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变身“大众机”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原文发布于《计算机世界》,2010年第26期封面报道。标记下划线部分得到Sunny与Kan的指点,再此表示感谢。

同样的开放,不同的诉求

毫无疑问,Android系统是当今移动终端领域炙手可热的明星。仅仅几年时间,它就由一个概念性产品快速发展成为主流智能手机软件平台。Android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它有哪些吸引人的功能?又是谁赋予了它快速发展的动力?真正实惠的Android手机又有哪些?

Android系统解析

Android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对这个系统有个简单的了解。大体来说,Andriod系统可以分为以下4大层面:

内核层

作为嵌入式设备的最佳选择,一个经过修改的Linux内核运行在最底层,负责资源管理、进程调度等工作。为了支持新特性,Linux内核通常都会采用比较新的版本,目前以2.6.29最为常见。(Android 1.5基于2.6.27内核;1.6到2.1是2.6.29;2.2采用了2.6.32。)

系统运行库层

与许多Linux发行版类似,系统运行库层面包含了大量可供调用的库文件,实现诸如显示、媒体解析、Web解析、数据库等基础特性。比较特别的是,Android采用的Dalvik虚拟机核心也工作在这一层面,它将为每个应用程序提供独立的虚拟实体。

应用程序框架层

为简化应用程序的开发难度,几乎每个操作系统都提供封装好的功能对象供程序直接调用,Android自然也不例外。与众不同的是,Android提供的应用程序框架均采用Java封装,运行在虚拟机中。

应用程序层

手机桌面、拨号器、浏览器、闹钟,一切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都工作在这一层面。它们都采用Java语言编写,运行在单独的虚拟机中,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理论上,某应用程序崩溃只会影响其所在的虚拟机,不会影响其他应用程序。

了解过Android系统的架构,就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其优点与缺点所在。虽然使用了Linux内核,Android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却在用户态的进程中以虚拟机的形式运行。任何应用程序都由Java开发,然后用Java编译器编译成Java代码,再经过Dalvik翻译器变成Dalvik代码由Dalvik虚拟机运行。平心而论,虚拟机这个中间层必然会对整体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缺憾。但放眼整个IT产业,硬件的发展速度永远走在软件前面,高性能的硬件解决方案总是越来越多,功耗和成本却越来越低。本次我们找来的5款1500元以内的Android手机产品中,三星i5700已经用上了高达800MHz主频的ARM11处理器。有理由相信,在日新月异的硬件发展面前,性能问题就不是个问题。

从另一方面看,Android本身就还是一个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系统,很多细节还在不断地优化、完善。在不久前的Google I/O 2010大会上,谷歌宣布最新的Android 2.2系统整体性能提升达2~5倍,而这惊人的变化就源于Dalvik虚拟机系统的优化。单点瓶颈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突破一点,整体性能就提升一点。照此发展,谁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最后,通用性才是Android真正的杀手锏。任何平台,只要有LinuxBSP,就有运行Android的可能性。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缺席了2G时代的MIPS(WindowsCE支持MIPS;WindowsMobile只支持ARM)才会在Android上投下重注,竭尽全力打造Android on MIPS生态环境,意图分享Android上的海量应用——以及新的客户群、市场和商业机会。

求同存异:抢占市场的必胜攻略

MIPS的举动并不是个例。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让更多的角色参与其中,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是谷歌推动Android系统的核心思路。世界上恐怕只有苹果能够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独立打造完整的手机产业链,但这也并不保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例如最近iphone 4的“天线门”),都可能左右一系列产品的命运。作为一个一贯坚持相对开放策略的后来者,谷歌为Android选择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发展模式,无疑是条更加保险的捷径。

