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助和关心Unix-Center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陈怀临注:以前听说过Unix-Center和小蒋。。。也试图联系过但没有reach到。这次又hook up上了。而且小蒋号称是我的粉丝。。。这事情就严肃了。言归正传,希望大家都支持小蒋。我也会来联系小蒋讨论讨论。。。这种事情,最好是能拿到一些公司的资助,或者其他方式。】

Unix-Center.Net需要您的帮助

Unix-Center.Net的目标是为研究、学习和使用各种版本的Unix和类Unix操作系统的教师、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体验和测试各种版本的Unix和类Unix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该平台能够为所有注册用户免费提供SSH/VNC服务,MySQL数据库服务,传统的C/C++、Java、Fortran等多种语言开发环境,基于Apache、MySQL和PHP的Web应用开发环境。简单地讲,Unix-Center.Net的注册用户可以远程登录进入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具备自己独立的用户空间和磁盘配额,享受该操作系统上普通用户的所有权限,学习和使用各种版本的Unix和类Uni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和功能,可以将自己正在开发的应用程序上载到Unix体验中心的服务器,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上编译和运行。

到目前为止,Unix-Center.Net所提供的操作系统包括AIX 5.3,Solaris 10,OpenSolaris 2009.06,Fedora Core 10,Ubuntu 8.04,FreeBSD 6.2,Debian Linux for MIPS。这些操作系统分别运行在IBM Power 5,Sun UltraSPARC T1,AMD Opteron,Intel Xeon,龙芯2E等不同构架的处理器上。各种各样的服务器,再加上交换机、防火墙、存储等等,Unix-Center.Net的全部设备需要整整三个机柜才能够装得下。

中国大陆的网络环境很独特。拿各个大学的接入情况来看,清华北大等高校是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接入互联网的,以中科院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院所访问国内网站是需要先从国外绕一大圈再绕回来的,南方相当多的高校是通过公网(网通、联通、电信)接入互联网的。由于Unix-Center.Net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选择将服务器托管在互连互通条件比较好的北京赛尔机房,不然的话大部分学生访问起来都有困难。

这个网站不是政府所设置的开放实验室,也不是任何网络公司投资的创新项目。它是我的个人网站。

做这样一个网站的缘起很简单。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注意到很多高校 -- 即使是非常好的高校 -- 也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环境来学习操作系统。大部分学校的机房,运行的操作系统清一色的是Windows。极少数学校的机房可以提供一两个版本的Unix或者是Linux操作系统,但是和市面上版本繁多的操作系统相比较,可以选择的余地是在太少。在处理器构架方面,基本上都是x86/x64处理器,学生可能听说过其他种类的处理器,但是基本上没有机会见到,更不用说是使用了。因此,我萌发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想法:买一些不同构架的服务器,安装上不同种类的操作系统,托管到一个机房,开放注册账号,免费地提供SSH登录服务。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想到的事情就要赶紧去做,于是Unix-Center.Net的雏形在2007年初上线了。我没有想到的是,在短短的时间里便有上万名用户注册到这个系统,并且对系统功能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于是我赶紧添加新的服务器,并且恳求朋友帮忙开发一些必要的程序,逐渐完善这个系统的功能。

我于2000年底硕士毕业之后,在美国工作了三年,又在中国工作了六年。在过去的两年半中,这个系统烧掉了我大部分的工资和积蓄。购买各种服务器设备的费用,大概是70万人民币;北京赛尔机房的服务器托管和带宽费用,大概是每年30万人民币。(由于Unix-Center.Net对于推广我的雇主的操作系统有很大的帮助,我的雇主曾经在我的游说之下为Unix-Center.Net提供了半年的带宽费用。但是考虑到Unix-Center.Net同时提供其他种类的操作系统,我的雇主后来中止了对Unix-Center.Net的支持。)和我同年龄的人,现在大部分都有车有房了吧。而我最值钱的资产,是在保安严密的机房中的三个机柜。

我曾经和国家负责推广Linux和开源技术的机构取得联系,也曾经和某些教育部门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但是“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听取了我的陈述之后,不约而同地摇摇头,说:“你这个事情做得很好。很遗憾我们不能够给你提供任何帮助。”我也曾经考虑过将这个网站用商业化的模式来运作,但是这个公益性平台所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穷学生和穷教师,暂时并没有盈利的空间。并且,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做事的人,而不是一个做生意的人。让我自己来运营一家公司的话,赚钱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很多教师、学生和工程人员希望能够学习Unix/Linux系统,却又苦于没有合适的环境和条件。Unix-Center.Net存在的目的,就是给这些爱好Unix/Linux的人一个学习和练习的条件。用一个简单的数据来说,到2009年6 月底,Unix-Center.Net的注册用户接近9 万人。我不知道这么多人都在这些服务器上做什么事情,但是我相信这些服务器对他们有用。譬如说,清华大学教授操作系统课程的一位教授告诉我说他让学生们到Unix-Center.Net来对不同的操作系统进行比较。又譬如说,我收到中国科技大学一位博士生的电子邮件,说是他利用这些服务器完成了毕业论文中比较关键的一些计算。这些有限的证言,让我坚信这个系统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尽管没有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

