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QuantumFlow处理器及其战略研究(2):五年之寒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下面是笔者从各方面公开文章中收集整理到的QuantumFlow的一些信息:

× 项目启动时间:2002年Q3或Q4【笔者注:SPP是2002年流片的。CRS-1是2004年推出的。】

×研发耗资:1亿美金

×研发领导:Will Eatherton,Distinguished Engineer and Director of Engineering

×芯片主要定位:边缘(Edge)路由器,企业路由器。

×芯片解决问题:Stateful Service与转发(Forwarding)合一。 【笔者注:如Voice, Video, 防火墙,深度检测等】

×首发系统:ASR1000【笔者注:第二个应用系统是ASR9000。发布时间为2008年11月11日】

×主频:1.2GHZ【笔者注:ESP-5G:900MHz. ESP-10G:900MHz.ESP-20G:1.2GHz】

×晶体管数目:8亿

×(PFE)内存:DDR2。 【笔者注:RLDRAM 】

【笔者注1:两个On-Chip内存控制器(Memory Controller)】

【笔者注2:ESP-5G:256MDRAM. ESP-10G:512MDRAM.ESP-20G:1GDRAM】

×数据报文内存(Packet Buffer):ESP-5G:64M.ESP-10G:128M.ESP-20G:256m

*CAM:外挂TCAM 【笔者注:ESP-5G:10M. ESP-10G:10M.ESP-20G:40M】

×功耗:80瓦

×多核:40,4 Way-Thread。来自Tensica的Xtensa。

【笔者注1:应该不是Xtensa-7和Xtensa LX2】

【笔者注2:ESP-5G:20Core. ESP-10G:20Core.ESP-20G:40Core】

×片内互联(Interconnect):Crossbar Switch

×片外互联:ESI 【笔者注:在将来的新QFPzhong,将是Interlaken】

×数据报文接口:4个10GBPS SPI4.2 。

×工艺:90nm

×流片:德州仪器

×硬件示意图:

×体系结构示意图: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雁过留声

“思科QuantumFlow处理器及其战略研究(2):五年之寒”有83个回复

  1. 陈怀临 于 2009-01-13 3:33 下午

    From the arch diagram, looks like there are 2 memory controller for QF chip.

  2. 陈怀临 于 2009-01-13 4:41 下午

    最新的一些研究信息:

    ×内存:DDR2【笔者注:ESP-5G:256MDRAM. ESP-10G:512MDRAM.ESP-20G:1GDRAM】

    *CAM:外挂TCAM 【笔者注:ESP-5G:10M. ESP-10G:10M.ESP-20G:40M】

  3. 陈怀临 于 2009-01-13 5:05 下午

    笔者注2:ESP-5G:20Core. ESP-10G:20Core.ESP-20G:40Core

    换句话说,QuantumFlow有两个流片。一个是20个核,900MHz;一个是40个核,1.2GHz

  4. a 于 2009-01-13 9:19 下午

    memory接口至少有三.
    1. DRAM.
    2. packet buffer/queue mem这是否也是DDR?
    3. TCAM- look up table.
    上图极其抽象

  5. 陈怀临 于 2009-01-13 9:33 下午

    2应该是DDR。是的。目前思科对QF芯片的资料透露的非常少。一点一点研究吧。至少成为研究其芯片最好的一个研究报告。最后我会整理成一个全文–思科QuantumFlow处理器及其产品战略的研究。

  6. 陈怀临 于 2009-01-13 10:47 下午

    另外,通过调研,感觉ASR9000上的QFP已经是respin的新芯片。在ASR1000上的QFP的性能最大的ESP-20G.也就是20Gbps。但ASP9000应该是能做line rate 40Gbps。其中只奥秘是:思科将其中的4个SPI 4.2的端口换成了四个Interlaken 端口。

