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收购T-Mobile:T-Mobile CEO的邮件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诸位同仁:

  周末的这封邮件包含重要消息。从今天起,T-Mobile将踏上新的征程。AT&T和德国电信已经达成协议,前者将收购T-Mobile,合力打造一家世界级企业,为移动宽带创新和增长提供平台。德国电信将成为AT&T的最大股东。

  对我们的事业和客户而言,这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收购完成后,AT&T将建设一个覆盖全美95%人口的4G网络,而这是两家公司均无法独立完成的。此外,由于两家公司的网络互相兼容,在进行整合后,T-Mobile和AT&T的用户几乎可以立即体验更加优秀的语音和数据服务。

  有关这笔交易的更多细节,可以查阅这封邮件附带的新闻稿。

  我知道,这一消息出人意料,或许令人略感不安。但我对T-Mobile的文化和价值充满信心,这将引领公司走完这段路程。

  两家世界级的企业合二为一,将使我们的用户从中受益。T-Mobile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拥有很棒的员工,一直愿意为成功付出一切努力。坦白地说,这正是AT&T希望将我们的组织架构与他们相整合的原因。

  历史上,AT&T已完成多次成功整合。他们的领导层意识到,此次合并的成功,需要T-Mobile员工的才能和奉献。我相信你们已经在 AT&T的声明和行动中看到这一点。事实上,AT&T领导层曾表示,在这笔交易中,留住我们的人才是首要问题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交易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在收购完成之前,我们仍将保持独立运营。此次收购预计将在12个月内完成。请每位员工记住这一点,并继续专注于日常工作,满足和超越客户对我们的期许。

  请大家与我一起拥有这一机遇,打造美国顶级移动运营商。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执行“挑战者”战略——新的一年中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未来几周内,我将通过OneVoice和你们的主管披露更多信息。

  谢谢你们的奉献和支持。

  菲利普·哈姆

  T-Mobile USA总裁兼CEO

【附录】:英文版原信:

Dear colleagues,

I write to you over the weekend with important news. Today we announce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journey for T-Mobile USA. AT&T and Deutsche Telekom have reached an agreement for AT&T to acquire T-Mobile USA, positioning the combined company to create a world-class platform for mobile broadband innovation and growth. Deutsche Telekom will become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of AT&T.

The sale of T-Mobile USA to AT&T is the best possible solution for our business and for our customers. The merger will ensure the deployment of a robust 4G network to 95% of the U.S. population, something neither company could achieve on its own. Also, because of our compatible networks and spectrum, the customers of T-Mobile USA and AT&T will experience improved voice and data service almost immediately after the networks are integrated.

Additional details about this transaction are included in a press release attached to this e-mail.

I know this news is unexpected and may be somewhat unsettling, but I am confident that our strong culture and T-Mobile USA Values will help guide us through this process.

Bringing together these two world-class businesses will create significant benefits for our customers. T-Mobile is a wonderful business, with great employees who have always demonstrated a willingness to do what it takes to be successful. Frankly, that is exactly why AT&T expressed an interest in combining our organization with theirs.

AT&T has a proven track record of growing through successful integrations. Their leaders recognize that making this combination a success will require the talent and commitment of T-Mobile USA employees. I believe you will see that reflected in their statements and their actions. In fact, AT&T’s leadership has said keeping our talented people through this transition is one of their top priorities.

It is important to keep in mind that this transaction requires regulatory approval from government agencies; until that time we remain T-Mobile USA and must continue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deal will close within 12 months. With that in mind, I ask that each of you remain focused on the outstanding work you do every day to meet and exceed our customers’ expectations.

I ask you to join me in embracing this new opportunity to build America’s premier mobile broadband company. In the meantime, continue to execute our Challenger strategy – there‘s a lot of work to do in the year ahead.

I promise to make mor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you in the coming days and weeks on OneVoice and through your leaders.

Thank you for your ongoing commitment and support.

With sincere appreciation,

Philipp Humm
CEO & President
T-Mobile USA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AT&T收购T-Mobile:T-Mobile CEO的邮件”有34个回复

  1. jj88 于 2011-03-25 9:19 下午

    huawei是T-mobile的供应商?

  2. ABC 于 2011-03-26 12:05 上午

    美国区域的合并。为何德国人要撤出?