多赢的基础来自于Android系统使用的ASL(Apache Software License)授权方式。ASL是一个开源许可,任何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到Android系统源代码,拿去做二次开发;另一方面,它允许二次开发的代码被闭源,进行带有商业性质的发布。对于有意拥抱Android的角色来说,这种几乎没有成本的授权方式既带来无限的机遇,又尽可能地保证了他们的利益。于是乎,Android产业生态环境中出现了终端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影子,其能量自然要比第三方应用程序设计者强大得多,为Android系统快速占领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可以见到多种经过深度定制的Android系统,其中以播思通讯为中国移动打造的“OPhone OS”和联想乐Phone手机采用的“乐Phone OS”最有影响力。前者以提高运营商对用户需求的控制力为主要目标,集成了中国移动提供的多种增值服务;后者采用平台化的理念,内置了包括即时通信、社区、电子商务等在内的大量互联网主流应用。二者在功能侧重上的差异,明显体现了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在商业模式上的不同诉求。

谷歌的“物流公司”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作为这个时代的霸主,谷歌竭力推动Android当然有着自己的战略目的。虽然没有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掌握的资源,但在“应用为王”这条互联网时代的金科玉律面前,它已经占据了绝对有利的位置。可以说,任何被看好的互联网应用,谷歌都有相对应的产品,并且如果产品还不是最好,也一定处于达到最好的过程中。而Android,正是将这些产品无缝配送到用户手边的物流公司。

在Android系统中,除拨号器、信息、联系人、日程等手机必备功能外,谷歌还内置了包括Gmail、GTalk、地图及电子市场在内的大量应用的客户端。用户只需在Android系统中绑定一个谷歌账号,即可建立手机与所有应用间的同步关系。由于谷歌提供的产品都是构建在云端的服务,采用Android系统的手机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进行同步并保持联动,以达到“推送”的效果。这种同步方式也打破了通过USB连接电脑时必须一一对应的瓶颈,可以实现一对多乃至多对多的同步关系。

利用Android系统提供的诸多特性,谷歌还将地理位置信息、社会化应用等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热门的产品组成元素加入到原有的服务中,或对有共性的服务进行整合。以Buzz这个微博类应用为例,Android手机上的Buzz插件可以调用系统提供的地理位置信息,与文字、照片等内容一同进行发布;而在谷歌地图提供的纵横服务中,也融入了快速发布Buzz的特性,为用户提供更人性化的应用体验。

简便易用是产品流行的基础,Android系统也确实正在让智能手机的使用变得傻瓜化。用户在拿到一部新手机时,只需花几分钟建立同步关系,就能完整还原个人信息;其他一些必要的改善应用体验的软件(如IP智能拨号),则可以通过电子市场下载安装。这一系列流程中,无论是同步操作的复杂度,还是寻找资源的难度,比起Symbian或Windows Mobile都简化了许多。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到这一步已经达到使用要求了。

3G制约Android发展

Android是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而生的系统,其核心要素在移动,更在于互联网。大多数有发展潜力的新应用都需要借助高速数据链路来实现,没有快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条件,Android手机相比其他解决方案来说没有任何优势。从这个角度看,国内运营商显然要对Android手机不温不火的市场表现负一部分责任。如今3G资费居高不下,严重抑制了应用的发展。以拥有800MHz处理器的三星i5700为例,这部手机性能不错,播放在线视频很顺畅。但我们使用联通3G网络仅仅看了5分钟世界杯直播,就耗费了8MB左右的流量。照此计算,看一场比赛最起码也要150MB的流量。这种流量水平,无论哪个运营商的套餐资费都难让大众用户接受。

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大众用户在3G资费降到一个合理范围前,注定将游离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初级阶段。即便如此,很多有价值但对带宽要求不高的应用也值得去体验,像个人信息同步、微博等社会化应用和结合地理位置的应用都是很好的选择。就笔者的亲身使用情况看,这些应用每个月大概会产生100MB左右的流量(在家、公司时自动切换到WiFi网络),2.5G无线规格无论从带宽还是资费方面都可以满足需求。