  7. 陈怀临 于 2009-01-13 11:02 下午

    ×数据报文内存(Packet Buffer):ESP-5G:64M.ESP-10G:128M.ESP-20G:256m

    另外,多核用的内存是:RLDRAM。

  8. Building # 7 于 2009-01-13 11:17 下午

    基于QFP的ASR9000板子还没出来吧,但是40G线速并且采用Interlaken的信息应该比较准确,QFP负责人曾经在公开采访中说过要做这样的芯片。

  9. Building # 7 于 2009-01-13 11:44 下午

    EEtimes今年四月有份报导,QFP的老大(不是Will Eatherton)说要出40G的基于Interlaken的QFP,看来是用在ASR9000了。

  10. 黄岩 于 2009-01-14 5:39 上午

    Litightreading上有一则新闻,关于Cisco的新一代网络处理器的,QuantumFlow。以前我也一直认为Cisco卖了Tensilica的IP Core,从Cisco的这则注释来看,其实并非如此。Cisco仅仅是用了Tensilica的指令集定义,Cisco完全重新实现了这套指令集。
    Cisco发言人用的比喻有点意思,Tensilica原始实现是内燃机,Cisco的实现是喷气式。喷气式比内燃机马力大,油耗更高,发热量高,研发成本和使用成本也高。从Cisco为研发这个东西投入上亿美元,就可以见一斑。

    http://www.lightreading.com/document.asp?doc_id=149348

    We did not use a third party core. Rather, we leveraged the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ISA) of Tensilica — Cisco then did a clean sheet in-hous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SA to deliver the QFP’s multi-core multi-threaded processor array. You can think of this like making a choice on the architecture for a combustion engine or a jet engine. We chose the jet engine architectural approach and then designed and built the engine from the ground up, incorporating a number of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in the process to make it work faster, more intelligently, and more power efficiently than any other chip in the networking industry today.
    Craig, if you’d like to dig into this further, we’d be more than happy to as we believe our engineers have developed something quite innovative that will greatly benefit our customers. Just let us know. Thanks,
    Doug Webster
    Cisco Systems

  11. ilovebgp4 于 2009-01-14 7:04 上午

    ASR9000的PFE是用第三方EZCHIP的NP3C,不是CSCO自己的,虽然名字也叫什么QutanFlow,但只是Marketing的伎俩而已

  12. 陈怀临 于 2009-01-14 9:33 上午

    关于6,8.

    目前ASR9000系列的2款确实没有QFP,而是线卡上的NP3C做Forwarding。我刚才又把ASR9000的DataSheet迅速的读了一遍。感觉ASR9000和ASR1000系列在市场定位方面还是有不少差异。虽然都是在ER(边缘路由器)等市场上,ASR1000,通过QFP的帮助,更多的是增加Layer4-7的处理能力。

    所以,ESP-40G的ASR1000系统估计会很快出来。主要是看新的QFP的respin。也就是去掉SPI4.2,换成Interlaken端口。

  13. a 于 2009-01-14 9:47 下午

    > 9
    有点跑题.还是很看好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ISA 应该是对网络处理优化过.
    就象cavium octean cnMIPS网络加速指令

  14. 陈怀临 于 2009-01-14 10:17 下午

    我在文中写的“端口SPI4.2″,不要误解成QFP SPI4.2是连接系统10G ethernet 端口。否则,同学们就理解不了为什么4个SPI4.2,但为什么ASR1000最高的ESP才是20G了。

    对ASR1000而已,SIP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线卡(Line Card)。SAP是端口卡。

    QFP是一个可以支持40Gbps线速的NP。其SPI4.2 interface是Packet in/out的接口。但会被Cisco的ESI Interconnect做一次转换。

    我会在下面的章节中写出来。

  15. 陈怀临 于 2009-01-14 10:34 下午

    做了最新的一些补充:

    1. 把端口改成:数据报文接口。从而读者可以理解:Data Packet从通过SPI4.2进入QFP的。

    2. 片外互联interconnect是ESI,而非将来的40G时要有的Interlaken。再换句话说,虽然QFP的线速是40G。但ESI是20G的。

  16. KISS 于 2009-01-15 12:35 上午

    FYI:
    1, Cisco guys had a presentation about QFP chipset at hotchips last year.
    2, Will was architect of SPP, too. And he has a public website

  17. 山石网科 于 2009-01-15 9:16 上午

    QF是好东西,不知道华为什么时候能搞同样级别的处理器出来

  18. a 于 2009-01-15 8:31 下午

    16
    华为有自己的处理器吗?