坦率地说,我现在遇到了一些困难。我所在的公司,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被收购了。我不能够确定将来我是否还有能力将这个系统支持下去。但是我非常希望能够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行,因为它确实对很多人有用。如果您也相信这一点的话,我希望您能够帮助我将这个系统维持下去。不管是10元、100元还是1000元,对于Unix-Center.Net的用户来说都是莫大的帮助。

如果您在中国,您可以将您的捐款通过转帐支付给我的个人银行账号: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清华园支行
蒋清野
4563-5101-0088-4741-228

招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清华园支行
蒋清野
6226-0901-0156-8117

支付宝账户
13511026844

如果您在国外,您可以将您的捐款通过PayPal支付给我的个人账号(qjiang@ieee.org),或者是通过转帐支付到我在CitiBank的个人账号:

CitiBank
FDIC Routing #: 321171184
Account Name: Qingye Jiang
Account #: 40038862963
Debit Card #:5262-2519-8546-8207

我还恳请您在捐款之后给我发一封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地址qjiang@ieee.org),详细说明您的个人姓名以及捐款数目,以便我定期地整理和公布捐款情况。

如果您希望进一步了解关于我个人的情况,欢迎您访问我个人的博客http://www.qyjohn.net/。

如果您希望进一步了解关于Unix-Center.Net的情况,欢迎您访问Unix-Center.Net的网站http://www.unix-center.net/?page_id=2。

如果您愿意进一步帮助Unix-Center.Net,请您将这篇文章转贴到您认为合适的论坛、社区,或者是转发给您的同事和朋友。

这一件事情,纯粹是我的个人行为。但是我仍然希望我能够代表Unix-Center.Net的用户对您说一声:谢谢您的爱心,谢谢您的支持。

蒋清野
2009年7 月13日

阅读全文»

(4个打分, 平均:4.00 / 5)

浪潮之巅第一章 帝国的余辉(AT&T)(二):几度繁荣

2. 几度繁荣

一九九五年,可以说是 AT&T 公司的顶峰,接下来短短的十年,它便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AT&T 不紧不慢地向上走过了百年,才爬到顶点,走下坡路却只要十年时间。(注:今天的 AT&T 是由当年小贝尔公司之一的西南贝尔公司几次以小吃大合并出的类似于水电公司的设施服务公司,这类公司在美国统统称为 utility 公司,毫无技术可言。)其实,从一九九五年起的这十来年间,AT&T 本来有两次绝佳的发展机遇,2000 年前后的网络革命,和从九十年代中期延续至今的无线通信的飞跃。AT&T 不仅没有利用好机会,反而在这两场变革中丢了性命。

AT&T 一百年来发展得很健康。虽然一百年来它一直受反垄断法的约束。但是,美国政府司法部并没有真正要过它的命,每一次反垄断其实是帮助 AT&T 修枝剪叶然后让它发展得更好。我们今天谈论作为美国仅有的两个被反垄断法拆分的公司之一的 AT&T 公司时,不能不看看 AT&T 的垄断地位是怎样形成的。(注:另一个被拆分的公司是美孚石油。)

在 AT&T 成立时,它的电话技术受专利保护,因此,它前十几年的发展一帆风顺。但是,早在 1895 年,它的专利技术就无效了。一夜之间,美国冒出了六千多家电话公司。我们以后还会提到,上个世纪初,美国还曾经有无数的汽车公司。十年内,美国的电话装机数量从两百万户增加到三千万户。这时,AT&T 通过领先的技术和成功的商业收购,很快扫平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到上个世纪初,AT&T 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电信业,并且在海外有很多的业务。1916 年,AT&T 成为道琼斯 20 种工业指数中的一家公司。(注 1:道琼斯工业指数早期包括 20 家上市公司,后来扩大到三十家。这三十家公司是美国支柱产业的大公司。因此道琼斯又成为蓝筹股— blue chips,因为蓝色的筹码是赌局中面值最大的筹码。注 2:AT&T 一直在道琼斯指数中,直到前几年被 SBC 代替。2005 年 SBC 并购了 AT&T 公司后,继承了 AT&T 的名称。但是这个 AT&T 不是以前的AT&T)今天,这 20 家公司只有通用电气还在道琼斯指数中。

但是 AT&T 的麻烦也伴随着公司的发展而来,美国政府司法部盯上了它。1913 年,根据司法部的金斯堡(Kingsburg)协议,AT&T 不得不收敛一下它的扩张。1925 年,它甚至将除加拿大以外电信业务分离,专注于美国市场。这次收缩歪打正着,使它成功地在 1929-1933 年的大萧条中存活下来。可以想象,如果当初 AT&T 的摊子铺得太大,躲过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会小得多。事实上,很多道琼斯工业指数中的公司都没有逃过那次经济危机。大萧条后,AT&T 公司恢复得很快,二战后,美国的电话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五十。贝尔实验室也是成果倍出。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战中,贝尔实验室的天才青年科学家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信息论是整个现代通信的基础。到五十年代,AT&T 发展到美国政府司法部不得不管一管的地步了。1956 年,AT&T 和司法部达成协议,再次限制了一下自己的行为。反垄断法逼着 AT&T 靠科技进步来提升自己的实力。因此,AT&T 巩固了自己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1948 年,AT&T 实现商用的微波通信,1962 年,它发射了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尽管有些小的竞争者存在,它们无法撼动 AT&T 的根基。