不同的规格,同样的功能

没人能统计市面上在售的手机有多少个型号,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销量最大的一定是定位于普通大众的、主打性价比的机型。这类产品通常在硬件配置和软件功能上都与高端机型保持一定的差距,作为终端制造商冲击市场的主力。Android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以低廉的成本,为不同档次的硬件平台提供了同样的功能特性(至少在互联网应用层面)。这样,手机档次的划分实际上变成由硬件规格所决定,传统概念中的大众机型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尚未大量出现,Android手机的价格还是普遍偏高。不过,我们还是成功地找来了5款售价低于1500元的产品(这个价格也是我们对Android大众机的唯一要求),它们是采用原生Android系统的三星i5700、华为U8220、博望A1和使用联通定制版系统的华为U8110、中兴X850。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这几款产品都达到或超过了我们之前的期望值,令人对Android大众机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得到的另外一个结论,就是对于大多数将手机当做普通通信终端的用户来说,应用处理器的性能真没那么重要,Android系统即便在这些大众机上也可以运行得很顺畅。

运营商的砝码:华为U8110·中兴X850

华为U8110与中兴X850是近期中国联通发布的两款使用Android 2.1定制系统的大众型3G手机,售价均不到1200元。这样的价格能够买到中兴和华为的产品,可谓相当超值。联通还推出了比较划算的预存话费送手机活动,用户最低一次性缴纳1820元(每月返还75元,分24个月返还)即可得到其中任意一款产品。

从硬件配置上看,两款产品基本保持一致,甚至连细节设计都完全相同(3.5寸耳机插孔+裸露的MicroUSB数据接口),应用体验自然也没有太大区别。2.8寸的屏幕略显狭促,Android系统的触控设计又不利于电阻屏的操作,用手指操控时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都与电容屏有较大差距(尤其在文字输入方面)。针对这种情况,华为和中兴都为产品配备了触控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操控缺陷。考虑到手机的大众化定位,我们没有考察三维游戏等大负荷应用的运行效果,而在普通的系统操作和程序执行的流畅性方面,两款产品都挺让人满意。

虽然这两款产品使用的系统经过中国联通的定制化处理,去掉了谷歌服务相关的程序,深度修改的幅度却不算大,至少能让人明显看出Android的影子。我们注意到,联通在定制系统时似乎并没有采用统一标准,除了统一加入网上营业厅等业务相关程序,其他许多细节部分都存在差异。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桌面上的搜索栏,华为U8110内置了百度搜索,中兴X850却用了谷歌的服务。U8110提供了一个叫做“华为空间”的应用程序,其功能与模式都和谷歌电子市场保持一致;X850则没有类似的设计,用户在搜索安装应用程序时要费一番脑筋。

不容忽视的草根力量:Broncho A1

相信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博望(Broncho)这个名字,但他们推出的A1却是国内第一批可以买到的自主研发的Android手机。这个团队一直致力于Linux下开放智能手机平台的研发工作,在转向Android时的适应速度显然要快一些。

从硬件配置上看,博望A1看起来显得比较古怪。一方面,A1在极力降低成本,它采用不包含多媒体加速技术的Marvell PXA300作为应用处理器,基带芯片只支持GPRS无线网络连接规格;另一方面,它使用了3.2寸大小、320 x 480分辨率的电容触摸屏,WiFi、蓝牙、GPS及重力感应器也都一应俱全,该出彩的地方绝对不省。这种搭配体现出一种实用至上的设计理念,简直就是为身处移动互联网初级阶段的大众用户准备的。在日常使用中,A1上的绝大多数操作都十分顺畅,个人信息同步等互联网应用也没有受到GPRS的带宽影响。唯一不便的是,这款产品的USB数据接口与串口共用一个私有物理接口,必须使用配套的线缆才能连接。

博望A1上运行着最原汁原味的Android系统,谷歌原有的上层应用被全部保留,没有经过任何二次定制。为了提升手机的易用性,博望的开发团队又为该产品预装了百家姓、手电筒等实用的小程序,并创造性地在系统维护功能中集成了VNC Server,让A1在日常使用中有着更好的应用体验。

真正的市场宠儿:三星i5700·华为U8220

在淘宝网搜索“Android”,一定可以在第一页结果中看到三星i5700和华为U8220的身影;再点击“按销量排列”,出货量最大的前10个产品中,二者竟然联袂占据了其中5个席位。细心者应该发现,虽然是同一款产品,但热卖中的型号都不是正规的零售版本。存在即是合理的,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渠道等方面的问题,只研究一下为何这两款产品在市场上被如此热捧。