  19. 陈怀临 于 2009-01-16 7:58 上午

    如果华为把自己还压在IXP2800上,那华为离死不远,就在明天。所以,华为一定在做自己的40Gbps的NP。这都不需要去GOOGLE。

    问题是,这个40Gbps的芯片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好奇的说。

  20. a 于 2009-01-16 4:42 下午

    1. 纯逻辑,不可编程?
    2. n*cpu core加专属高速互连结构?

  21. 过路者windfinder 于 2009-01-17 2:13 上午

    从表面上看,陈先生很了解CISCO的NP, 但其实不然,CISCO的网络处理器没有一款达到单向40G的处理能力,至于这样为CISCO鼓吹吗?我们来这里的人千万不能把商业宣传和伎俩当成宝贝,需要自己去鉴别!华为采用IXP有他的道理,CISCO也使用大量的IXP2805于它的SIP板卡?CISCO在ASR9000采用EZCHIP NP-3暴露了什么?暴露了CISCO在NP技术上是无法和商业NP相比的,或者说CISCO在NP技术上不怎么样!大家可以去仔细研究一下PXF,SPP,QFP在每个版本支持的业务特性和实际的转发能力,就可以发现很多真实的东西。CISCO和HUAWEI都可以轻松收购EZCHIP这类公司,想拥有很容易,关键在于我们在这里觉得如何好的东西对它们来说值得收购吗?

  22. 过路者windfinder 于 2009-01-17 2:19 上午

    QFP在核心结构、处理能力、网络接口、编程方面很像RMI XLR732,谁敢肯定QFP不是xlr732?

  23. softmaster 于 2009-01-17 7:57 上午

    ASR1000吞吐率15Mpps.如果启用加密或NAT业务,那么吞吐量就只有2Mpps.这种性能在电信的业务路由器市场上问题可不小。

    to 21楼:
    毕竟不能指望QuantumFlow芯片高效处理所有的业务。ASR1000和ASR9000市场定位不一样,用EZCHIP来处理QuantumFlow不擅长处理的问题也正常。选择谁看系统设计阶段的偏向了。

  24. SRX 于 2009-01-17 8:06 上午

    RMI XLR732+ EZchip = SRX5000

  25. lurker0 于 2009-01-21 7:11 上午

    大牛们都出厂了 呵呵

  26. lurker0 于 2009-01-21 7:12 上午

    打错了 是出场了 我太郁闷了

  27. 芒果 于 2009-01-30 7:38 下午

    硬件出来只算一半.谁知加软件后性能如何?这么多的核也就只适合网络处理,输入很规范的且同步要求不高.网络开关吗,互不相关都行.
    当年银河加OS后速度降了…到吓人的地步.
    我原来公司做1024个MPU,同步要求太高,准备数据的时间太长,现在还没有应用.我曾想过288个MPU做图象该很好了,可不大现实.

  28. qqdavid 于 2009-09-07 10:30 下午

    对于多核处理器,每个核可以独立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一直存在疑问,它们之间如何分配硬件资源?与虚拟机技术有何区别?希望陈首席给指点一下

  29. 陈怀临 于 2009-09-08 9:55 下午

    经典的虚拟机技术在通信系统中不太用。在通信系统中,经典操作系统被压缩在很小的范畴。许多地方其实被掏空,bypass。

    从操作系统的角度而言,要求线速的通信系统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对整体SYSTEM有比较好的把握。

    许多人懂网络,不懂系统;许多人不懂操作系统,更不懂系统。

    换言之,懂系统的人,一定是懂操作系统的人。但反之不然。

    这个又是学校不可能教出来的。

    教授可以懂网络,懂操作系统,但基本上不可能懂系统。没在刀尖上玩过,不可能知道系统。

  30. aaa 于 2009-09-09 1:26 上午

    对多个核,每个核运行一个操作系统,我也很怀疑,可能实际就是一个FP实例而已,真正要做一个RP的工作,那同步的工作量之大不可想象。

    断章取义,欢迎斧正,呵呵

  31. ASR1k 于 2009-09-09 8:21 上午

    in CRS-1 , cisco introduce a new multicast IPC for Distribute RP sync .

