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2013 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没有打分)

HelloGCC 2013技术讨论会活动通知

HelloGCC 2013将于2013年11月16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办 欢迎大家报名参加

http://huiyi.csdn.net/module/meeting/meeting/info/527/

大会地址: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学楼(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校区)S201教室

http://map.sogou.com/poi/1_09001930973.htm

附近公交车站:保福寺桥南
途经公交车:79路, 86路, 319路, 466路, 630路, 641路, 660路, 运通109线

关于我们:
HelloGCC(www.hellogcc.org)工作组成立于2007年,旨在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共享的技术社区,讨论和学习GNU 底层系统工具,包括 GCC,GDB,BINUTILS等。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这样的技术讨论会,希望通过自由,开放,共享的方式来增进大家相互的交流。

日程安排:

阅读全文»

(没有打分)

揭秘: 浑水公司对网秦的调查报告(原文)!

(没有打分)

湾区评论-科技一周

科技一周

2013/10/26

诗云:“湾区寒暑几十年,评论生花妙笔间。科技兴亡多少事,一周笑过待明天:)”

话说科技大势,盛久必衰,衰久必死。本周,为“湾区评论~科技一周”拉开华丽序幕的,就是一个盛久而衰,新人虐旧的例子:老牌儿HBO被新贵Netflix踹下神坛。

流媒体巨头Netflix于星期一发布了季度财报。姑且抛开Netflix赚多少美金不谈,该份财报中还有一个颇为亮眼的数据倒是值得一提:Q3季度,Netflix新增付费用户130万,在美国的总数量触及3100万,超过老牌儿视频服务商HBO的2900万用户[1]!

HBO是一家基于传统有线电视技术的视频点播服务商,运营已超40年,如今被科技新贵Netflix超越,无疑更加印证了“基于互联网的流媒体交互技术”终将摧毁“有线电视”的大趋势。在如今这样一个手机、平板肆意横行的年代,如何把视频无缝串流至各种移动终端,才是运营商、内容商、广告商、和技术商最为关心的问题。HBO根本无法和一帮生龙活虎的科技颠覆者们竞争。

当然,超越HBO,并不能说明Netflix接下来就可以一帆风顺,因为还有Google的Youtube、Apple的iTunes、以及Amazon的Instant Video,这些科技界的虎王龙霸们,正在前方等着厮杀。现在的Netflix自然不敢,也没必要和这些巨头硬拼,于是就有了与Google的合作。七月份,Googel发布流媒体设备Chromecast,Netflix成为第一个支持该设备的厂商。事实上,这一举措相当成功,的确给Netflix的季增130万用户贡献颇多。

要说这个世道,真是越来越百怪千奇,有靠硬件赚钱而软件/服务免费的(比如,Apple刚刚宣布Mac OS和iWork免费),有靠软件/服务赚钱而硬件免费的(比如,Netflix的机顶盒价格低廉),还有靠广告赚钱而硬件、软件/服务统统免费的。不肖说,这第三类厂商,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贩子”Google了。Google不仅免费了几乎所有的在线服务,Gmail、Google Drive、Google Docs、Youtube,等等,更是把自己推出的所有硬件也都卖到了同类产品里的最低价位,比如这个被流媒体界称为“Game Changer”的Chromecast,售价颠覆性地只有$35美元。

开卖当天,20多万台捆绑了Netflix服务的Chromecast便告售罄,在随后的三个月里,它更是牢牢占据Amazon电子产品类的畅销榜首,连Amazon自己的Kindle系列都自愧不如。保守估计,Chromecast每月的销量应在百万级别。由于竞争对手Hulu直到十月份才支持Chromecast,本季度内,300多万购买了Chromecast的用户,如果想要收看电影或剧集,除Netflix外,别无它选。所以说,称Chromecast是本季度Netflix的一件秘密武器,丝毫也不为过。 

谈到Chromecast,就不得不说一下芯片设计厂商Marvell。Marvell位列全球五大无晶圆芯片设计厂商之一,几乎垄断了存储控制器的市场,这次更为Google提供了核心处理器。其创始人夫妇,戴伟立女士和Sehat Sudajia先生,刚刚于本周共同获得了芯片界2013年度的“张忠谋~典范领袖奖”[2]。该奖项是以世界半导体代工教父,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先生命名的顶级名誉奖项。

当然,Google推出Chromecast,并不是为了做好人来养活Marvell这些芯片厂商,而是为了自己攫取更大的利益。这背后,更蕴含了一场流媒体从商业到技术的世界大战:在商业上,Google凭借Youtube和Chromecast,抗衡Apple、Amazon;在技术上,Google则试图用自家的VP编码格式挑战专业性标准联盟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和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的H.264/H.265标准。