从硬件角度看,三星i5700和华为U8220的配置对于本次试用的其他3款产品来说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它们的应用处理器性能更强,屏幕更大,显示质量更佳,操控感更好,甚至摄像头的成像效果都上了一个台阶。华为U8220还在显示屏上方集成了副摄像头,可用于自拍或视频通话。相对于两款产品的售卖价格来说,这样的硬件配置无疑十分超值。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们偏小的内存空间限制了更丰富的应用体验,使用中偶尔会出现因内存不足而杀死其他应用进程的情况。

内存小,就更需要软件层面的优化。三星i5700和华为U8220目前主要使用的系统都是Android 2.1,分别有多个由爱好者自行制作维护的版本,每个版本在功能侧重上都带有明显的个性。它们的一致诉求,就是经过合理的剪裁优化,制作占用内存更小、运行更流畅的Android系统。实际上,围绕这两款产品已经建立起一套独立的生态环境:一款价格低廉的优秀产品,自然会得到更多人的青睐;而愈发增长的用户群体,反过来又可以推动产品的进步。例如目前网上有传言说,在很多资深机友的努力下,三星i5700甚至已经有了可以正常运行的Android 2.2演示版本。如果这成为现实,势必会有更多的消费者为2.2带来的整体性能提升买单……如此反反复复,形成良性循环。

无论如何,有这样的Android机型存在,是普通用户的福气。三星i5700和华为U8220就如同两杆性价比的标杆,当它们被大量后来者所超越,才意味着Android大众机时代的来临。

(2个打分, 平均:4.50 / 5)

雁过留声

“Android变身“大众机””有22个回复

  1. 理克 于 2010-07-31 3:16 下午

    google恐怖,nokia和apple危矣。有足够资源、市场和财力支持的open极其恐怖,如果android能持续发展,apple构筑的以收费为主的半开放系统,很容易被打回到纯Google fans的小众范围,也许,jobs在此前离开是避免英雄迟暮的对个人来说更好的结束方式。全球群众大部分是类似的,你想想如果大家在手机上发现一个能运行海量免费程序的系统,有多少人会要apple。从android规定了标准键的细节就可以看到其市场策略的考虑。只是微软除了windows/office外,mobile windows真是够操蛋的

  2. 读者 于 2010-07-31 6:25 下午

    “你想想如果大家在手机上发现一个能运行海量免费程序的系统,有多少人会要apple”
    –现在下这个结论好像有点太早。 要知道,Apple 本质上不是在卖手机, 而是在销售”sub-culture”, ie. fashion(时尚).

  3. 老韩 于 2010-07-31 9:00 下午

    二楼说的在理,凡事不能纯从技术或者理论角度评判,Apple对用户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太惊人了。

  4. Numoone 于 2010-08-01 1:15 上午

    感觉象软文。说到android手机,怎么可能不提HTC? 就算HTC并没有在国内正式销售,那“多普达” A6288等也算是android手机吧?

  5. wowpaladin 于 2010-08-01 6:29 上午

    4楼,人家说的是1500块以下的android,HTC有吗?

  6. 云淡淡 于 2010-08-01 4:45 下午

    Android 的大众化、山寨化和越来越良莠不齐的海量应用将导致其定位逐渐低端化,高品质应用才是移动应用的王道,持续看好Apple

  7. 理客 于 2010-08-01 7:13 下午

    商场如战场,一点都不理想浪漫,很残酷。apple的关键一个是高端时尚,一个是app store。如果android通过open和free占领了大众市场,那么app store就会萎缩到小众市场,apple机器也会萎缩到小众市场,apple在jobs回归后最大成绩在于从小众市场扩大了中众市场,并且可能接近大众市场,而android的出现即使的遏制了其向大众市场接近的野心,并且可能使其退出中众市场,并且,有没有人用android做高端时尚手机呢?肯定有人有这个野心和尝试,那时候,在小众市场的日子,如果不是LV类的奢侈品,那日子apple曾经过过,很不好受。有点像Windows server虽然不够出色,还是抢了很多unix的市场。并且,Google的策略野心是要通过控制internet终端软件,完成Google的网络帝国,所以android是其核心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android就是之前PC里的DOS/WINDOS,而apple是之前的MAC OS/MACTOISH,我相信apple还是可以在小众市场里生存,但是我看好android能改变大众市场里的手机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在Google的android替代了不争气的WM后,就不是apple的天地了,按照摩尔定律,估计5年的时间,apple就开始重新进入小众市场。想想看:一个是100美元,系统开放,应用丰富而免费,质量达标;另外一个200美元,系统封闭,应用一般,不免费,质量高于标准,时尚品牌,作为不是apple fans的大众的人,无论东西方,有多少人选择前者?有多少人选择后者?