  32. 陈怀临 于 2009-09-09 9:18 上午

    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ASR1000的系统软件架构和人马来自当年思科收购的BCN,一批从Juniper出去的一票人。ASR1K兄弟,确认一下-)?

  33. 陈怀临 于 2009-09-09 9:45 上午

    这个multicast IPC机制确实是一个关键。而且我个人感觉不太好做。

  34. aaa 于 2009-09-09 4:14 下午

    in CRS-1 , cisco introduce a new multicast IPC for Distribute RP sync ,

    我知道有这个东西,但那是用在control plane的,IOS和IOX的定位完全不同,IOS还在想如果在中断中完成一个数据包的转发,IOX已经完全定位成分布式的网络管理配置了,IOX的转发能力就是bullshit

  35. aaa 于 2009-09-09 6:11 下午

    这个multicast IPC机制确实是一个关键。而且我个人感觉不太好做。
    可靠的就不好做,不可靠的就好做,呵呵
    我想这个机制还要依赖它的那个微内核,

  36. 陈怀临 于 2009-09-09 6:13 下午

    aaa,你把问题点出来了。本来我是想在以后的分析文章里讨论的:-)。是的,可靠的和有序的multicast组通信对Distributed RP是很重要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infrastructure。

  37. ASR1k 于 2009-09-10 5:45 上午

    我在想啊, 为什么要IOX也有转发能力呢… 莫非很多feature还要软件转发? 这可真好玩了…

  38. aaa 于 2009-09-10 2:36 下午

    确切的说应该是,IOX能够转发,但是这个功能用不用,怎么用,做什么用,就是整个系统架构的事了,只是说跟IOS比,已经不是重点了。当然现在哪怕用IOS的平台,软件转发也不是主要用途了。

  39. ilovebgp4 于 2009-09-10 10:10 下午

    multicast IPC不是什么新技术,Redback(now ericsion)也有他们的P2MP IPC,估计是类似的东西。只不知道和IOX谁先谁后,我猜Redback应该更早一些。

    另32楼说的对,ASR1K是Michael Beesley带着一票人靠的,产品设想来源于Michael Beesley 2004年离开juniper后创立的BCN公司.

  40. ASR1k 于 2009-09-10 10:41 下午

    aaa又错了一次. IOS XE压根就没有fastpath了. 哈哈.不是不做主要用途, 而是压根就没用.

    To ilovebgp4 , asr1k 主要设计是will 做的, 他做完SPP就来做的QFP. 主要功劳还是他

  41. ilovebgp4 于 2009-09-11 12:12 上午

    呵呵,我不是cisco员工,所以不敢肯定ASR1K里每个模块具体由谁来做,但从Cisco新闻稿来看这个产品应该是由Michael Beesley负责的;

    具体可参见http://newsroom.cisco.com/dlls/2008/hd_030408c.html

  42. aaa 于 2009-09-11 1:05 上午

    aaa又错了一次. IOS XE压根就没有fastpath了. 哈哈.不是不做主要用途, 而是压根就没用.

    我说是fastpath了吗? 我也没说IOS XE啊,我说的是IOS.

  43. aaa 于 2009-09-11 1:18 上午

    Will懂软件吗?他只是做芯片吧。Tli懂硬件吗? Procket主要靠谁?

  44. ASR1k 于 2009-09-11 2:19 上午

    呵呵, 说will不懂软件就大错特错了, 好好看看ESP上面有啥东西吧..

  45. 陈怀临 于 2009-09-11 5:49 上午

    我想你们在说Bill(William的nickname),Procket
    的cofounder?他离开思科了,现在给任正非打工。

  46. 李克 于 2009-09-11 6:08 上午

    据说任教主挖了一些业界大腕做数通

  47. KISS 于 2009-09-11 9:32 上午

    在说will eatherton啊.
    @aaa, 像QFP, SPP这样的chip architect, 不懂软件是不可能的, 不然最关键的 app/workload characterization, benchmark design没法做.
    will现在是软件的头了吧? 以前的软件无法充分挖掘芯片性能?

