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没有打分)

2014最受关注的10大安全公司

风险投资对网络安全行业的热情在过去几年内持续高涨,也加速了一批安全公司的出现,很多公司甚至产品原型都没有就获得了大笔的投资。

Network World根据产品方向和创新,评选出了12个有潜力的安全创业公司。

1. Aorato是一家以色列的安全创业公司,其美国总部在纽约。对于很多公司来说,核心的数据仍然是基于微软AD架构,Aorato的产品则专注于解决微软AD服务器的安全问题(弯曲评论:看来确实懂行)。目前Aorato已经拿到了包括Accel Partners, Innovation Endeavors和Glilot Capital Partners的1000万美金投资。 

2. Bitglass 基于其专利水印(watermarking)技术,为企业提供应用识别和数据防泄漏方案,亮点在于支持云端服务和手机应用,属于BYOD概念。目前已拿到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和 Norwest Ventures的1000万美金投资。

3.  Bluebox Security则是MDM(mobile-device management)行业的新秀,其解决方案可以为手机提供类似安全容器的服务,使得企业IT经理可以监控企业相关的App使用情况,同时私人的应用也不会受到影响,方案支持iOS和Andoird。目前拿到Tenaya Capital, Andreessen Horowitz和Sun联合创始人Andreas Bechtolsheim的2740万美金投资。

4.confer自称为威胁防御网络。用户可以在PC,Mac或Mobile安装其客户端,利用安全社区的众包(CROWDSOURCED)方案解决用户的问题。

5. Cybereason 总部位于波士顿,研发主要在以色列,其产品为PC客户端软件,以用户行为识别和关联分析来分析企业内的潜在数据窃取行为,目前获得了Charles River Ventures的460万美金融资。

6. Cyphort 是一家以软件方式解决APT问题的新创安全公司,号称可以一站式解决企业的基础网络,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所带来的安全威胁,以所保护的企业出口总带宽计费,其创始人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已经拿到了Foundation Partners, Matrix Pokies Partners和Trinity Ventures总计2270万美金的投资。

7. Elastica 专注于云服务的SOC监控,它的产品为企业提供了雇员云服务使用情况可视化,换言之,企业IT经理可以通过Elastica的服务,了解当前网络中由于云服务所产生的威胁并采取措施。目前Elastica获得了Mayfield Fund的630万美金投资。

8. Forter 是一家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安全创业公司,它为电商网站提供云端的反欺诈服务。

9. Niara 专注于企业内部安全,及时检测入侵事件,并分析入侵事件的具体信息,目前还没有发布产品,获得了Index Ventures和NEA的900万美金投资。

10. Shape Security 其实已经成立很久了,好像有3年了,刚刚推出一款Botwall的WAF产品,想利用CAPTCHA的原理混淆Human和Bot,感觉对于攻击者来说没什么难度,特别是把Technical specifications(产品的长宽高,重量,电源格式)放在网页上显得特别的乡镇企业(Valley?)。目前总融资金额为 2600万美金,来自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Google Ventures, Wing Ventures和Venrock。

11. Spikes Security 志在解决企业内部的浏览器恶意代码攻击,得到Javelin ventures融资200万美金,好像不够一次Cansecwest的赞助奖金吧。唯一值得注意的是CEO之前跟着Elon Mask干了15年,也许学会了创业真经。

12. Zimperium 总部在旧金山,研发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志在解决移动端的安全问题,目前版本仅支持Android,获得Sierra Ventures的800万美金投资。

 

Source: http://www.networkworld.com/news/2014/031814-security-startups-279823.html

(没有打分)

NetScreen Alumni AeroHiveNYSE

3月28日, 前NetScreen骨干员工, 清华学子创办的AeroHive在美国NYSE成功上市!

Aerohive是一家基于云计算的(好吧。。。)的无线控制器和数据分析的整体方案公司!

创办于2006年。创办人为前NetScreen骨干员工Changmin Liu。 Changmin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是前NetScreen ScreenOS网络部门主管。

NetScreen是由现北极光创投创办人,董事总经理邓锋所创办。其骨干研发员工皆为来自大陆的华人工程师。

AeroHive后面的VC主力是北极光创投。 目前北极光创投是AeroHive的最大机构股东。

目前由NetScreen前员工创办的公司和机构还有: 弯曲评论, 北极光创投, 山石网络, PaloAlto Networks, Sigman Tech, vArmour等。

(1个打分, 平均:1.00 / 5)

