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人-曾文军教授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image      曾文军现为美国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 – Columbia)计算机系副教授。曾教授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1993年获得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电子系硕士学位,并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电子系硕士和博士学位。

      曾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P2P网络,家庭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点击这里进入曾教授主页。他的联系方式为:

Wenjun (Kevin) Ze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119 Engineering Building West, Columbia, MO 65211
Phone: 573-882-4480 (O),
Email: zengw@missouri.edu

(没有打分)

华为与思科的相关财务数据分析

第一,二张图是华为的财务数据;最后一张图是思科的财务数据。华为从2004年的营业额在不断上升,从38亿美金到2008年的180亿美金,但2006年和2007年,华为的Operating Margin(运营盈利率)比较低,只有7%和10%。这不是个好现象。08年回到了13%,令人振奋。感觉2004年最好,18%的margin。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华为2008年度财务报告Operating Income(运营收入)的意思就是把收回来的钱,刨去设备成本和OPEX(打工仔们的工资,各种销售大会,贿赂,歌舞厅报销的钱)等等,税前纯赚的银子。Operating Margin(运营盈利率)就是税前纯赚的银子做分子,除于总营业额做分母得到的比率。


下面来看看思科的相关数据:
思科06年的营业额是284亿美金(华为是80亿美金);07年是349亿美金(华为是120亿美金);08年是395亿美金(华为是180亿美金);
在观察数据时,我们可以发现,思科从06年到08年的Operating Profit Margin是:23.3%,29.2%和28.5%。而华为是7%,10%和13%。这个差距比较大。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华为在2008年为183亿美金的营业额的情况下,其生产设备的费用是多少?110亿美金,60.4%。也就是说成本为60.4%。 思科的数据是:395亿美金的营收,成本(设备加服务)为140亿美金,35.4%。

换言之,思科2008年的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64.2%(25484/39540)。华为是39.6%(7268/18329)。

【注:对华为的财务分析时,窃以为毛利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字,原因是相当而言,华为的OPEX,例如研发开销(员工工资,福利等),一定比欧美公司小很多,所以其Operating Margin和Net Profit Margin从OPEX中受益。】

华为的低盈利率数据的原因应该主要是通过相对低廉的产品价格来获得市场。另外一个原因是其产品,至少在数据通信方面,目前还依靠大量的第3方(如Dune Networks,Broadcom, Intel)的芯片和芯片组,因此系统设备的成本太大。

(3个打分, 平均:5.00 / 5)

印度手机用户超过五亿

image      据印度电信管理局(TRAI,Telecom Regulatory Authority of India) 数据,印度手机用户上个月增长1765万,总数达到5亿6百万,首次超过5亿。印度的电信市场还处于高速增长期,其固定电话的用户不多,只有3千7百万,电信总用户5亿4千3百万,电信服务的渗透率为46.3%,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印度比较,据工信部4月发布的通信业运行状况数据,2009年1至4月份,全国累计净增电话用户2997.7万户,总数达到101201.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减少759.5万户(其中无线市话用户减少630.2万户),达到 3.33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增加3757.2 万户,达到6.7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超过固定电话用户的两倍。

       下表是印度的主要无线运营商和他们的用户数量,数据来自印度电信管理局:

 

                       India’s Mobile Operators by Subscribers, November 2009

October 2009 November 2009 Additions during November
Bharti Airtel 113.2 million 116 million 2.8 million
Reliance Communications 88.2 million 91 million 2.8 million
Vodafone Essar 85.8 million 88.6 million 2.8 million
BSNL 59.4 million 60.8 million 1.4 million
Idea Cellular 53.4 million 55.9 million 2.5 million
Tata Teleservices 50.7 million 54 million 3.3 million
Aircel 27.7 million 29.4 million 1.7 million
MTNL 4.74 million 4.82 million 0.08 million
Loop Telecom 2.55 million 2.6 million 0.05 million
Sistema Shyam 2.3 million 2.65 million 0.35 million
HFCL Infotel 0.37 million 0.34 million (0.03 million)
Total mobile lines activated 488.4 million 506 million 17.6 million
(没有打分)

