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 陈刚 . 普朗克 . 黑体辐射定律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7月29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官方发布一个新闻稿,文章题目为“Breaking the law, at the nanoscale ”;副标题为“Bringing objects close together can boost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according to new study that shows breakdown in Planck’s law”。这个新闻出来后,一位来自中国荆楚大地的科学家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他的名字叫做陈刚

陈刚, 1980年入华中理工大学动力系热能动力专业学习,1984年获学士学位,1987年获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获王宽诚教育基金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为时任校长的著名华籍科学家田长霖教授的博士生,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曾任杜克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助理教授(1993-1997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机械与航空工程系副教授(1997-2000年),2001年加入MIT机械工程系出任正教授。【注:每3年跳一次上一个台阶,有点狠。比较聪明的湖北人呀:-)】

陈刚教授获得过多个奖项,包括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家奖(1994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传热杂志杰出评审奖(1997 年),2002年被选为GUGGENHEIM基金会的会员(Fellow)。现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传热杂志(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副主编,美国传热年鉴 (ANNUAL REVIEW OF HEAT TRANSFER)主编,材料工程A(MATERIAL ENGINEERING A)特邀主编,即将出版的《计算机与理论纳米科学》编委。

陈刚这次的研究成功是其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实验首次证实,在微距情况下,关于黑体辐射的普朗克定律并不适用。普朗克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于1900年创建,是描述物体间热传导基本法则,但是科学界一直怀疑此定律在物体极度接近时并不成立。由于很难保证两个物体在极度接近时不发生接触,通过实验证实这一定律在微距下的局限性也非常困难。 陈刚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二氧化硅制成的小球与平板首次克服了这种困难。在实验中,小球与平板即便接触,也只有一个接触点,从这一点开始将小球与平板分开,可以测出二者在不同距离下的辐射。测算结果显示,物体微距情况下的辐射可以达到普朗克公式预测结果的1000倍。这项研究成果将刊登在美国《纳米通讯》杂志8月刊上,论文第一作者是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申盛,他目前正师从陈刚攻读博士研究生。

(5个打分, 平均:4.60 / 5)

雁过留声

“MIT . 陈刚 . 普朗克 . 黑体辐射定律”有1个回复

  1. 陈怀临 于 2009-08-05 9:19 下午

    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以为是某个CUSPEA精英。后来整理材料时发现不是。再次证明英雄不论出身呀。当然这个英雄的出身够狠。田长霖的弟子。实验物理的。MIT物理系里其实还躲猫猫了一个狠人–文小刚。82年CUSPEA的状元。做凝聚态的。哪天我整理一下东西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