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研究以及学历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有一次吃法,道听途说。两个老大在赞扬一个工程师,称其踏实,知道自己学历不高因此立志专心于工程。对这些话我也有自己的感受。总体来讲,我还是觉得这个工程师确实有自知之明。我想不少工程师和我一样,都有研究情节,买了算法、数学模型等等图书装饰书房,仿佛不知道高深的东西自己水平就不够。最终的结果是图书尘封多年,从来没有看过用过。(从这点看,亚马逊的kindle还是很环保的)。自己刚工作的时候也凡事希望涉及到底层的东西,因此也吃了不少亏。

但学历低不能做research这一论断并不完全正确。有些领域确实需要很深的学术背景,例如微软研究院的工作,主要是发paper,估计仅仅接受的通识教育的本科生无法胜任。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应如是。

但是在network上不同,不会微积分、快速排序也可作研究。最著名的RFC作为工程界的产品,都是被广泛认可的权威研究结果。有一篇RFC和有几篇高质量网络论文的权重相比,前者一点也不低。而RFC是工程经验的凝聚而非学术研究结果。另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华为的路由器等很多工程产品就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等最高的研究奖项。

而在网络安全领域更是如此,据说很多小黑客没有接受过通常意义上好大学的教育,在网络安全界确混的很好,他们漏洞也是安全公司主要的研究成果。我想是都是因为自身兴趣加勤奋以及这个领域强烈依赖于系统工程实现的原因。反而是学术界的很少听说有人站出来揭发漏洞,应该并非是学者不屑干这种事情,一个漏洞几千刀,要是笔者能干,一定辞职回家天天发镖去。因此也有说法,hack界藐视学术界的安全研究。

其实无论在哪里,追根溯源,是否可以在公司活好取决于是否关注business问题,而非学术水平甚至技术水平。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唐骏同志研发水平在微软垫底,但是较早的关注windows产品的多平台开发,赚取了第一桶credit。而我身边的例子是,公司内最能fix bug的被“挖到”美国总部。关注自身‘技能培训’者则默默无闻。

总之英雄莫问出身工程经验丰富和学术水平高都可以活的很好,都可以做研究。重要的是以业务和结果为导向,闭门造车的研究算法,软件模式等等都相对有限的生命和机会的浪费。

(7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工程、研究以及学历”有38个回复

  1. To 我是我 于 2011-02-12 11:07 上午

    appleleaf是大牛,非常深刻

  2. 陈怀临 于 2011-02-12 11:17 上午

    做研究的最高境界不是喜欢,而是讨厌你身边的人和事。

  3. 理客 于 2011-02-12 11:29 上午

    看来我应该直接做最高境界的研究,虽然我数学差到一塌糊涂

  4. security 于 2011-02-12 2:39 下午

    关键是 如果你是researcher, 天天整hack的事情很难发文章…. 就像首席说的, 教授们关心的是 模型和框架. hacker 为能发现一个漏洞开心不已, 而 教授们的目标是 开发出找出一组漏洞的 framework… 据我所知,有一些安全方向的 researcher 的 system 功底还是相当强的.

  5. southbayer 于 2011-02-12 5:09 下午

    从老农到小学生, 不管有没有学历, 不管学历高低, 谁都可以做research. 把research和学历挂勾恐怕是对research这个词的误解.

    能不能做research不重要, 重要的是研究成果有没有影响. 从这一点上看, 学历高的相对来说接受的训练多一些, 能作出重要成果的可能性大一些. 正相关性还是明显的.

    华为的产品得个国家工程方面的奖项我支持, 但是如果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本就是个笑话了. 只能说明我们国家实在找不出啥科技方面的创造发明, 只好找别的滥竽充数. 我的看法是国家科技进步奖, 还是要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有显著成效的成果才够格, 比如发明Internet啥的. 实在找不出合适的, 那就宁缺勿滥, 起码让广大科学工作者知道啥是努力的方向.