有感三十而立

      这篇和行业技术无关,纯粹是一普通IT民工的内心感受,说不定其他普通民工看了也有同感,不吐不快,希望编辑刀下留文,下不为例。

      孔老夫子原文如下:“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放在三十几岁就是老夫的三国时代可能没问题,但是流传之间就是贻害世人了。试问天下英雄,何人能做到三十而立,能者十只不足一二。多数人终其一生都不是完全自由人,辛苦劳作,熬到领取退休金,终于解脱了。其间辛苦想必多数普通人都能体会。以前看央视采访力帆的老总尹明善,尹总也是早有雄心,直到能领退休金后才跑出来,好在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没有浪费自己的才能。牛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平头百姓。首席可能也要将弯曲论坛卖个1亿刀,才能而立。(小弟我大大的期望,期望是2012年之前,记得到时候补发兄弟们的稿费,小弟计划携妻带子环游世界,然后逛逛硅谷,最后坐以待毙,此生无憾了:-))。

      最近看到一个名词“A型性格”,这里A并非像“士兵突击”中的老A或者Grade A那样的褒义词。其基本表现如下“性急,没事干就闲得发慌,总把工作安排得紧紧的,常常同时考虑做两件或多件不同的事;在一起活动中,对别人做事老是不放心,见别人做得慢或做得不好就心急如焚,恨不得自己替他们做;好胜心强,喜欢与别人比高低,而且爱占上风,只能赢,输不得;时间观念强,走路常常是急匆匆的,不愿跟在别人后面慢慢走;说话坦率,言不择词,出口无心,而且声音响亮,在说话中指手画脚,常打断别人的话,对别人说话慢一点,长一点就不耐心听下去。”。

      看后吓了一跳,这不就说的是兄弟我自己吗,95%吻合,此种性格(一个词概括之“焦虑”)最要命的是导致心脏病。

      另据某调查“拿上海地区为例,1984年A、B型人群比例为7:10,而到1999年时已经跃升16:10。A型性格人数的增多,似乎和现代社会的竞争加快有所对应。”虽然调查信息陈旧,可十年过去了这个比例或许更高。IT业必然是相当的高,每天IT草根们地铁倒公交,在沙丁鱼罐头里面被挤压两三个小时,一年下来相当于监禁1个月,再加上高体力,高智力的竞争,如何不变成A型性格。另外以现在的交通,有车一族也好不到拿去,同样是监禁,只不过你可以偶尔出来放放风罢了:-)

      作者给出“竞争加剧”的原因,在我看来只是表象,人们心中“三十而立”的古训才是真凶。以往在某知名企业工作的朋友提到,每年体检的时候都象过关一样,生怕有什么问题。这么拼命劳碌为了什么,大都是想早点立起来。但这样的人生是否真正的圆满,这样的企业是否真的成功?

      兄弟我也是刚刚开始领悟,在研究协议,报文等等的同时,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研究自己本身,设法将A型性格转为B型(满足于现状,知足常乐,内心很平静,没有大的情绪波动),至少是between A and B。

      首先转变人生目标如下:

      (30已过了,觉悟的晚了),40不惑,45知天命,50耳顺,55从心所欲不逾矩,60而立。

      既然90%的人最终都是60而立,兄弟我何必想不开要立那么早呢。

      另外,把焦虑分成三份,不要完全为自己钱权焦虑:

     1份给自己

      1份给亲人朋友,陪陪三老(老爸,老妈,老婆)

      1份给社会,象首席一样献献爱心,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回家取钱也捧个钱场。实在没钱了,在弯曲上发发文章,share一些knowledge也算是奉献了。

      没有乱象的社会并非真的和谐社会,心灵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

      另外,如果转世投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选择通讯或IT这个行业。看看人家摩根大通,AIG什么的,拼了命的还政府贷款,目的只有一个,给员工发奖金,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啊:-)

     总之,IT业的兄弟珍爱生命,60而立,活到天年。

(12个打分, 平均:4.58 / 5)