Google Flu Trends: Big Data Hubris

本系列内容源自3月14日Science上刊登的Lazer D, Kennedy R, King G, et al. The Parable of Google Flu: Traps in Big Data Analysis[J]. Science, 2014, 343(6176): 1203-1205.一文。本节主题为(原作者认为的)导致GFT预测失误的原因之一:大数据傲慢。

 

大数据傲慢(Big Data Hubris,采纳自果壳网直译)是指默认大数据是传统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终结者”,而非该领域的参与者之一。(原文:Big data are a substitute for, rather than a supplement to, traditional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从作者给出的解释可以知道,大数据傲慢不是大数据本身摆出的高高在上、难以一亲芳泽的姿态。而是追随它的人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假设是传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却一心想要随“她”而去(并且看不上原来的“姑娘”了呗[捂嘴笑])。

 

“异域风情”有强大的吸引力,趋之若鹜的心情须予以理解。何况,确实是好“东西”[流口水](原文:There are enormous scientific possibilities in big data.)

关于大数据应用,除了原文作者着重针对的GFT,还有利用检索词条或社交网络内容作预测(research on whether search or social media can predict x)等等,都展示出“大数据”的价值(show the value of these data)。以流感病例监控为例,传统的监控系统,比如美国疾病控制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每周发布一次全国及地区的监控报告。这样的报告数据来自各地医师上报的临床ILI案例等,因此CDC的报道会有1-2个礼拜的时滞。

Seasonal influenza epidemics are a major public health concern, causing tens of millions of respiratory illnesses and 250,000 to 500,000 deaths worldwide each year. 每年,季节性流感在全世界范围造成几千万的呼吸系统疾病(痛苦)和25万-50死亡

In addition to seasonal influenza, a new strain of influenza virus against which no previous immunity exists and hgh legal substitute that demonstrates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could results in a pandemic with millions of fatalities. 能够在人群中传播、并且没有抗体的突发性流感(病毒)可能导致百万级人数的死亡

Early detection of disease activity, when followed by a rapid response, can reduce the impact of both seasonal and pandemic influenza.

提早发现和迅速反应能够降低伤害。

这是Google在Nature上将GFT昭示天下时说的前三句话,每次读都是要“泪沾襟”的节奏。(笔者是个矫情的“理想主义者”)所以,我愿意相信,如果“大数据”是个姑娘,“她”一定貌美如花,充满无限“可能”[流口水]。

 

然而,这个姑娘“来路不正”(原文:However, quantity of data does not mean that one can ignore foundational issues of measurement and construc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nd dependencies among data.)“长得好看怎么了,长得再好看也得生孩子(我就随便举个例子)”(假设这是一个旧时代的、迂腐的、中国男人的价值观)。

原文作者指出,炙手可热的大数据不是来自专门设计的工具——能够输出有效、合理的用于科学研究的数据。(原文:The core challenge is that most big data that have received popular attention are not the output of instruments designed to produce valid and reliable data amenable for scientific analysis.)

看到这些字眼,笔者觉得很熟悉:valid(validity), reliable(reliability), scientific。夸大一点说,它们是对所有科学研究所使用数据(以及过程)的要求;就现在正在讨论的领域,它们是传统数据分析过程的(基本)标准。以前老人家常说:心气再儿高的闺女也得嫁人,不想生孩子(我真就随便举个例子[汗])哪儿行。虽然,其实真的可以。

就笔者所知,数据分析的对象有2类。一类是实验数据,即通过设计试验得到,试验过程比如控制变量等;另一类是观测数据,也就是在数据获取过程中没有办法做到控制变量,最常见的是经济数据。观测数据就是没有能够produce valid and reliable data途径的情况。请众看官自行YY(只科普一次:“意淫”)计量经济领域的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和枝繁叶茂的分支方法,在合理(但并非不变)“假设”的基础上,可以做很多事。

 

小结

“大数据傲慢”其实翻译的不好(更好的翻译就有赖于民间深藏功与名的各位高手了)。下面提供一个例句,以辅助读者从语言上理解“** hubris”。

There is no safety in unlimited technological hubris. ——McGeorge Bundy(肯尼迪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

翻译:在技术方面自以为是是很危险的。

如果把technological换成big data,“Big Data Hubris”对应的中文义应是“在大数据方面自以为是”。(郑重道歉,笔者之前未经慎重调查,人云亦云地翻译为“傲娇的大数据”,实在是有哗众取宠、混淆视听之嫌。)

笔者怯生生地总结一个对big data hubris的描述作为结尾:对大数据寄予盲目的(全部的)期望,有欠妥的数据处理过程。另:对于作者认为的欠妥处理,原文中有事实论证。然而笔者在落实全部细节之后未能得到与原作者相同的结论,即作者提到的事实都能落实,但是无法构造出事实与作者论点之间的逻辑连系。正在尝试与原作者沟通,无论是否能收到回复,都会在后续单独一篇文章中整理出来。