  8. HJ 于 2010-08-01 7:22 下午

    我觉得苹果是不会想走也不可能走大众路线的,定位高端是它的战略,苹果是不可能改变这个方向的。
    所以将来手机市场可能还会是和现在的PC市场类似,APPLE占个5%左右差不多了。

  9. 理客 于 2010-08-01 7:40 下午

    所以中众路线是能否大赚的关键?也是智能手机兵家必争之地,失去了中众,小众就会失去外围保护,部分受到威胁,这是不妙的事,中众市场要的是高端中价时尚一般,这是android可以做到,而apple很难敢接受的,因为apple必须考虑高端时尚用户的感受,就像benz在海外有很多低端车,但是却不在大陆卖一样,不能自毁在大陆的高端形象,这个风险可不敢随便尝试,而android势必会占领中众市场的主要份额,从而部分威胁小众市场,想想看,一个失去中众市场保护,而小众也被不时被人盯上一眼的日子,不好过,所以我不看好5年后iphone的市场,当然jobs能否有新的杀手产品出来,包括非iphone产品,那不是我等妄猜的

  10. 云淡淡 于 2010-08-01 11:23 下午

    90年代买PC大家喜欢DIY,因为追求性价比,00年代更喜欢品牌机,因为性能更稳定,10年代后PC已逐渐被移动终端取代,对移动终端的性能参数的斤斤计较是DIY的后遗症,系统的开放性等等仅对技术人员有意义,相比而言更多的非技术人员用户才是长尾。开放并不意味着更好,linux一直开放但很难超过windows,windows对应用开放导致无数恶意软件、劣质软件困扰用户,有着积极管理的appstore是jobs一个很重要的创新。而且从ipad的定价可以看到苹果定位是高品质而非高端,当然高端用户可以获得更多高品质服务。为此,微软手机都要走封闭式硬件设计的路,而android似乎在重蹈微软覆辙

  11. 天外有天 于 2010-08-01 11:36 下午

    苹果的封闭路线,
    建立在产品体验远远超过对手的基础上,
    一旦不能远超对手,基本就到头了。

  12. 理客 于 2010-08-02 12:33 上午

    微软的模式已经是过去式,所以WM失败,android的模式是Google模式,不是微软模式,Google的模式核心不是手机用户能否DIY,而是手机供应商能否DIY出主流智能手机。即使Windows可以很烂,但是因为其开放API,当大量主流可以轻松跑在上面的时候,我们还如何离得开Windows?至于这些应用本身是否收费,Windows不管,WM失败可能是早期硬件还不够成熟,WM还曾收费,后来也不承诺永远免费等等原因。Linux再折腾,谁能相信还能在个人桌面系统和Windows叫板?还有谁相信apple能在PC世界里走出小众市场?apple总是成也封闭,败也封闭,appstore也是一样,当android的各种免费和不免费的application超过appstore好几倍的时候,我看叫苦的不是普通用户,而是apple对android的applications羡慕和嫉妒。封闭是apple获得了产品早期通过创新获得的高利润,但一旦这类产品的技术被大公司(PC的IBM/MS/INTEL)平民化开放架构,那么apple必须回到小众市场的生存空间,apple其实很矛盾,因为apple的利润直接来源于iphone,而Google的利润是来源是Google网络,而不直接是android,反而android是要花钱的,这里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因此apple开放可能有很大的死亡风险,如果后期不行了再试水开发,也没有意义,apple曾试水过其MAC的开放,没有成功,在android大行其道的时候,apple回到小众空间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13. 游客 于 2010-08-02 2:36 上午