在很长的时间里,美国国际长途电话的价钱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 AT&T 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谈判决定的,定价是三美元一分钟。AT&T 计算价钱的方法听起来很合理–铺设光缆和电缆需要多少钱,购买设备需要多少钱,研发需要多少钱,雇接线员需要多少钱等等,所以只有一分钟三美元才能不亏损。但是事实上,到 2002 年,当国际长途电话费降到平均一分钟只有三十美分时,AT&T 仍然有 1/3 的毛利润。

到了八十年代,美国司法部不得不再次对 AT&T 公司提起反垄断诉讼。这次,美国政府终于打赢了旷日持久的官司,这才导致了 AT&T 1984 年的第一次分家。这次反垄断的官司,不过是替 AT&T 这棵大树剪剪枝。剪完枝后,AT&T 公司反而发展得更健康。十年后,AT&T 又如日中天了。当时,AT&T 不仅在传统的电话业务上,而且在兴起的网络和移动通信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个打分, 平均:3.00 / 5)

Unix体验中心(Unix-Center.Net)

Unix体验中心(Unix-Center.Net)是一个免费提供体验和测试各种版本的Unix和类Unix系统的软硬件平台,由蒋清野创办于2007年初。我在学校的时候第一次通过这个网站登录了一个正宗的Unix机器,工作后却很少用,最近突然想到了,放到弯曲上来推广一下。也许弯曲上有人已经知道这个网站,说不定其创办人是陈首席的粉丝:)不过,对于不知道的人,特别是在学校里面的学生,相信还是很有用的。至少当他们面对着喜欢用VC来教C/C++的老师们和放眼过去都是M$系统的机房,可以有一个途径来学习各种Unix系统和处理器架构

Unix-Center.Net所提供的操作系统包括AIX 5.3,Solaris 10,OpenSolaris 2009.04,Fedora Core 10,Ubuntu 8.04,FreeBSD 6.2,Debian Linux for MIPS。这些操作系统分别运行在IBM Power 5,Sun UltraSPARC T1,AMD Opteron,Intel Xeon,龙芯2E等不同构架的处理器上。更多信息请浏览http://www.unix-center.net/

关于创办人的介绍:

“蒋清野,1999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美国伊里诺大学香槟分校硕士学位。目前是海南伊索电子农务有限公司共同创始人兼技术总监。蒋清野于2004年到2009年担任Sun 中国技术社区的高级经理,同时任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客座讲师。在加入Sun 公司之前,蒋清野曾就职于北京中基超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AMD公司的子公司),负责Linux操作系统的裁减与驱动开发。在此之前蒋清野就职于美国导航与控制公司,负责惯性导航、人工智能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多方面的研发。蒋清野的个人博客地址为http://www.qyjohn.net/。”

他对这个网站的投入相信跟首席对弯曲的投入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曾给这个网站的用户发过一封公开信,信中说:

“我于2000年底硕士毕业之后,在美国工作了三年,又在中国工作了六年。在过去的两年半中,这个系统烧掉了我大部分的工资和积蓄。购买各种服务器设备的费用,大概是70万人民币;北京赛尔机房的服务器托管和带宽费用,大概是每年30万人民币。。。和我同年龄的人,现在大部分都有车有房了吧。而我最值钱的资产,是在保安严密的机房中的三个机柜。”

对蒋清野同学向天朝人民提供这种免费的Unix系统云服务的慷慨行为,我是相当之敬佩。

目前蒋清野正在创办一个电子农务网站,在最近的公开邮件中提到:

“我于09年底移居海南后,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农村做一点事情。经过接近一年时间的调研,我注意到生产技术低 下或者缺乏生产资料已经不再是阻碍农村发展的第一因素。与此相反,由于生产与销售环节严重脱钩,导致农户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还要亏本,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生 产积极性。与此同时,仅仅是几十公里甚至是十几公里之外的城市,农产品价格高居不下,城市居民纷纷抱怨买不起菜吃不起饭。如果抛开农产品购销当中的仓储、 运输等因素,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农户了解市场行情,让商户了解生产情况,虽然不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往正面的 方向发展。因此,我于最近接受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的邀请,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着手组建一家公司来开发与运营一个农产品信息类网站:电子农务 网(http://www.dznw.net/)。”

在当今大宋朝,农产品价格问题是个复杂问题,利益关系之争远大于信息透明度的问题,anyway,希望他创业成功!


(5个打分, 平均:4.00 / 5)