(没有打分)

邓锋 。 谈创业

商业模式是创业比较热火的概念,但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流于泛泛而谈的词。到底什么是商业模式?新技术将给商业模式竞争力带来哪些变化?又该如何重塑商业模式?日前,黑马营导师、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与黑马营六期学员分享了自己对商业模式和颠覆性创新的理解。以下为邓锋口述内容:

口述/邓锋(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整理/王根旺

做什么生意和怎么做生意是有区别的,因为做什么是指产品是什么,而怎么做更多指的是商业模式上的问题,它包括怎么寻找你的客户、发现客户、低成本获取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以及定义你的产品。比如众包模式就是一个创新,它是在找客户需求上进行了创新;而O2O实现了通过互联网找客户,这也是一种创新。此外,是卖产品还是平台,是面向用户(2C市场)还是面向企业(2B市场),这都是不同的模式。

投资人投资企业看什么?首先是看人,其次是看市场,再次就是看你有没有创新,而且一定要是建立了竞争壁垒的创新。而创新是什么?第一种是技术创新,比如你发明了一种新的材料,又比如为4G和5G提供语音服务。第二种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开发新产品的方式是不是也算商业模式创新?我个人认为应该算,举个例子,过去软件开发通常是一个大团队要耗时一两年才能完成,而在互联网时代,大兵团作战的方式不复存在,产品开发基本都是由一个小团队完成,谷歌和Facebook公司内部都有很多这样的团队。

一个公司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你怎么做技术和产品,更体现在你是怎么建造一个有能力的团队,这个团队能够发现客户的需求,能够做出客户想要的产品,把产品卖出去,而且能够服务好,能够建立自己的品牌。这意味着你要把最好的人招来和留住;用小团队取代大兵团作战便是一种对管理的创新,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

我们正处于移动互联网这样一个好时代,因为随时随地和碎片化时间属性,移动互联网正给我们带来很多新思维和商业模式创新。比如过去大家都认为零售就应该这么卖东西,后来发现可以在手机上通过互联网营销用另外一种模式卖东西。移动互联网也让大数据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有了可能,这意味着你可以精准的针对每一个人的行为来做事,卖东西和发现需求的方式和之前完全不一样。

互联网领域是一个“流量经济”的概念,它就是一个赚钱方式的改变,比如互联网音乐通常不是靠音乐赚钱而是靠经营流量。当然,用流量赚钱有三个前提:流量大或者增长高速,获取成本比较低,有黏性。

在传统领域,一个企业很难做到垄断,比如做锂电池的做不了铅酸电池,而互联网领域却可以通过流量控制做到“垄断”,比如你既可以在腾讯上看新闻,也可以在上面玩游戏,这是腾讯的赚钱模式之一。基本上,互联网公司通常都是在获取巨大流量后再用别的方式赚钱,像许多游戏公司。而移动互联网第一个开始赚钱的,到目前也是最赚钱的是手游。它最早是按时间收费,后来是靠卖虚拟道具。

Workday:卖服务而不是软件

没有投资Workday公司是我人生中犯的小错误之一。2009年,Workday融资,创始人是我好朋友,他希望我能投资,这个公司当时年收入1亿美元左右,一年亏损2000多万,而估值却高达3.5亿美元,我当时没有投资。而我另外一个好朋友投了5000万美元。2012年Workday上市之后,估值大概50亿美元,而2013年即使其收入只有3亿多美元,亏损1.7亿,公司估值却高达100亿美元。

后来我反思,Workday其实是值那么多钱的,它是在用云服务的方式做HR软件。过去卖HR软件,每年收取15%的服务费,现在就把软件当成一种服务,用的时候再交钱。过去是卖软件,现在是把软件给你,商业模式也就马上改变了。

百达翡丽:卖传承而不是表

我今年1月份去瑞士日内瓦出差,在百达翡丽总店闲逛时该店销售员就问我有几块百达翡丽的表,我回答零并且也不愿意买,因为自己不是一个欣赏表的人,本身对高端奢侈品也没有太大奢望。销售员问我想不想买?我说我不想买,你给我一个买它的理由。他说您想一想,在您的一生中有什么东西你用过的传给自己的子女,他们也能用,而且用的时候能想到你?我想了想唯一能够传给我儿子的,用过的东西他再用还能想起我的就是表。

我后来就买了一块,。在我看来,百达翡丽卖的不是表,而是传承,从卖东西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

