。什么forwarding的线速,我看都是扯淡。只要人不脑残,都能整。

    我现在觉得,做forwarding,只要高中毕业,略加培训,就可以。根本不需要什么本科,烟酒,或者波士毕业。

  3. Siumem 于 2010-07-17 7:11 上午

    核心技术也不过是路由算法(这个也太班门那个了吧 ^-^),且都有RFC为标准。所以,这个,能卖弄的貌似只有技术指标了…

  4. droplet 于 2010-07-17 7:31 上午

    协议都知道,但是能写出来电信级的协议实现,这个不太容易吧。

  5. 理客 于 2010-07-17 7:50 上午

    单就技术本身来说就是核心chipset(FE/TM/SWITH/SEARCH)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功能的灵活性。其次是整机设计。目前C/J/A/H大体在一个level,相差一般不超过1年,只要他们保持在同一level,从技术上说大家胜负差不多,那么吃亏最大的将是C,占便宜最大的是H,但基于整个公司的情况,就不好说了,AL很可能是第一个撑不住的,如果还要继续倒一个,可能是J,也许10年后,华山论剑的G2是C+H,我想这里的湾友应该都是能看到10年后的华山再论剑的

  6. 高飞 于 2010-07-17 10:15 上午

    非要说核心技术,其实很难,也没人会,具体到形而下的条框来理解。核心指标就反应了核心技术,大体上,英文的几个“bility”就可以描述:scalability,reliability,flexibility,和理客的描述差不远。

    别小看这些,到具体的core应用环境下,马上就看出差别了。核心路由器的买家,几乎都是从Cisco看完转身就到几英里外的Juniper看另一个展示的。

  7. 陈怀临 于 2010-07-17 3:07 下午

    我个人确实同意理客的观点:J的将来是J+E\\\。否则10年后没有出路。H将来会PK C。但也不容易。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大国之间的政治较量了。无法bypass。H现在还需忍耐。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势不够yet。

  8. 理客 于 2010-07-17 5:46 下午

    同意首席的观点.只是世事变化难测,所以有易经.
    成大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在成长期,一点纰漏都可能葬送美好前程,做大事既要大胸怀和气魄,也不能缺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作为普通人,大话太多无益,能在大时代尽一点草根的微薄之力,也算个男人,一生可无憾,足以

  9. HJ 于 2010-07-17 8:19 下午

    个人认为core router的核心技术就在于软硬件的架构设计和性能的可扩展性。
    比如J的jcs1200的设计就不错,集扩展性和虚拟化为一体,正是核心所需要的。

  10. kkblue 于 2010-07-19 2:54 上午

    J放卫星的能力我觉得还是远不如C的
    H放卫星的能力是有的,但是吹牛有点吹大了

    ASIC上,偶觉得还是J更好一些,C略逊,H还在努力,但是差距,我觉得不会很大了

    multi core 么,ASR确实是一个先行,但是不好意思,ASR的一个leader貌似现在也跑到了J,而J也有跑到H,总是跳来跳去,大家也就差不多了

    Core router,性能是一方面,我觉得占据30%因素吧,我觉得更多是在与稳定性上,在牛逼的性能,三天两头的crash,那就完蛋了,所以,偶觉得吧
    软件,更重要,呵呵
    ASIC嘛,正如首席所说,技术含量是有的,差距不大

  11. fpeking 于 2010-07-19 4:57 上午

    三天两头crash的估计不多了。这个在core上不是大问题了把。ASIC/NP上性能有些差距,关键还是系统设计的架构和对未来的影响,一个好的架构可以持续发展很多年呢。

  12. droplet 于 2010-07-19 7:18 上午

    这些指标,rack, cluster对购买者有多大的影响力哪?对bussiness有大的的好处或者坏处?

  13. igp2bgp 于 2010-07-19 10:12 上午

    H should pick up metro-eth as its entry point.

    Beat asr9k 1st.

