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图灵奖获得者Leslie Lamport!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3月18日,美国ACM协会宣布在微软硅谷研究所的Leslie Lamport获得2013年计算机界最高成就奖-图灵奖!这也是就职于微软研究所的科学家获得的第5个图灵奖!他们分别是:

Chuck Thacker (2009), Jim Gray (1998), Butler Lampson (1992) and Tony Hoare (1980)

 

其中, Jim Gray就是在2007年1月28日,在旧金山出海时失踪的数据库方面的顶尖科学家。

ACM对Lamport获奖的官方评价是:

“For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stributed and concurrent systems, notably the invention of concepts such as causality and logical clocks, safety and liveness, replicated state machines, and sequential consistency.”

 

这个评价很学术。大概意思是:

在分布式系统中,许多事件是离散的。Lamport同学在1978年(中国人民打倒了四人帮?)的时候,就在某一天,随意的写了一篇文章叫做“Time, Clocks, and the Ordering of Events in Pokies a Distributed System”。

从此,世界上的人们知道了什么是因果,什么是并发。。。。。

 

Lamport同学今天在得知自己获奖后,是这样的感慨的:

“During my career I have had the privilege and the benefit of working in some way with about a dozen Turing award winners, including Chuck Thacker, Butler Lampson, Jim Gray, Tony Hoare, Amir Pnueli, and Edsger Dijkstra. I feel greatly honored to have been deemed worthy of joining such a group of brilliant computer scientists.”

 

大概意思是: 终于轮到我了。。。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百度 。刘俊的故事

[弯曲评论:本文为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弯曲评论的立场]

 

「编者按」

今年的O2O行业,让很多资深的从业者仿佛感觉到了2011年春天的气息,今天收到一篇读者来稿和大家分享。欢迎业内人士多多讨论,存善心,说真话,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妄人刘骏和他的百度糯米

文■沈墨

 

(一)缘起

 

2014年1月24日,百度宣布收购人人所持的全部糯米网股份,与此同时,糯米网原总经理沈博阳离职,出任Linkedin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就在此收购案发生一周前,“百度LBS事业部2014年度大会”在东距北京40多公里的“天下第一城”举行,席开92桌,百度技术副总裁刘骏,LBS事业部总经理沈丽和一众事业部高管出席。自此,沈丽淡出。

 

 

刘骏,如果你点开百度百科,会看到这样一段介绍:“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其夺取帝位后,刘宋王朝从此走向衰落,史书记载,宋孝武帝刘骏是一个荒淫腐败的昏君,在位期间,刘骏担心各兄弟藩王会对自己不利,便不惜骨肉相残,刘氏宗室惨遭此大劫,刘宋势力更加削弱。”


当然,中国同名的人太多,此刘骏,非彼刘骏——“搜索引擎专家,曾担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兼全球工程技术总监,人民搜索首席科学家。2013年9月16日,正式加盟百度,担任百度公司技术副总裁”才是正解。

 

刘骏曾对《南都周刊》的记者说,“我们的性格非常互补,她(编者注:指邓亚萍)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她做事情很有激情,而我偏保守,就是说我做事情不一定那么快,但是我是有后劲那种。”,现在看来,刘骏的“后劲”终于在离开人民搜索后,在百度有了用武之地。

 

2014年2月28日,在位于京郊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北侧的怡生园度假村,一座座北欧风格的独栋小楼围绕着刚刚化开的湖水,“2014百度糯米销售年会”在这里举行,采用了新LOGO的百度糯米的全国销售人员汇聚一堂——打破常规,大家穿着百度的灰色帽衫席地而坐,宛如当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赴前动员会,刘骏出席讲话,来自前糯米网的COO顾国栋进行总结展望。次日一早,百度代理商团购业务启动大会继续举行,为了表示支持,首富也到场站台。

 

 

从年前的“百度LBS事业部2014年度大会”到年后的“2014百度糯米销售年会”,可以看到,刘骏渐入视野,百度也展开了其O2O地图。

 

 

(二)刘骏的战略


刘骏作为百度LBS的大老板,除了想办法从各个部门协调资源外,战略当然归他管。在1月24日LBS年会上,刘骏发表了主题演讲,相比于2月28日百度糯米年会上短暂的“旨意式”发言,其在LBS年会上的主题演讲算是其加入百度后的第一篇“施政报告”。

 

诚然,虽然其施政报告的战略内核还是LBS(Location Bases Service)这样偏技术的抽象符号,但包裹于其外的则是O2O(Online To Offline)这样性感的充满了金钱味道的躯壳,这与去年6月百度调整组织结构成立“前向收费业务群组”一脉相承,意即百度作为一个技术公司,技术当然很重要,但收费场景或者说得更“高大上”一些,业务场景才是更重要的“话语语境”。在今年1月举办的极客公园上,首富曾经提到温家宝同志参观百度时希望知道故宫到底挤不挤,在3月19日的新闻稿中,我们就已经看到百度通过收集APP中的位置信息制作了热力图,表征故宫的拥挤程度,再如贯穿今年春节与两会的CCTV大数据报道,也让百度着实在全国人民面前“高大上”了一把。

 

说回刘骏的战略,如下图所示。

刘骏的战略分商户、服务、营销三个部分,这里从营销侧谈起

 

营销侧可以理解为消费者的入口,换言之,如何获取流量,获取新客。流量方面,百度的优势不再赘述,而流量如何转化为新客,新客如何转化为复购对刘骏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在地图场景下整合吃喝玩乐目前来看没有任何希望,即便百度地图通过315晚会曝光的“大唐神器”这样的管道获得了不菲的装机量,但是,用户想到地图的反射依然是找路,而不是吃喝玩乐,甚至现在连打车都想不到了,这就不难理解极客公园在其活动上给百度地图上搬了个奖,都可以让负责百度地图产品的胡玥在LBS年会上专门提及以鼓励大家。(中国IT圈的奖项,你懂的。)

 

再看搜索,搜索当然是不归刘骏管,所以作为百度的核心资源,刘峻只能争取,无法掌握。百度的中间页战略在PC时代大行其道,给用户、客户、合作伙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和收益,但今非昔比,在如今的移动时代(美团网号称其超过70%的交易额都发生在移动侧),H5的流量和中间页展示效果乏善可陈,91的移动分发也许能多少帮助些百度糯米APP装机的问题,但刘骏在其战略里也没有专门提及,也许,80后的李明远买不买60后刘骏的账,是个问题。

 

还有轻应用,同样归李明远,轻应用自然是承载了百度移动互联网梦想的重要一环,但还是要提下极客公园上首富的演讲,列觉了百度若干装机过亿的APP,也许是忘记了,就是没说轻应用目前的发展情况。

 

总之,在营销侧,刘骏的战略,尤其是移动战略,可谓是模糊不清,而唯一能讲的百度地图,对于其O2O闭环的形成,目前看,大概也只能说是扶不起的阿斗。

 

再看服务侧,无论是支付、核销,还是评价、检索,从技术的角度看,对于百度而言,相信都完全不会成为瓶颈。但服务侧的这些基础组件,就好像连接自行车前后轮的链条,再利索,如果没有两个轮子,也没有发挥的空间。

