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 。《后科技时代的思考》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我[陈怀临注:我=王大师]并不情愿去承认后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却无法阻挡住昔日的高科技成果,高端技术工艺,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不能继续回避一个事实,传统的高科技仅是依靠自身剧烈繁殖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正在逐步成为过去;我们很难改变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所处的高科技行业不再依赖自身,而是其他领域的创新而继续发展。

我们也许仍在迷恋着昔日的高科技时代,和数不尽的风流人物,那时有Intel的Robert Noyce,Gordon Moore,Andrew Grove,Microsoft的Bill Gates,Cisco的John Chambers,和最近离去的Steve Jobs。我们轻易地记住了这些名字,却再也不能将其轻易地忘却,不能轻易地忘却这些名字背后所赋予的,曾经令我们为之自豪,为之热血沸腾的高科技时代。

只是理智再不断地告诉我,这些人物和辉煌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正处在一个“高科技”与“后科技”之交的年代。在这样一个的年代,最后一个英雄,在创造了一个可能尚属这个领域的一个最后辉煌后,离我们远去。

我们的故事从苹果开始。2011年是苹果最悲伤的一年。在这一年,Jobs离苹果,离我们而去。我们不用花任何精力去逐一列举Jobs带给整个世界的精彩,只有感叹iGod可以做出iAnything,依然无法战胜死神。即便如此,在千百年后,史册上对Jobs的描述,也许只有生于1955年2月24日,终于2011年10月5日这一句话。数以亿计的人群连这样的评论也不会留下。Jobs的离去使得三星和谷歌推迟了新产品的发布,也只是时间而已。别离了Jobs的苹果,除了悲伤,更有愤怒。

Intel与苹果在2006年开始的合作,逐步走向终点,或者是迎来新的起点。我们无从推测这些未来。只是苹果所提倡的“Innovation”最终遭遇了Intel的“Copy Exactly”。在苹果推出MacBook Air4后并不太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在移动互联网上无路可走的Intel最终选择了超级本。地处台湾的双A率先发布了两款这样的产品,Zenbook和S3蜂鸟。

我近距离地感受过这些超级本所,在第一眼看到这个超级本后,已做出决定,将来不会继续购买任何一款传统的笔记本。这些超级本依然运行着传统的Windows,使用着Intel的芯片的产品,与传统笔记本相比,在使用上没有太多区别。只是更轻,更薄,使用时间更长,与苹果的MacBook Air更加相似。

从完美的角度上看,Air4依然胜出一筹。即便你闭上双眼,仅仅依靠触觉,依然能够深刻体会到来自Air4的锋利与细腻。超级本的最大优点依然是价格。这个优点却足以弥补全部缺点。在一个旅行包中,超级本与MacBook Air有什么区别。

不要去谈Mac OS的诸多优点。在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选择了MacBook Air仅是因为外观,有多少人会在第一时间将Mac OS替换为Windows。如果Mac OS这层保护伞并不存在,MacBook Air几乎没有必要和这些超级本们比拼更多的细节。可以肯定的是,在Acer和Asus之后,Intel有着更多的OEM和ODM,还有更多的阿猫阿狗,有数之不尽的山寨大军,直到剥离Air类超级本最后的一缕神秘。Intel打开了一扇窗,也亲手关闭了另一扇窗。

苹果出离愤怒。苹果的愤怒在于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创新原来可以被模仿得如此轻松。苹果要收购AMD?AMD可能会被苹果收购,或是为苹果定制一个专门的产品?也许一切都有可能。这比Intel为苹果专门定制一个的x86处理器更加现实。苹果有自己的处理器,iPhone和iPad使用的是基于ARM架构的,属于苹果的处理器。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苹果认为这些处理器能够在近期超过x86处理器,世上根本不会出现苹果和AMD的这些传言。

ARM一直在进步。Cortex A15发布之后,ARM继续一路高歌。Intel的Atom屡战屡败,许多基于Atom内核的处理器甚至还没有诞生,就已经宣告死去。这不表明ARM战胜了x86。即便Cortex A15已经出现在人世间,现在就使用22nm工艺,依然远不能和Intel的Sandy Bridge在性能上相提并论。ARM不能选择放弃性能,因为ARM无路可走,在所剩无几的领域中,ARM最终选择了PC和Server。

Intel需要去做Mobility市场。这个堪称伟大的公司,在近期与ARM及其相关生态链的较量中,所遭遇的除了耻辱还是耻辱,所发布的产品,无论是Menlow,Mooretown或是Medfield,甚至没有在业界留下什么声音。也许Intel的救世主是Silvermont这个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的芯片。我们可以从Google中搜索出这个芯片的只言片语。在为数不多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Silvermont会使用22nm工艺和3D晶体管技术,可能在2013年发布。

Intel一直在正视Mobility市场,此刻才做出决定,不再将Atom做为落后产能的填充物。Intel没有大肆宣传这个产品,是选择暂时示弱。我们很难获得Silvermont更为详细的资料,留下更多的是令人窒息的神秘。这个芯片会不会再次坚持向前兼容,这个芯片是Intel面对ARM的答案,还是另一次折戟沉沙。

ARM时刻准备着来自Intel的反击。Cortex A7已经如期发布。这个比Cortex A8更弱的微架构,带来了更低的功耗,可以支持4个CPU。这颗芯片使得未来两年内可能出现100美金左右的Smartphone,性能却足以与2010年售价高达500美金的Smartphone匹敌。ARM发布Cortex A7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进一步削减成本。这个貌似性能低下的微架构,其ISA与Cortex A15一致。这使得Cortex A7可以方便的成为Cortex A15的伴侣芯片,使得ARM提倡的big.LITTLE Computing成为可能。

big.LITTLE Computing不算什么新技术,只是一种处理器系统的异构实现方式。使用这种技术时,ISA一致的Cortex A7和A15将集成在一起。在一个手持设备中,如果需要高性能时将使能Cortex A15,否则使能Cortex A7。在big.LITTLE架构中,一个任务可以方便地切换与Cortex A7和A15之间,不需要操作系统的参与。在ARM的官方声明中,这种任务切换在AMBA4 ACE Coherency Extensions的协助下,仅需要20us。