  3. Sigh 于 2011-03-26 12:55 下午

    随着北美运营商的减少和壮大, 华为进入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时间点越来越远。。。

    华为在北美招兵买马, 装出来很忙的样子, 都是在演一个没有观众的戏。。。

  4. Sigh 于 2011-03-26 1:00 下午

    如果Verizon把Sprint一收购, 就诞生了两个超级巨无霸。 其他北美的运营商都变成玩闹了。。。

  5. 理客 于 2011-03-26 1:18 下午

    在mobile data时代,因为投入巨大,小运营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被并购开始成为趋势,小运营商的诞生得益于各国的电信法和可漫游的语音服务,利用大T的臃肿,和新小运营商资源的高效提供廉价语音服务,随着语音服务作为运营商的主要现金流的地位正在失去,小运营商的命运也开始了被并购的转折,T-MOBILE美国这样的tie2都扛不住,已经说明了一个信号。
    移动数据服务成本高昂,需要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追加投资,这对资本家是非常心疼的,H的机会就在这里,如果客户是大财主,看上H的时间不好说,但电信基础业务开始走向夕阳已经是趋势,所以不是看不看得上H的问题,是为了自己的银子,要不要看一看H的问题,资本家唯一可以定性的就是金钱多多益善,其他的都不靠谱,美国资本家能高尚免俗?

  6. Sigh 于 2011-03-26 3:14 下午

    如果分析的对象不是ATT或Verizon的话, 有点儿道理。

    ATT和Verzaion作为世界最大的电讯公司, 盈利较好。 成本压力较小。 选了华为, 从引入新厂家的成本, 到国家安全的噪音, 对这两家是否省钱还真难说。去年, 华为对盈利压力非常大的Spritn一番猛攻, 到最后也就是发了个屁。 可见运营商考虑的是很多的。 直接成本只是一小部分。 资本家唯一可以定性的就是金钱多多益善。 但引进华为并不意味着金钱多多益善。

    ATT去年在骨干, 城域, 各选了两家厂商,作为下n年的供应商。 没有华为什么事就是很好的说明。。。Verizon也一直这样做, 只是没有ATT说的这么明。

  7. 理客 于 2011-03-26 3:34 下午

    从运营商的角度,在有资金压力下才会更多考虑华为。
    在供应商拓展市场的角度:
    1、为了进驻获得长期利益,采取免费的策略,保证运营商不会因为引入新的供应商增加任何成本,同时因为引入新的价格供应商,而迫使老供应商降价,此期间,即使是陪太子读书还是更多的N陪,新的供应商都舍得,这是赢得美人必须付出的
    2、大力扶植tie2,取得市场经验和本地认同,证明自己的价值、技术可行性和交付可行性
    略长一点看,高利润的市场在Google/facebook/twiter/apple等,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电信运营商都会因无力和ICP进行内容的竞争而更快的走向夕阳,夕阳路上,美梦不在,利润不再丰厚,才需华为相伴,我是吃运营商这碗饭的,但也只能看着,历史面前,谁都是螳臂

  8. ABC 于 2011-03-27 12:05 上午

    等啥时候emt里有一半美国人了,华为在美国就会做开了。
    经济与政治在这个层面是很有瓜葛的。不考虑这些就没法作出正确判断。
    毛讲过,要实事求是。

  9. To Kiss 于 2011-03-27 10:28 上午

    骂人了,emt有美国人,简直就是放屁。
    凭什么呀,任老板要真这么干,还不如散伙算了。

  10. 陈怀临 于 2011-03-27 10:40 上午

    邓稼先说的好:我们这一代人的目标就是不让差距加大。追赶或者超过是没有希望的。

    我同意这个观点。

    做第一除了实力,还需要一些别的东东。这个,是大宋所缺乏的,not even mention HW or ZTE.

    Baidu算新鲜产业。李彦宏也算作纽约混过的吧?

    做的事还都是那些流氓混混的事情。我看中国最有希望的就是韩寒。

  11. 理客 于 2011-03-27 1:20 下午

    看到问题的本质不容易,解决问题更不容易,每代人能做的只能是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思考并做事,邓的一代是如此,自己所在的一代呢?

  12. kevin 于 2011-03-27 1:28 下午

    首席果然是大右派

  13. 陈怀临 于 2011-03-27 2:27 下午

    6,7,8都不灵。90后是希望。。。能跟住就不错了。
    缺乏自信和自由环境下的中国人不具备做leader的精神境界。钱多不意味着能让林志玲下嫁。

  14. 陈怀临 于 2011-03-27 2:33 下午

    我昨天晚上的一个小总结:

    Google: 源自Stanford的研究项目
    Facebook:源自自哈佛的创新
    Cisco: 源自Stanford的实验室
    Sun:源自Stanford
    Oracle:源自IBM Resarch Lab的SQL发明
    Yahoo:来自Stanford的创新
    Aresta:来自Stanford的王牌教授
    Juniper:来自Xerox PARC Lab
    Apple:来自Cupertino的天才
    Microsoft:来自哈佛的天才

    咱们呢?来自个啥?