  6. 游戏机 于 2011-02-12 5:29 下午

    请教怎样判断一个研究是否闭门造车?

  7. Will Chie 于 2011-02-12 6:38 下午

    苹果叶子说的是狭义的研究,具体点就是业内研究人员做的研究工作。

  8. processor 于 2011-02-12 6:58 下午

    to 陈怀临:
    “做研究的最高境界不是喜欢,而是讨厌你身边的人和事“

    回味一下,挺喜欢首席这句话的。

  9. kevin 于 2011-02-12 7:03 下午

    to 5
    华为09年是靠GSMR在大秦线上的应用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GSM起源于欧洲,高铁也起源于欧洲,所以GSMR的原型概念也是起源于欧洲。华为通过10多年的投入,超越siemens成为业界的领导者。业界唯一一家能提供端到端的GSMR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工程上,没有几千人的持续投入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点的的。同时也为中国的高铁信号系统提供了基础保障。我看不出来为什么这个会成为笑话。

    “我的看法是国家科技进步奖, 还是要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有显著成效的成果才够格, 比如发明Internet啥的.”

    估计您是在southbay待久了比较高屋建瓴。一年全人类有多少科技发明,能和发明internet放在一块呢?

  10. southbayer 于 2011-02-12 7:10 下午

    我觉得research意义就是拓宽研究者自己的知识边缘, 好比一个圈, 圈内是已知, 圈外是未知. 不管是在啥方向, 只要是本着把这个圈的面积扩大为目的的任何努力, 都是research. 如果努力的结果的确把圈扩大了, 那么就是研究得出了成果. 如果研究者在某个方向的知识边缘也代表了整个人类的知识边缘, 其成果的意义就会很大, 否则就只对自己意义.

    所谓”业内”, 不过是在某个方向上有那么一群人在努力而已. 有时候一群人干一辈子, 未必有一个人单打独斗搞几年成果多, 爱因斯坦就是个例子.

    再拿华为的产品做个例子, 只要是人家cisco先搞出来的, 就算华为山寨出更好的产品, 这在科学技术上都没有任何创新意义. 在科学技术上从来都是只有第一, 老二老三都是浮云. 总是跟着人家的脚步走, 只有经济意义.

    我觉得”research”这个词在中国被神圣化了, 其实没有必要. 类似的例子还有”scientist”, 其实这个词的意思离”科学工作者”更接近. 汉语里的科学家更多的指的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研究者.

  11. 陈怀临 于 2011-02-12 7:11 下午

    如何判断是否闭网造车。
    工程研发:得到陈首席为代表的弯邦委员会的评论肯定。
    民科研发:得到谢所长为代表的民科委员会的背书。

  12. southbayer 于 2011-02-12 7:21 下午

    To Kevin:

    我不懂GSMR, 不过从你的描述看, 实现GSMR并提供可应用的产品只能算incremental effort, 离创新性发明远的很. 要是实现一个别人提出的构想都能得一等奖, 中国人以后要是发明个TCP/IP之类的东西, 岂不要得特特特等奖? 中国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已经把自己娱乐化了.

  13. kernelchina 于 2011-02-12 7:49 下午

    在公司里混,需要的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而且做的事要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是一个攒人品的过程。当然,这个规则在哪里都适用。

  14. 陈怀临 于 2011-02-12 7:54 下午

    我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一个惊天的秘密「语气有点像王大师」:
    在辽国,混得好的其实都是我大宋的斧头旗下举过手的一批人。。。

  15. temp 于 2011-02-12 8:03 下午

    安全领域太大,密码学也是安全领域的重点,还是需要相当深的数学背景.另外RFC本身的理解似乎不需要任何深入的知识,但是某些较深的RFC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这个机制,一般人不得而知,比如和QOS、流量工程有关的技术,纯粹照RFC实现这些技术,不需要深的背景,但是RFC选择这些技术,不能说纯粹是工程的经验,似乎还是要有理论背景的.