 

最后要说下刘骏的商户战略,当然刘骏40多年的人生经历中,是没有过商户战略方面的经验的,COO顾国栋是有这样的经验(此前任糯米网销售副总裁),但糯米网成立3年多来,其商户端的覆盖情况实在是连窝窝商城、拉手网这样的网站都相差甚远,仅有厦门一个市场份额第一名的城市,可见如果顾国栋换去其它前5名的团购网站,估计早就因为绩效得C下课。除了顾国栋,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叫宋黎明,他在百度糯米负责和百度代理商团购业务之间的协调,宋黎明先生之前自己创业,再之前做拉手网的副总裁,是的,拉手网的副总裁。

 

当然,出于文章的完整性和基本的礼貌,还是要说下刘骏的商户战略。刘骏的商户战略分为两点,规模和效率。

 

先谈规模,规模上刘骏希望依托百度代理和原糯米网的销售人员,这里面包括糯米被部分收购但未被全资收购的窗口期内从美团网东北区域、西北区域挖角获得的销售队伍。

 

让百度代理商开展团购业务相信刘骏是花了大力气的(是的,代理商队伍还是不归刘骏管),要不首富也不会亲自站台,在刘骏的战略里,百度代理商队伍承担的作用是“以多打少”,意即迅速的完成更多城市的覆盖,这里先不讨论代理利益分配机制,中长期代理商和直销队伍的关系等显而易见的问题,另一个让刘骏的这一策略看上去似乎有些“掩耳盗铃”的问题是,很难想像,在兰州、西宁或者廊坊、仙桃这样的城市,百度代理商的团队规模和业务规模和美团网(就不具体列举城市了),窝窝商城(如乌鲁木齐,九江,开封等),拉手网(如保定,龙岩等)的干了好几年团购业务的直销团队及其业务规模相比,究竟有什么优势,又在以什么“多”打什么“少”?

 

当然规模上还有原糯米网的销售人员,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从美团网跳槽去糯米网的销售人员,这里先不讨论“做直销的”历史上从来看不上“做代理的”这样会影响内部团结的问题,只看他们承担的战术“以快打强”和“以点打面”。

 

“以快打强”是指通过直销管理,如基于移动CRM的过程管理工具,sales bible等提高直销团队的效率,当然也包括门店纬度的佣金政策等。先不说被百度糯米奉为直销管理翘楚的王军等人之前在美团网同等经理人员中的能力排名不得而知,即便是layer A的,懂直销管理的人都清楚,这里面无法逾越的是时间,当然“整体挖角”会有助于时间的减少,但也会带来新老人薪资水平不一等各种图一时之快后必然会遇到的管理难题。

 

“以点打面”简单的说就是抓重点品类,如带来新客的电影品类,维持高频访问的餐饮品类,高毛利的酒店品类等,当然如果这三个品类都是点的话,就已经占去团购业接近90%的市场份额了,所以“以点打面”的战略根本上是难为刘骏确实不懂团购业务的表现,如果具象一些来说,“以点打面”惯用的手法是针对电影商家、自助餐商家采用“高预付资金包销+0毛利+独家排它+回扣等向经理人行贿的手段”,偶尔为之尚可,用多了,不知道华尔街会怎么看,孰轻孰重,Jennifer Li会有把握。

 

以上是规模的部分,再来看看效率部分,效率的核心是“小商户自助系统”,意即商家自助发布团购项目(好比淘宝商家),在刘骏开展O2O业务之前,百度在这方面的产品积累几乎是0(如果有人觉得自助发布在线广告和发布团购项目其实是一回事,那么好吧),很难想像,百度优秀的产品经理会放弃可以瞬间改变数亿人生活的产品不做,百度优秀的程序员会放弃高并发、大数据挖掘等想想都刺激的项目不做,加入刘骏的团队干商户MIS的事情,不是说商户MIS没有价值,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百度的强技术基因的优势会变成刘骏做“小商户自助系统”的劣势,毕竟,科技还没有发达到系统自动开发系统的的地步,而产品经理和程序员都需要强自我满足。当然,这样说是有些绝对的,但即便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来做“小商户自助系统”也做得不错,如果刘骏有兴趣深入三、四线城市陪访一个礼拜(“陪访”这个词也许对刘骏还有些陌生),就会知道所谓“小商户自助系统”在当前阶段,实际又是他的另一件皇帝的新衣。

 

刘骏的战略大概就是这样,框架没有问题,把团购业务作为战略实践的核心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他不懂细节。

 

 

(三)着急的3月

 

3月开始,刘骏急了。不是背水一战的急,而是新官上任要烧火的急。

 

3月7日,百度糯米推出了3.7元的系列优惠活动,并针对3月8日举办的生活节活动,采用了“骂淘宝”的PR策略,希望在用户侧形成百度糯米和淘宝是一个量级的对手的错觉。为了这一活动,刘骏几乎调动了能调动的所有流量资源,包括其它VP有可能都没想过的百度首页的链接入口。《百度糯米女生节大让利,剑指淘宝》、《慢百度糯米一天,淘宝输掉了什么》、《百度和阿里开战O2O:百度糯米、淘宝抢3.8》一篇篇公关稿件通过百度的PR渠道登上了各个网络媒体,甚至包括央视新闻、央广新闻也出来摇旗呐喊。

 

从结果看,活动的实际效果为百度糯米带来了“长达”24小时的亢奋,PR方面淘宝没有理会。

 

 

3月6日,在女生节活动前一天,百度糯米推出了“随便退”服务(所有项目未消费可退),由此为其3月15日之前狙击美团网埋下了伏笔。

 

3月14日中午,按照刘骏的计划,百度糯米在官方微博上发了一条指名道姓的微博“百度糯米随便退VS美团不能退“,希望通过3月15日起施行的“新消法”有关7天无条件退款的规定打美团一个措手不及,从而提升自己的品牌地位。刘骏导演的这场狙击战看上去是占尽了先机,如果美团没有准备,就组织人员向工商部门举报,然后配合PR,把美团的品牌搞臭,如果美团有准备,则可以说美团跟随了百度糯米的策略,以体现百度糯米更为消费者着想的形象。

 

《团购服务战一触即发:百度糯米PK美团 全场”随便退”》、《宣布全站随便退百度糯米“数落”美团网》、《3·15遭遇战上演百度糯米PK美团》、《百度糯米推“随便退”颠覆团购直击美团》、《百度糯米喊话美团承诺随便退 将低价革命进行到底》、《百度糯米“随便退”或让美团们崩盘》,辛苦了百度的PR部门。

 

从结果看,3月15日0点,美团按照“新消法”要求,升级了2011年9月就已经推出的“随时退”服务,保证了所有项目支持退款。而PR方面,美团和淘宝一样,没有理会。

 

之后,刘骏按预案,继续组织PR稿件,《美团仓促跟进百度糯米“随便退”服务、违规团单频发》,指出“(百度糯米推出随便退)当天,美团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但实际上美团内部早已炸开了锅,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团经过几次闭门会议后,最终决定在3月15日将服务进行升级。”对此,美团方面依然没有任何回应。可谓一个巴掌拍不响。