李维音:也谈千人计划中的优待政策

昨天仔细阅读了王鸿飞、蒲慕明、施一公、饶毅有关政府引入人才政策的不同观点,引起我的一点想法。如果说把留学归国的人分成前和后的话,不说解放前的归国人员,单说我们这些50年代的留苏生,就当然属于历史文物了,不过,因为归国后工作了那么多时间,经历过那么多变动,总还可以说一两句话吧。大概是周总理的思维,或者说也代表了政府的思维,当国家需要的一些人,在困难的时候也能坚持住,为国家作出需要做出的贡献,就总有些优惠条件,这一点体现了最基本的人性。我们在1959年回国,一年实习期满后,副博士的工资是75元,大学生是62元,而国内大学毕业生则是56元。就这8元的差距,已经促使我们在经历三年困难、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等等遭遇中始终在自己的岗位奋斗。尽管不是人人都是优秀的(任何时候人都是有差距的),但就大多数而言,曾经的留苏生没有愧对政府在留学期间(国家还是很穷的时候)给予的物质待遇和回来后多给的几元钱,至今还有一些已经处于耄耋之年的我的同学们还在工作岗位上奋斗。我这里绝不是说,非留苏生就都比不上。我们那年回来的有400多人,可是国内毕业生可是上万人啊!
其实,周总理对人的关心,不光在对待我们这些人身上,在国家建立第一批核工业基地时,从上海,沈阳等老工业基地,抽调了大批技术员和工人,分配了一批技校生和大学生,这些人要一辈子呆在荒漠的、与人隔绝的地方,周总理特地给所有正式被派遣去的人批示给予特殊优惠:一个二级工的工资为82元,比我们多了20元!比他们原来拿到的38元多了2倍多!此外,还有特批的奶粉、鸡蛋、猪肉、糖。这些东西在那个年代是钱买不来的!我们到工地出差的人是享受不到的,为此,他们简直不相信我这个工程师的工资额,更不会相信我们一天的补助只有0.24元(后来涨到0.38元)。可是这些优惠也没有他们为国家的原子能事业作出的贡献大(成年累月地守住自己的岗位),更何况他们还有更多的牺牲,譬如,孩子的成长和受教育等等。
千人计划中的条件并不是那么容易具备的。这些符合年龄和受教育条件又已经有过一些工作经验的人,从国外有发展前途的优越的环境回到国内工作,并希望他们能克服他们所不习惯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后者)环境,计划中的优惠条件并没有什么。你要人家做出贡献,就要让人解除后顾之忧,要让人感到国家确实是需要你,有不理想的地方也能想办法克服。这里没有看不上国内毕业生或博士生的问题。这里同样是千人和几十万人的比例。
在这里我就想对成了千人之人的人说几句话:
1. 回来之后要把困难想足,有了困难想办法,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不要光抱怨,中国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论是体制问题还是国民的某些特性问题,几千年形成的糟粕总不能以少数人的意愿为转移。总之,既然来了,把心放在事业上是主要的。

2. 回来后低调做人,既然生活已不用太发愁,那么就不必把精力放在出多少篇论文上,不必为头衔和更好的生活条天去着忙,不需要为自己的成果提前报喜,特别是在中国,又加上与周围的人还有了差距,就特别要警惕。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这个老老留学生,把自己的这点体会送给要响应千人计划的学子们。我不想说大道理,人就是人,其实没有什么人有特别高超的精神,受到关心,就应该明白是被需要,被需要就要克服困难,拿出成果,让成果超出那点优惠,这不就结了。再说这是自己的国家,自己老祖宗的后人,不是吗?(来源:千人计划论坛  http://www.1000plan.org/groups/viewonetopic/2045)
(2个打分, 平均:1.00 / 5)

浪潮之巅第一章 帝国的余辉(AT&T)(一):百年帝国

【编者按:吴军,前Google Research的资深研究员。2010年离开谷歌,加盟中国腾讯。任腾讯主管搜索的副总裁。著名长篇文章《数学之美》和《浪潮之巅》的作者。《弯曲评论》现长篇连载其作品,以飨读者。。。。。。】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从 一百年前算起,AT&T 公司、IBM 公司、苹果公司 (Apple)、英特尔 (Intel) 公司、微软 (Microsoft) 公司、思科公司 (Cisco) 公司、雅虎 (Yahoo) 公司和谷歌 (Google) 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者正在衰落,但是它们都极度辉煌过。它们都曾经是全球性的帝国,统治着自己 所在的产业。

这些公司里面大大小小的人在外人看来都是时代的幸运儿。因为,虽然对于一个公司来讲,赶上一次浪潮不能保证它长盛不衰;但 是,对于一个人来讲,一生赶上这样一次浪潮就足够了。对于一个弄潮的年轻人来讲,最幸运的莫过于赶上一波大潮。要预测未来是很难的,但是看看过去和现在, 我们也许能悟出一些道理。我愿意借谷歌黑板报的空间,将我这些年来看到的和听到的人和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会谈一谈我对每次浪潮的看法,对上述每个公司 的看法,以及对其中关键人物的认识。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也要提到间接影响到科技浪潮的风险投资公司,诸如 KPCB 和红杉风投 (Sequoia) 以及百年来为科技捧场的投资银行,例如高盛 (Goldman Sachs) 等等。

第一章 帝国的余辉 (AT&T)