    呵呵,我也来插一嘴。似乎这个下部比上部要散乱,中心思想不突出。好像文风都发生了变化。

    好像文中对Android的发展过于乐观了些。所收集的两款1200以下的手机,属于签约机。如果按照正常成本估计,售价大约在1400/1500以上。山寨厂商的一个共识是,千元手机才是撬动市场的产品。因此,要到今年Q4,山寨厂商才会真正进来。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些试水的手机,不上量的。所以,只有到了Q4,Android手机市场才真正是乱像丛生。但是到了明年下半年,可能得用惨烈来形容了。

    似乎作者比较推崇山寨的力量。山寨的力量,对于IT业是促进还是破坏,这是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这里不提。但至少到明年上半年,山寨对于Android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量上,而对Android的功能以及后续的发展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也许到了明年下半年,竞争激烈后,才会出现像2.5G时代一样以无限的创意应对无限的长尾需求的状况。在此之前,对Android有影响力的,还是HTC/MOTO/联想这些厂商。

    其实Android的现状还称不上优秀,特别是和iphone对比之后。其实类似Android的系统也有很多厂商尝试过。但其他人失败了而Google成功了。而且,Android的发展也是一路跌跌撞撞。聪明而自负的google和强大强硬的客户需求之间激烈的碰撞,造成了Android各个版本之间令人头痛的兼容性问题。这时候不得不感慨人心的奇妙。公司做大了,有江湖地位了,就靠一个信念,一个信心,就可以把一个大事办成。只不过,Android发展太快,期间各个跟随者不发生一点悲剧是不可能的。

  14. westermann 于 2010-08-02 4:49 上午

    我有个疑问,android一旦走大众路线,那么本来就比iphone少的开发者资源会不会更少?(因为更多的免费application)。毕竟对大众用户来说,只需要20%的application就可以满足80%的用户需求;而这20%的application靠仅有的几个寡头完全可以覆盖。那么,对开发者来说,是不是并非一个利好消息?

  15. westermann 于 2010-08-02 5:08 上午

    回12楼的理客:
    首先,我觉得现在iphone的“封闭”并不能和以前mac os的封闭相提并论。
    其次,android和iphone的pk与其说类似当时windows和mac os的pk,我则认为更像是在桌面上已经领跑了一步的windows和后来试图追赶的linux之间的pk(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在desktop,linux应该是没有任何希望)。为甚么这么说?
    1. windows控制在微软一人手里;用户和开发者抱怨其架构烂、速度慢、bug多,但最终还是离不开他。这难道不像iphone么?
    2. linux因为其“开放”的本性,到处都是它的distribution,混乱不堪,对用户、对开发者来说都是噩梦。虽然“开放”,某些feature可能Linux比windows更早拥有(比如3D desktop技术linux就领先vista一步),但终究摆脱不了只是少数派手中的玩物的命运。这点更像是目前的android。

    linux要说击败了windows可能要数某些非desktop市场,比如嵌入式。这点我觉得android在数字电视市场就比iOS先走一步感觉很类似。

  16. 胡不才 于 2010-08-02 8:13 上午

    Andriod只是个中间产物,因为它只是个iphone的复制物。iphone用的IOS4是嵌入版的MacOS,而MacOS的核心是FreeBSD+Mach(微内核)。MacOS的驱动程序是在Mach之上的,所以驱动的崩溃不会导致系统崩溃。iphone的应用程序是用Object-C,这是个介于C/C++之间的语言,效率相当。所以从构架的层次上看,iphone的FreeBSD+Mach+ObjectC要优于Linux+JavaVM。Java是个没有前途的语言,连SUN都被收购了。Google的Andriod是没有创新的产品,什么出一个Linux微内核+C++的构架才称得上是IOS4的对手。山寨是没有前途的,对于未来,中国应该发展自己的CPU和之上的OS才可能彻底摆脱工厂的命运。龙芯是基于Mips的,而且最新是多核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如何把龙芯用起来。MacOS有开源的副本Darwin,我们应该参考现有的系统来构建自己的OS而不是跟着一个没落的JavaVM屁股后面屁颠屁颠的跑

