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康普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评析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文章写好,久久想不出个好名字。我列了很多备选,要么太素要么太玄,最后只能用了这个还算中性的、概括全文大意的短语。其实我很想说康普是布线领域的苹果,因为他们的产品总是领先很多,总能保证功能性能最强,还总能融入让人赞叹的创新设计。有人说没用过iphone的人从媒体评测中永远也体会不到iphone的精髓,我相信,并且认为康普的产品也是这样。

原文发于《计算机世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数据大集中成为当今IT行业普遍认可的一种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在这个大方向的指引下,一座座数据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关键业务。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应用模式的兴起,又对数据中心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用户对整体处理能力的渴望,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IT厂商都拿出了最先进的产品解决方案,力争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大潮中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作为基础架构领域的领导者之一,美国康普也为此对产品线的布局进行了调整。一方面,该公司原有的产品解决方案已逐步归并到技术水平和用户友好度更高的SYSTIMAX 360品牌下;另一方面,美国康普也拿出了针对未来数据中心量身订做的杀手锏——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

从高密度到超高密度

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以分为多个层面。计算、存储、数据通信等子系统和业务密切相关,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分批次地进行建设;动力、散热、布线等基础架构则必须一次成型,用户在数据中心的建设初期就得充分评估,最大程度地做好预留。在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2005年批准颁布的《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TIA-942)中,又明确地根据基础架构中各部分的冗余程度,将数据中心分为4个级别。而冗余对布线系统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成倍增加了端口密度方面的要求。虽然我国的数据中心建设起步较晚,在空间、动力等方面还没有遇到太多问题,但在设备端口密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布线系统的瓶颈已然显现。

可以说,美国康普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的推出,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但在没接触到产品实物之前,我们多多少少也抱有一丝怀疑。众所周知,配线架的端口密度是最早被用户关注的指标,各厂商早就在上面下足了功夫,在物理上大多做到了极限。这“超高密度”,到底因何而来?端口密度又是怎样提升上去的?

计算机世界实验室已经连续4年跟踪测试了美国康普的多款产品,亲眼见证了该公司提升配线架端口密度的历程。以1U规格的光纤配线架为例,从旧产品线到新一代的360系列产品,美国康普通过更精细化的设计,在每个模块保持标准的6或12个LC端口的前提下,将1U体积横向可以容纳的模块个数由3个提升到4个,从而达到48口、96芯的业界最高水平。当时我们认为这个记录再被打破的可能性太小了,因为无论是配线架上还是模块上,都已经没什么剩余空间。

美国康普的研发团队显然也认识到这一点,决定换一种思路去设计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中的配线架。新产品同样坚持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在保证用户投资的同时降低了综合成本。不同的是,模块的拓展模式由横向改为纵向,1U空间高度内最多可以叠放3个19英寸长的接口模块。每个模块内置的端口数量高达24个,所以1个配线架就能提供72个端口,密度较原先又提升了50%。值得注意的是,这72个端口既可以全部是2芯的LC端口,也可以是12芯的MPO端口。当满配3个MPO接口模块时,这个1U的配线架可以提供864芯的光纤连接能力,性能指标甚至超过了原先4U规格的产品。

神奇的三叶草

1U高度的空间内提供了72个端口,这种密度有点恐怖。要知道,配线架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方便用户进行调整,现在密密麻麻的端口占据了前面板几乎所有的空间,是否会给数据中心的管理维护造成不便?

实验室工程师所担心的,还有一个误操作的问题。在日常测试工作中,我们曾经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些端口密度较高的产品,工程师拔插跳线时会顺带碰到周边线缆,有可能造成连接中断,尤其是那些端口呈多行多列紧密排布的设备,误操作的几率是非常大的。这种情况出现在产品测试中也就罢了,我们大不了再重复一次,损失的只是时间;可如果数据中心的管理员操作时误碰了其他跳线,影响到关键业务,也许就会造成难以估算的经济损失。