NetScreen:卖系统而不是芯片

还有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是搞芯片出身,在英特尔参与过奔腾1和奔腾2的设计, 1997年我创建NetScreen的时候,网络速度从10MB提高至100MB,所有的软件都不行了,做芯片是很自然的选择,因为做芯片快。做完芯片就想卖芯片,你要将芯片卖给一个做系统的把它做好再卖下边的,而这就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我的成功是建立在下游企业的成功之上,他成功我才能成功;第二我对客户不了解,因为当中隔了一个层级。

我们做防火墙这个产品,当时全世界有三十多家防火墙公司,我们就必须考虑怎么赚钱、产品怎么卖、产品怎么到达客户等问题。最后,我们选择不卖芯片而是卖系统,因为客户买了我们的芯片之后只能用我们的系统。而我们一旦做了这个系统,就比别人好很多。

我做防火墙肯定不如做了很多年的人做的快,因为我们团队当时只有几十个人。我们当时提出一个“硬件防火墙”的概念,在思科的基础上,将原来的软件路由器变为硬件路由器,从软件防火墙升级为硬件防火墙,把其中的芯片做起来叫硬件加速。

某种程度上,NetScreen之所以成功是源于几个创新,第一是技术创新,硬件上有自己的芯片;第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不卖芯片,而是和系统结合在一起卖,将硬件加速放在整个系统里。这意味着,单做芯片的厂商无法跟我打,而一个软件公司要做硬件就必须改变自己DNA,不是买硬件就能解决问题。

原来许多对手都将防火墙看成安全产品,我把它看成是网络产品,因为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都是基于各种网络的协议。我这么一定位,商业模式便和对手产生了差异化。而一旦这样定位以后,员工组织也不一样,NetScreen的员工有一半做网络,一半做安全,对手也很难追。

虽然卖的可能是同一个东西,但如果你把定位和角度变一变,结局可能就彻底不一样。坦率的讲,我自己最喜欢的项目就是在一个已经存在的高速成长市场中,采用技术上或者商业模式上的破坏性创新来服务客户。NetScreen就是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位和技术,一开始主打需要高性能产品的客户,然后逐渐把功能再跟上,再一下子扩大。仅仅用了4年,NetScreen就从零做到了公司上市,上市第一天市值就高达24亿美元。

创业感悟:要坚持,但别太悲情

听了黑马营的营歌《坚持》很有感触,“坚持”讲的是一种创业心态。创业应该持有什么态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坚持,有些人为了理想而坚持,还有些人为了责任感。还有些人说,即使这个公司不行了,我也要最后一个倒下去。从领导力方面来看,责任感、理想和胸怀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素质。

然而,创业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你不应该悲情地去坚持。你应该是因为喜欢而愿意天天干自己的事,而不是为了达到上市目标,不是为了给投资人或者父母一个交代,否则你就会太累太辛苦了。

确实,创业有的时候要靠聪明,要靠信念,然而这种信念一定是源于你喜欢做这个事。即使你相信做一件事能给你带来金钱,但如果不能快乐的做就很难用心去做,而如果不用心去做就很容易很辛苦很累。

我曾投资过一个创业者,一个很聪明的海归,他做事也很接地气,我也有幸投资了他。但是几年之后,我发现他的企业虽然没犯过什么特别大的错误,但做的总是不温不火。不久前,他把公司卖掉了,我们从中也赚了不少的钱。我就问他,为什么卖公司,他坦率的讲:我是在用脑子做企业不是用心去做。某种程度上,他也是在坚持,这种坚持是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但却没有那种热情和激情,因为他不喜欢自己所做的事。

有人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理想就是做投资,能不能做投资人里的第一不重要,每天能跟创业者打交道和头脑激荡这本身就是一件令我高兴的事。我追求的是一个状态,而不是最终结果。

总之,坚持别太悲情,如果你把创业做成特别悲情的事,要经历多少苦最后达到目标,最后就算挣钱了,身体和家庭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学员互动

黑马营学员:我觉得没有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和颠覆,它仅仅是把原来的因素进行重新的排列和组合,或者加一些新的因素进行加减重新排列。商业模式上很多东西都可以找到原型,并没有所谓新的东西。比如,过去乡下耍猴的,有部分人看一眼就走了,有部分人留下来看,还有一部分人愿意赏点钱。我是做展会的,有时候是向参展机构收费,有时候是靠观众来收钱,有时候是靠赞助,还有些靠佣金和分成,这些都是一种组合。

阅读全文»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谷歌高调宣布大力拓展云计算 欲与亚马逊争霸

[摘要]本周二谷歌将宣布对该公司云计算服务所做出的数项调整措施。

谷歌副总裁,乌尔斯•霍尔泽(腾讯科技配图)