    50年赶英超美。除了毛润之自己不相信,大家还都相信了。。。

  15. 理客 于 2011-03-27 2:49 下午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该做的事,前代是前代,后代是后代,无论前后左右如何,我们还是我们,每个人以奋斗和进步激励自己前行的信心,所谓中国哲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生小有坎坷,牢骚不少,但从未悲观,美国当然是西方文化的顶峰,优秀之处,高山仰止,带领地球,但美国不是上帝,如果不改变其劣根的部分,美国没有前途

  16. To Kiss 于 2011-03-27 3:21 下午

    陈首席最近形而上学的厉害。
    尽说些没用的,赶紧把弯曲搞上市,把兄弟们的股票兑现了再说。这是俺们关心的。 金钱不自由,思想就不能自由,思想不自由,就不可能出现伟大的东西。

    毛润之啥的,都是愚民政策,您老就别跟他较真了。

  17. To Kiss 于 2011-03-27 3:22 下午

    陈首席,
    你举得那些个例子,看看哪个是缺钱的主 。。。。

  18. ABC 于 2011-03-27 6:23 下午

    楼上的,钱从来不是问题。
    华为与美国的话题真的不是工程技术角度甚至商业就能搞定的。
    对这个问题还是建议大家洗洗睡吧。
    毛说过,实事求是,仔细斟酌这四个字吧。

  19. guest 于 2011-03-27 7:26 下午

    钱多不意味着能让林志玲下嫁?徐静蕾很伤心啊

  20. ADIDDAS 于 2011-03-27 7:43 下午

    我怎么觉得韩寒也是个流氓混混呢??!!

  21. spike 于 2011-03-27 9:14 下午

    首席一直对90后抱有希望,从我的观察来看,国内的教育状况其实没有好转,我不认为90后这一代人能有太多作为。我觉得30年内,中国在各项设备制造领域可以挤进世界前三,但是创新领域,还是等大体制改变了之后再说吧

  22. Jie 于 2011-03-27 10:03 下午

    楼上的”等大体制改变了之后再说”是预言还是神算子?
    首席对90抱希望应该是经过自己考虑之后才说的, 那么楼上的神仙说出这样的话依据是什么?

  23. hanx 于 2011-03-27 10:30 下午

    我不太认同,创新是经济驱动的,如果创新没有回报,当然创新就少了,比如20年前破解软件回报比开发软件高,所以中国出了一批优秀cracker。

    这里不少人在外国公司做过,现在老外工程师的能力就真的和国内的优秀工程师在技术能力上有质的差异吗?

    20年前国内it产业基本是代理为主,现在看网络业基本是国内一统天下,游戏半壁江山,电信设备也是半壁江山。完全归结于政策因素造成说不通。

    首席说看不到国内的创新,起点的小额付费阅读模式,淘宝的第三方担保模式,腾讯在10亿用户级别的缩放能力,一些游戏公司的海量玩家同服技术,sina的名人博客+微博的名人驱动传播方式,安全软件工具化,基于统计的云安全模型,这些应该也算创新吧。 不一定非要发了paper才算。

    小到弯曲,吴朱华老师的yuntable也算在进行创新尝试吧。

  24. spike 于 2011-03-27 11:06 下午

    个人的经历观察加主观判断而已,Jie若是90后,sorry,不是不看好你们,只是国情和大环境使然。基础教育的应试趋势,高等教育的就业率发paper风气比起一二十年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社会上急功近利之风对教育的影响是很危险的。70,80小时候还有不少人想当科学家的,90,00后更多想当“贪官”的。。。

    To hanx,我以为创新分很多种,有基础学科的创新,这个有诺贝尔奖等作为坐标,有新的概念应用和现有技术结合的,这个以硅谷的start-up为代表,还有解决实际使用中具体问题的微创新,正如你举的例子。我认为国人的微创新能力很强,因为目标很明确,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提高生产效率,再加上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所以我说三十年内,中国在设备制造领域包括航空高铁通讯医疗等等已有现成框架和具体目标的领域,都可以进入top3.但是50年内,都很难产生跟RISC处理器,UNIX系统同等级别的基础创新,不也可能产生跟Google,Apple同样伟大的公司。