  14. bigrong 于 2010-07-19 9:10 下午

    C是能吹牛地,这是无容置疑地。比如C的级联方案发布一段时间后,上海电信用c的时候,还得多买台65做chasis之间的信令交换。
    我觉得核心技术最后不一定是芯片,很重要的还要看经验的积累。其实IT圈里有些创新也是站在别人肩膀上的创新。据说C有很多来自天腾公司的人,这家公司想想太久远了,我都忘记是DEC还是谁收购的那家公司了。
    看看现在的虚拟化,不少其实也是老东西的新方式。
    我现在觉得分布式的东西更难做。系统级的更难做,一个盒子当然难做,但是分布式的场景超复杂啊。

  15. 慕容 于 2010-07-20 1:46 上午

    核心技术?

    个人认为16个LCC以上都是吹吹,草图而已,除了CTC,谁也用不了,真花银子去研发么?

    J的1/2 Rack 高容量和低能耗,体现了芯片的实力,但是售价相同,国内买家谁又会在意那一点点机房空间和耗电呢?

    路由表收敛后,唯一的工作就是forwarding,稳定性无非是考验元器件的寿命。

    楼上有个朋友说软件稳定性,我同意,早期的CRS频繁crash,跟新系统不无关系,后来比的就是抗恶意攻击能力。

  16. 1+4or2+4 于 2010-07-20 3:32 上午

    请教各位大拿:
    2+4相比1+4来说,是为了保护中心交换框么?

    更加神奇的x+16、16+64 or y+72是怎么连的?非常神奇。

  17. 理客 于 2010-07-20 4:46 上午

    稳定性考的是真功夫,不但是对系统架构设计和开发的考验,还是对整个研发团队技术综合能力的考验,一个稳定的大型产品都是经历了多年血汗付出得到的,一个稳定的好产品背后都有很多值得多年回忆的真实的血涨类涌的故事

  18. 陈怀临 于 2010-07-20 5:45 上午

    1+4和2+4的区别和目的是:Avoid Single point of failure. 不过不是为了保护中心交换机,而是避免交换机出事,forwarding出问题。 例如,领导出访,你多增加了几条路和警察。结果你说是为了保护警察或者人民的安全,你不扯嘛:-)。who cares人民的安全:-)?人民是谁?

    可以参阅我写的CRS-1多机交换和华为NE5000E集群互联初探。上面有理论分析如何整72LCC互联。多看网友的评论。里面真东西很多。

    http://www.tektalk.org/?p=4708
    http://www.tektalk.org/?p=5313

  19. 1+4or2+4 于 2010-07-20 4:24 下午

    哈哈,这个比喻很逗,充分理解了~~多谢首席~

  20. 陈怀临 于 2010-07-20 4:40 下午

    不谢。如果你静下心来看我写的CRS-1交换,你会认识到:CRS-1/3就是通过8个交换平面展开的。任何时刻出现混淆的时刻,先拎8个交换这个纲;其他的都能在这个纲下目张。

    我昨天晚上许多问题也快糊涂了。然后,按照我的老习惯,不看(自己的)文章。自己想。

    把8个fabric plane一举,然后就都清楚了。。。

  21. Axl 于 2010-07-21 3:30 上午

    卫星么。。。看看这个。。。http://www.zte.com.cn/cn/products/wirelines/bearer_network/router_bmsg/zxr10_router/201007/t20100716_187401.html
    没听说哪里用了呢~

  22. wddlsz 于 2010-07-22 12:42 上午

    呵呵,埃塞可能有吧

  23. 1+4or2+4 于 2010-07-22 11:21 下午

    8个交换平面俺有一点点概念了,是否可以以此类推,得出NE5000E是4个平面或16个平面呢?

  24. 陈怀临 于 2010-07-23 10:19 下午

    我倒没有研究过NE5K的交换平面。有时间看看。从目前公开(Public)的信息看,其Control和Forwarding是分开的交换,而CRS-x系列的交换是一个总枢纽。

    8个交换平面的CRS-x,意味着最多8个FCC。每个均摊一个交换平面,从而在理论上,达到72LCC互联和最大的“avoid single point of failure”。

  25. asr1k 于 2010-07-24 2:29 下午

    CRS不也是分开的么,以前拿个65单独做, 后来有了个linecard. juniper也是直接连接到TX-martrix上的一个交换机上.

  26. asr1k 于 2010-07-24 3:12 下午

    老陈去看看avici的交换平面就明白了.
    Scalable Switching Fabrics for Internet Routers
    William J. Dally
    Computer Systems Laboratory,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Avici Systems, Inc.