商业与技术的战争,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战场上的胜利无疑会对另一个战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Google此番出击流媒体设备,在多屏互动的商业领域已先行一招,使得它在技术方面的进攻更加顺畅,最简单的手法就是:以Youtube单月超10亿的天量用户为基础[3],挟天子而令诸侯,强推VP系列技术到次世代的超高清视频编码标准里去。

说到Google的VP视频编码格式,在2011年之前,它虽有Adobe的Flash支持,但因为没有MPEG和VCEG联合推出的H.264格式应用广泛,所以并未能引起芯片厂商的足够重视。但在2011年4月份,Google突然宣布Youtube上的全部视频都将被转为VP8格式[4],一夜之间风向大变,所有的解码芯片厂商都不得不做出改动,在之后推出的芯片里均加入了对VP8的硬支持。

现在,新的浪潮来了,下一代超高清视频(分辨率高达4Kx2K)的出现,使得Google获得了一次可以完全压倒H.265标准的机会。在H.265标准还未成熟的时候,Google软硬兼施,一方面全免费,力主自己的VP9成为HTML5 Video的原生格式(H.265并非免费,需要缴纳授权金),另一方面则“逼迫”芯片厂商加入对VP9的支持。

这个年代,硬不如软,芯片厂商全是乖顺的绵羊,面对Google的强大,几无还手之力,除了研发VP9的解码芯片之外,别无选择。但在软件标准方面,HTML5 Video的竞争还未曾结束,Google面对的阻力要略微大些,因为H.265的支持者也为数不少。但即使如此,Google还是有不小的胜算,因为有市场份额第一的Chrome浏览器[5]作为Google的“倚天之剑”来给VP编码背书,试问还有什么力量堪为“屠龙刀”来与之抗衡?HTML5 Video的就范,不过是迟与早的问题。

本期“科技一周”,主要从Netflix的财报说起,论及与之相关的Chromecast的软硬件技术,顺便提了一下芯片界的领袖奖,最后谈谈个人对于流媒体竞赛的看法。

其实,本周的硅谷,新闻多多,比如,Elon Musk把Apple的硬件副总裁Doug Field挖到Tesla来,Android 4.4 KitKat玩儿了一把跳票,Broadcom开裁1500名无线部门员工,Google偷偷搭建海上浮船数据中心,等等。至于那两个“厨子”召开的大锅会(Tim Cook的苹果产品发布会,文厨的GMIC-Silicon Valley),不过是科技界招牌人物侃大山的秀场,其间牛皮上天、唾液横飞,自不在话下,我等小民听听也就罢了,一笑而过,深藏功与名。

 

[1].http://ir.netflix.com/results.cfm
[2].http://www.gsaglobal.org/awardsdinner/2013/morris_chang_winners.aspx
[3].http://youtube-global.blogspot.com/2013/03/onebillionstrong.html
[4].http://youtube-global.blogspot.com/2011/04/mmm-mmm-good-youtube-videos-now-served.html
[5].http://thenextweb.com/apps/2013/10/24/across-desktop-mobile-chrome-used-firefox-ie-opera-combined/

(6个打分, 平均:5.00 / 5)

揭秘: 2013中国互联网100强报告

 前言

作为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今天中国网民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互联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对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客观、有效的分析评价,是深入认识、理解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公众和企业认识了解互联网行业,政府开展互联网行业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本报告基于对互联网企业年度财务数据、在线业务访问量和访问速度体验等多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综合评价,并对在线业务访问量、访问速度体验情况进行专题评价,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支撑,引导互联网行业改进提升服务质量。

感谢主要合作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杰出贡献。同时,感谢蓝汛通信 (www.chinacache.com)、网宿科技(www.chinanetcenter.com)、百度公司(www.baidu.com)、博睿宏远(www.bonree.com)、ChinaRank等企业提供的数据支持,感谢为本次报告提供帮助的社会各界朋友。

因初次开展此项工作,采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尚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欢迎业界和广大网民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今后的报告中及时改进。

  一、研究方法

  (一)术语解释

财务报告:简称财报,指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PV: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或点击量。

首屏响应时间:简称首屏时间,指用户访问某网站首页,在与网站服务器建立TCP连接之后,用户发出获取网站数据请求消息直至收到网站返回的数据首次占满用户终端屏幕的延迟时间。

  (二)评价方法说明

  1、中国互联网100强

阅读全文»

(没有打分)

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电子版

(没有打分)

硅谷公司关系网揭秘--关系其实是一种实力

(没有打分)

