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公司的规律曲线--The startup curve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陈怀临注:这是中文http://www.iheima.com/网上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希望统同学们能引起思考。。。任何一个产品必须从所定位的服务人群开始长,壮大。。。绝对不能上来就是一个大目标。。。否则会死的很难看。。。原文可参阅:The Startup Curve

全球著名的VC博主Fred Wilson今日发表文章,就“创业曲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核心观点是:创业要经历苦痛,与其逃避不如坦然面对。说到容易做到难,Fred建议大家新产品完成后,顺其自然的推向市场就可以了,不用考虑太多。他的观点是你总要经历创业“过山车”的,与其之后出现更大的损失,不如现在就先经历一把试试。您能接受他的观点吗?欢迎在文章后留言评论,或和@i黑马在微博上交流。

我正在和多个创业公司一起工作。这些公司处于Paul Graham所描绘的创业曲线的各个阶段。

很多人认为创业公司总是处于上升期以及方向正确。但更多的服务其实都遵循着这个创业曲线。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公司都是这样,的确一些公司发展的一帆风顺,跳出了这个曲线所呈现的各个糟糕的阶段。

我昨天中午和一个创业者吃饭,我们已经在一起工作了两年。他最近的项目经过了很多年才算步入正轨。产品功能正在不断完善,客户正在不断增加,业务上也开始利润为正。我对他的成就也很引以为豪。但作为外人,谁能对他之前的创业苦痛记忆犹新呢?

他的秘诀是什么?答案是简化服务和功能。仅仅保留那些体现专业价值的功能,让用户使用上变得简单而清晰。这不是让你在做一个没用的产品(Vacuum)。他的做法是把一个不百分之百完美的产品推向市场,然后找到少数的需要这些尚不完美产品的客户,然后用心的倾听他们的意见,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去制作出顾客们“理想”中的产品。

这就是你为什么你必须要经过痛苦的创业“过山车”这个阶段了。业务下滑阶段是可怕的,而在低估徘徊往往让很多人受不了。接近崩溃是一个濒死的经历。但是没有经历过这种磨难,你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炒作,什么才是现实。

所以,当我和这些初次创业者在聊他们什么时候把他们的产品推向市场是最佳时机时,我都会说“你自己决定就可以。”作为创业者,你总要在一个点上遭遇创业“过山车”的。那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本文由@i黑马作者吾初编译自AVC,点此查看原文

(6个打分, 平均:4.83 / 5)

雁过留声

“初创公司的规律曲线--The startup curve”有7个回复

  1. wisco 于 2012-03-19 6:25 上午

    我们作为初创的公司,深深理解,在CN更难,更难。。。

  2. 胡不才 于 2012-03-24 1:00 下午

    就像个盆地,一开始拿到VC的钱,开始烧,这是下坡,烧到钱快没了,这是谷底,这段时间最难熬,大部分是这里死的,然后开始盈利,到收支平衡,这是上坡,这以后通常有2个选择,被收购和上市。国内就缺这最后的退出机制,如果健全了,科技腾飞的日志就到了,根本不用浪费无谓的钱在什么高基上。唉,盼着吧,5,10,20年看还有没有机会,人生就是等待,不怕多等一会儿。。

  3. aaaa 于 2012-04-30 7:41 上午

    这个线条凶多吉少

  4. bend,or 于 2012-05-04 11:57 上午

    为什么vc会那么信任印度的高管,印度vp呢,但凡IT产业,如果里面有位印裔vp,特别容易受到vc青睐,这什么原因呢。

    我人有点缺心眼,眼界也井底,感觉上印度人创业还不如中国人顽强韧劲,但数一数知名IT公司,印裔的高管实在不是小数。

    说公司管治和IT技术是两个交集很少的领域,一般没人反对,因为要同时在两方面都做的好太不容易啦,为什么印度人能吃得住高智商的挨踢员工,阿三的板斧是什么呢?

    普通的印度人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懒散,还不会忍辱负重,雇这些人工作要特别盯着,你一走开他们就开小差,想尽办法偷懒,效率极低,你一出现他们就装苦B装卖力,自以为能糊弄上司,还以此为豪。就是这样较量的过程,想把事情推进特别费神。

    你说印度人口太多,出几个管理精英没什么,可论基数大宋也不少。是不是阿三能治好家乡懒虫到了大辽就能管好IT企业?近代他们的历史也有断,是不是从英国人哪里学到一点什么?(抱歉这条评论打岔)

  5. siverhawk 于 2012-05-04 12:09 下午

    普通的印度人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懒散,还不会忍辱负重,雇这些人工作要特别盯着,你一走开他们就开小差,想尽办法偷懒,效率极低。

    千万不要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普通的任何国家的人都是这样的。咱不想陷入口水战,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藏龙卧虎的人,大宋也出了不少管理精英,考虑印度本土还没有像大宋这么知名的IT企业,所以更多的印度精英去了美国。

  6. bend,or 于 2012-05-05 7:55 上午

    哪里可以看到印度版本的菊花与刀

  7. 理客 于 2012-05-06 5:52 上午

    现在印度没有菊花也没有剑,也没有多少传统的印度文化,除了巨大种姓差异和用以弥补差异让社会和谐的忍耐力,印度是一个古代文明如何被消亡的辛酸历史,比埃及略好一点,但印度人似乎从没有正视过,最神奇的是犹太人,一个遍历世界的小种族,有着对世界不成比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