ARM并没有满足于Cortex A7和big.LITTLE,其64位的ARMv8直指Server市场。很少有人认为ARM近期能够在Server领域有所作为。在ARM阵营中,最强势的高通与三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对64位ARMv8做出反应。AMCC成为第一个支持ARMv8的厂商。

AMCC历史并不悠久,最初并没有做处理器的经验,传统业务在光传输和存储领域,2004年在接手了IBM的PPC405EP和440B之后,开始了PowerPC生涯。PowerPC不等同于Power。PowerPC内核的拥有者飞思卡尔和AMCC并非不愿做为,只是没有选择。被黑石收购的摩托罗拉半导体,目光所及看到除了债务,还是债务,在与多核MIPS的竞争依然处于下风。AMCC的主要客户依然在通信领域和传统嵌入式领域,目前这个公司的处境尚不如飞思卡尔。在没有更加强势的厂商参与之前,64位的ARM很难对Intel的x86造成直接威胁。虽然如此,ARM与AMCC也依然坚持,因为他们也没有选择。

在Server领域,Intel的Tick-Tock战车依旧前行,Sandy Bridge之后是Haswell,Haswell之后是Skylake。清晰的不能再清晰路标,堂堂正正地摆在无可奈何的竞争对手面前。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客观上帮助了Intel Tick-Tock计划的如期进行。层出不穷的各类智能手持设备,使得传统的网络基础设施与IT领域逐步融合。这使得Intel的Revenue不但没有受到ARM阵营的影响,却在逐年增加。

但是在这些增长的Revenue中,并没有Intel Inside的影子。Intel还没有习得如何去做一个幕后英雄。这些变化使得Intel的Silvermont几乎没有选择,在功耗很难与Cortex A7一较高低的前提下,性能需要远超过Cortex A15。Intel掌握着顶级工艺能力,拥有最顶级CPU设计能力的公司,在拿齐了倚天剑与屠龙刀的前提下,一切都有可能。

只是Intel与ARM的这些竞争已经不再重要。处理器微架构在不断前行的IT历史中,已渐别巅峰。我非常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也没有任何办法去改变这个事实。处理器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件,流水线与存储器子系统已成为往事。

Superscalar与OOO已不再神秘,我甚至不愿意去书写与此相关的任何内容。无论是Score board还是Tomasulo算法,还是其中的若干变种,已经是体系结构的硕士生可以熟练掌握的内容,已经出现在经典的教科书中。Intel花费了5~6年才逐步稳定的Superscalar与OOO流水线,至今不再是天堑。

Cache Memory子系统依然复杂。一个CMP内部或者CMP之间的Cache一致性并不易实现,能够详细地将其进行阐述也并非易事。处理器领域的顶级设计师云集于此。在这个领域,Intel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从Nehalem到Sandy Bridge,Intel做了很多事情,从Haswell到Skylake,Intel将有更多的付出。只是苹果依然在质疑Intel的创新能力。纷纷扰扰,有几人能够说清。

巴菲特出现在他最不该出现的领域,他说他看清楚了。这个从来都对高科技说不的老人,百亿美金投资IBM,Intel获得了两亿美金。IBM到底是一个高科技公司,还是一个服务公司?与其他服务型公司相比,IBM最大的不同是其所服务的对象,是银行,能源等一系列只有国家关门才能倒闭的企业。一个国家,可能因为政治嘎然而止,如同近期在北部非洲发生的故事。何尝听说国家因为债务而真正破产的,希腊和意大利即便背负更多的债务也绝对没有关门大吉的可能。即便中国还清希腊的所有债务,这个国家也没有加入共和国的可能。

在巴菲特的有生之年,很难看到IBM倒闭的一天,他看到的是他所能预期的增长。巴菲特对Intel的投资只有两亿美金,也无情地将“非高科技”的标签贴在了Intel的头顶。Intel有世界上最大的工厂,将沙粒不断转换为钞票。工艺的领先使得沙钞转换比大幅领先同类竞争对手。巴菲特依然观望,因为Intel还有着不愿沉沦的一票人,并不甘心单纯地转换沙粒,需要站着把钱给挣了。

开复老师不服气,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买入英特尔是逆势而行”。英特尔全体员工都会感谢李老师的仗义之举。开复老师值得尊敬,在离开了微软和谷歌赋予的光环之后,依然闪亮,尚在外企中国的高管,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开复老师没有选择从外企跳到外企,而是开创了一个集天使投资,猎头和创业教练为一体的创新工厂。

创新工厂向年轻创业者提供的服务是包吃,包住,包忽悠。首先是包吃,曾有机会去过创新工厂,那里的土豆炖排骨确实不错。包住,有胆子选择创新工厂的,多是懵懂着的,找体面的写字楼,没钱也没有精力。包吃包住一举两得。创新工厂没有密布的小隔间,只有长条桌配着板凳,颇得阮籍之道。

阮籍的名言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不喜做官,只是骑驴去东平待了十余天。最大的政绩是把墙壁拆了,各级官员一览无余,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华为用的是这招,开复老师也是如此。只有外企的兄弟姐妹龟缩在所谓的隐私处,掩耳盗铃般窃窃私语着。开复老师所给予的另一项帮助是包忽悠,没有开复,天知道在这里的年轻人能把自己的创意卖成什么样的萝卜白菜价。开复老师还是太认真了,非要用最技术的语言和巴菲特较真。

老师照着图从1960年开始说起直到此时此刻,论证Personal Computer如何经浪起浪浮,最后成为Loser,最后补充一句任何Wintel都是Loser,非要把老东家再得罪一次。这些话并不是开复老师首创,只是更多的人只记得开复老师这样说过。