1. 百年帝国

上 面的图片是在九十年代拍摄的美国新泽西州弗伦翰公园 (Florham Park) 日落的照片。弗伦翰公园占地十几平方公里,大多是芳草地和森林,在森林中央,是一片中等规模的临湖的工业园——这是笔者见到的最美丽的工业园。在那里,每 天都能看到天鹅在湖中悠闲地游荡,不时可以见到野鹿出没。这里原是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 的地产,1996 年,这里来了一个新主人——美国电报和电话公司 (AT&T) 实验室。1995 年,如日中天的 AT&T 公司重组,分裂成 AT&T、朗讯和 NCR 三家公司。AT&T 下属的举世闻名的科研机构贝尔实验室也被一分为二。朗讯公司获得了一半的科研机构和贝尔实验室的名称。划归 AT&T 的一半研究室组成了 AT&T 实验室 (后来更名为香农实验室),从原来的茉莉山 (Murray Hills) 搬到了弗伦翰公园。在那里,出过十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 AT&T 实验室,像一颗进入晚年的恒星,爆发出极强的、但也是最后的光辉,然后就迅速的暗淡下来。十年后 AT&T 和朗讯公司分别被 SBC 公司和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并购。十年前,我在 AT&T 实验室实习,当时大家的情绪都很高,实验室的气氛很像今天的谷歌。不少人的座位旁都放着上面这张美丽的夕阳照。现在想起来,它似乎预示着一个帝国的黄昏。

说 起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即 AT&T 公司,在美国乃至在世界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该公司由电话之父亚历山大∙贝尔创立于 1877 年。电话的发明和 AT&T 公司的建立,第一次实现了人类的远程实时的交互通信(虽然电报比电话出现的早,但它不是事实交互通信),并且使得平民百姓受益。从 AT&T 创立的第一天起,它就是龙头老大,直到它被收购的那一天。但是,AT&T 的扩展速度远比今天的人想象得慢得多。它用了十五年 (1892) 才将生意从纽约地区扩展到美国中部芝加哥地区(当时从纽约到芝加哥一分钟的通话费是两美元一分钟,而当时的一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五十美元。今天在美 国打国际长途,也不过十美分一分钟)。三十八年后 (1915),它的生意扩展到全国(但是从纽约到旧金山的电话费高达七美元一分钟)。四十八年后的 1927,AT&T 的长途电话业务扩展到欧洲。

一九二五年,AT&T 公司成立的研发机构贝尔实验室。贝尔实验室是历史最大的、最成功的私有实验室。由于 AT&T 公司从电信业获得了巨大的垄断利润,它拿出了产值的百分之三用于贝尔实验室的研发工作。(在很长时间里,贝尔实验室的人总是用不需为经费发愁这一条理由来 吸引优秀的科学家到该实验室工作)这使得贝尔实验室不仅在通信领域长期执牛耳,而且在射电天文学、晶体管和半导体、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领先于世界。它著名的 发明除电话本身外,还包括射电天文望远镜、晶体管、电子交换机、计算机的 Unix 操作系统和 C 语言等等。此外,贝尔实验室还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发明了信息论,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铺设了第一条商用光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贝尔实验室不仅仅是信 息领域科学家的首选工作单位,也是基础研究领域学者趋之若鹜的地方。那个时代进入贝尔实验室的人是很幸运的。如果是个人物,他可以成为业界的领袖,甚至得 到诺贝尔奖、香农奖或者图灵奖。即使是一般的研究员和工程师,也会有很好的收入、可靠的退休保障以及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

AT&T 在很长时间内垄断美国并且(通过北电)控制加拿大的电话业务。一九八四年,根据联邦反垄断法的要求,AT&T 的市话业务被分出去,根据地区划分成七个小的贝尔公司。七家小贝尔公司从事市话业务,而 AT&T 公司从事长途电话业务和通信设备的制造。贝尔实验室划给了 AT&T,从贝尔实验室分出一部分,称为贝尔核心 (Bell Core),划给七家小贝尔公司。不久,贝尔核心因为七个和尚无水喝,很快就推出了历史舞台,这当然是后话了。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这是 AT&T 走向衰落的开始。但我认为,AT&T 并没有因此而伤筋动骨。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十年里,AT&T 的业务得到长足的发展。虽然丢掉了市话服务,但是,它作为一个通信设备供应商,依然是市话通信设备几乎唯一的供货商。而且,虽然有 MCI 和 Sprint 两个长途电话竞争者,AT&T 仍然控制着美国大部分市场,利润十分可观,足以维持贝尔实验室高额的研发费用,使得 AT&T 在通信和半导体技术上仍然领先于世界。到一九九四年,它的营业额达到近七百亿美元,大致等同于今天它和 SBC 合并后的总营业额。

这一年,贝尔实验室的总裁梅毅强 (John Mayer) 博士率大规模的代表团访华,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接见了他,足以说明对 AT&T 的重视。中国国家主席接见一个公司下属机构的总裁,这次可能是空全绝后的。AT&T 当时可以说风光到了顶点。

既然一九八四年那次分家并没有使 AT&T 公司伤筋动骨,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的衰落呢?

(12个打分, 平均:4.00 / 5)

给力吧,x86(2)——12月13日测试记录

系列内容:

1个月前的测试让人见识了Panabit这一年来的进步,也看到了x86平台在通信领域的潜力。不过,上次的测试并不细致,1个N270平台也不能代表一切,所以我和Panabit团队达成一致,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以细水长流的形式保持一系列测试合作。

为了让测试不那么无聊,我打算时不时地换种形式娱乐一下。比如这次的测试就是一道问答题,我提出了一个性能目标——2个千兆口64Byte裸奔线速,看看PanaOS用什么档次的平台能够达到。插一句,我从来不觉得裸奔没意义,相反认为意义重大,因为转发能力是一切的基础。并且曾经听几个国内安全厂商的朋友说过,他们做产品规划的时候都用这个小包裸奔2G的数字作为千兆低端和千兆中端的分界线。