 

 

很有趣的是,就在3月15日前夜,美团举办了第二届Hackathon(黑客马拉松,指连续编程大赛),“24小时内5个部门的29组73位同学参加并产出了从软件到硬件、从应用到系统、从业务需求到技术创新的项目二十多个。”@美团网技术部 的官方微博说道,“惊叹于我们的创意、执行力,更惊叹与我们‘用技术改变生活’的激情。”

 

不知道急于准备通过狙击美团来一扫狙击淘宝未遂的苦闷的刘骏,再面对又一次失败时,技术出身的他看到美团云淡风轻的举办Hackathon会是怎样的心情。

 

 

(四)刘骏all in上演“妃子笑”

 

百度大数据分享和探索平台“百度指数”在今年春节及两会期间出尽了风头,也算CCTV应用数据资源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在“百度指数”上搜索“百度糯米”,可以看到在刘骏把能调动的百度资源都调动起来后(用马云老师的话说这叫all in),百度糯米在3月7日和3月14日获得了两次为期1天的短暂高潮。这些资源包括3月7日3.7元活动的返现,3月6日开始推广“随便退”而承担的消费者退款(当然因为百度糯米本身的业务规模很小,这笔现金开销其实不多),更重要的资源是百度几乎可以调动的所有流量入口,甚至包括刚才提到的“罕见的”首页链接。

 

 

如果在“百度指数”上对比搜索“百度糯米”和行业第一的“美团”,可以看到美团的持续稳健,在刘骏all in后和美团仅仅在3月7日打了个网络关注度的平手,更为重要的是,从PC趋势和移动趋势两张图来看,百度在移动流量方面带给糯米的资源的确有限。

 

与此同时,根据美团网的公开新闻稿,其3月8日当天的交易额为1.3亿元,再创单日交易额历史新高,要知道,单日1.3亿的交易额比百度糯米10天的交易总额还要多。

 

刘骏是技术出身,一定了解数据会说话,“妃子笑”的故事也一定听说过。

(五)首富的下一张牌

 

不知道首富给了刘骏多少时间,但可以猜想的是,经过这个3月后,之前给的时间会缩短,每个人的信用值都是守恒的,何况在百度这样多业务并行的大公司。

 

那么刘骏还有什么牌么。可以有些猜测:

 

如果all in还不够,作为流量入口,刘骏可以争取让百度冒天下之大不韪,抢夺百度糯米竞争对手的牌——无论是美团网,大众点评网,窝窝商城,还是拉手,百度都可以停掉流量或截取流量指向百度糯米,“前向收费业务群组”的同学要以大局为重,割肉。但让人疑虑的是,即便割掉收入,移动侧交易额已经超过70%的美团网,或者已经转投腾讯怀抱的大众点评网会有多大实际损伤。

 

刘骏还有可能说服首富,让首富手里的另一张牌去哪儿网发挥些协同作用,毕竟准备搞综合团购的去哪儿网目的地事业部和百度糯米构成了首富O2O布局的马前卒,尤其是在商户侧可以持续搅局,以争取时间。

 

刘骏甚至还有可能说服首富及董事会,继续和阿里巴巴一起竞夺窝窝商城,拉手网目前仅有的销售资产。

 

除了这些,当刘骏手里没牌的时候,至少首富还有一张牌,换掉刘骏。

(3个打分, 平均:4.67 / 5)

Googel Flu Trends: Preliminary

2009年2月19日,Nature上刊登了一篇关于Google预测flu trends的文章。Ginsberg J, Mohebbi M H, Patel R S, et al. Detecting influenza epidemics using search engine query data[J]. Nature, 2009, 457(7232): 1012-1014.准确的说,编辑部在2008年8月14日收到文章,在11月13日确定录用,11月19日首次在网上公开,最终出版是在2009年2月9日。(这解释了为什么文章中的预测时间截至2008年5月中,可参考下图。)

从下图可以看出,在Google这篇论文发表时(之前),Google Flu Trends(GFT)的预测很准。

 

文献来源:Ginsberg J, Mohebbi M H, Patel R S, et al. Detecting influenza epidemics using search engine query data[J]. Nature, 2009, 457(7232): 1012-1014.

 

无需多说(或在以后单独撰文细说),关于大数据或其他类型铺天盖地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的研究在学术界风生水起,相关研究人员前赴后继(不知道有没有先后死在沙滩上[捂嘴笑])。大数据过分热门,其中自然不乏反思(调侃)的声音,比如以下:

Big Data is like teenage sex. Everyone talks about it,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 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 so everyone else claims they are doing it too.

(来源于网络,此仅为其中一个版本,其出现时间笔者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1月23日。)

 

也许就这样,GFT和CDC在一起幸福的生活着。直到2013年2月,Nature上出现文章,表示GFT预测的全国范围的流感样疾病(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近乎是实际值的2倍,如下图。(原文:Its estimate for the Christmas national peak of flu is almost double the CDC’s.)

文献来源:Butler D. When Google got flu wrong[J]. Nature, 2013, 494(7436): 155.

注:图中出现的Flu Near You是一个号召注册用户上传自己及家里人的流感样疾病情况的组织,他们根据这样得到数据来预测Flu Trends。创建于2012年初,所以只有2012年以后有数据。

从图上看,GFT真的错得有点离谱(有木有同学留意到即便是其他非大数据方法的预测结果也没有准确的反映出当时的实际情况)。GFT现在怎么样了呢?请看下图:

数据来源:Google 流感趋势 (http://www.google.org/flutrends)

从图上可以看出,历史上的那段时间确实是不准的(还是全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准呢),但此后又恢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笔者需坦白:导致上图结果的原因还未探究,比如,Google是否修改了算法,若没有,当时的数据特殊在哪里,导致模型的输出有这么大的误差?)

 

2014年3月14日公开发行的Science上,有文章提出了2个导致GFT困境的原因,并(通过实证研究的辅助)给出如何继续推进大数据研究的建议。(Lazer D, Kennedy R, King G, et al. The Parable of Google Flu: Traps in Big Data Analysis[J]. Science, 2014, 343(6176): 1203-1205.

 

那么,关于这个任何人都可以并且(赶时髦地愿意)挂在嘴边的“Teenage Sex”,这群牛逼的作者们究竟说了哪些(值得发表在Science上)?

1. 傲娇的大数据(Big Data Hubris

意思是说,大家都把大数据作为传统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终结者”,而非锦上添花的角色。(原文:Big data are a substitute for, rather than a supplement to, traditional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2. “唯一不变的就是不停在变的”算法(Algorithm Dynamics

这种变化包括两个方面:Google工程师的优化,用户使用习惯的进化。(原文:Algorithm dynamics are the changes make by engineers to improve the commercial service and by consumers in using that service.)