  17. 胡不才 于 2010-08-02 8:19 上午

    最后,我们国内应该有google的复制物,百度的研发与google比是差的太远了,QQ的研发我不了解,山寨手机没有前途,山寨google和山寨apple可是非常的有前途,你看山寨cisco(华为)就知道了。。

  18. HJ 于 2010-08-02 10:12 上午

    虽然iOS和adroid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封闭和开放,但是我个人认为其并不能和windows/linux相比较。关键还在于产品定位的问题。windows虽然封闭,但是其既能在几万元的高端PC上跑,也能在一两千元的低端PC上跑。而苹果则不然,你能够想象苹果出一款1000元人民币的iphone吗?

  19. bigrong 于 2010-08-02 10:16 上午

    iOS不等于IOS

  20. 游客 于 2010-08-03 12:51 上午

    回14楼westermann:

    其实这个问题超出我们的直觉。在网上有一个报告:”Mobile Developer Economics 2010″. 第一部分“The Migration of Developer Mindshare”就提到,平均每个开发人员会为2.8个平台开发应用。也就是,如果这个平台够火热,公司会把在其它平台上开发好的应用移植过来。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数据,软件平台只有进入前3名才能生存,只有进入前2名才能活得滋润。

    至于80/20的问题,红花还需绿叶衬,如果没有80%的小众软件,怎么烘托出AppStore的丰富。当时在iphone AppStore上最让我错愕的是,居然会有’I am rich’这样的应用,也居然会有人买。由此可想iphone AppStore的热闹程度。人是爱凑热闹的,也许我们未必能从这份热闹里面得到什么好处。开发人员也不例外。

  21. feeling 于 2010-08-03 5:02 上午

    抱歉,我不懂技术,只是一名使用者。我用的是iPod Touch一代和Android手机(EVDO Hero200)
    以我亲身体验而言对“理客”的两段话不太同意。
    “想想看:一个是100美元,系统开放,应用丰富而免费,质量达标;另外一个200美元,系统封闭,应用一般,不免费,质量高于标准,时尚品牌,作为不是apple fans的大众的人,无论东西方,有多少人选择前者?有多少人选择后者?”

    “当android的各种免费和不免费的application超过appstore好几倍的时候,我看叫苦的不是普通用户,而是apple对android的applications羡慕和嫉妒。”

    1.android Market和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差距还很远。先发优势太明显。
    2.android开发者数量与iPhone应用开发者数量有不少差距。
    3.就目前我自己的体验而言,android Market和App Store的应用质量还有不少差距。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Android Market中找到非常耐玩,画面精良的游戏大作。
    4.我不认为android Market应该秉承免费或者低价的策略。好的应用还是值得付钱的。
    5.android手机型号多既是优势又是劣势,开发者需要做匹配工作,再加上各种修改版的类android系统,开发难度加大。这点WM是前车之鉴。

    暂时想到这些,以后再补充。

  22. 理客 于 2010-08-03 7:16 下午

    目前智能手机类似PC市场的初期。android技术目的是通过Google的资源和力量统一mobile OS来解耦软硬件,同时需要手机硬件标准化,像PC一样,使整个智能手机性能不断提升,价格持续降低,成为80%的主流智能手机架构,这里,谁能成为当年的IBM PC和compaq兼容机等大厂,谁将成为新一代的手机里的PC。apple的商业模式完全不是这个方向,这在早期智能机是很赚钱的,但不能适应成熟期的海量市场,和当年的IBM PC统一后开始兼容机市场是一样的,目前,从技术上只能手机的软硬件已经具备了标准化的基础,近乎万事俱备,现在差的就是当年开启PC时代的IBM一样的开发标准的制定者和领航者,风华绝代乱世生,Google在做,还会有能者站出来要乘东风,IT时代,摩尔定律变化太快,apple的模式刚刚开始发威,但长江后浪就已经上来了,抱守不变是IT的大忌,死过一些过早吃螃蟹的,但现在到了时候,是智能手机江湖变换中英雄该出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