看看Panabit团队拿了一台什么样的设备来应战:汇尔(HOLL)科技IEC-516P,Atom D525/1G RAM/i82574L x 6,一台看起来很实用的1U Box。从PCB上看,应该可以有两组硬件Bypass,还有3个SATA和一个PCIe 1x接口。Atom,难道这次又用它来挑战IT人的传统认识?不费脑子了,先测了再说。

测试项·配置帧长度 2个GE做1组桥(100%=2Gbps) 6个GE做3组桥(100%=6Gbps)
吞吐 平均延迟 吞吐 平均延迟
64 Byte 42.87% 19 us 34.96% 65 us
128 Byte 53.25% 18 us 43.76% 1440 us
256 Byte 67.65% 20 us 53.91% 1807 us
512 Byte 82.36% 37 us 59.76% 3514 us
1024 Byte 93.23% 73 us 59.23% 585 us
1280 Byte 96.00% 60 us 59.71% 112 us
1518 Byte 100% 64 us 61.18% 197 us

测试结果里隐藏了太多的玄机,比如2个GE做一组桥的时候,D525平台下的性能怎会和上次的N270基本一样?比如6个GE做3组桥的时候,平均延迟作何解释?再比如,多路桥的大包测试结果和N270基本一致,瓶颈又出在哪?

不过,和整机64Byte吞吐量2.1Gbps(3.12Mpps)的结果相比,一切都是浮云了。一个在x86工控机中价格优势最明显的BOX,裸奔出这样的性能,还真是头回得见。立志进入嵌入式领域的英特尔应该注意了,在Wind River Network Acceleration Platform还没有成功案例之前,PanaOS也许是x86平台上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是不是考虑给Panabit提供些特别支持呢?

从我们的角度看,Panabit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着技术和模式上的双重创新,得到市场认可并成功地活了下来,对整个行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说颠覆还太早,但它确实已经成为国内通信安全圈中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有着相当不错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我们团队一致决定授予Panabit 计算机世界2010年年度创新奖。

(9个打分, 平均:3.22 / 5)

Open vSwitch – 开放虚拟交换标准

从虚拟机到虚拟交换

提到虚拟化,大家第一印象往往是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wareVirtualbox,这些大名鼎鼎的虚拟机软件不少人都耳熟能详。对企业用户来说,虚拟技术最直接的好处是通过灵活配置资源、程序来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应用成本。近些年,随着虚拟化技术、交换技术以及云计算服务的发展,虚拟交换(Virtual Switch)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

顾名思义,虚拟交换就是利用虚拟平台,通过软件的方式形成交换机部件。跟传统的物理交换机相比,虚拟交换机同样具备众多优点,一是配置更加灵活。一台普通的服务器可以配置出数十台甚至上百台虚拟交换机,且端口数目可以灵活选择。例如,VMwareESX一台服务器可以仿真出248台虚拟交换机,且每台交换机预设虚拟端口即可达56个;二是成本更加低廉,通过虚拟交换往往可以获得昂贵的普通交换机才能达到的性能,例如微软的Hyper-V平台,虚拟机与虚拟交换机之间的联机速度轻易可达10Gbps

虚拟交换与Open vSwitch

2008年底,思科发布了针对VMWareNexus 1000V虚拟交换机,一时之间在业界掀起不小的风头,并被评为当年虚拟世界大会的最佳新产品。或许思科已经习惯了“群星捧月”,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见到正式的虚拟交换标准形成。除了惠普一年多以后提出了VEPA(虚拟以太网端口聚合器),其他厂家关注的多,做事的少。随着云计算跟虚拟技术的紧密融合,以及云安全的角度考虑,技术市场曲线已经到了拐点,业界已经迫切需要一套开放的VS标准,众多门派蠢蠢欲动。

烽烟即燃之际,Open vSwitch横空出世,以开源技术作为基础(遵循Apache2.0许可),由Nicira Networks开发,主要实现代码为可移植的C代码。它的诞生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虚拟界大佬——Citrix System的关注。可能有读者对Citrix不熟,但说到Xen恐怕就是妇孺皆知了,没错,Citrix正是Xen的东家。OVS20105月才发布1.0版本。而早在1月初Citrix就在其最新版本的开放云平台(ref[2])中宣布将Open vSwitch作为其默认组件,并在XenServer5.6 FP1中集成,作为其商用的Xen管理器(hypervisor)。除了XenXen Cloud PlatformXenServer之外,支持的其他虚拟平台包括 KVMVirtualBox等。

OVS官方的定位是要做一个产品级质量的多层虚拟交换机,通过支持可编程扩展来实现大规模的网络自动化。设计目标是方便管理和配置虚拟机网络,检测多物理主机在动态虚拟环境中的流量情况。针对这一目标,OVS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可以在管理程序中作为软件switch运行,也可以直接部署到硬件设备上作为控制层。同时在Linux上支持内核态(性能高)、用户态(灵活)。此外OVS还支持多种标准的管理接口,如NetlowsFlowRSPAN,ERSPAN, CLI。对于其他的虚拟交换机设备如VMwarevNetwork分布式交换机跟思科Nexus 1000V虚拟交换机等它也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目前OVS的官方版本为1.1.0pre2,主要特性包括