(进一步粗略了解以上两点可参考果壳网报道http://www.guokr.com/article/438117/,笔者将在近日结合论文原文附带的补充资料作详细阐述。)

 

这篇叼炸天的文章共3页,陈述和论证前面2个观点分别用去一页。剩下的一页是作者们的吐槽专版,作者们亲切的称它(们)为critical lessons。原谅笔者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在众多critical的中文义项中挑出一个来准确表达论文作者们复杂的感情。

 

1. 【特别地献给Google】关于数据公开的事儿事儿(Transparency and Replicability

经过(靠谱)科研训练(实在是不敢恭维一些科研单位的教学质量)的同学都应该有印象,科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可复制,也就是原文的Replicability。

首先,作者们知道Google不可能完全将数据攻来,伦理上也不能被接受(隐私问题)。这件事的亮点在于,即便是有人能够接触到Google的数据,想要重复做一遍Google原来那篇论文的研究也不可能。(原文:Even if one had access to all of Google’s data,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replicate the analyses of the original paper from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regarding the analysis.)

有个东西叫Google Correlate,表面上看(原文:ostensibly,请体会作者们写作时的心情)能够模拟GFT,而实际上是不能的[捂嘴笑]。作者们悻悻地猜测,Google的人大概没觉得有必要遮掩。原文:Clicking the link titled “match the pattern of actual flu activity (this is how we built Google Flu Trends!)” will not, ironically, produce a replication of the GFT search terms. Oddly, the few search terms offered in the papers do not seem to be strongly related with either GFT or the CDC data – we surmise that the authors felt an unarticulated need to cloak the actual search terms identified.

(涉及到另一篇文章:Cook S, Conrad C, Fowlkes A L, et al. Assessing Google flu trends perform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2009 influenza virus A (H1N1) pandemic[J]. PloS one, 2011, 6(8): e23610.

 

2. 大数据有继续揭露未知的潜力(Use Big Data to Understand the Unknown

3. 科研人员要关注生产大数据的算法(及变化)(Study the Algorithms

4. 不全是“大小”的事儿(It’s Not Just About Size … of the Data.

 

作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最初看Science上的这篇论文(以及相关报道;好吧,尤其是相关报道,把笔者看得心惊肉跳)给我最大的震撼是:Google都错了?!世界观要塌了……以后还怎么相信爱……

然而读完论文原文,发现实际情况“没那么糟糕”。GFT的经历是任何数据分析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的。这些老问题发生在了新的、炙手可热的客体——大数据上。并且人们还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新组合。

 

更多精彩爆料,敬请期待:

【大数据案例】Google和它的Flu Trends预测(系列二)[捂嘴笑]

【大数据案例】Google和它的Flu Trends预测(系列三)[捂嘴笑]

(没有打分)

2014年云计算和大数据投资

 

Prong

 www.goprong.com 

该公司2011年成立,专注于设计和制造原创性的电子产品配件。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并在加州和中国拥有分部,Prong是一个对设计充满激情的团队。PocketPlug是该公司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款集成了充电器的移动手机保护壳,如iPhone 4,iPhone 5和Galaxy S III。

该公司于2014年3月获得147万美元的第一轮风险投资。

Home

Amplifinity

www.amplifinity.com

该公司2007年成立,是众多社会营销平台的开拓者之一。该公司的Advocacy Management Platform (AMP) 平台被主流的公司用来促使客户、员工和合作者进行社交来推荐新兴的前景机会、宣传产品以及放大市场信息从而产生社会行为。基于AMP系统,新的品牌能够以远小于传统渠道成本获得更多的顾客,从而增加营收、保持能力和利润率。

Richard Beedon同时兼任该公司的CEO和创始人。

该公司于2011年12月获得250万美元的首轮投资。

接着于2014年3月获得266万美元Partial Close投资。

Verdasys

Verdasys

www.verdasys.com

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为终端设备提供先进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这是唯一一家针对内部和外部安全威胁为企业提供预防数据损失和保护公司敏感数据的厂商。Verdasys通过确保敏感数据不从任何存在风险终端上泄漏保护着世界上安全要求最严格的组织的敏感数据。Digital Guardian产品是唯一一款能够在公司商业中检测和终止内部和外部攻击威胁的单一平台解决方案。

Kenneth Levine任该公司的CEO和创始人。

该公司历次融资和筹资的情况如下:

2004年9月获得720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

2005年6月获得2090万美元第三轮投资。

2011年4月筹集2500万美元资本。

2011年4月获得2890万美元创业融资。

2012年7月获得7.5万美元资助资金。

2014年3月获得1200万美元创业融资。

(没有打分)

一个关于Tony和Pony的故事--腾讯的来来往往

编者注: 腾讯核心创始人、CTO张志东的退休告别信,以及马化腾的回信。此文为转载文章,BTW。

腾讯公司今天宣布其核心创始人、CTO张志东将于六个月后正式辞职,以下是他与马化腾今天在腾讯内部的邮件。虎嗅第一时间披露:

 

张志东邮件:


各位同事,

 

我怀着感恩和欣慰的心情在写这封信, 我将辞任腾讯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工作。在公司永不停息的发展和努力奋斗中,不知不觉已走过十六个年头,从27岁走到43岁,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视的日子,我和所有腾讯人一起,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互联网大潮,伴随团队一起成长,这让我的职业生涯感到特别开心。

 

对交棒接力的思考


我不是一个能力全面的人,领导力不是我的强项,在一家过两万人的企业里任职管理层,我有很多不足之处。加上近几年来,身体状况不太好,体力和精力成为一个大瓶颈。我深知公司所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需要领导者全心投入和充沛精力,决不可以倚老卖老。我一直很希望,可以在公司培养出更全面的技术领导人,可以接替我更好地带领公司走向未来。

 

2年前我开始和Pony、Martin深入沟通我的想法,经过多次深入沟通,我们达成了一致。用两年的时间,在公司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帮助技术领军同事成长和完成交棒接力的过程。

 

很开心看到,经过多年的融合实战锻炼,公司的管理团队已有很长足的进步。 Ls 带领的 TEG, Mark/Dowson 带领的IEG/MIG/SNG, Allenzhang带领的微信团队,这两年来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组织变革。他们几位和团队一起风雨同行多年,无论在技术能力,在带领团队的领导力上,特别在企业文化上,都已取得团队的高度认同,他们已能很好的接棒。正因为伙伴们的良好成长和组织的进一步成熟, 使得我可以有机会很放心地离任管理层,更换一种生活节奏。

 

离任管理层之后,我新的工作是将是腾讯学院的培训讲师,致力于公司技术理念和文化理念的传承工作。 在帮助公司技术产品的同事成长助力上,一直是我未完成的心愿和兴趣所在。原来在管理层的工作太忙,很惭愧在这里花在腾讯学院的时间很少,贡献也少。 希望退下管理层之后,可以有更多时间完成这个心愿。

 

对团队的感恩 


十六年前,Pony和我在做IT工程师, 我们有一个梦想,梦想我们可以做一个互联网产品给很多人用,同时可以养活自己。因为一个朴素的梦想,因为创业伙伴之间的相互鼓励,我们开始了腾讯的创业之旅。一个小公司能否凭技术和服务能生存下来 ? 我们完全没有把握。

 

幸运的是我们遇上了中国互联网大发展的浪潮,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具有浓厚的创业气氛,  出于对互联网的热衷,我们一头撞进了互联网这个新兴行业。

 