我承认开复老师在技术层面的分析,但是不认同开复老师的全部观点。巴菲特在沿用着传统思维并没有错,但是并不是没有分析高科技趋势。高科技公司也并不值得整批投入,因为这和全部都不买并没有质得区别。如果我能够做出选择,凡是继续标榜着自己还是以高科技为导向的企业并不值得投入,这些企业恰是尚处于浪潮之巅的苹果和谷歌之类的公司。我会去买贵州茅台和云南白药,也坚决不去碰这些高科技企业的股票。

以硅集成电路为基础的高科技时代正在落下帷幕。在没有可以改变人类历史轨迹的真正的创新出现之前,高科技企业将落入人间,步下神坛。我悲观地看着这个行业将继续波澜不惊。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并没有变,所沿用的传统思维也没有错,变化的是我们所处的高科技行业,巴菲特看得明白。巴菲特不关心Intel是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否有足够的真金白银,如果Intel变成纯工厂,为天下半导体厂商代工,巴菲特投的可能不是区区的两亿美金。

高科技的爆发式增长也意味着会在有一天会爆发式衰退,在我们所处的年代,网站类的科技行业发生爆发式衰退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加大。这类高科技是成也忧败也忧,无时无刻的提心吊胆。巴菲特要的是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战必胜之战,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不站着也不趴下,不声不响把钱给挣了。高科技创新真值得巴菲特投资吗?

所谓高贵的创新被中国山寨击得溃不成军的例子数不胜数。Nokia的Elop在华强北路看完形态各异的手机之后,马上收回之前说过的要支持Symbian直到2016年的话,果断将其转移给了埃森哲。他是这样评价着中国的山寨大军,“在我们写完一个PPT的时间里,他们的手机已经发布了”。不怕去硬碰硬的拼刺刀,就怕赤着脚黑压压的一群人蜂拥而至。历经屈辱的中国人,勤劳指数举世无双,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放眼天下,只有太平洋另一端的大辽可以与之抗衡。

在中国,一切都是可以拿来山寨化的。不光是体系结构,更有算法。算法这个比体系结构更加古老的艺术,经典的论文要看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却因为近期的ACM竞赛,焕发出新的春天。我花了几天时间详细研读了若干ACM的经典试题。不可否认能够有幸参加ACM巅峰对决的已是国内各大高校的人中之龙。论做题天下又有哪个民族能超过我大宋,世界上有多少才智之士愿意去强记定式,去比拼键盘的输入速度。照此发展下去,ACM竞赛很可能是继乒羽之后的又一项专属于国人的游戏。

并不出人意料,众多莘莘学子研究ACM试题的目的并不是去参加竞赛为国争光,而是为了面试。我见过很多考官,他们在没有看见标准答案也做不对几道题的情况下,依然使用这些试题去难为这些学子;面试者也可以在完全看不懂试题的情况,背熟这些答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这场游戏的人群把算法与ACM试题已经划成了等号。长此以往,我们丢掉的也许是未来。

算法与体系结构的学习是没有什么捷径的。这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思考。算法与体系结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一种屠龙术,只是到哪里能找来这许多龙。按常理说,龙都能屠,杀鸡宰鸭自然不在话下。只是不为生计,谁愿意用屠龙的手去做这些事情。在应用为王大背景下,更多的人发现,算法和体系结构原来只是用来忽悠人的,赚钱还要靠应用。管他应用是否真正为王,至少这里有真金白银。一时间做处理器的,算法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操作系统的,一拥而上,因为他们也已经无路可走。

我并不懂算法,只是知道喜欢专研纯算法的人晚出生了几十年。也许谈处理器我有少许把握。在可预见的将来,处理器阵营将会剩下x86和ARM。这不意味着其他微架构会很快消失,只是我没有兴趣再去讨论那些生不如死的微架构。

x86阵营,向上面对着Memory Wall,从Wiki上对Haswell和Skylake的聊聊数语可以发现Intel解决Memory Wall的基本思路依然是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设计结构更加合理,容量更加庞大的Cache Memory,逐级弥补Memory Latency。照此下去,出现高达几百兆的第4级Cache只是时间问题。难怪苹果说Intel没有创新。

x86阵营向下面临ARM的挑战。ARM有阵营吗?如果有,那我看到更多的就是这个阵营内部的自相残杀。有高端IP的如高通,ARM只不过是一个贩卖IP的载体;有高端应用的如苹果,淡看着花开花落。最强势的是三星,几乎怀抱天下。只有三星最有可能取代Intel成为新的半导体霸主。ARM SOC已经逐步平民化,在中国的珠海,有一些公司做ARM SOC有如做PCB。这些厂商的出现,使得ARM SOC设计进一步平民化。现在欧美做完PPT,我们的SOC和PCBA都已经做完,放在货架上开卖了。

附着在微架构之上的传统操作系统,更加举步维艰。Linux即将成为历史。Linus不是富翁,没有钱,依然忽悠来了一票人。这使得Linux从2.0开始崭露头角,2.4内核迎来了第一次高潮,也开始出现了一批大牛。我们很难在世界上公认的Most Influential Programmer列表中找到这些大牛的身影,却不能依此否认大牛们的工作热情,在LKML中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些人的身影。Linux中可怜的那点名,在2.4时代就被这些大牛们瓜分殆尽。

2.6时代,参与的程序员和公司多了起来。那个年代会写几行驱动程序,绝对能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企业的重金投入更使得Linux持续发展,从2.6.1直到2.6.39。最后Linus发现自己创建的系统实则名利无存,却是这个行业中最大的名利场,他已经不忍心再发布2.6.40了。Linux 3.0因此诞生。缺少了名利驱动的Linux,路在何方。

已知的单纯因为使用Linux而成功的案例,除了Server还是Server。不要说Android和Linux有多少关系,Andy Rubin如果兴起将Linux切换到BSD,我倒是不觉得技术上有多么大的门槛。只有Intel不甘心,非要围绕着Linux Ecosystem做一个操作系统。从Moblin,Meego到Tizen,创新以换名为本。