    3-D Torus Network :)

    喵~~~

  27. 1+4or2+4 于 2010-07-25 9:36 下午

    多谢首席!
    其实对于控制转发分离交换的这种集群模型,还存有一点好奇,多个中心交换框之间在控制面上是否还需要提供直连线路或交换机?

    PS:按照你的CRS-1 max8 FCC的观点,是否可以初步判断5KE目前忽悠的max16交换框的集群架构是16个交换平面?哈哈。

  28. asr1k 于 2010-07-27 4:13 下午

    不是, 楼上看看我提到的那个doc就明白了

  29. wyzzh 于 2010-08-02 7:32 下午

    J的路由器在运营商测试的时候转发性能高点,但是收敛和容量差的一塌糊涂,不过也可能J测试的时候不会做测试版本而是用商用版本。H、Z和C的路由器光看测试指标根本没有太大的区别,没什么技术不技术的,路由收敛就把出接口下一跳分离就好了,换个带标签的案例测试马上都现原型。转发嘛都只是跑个2544,哪一家敢说以太全业务线速的哦。路由器的关键还是成本,上TCAM上RLDRAM性能都上来了,没什么技术不技术的。

  30. xian_wang 于 2010-08-03 10:49 下午

    弱弱的问一个问题:如果用多核处理器来实现路由器器,性能会是如何?哪些功能可能实现不了?如:用XLP832来做路由器的线卡,用BCM56845来实现640G的三层交换,再整个多交换平面,一个机箱2.4T的吞吐。可以吗?

  31. Eric 于 2010-10-03 8:52 下午

    BCM56845只是个Switch而已。集成的packets buffer和表项太小,又不能外扩buffer和TCAM,不符合路由器的要求。

  32. 通信人生 于 2010-10-04 8:20 上午

    说到防恶意攻击,不知道各个厂商是如何实现的?我觉得其实想业务完全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比较理想的方案是对上CPU的各种报文进行精细划分,把不同的协议报文精确识别出来并送到不同的queue,然后对queue进行rate limit,甚至是进行SP,WRR之类的scheduling。这样可以做到就算受到攻击,也可以让攻击的流量对CPU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是合法的流量肯定也会受到影响,最多是记录一些log,让管理员可以追溯。完全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33. 理克 于 2010-10-04 10:49 下午

    你说的已经实现了有几年了

  34. 通信人生 于 2010-10-05 9:13 上午

    嗯,我知道,我的意思就是说其实没什么花头,很多公司都能做

  35. wenjp 于 2010-11-15 11:27 上午

    JUNIPER 发布新一代核心路由器,单槽达 240单向(480G双向)
    Juniper Networks Introduces the Next-Generation Core Router for the New Network Auto forwarded by a Rule

    Please visit the following link to view the press release:
    http://www.juniper.net/us/en/company/press-center/press-releases/2010/pr_2010_11_15-05_00.html

    For convenience we have provided the press release below

    Juniper Networks Introduces the Next-Generation Core Router for the New Network

    Industry’s Fastest Core Router Designed to Support Multimedia and Advanced Cloud Services for the New Network with Unmatched Investment Protection

    SUNNYVALE, Calif., Nov. 15, 2010 — Juniper Networks (NYSE: JNPR) today introduced its next-generation and the industry’s fastest core routing platform that delivers breakthrough levels of performance with the new network economics necessary to support service provider business models into the next decade. Juniper Networks(R) T4000 Core Router, powered by the Junos(R) operating system, provides the scalability and flexibility required to meet rapidly expanding bandwidth requirements, while extending the unprecedented investment protection of the T Series platform, the most widely deployed core routing platform in the world.

    At 240 Gbps/slot, the T4000 is the industry’s fastest and densest IP/MPLS router, built and optimized for transport networks, the service provider backbone and major peering points around the world. With four terabits of line rate throughput in a half rack chassis, the T4000 is purpose-built to facilitate the continued rapid increase in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including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and mobile video conferencing as well as new and emerging cloud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s.

    ‘At Comcast, we are committed to delivering more and more compelling entertainment and communications experiences to our customers,’ said Kevin McElearney, vice presiden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at Comcast, one of the leading providers of entertainmen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uniper has been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partner in helping us grow and evolve our network to meet increasing customer demands, and the capabilities of Juniper’s T4000 look promising in helping us expand even further.’