  • 虚拟机间互联的可视性;
  • 支持trunking的标准802.1Q VLAN模块;
  • 细粒度的QoS
  • 每虚拟机端口的流量策略;
  • 负载均衡支持OpenFlow (参考openflow–打造弹性化的可控互联网)
  • 远程配置兼容Linux 桥接模块代码

OVS获取

由于是开源项目,代码获取十分简单,最新代码可以利用git从官方网站下载。此外官方网站还提供了比较清晰的文档资料和应用例程,其部署十分轻松。当前最新代码包主要包括以下模块和特性:

  • ovs-vswitchd 主要模块,实现switchdaemon,包括一个支持流交换的Linux内核模块;
  • ovsdb-server 轻量级数据库服务器,提供ovs-vswitchd获取配置信息;
  • ovs-brcompatd ovs-vswitch替换Linux bridge,包括获取bridge ioctlsLinux内核模块;
  • ovs-dpctl 用来配置switch内核模块;
  • 一些Scripts and specs 辅助OVS安装在Citrix XenServer上,作为默认switch
  • ovs-vsctl 查询和更新ovs-vswitchd的配置;
  • ovs-appctl 发送命令消息,运行相关daemon
  • ovsdbmonitor GUI工具,可以远程获取OVS数据库和OpenFlow的流表。

此外,OVS也提供了支持OpenFlow的特性实现,包括

  • ovs-openflowd 一个简单的OpenFlow交换机;
  • ovs-controller 一个简单的OpenFlow控制器;
  • ovs-ofctl 查询和控制OpenFlow交换机和控制器;
  • ovs-pki OpenFlow交换机创建和管理公钥框架;
  • tcpdump的补丁,解析OpenFlow的消息;

结语

IT领域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开放创新,也是最容易垄断的行业。PC行业,wintel帝国曾塑造了不朽的神话,证明谁控制了cpuos,谁就控制了话语权,只要PC的软硬件模式不发生革命性变化,wintel帝国的地位将是无人能撼的。后起之秀ARM借助重视能耗的东风,再加上智能终端技术的大发展才展露头角。而在互联网界,思科更是首先把握住了最核心的交换市场,早早登上至尊之位,即使是步后尘的juniperhuawei也只能是虎口夺食,各凭绝技分天下。现在虚拟交换技术的提出将给这一领域带来新的契机,究竟鹿死谁手,更待后人评说。

参考:

<1> http://openvswitch.org/

<2> http://xen.org/products/cloudxen.html

(6个打分, 平均:3.67 / 5)

Google吴军的数学之美与浪潮之巅系列文章

数学之美与浪潮之巅

文章分2部分,数学之美是用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来来讲述数学在作者自己擅长的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而浪潮之巅这是讲述apple,cisco,ibm等大公司的沉浮。我只看了数学之美,写得非常精彩,所以我猜想浪潮之巅也差不了。

其实数学之美系列是2006年左右的时候,google中国的研究员吴军发表在google黑板报上的一系列连载。尽管是在4年前写的,但是对于我这样的非科班出身以及其他希望尽快了解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人还是非常的有价值。文中向我们讲述了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常常抱怨学的数学不知道用在哪里?通过讲述了数学在信息论各个领域的应用,你就会发现原来攻克那些高深难题所需要的东西都是我们所学过的。10年前要是能拜读这系列文章,我肯定会发奋把高数,线代,概率论等学好。个人认为数学之美这个系列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让更多的人真正的认识数学的作用以及应用,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另外文中还八卦了不少相关牛人,看起来也是非常过瘾。最后我想说的是,这系列虽是数学普及,但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何更好的研究以及工作。看完后不由得赞叹,吴军,牛人啊!佩服。

估计很多人都看过了,毕竟4年多了,但是我还是想通过弯曲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系列文章。遗憾的是这篇pdf里面的数学之美只有连载的24篇。更让人发指的是在google中搜索 “吴军数学之美” 居然不行,原因我就不说了,你懂的。不知道吴军后来有没有再继续连载了,如果弯曲在国外的朋友能访问 http://jun.wu.googlepages.com/ 的话帮忙看下。如果这个系列还有的话,希望能借弯曲这个平台能继续拜读。

最后感谢吴军以及精心制作这个pdf的朋友为我们提供的好东西。期待着首席和王sir的 体系结构之美。哈哈

(6个打分, 平均:4.33 / 5)

弯曲评论荣誉出品:理客 。《关于城域网的思考》(中)

(6个打分, 平均:3.67 / 5)

安全和存储

很难想象,安全行业是一个技术门槛较高而小公司较多的行业,安全行业有三个特点:

1、安全产品开发难度大。

这主要是因为安全产品定位难度比较大。传统的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使用位置明确,功能定义清晰,甚至有国际标准。反观很多安全产品见安全特性就做,甚至有很多增值业务,导致特性繁多,没有重点,设计和开发难度非常大。

安全产品中定位最清晰的就是传统防火墙设备,主要提供NAT,IPSEC,包过滤三大特性,应该说这三个特性在技术上难度是比较大的,门槛是比较高的。

2、安全小公司较多。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中国做安全的小公司有上万家,特别是做防火墙的企业。上面讲到安全产品开发难度大,就是防火墙也有较高的门槛,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小公司涌入了?这主要是因为linux的快速发展,尤其是linux在安全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导致大量的小公司用工控机加linux的模式就很快做出来了一个简单的防火墙产品。很多通信领域创业的人,都会选择这种模式从安全行业入手。这导致很多小公司的防火墙产品除了配置界面不同以外,特性和性能基本上是一样的,甚至有些缺陷都是一样的。