  48. ASR1k 于 2009-09-11 6:58 下午

    以前大概是Hsien-Chung Woo在管这方面的事情, 他最近会离开cisco, 于是全部归will管了. 至于您说的无法充分挖掘芯片性能. 在转发平面都是will的人干的. 应该还好. 毕竟给上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API.用起来也很方便

  49. aaa 于 2009-09-11 7:22 下午

    软件的头管产品线,或者硬件的头管产品线,都很正常,will以前只是个DE吧,cisco的fellow里面有硬件出身的吗? 懂软件这个概念太泛,看个人的定义了,看过tony li当时给procket设计的网络操作系统吗?bill至少我读他的PPT看不出他对软件有多理解,对系统的架构嘛,倒是还可以。

  50. 陈怀临 于 2009-09-11 7:25 下午

    思科现在有多少个Fellow?多少个DE?有没有老中冲进去的?老中的地位确实要加强呀。。。

  51. aaa 于 2009-09-11 7:30 下午

    老中有啊,发明jpeg的那个,叫 chen wen,中文名忘了。

  52. ASR1k 于 2009-09-11 11:30 下午

    ISIS TLV 137那个人现在是principal engineer, 跟DE也差不多了..

  53. ASR1k 于 2009-09-11 11:32 下午

    will 可能算是比较少的即是DE 又是 Director的人物了.. 然后我看过他们team写的东西, 外人可能不大清楚, 自己人绝对会明白.

    说简单点, 9k换Ezchip推出这么快, 很大程度上就是will以前在SPP和QFP上的架构做得好.

  54. 陈怀临 于 2009-09-12 10:45 上午

    我也才反应过来,你们在说Will Eatherton。他确实很优秀。他的简历在网上都是公开的。我写QuantumFlow时看过他的。他好像还去Stanford 计算机系讲了一次QFP,但不给Slides:-)。给我郁闷坏了。

    Feb 2008 – Present Cisco Systems San Jose, CA
    Director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SR 1000
    May 2006 – Feb 2008 Cisco Systems San Jose, CA
    Director for Quantum Flow Processor Software Development
    Sept. 2002 – May 2006 Cisco Systems San Jose, CA
    Architect for Quantum Flow Processor (QFP)
    Feb 2000 – August 2002 Cisco Systems San Jose, CA
    Line Card Architect for CRS-1

    这个简历太狠了。世界级的人才,至少在通信领域。

  55. 阿来 于 2009-09-30 10:38 下午

    做3G一样做数通~~~

  56. 陈怀临 于 2009-10-02 8:57 下午

    是的,这是华为目前重中之重。一定要挖掘巨大的数据通信的资本增长点。

    就技术复杂度而言,数据通信比接入等要略微难一些:-)。也比3G难一些:-)。

    但是,只有有信心,有胸怀接纳人才,华为数通一定能成功。

  57. 李克 于 2009-10-02 10:53 下午

    数通比接入难的不是略微,从接入转数通的痛苦,和从数通转接入的幸福,转过的人才知道

  58. 陈怀临 于 2009-10-03 6:45 上午

    Heeeeeeeeee. 我这不是怕伤害到做接入的同志们的感情吗。是,数通比接入难多了。。。。。。

    也希望华为数通的战友们欣慰一下。陈首席理解你们。你们在华为受委屈了:–)