    The T4000 is being introduced as Internet traffic patterns are increasingly more dynamic with video, cloud computing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placing new demands on the network. ABI Research projects that U.S. mobile data traffic will grow more than 500 percent in the next four years to reach more than 3,200 petabytes by 2014. With Internet traffic expected to increasingly include some form of video, the higher network core capacities of the T4000 will be essential to meeting subscriber expectations of reliable connectivity to rich media content.

    ‘Our number one priority is meeting the expectations of our customers around the world as our core network experiences year-over-year growth,’ said Kempei Fukuda, senior director, Global Business Division, NT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a global leader in delivering broadband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demand for 100G approaching, the capabilities of Juniper’s T4000 would help us deliver the reliable bandwidth our customers require.’

    T4000 Extends Unmatched History of Investment Protection

    The T4000 extends Juniper’s history of flexibility, performance and investment protection by enabling existing T640 and T1600 core routers to be upgraded to T4000 without service disruption or changing customer-facing interfaces. All generations of the T Series have multichassis capability built into the architecture and support the same consistent Junos operating system deployed in every one of the top 100 service providers worldwide.

    ‘Juniper is the clear leader in innovative, next-generation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being the first to announce and deliver 100G,’ said Stefan Dyckerhoff,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and general manager, Infrastructure Products Group, Juniper Networks. ‘With the T4000, Juniper is now the first to provide clear investment protection for three generations of core routers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640 more than eight years ago.’

  36. asr1k 于 2010-11-15 4:08 下午

    T4k是个好东西啊… Stefan啊…也把俺收去算了..

  37. 江南少动 于 2010-11-18 8:08 上午

    OS,NPU,TM,Fabric;前两个就是核心中的核心。

  38. achjz 于 2010-11-20 3:38 上午

    juniper的routing Matrix仅采用一矩阵框,采用1拖N;而cisco/HW都采用多个矩阵框;前者一个矩阵框是否有单点故障之嫌呀?

  39. droplet 于 2010-11-20 5:02 上午

    一框拖不动吧,这个在首席的文章里面已经有分析了。tx-matrix 是拖四个,tx-matrix ++是16个。

  40. achjz 于 2010-11-20 5:40 上午

    Juniper的设计不是采用1(1*TX)+4或1(1*TX+)+16吗?俺的意思是这一个TX是否有单点故障的问题?

  41. alexzzp 于 2011-03-02 5:07 上午

    大家有听过代数交换机嘛?

  42. asr1k 于 2011-03-02 5:52 上午

    代数交换机 ?

    u mean Loadbalance Birkhoff-von Neumann(LB-BvN) switch ?

    it’s a interesting story for this to random deliver the ingress packet to the crossbar.

    but actually it has some issue for multicast fanout, need an enhancement i-SLIP based algorithm handle it.

    but it’s really a good idear to build a NxN crossbar based on LB-BvN Sw and the make it as a CLOS/BENES network.

  43. alexzzp 于 2011-03-02 6:03 上午

    asr1k,你好,我说得并不是LB-BvN型的交换结构,而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李硕彦教授提出来的一种代数交换结构(Algebraic switching fabric),该教授也是网络编码的创始人之一。
    这种代数交换结构有点像膨胀型的Banyan网络(Dailed Banyan Network),我们实验室正想利用斯坦福的NetFPGA平台来实现一个这样的交换结构的原型,不过有些问题还不是很清楚,想在这里得到解答。

  44. alexzzp 于 2011-03-02 6:33 上午

    李硕彦教授所提出的代数交换结构是一种独特的结构,该结构的特性是能够进行超大规模的扩展,例如构造成一个64Kx64K的交换结构,相当于万门以上的分组交换机。通过使用万门级的分组交换机来替代如今复杂的接入汇聚的网络结构,便可以大大地简化如今的网络环境以及节省小规模交换机之间的不会产生经济效益的端口互联。如今各个国家的宽带计划的大体目标是每家用户独享100M带宽,对于64Kx64K的交换结构,其交换容量大概是12.8Tbps。

    不过我查看了许多厂商路由器的资料(思科,juniper,华为等),发现他们最高端的核心交换机(如思科的CRS-3)所用的交换结构大多还是CROSSBAR,而通过多个机柜之间的互联来实现大容量的交换(如CRS-3通过72机柜构成322Tbps的交换容量),而这些公司的竞争点大多在于单槽容量上,而单槽容量又一般取决于网络处理器的性能。所以很疑惑,在构建大规模的交换系统时,交换结构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遍观了这二十多年来关于switch fabric的paper,虽然提出了大量的结构方案,但最终产业界使用的大多还是最基本的CROSSBAR(辅以如iLSP的输出争用算法),那么从产业界的角度来看,学术界应该朝什么方向对交换结构进行研究呢?