透视硅谷创业圈:出身很重要

路透社周四刊登题为《透视硅谷创业圈:出身很重要》(Insight: In Silicon Valley start-up world, pedigree counts)的评论文章称,虽然硅谷号称“只看能力,不看背景”,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人脉和出身却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硅谷也出现过乔布斯这种平民出身的业界大亨,但这其实这能算是例外,绝非常态。中文由新浪科技思远翻译。

以下为文章全文:
硅谷核心价值受质疑
风险投资家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资助过成百上千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但要让他列出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说出一个名字:克里斯蒂安·格奥尔基(Christian Gheorghe)。
这位罗马尼亚移民刚来美国时甚至连英语都不会说,但他却成功从豪车驾驶员,变成了商业分析公司Tidemark的创始人。
这种故事很合硅谷的口味,因为他们总希望以这样的面貌示人:一个纯粹的精英至上的社会;一个不论阶层,不论出身,不论种族,不伦国籍,只认才华的地方。
的确,硅谷一直以来都把这种精神作为它的核心价值:只要够聪明、有激情、懂创意,就能融资,就能创业。
但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种种迹象显示,在硅谷成功创业的关键,与其他精英行业并无本质不同。名校的学位、光鲜的履历、深厚的人脉,这些世俗的成功要素在这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伟大的创意。无名小伙闯江湖的励志故事在硅谷只能算是例外,绝不是常态。
路透社对88家硅谷创业公司进行了分析——这些企业在2011、2012或2013年上半年的“A轮融资”中至少获得过一家硅谷五大顶级风投的注资——结果发现,其中有70家公司的创始人都出身于传统的“硅谷队列”。
换句话说,这些创始人要么在大型科技公司担任过要职,要么曾经任职于人脉深厚的小公司,要么已经有过成功的创业经历,要么出身于三大名校之一:斯坦福、哈佛和麻省理工。
佐证学术研究结论
这份分析中列出的企业只包括接受了Accel Partners、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Benchmark Capital、Greylock Partners或红杉资本资助且地处加州北部的公司。不过,最终结论也支持了很多学术研究的结果:科技创业者的财富水平和教育程度远高于普通人群。
一些来自“硅谷序列”之外的创业者虽然也取得了成功,但他们同样对这个结论深有感触。
Fido Labs创始人米哈尔·乌洛兹尼斯基(Michal Wroczynski)认为,正是因为出生在波兰,才导致他在去年末和今年初的融资中多等了好几个月。“名校的出身和深厚的人脉有很大的用处。”他说。
当然,硅谷也不乏外人通过努力实现辉煌事业的案例。
近年来,Y Combinator等一批全新的创业孵化器向各种背景的创业者伸出了援手,不仅给他们提供建议,还帮助他们推广和融资。这些孵化器似乎已经找到了拥有更多背景的创业者。
“我们接触到许多之前无法接触的创业公司,”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说,“但我们资助的创业公司很多都来自硅谷,而且已经拥有很广的人脉。”
当然,人脉广的人通常也衬得上他们所获得的融资——毕竟,这样的人通常也需要才华和激情才能得到名校的学位,或是在大公司得到一份好工作。
风投否认背景至上
但风险投资家却极力否认个人出身在硅谷创业圈的重要作用,并认为路透社的调查有失偏颇。
“我不认为一个从哈佛或麻省理工来的孩子有什么人脉。”霍洛维茨通过电子邮件说,他还举了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例子。虽然扎克伯格考入了哈佛,但在肖恩·帕克(Sean Parker)把他引荐到硅谷前,他与这里没有任何交集。
霍洛维茨说,考入顶级名校,或在谷歌这种竞争残酷的大公司获得了上佳表现,可以证明一个人的全球竞争力,但这并不表示他们一定能成功。他还补充道,风险投资家不仅看重创意,也重视人的因素,所以必须选择那些资质和名声达到一定水平的创业者。