感恩创业伙伴和管理团队,我的个性比较急躁和固执,能力不全面。 是创业伙伴们对我的包容,让我可以发挥所长, 修正我的缺点,帮助我成长。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难关,难免经常有激烈的争论,但腾讯的管理团队一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包容多种个性的伙伴,相互扶持,凝聚力量。能和这样的伙伴一起共事一起成长,是我的幸运。

 

感恩所有的腾讯同事。在许多同事身上,我感受到十年如一日的热忱和坚持。要做好互联网服务是挺苦挺累的事情,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用户的期望不断在提升,团队每天奔忙于各类改进,时刻面对各类突发事件,为了不让用户失望,腾讯人十年如一日用心的投入。许多可敬可爱的同事,他们并不仅仅是在做一份工作,而是用心做一份事业,用心帮助身边的同事。在他们身上,可以让人感受到团队的魅力。在公司的每一天,我都可以感受到腾讯人的正气和朝气,每天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对腾讯未来的期许


公司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必然会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 我最关心的并不是业务得失成败,而是团队文化的凝聚。在我看来,一项业务受挫了,我们还可以重新再来。能让腾讯人全心投入,努力奋斗的原因, 并不是公司收入、市场份额、股票升跌这些外在因素,而是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和气场,小伙伴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渴望通过技术和产品改变世界。

 

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将催生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腾讯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期望腾讯人能时刻在意用户感受,永远对用户体验战战兢兢,永远对社会、对行业持敬畏之心,期望腾讯人能打造出让社会和行业受益,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平台。

 

最后,祝福所有腾讯的兄弟姐妹们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

 

Tony

2014-03-19

阅读全文»

(没有打分)

系统领域的经典文献

系统架构是一个工程和研究相结合的领域,既注重实践又依赖理论指导,入门容易但精通很难,有时候还要讲点悟性,很具有“伪科学”的特征。要在此领域进阶,除了要不断设计并搭建实际系统,也要注意方法论和设计理念的学习和提炼。

经常有同学询问如何学习,特贴一篇学习材料,供大家参考。09年时写的,在系统领域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提取了一些我认为值得研究和学习的项目,没包括近几年出现的一些工作,也不够全面。不过,其实也足够了,看paper是一个从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对问题本质、背景和发展历史有大致了解,再辅以hands-on的实践(长期的真正的实践),足以摸到本领域的门径。

此文在网上转载不少,但多数没有说明出处。今天在这里重发,也顺便向315致敬。

对于工程师来说,到一定阶段后往往会遇到成长瓶颈。要突破此瓶颈,需要在所属技术领域更深入学习,了解本领域的问题本质、方法论与设计理念、发展历史等。以下提供一些架构相关领域的学习材料,附上简单点评,供有兴趣的工程师参考。希望大家能通过对这些领域的了解和学习,掌握更多system design principles,在自己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步入自由王国。

1. Operating Systems

Mach [Intro: http://www-2.cs.cmu.edu/afs/cs/project/mach/public/www/mach.html,Paper: http://www-2.cs.cmu.edu/afs/cs/project/mach/public/www/doc/publications.html]

传统的kernel实现中,对中断的响应是在一个“大函数”里实现的。称为大函数的原因是从中断的入口到出口都是同一个控制流,当有中断重入发生的时候,实现逻辑将变得非常复杂。大多数的OS,如UNIX,都采用这种monolithic kernel architecture。

1985年开始的Mach项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microkernel结构,使得由于70年代UNIX的发展到了极致而觉得后续无枝可依的学术界顿时找到了兴奋点,也开始了沸沸扬扬的monokernel与microkernel的争论。

插播一个花絮:Mach的主导者Richard Rashid,彼时是CMU的教授,受BillGates之托去游说JimGray加盟MS。结果把自己也被绕了进来,组建了Microsoft Research。他到中国来做过几次21Century Computing的keynotes。

Exokernel [Intro:http://pdos.csail.mit.edu/exo/,Paper:http://pdos.csail.mit.edu/PDOS-papers.html#Exokernels]

虽然microkernel的结构很好,但实际中并没有广泛应用,因为performance太差,而且大家逐渐发现OS的问题并不在于实现的复杂性,而更多在于如何提高application使用资源的灵活性。这也就是在kernel extension(例如loadable module in Linux)出现后,有关OS kernel architecture的争论就慢慢淡出人们视线的原因。

Exokernel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出现的,它并不提供传统OS的abstraction(process,virtual memory等),而是专注于资源隔离与复用(resource isolation and multiplexing),由MIT提出。在exokernel之上,提供了一套库,著名的libOS,用于实现各种OS的interface。这样的结构为application提供了最大的灵活度,使不同的application可以或专注于调度公平性或响应实时性,或专注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优化性能。以今天的眼光来看,exokernel更像是一个virtual machine monitor。

Singularity [Intro:http://research.microsoft.com/os/Singularity/,Paper: http://www.
research.microsoft.com/os/singularity/publications/HotOS2005_BroadNewResearch.pdf
]

Singularity出现在virus,spyware取之不尽、杀之不绝的21世纪初期,由Microsoft Research提出。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在讨论如何提供一个trust-worthy computing环境,如何使计算机系统更具有manage-ability。Singularity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底层系统必须提供hardisolation,而以前人们都依赖的硬件virtual memory机制并无法提供高灵活性和良好性能。在.Net和Java等runtime出现之后,一个软件级的解决方案成为可能。

Singularity在microkernel的基础上,通过.Net构建了一套type-safed assembly作为ABI,同时规定了数据交换的message passing机制,从根本上防止了修改隔离数据的可能。再加上对application的安全性检查,从而提供一个可控、可管理的操作系统。由于.NetCLR的持续优化以及硬件的发展,加了这些检查后的Singularity在性能上的损失相对于它提供的这些良好特性,仍是可以接受的。

这种设计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是否能最终胜出,还需要有当年UNIX的机遇。

2. Virtual Machines

VMWare ["MemoryResource Management in VMware ESX Server",OSDI’02,Best paper award]

耳熟能详的vmware,无需多说。

XEN [“Xen and the Art of Virtualization”, OSDI’04]

性能极好的VMM,来自Cambridge。

Denali [“Scaleand Performance in the Denali Isolation Kernel”, OSDI’02, UW]

为internetservices而设计的application level virtual machine,在普通机器上可运行数千个VMs。其VMM基于isolation kernel,提供隔离,但并不要求资源分配绝对公平,以此减少性能消耗。

Entropia [“The Entropia VirtualMachine for Desktop Grids”, VEE’05]

要统一利用公司内桌面机器资源来进行计算,需要对计算任务进行良好的包装,以保证不影响机器正常使用并与用户数据隔离。Entropia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计算环境,基于windows实现了一个application level virtual machine。其基本做法就是对计算任务所调用的syscall进行重定向以保证隔离。类似的工作还有FVM:“AFeather-weight Virtual Machine for Windows Applications”。

3. Design Revisited

Are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Microkernels Done Right?”,HotOS’05

这个题目乍听起来,十分费解,其意思是VMMs其实就是Microkernel的正确实现方法。里面详细讨论了VMM和Microkernel,是了解这两个概念的极好参考。