腾讯科技 景隼 3月25日编译

近日《连线》杂志网络刊登文章称,谷歌长期以来一直都在提供云计算服务,不过该公司多年来却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业务。近期谷歌副总裁乌尔斯•霍尔泽(Urs Hölzle)突然高调宣布准备大力拓展云计算服务,并希望借此将亚马逊赶下神坛。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作为谷歌副总裁,乌尔斯•霍尔泽是谷歌网络基础架构的主要负责人。1999年,当霍尔泽还是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一名计算机科学教授时,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ey Brin)就力邀他为支持谷歌搜索引擎的软硬件设备出谋划策。当时,谷歌搜索仅仅运行在位于北加州一个数据中心里的100多台电脑上,而15年以后,霍尔泽则把谷歌搜索的运行平台发展成了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网络,并使谷歌成为网络服务当仁不让的王者。谷歌的网络服务也从当初的搜索拓展至Gmail、Maps和Apps等多个领域。

带着强大的自信,这位土生土长的瑞士人开始领导谷歌的技术设施(technical infrastructure)团队,该团队在谷歌内部被亲切地称为“TI”。霍尔泽将谷歌的其他团队称为他的“客户”。搜索团队是他的客户,Gmail和Maps也是客户。霍尔泽和他的TI工程师为谷歌的其他团队提供设施保障,这些团队使用由TI提供的全球计算机为数亿用户提供网络和移动服务。简单来说,多亏了霍尔泽的保驾护航,谷歌额服务才得以运行得如此高效。

然而在今年1月,霍尔泽突然在全公司范围内发表了一篇惊人的内部备忘录,他在备忘录中详细阐述了他领导的团队以及整个谷歌帝国的全新发展方向。他在备忘录中表示,在未来几个月里,他和他的团队将降低对谷歌搜索和Gmail等服务的关注度,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公司外部的新客户提供服务上。他们当时正在准备大力拓展谷歌的云计算服务,该服务能够让其他企业或软件开发者在谷歌的全球设施平台上运行他们各自的软件。

霍尔泽写道:“我们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拓展这一新领域。每个开发者都想依托于云计算服务,而我们有责任提供这样的服务。”

谷歌的云计算历史

谷歌长期以来一直都在提供云计算服务,外部企业和开发者可以依托于谷歌的这一方面服务而建立网站和开发应用程序,与此同时他们还无需购买、安装或运行他们自己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谷歌曾在2008年推出了一款名为Google App Engine的云计算服务,后来又在2012年推出了另一款姐妹版服务,Google Compute Engine。然而,在这一代表着计算未来发展趋势的领域,亚马逊和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却一直令谷歌望尘莫及。而且多年来,无论是谷歌还是霍尔泽都将云计算视为可有可无的业务。但现在,霍尔泽表示,谷歌有意将云计算发展成为下一个庞大的业务,一项营收甚至有可能超过在线广告的大业务。

这似乎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毕竟,正是在线广告让谷歌发展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公司之一。但霍尔泽的意思是,即使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广告市场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云计算的市场潜力也要远超在线广告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

霍尔泽在谷歌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共云计算市场时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已经变得非常明朗。将来有一天,云计算可能会超过广告市场,当时我是指在市场潜力方面。”

霍尔泽已经对云计算市场跟踪观察了数年之久。他承认,谷歌和云计算市场的大部分企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很多其他业内人士则表示,云计算注定要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并且正在逐步蚕食年规模达到6,000亿美元的IT市场份额。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的分析师詹姆斯•斯塔滕(James Staten)表示,截至2020年,云计算将占据全球IT市场约15%的份额,即900亿美元。而与谷歌不谋而合的是,亚马逊也认为,云计算服务可能会成为该公司规模最大的业务。

谷歌长期以来一直都在提供云计算服务,外部企业和开发者可以依托于谷歌的这一方面服务而建立网站和开发应用程序,与此同时他们还无需购买、安装或运行他们自己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谷歌曾在2008年推出了一款名为Google App Engine的云计算服务,后来又在2012年推出了另一款姐妹版服务,Google Compute Engine。然而,在这一代表着计算未来发展趋势的领域,亚马逊和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却一直令谷歌望尘莫及。而且多年来,无论是谷歌还是霍尔泽都将云计算视为可有可无的业务。但现在,霍尔泽表示,谷歌有意将云计算发展成为下一个庞大的业务,一项营收甚至有可能超过在线广告的大业务。