针对管理上的诸多难题,美国康普的研发团队拿出了一个令人赞叹不已的解决方案。与服务器的上架方式类似,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中的配线架通过一个可以前后推拉的滑轨固定在机架上。当管理员要对跳线进行调整时,可以将配线架向前抽出,再将3个叠放的接口模块依次向上打开。从侧面看,完全展开后的模块就像三叶草一样,彼此间有着非常充裕的空间(目测约有3U的高度)。我们尝试进行了多次拔插跳线的动作,都没有误操作的情况出现。这种设计还带来了非常优秀的操作体验,向前抽出的配线架距离操作者更近,无论是查找还是拔插跳线都更加便捷、舒适。

MPO现在进行时

俗话说,孤木不成林,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中的配线架虽然惊艳,但若无其他“给力”的组件相配合,也无法称之为一套优秀、全面的解决方案。美国康普还提供了多种干缆、跳线及安装套件,让用户在设计数据中心布线系统时能够充分发挥出“超高密度”的优势。而我们分析了整套方案,得到的是这样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MPO的时代到来了。

说起来,MPO并不是什么特别新的技术。早在前些年,应用到该技术的产品解决方案就已经被推向市场,主要充当集中部署环境下干缆的角色,所占份额并不大。但随着定义40G/100G 以太网的IEEE 802.3ba标准被批准通过,数据中心的网络基础架构逐步向10G做接入、40G/100G做骨干迁移,MPO的应用场景也得以大幅增加。在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的线缆部分,美国康普提供的大多是带有12芯连接头的MPO多模光纤。它们搭配使用,现阶段可以满足10G/40G应用,未来也可以向100G平滑过渡。另一方面,使用MPO预端接光纤可以有效减少线缆体积,避免对系统散热造成影响,更适合大规模应用环境中的部署及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72端口的高密度配线架后端有着足够的盘线空间,仍然可以采用最普遍的熔接方式进行部署,同时给用户提供平滑升级的能力。

然而,在许多用户(尤其是运营商)眼里,单模光纤仍然是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最佳代表。但在数据中心中,虽然单模光纤在性能方面绝无问题,却并不是个合理的选择。首先,单模光纤使用的收发器功耗及发热量较高,高密度部署时的可靠性仍有待验证。其次,该产品价格也远超MPO收发器,对于具有海量端口的数据中心交换机来说,部署成本会非常惊人。而单模光纤在传输距离方面的优势,在数据中心部署中又几乎无法得以体现。MPO在这个环境中的应用则是非常恰当的,设备制造商的选择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目前,思科、博科等设备制造商已在其数据中心交换机上的接口卡上直接提供了对MPO端口的支持,这直接导致配线空间的缩减,也大大减小了网络基础架构的部署复杂度。

后记

40G乃至100G的数据中心,离现在貌似还很遥远,但从基础架构超前的建设规律看,筹建中的数据中心都应当对此有所考虑。在我们看来,现在针对数据中心的高密度布线方案,就如同几年前比较热门的万兆UTP铜缆方案一样,很快能迎来大面积应用的一天。而美国康普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无疑是当前最具竞争力的一个选择。

PS: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猛击此处下载《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指南》、《Commscope InstaPATCH 360 Connectivity for Cisco》。搜集资料过程中偶然看到一个博科的胶片,是一篇很全面的科普内容,推荐。

(3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美国康普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评析”有5个回复

  1. 晃晃悠悠 于 2011-03-17 1:51 上午

    又见康普,当年的48口配线架就很牛啊。

  2. 雪焰 于 2011-03-17 2:45 上午

    西蒙、康普哪家的高密度光解决方案更好啊!?

  3. 安普的方案是不是更好些? 于 2011-03-17 3:15 上午

    康普和西蒙好像都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案例吧

  4. liqiangln 于 2011-03-20 9:18 下午

    机柜级联的好东西,短距离DWDM的光配线架,在数据量单节点流量增大的情况,一定会用到。就看数据量的增幅大还是硬件体统,单芯片处理能力升级快!

  5. gaohl 于 2011-03-21 2:24 上午

    不行我是外行,不过看这个设计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