Thirty Years Is Long Enough: Getting Beyond C”, HotOS’05

C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编程语言,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比如不支持thread,在今天高度并行的硬件结构中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而这方面则是functional programming language的长处,如何结合二者的优点,是一个很promising的领域。

4. Programming Model

Why Threads Are a Bad Idea

单使用thread结构的server是很难真正做到高性能的,原因在于内存使用、切换开销、同步开销和保证锁正确性带来的编程复杂度等。

SEDA: An Architecture for Well-Conditioned, Scalable Internet Services”,OSDI’01

Thread不好,但event也没法解决所有问题,于是我们寻找一个结合的方法。SEDA将应用拆分为多个stage,不同stage通过queue相连接,同一个stage内可以启动多个thread来执行queue中的event,并且可通过反馈来自动调整thread数量。

Software Transactional Memory

如果内存可以提供transaction语义,那么我们面对的世界将完全两样,language, compiler, OS, runtime都将发生根本变化。虽然intel现在正在做hardware transactional memory,但估计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商用,所以人们转而寻求软件解决方案。可想而知,这个方案无法base在native assembly上,目前有C#,haskell等语言的实现版本。资料比较多,参见Wikipedia

5. Distributed Algorithms

Logical clock, [“Time,clocks, and the ordering of event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Leslie Lamport, 1978]

这是一篇关于Logic clock, time stamp, distributed synchronization的经典paper。

Byzantine [“The ByzantineGenerals Problem”, Leslie Lamport, 1982]

分布式系统中的错误各种各样,有出错就能停机的,有出错了拖后腿的,更严重的是出错了会做出恶意行为的。最后的这种malicious behavior,就好像出征将军的叛变,将会对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对于这类问题,Lamport提出了Byzantine failure model,对于一个由3f+1个replica组成的statemachine,只要叛变的replica数量小于等于f,整个state machine还能正常工作。

Paxos [“The part-time parliament”, Leslie Lamport, 1998]

如何在一个异步的分布式环境中达成consensus,这是分布式算法研究的最根本问题。Paxos是这类算法的顶峰。不过这篇paper太难了,据说全世界就3.5人能看懂,所以Lamport后来又写了一篇普及版paper:“Paxos Made Simple” ,不过还是很难懂。另外,也可参看Butler Lampson写的“The ABCD’s of Paxos”(PODC’01),其中关于replicated state machine的描述会严重启发你对并行世界本质的认识,图灵奖的实力可不是盖的。

这上面反复出现了一个名字:Leslie Lamport,他在distributed computing这个领域挖坑不辍,终成一代宗师。关于他,也有几则轶事。记得以前他在MSR的主页是这么写的,“当我在研究logicalclock的时候,BillGates还穿着开裆裤(in diaper)…”(大意如此,原文现在找不到了)。另外,他在写paper的时候,很喜欢把其他牛人的名字变换一下编排进去。这可能也是他还没拿到图灵奖的原因。

关于Lamport的其他成就,还可以参见这篇向他60岁生日献礼的paper:“Lamport on mutual exclusion: 27 years of planting seeds”, PODC’01。

6. Overlay Networking, and P2P DHT

RON [“Resilient Overlay Networks”, SOSP’01]

RON描述了如何在应用层搭建一个overlay,以提供秒级广域网网络层故障恢复速度,而现有的通过路由协议来恢复通信的时间至少在几十分钟。这种快速恢复特性和灵活性使得overlay networking现在被广泛应用。

Application Level Multicast

End System Multicast”, SigMetrics’00

Scalable Application Layer Multicast”, SigComm’02

关于ALM的paper很多,基本上都是描述如何搭建一个mesh network用以鲁棒的传输控制信息,另外再搭建一个multicast tree用以高效传输数据,然后再根据多媒体数据的特点做一些layered delivery。前几年出现的coolstream, pplive等系统都是这类系统的商业化产品。

P2P

P2P的出现改变了网络。按照各种P2P网络的结构,可以分为三种。

1.    Napster式,集中式目录服务,数据传输Peer to peer。

2.    Gnutella式,通过在邻居间gossip来查询,也被称为unstructured P2P。

3.    DHT,与unstructured P2P不同的是,DHT进行的查询有保证,如果数据存在,可在一定的hop数内返回。这个hop数通常为logN,N为系统节点数。

典型的DHT有CANChord,PastryTapestry等四种。这些研究主要在算法层面,系统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在其上建立广域网存储系统。还有一些人在机制层面进行研究,例如如何激励用户共享、防止作弊等。

7. Distributed Systems

GFS/MapReduce/BigTable/Chubby/Sawzall

Google的系列paper,大家比较熟悉,不再多说。在可查。

Storage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的paper太多了。下面列出几篇最相关的。

Chain Replication for Supporting High Throughput and Availability”, OSDI’04。

Dynamo: Amazon’s Highly Available Key-value Store”,SOSP’07。

BitVault: a Highly Reliable Distributed Data Retention Platform”, SIGOPS OSR’07。

PacificA: Replication inLog-Based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s”, MSR-TR。

Distributed Simulation

Simulating Large-Scale P2P Systems with the WiDS Toolkit”, MASCOTS’05。Distributed simulation有意思的地方是simulated protocol是distributed的,而这个simulation engine本身也是distributed的。Logical和physical的time和event交杂在系统中,需要仔细处理。

8. Controversial Computing Models

现在的软件系统已经复杂到了人已经无法掌握的程度,很多系统在发布时都仍然带着许多确定性(deterministic)或非确定性(non-deterministic)的bugs,只能不断的patch。既然作为人类,不够精细的特性决定了我们无法把系统的bug fix干净,我们只能从其他角度入手研究一种让系统在这令人沮丧的环境中仍能工作的方法。这就像一个分布式系统,故障无法避免,我们选择让系统作为整体来提供高可靠性。

以下3个便是典型代表。基本上,主要研究内容都集中于1) 如何正确保存状态;2)如何捕捉错误并恢复状态;3)在进行单元级恢复时,如何做到不影响整体。

Recovery Oriented Computing

Failure oblivious computing, OSDI’04

Treating Bugs as Allergies, SOSP’05

9. Debugging

系统很复杂,人类无法从逻辑上直接分析,只能通过data mining的方法在宏观上进行观察。

Black box debugging[“Performance debugging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of black boxes”, SOSP’03]

对大型系统的performance debugging非常困难,因为里面的问题很多都是非确定性的,而且无法重现。只能通过对log的挖掘,找出配对的调用/消息以定位问题。

CP-miner [“A Tool for Finding Copy-paste and Related Bugs in Operating System Code”, OSDI’04]

很多人在重用代码的时候,都使用copy-paste。但有时候简单的CP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例如局部变量的重名等。CP-miner通过分析代码,建立语法树结构,然后mine出这类错误。

(11个打分, 平均:5.00 / 5)

NFV IT

系列目录 NFV

  1. NFV IT

真正的难点在于,转向NFV过程中的平台迁移,如果采用IT的方式搭建电信网络,势必要涉及从专有平台迁移到通用平台的问题。

 (此文原载与《next新运营》2013年第二期)

通信业创新求变的脚步从未停止,NFV的出现为传统的电信网络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现在,国内外的运营商们开始思考,如何将通过引入IT增加电信网络的开放性和通用性,从而更好地应对不断升级的业务竞争?