这似乎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毕竟,正是在线广告让谷歌发展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公司之一。但霍尔泽的意思是,即使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广告市场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云计算的市场潜力也要远超在线广告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

霍尔泽在谷歌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共云计算市场时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已经变得非常明朗。将来有一天,云计算可能会超过广告市场,当时我是指在市场潜力方面。”

霍尔泽已经对云计算市场跟踪观察了数年之久。他承认,谷歌和云计算市场的大部分企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很多其他业内人士则表示,云计算注定要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并且正在逐步蚕食年规模达到6,000亿美元的IT市场份额。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的分析师詹姆斯•斯塔滕(James Staten)表示,截至2020年,云计算将占据全球IT市场约15%的份额,即900亿美元。而与谷歌不谋而合的是,亚马逊也认为,云计算服务可能会成为该公司规模最大的业务。

优势≠成功优势≠成功

亚马逊可谓是云计算市场的开拓者,该公司曾经凭借Elastic Compute Cloud和Simple Storage Service两款软件率先给云计算市场下了定义。现阶段,亚马逊仍然是全球云计算市场的主导者。而亚马逊在云计算市场的其他竞争对手还包括微软和Rackspace。但霍尔泽认为,谷歌所拥有的庞大设施群会让该公司在速度、效率、价格等方面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

此言不虚。为了服务于谷歌搜索、Gmail和其他自有网站产品,谷歌运营着比亚马逊或微软都要更加庞大的在线设施,而且这一庞大的计算系统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在过去的15年里,随着谷歌帝国拓展至前所未有的规模,霍尔泽以及包括杰夫•迪恩(Jeff Dean)、桑杰•吉玛瓦特(Sanjay Ghemawat)和路易斯•巴罗索(Luiz Barroso)在内的工程师团队对谷歌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新设计,以便跟上谷歌的发展步伐。而现在,其他云计算企业正在努力模仿谷歌的这些技术。

现在的问题是:谷歌是否能够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另一种成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最好的技术并不是总能够赢得市场,市场营销、时机甚至是一点点运气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云计算公司Cloudant的创始人迈克•米勒(Mike Miller)表示:“我相信,谷歌拥有最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最好的工程师以及最好的软件。但有时候拥有这些还不够。想想当年Betamax 与VHS的格式之争你就会明白了。”

打造全球最大云计算

在当地时间本周二上午,谷歌将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活动上宣布对该公司云计算服务所做出的数项调整措施。霍尔泽将发表主题演讲,阐述他对云计算市场未来的见解。

与其他云计算巨头一样,谷歌和霍尔泽的目标也是想让人们的云计算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无论是用户开发新网站或新移动应用,还是存储或处理大量数据,抑或只是想看看有些代码是否能够运行等等。企业和开发者此后无需拥有自己的网络设备,他们只要打开网络浏览器在谷歌的网络上运行自有软件就可以了。

很多企业和开发者已经这样做了。根据谷歌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的云计算服务网络上正在运行着475万个活跃的应用程序,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阅后即焚社交应用SnapChat和移动新闻阅读应用Pulse。谷歌App Engine每天单独处理的在线申请就多达280亿个,是维基百科单日处理量的近十倍。

现在,如果你在谷歌App Engine上创建一家网站,该服务就会自动将这个网站推广至越来越多的电脑,从而让越来越多的用户访问这个网站。但问题是,你不可能只是简单地把软件挂靠在谷歌提供的云计算服务上。你必须按照某种方式、使用具体的编程语言、软件库和架构来创建你的网站。而谷歌的其他服务,比如Cloud Engine,恰恰能够帮助用户解决这些问题。

降低服务费用

霍尔泽还指出,云计算服务的费用有时过高。确实,很多小企业和开发者也抱怨称,有时候云计算服务的收费比他们购买和运行自己的设备还要高。包括亚马逊在内的有些云计算公司似乎对他们的服务收取了令人难以理解的高额费用,至少在某些案例中是这样的。但霍尔泽相信,由于谷歌拥有规模效应,因此该公司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就像沃尔玛可以降低牙刷成本一样,谷歌也可以降低计算循环成本。

霍尔泽表示:“要想在云计算市场取得成功,你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技术,而且还必须能够在经济性方面击败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这番变态似乎在暗示,谷歌将在明天举行的活动中宣布大幅下调云计算服务的费用。

Forrester的斯塔滕认为,要想主导云计算 ,谷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指出:“谷歌仍在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总体上来说,斯塔滕认为,谷歌的服务并没有亚马逊和微软提供的服务那般成熟,也就是说谷歌并没有提供足够多的用于快速开发和运行软件的工具。