Cisco并购ScanSafe 续. ACE WAF (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产品来源估计同Cisco并购Reactivity有关,Reactivity是主攻XML Gateway的厂商。Cisco的ACE Web Security Gateway(以后简称ACEW)是并购其大概一年之后推出的,并且基于相同的硬件平台推出了 XML Gateway,时间上吻合。深度挖掘了一把,其Admin Guide中mib库的路径和名称如下:

/etc/reactivity/snmp/REACTIVITY-MIB.txt

还留着老公司的印记,因此推断,这款产品是从Reactivity购入的平台发展出来的,因为该公司名头不大,不像IronPort,Cisco保留该品牌成立了专门的产品线,而是被归入了ACE这个品牌下面。

至于ACE是(Application Control Engine)的简称,为Cisco的噱头,Cisco还有以之冠名的应用模块卡和Switch等几款产品,并不仅仅限于Web安全,但都是同应用安全相关的。

首先看看ACEW部署图

image

同IronPort的Web安全产品不同,很明显这款产品是保护Web Server的。

首先看看盒子的硬件组成:

参照该文档可知,这款产品硬件如下:

1. 1U的小盒子

2. 4个GE口

3. 两个双核Intel XeonCPU

4. 4G内存

5. 两块热插拔,SCSI硬盘

6. SSL加速卡,原文如下:

The ACE 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appliance supports the nCipher CHIL® (hardware crypto hook) engine module and Cavium Nitrox XL Security Accelerator.

硬件架构本身简单,易于山寨,童叟无欺。

再看看它的安全feature

• Full reverse proxy               —- 运行在反向代理模式
• Monitor mode deployment   — 支持passive模式
• Buffer overflow                   — 以下是一些web安全的features
• HTTP parameter manipulation, Protocol compliance
• Null byte blocking
• Input encoding normalization
• Response filtering and rewriting
• Flexible firewall actions
• Cookie and session tampering
• Cross-site scripting (XSS)
• Command injection, SQL injection
• Privacy enforcement by preventing information leak
• Cryptography enforcement
• Application and server error message cloaking
• Referrer enforcement
•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curity models   —由此可知,也支持inline的block模式
• Custom rules and signatures
• PCI compliance profiles   — 一个噱头,所有厂商都在提这个东西,翻开一看其实不是技术标准,而是要求所有信用卡商要部署WAF。

安全feature本身创新不多,都是业界已有的东西。

最后看看license声明。

从PCRE到Open SSL,这些Open Source界顶呱呱的产品,在商业界也成了相关领域的标准配置,国内厂商也都莫不如此。看来这款产品我们和Cisco在同一起跑线上,做不好只能怪技不如人了。

我的一些疑问:

对于大型的ASP或者数据中心中的集群Web Server,业界是用什么设备进行安全防护的,这点我没有经验。如果使用这样的小盒子,对于Server成千上万的大客户那需要购买多少台啊。

我猜测的解决方案有三种:

1.在web server上定制软件的WAF模块,不买任何WAF硬件,对于像MS, Google这样的公司有这个实力。

2.部署大量的ACE之类的小Box

3.使用少量的高性能的大Box

如果读者有大型网站(Google,新浪,百度,阿里巴巴之类的)的安全维护人员,还请赐教。(待续)

(没有打分)

苹果将推出Tablet PC – iSlate

image

      据多家技术博客及业界人士猜测,苹果公司将于明年3月份开始销售一款Tablet PC,其技术细节可能会在下个月宣布。早在2007年,苹果就注册了域名islate.com,所以苹果的Tablet可能会叫iSlate,它会有一个10到12英寸的屏幕,售价在600美元左右。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Cisco并购ScanSafe.

