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per的QFabric视频集锦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陈怀临注:The essence of networking is not routing, but switching-Huailin Chen。最后那个视频的演讲者就是Juniper的灵魂和领袖–Dr. Pradeep Sindhu

(3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Juniper的QFabric视频集锦”有15个回复

  1. kkblue 于 2011-03-05 6:08 上午

    沙发
    J的广告自己这个还是挺好玩的

  2. Kernelchina 于 2011-03-05 8:39 上午

    没明白首席的话 ip 不是最重要的吗? socket too

  3. Will Chie 于 2011-03-05 8:53 上午

    IP层最初的目的是连接各种不同的网络,如果一个网络中只有(只需要)以太网,并且交换能力足够的话,就可以抛弃路由器。

    数据中心就是这样一个网络,如果交换能力够,网络内部只需要交换就够了。

  4. HJ 于 2011-03-05 1:40 下午

    以太网虽然越来越重要和使用地越来越广泛,但是还是无法完全取代IP的,用纯以太网来构建一个大规模广域网技术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5. zeroflag 于 2011-03-05 10:56 下午

    @HJ:

    以太网没有试图替代IP,这是不可能的。就像OSPF不可能替代BGP一样。

    不过以太网的试用范围越来越大,从早期的园区网接入层,到整个园区网,再到城域以太网;从小型数据中心到高性能计算和超大型数据中心。并且正在进入长距离传输领域,IP/MPLS/ETH的组合也很开始在某些场合替代IP/POS/SDH的组合。

    由于对移动性的支持较好,如果以太网再引入二层路由技术来替代STP,那么一个大的城域规模的扁平网络不是不可能的。

  6. 理客 于 2011-03-06 12:48 上午

    新一代DC用switch,是不是要解决超低时延和网络故障保护问题?这不是一般的STP/IP/MPLS网络和协议关注的重点

  7. kernelchina 于 2011-03-06 5:42 上午

    在数据中心,现在的架构,点对点的延迟能做到多小?一般测试都是端口对端口的对连,有没有跨多个交换机的测试?

  8. kkblue 于 2011-03-06 7:47 上午

    @kernelchina,个人的浅薄认识是这样的,即便是端口对端口,差不多也是us级别,ns级别的,很少,qfx3500可以到ns级别,至于跨交换机的话,可能就是交换机台数的堆砌了,另外,如果一个box上两个asic,asic之间也有delay,所以跨越交换机的话,就要考虑设计的架构了,是三层,还是两层,vlan终结在哪里,都会决定延迟的大小

  9. HJ 于 2011-03-06 11:40 上午

    如果以太网能够做到和IP/MPLS一样的快速收敛以及大规模的可扩展性的话,那么那种以太网也不是现在的这个“价格便宜量又多”的以太网了。

  10. kernelchina 于 2011-03-06 7:44 下午

    点对点直接交换,减少中间的hops,这应该就是Qfabric要做的事情,感觉HPC里面也是这么搞的啊。

  11. owen 于 2011-03-07 4:08 上午

    感觉QFabic的架构就像Dune的Fabric那样,QFabric只是把各个线卡拿出来做成盒式交换机那样。

  12. IE 于 2011-03-07 8:52 上午

    在LV开会的时候,看见Sindhu迎面走过来,没好意思打招呼,真是仰视啊

  13. kkblue 于 2011-03-08 2:20 上午

    @IE
    难道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我也去了哦

  14. igp2bgp 于 2011-03-20 11:43 上午

    个人认为juniper在这个领域和cisco的fabric path, Brocade的vss不能比,传统的ethernet switch可能还能从cisco抢点市场。