斯塔滕指出,霍尔泽和谷歌将会与亚马逊、微软和IBM在云计算市场展开长期竞争,因为他们都想在6,000亿美元的IT市场上分一杯羹。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Cisco 2014 Annual Security Report

(没有打分)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LDA是一种用来识别文档集或语料库中潜藏主题信息的生成模型。这篇引用次数近两

千次的论文由David Blei,Andrew Ng,Michael Jordan在2003年共同发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LDA的概

念。光听作者的名字就是满满的营养啊,三位作者都是机器学习领域如雷贯耳的大牛。为了便于理解,贴一

个博客关于LDA的分析:http://www.xperseverance.net/blogs/2012/03/17/

(没有打分)

科技一周~夜空里,有多少星辰的进程?

科技一周~夜空里,有多少星辰的进程?

2014/03/22

某一个夜晚,我独自仰望星空,幻想宇宙,看那遥远的星辰,罗列似棋,浩如烟海,但不知渺渺深处,来自何方,又归去何处?时空既然一致,奈何一个有初始,而另一却无边界?星河灿灿,是有序而列,还是并无因果?我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的人,自然无法破解心中之疑问,但这世上,毕竟有太多的天才,她(他)们定可勘破宇宙,洞悉天机。就像本年度图灵奖得主,Leslie Lamport,或许那无数的星辰,在他的眼里,不过是千万个计算的节点,而整个宇宙,又岂不是诺大的一个分布式系统?

  • 本周的头条计算机科技新闻,不是来自FLAG(Facebook、Linkedin、Amazon、Google),而是来自学术界: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将2013年度的图灵奖(A.M. Turing Award)授予微软研究院的科学家,Leslie Lamport,以表彰其在分布式并发系统领域里所做出的基础性贡献[1]。在分布式系统研究里,Lamport发明并定义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概念,譬如,因果性(Causality)、逻辑时钟条件(Logic Clock Condition)、物理时钟条件(Physical Clock Condition)、时序一致性(Sequential Consistency)。正是因为这些精确概念的出现,才把原本混乱的分布式系统,变得井然起来,因果有序,再无杂陈。
  • 尽管被加州学生起诉侵犯教育隐私[2],但Google毫不挂心,迄今为止,关于侵犯隐私一事,Google已不知受到了多少口诛笔伐,又岂在乎这区区一件?重要的新闻是,Google在本周发布了为穿戴式设备特别设计的操作系统,Android Wear[3]。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远期正确的决定,就像智能手机有别于个人电脑,穿戴式设备也因其独具的物理特性,而与智能手机有着极大的区别,想靠着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来包打穿戴式设备的天下,已然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切需要重新来过,为穿戴式设备量身定制一个操作系统才是王道。
  • 来自英国的一个团队,设计出一个基于ARM处理器的乐高机器人,Cubestormer 3,用来专门解决三阶魔方,并以3.253秒的成绩刷新了三阶魔方的世界记录。联想到被冠以“天才学霸”的搜狗CEO王小川,在今年第一财经的《波士堂》节目里,花费数分钟方才解决魔方,我只能说,这个游戏已经不是我们人类所擅长了。慢慢地,人类就只剩下一个聊以自豪的能力:设计机器人;再慢慢地,连机器人也是由机器人来设计,咱们人类可以彻底退休,永无牵挂了:)

本周科普聊天,讲讲新科图灵奖得主Lamport在其经典论文里所提及的“如何解决分布式系统中的互斥问题”。所谓“互斥问题”,是指在系统中的某一资源,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只能接受一个线程的请求,直到该线程把资源释放之后,该资源才可以再接受其它线程的请求。如果互斥问题没有解决好,很有可能导致几个线程互相死锁,从而使整个系统停止。我无意去使用艰深的学术词汇,在这里,仅仅用一个生动的事例来说明之。

清朝乾隆四十六年,兼任户部尚书的军机大臣和珅,有感于往年黄河洪灾之害,特别定制了一套洪灾救援方案:位于黄河上游之省份若发生洪灾,其巡抚不仅要向军机处发出钱粮求援文件,还要同时向其下游之省份发出“本省已遇洪灾”的警告;下游之省份在收到上游洪灾警告后,如果也遭受了洪灾,需在其钱粮救援文件的开篇加注“上游省份先受灾”。