  25. hanx 于 2011-03-27 11:53 下午

    spike,
    1、和体制无太大关系,你说的问题更多是几十年的学术和科研断代信息封闭造成的。我大宋是在本来就百年积弱的情况下再次摧毁,然后重建整个学术体系,目前也才刚刚培养出一两代人,而且是不合格老师摸索着培养不合格学生凑出来的,从这个角度上看确实还需要几十年。

    2、90后和6,7,8不同的是,他们在大学时代大量使用互联网,获得信息的渠道广泛,6,7和8的早期基本只能从老师和图书馆,报刊杂志获得二手劣质信息。因此即使只有10%的90后人因此得益,考虑到基数,也是很可观的数字。

    3、信息有效流通后,如果都有产业支撑,差距会迅速缩小,比如我相信网络业的技术差距在5年以内。

    4、如果都是新起步,都有产业支撑,差距可能更小,生物研究方面应该有很好的证据。

  26. Jie 于 2011-03-28 12:16 上午

    spike是仅”个人的经历观察加主观判断”, 好的, 没错, 但是你又说”70,80小时候还有不少人想当科学家的,90,00后更多想当“贪官”的”.
    看点是在”90,00后更多想当“贪官”的”, 是”更多”. 有没有到100%? 举例说明一下达以了80%, 请问一下将来中国的Leader会在这80%里面出现吗? 不会, 这80%的都是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 如果小孩真有80%的抱有当”贪官”的想法的, 我想应该对剩下的20%抱有更大的希望!

    我非常赞同hanx所说的第二条! 首席所说的对90后抱有希望也太乐观了一些了, 准确一点应该说是要对70后, 80后的下一代抱有希望!

  27. 文客 于 2011-03-28 1:44 上午

    诺贝尔、图灵还是不错的。诺奖、图灵奖得主很多不够是个小领域的专家。一百年后看,今天的中国人青史留名的比例肯定比这些诺奖、图灵奖得主高。

  28. spike 于 2011-03-28 1:49 上午

    “和体制无太大关系”,呃。。无法苟同,看看朱清时筹划南科大这一两年来的遭遇吧。。

    技术和信息上的差距相对容易缩小。想象力,价值观和自信心的培养才是教育的关键。70,80后的下一代大部分是00,10后出生的,他们掌握社会资源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时代应该就是三四十年后,我也很期待那个时候的中国会产生什么变化。

  29. 沙加 于 2011-03-29 9:01 下午

    就我接触过的90后来看,有部分人很优秀很有想法,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明显比我们束缚更少,更加自由。这些姑且可以归类为首席说的有希望的一代 ;但我也接触过大量的其他类型的90后,用很流行的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脑残。我觉得,江山代有人才出,不必过分地褒奖或者苛责或者将希望寄托给某一个代人,这不现实。大宋的现状来说,如果以十年为一代的话,那么不是一两代人能完全解决的。

  30. 小铁 于 2011-03-30 11:26 下午

    最为还为温饱而努力的大部分中国IT人,想实现创新,是多么的困难。

  31. 一条虫 于 2011-04-02 2:57 上午

    有点意思。其实我以前发现过。脑子筋不对,读多少manual, reference都是白搭。而这根筋就来源于你生活中每天面对的舆论,思维方式。以及是否受这些舆论和思维方式影响。

    给你90一个满是五毛的互联网又有何用?给你一个百度天天搜二手信息又有何用?给你一个墙下伪学问泛滥的学术资料库又有何用?

    没有那种想干啥干啥的习惯和任性,不会有什么创新的。这就是韩寒最有希望的意思。

  32. 1988 于 2011-04-03 12:29 下午

    微创新 — 也挺好的,积累从点滴开始嘛
    6,7,8都不灵 — 我们都是那种承上启下的一代人嘛,要乐观,优秀的人很多,也许您没碰到嘛
    “准确一点应该说是要对70后, 80后的下一代抱有希望!” — 嗯,同意,也觉得应该首先对自己抱着希望

    we listen,we read, we don’t talk too much, but we’ll do it. 嘿嘿

  33. hh 于 2011-04-04 8:24 上午

    邓稼先说的好:我们这一代人的目标就是不让差距加大。追赶或者超过是没有希望的。

    ==========================

    邓稼先是爷爷辈的,现在已经孙子辈了
    难道一点都没赶上?

  34. iosnew 于 2011-04-13 7:21 下午

    致33楼:
    在我所熟知的IT领域,确实还没有赶上。甚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