  16. appleleaf 于 2011-02-12 8:14 下午

    to southbayer, hw的一些产品确实谈不上创新。但是其经济意义重大,如果没有这些产品,国家每年估计多付上千亿。
    此外,国计民生的意义也重大,通信基础设施事关国家安全和两弹一星(也不是我们首创)可以相提并论。因此窃以为得个一二等奖没有什么过头的:-)

  17. sixshot 于 2011-02-12 9:48 下午

    精辟 道出心声

  18. southbayer 于 2011-02-13 12:47 上午

    我查了一下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奖标准, 发现以前我并不了解这个奖. 这个奖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鼓励创新. 按其评奖标准看, 老爱的相对性都未必能有华为的GSMR得分高. 从评奖标准看, 华为得奖有其道理.

    http://www.nosta.gov.cn/web/detail.aspx?menuID=29&contentID=37

  19. kevint 于 2011-02-13 1:39 上午

    把draft变成product,似乎也不是什么容易事。老爱提出了相对论,但是美军造出了原子弹,是不是也要给他发个奖?

    另外,可以看一下个人奖。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等人似乎也不是水货

  20. 素里太守 于 2011-02-13 2:02 上午

    to 陈怀临:
    “做研究的最高境界不是喜欢,而是讨厌你身边的人和事“,真是至理名言。俺特别做了点小小的改动。

    混弯曲的最高境界不是喜欢,而是讨厌弯曲的人和事.

    LOL

  21. 吴朱华 于 2011-02-13 3:43 上午

    to 首席:
    同意首席的看法,那些人都是好学生,所以想法不多,比较适合职场:)

  22. ann liu 于 2011-02-13 4:47 上午

    做研究的最高境界不是喜欢,而是讨厌你身边的人和事。

    哈哈,我就想一个人呆着,讨厌做任何事。持续2年多了。

    看来到最高境界了

  23. haha 于 2011-02-13 6:20 上午

    关键还是享受自己做研究或者做开发的过程吧

    只要衣食住行基本没问题就行了(虽然这在天朝比较困难),不必太注重结果。

  24. Matt 于 2011-02-13 6:26 上午

    在中国能设计tcp/ip的人多了,但因为今天的中国没有全世界的影响力,所以傻子才在今天的中国设计tcp/ip呢。所以在工业革命前,或等哪天中国有了全世界的影响力。中国的原创,而且不是只影响中国,而是影响全世界的原创,那是多如牛毛。

  25. 过客 于 2011-02-13 6:43 上午

    To Matt

    知道答案后,是个人都能把题重新做出来,关键是你的价值在哪里。

    我以前考试成绩不好是因为智商不够,不是我不够努力。等哪天说不定我脑子突然就开窍了,那肯定科科一百分。

  26. 过客 于 2011-02-13 6:56 上午

    To 14# 首席

    经首席的启发,我也突然有个惊人的大发现:
    我发现IT里面的牛人,都是打字速度很快的一批人。。。 LOL

    这个现象或者结果的原因,我个人认为,

    是说这批人很早就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完全可以推而广之的。

  27. guoke 于 2011-02-13 7:19 上午

    国家奖分几类,有进步奖有发明奖有自然科学奖,分类是有讲究的,请有意见的研究一下再发表意见。只要是国内没有的,哪怕国外已经成熟的东西,都可以申报进步奖,鼓励赶超的意思。鲜花不能只给冠军。

  28. Will Chie 于 2011-02-13 7:27 上午

    阅,打个标签,不做评价,智慧的人应该给予足够的信息得出判断,否则讲话就形同扯淡。阅历不够,不谈这个,呵呵。我最郁闷的就是总有人自己没有足够的信息,还好像很懂的样子,东扯一嘴西扯一嘴的装明白。

  29. southbayer 于 2011-02-13 11:57 上午

    在国家科技进步奖这码事上, 我先前是自以为自己明白, 后来发现是自己搞错了. 不过这个和”装明白”不是一码事, 大家明鉴. :)

    原文把RFC和华为的获奖产品相提并论, 这个也有误导的嫌疑. RFC里除了IPv9那些基本都算是在开拓人类知识的新领域, 华为获奖产品的创新程度显然和RFC不能比. 我看不出把这俩并列作为例子支持同一个观点的道理在哪里.