这样一套方案的好处是,不会扰乱救援的“因果”(happened-before)顺序,先受灾的省份将会先得到救援。举例来说,河南省在山东省的上游,按照以前旧的方案,当河南遭受洪灾,开封府向北京发出求援信,需要约3天时间才能到达京城;通常在河南遭受洪灾之后约2天,山东省就会遭灾,而从济南府发送求援信到京城,只需约1天。这样的结果是,山东省的求援信有可能会比河南先到京城,从而令军机处给后遭灾的山东先发去了钱粮。因为钱粮是一种“紧缺资源”,军机处需要重新筹措,于是河南的灾民就会处于一种长时间得不到救援的状态。这与“先遭灾先救援”的准则相矛盾。

改换为新方案后,开封通知济南的时间小于2天,所以济南会在洪灾到来之前,就知道河南先受灾。这样,即使山东的信件先到京城,由于其上加盖了上游河南先遭灾的说明,军机处很容易知道河南在山东之前已经遭灾,于是可以稍等片刻,待河南信件到达,则先把救援钱粮发送到河南;而后再筹措下一批钱粮予以山东。这样就会与救灾准则相吻合。

其实,和珅的方案暗含了Lamport在其经典论文[5]中所设计的“化偏序为全序”和“逻辑时钟”的概念。如果把河南、山东、北京三个地区当做三个分布式并发进程,受灾与求援是两种事件,那么三地之间所“传递的信件关系”则定义了这些事件的一个“全序”(Total Order);在全序的基础上,河南和山东各自在自己的求援信里都注明了“逻辑”的时间戳,从而可以保证因果序列的一致性。

怎么样,大贪官也可以是天才吧,和珅可是比Lamport大了191岁呦!(注:严格说来,这种时间戳是基于真实的“物理时钟”,至于“逻辑时钟”和“物理时钟”的解释,留待下期讨论)

[1]. ACM.org, http://amturing.acm.org/award_winners/lamport_1205376.cfm , Mar 2014.

[2]. Ryan W. Neal, Google sued for data-mining, http://www.ibtimes.com/google-sued-data-mining-california-students-claim-violation-educational-privacy-1562198 , Mar 2014.

[3]. Brad Molen, Google announces android wear, http://www.engadget.com/2014/03/18/google-android-wear/ , Mar 2014.

[4]. Colin Druce-McFadden, LEGO robot defeats Rubik’s cube in world record time,

http://www.dvice.com/2014-3-17/lego-robot-defeats-rubiks-cube-world-record-time , Mar 2014.

[5]. Lamport, L. “Time, clocks, and the ordering of event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78, 21(7): 558-565.

图1. [1].

图2. [3].

图3. [4].

 注:文中和珅故事,纯属虚构,在“意”不在“形”。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百度2013年以来, 高管辞职风波跌荡! 百度的老人和海归派明显失去了昔日的势力。

据不可靠的消息, 百度的副总裁范丽, 和加入百度一年不到的,负责凤巢系统的研发总监邓侃,都可能会在近期陆续离开百度。目前去向不详。

从互联网上的资料发现,范丽属于海归派。之前是李开复创办谷歌中国时的重要骨干,曾是谷歌总部技术职位最高的华人。2010年9月加入百度,历任研发总监和研发副总裁。

“范丽女士,现任百度公司副总裁,于2010年9月加入百度公司。全面负责用户产品和技术体系、百度大搜索产品和研发以及基础架构等工作。负责基础技术体系管理工作,建立和发展了基础架构部门,主持研发大规模计算和存储系统,奠定了百度云计算在中国互联网的领导地位;推动成立和发展百度数据团队,为百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打下基础。在用户产品、大搜索产品方面,带领百度业务团队不断创新,构建全新的用户产品呈现方式,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邓侃是国内IT界的大V,海归。CMU机器人专业的博士。去年加入百度,出任凤巢系统的研发总监。不到一年就离职,令人耐人寻味。

范丽应该是邓侃的老板。

百度的海归派最近连续失守。 去年9月,海归派的大佬, 百度元老王梦秋也离职。范丽接的应该是王梦秋的位置。 结果不到一年, 范丽也要离开。

王梦秋的大概背景如下, 海归。2002年11月加盟百度,曾任职百度门户搜索部经理、百度技术总监、百度高级技术总监、百度技术副总裁。2013年9月29日从百度离职。

目前,在百度的残余海归高管势力似乎是王劲,余凯等人。

“王劲,现任百度公司高级副总裁,负责百度商业产品与技术、基础技术体系等技术与管理工作。此前,王劲曾任eBay中国CTO、eBay中国研发总经理;2006年8月加盟谷歌,为谷歌中国上海研究院负责人,负责谷歌在中国的广告系统。2010年4月15日,王劲加入百度,任百度技术副总裁,并于2013年12月晋升为百度高级副总裁。”

余凯,去年从硅谷加入百度。负责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研发工作。

 

(2个打分, 平均:5.00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