不过,像乔布斯这样背景平平的人,在当今的硅谷创业圈却越来越少见。更多的创业者都遵循了与Instagram联合创始人凯文·希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类似的发展路径:从斯坦福毕业后加盟谷歌,然后走上创业之路,最终实现人生的辉煌。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罗斯·莱文(Ross Levine)说,与打工者相比,创业者来自高收入、高学历家庭的比例更高。
人脉关系至关重要
根据莱文的一份调查,1979年,创业者年少时的家庭年均收入为88,711美元,而普通人仅为67,548美元。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企业家?”他自问自答道,“你首先得有钱,还得受过更高的教育。”
风险投资家经常说,他们会通过自己的熟人寻找投资目标。红杉资本合伙人麦克·莫里茨(Mike Moritz)在今年7月谈到他们投资的杂货配送公司Instacart时,就曾经描述过这一过程。
“与我们的很多投资一样,一个朋友的朋友告诉我们有这么一家公司,然后鼓励他们的创始人和CEO来跟我们聊聊。”他说。
已经成功融入硅谷的人认为,通过人脉获得这种引荐至关重要。分析公司Mixpanel联合创始人苏海尔·多什(Suhail Doshi)举了一个例子。当他还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读书时,通过颇受技术人员欢迎的Internet Relay Chat聊天服务认识了创业公司Slide的一位工程师。
他通过这层关系获得了到Slide实习的机会,该公司由天使投资人、PayPal联合创始人麦克斯·莱夫琴(Max Levchin)经营。在Y Combinator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从顶级风投那里获得了1000多万美元融资。莱夫琴本人也参与了投资,而多什与莱夫琴的关系则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对我来说是超级重要的导师。”多什说,“他在每一轮融资中都给我们提供了帮助。”
莱夫琴本人之所以能刚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就融入硅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创业者兼投资者彼得·赛尔(Peter Thiel)的邂逅。他们后来共同创办了PayPal。
开放性不及纽约
Greylock的安萨尼利提到缺乏人脉的创业者时说道:“创业者要明白一点:只要努力,就会有人脉。”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布里特·莫林(Brit Morin)2011年创办了一家名叫Brit & Co的手工品网站后很快就拿到了125万美元的融资,今年初又融资630万美元。
她的投资者包括赛尔参与创办的Founders Fund。Founders Fun是Facebook的早期支持者,而莫林的丈夫戴夫·莫林(Dave Morin)则是Facebook的早期员工,他后来离职创办了私密社交网站Path。
在被问及她的人脉是否对融资起到了帮助时,莫林说:“我认为,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明确的商业战略,风投是不会投资的。”
文章开头提到的罗马尼亚移民格奥尔基的案例也很有启发意义。他1989年移民美国,到霍洛维茨认识他时,他已经创办了一家数据库营销公司,以及一家预测分析公司,这两家公司后来都被其他企业收购了。他还曾经在软件公司SAP当过CTO,而且在风险投资公司Greylock担任过入驻企业家(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
换句话说,他当时早已名声在外。
这个布加勒斯特车床工的儿子认为,他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来自距离硅谷千里之外的纽约。1991年,当他还在纽约当豪车驾驶员时,偶然间对一位名叫安德鲁·萨克森(Andrew Saxe)的客户说起他喜欢编程的事情。
萨克森当时经营着一家营销公司,于是便邀请格奥尔基参加面试,并录用了他。最终,他们二人共同创办了软件营销企业Saxe Inc。萨克斯已于1999年去世。
“我获得的第一笔风险投资是安德鲁给的。”他说。如果换成是硅谷,他不确定这种事情是否会发生得这么快。
“我感受到了人们对背景的看重。”他如此评价硅谷。这是一种他在纽约从没有过的感受。
-----
英文全文:

(Reuters) – When asked to name the most notable rags-to-riches entrepreneur that his firm has funded, venture capitalist Ben Horowitz doesn’t hesitate: Christian Gheorghe, a Romanian immigrant who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without speaking English, and rose from limo driver to founder of a business-analytics company, Tidemark.
阅读全文»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苹果2013秋季新品发布会Keynote全过程

(没有打分)

百度:土豪投机移动互联

面对移动互联,百度急了。
这两年,百度股价最高时将近170美元,最低时为82美元,将近跌出了一半。百度的股价历经震荡,呈现V字型,目前恢复在150美元左右。
对于这种V字型的股票价格,有评论认为与IT大环境有关,也有认为是与360竞争密不可分,更有评论认为是百度移动战略裹足不前、行动迟缓的后果。
不管如何,百度正处在移动互联的生死关头。这一次,它重金投入移动互联,这究竟是投机还是重生,李彦宏和李明远能否带领百度成功转向移动互联?

1.投入:不缺钱

百度:土豪投机移动互联

百度有困难了。
传统业务增长缓慢,360新入市场者搅局。在腹部受敌的同时,百度和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一样,正在抢夺移动互联“入口”,竞争异常惨烈。谁都知道,占领移动互联网意味着占领下一个市场。
在这场抢夺战中,百度表现并不坏,但也不好。有数据说,百度在移动搜索市场上所占份额仅为37.5%,远低于桌面搜索市场上的约80%。尽管这个数据存疑,但百度移动搜索市场份额不高是不争的事实。
从数据看危机。去年百度全年营收223亿元,比2011年增长53.8%,去年第四季度利润环比下降7%。而在今年第一季度,百度营收同比增长40%,运营利润率同比下降至37%,其中研发支出增长83%,居高不下。第二季度,百度总营收同比增长38.6%;净利润为人民币26.44亿元,同比下滑4.5%。唯一的好消息是,第二季度,来自移动互联的营收超过10%。
这家只有13岁的企业,提前进入“中年期”:一边是稳定传统业务,保持业绩不下滑,让资本市场好看;另一方面又要增加投入,全力以赴“拿下”移动互联市场。
“何止是百度,在全世界范围看,互联网公司对移动互联都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互联网资深从业者谢文说,从营收看,谷歌、Facebook和推特来自移动互联的比例大概在20%多,有的甚至占30%,并且增长快。这些营收大多来自广告业务。
尽管在今年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的营收数字是10%是一个好消息。这些利润来自何方,移动端的用户贡献率等具体数值,百度并没有披露。在当时的分析师会议中,百度掌门人李彦宏说:“移动端收入情况,等我们取得新进展的时候会公布,但不会按时发布。”
之前,在多个场合,百度高管曾经表示,百度正在逐步增大投资,投向基础设施和研发方面,尤其是在移动互联方面。比如在2011年12月,百度技术副总裁王劲向媒体透露说:“百度有10%的营收实验新业务,而对百度易平台研发的投入远远超过10%。”这个“易平台”是百度首次公开对外宣布的“移动互联”战略。又比如在今年2月的分析师大会中,百度再次声明,将“重点投资移动搜索以及建设移动生态系统”。李彦宏并不认为,由于过多的投资在移动互联方面而会减少利润。
外界评论不一。在最新一期的彭博社商业周刊中,根据24位分析师预测,今年百度的利润将大幅降少。“可以理解,在股价大幅上涨后,人们不禁要问,百度如何才能将近期的投资和收购转化为利润?”该报道认为,百度移动互联方面的战略,如收购了91助手、入股糯米团等大笔投资,会对利润率构成压力。“一些数据已经显示,百度的搜索市场份额已出现下降,而奇虎的份额有所上升。”
如果只从资金的角度看,百度以“不缺钱”的方式推广移动互联战略。内部一位基层员工A说:“我们百度有的是钱,只要能将KPI完成好。比起其他审批来说,移动战略的推广费用轻易申请到。”虽然是一句略微夸张的话,也可见百度对移动互联的重视程度。据悉,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大概有上千人。
百度对移动互联发狠。
另外,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为什么百度的市值会呈现V字型,这与移动互联有多大关系?谢文认为,很大程度上与奇虎360搅局有关。“一开始,资本市场看到360在搜索市场对百度的冲击,一致会调低预期。当看到360的实力有限,作用有限,会慢慢恢复对百度的信心。”
这种观点在另外一个投资人那里得到了验证。这位B先生认为:“从技术看,搜索技术非常成熟。用户使用这两家任何一家的搜索,从大的方面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非要让用户选择的话,也就是使用习惯。360擅长基于客户端的推广,一下能占据10~15%的市场。而百度可以迅速调整战略,将市值拉回来。”
B先生认为,桌面搜索“打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某一家在底层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否则市场不可能有大的变化。而在移动互联时代,还要看双方的表现。”
移动互联的竞争刚刚开始。

 配图:百度近一年的股票价格走势

2.战略:看不懂

说起百度的移动互联战略,谢文仍旧是保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在我看来,这些都不叫战略,顶多称之为战术。”
2011年12月,王劲首次公布百度战略,并将其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百度·易平台,把百度的移动软件打包整合放到手机上;第二步的核心就是要做云生态系统;第三步就是百度云操作系统。”
2012年百度世界大会中,百度云重点推荐“七种武器”,包括百度个人云存储、LBS·云、百度移动云测试中心、百度应用引擎,以及多屏幕Screen X技术、百度移动云应用生成服务和百度移动浏览内核。王劲再次解释推出“百度云三重奏”概念:“第一重”即铺设云基础设施,“第二重”打造新型应用平台,“第三重”共建商业模式。
而在2013年,年轻有为的李明远成为百度副总裁,全面负责移动·云事业部。在诸多的大会中,李明远重点推轻应用,认为解决了“用户在哪里,如何懂得用户的关系;并且有四大优点,第一是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第二破壳检索,智能分发;第三功能非常大,开发者和用户可以获得全能的体验;第四订阅推送,沉淀用户。”

阅读全文»

(3个打分, 平均:5.00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