一直以来,电信网络采用的都是专有私用的网元设备,虽然确保了网络的高效稳定,但同时也存在着系统封闭、灵活性差等问题。相比于IT领域的开放与通用,电信网络俨然还是“封闭的花园”,NFV为电信网络融入IT基因提供了可能。目前,来自全球范围内的众多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NFV的适用场景和业务需求,而一些NFV案例也在悄然落地。

 

 

NFV意在打破电信设备“黑盒子”模式

Q目前在业界,NFV与SDN都被看作是下一代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那么这两者之间本质上有何不同?

A:NFV与SDN虽然都聚焦于网络层,但两者无论从出发点还是实现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SDN即软件定义网络,重在实现了控制与转发的分离。在过去,网络流表都是通过路由学习等方式相互转发,缺乏统一策略,而SDN通过中心控制器(Control)将流表统一下发给各设备,各设备再根据其制定的规则来执行,由此带来了集中配比更灵活,接口开放可编程,以及更适应业务的灵活迁移等多种优势。

NFV即网络功能虚拟化,它并非如SDN这样的技术,而是由运营商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网络搭建方式。以前,电信设备都是垂直一体化,软硬件产品都来自同一家厂商,且不同厂商间的设备无法实现互通,都是一个个的“黑盒子”。NFV将原本封闭设备中的网络功能释放出来,并通过搭建开放的网络平台统一承载。在实践的过程中,NFV不仅会涉及网络层的SDN技术,同时也会应用如定制服务器、一体机等相关技术。

如此看来,SDN重在解决网络技术问题,主要应对网络在云计算、虚拟化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以及网络如何保障并跟随业务的灵活迁移;而NFV是电信网络构建思路的转变,旨在以IT的视角重新审视电信网络,采用“通用换私有”的方法,打破过去封闭私有的电信“黑盒子”,以x86通用平台实现更低廉的设备成本和更灵活的网络能力。

当然,运营商的电信网络转向NFV是一个逐渐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立了NFV标准工作组,其负责提出适合NFV的网络场景和实现需求,国内三家运营商也均有所涉猎,而中国电信对于NFV的进展正处在前期的预研阶段。

低成本和灵活性是运营商的核心诉求

Q:NFV为何如此为运营商看重,其中蕴含着哪些内在驱动力?能否归纳下适宜NFV的电信网络具备哪些特点,目前哪些场景已成为全球运营商公认的适宜场景?

A:虽然业界提出了NFV架构的诸多优势,但归结起来,低成本和灵活性是NFV的两大核心优势,也是运营商最根本的诉求点。

首先低成本,由于采用x86架构的开放平台,NFV摒弃了传统网元设备中专有芯片、专有板卡,以及专用机柜的设计思路,硬件资源得以复用,并通过服务器的数量堆叠和提高密度实现扩容,其性价比远远高于那些专有私有的电信“黑盒子”。

其次是灵活性,NFV将网络功能虚拟化,使得网络新业务的开发、调试和上线都更加灵活和快速,由此更好地支撑和满足上层应用,NFV所带来的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正是目前处在转型中的运营商所亟需的能力。

目前,国外一些运营商已经针对NFV提出了适宜的应用场景,比如城域接入网中的BRASE、DPI,核心网中的PDSN以及无线网络侧的基站虚拟化等等。个人认为,电信网络中只涉及连接和传输的网络场景,无需采用NFV;如果网络中涉及灵活调配、数据交换或是承载业务的环节,才是适宜NFV应用的场景。

电信设备商在NFV中依然存在优势

Q:业界将NFV看作是下一代电信网络的重要趋势,我们应该如何看待NFV在电信网络中的定位?有观点认为NFV是“设备商的冬天,IT厂商的春天”,您对此如何看待?

A:将NFV作为电信网络的下一代趋势无可厚非。而论及NFV在电信网络中的定位,可以拿云计算在IT架构中作类比——云计算并非具体技术,也不是某个演进方向,而是IT构建方式的一种改变和革新,NFV的作用也是如此。

事实上,NFV反应的是对传统电信网络搭建方式的一种改变,运营商开始以IT的视角,重新审视电信网络,希望逐渐以IT设备来取代通信设备,进而实现开放和灵活的目标。

NFV是运营商最终的实现目标,从结果上看虽然是IT设备取代了传统的电信设备,但这并不代表“电信设备商进入了冬天”,毕竟电信网络转向NFV无法一蹴而就,NFV在现阶段更多的还是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和替换,这方面运营商仍然需要长期合作的电信设备商们的支持和协作。而在这方面,IT厂商并不具备明显优势,毕竟他们对于电信架构和在网设备不够了解。

况且,NFV并非电信运营商的专利,设备商近几年对于产品线的优化和调整,也体现了NFV的一些思路,比如设备商已经逐渐将过去种类繁多的网元设备,归纳为几款主流的硬件平台,运营商需要什么样的网元设备,设备商只需要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运行相应的软件即可实现交付。

NFV推广关键在于找到新的应用场景

Q:您认为,运营商转向NFV是否存在一些难点或者障碍,推动电信网络转向NFV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A:个人认为,目前NFV在性能和功耗方面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x86系统的性能近年来不断翻番,处理能力通过集群方式也可满足,这一点,谷歌的数据中心集群系统就是很好的范例。

真正的难点在于,转向NFV过程中的平台迁移,如果采用IT的方式搭建,势必要涉及从专有平台迁移到通用平台的问题。那么,如何平滑过渡、原有软件是否需要重构、操作系统能否适配等都是运营商、平台厂商以及IT厂商需要考虑和权衡的重要问题。

对于NFV规模推广的关键点,找到适合的场景是运营商当下的重要工作。个人认为,对于电信网络中比较成熟、运行良好的网络架构采用NFV的意义并不大,比如核心路由层。运营商需要为NFV找到新的应用场景,以更经济的搭建方式改变传统模式,由此带来新的业务增量。另外,明确了场景也就明确了需求,如此运营商才能联合厂商共同推动和研发创新。

开放网络能力对电信业务创新意义重大

Q:NFV将网络功能虚拟化并运行在通用的平台上,是否意味着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编程能力也被开放出来,如此一来,运营商不仅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招揽更多的第三方开发商?这种变化对运营商有何益处?