最近Cisco结束了ScanSafe的收购,有兴趣可以参照其官网的声明Cisco has Acquired ScanSafe. 从下述IDC的分析报告可以看出ScanSafe确实是业界领导者,符合Cisco的要做就做No.1的市场发展策略。

image

  

阅读全文»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谷歌手机- Nexus One

      最近各处盛传谷歌将推出自己的手机,Nexus One,硬件由台湾的HTC制作,所有软件,包括Android和应用程序,都由谷歌完成。这款手机已经发到谷歌员工手中进行内部测试,预计明年初开始公开销售,有人说最快会在1月5号开始小范围销售。谷歌计划直接在网上零售,同时会通过一家电信公司(可能是T-Mobile)销售。

     下面是泄露出来的Nexus One的技术参数和图片: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没有打分)

有感于国内通讯行业的创新环境

在民间,华为总是被看做追随者,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Cisco是当仁不让的创新者。其实也不尽然。Cisco,路由器的发明者,在路由领域确实很牛,毫无疑问的老大,但是此外创新有限。据说钱伯斯也说过,内部不创新,通过并购解决问题,于是乎消化了无数公司。反观华为,本人从未听说HW的那个产品线是并购产生的,基本都是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大家认为这是跟进,我觉得这勉强也是创新而且很有勇气。对于复杂的通讯系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山寨的了得,HW无线的研发工程师数量至少是数千这个量级。

目前,H已经站在业界的风口浪尖,面临着不知道该山寨什么的境地,必须的创新。但是那种创新方式更好呢,自己干还是并购,我觉得Cisco的更好。一来将创新失败的风险留给VC去吧,二来天下英才并没有都归于HW,H虽然是业界的巨擘,按照首席的话说,除了李一男,没有人PK的过首席:-)

H为什么不并购呢?我个人猜测有如下可能:
1.低成本研发是H的利器,去北美并购公司,花销不菲。
2.以华为的企业文化,并购的员工能否受得了还是个问题,人没了产品有什么用。
3.而国内实在没有什么公司可以并购, 可以并购中兴,但中是国企。如果冒出什么港湾之流的,消灭就可以了。

遥望硅谷的钱潮涌动,国内的IT人士确实非常之羡慕。正是有了钱潮,硅谷聚集了全球顶尖的工程技术人员。硅谷也有不少Startup公司专门做大企业的辅助研发,成立目的就是为了被收购。据说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这方面也不错,cisco专门设点盯着那里的小公司。

反观国内没有了钱潮也就留不住高端技术人员少,留下来的为了谋生大家也找个外企打打工,做点日志管理之类的非核心工作。或者几个人攒个小公司,基于PC架构做一些应用,想高端也高端不起来。

其实这种环境对H的长远发展并不好,靠着美国研究所做架构,国内做工程不是长久之计。建议华为对于国内的对手也采取有好的态度,莫打压,增加扶持,增加并购。如果国内有了很多公司做H的辅助研发,H岂不过的不亦乐乎。

因此作为一个粪青,在这里建议中华这样的巨擘,为了国内通讯产业真正崛起,你们似乎有责任培养创新的环境。
1.莫打压。花钱买有前途技术的小公司,这样才有VC会关注通讯行业
2.更Open,起码让别人知道你有什么,缺什么,已有产品的规格细节别人都不了解,如何给你做辅助研发。
3.对于一线的工程师不要有什么敬业协议,大家都是靠技术吃饭的,缺了谁地球照样转,别搞得人们提心吊胆的。

一个纯普通通讯人的感受,如果比较幼稚欢迎拍砖。

(8个打分, 平均:4.75 / 5)

海外学人-尚义教授

image      尚义现为美国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 – Columbia)计算机系正教授,研究生部主任。尚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大计算机系,1991年获得中科院计算所硕士学位,并于1997年获得美国香槟伊大(UIUC)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在密苏里大学任教以前,尚教授还曾在中科院和著名的Xerox PARC(施乐公司位于硅谷的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

      尚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和智能系统,非线性优化等。点击这里进入尚教授主页。他的联系方式为:

Yi Shang,Professor,
Room 125, Engineering Building West
Columbia, MO 65211, USA
Phone: 573-884-7794
Fax: (573) 882-8318
Email: Click mail to send mail

(3个打分, 平均:4.00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