传统的处理器与操作系统已遭遇瓶颈。更多的高科技理念正在简易化,高科技成果正在平民化。应用为王的口号愈发响亮,也在更清晰的表述着身处于没有创新年代的悲哀。这个应用为王的时代在谢幕之后所能留下的最伟大的发明,只怕是精准的电子广告投递算法。浪潮之巅的Google,如果仅是到此为止,给人类所留下的,依然远不能和Intel相提并论,即便这个公司现在就从地球之上消失。

Google厉害之处在于这个网站是基于PC互联网的事实入口,有多少人已经习惯于首先访问Google,再查找其他网站,即便这些被查找网站名称是如此容易记忆。Android和iOS要做的很多事情实际上是一个,做手持式设备各类应用的事实入口。采用硬件辅助软件,或者软件辅助硬件,不过是一个形式。

Google依然是一个较为通用的入口。还有更多更多的定制入口。买东西去京东,淘宝,亚马逊。找饭店去点评。苹果最狠,做iAnything,访问什么都要用iAnything,只是iGod已然离去,iAnything尚未有更新的入口,苹果所拥有入口实际上是Jobs本人。

圈地几曾休,网站无已时。这都算哪门子的创新,你知,我知,天下有谁人不知。这些入口使得之前风光无限的通用处理器与操作系统远离神坛。并不是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不重要,而是这个领域所蕴含的能量已不能覆盖更多的人。

应用为王或者为寇,都不能改变我们之前面对的高科技时代已经结束了。在高科技时代所积累的知识,从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中获得的知识,依然闪光。体系结构所告诉大家的是,不变的是不断适应着变化,从继承中获得新生,面临选择时如何去Trade-Off。在IT这个领域,体系结构和算法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素养。离开了这个基础,谈不上去做更加精彩的应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是指写个打油诗。

绝唱也罢,打油诗也罢,都不能改变以硅科技为基础的高科技时代正在过去。这是至今坚持着的Intel,Microsoft和Linux的不幸,也是许多与我等经历类似,依然坚持在传统领域,不离不弃的这群人的不幸。我几乎每一天都在不堪重负地思考着这些问题,我很不愿意做这样的思考,也无法回避着一个事实,高科技并不是离我们远去,而是我们最终进入了一个高科技日常化的时代,一个后科技时代。

我们将会习惯Intel这样的公司,其市盈率长期与冶金,制造类企业基本一致。Intel在近十年的时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但是其股票依然在原地踏步。在IT科技领域最近的一次繁荣来自Apple,Google和Facebook。iGod不懂体系结构和不懂高深的算法,却指引着Apple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我不认为Apple是一个高科技公司,准确的讲,Apple是利用了我们所处高科技之外的创意,近于苛刻地整合了高科技领域之内已有的成果,发明了iAnything这样酷的产品,赚了很多钱,吸引了足够多的目光。

这些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无法改变后科技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行业,若仅是依靠自身资源,已逐步失去了动力。也许美国的企业足够聪明,将更多的事情交给中国,自己抓住创新这个皇帝的新衣,也很难辩驳这个行业可能存在的,大规模爆发式的创新离我们日渐远去。也许中国人将很快就有可以大规模销售的,自己的处理器,也将很快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只是这些已不再重要。

(33个打分, 平均:4.58 / 5)

雁过留声

“王齐 。《后科技时代的思考》”有77个回复

  1. 传统行业从业人员 于 2011-11-30 11:36 上午

    Open Source是后科技时代快速到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2. silverhawk 于 2011-11-30 12:28 下午

    实在不敢苟同

    “Google如果仅是到此为止,给人类所留下的,依然远不能和Intel相提并论,即便这个公司现在就从地球之上消失。”

    Walmart再大,也比不上给他盖超市的建筑商?

    王大师对高科技的理解太偏执,视乎国内不好山寨的就是高科技。我也不好定义什么是高科技,但是我觉得如果能创造一种原来没有的方式或者物质服务大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是伟大的企业,这个角度,google绝对是和intel一样的伟大企业

  3. r0bertz 于 2011-11-30 12:28 下午

    别的不说,android离了linux恐怕还真不行…通篇就一个意思,本来搞这行的人少,我很牛逼;现在搞的人多了,我不牛逼了,很失落….

  4. 素里太守 于 2011-11-30 1:10 下午

    虽然具体的观点不一定都正确,但是确实是弯曲目前为止最有哲学思辨的帖子。
    叫一声好!

  5. 理客 于 2011-11-30 1:23 下午

    大师的文字很养人,但我和大师们的观点,在相当大的地方截然相反,目前的状态,如果说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之间的一段积累期,或者牛顿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之间的一段积累期,我可以理解,但若说是高科技已经开始进入后时代,完全不同意,如果在人类智力改变自然的历史长河中看,现在几十年的所谓高科技才只是刚刚引爆了一个开端,人类的智力能量和知识传播一起互相加速,直到今天刚刚开始不久的硅IT网络,高科技走向平民没有错误,历史上所有的当时的高科技都是如此,也正因为如此,才给下一个大爆发积蓄了能量,当高科技如此容易的被理解、掌握、山寨、传播、普及,将会是一种怎样恐怖的知识力量,如果最穷的人也可以用smarphone生活,那时的高科技一定已经不是现在的平民,许多公司做的事就是知识加速,IBM的商业加速也是其中的一个,我的个人梦想是做一家知识加速的公司,什么都可以做,比如让一个普通人用最大的效率掌握一门外语,让一个孩子在自然教育中在小学6年中完成小学到高中的所有知识,方法就是新的教育方法:从1岁开始做5人制的家长联合教育,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自然的知识,让孩子在15岁左右就能够自然的学会自我学习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因为目前知识爆炸的情况下,科学继续进步对人的知识要求越来越庞大,如果按照正常的教育和人类寿命的限制,人类能开始投入到科学研究的时间会越来越短,从而反过来制约科技的进步,所以一定需要利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加速知识的学习,这是否也算一种高科技?