3、安全市场不太好做。

安全没有一个明确的细分市场,通信领域,互联网领域,甚至整个IT领域都有安全需求,这些安全需求零零散散的分散在各个角落里面,但每个细分市场都不大。这导致市场和销售策略非常难明确,渠道很难建设。市场的分散性也会导致需求的多样性,反馈到研发领域,就会出现了上面第一个问题,产品很难定位,开发也就很麻烦。我了解到的几家做安全的公司,卖的不多,但特性开发的不少。归根结底就是这样原因。

安全市场的特点导致也只能容下各种各样的小公司,它们专注于每个细分市场的一两款安全产品,养活自己还行,做到上亿的销售规模是非常难的,国内有名安全厂商天融信、卫士通等,也就是在几亿的规模。华赛是安全领域比较少有的“巨头”了,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网络安全厂商了。但华赛的安全基本上在运营商这个领域,在行业网做的并不成功,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它有华为这个非常成熟的运营商销售网络,而没有行业网销售渠道。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三个条件,在正确时间,正确的做了正确的事情。简单的说,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用了合适的方法。我一直认为,华赛是在非常恰当的时间,做了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就是存储业务,当然是不是用了正确的方法就不知道了。

存储行业的前景是无须质疑的,在这里不再多说了。但现在的存储公司存在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像安全行业一样,受linux的发展大幅度的降低技术门槛,导致很多小公司进入。

从2008年开始,linux在存储领域快速发展,open-iscsi,linux-iscsi等优秀开源项目相继开发并进入内核版本,尤其是开源优秀的scsi target项目的开发和发展,传统上阵列的功能开始进入内核,使得把linux装进工控机做成一个简单的阵列产品变得非常容易了。试想一下,买个工控机,插上几个8端口的sata控制器,就可以接上三四十个硬盘,使用linux的软件RAID,加上逻辑卷功能,就可以管理这些硬盘;然后再插上几个FC HBA,以太网卡,加上开源的TGT项目,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阵列产品。而这一切不用开发任何代码。这样大量的小公司就会把linux装在工控机上面,开发一个简单的WEB配置界面低价冲击低端行业网和销售领域了。

我一直“耿耿于怀”DLINK怎么会把家庭用路由器做的那么好,那么便宜了,几十块钱一个,真是又便宜又好用。linux在存储领域的发展也会让家庭存储产品很快变的又便宜又好用,这些小公司中的优秀者还会大力冲击行业市场,而现在的存储公司只能走向高端领域。

应该说华赛的存储(说安全和存储实在不能不提到它)是可以走向高端的,尤其是走到运营商市场的,因为两个有利条件:

1、IBM天生就是个做高质量产品的公司(得说的长一点),它的基因决定了它不能在低端市场生存,尤其是消费内的市场,当年IBM的笔记本比别人卖的贵,但还是亏损,最后不得已卖给了联想,联想买了IBM的笔记本业务以后很快就把成本降低了下来。IBM依靠自己的产品开发经验开发出来了一个IPD产品开发流程,十年前华为花费大价钱和大力气从IBM引进了这个流程,十年的磨练让华为已经能够轻车熟路的使用这套流程了,而且对流程做了很大的改进。华赛虽然是华为和赛门铁克的合资公司,但是整体搬迁了华为的人,设备和技术,华赛依靠IPD流程开发高端产品是有很大的优势的。很多小公司,甚至中等的公司几乎没有任何产品开发流程,或者说只有零零星星,不太连贯的约束点,靠一群人,而不是一个团队是做不出来高端产品的。

2、第二个有利条件很简单,华赛依靠华为的销售渠道,很容易把自己的产品轻松送到全世界的运营商面前。这是很多公司花多少钱都是无法做到的,当然为了建立这个成熟的销售网络,华为也不容易,听说华为的食堂和厕所都被各个运营商认证过。但是华赛作为华为的第二家合资公司,能否能一直依靠下去,或者能依靠多久是个问号,估计没有人知道。

华赛的存储除了这两个有利条件以外,还有一个不利条件,从华赛当前的这几款阵列产品来看,华赛在技术上应该是白手起家,没有继承华为任何在高端产品方面的技术积累。华为的硬件设计和结构设计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 全分布式,完全冗余的,交换式结构设计,使得华为的各个产品线都起点很高(华为有统一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而华赛的这几款阵列都是传统上的集中式结构,结构设计也比较差。一般的厂商没有很多年的技术积累是很难迈过这个门槛的,就像迈普的三层交换机项目,从路由器的集中式平台改为分布式平台,最终因为硬件能力不足而失败,最后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推出像样的产品。

本文作者从事研发领域十年,先后在数据通信,网络安全,存储三个领域工作过,曾经供职于私企,外企,合资企业三种不同类型的公司。但以上观点仅个人观点,一定具有片面性,仅供参考,如果你想和我讨论,Email:baogang.kang@gmail.com

(6个打分, 平均:3.8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