  45. alexzzp 于 2011-03-02 6:44 上午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设备厂商不去设计一款超大规模端口数量的路由器或交换机呢?看了一下VITESSE公司的CrossBar交换芯片,发现现在已经有了10.709 Gbps 144 × 144 Asynchronous Crosspoint Switch,试想每个线卡有100个100M以太网的端口,然后通过10G的SERDES与该芯片相连接,再通过设计144个这样的背板,这样就能够构造一个14400个端口的100M的交换机了,撇开抗冗余性,以及经济,节能等因素,这样的设计可行嘛?或者说,之所以现在的厂商不这么做,就是因为经济或其他非技术性因素的考虑?还有,像CRS-3这样的系统,最多72个chasis之间的连接是受到交换结构的限制还是其他的因素呢?

  46. HJ 于 2011-03-02 2:04 下午

    厂商不同于科研机构,其做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一般来说都是有需求才会有产品,不管是直接需求还是间接需求。你在做一个一万多端口的交换机之前,总要问自己一个最个问题:

    - 目标市场和应用是什么?

    搞清楚这个问题然后再是技术问题,比如除了端口密度以外,你还需要什么特性?能耗?体积?成本?等等,把这些需求都搞清楚了,然后再去选择相应的技术。

  47. alexzzp 于 2011-03-02 5:03 下午

    谢谢HJ的回答,感觉学校里面还是有点远离产业界,感觉要做的东西很多情况都是拍脑袋折腾,缺乏市场调研,或是缺少考虑市场的需求。

  48. sniper 于 2011-03-02 6:52 下午

    hello,alex
    学术界如果不在产业界的基础上玩,白玩浪费资源不说,有时候还误人。。比如有的公司会被一篇玩蛋的论文忽悠了,按照只去负责自圆其说的理论来设计某个模块。。。

  49. alexzzp 于 2011-03-02 7:09 下午

    hello sniper,我也是这样感觉的。现在要做的这个代数交换结构与目前业界多采用的结构(如CRS中的Benes和juniper的Clos等)相比太特殊了,甚至有些奇怪。
    这个结构是内部有阻塞的,只是在归一化负载的条件下,阻塞率能比物理线路的丢失率还要低。不过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个结构不需要执行复杂的如iLSP那样的输出争用算法。
    但就内部有阻塞的结构特点来看,这种结构想要真正应用起来比较困难。
    不过这个李硕彦教授确实比较大师,他做的东西很多都是独创的,而且建立在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如他用抽象代数来研究多级互联网络,用位置换群统一这一类网络等)大家如果对这个结构感兴趣,可以瞅瞅http://www.amazon.com/Algebraic-Switching-Broadband-Applications-Telecommunications/dp/0124471811

    这是那个教授的主页
    http://www.ie.cuhk.edu.hk/people/bobli.html

  50. ABC 于 2011-03-02 7:34 下午

    在学校里的就是应该多去思考,多去钻牛角尖,这是我对学术的看法。因为以后到了社会上,是没有这种机会的。
    在行业中的也不必对学校里的同学和老师灌输市场在哪,目标客户群之类的术语。反而对他们来说,这些是负担。
    学校是应该诞生基础理论的地方,市场只是实践这些理论的地方罢了。

  51. sniper 于 2011-03-02 7:49 下午

    to ABC,你的理论其实是理想情况下,我当然认同学校里应该多去思考。可实际情况是学校里的很多理论是空中楼阁,避重就轻,绕过一些实际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去发挥,基本类似于幻想冥想之类。。特别是在凑论文的时候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52. hi 于 2011-09-06 8:23 上午

    alexzzp,你好,我也是研究交换结构方面的学生,能认识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