  6. 陈怀临 于 2011-11-30 1:38 下午

    客客是不是有一个政治秘书?他讲她录入?否则马子,sorry,码字也太快了。。。

  7. 理客 于 2011-11-30 3:32 下午

    如果上帝要给我一个秘书,那么我希望是一个生活秘书,如果一定要我说一个数量的话,我希望是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少年时对皇帝最大的羡慕是可以有无数的美女,而根本不喜欢喜怒无常的杀人,常常对皇帝此种怪异的暴行困惑不解,每天都有各色美女绕怀,杀人多煞风景,当然,如果美女要我杀人,我也一样会说:美人何必呢,留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阿门

  8. cjk 于 2011-11-30 5:01 下午

    王大师出品,必属精品!

  9. george 于 2011-11-30 5:09 下午

    王大师是何方神圣,本周刚买了一本大师著作的《PCI Express体系结构》,还没来及拜读。

  10. sailing 于 2011-11-30 5:15 下午

    名声彻底被首席败坏了。我 “不等于” 王大师。这篇文章是根据我做的一个PPT改写的。估计将会有很多争议。

  11. george 于 2011-11-30 5:16 下午

    搜了一下,Qi总曾任职于FSL和Intel,著作还有
    《Linux PowerPC详解-核心篇》,一定好好看看。

  12. 匿名 于 2011-11-30 5:18 下午

    赞同你的大部分观点, 但是对于字里行间的悲观情绪不予赞同。每个行业都有周期, 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 会玩机械就是高科技。

    另外, 所有行业都是为人服务的, 以人为本才是王道。所有偏离这条道路的, 偏执的技术狂人都无法取得最后的成功。与其说IT正在平民化, 不如说其正在回归本质,为人民服务。

  13. bbg 于 2011-11-30 5:47 下午

    王大师是何方大师?我辈太过无知,不知大师来头啊

  14. spike 于 2011-11-30 6:27 下午

    其实现在的日用品在很多年前也是高科技,现在的高科技在多年以后也是日用品。

    只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才是人类文明的精髓,当然,科学和技术的文化是这些文化中相对比较纯粹的宝石。

    最近看了《pirate of silicon valley》,里面的Jobs嘲笑Gates的微软,大意是说“他们没有文化,我们才是艺术家”

  15. 岳不群 于 2011-11-30 6:36 下午

    和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物理学发现,有得一比

  16. lasercooler 于 2011-11-30 6:43 下午

    很是有些思辨性质的文章.
    对人类社会生活模式有影响的技术/发现又何止于基于硅的半导体电子技术. (硅基半导体电子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中,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充分发展.)
    其实新能源技术,生物基因技术都是新的发展领域.其实科技并无高低, 只是发展的不同时期罢了.
    IBM其实是掌握了某种精髓.而且顺应着时代的潮流.

  17. Red 于 2011-11-30 6:50 下午

    To 12:
    Bill怎么回复Jobs的?

    你和我两个好比有同一个富裕的邻居-Xerox,他的门一直开着。你潜进去偷电视机,当你到了那儿,你才意识到我先到那儿。我偷到了!史蒂夫!
    你大喊大叫:”那不公正!是我先想偷的!”
    你来晚了!

  18. ABC 于 2011-11-30 7:34 下午

    当高科技碰上传统,说明高科技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做为高科技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但是做为民用科技的崭新时代却来临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这个时代所认知的高科技在未来依然会存在且持续发展。
    对巴菲特来说,当前的高科技在未来也会成为民用客机,和电视,汽车一样进入千家万户,他之所以不愿投入过多,应该是处于对一个“弱冠”未来之路的不确定。
    但是在未来,依然还会有“高科技”不断地诞生与成长,成熟。不必惶恐,把握自身即可。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大时代中,依然会有“高科技”不断存在。只是有峰谷之分罢了。

  19. 陈怀临 于 2011-11-30 8:00 下午

    读完之后,到吸N口凉气。幸亏我比王齐贤弟现在多一个技能:写mobile app[前后台通吃的主]。否则,没法混了。

    Qi的知识面太广了。而且信手拈来。佩服呀。。。

  20. Medfield 于 2011-11-30 8:22 下午

    Medfield明年会比较靠谱的

  21. spike 于 2011-11-30 8:44 下午

    “Good artists copy;Great artist steal”

    大概Jobs认为他们自己是偷的,Gates他们则是copy的,呵呵

  22. jixuyang 于 2011-11-30 9:24 下午

    从投资,盈利角度,技术含量最高的公司,比不上直接面对用户最垄断的公司。就如国内的国家电网与发电厂,虽然发电厂是电力来源,是根本,但是其盈利却来源于国家电网的定价。

  23. TJ 于 2011-11-30 9:30 下午

    Bill Gates:“如果你想为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就应该研究分子生物学。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需要黑客精神,而且将对人类产生同样深远的影响。”

    奇点是方向?http://games.solidot.org/games/11/12/01/0222235.shtml

  24. Kevin 于 2011-11-30 10:27 下午

    “其实现在的日用品在很多年前也是高科技,现在的高科技在多年以后也是日用品。”
    ——这个高。

  25. kernelchina 于 2011-12-01 12:03 上午

    太清高了,高科技是个形容词,还是一个名词。本来是个名词,现在被用作了形容词。贴上高科技的标签,好像就能高人一等。这让IT民工情何以堪。

  26. shuyong 于 2011-12-01 1:27 上午

    Qi对IT行业的认识深度,真是让人羡慕妒忌恨啊!