A:随着NFV逐渐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中推广采用,基于通用平台上的软件开发和编程接口将会被开放出来,这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加入到网络功能开发的行列中来。

个人认为,运营商在未来的重点应该是平台运营而不是长尾业务的开发。运营商的作用在于搭建系统并维护平台的正常运行,建立成熟的开发流程和分成模式,以此吸引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软件商加入其中。

对于运营商而言,NFV所能够带来的通用、开放的平台环境对于运营商的业务创新意义重大。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OTT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成长,运营商在业务创新能力和开发速度上已经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在过去,运营商的网络追求的是稳定性,而现在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首要目标。运营商一方面需要不断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在寻求加速业务开发、调试和最终上线运行的提速办法,而NFV也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孕育而生的。

(4个打分, 平均:4.25 / 5)

对产业互联网战略的战术思考--争夺企业信息入口的战争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RSA 2014–State of the Hack: One Year after the APT1 Report

(没有打分)

@皮克斯007 。 RSA 2014 小结

[编者注: 原文来源于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u/1401461852  作者微博地址@皮克斯007。文中观点不代表弯曲评论观点]

今年的RSA2014终于落下了帷幕,又见到了很多老朋友,认识很多新朋友,幸甚至哉。

各大安全公司一如既往的挥金如土,占据最好的展台,聘请最漂亮的mm吸引眼球。大公司的展台策略都是大而全,网络到终端,盒子到云端,俺们啥都有。OneStopShop是也。 新技术方面,很多大公司们基本上都是在跟进PANW和FEYE的技术,争先恐后的表达着我们没有停滞不前,什么流行我们也都玩什么的思路,Fortinet,Intel Security,Trend等等都出了基于虚拟技术的安全方案,虽然技术上是初代产品,但也给了自己的客户一个定心丸。

今年可能是巧合,PANW和FEEYE的展台和演讲不约而同的都没有提任何评测的东西,基本上都当评测机构不存在。PANW和FEYE都是出了名的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的企业安全厂商,也许这也多少说明了他们对评测的看法。

其实评测这种东西对于小公司的市场宣传是很有意义的。但是现如今评测陷入了一个怪圈。很多大公司都在专门为了评测做优化,设立了专门的团队, 甚至用评测来指导产品开发的方向,这个就变成了舍本逐末,把整个研发的团队都投入到评测这种假的不能再假的东西上面换取一张废纸文凭,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评测机构也要反省自己。当现在0day泛滥,攻击猖獗,木马挂马满天飞,人人都觉得现在的企业安全技术已经无法适应新型攻击的时候,你出来说厂商的IPS检测率是99.6%,你是当用户是白痴还是厂商是白痴。测试的最大问题是都是replay,没有什么人用真正的攻击做测试,说到底还是测试厂商的技术功底不够。自己的声誉被糟蹋的差不多的时候,也就是整个评测产业凤凰涅磐的时候了。

今年令人眼睛一亮的东西,还是在小公司扎堆的南区。

开会前我就说过大家要关注小公司。安全业主要的创新都是来自小公司。这要归功于硅谷的创业文化,而且另外一方面也是大公司的大企业病导致了他们做大做强之后就变得步履蹒跚。

第一要讲的就是Shape Security.

这家公司有着一个一流创业公司的几大要素。 第一,他的创业团队很好很强大。CEO是安全界的牛人Derek Smith。此公有强大的政府安全背景,早年曾经创立了Oakley Systems,专做政府生意,于2007年卖给了Ratheon,这个20B年销售额的巨无霸。Derek之后做投资人,投资了几个不错的小公司。创始人好多都是NSA的人。其中他投资的Morta Networks被安全界的高大上PANW看中于2013年年底收购。Derek带着自己的老部下创立了Shape Security,里面包括了几个响当当的牛人。随便说几个:前ZScaler的VP Engineering,前PANW里面虚拟安全的技术和市场的负责人,google的大牛等等。

第二,他们的技术独一无二,非常新颖。他们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网站的自动化的攻击。主要的思路是对网页内容的随机化。具体技术细节他们已经放在他们的网站上。他们承认他们不能解决所有的攻击问题,但是他们的技术可以极大的增加敌人攻击的难度。而且他们的技术不需要做检测,就是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全自动防御。

第三,他们的VC很不错。这个不需要多说,看看他们两年拿了三次钱,6千6百万美金就知道那帮子土财主不差钱呀不差钱。。。

明星的创业团队,独特的技术和极强的专利壁垒,强大的VC,都让人无法忽视这个公司。

接下来的挑战很明显,就是,呃,做出产品来。。。是的,你没有听错,他们的最终产品还没有出来呢。目前铺天盖地的只不过是他们的市场宣传。他们的Marketing团队是当年的PANW的老班底。顺便说一下,当年PANW在Fortinet和其他防火墙厂商的层层绞杀下,定义出了整个一个NGFW市场并且杀出一个50亿美金的巨无霸出来,当年的marketing 团队绝对是功不可没,希望这个团队可以在Shape再创辉煌。

我个人认为他们的技术很有新意,但是产品需要把性能做好需要一个真正懂企业级高性能网络设备的牛人。最近他们刚刚重金请到了一个Aruba的研发总监加盟。此人乃当年Netscreen创业团队里面的清华牛人,当年PANW捧着金闪闪的Offer都挖不动, 一路辅佐Aruba上市并且一手开创了Aruba中国公司。这个人的到来相信Shape的老总们做梦都要笑醒,希望他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短板。

另一家Derek投资的小公司是SynAck。估计明年就可以在RSA看到他们了。

前文讲了Shape以及Derek系的几个创业公司。其实硅谷里面安全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既然开始讲系列了,我们就索性说个痛快。

今天谈谈Fengmin系。如果说Derek是政府圈里的高大上(当然不只他一个,其他的日后再说),Fengmin绝对是近几年工业界里面最德高望重的技术领袖之一。Fengmin不仅自己成功,而且为安全界培养了无数的人才,下面我们来细数Fengmin系的创业公司。

Fengmin最早的成功始于Intruvert。这家公司创造了安全界多项纪录。他于2000年初创,是业界第一个基于协议解析技术的硬件IPS,而且是第一个千兆的IPS。整个创业团队,就只有Fengmin是真真正正的安全专家,其他人都是做系统和做应用软件的。Fengmin抛弃了美国东部的汽车洋房和高薪教职,不远万里来到硅谷这个什么都贵的离谱的地方来作Intruvert的首席科学家,这是什么精神?(旁白:显然是做死的精神啊。)那时候正是。com泡沫,硅谷一片哀鸿遍野,要是为了钱谁也不会来这种地方啊。

话说回来了,当时正是ISS和Snort这两个 IDS 红火的时候。ISS是软件协议解析,而Snort是简单的模式匹配。Fengmin坚信IPS一定会替代IDS这种陈旧迂腐的旧概念,大旗一招立志挑战所有权威。Intruvert是业界第一个硬件协议解析的千兆IPS,2002年成功做出产品,2003年就被NetworkAssociate相中收入旗下。2004年DCERPC下的漏洞大爆发,硬件协议解析下的IPS技术立刻体现出绝佳的优势,可以不用任何新规则,成功阻断所有利用同一漏洞的变种蠕虫。从而一举成为入侵防御的标准技术。美国著名分析商Gartner甚至说出IDS已死,有事烧纸的话来,实际上宣判了IDS技术的死刑。

Intruvert产品的体系结构和实现也极为优异。一方面有Fengmin这个总架构师,另外当时有几个技术牛人(后来这几人都在硅谷最火的创业公司里面担任核心位置,当时这些人能聚在一起也真是机缘巧合)把握细节,整套体系结构基本上工作了10年没有大的变化而且稳坐业界IPS第一的宝座,在硅谷这种竞争环境下也真是难得。

阅读全文»

(3个打分, 平均:4.67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