    RFC和学术论文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用途也不同. 我觉得不好放在一起比较权重, 除非要拿来竞争同一个奖项. :) 学术论文偏重long term impact, 要解决的是本质问题, 重量化研究. 工业界偏重实际问题, 重near term impact. 总的来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可以各唱各的歌, 各搞各的research. 学术成果可以推动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反过来可以给学术研究提供新的问题.

    在安全领域, 学术界的代表是以前山东大学的王小云, 工业界的代表是大小hacker们. 大家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混的很好, 但长期影响显然是不一样的.

  30. blade 于 2011-02-13 1:38 下午

    反而是学术界的很少听说有人站出来揭发漏洞,应该并非是学者不屑干这种事情,一个漏洞几千刀,要是笔者能干,一定辞职回家天天发镖去。因此也有说法,hack界藐视学术界的安全研究。

    如果你看看最进几年IEEE S&P, USENIX Security Symposium,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 真正靠什么fuzzing,逆向 分析漏洞的都是啥子都不同的农民工

  31. daemon 于 2011-02-13 6:50 下午

    在公司里混,需要的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而且做的事要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是一个攒人品的过程。当然,这个规则在哪里都适用。
    ———————————
    嗯,是这样。

  32. 吴朱华 于 2011-02-13 6:58 下午

    一位我认识高管的语录:
    经理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要问为什么。

  33. 空空 于 2011-02-13 8:53 下午

    执行力!

  34. 芯片组 于 2011-02-13 9:05 下午

    “一位我认识高管的语录:
    经理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要问为什么。”

    好活自然是多多益善, 如果是一堆垃圾活, 那就杯具了, 哪天真要是换工作, 其他公司面试不一定认可…

  35. zeroflag 于 2011-02-14 4:02 上午

    尽管自己不会做,但是看多了,对漏洞发掘说几句。漏洞发掘其实不像研究,更像研发中的测试部分。记住两点就能批量发现漏洞。

    第一:最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在于参数传递的过程。
    第二:尽可能构造变态的输入去测试。

    举个例子,国内著名黑客袁哥发现的一个Apache在windows系统下的漏洞过程是这样的:某天袁哥闲来无事,看Apache的源代码,觉得Apache程序的Unix风格很重,判断是Unix程序员写的程序,进而联想到,其很可能会忽略“/”和“\”在windows系统和Unix系统中的不同。于是测试了一下,发现真的没有注意到,于是一个可以在windows系统下利用的Apache的漏洞就被发现了。

    所以说,发掘漏洞其实是一个很脏的活,真正的学术派是不屑于做的。反倒是H3的鉴定测试中心的同学们加以培训,各个都是高手。

  36. 路过 于 2011-02-14 5:17 上午

    哈哈,关键是怎么看问题。连要解决什么问题都不清楚的话,连对手是何方神圣都知,谈何解决?建议看看《社交网络》facebook,看看印度《教父1》《教父2》具体什么名字忘了。

  37. Matt 于 2011-02-14 6:47 上午

    To 过客,没看懂你说的和我说的有什么逻辑关系?

  38. Tweets that mention 工程、研究以及学历 : 弯曲评论 -- Topsy.com 于 2011-02-14 6:30 下午

    [...] This post was mentioned on Twitter by Felix Wang | 特变别态老王王, 涛涛. 涛涛 said: 工程、研究以及学历 http://j.mp/i5dz1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