    略数以前的高科技行业,最先有蒸汽机和接着的燃气轮机,上世纪20年代是电气化,到拍“毕业生”电影的时候是有机化工。自80年代起,以wintel为代表的IT行业起飞,到现在有30余年的辉煌,该退居幕后了。之所以现在还有余辉余热抢镜头,确实是还没有找到一个爆炸性增长的行业。但一个悲剧的总结是,每一个新的高科技行业,都不是在旧行业之上的再生,而是一个全新的行业。“金鳞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就看是谁的智慧,谁的运气了。

  27. sailing 于 2011-12-01 1:45 上午

    ARM’s whitepaper claims under 20000 cycles or 20us at 1GHz

    陈兄帮忙把20ms改正一下。

  28. chentingpc 于 2011-12-01 2:39 上午

    通篇,岂一个乱字了得!东扯西扯最后两段说出核心观点,不就是说高科技公司盈利空间减小吗,高科技变得更普及吗?你这种预测也没什么根据,就是看看几家公司的股价,有必要这么伤感吗?我告诉你,高科技才刚开始,很多变化正要到来,公司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很正常,这个产业还要继续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生活,确实时代在变,但不是你想的那样。希望作者提高自己表达能力。

  29. oj 于 2011-12-01 4:40 上午

    @25:晕,我才说20ms。。。也忒长了点

  30. 杨泽卫 于 2011-12-01 5:31 上午

    贼喜欢读王齐的文章,我觉得王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也写本类似《浪潮之巅》一样的书来,我自己就把浪潮之巅+王齐的文章+陈的文章+其他文章专门做了一个完整的文档,放在手机上,经常拿出来读一读。

  31. hh 于 2011-12-01 5:49 上午

    我不同意,
    就如文中所说,现在IT高科技正在退居幕后,但是随着现在云计算的潮流,计算也正成为一种社会资源,而且我不认为当前社会提供的计算能力已经供大于求,而是供远远小于求,虽然计算的成本必然是下降的趋势,随着成本的降低更多的需求会发掘出来,做处理器,做体系结构,做系统管理软件,还是任务艰巨的

  32. 山寨厂民工 于 2011-12-01 6:35 上午

    用bsd内核取代linux内核做android基础设施还真行, 应用层的软件移植工程量不小, 优化需要花很多时间.

  33. multithreaded 于 2011-12-01 9:11 上午

    换句话说,王大事、陈首席、和我等人自认为很牛的系统、和系统软件知识已经“平民”花了。再想卖钱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但是可以把野心收一收。不能用杠杆撬动地球,但可以在某个领域撬块金砖吗!结合具体的应用,打开某一个垂直的市场是永恒的旋律。

  34. 陈怀临 于 2011-12-01 10:01 上午

    我现在比较堕落,天天想银子的事情。。。你和王大师是同学们的楷模。另外,你出道这么久了。该有个绰号了。叫:”唐线程“或者“唐优化”如何?

  35. 张俊杰 于 2011-12-01 3:59 下午

    IT不再重要里面不是说IT会成为电厂吗?想要就花钱买就可以了。
    我觉得这不是后科技时代,而是一个新科技时代。当OS,芯片成为一个传统行业后,那么就要考虑AI,机器学习之类越来越接近和开发人类思维方式的东西了。
    IBM的WATSON和APPLE的siri也许是这两项的很好的一个应用。

  36. hi 于 2011-12-01 5:36 下午

    不喜欢苹果的mac os.感觉和其他的linux desktop一样.还不如用ubuntu.
    不喜欢这篇文章的语气

  37. multithreaded 于 2011-12-01 5:49 下午

    语气是有点悲观,但那时中言逆耳阿!

    甚至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了,大都是小打小闹。

    不过平静中蕴酿着突破,当计算能力再不是瓶颈口后,会有一些新的、原来不敢想的应用会横空出世的。

  38. 萧秋水 于 2011-12-01 7:35 下午

    自认操作系统专家、CPU体系结构的专家们,请看看20年来这两个领域有什么新的重大理论突破吗?做engineering而已

  39. Iron 于 2011-12-01 7:58 下午

    首席所指的后科技时代指的是什么领域?

  40. 嘉谟 于 2011-12-01 8:19 下午

    看到说linux的名利不由感伤。怎没考虑西人之自由主义的根底呢?

  41. 慧声 于 2011-12-01 9:01 下午

    读完全文,颇有些眩晕,不知王老师究竟如何定义“高科技”?而让王老师如此怀念的乔布斯,不正是这个时代中让高科技走下神坛走入寻常百姓的推动力吗?

    个人感觉,志趣高洁且又擅于思辨者,最易陷入的一种情绪就是——悲壮!带着这种情绪看去,便会觉得自己所处的时代是神的末途。但事实上呢,哥白尼走了,有牛顿,牛顿走了,有爱因斯坦……只要人类还在延续,就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即便如今,谁又敢预言在下一个十年,技术不会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呢?

    个人一直认为技术和应用是相辅相成循环递进的,可能在某个阶段,应用强了技术弱了,但由应用带来的资源积累,必将促进下一个阶段技术的突破。反之,亦然。

    王老师,与其慨叹这个时代再无神迹,何不与时代共舞,去创造未来的神迹呢?!

  42. 陈怀临 于 2011-12-01 9:06 下午

    39 同学,文章不是我写的,是王齐。我是代发。
    同意40。Linux的文化根基是:自由主义和宗教。

  43. 神马总 于 2011-12-01 9:23 下午

    几个技术自身的发展慢下来了,比如摩尔定量,频率的发展,暂时超过了人的需要,无法纯技术驱动,而是回归到人的需要了,但新的领域在孕育中,还在挖掘人的需要
    就像大部分儿童长大成人后,都会发现人际之间、社会文化是相对稳定的,大致是生儿育女,养家糊口,自己再不能蹦蹦跳跳,风花雪月了;但是孩子们还是可以,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44. 永一 于 2011-12-01 9:26 下午

    不敢苟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才刚刚起步而已。

  45. TJ 于 2011-12-01 9:32 下午

    首席说的是,RMS都说The Church of emacs,整个GNU就是个犹太教的branch。

  46. 理客 于 2011-12-01 10:27 下午

    如果CPU和应用远超了网络的能力,那么基础网络的春天又来了,无线和固定一体的anywhere,anytime在的高速网络,Google有一个实验网络为这种情况的应用做实验,但商业还早。下一代网络,即使是IPv6,也都还在等待一个接近IPv4级别的下一代网络架构,现在在金融危机仍然持续的全球态势下是有点困境,甚至比2001-2002的短暂泡沫要长的困境