  15. CCC 于 2011-03-23 2:07 下午

    思科的FabricPath在扩展无阻塞数据中心网络时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未能充分地容纳数据中心的3层流量。
    观察人士仍在推测前一周发生的新闻。该新闻称思科正在开发新的基于博通(Broadcom)芯片而不是思科自己开发的ASIC芯片的Nexus交换机,也许就是光纤交换机。思科不愿讨论尚未发布的产品,所以也没有提供相关解释。
    一些分析师认为,Nexus/FabricPath是不完善的,没有把数据中心放在一个完全扁平的一层结构中。这可能就是思科需要开发新的产品线的原因。知情人士称,该产品线的代号为“Jawbreaker”。
    使用商品化芯片开发这种产品可减少开发客户化ASIC芯片的时间和成本,加快产品上市的时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瞻博网络已经从自己的Stratus结构项目中推出了QFabric产品线。
    Yankee Group分析师Zeus Kerravala称,“FabricPath虽然减少了复杂性,但也只是从三层减少到二层而已。而瞻博网络的Stratus已经减少到了一层。”
    为扁平化网络铺平道路
    Jawbreaker还是思科试图现在这一市场上占位的一种做法。思科并不指望会在2012年年底前出货。而瞻博网络的QFabric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出货。
    思科期待很快会发布Nexus 3000交换机。这是专门为市场交易设计的低延迟高密度1U单元的万兆以太网交换机。知情人士称,Nexus 3000交换机采用博通的Trident芯片组。而Jawbreaker将采用博通即将推出的Trident+芯片。
    知情人士称,Nexus 3000不是Jawbreaker结构的一部分。但是,思科在金融交易部门的业务一直在流失给Arista和瞻博网络。因此,Nexus 3000的意图在于进行反击。
    Kerravala称,但是把产品建在商品化芯片之上严重偏离了思科的一贯做法。这个信号表明,思科正在感受到竞争压力。只有ASIC芯片能够为思科提供竞争优势,因为ASIC芯片是思科专有的技术。
    Kerravala认为,后续版本的Jawbreaker和Nexus 3000交换机将配置ASIC芯片,而不是现成的处理器。其他分析师认为,思科使用商品化芯片的决定反应了思科对这种设备性能的信心,当然还有成本上的考虑。
    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企业战略集团)主要分析师Jon Oltsik称,“由于Arista、Force10和瞻博网络等每一个交换机厂商都在使用商品化的芯片,所以思科现在觉得采用此类芯片应该也不错。我认为,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种财务上的决策。既然又要维持利润水平,又要降低成本,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商品化芯片。我认为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至于Jawbreaker,Oltsik认为,Nexus/FabricPath是为普及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优化的,而不是为了数据中心结构的扁平化而设计的。思科是把以太网光纤通道用于虚拟化存储的积极布道者,把它当作了另一种在以太网上的通信类型。
    Oltsik称,“Nexus/FabricPath产品原是为以太网光纤通道设计的,而不是为数据中心的桥接/TRILL(多链接半透明互联)设计的。因此,我的预感是Jawbreaker是下一代版本的FabricPath。换句话说,我不认为思科会同时提供这两种功能。按照我的观点,Jawbreaker的目标是一个带存储功能的扁平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QFabric非常相似。”
    不惜模仿QFabric
    的确,瞻博网络也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瞻博网络结构与交换事业部负责产品营销的副总裁Andy Ingram在“Network World”网站对Oltsik的博客发表评论称,“思科的FabricPath在扩展无阻塞数据中心网络时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未能充分地容纳数据中心的3层流量。”
    Ingram称,QFabric“改变了以太网交换机的扩展模式”,这种扩展是向分布式和联邦制单元扩展,而不是扩展成多台以太网交换机。通过“重新考虑数据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QFabric可扩展到6000多个端口和每秒44TB的横截面带宽,同时又保持单台交换机的运行模式。”
    Ingram在博客中称,看起来甚至思科也同意瞻博网络的方法。思科的Jawbreaker项目正在回避之前的FabricPath,而试图模仿QFabric交换机。
    思科的另一位竞争对手称,甚至当前的Nexus 5000和7000交换机在结构上也是不一致的。Jawbreaker则试图纠正这种状况,同时,Nexus 3000必须尽快投放市场,才能在金融交易市场与Arista和瞻博网络争夺市场份额。
    该竞争对手称,Nexus 7000和Nexus 5000是为不同的目的设计的。Nexus 7000是大型高速模块设备,功能丰富,价格不太贵。Nexus 5000是把以太网光纤通道引入市场,支持统一计算系统。从命令行接口(CLI)的角度看和从转发平面的角度看,把所有这些设备连接在一起像一台交换机那样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制作了一个新的架构以便加快投放市场与瞻博网络竞争,因为这是他们以节省成本的方式提供这种能力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