  47. huanghuihuang 于 2011-12-02 1:17 上午

    文章很有cpu技术知识积累。广义上《后科技时代》不只是cpu 、操作系统的的进展时代,它应该是信息化各个层面突破的时代。随着信息化趋势发展,现代的cpu、操作系统逐渐退到后台,各种应用程序、大数据使用已经被推到前台来,再过几年,pc、pad、phone运行的cpu、操作系统都已不重要了。当信息化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即智能信息阶段,各种信息技术可能将会变成人类身体的一部分,到时pc、pad、phone又会消失。

  48. Fastpath 于 2011-12-02 5:01 上午

    同意楼上的观点
    对专注于某项研究的人如大师来说,这个方面已接近日落黄昏。然而对于建立在此之上的层出不穷的应用来说,可又是繁华似锦。这是高度分工专业化的时代带来的高速变化的后果。 个人只能随波逐流才能不被淘汰

  49. pklinux 于 2011-12-02 7:50 上午

    从实测数据来看,cortex a9和sandbridge 性能不只是主频的问题,cache性能是最大短板,amd也如此。明年的a15 cache也不会有多大提升

  50. multithreaded 于 2011-12-02 6:23 下午

    但对于我大宋来说,情况是不一样的!

    在CPU、OS、 Compiler、Networking等系统领域我大宋还是在小学阶段把!

  51. 越来越牛 于 2011-12-02 11:04 下午

    Good topic and thanks to LZ, but I go with #5, #12,#14,#16, and #41楼的观点。

    1st. 不是什么后高科技时代的到来! We’re just in the infancy stage of 高科技时代 (1:30 to 2:00 AM at the early dawn B4 sun rises)不是日落黄昏.
    2nd. let’s go to see the movie episodes of “Star Wars”.. All the stuffs we take as convenience today showed and has predicted on the movie long long time ago.
    3rd. 人类的two legs got tied to the ground for million years.. just lately 100 year as the Wright brothers- “The Invention of the Aerial Age” which first time free 人类 from the earth ground, then comes the jet-planes, rockets after WWII and 1969 first time landed on earth’s Moon (about 60 years later of first human aerial), another 40 years later of moon landing than rovers to Mars.
    4th. All these are 大辽的 tax dollars &研究 in the play, 大宋来说.. just ‘culture revolution’ very little or not any contribution!
    5th. Intel,IBM,MSFT,CISCO,Google, Bell Lab, Internet. all starts from DoD’s defense purposes.
    “Make No Mistake”

  52. haha 于 2011-12-03 12:22 上午

    楼上的这个中英混杂好帅!!! :p

  53. 麦克 于 2011-12-03 6:40 上午

    反对LZ的观点。

    在PC时代刚开始的时候,按照现在的看法,cpu的技术含量很低,但由于刚刚开始,我记得一台有10G硬盘的IBMPC 卖3万美金(20年前的美元,按购买力至少相当与10万美元吧),然后做一点点技术上的改进(286 386 486 …),就可以继续卖 20000万美元,成就了intel的神话。按照LZ的观点,那个时候的CPU,算是真正的高科技吧.

    现在的CPU技术复杂度,比刚开始高无数倍,但由于没有新需求,反到没有了高利润。从技术本身讲,我们处于真正的高科技时代(20nmCPU、上亿的晶体管、全球可达的移动通讯),然而,由于没有高利润,这些行业都不能叫高科技行业(按LZ的说法)。

    所以这篇文章应该表述为:PC行业,仍然是高科技行业,但已经不是高利润行业。

    而新的高利润行业在。。(此处省略50字)

  54. 麦克 于 2011-12-03 6:41 上午

    例子好像写错了,应该是10M硬盘空间的IBM PC,不是10G

  55. dongbinghua 于 2011-12-03 8:35 上午

    拜王大师;

    盼望啥时候人工智能时代可以到来?到时候大家都能信春哥得永生了;把大家的思想都直接COPY到机器里,硬件还能不停升级;

  56. 陈怀临 于 2011-12-03 11:12 上午

    关于A7,略微讲一下。大家补充。A7,A15等都是一些CPU的core。Arm卖心[不卖身。。。可惜了。卖身才来钱,其实。Intel,AMD,高通,三星是卖身的]。所以,你Y可以把N个心集成在一起,反正是整一个local bus或者interconnect CCI400,例如ring,连在一起--》towards a single chip。

    这样做的ultimate goal is:省power yet提供selective的switch between cores。

  57. 南山 于 2011-12-03 12:17 下午

    企业史巨擎钱德勒曾经对化工,制药(化工制药)行业作过深入分析。简单归纳其结论,产业发展都有规模极限,极限取决于两个引擎:应用的边界是否还在扩展,基础技术的创新速度是否缓慢。这里讲的高科技似乎是指IT,而不是包括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我们也就局限在IT范围内讨论。首先看应用的边界,IT有一些特殊,与银行出现类似,IT可以改变所有其他行业(IBM提出的智慧地球也是希望IT进一步改变能源,交通等传统行业),很多传统行业的核心还没有数字化,由此而看,IT应用边界似乎远没有到头。再看基础技术的突破,此领域的基础技术可以分三类,计算,存储,通信,
    。向更快更高更强突破,三者都多少遵从摩尔定律多年,似乎近来对CPU是否还能否遵从摩尔定律有些悲观,但如果从计算处理看,正在通过并行处理而不断取得突破,
    。向广度延伸,极低成本(1美分)的智能芯片也在突破。也就是,应用的边界仍在扩展,技术也仍在突破,IT成为成熟产业还言之过早。当然,Wintel肯定已过壮年。

  58. 理客 于 2011-12-03 1:47 下午

    王大师因为过专业和全系统理解都过于精深,所以才会不由自主有悲气,很多人可能较难体会。每个时代的顶级人物在人生顶峰或老年很多都以悲观为主看世界,甚至对神有所寄托,而神,比如上帝和佛陀,在死前一样对后世有悲观,认为末法时代,魔道会假借正道在上帝和佛陀离世太久影响甚微时而去混淆是非迷惑世人,如中国的佛教迷信和新教对天主教从根本上的抨击,但历史总是能在人类困惑或者悲观时有人给人类来带来惊喜,当然也有悲剧,但至少现在的世界运转仍然算正常,也可以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仍然有人能突破,如果我们对自己人类的智力密码还没有完全破解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预测人类自己的智力极限,如果破解了,就可能开始进入黑客帝国时代,星球大战中的许多东西已经实现,也许黑客帝国也不会太远。
    作为一个专业水平很浅薄的草根,我更愿意傻一点,也因此乐一点。
    南山的评论很精辟,深表赞同。

  59. 陈怀临 于 2011-12-03 2:13 下午

    鉴于“王大师”的名号会与整内存墙的王大师冲突。建议用晚清的“王国维”在江湖上。这篇文章的境界很像王国维同学。

  60. 胡不才 于 2011-12-03 2:56 下午

    我理解楼主通篇的主旨在于科技(创新)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应用为王正在到来。苹果靠应用创造了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公司,IBM靠应用得到老巴的100B投资。arm靠应用得以和Intel抗衡。以此推理,我大宋的山寨必将一统江湖,

  61. 南山 于 2011-12-03 4:02 下午

    创新有层次之分,如果是计算机最基础的原理,图灵和冯诺伊曼就基本完成了,操作系统在贝尔实验室发明UNIX时就把最基础的创新做完了。要是和这个开创性层面比较,估计是想跳海了:)

  62. efan 于 2011-12-03 9:31 下午

    1. 第一段开题开得有点大了,还以为会讲讲生物,能源,物理方面的高科技。IT行业更接近于技术,而不是科学。
    2. 巴菲特投资是为了挣钱,高科技不一定最挣钱,最接近用户的通常是最挣钱的。”It’s economy, stupid.”
    3. IT的应用前景还很广泛。前面有人提到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多少年没啥进展了。它们对计算能力的需求还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得到满足。
    4. 楼主很会写文章。

  63. yangdigital 于 2011-12-04 4:07 上午

    同意LZ,现在的互联网公司Google, Facebook, 包括apple,由于技术壁垒不够高,很难取得垄断优势,长期投资不看好,传统IT公司INTEL CISCO, MS等确实遇到了发展瓶颈,但看好IBM不是因为它的客户有多强大,而是它持续的创新和投入,确实的帮助了大量的企业提升了生产效率,相比苹果,google,它对于世界的改变更大.

  64. 理客 于 2011-12-04 5:43 上午

    更多技术角度考量,确实Google比apple大;但如果更多从社会角度考量,apple的影响远大于Google

  65. Pelletizing 于 2011-12-04 8:57 下午

    感觉创新工场的做法与德国Samwer兄弟的做法类似。 Samwer兄弟在德国备受争议,他们以抄袭的方式横扫网络创业界和投资界,如同“欧洲的腾讯”。

  66. 理客 于 2011-12-05 1:57 下午

    Jobs说Gates是炒,是还是不是?等Gates也见了上帝去和Jobs一起锵锵

  67. 拍板砖的 于 2011-12-05 7:27 下午

    没有 apple,对生活、对知识传播影响不大,没有 Google ,暂时恐怕不行。

    Google 的搜索和 Google 地球现在还没有好的替代品。这两个东西对文明的传播影响很大,尤其是 Google 地球,包罗万象,MBD,真是大手笔

  68. 理客 于 2011-12-06 6:27 上午

    如果没有佩奇布洛林也还没有Google,那么需要多长时间Google能出来?
    如果没有Jobs也还没有apple,那么需要多长时间apple能出来?

  69. 寻路者 于 2011-12-06 10:42 下午

    王大师总是那么有洞察力。总能看透,真心透!
    不过所说的高科技应该限定在IT领域里,这样就没什么争议了。

  70. 理客 于 2011-12-07 7:33 上午

    刚刚上路不久的IT,后面的路还很长,暂时的缓行是可能的,但再次爆发高科的时候不会太久,因为加速的知识传播一定会缩短爆发的时间,历史大体如此

  71. 素里太守 于 2011-12-09 7:09 下午
  72. lit 于 2011-12-14 12:13 上午

    CPU+OS应该是如楼主所言的,有些悲观了。
    只有靠山寨应用创新了,至少有一点,现在山寨的手机也都要开始看处理器的频率作卖点了。:)

  73. york 于 2011-12-21 7:48 下午

    我感觉这是科技发展的一个阶段性低谷而已。后续还会有蓬勃发展的机会,当然这个阶段目前来看会比较长。
    现在是什么情况呢,仅仅通过科技自身的前进就能获得社会一呼百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科技必须提供更经济的,更好的体验才能获得响应,获得成功。

  74. 孟宁 于 2012-02-04 12:10 上午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很赞同王大师的观点,但从挣钱的角度看,IT高科技风头正劲。如希望成为冯诺依曼、德克斯拉、甚或UNIX、TCP/IP的发明人一样引领一个高科技发展成为先驱,小弟浅见在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的交叉延伸及其应用。

  75. Ray 于 2013-03-20 3:13 上午

    王大师的悲观源于对技术的痴迷。从技术角度看IT,悲观。从应用角度看IT:繁荣.

  76. sandwind 于 2013-03-31 7:52 上午

    如果it是指cpu和os的技术创新的话,暂时是比较悲观,cpu的各种并行都被用到极致了,剩下的只是不同场景的tradeoff,os整体更多是一种艺术,技术上最核心的一些概念几十年前都有了,如虚拟内存,多进程等

  77. 越来越牛 于 2013-05-06 5:18 下午

    To LZ,

    Silvermont is coming..
    Intel Introduces Silvermont to Battle ARM in Mobile.(That probably means we’ll hear more from Computex on June 3.)

    Want to hear your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