  59. 李克 于 2009-10-03 1:56 下午

    是啊,做难的东西还比别人做容易的东西挣得少,可公司也不能让贡献利润多的人挣得比利润贡献少的人少,否则这冤枉可能更难搞定,此外,如果了解一下H数通的历史,那真是血泪史啊:
    00年搞定NE16/08/05系列,标记这H数通开始摆脱仿制C/MOTOLORA的历史,开始接近C的高端产品C75
    01年和AL同步做基于IBM Ranier的router,但H成功商用,达到C12K的水平,此时为H数通目前达到的最高点,居然开始美国市场攻势。
    02年IT泡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近三年不招人,不涨薪,少分红奖金,末位淘汰,是H数通血泪史的开端
    02年,港湾已经成型,从H挖走进一半的骨干,和技术上所有的IP技术积累
    02年末和C的官司,另不少人春节都不能过,最终H数通被美国禁售N年,并使得和3COM这个数通的没落贵族的合资成为必然。
    02年是H数通的滑铁卢
    03年,主要为C官司带来的H3C合资成立,又近一半数通资源被分,2年多的时间,H数通仅剩01年的1/4,导致产品团队不得不合并,产品线几乎何入固网,03年是H数通的最低谷
    04年,港湾成为H的最大对手,在IP DSLAM, 交换机,10G交换机和路由器上已经领先,H被迫OEM ACVIC的产品做NE5000,C推出40G的CRS,这一年H数通几乎重新回到了起点,开始猛招人,这一年是H数通最耻辱的一年
    02/3/4年,H选择战略投入3G而不是数通,数通冤枉,但从后面无线的成就看,公司策略决策正确,两个孩子不能都上大学的情况下,只好牺牲一个。但是在以速度取胜的IT/IP,这对H数通几乎是致命的打击,结果就是保留数通不死而已,以待以后伺时东山再起
    05年AL的以收购硅谷timetra的成功,推出新ME方案和产品开始发力,H的40E/80E/5000E在攻坚中,开始成立海思做10G/20G ASIC,开始彻底打击港湾,H数通开始看到一点希望
    06年在IP高端新品遇到巨大硬件芯片障碍,几乎无解,艰难中前行,港湾彻底失败
    07年40E/80E/5000E开始市场斩获,新的挑战开始,主要是内部受到光网的挑战
    08年H数通经受住内部PK,H开始战略性投入IP,从业界开始挖数个大腕加盟
    H在大型软硬件商用系统设计上在国内无论如何也算是走在最前列的,其中的系统架构师的数目和能力也代表国内的最高水平,但和业界标杆比,还不是一个level,所以挖海外高手加盟是正确决策,否则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不知道还要多少年。
    无线的潜力已经毕现,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基本定了,在ALL IP的趋势已定的情况下,数通成了决定H5年后命运的关键,所以提出像做3G一样做数通,当然内部政治斗争还是不可避免,但只要任教主认定了,任没倒之前,一切还在任的掌控中。H的研发主力其实还是深圳,包括上研也是在深圳鼎力扶植下才掌握了无线的核心管理和开发,当初在上研做不成的都要到深圳做,再搬回上研,在深圳眼里,北研是没人扶的阿斗,境遇可想而知,即使目前看,以后的命运仍然难以预测,对于数通,不能充分利用美研所,数通就不能在5年内真正崛起,AL如此,H也得如此,因为IP在硅谷,和无线在欧洲不同,5年内国内的数通还是远达不到硅谷的level,所以利用美研所,招聘老外,尤其是华人加盟是必走之路,可以看到,Z如果要真的在数通上挑战H,也会following H的这条路。欧研所只是附属
    H要挑战C,一个是搞定美研所,一个是进军企业网,5年的时候再看H

  60. 陈怀临 于 2009-10-03 8:26 下午

    李克,一片金玉良言。我个人建议抄送丁总审阅。

    北研所一定要扩大数通在美研所,特别是硅谷的规模。

    单靠自己是不能跳跃式发展的。一定要拉帮结派–吸纳人才。

    华为一定是山头林立。这一点不承认就是脑残。GCD都有派别,华为没有?反正我傻,我不糊涂。

    北研所和原来数通人马在华为处于弱势群体。含辛茹苦。一定要通过美研所,大量招聘外来和尚。通过外来和尚,例如洋人,与华为得势之群体做正确的路线斗争。这样才能确保数通的技术路线在正确的方向迈进。说句得罪人的话,许多高管还是对洋人有敬畏三分。。。

  61. mpc8240 于 2009-10-03 11:01 下午

    李克的这个HW数通历史概括真精辟!!

  62. 李克 于 2009-10-03 11:41 下午

    唉,H的高管远比我聪明,他们其实已经大体按照陈首席的思路做了,招聘高端的海外华人加盟估计也在做,所以H才说大建议不鼓励,小建议,要奖励,其实就是说了一个近似的真理:群众永远是大傻瓜,即使他们真的是历史的创造者
    任何公司,越往高层,越多政治,没有政治素质的人,进入高层也得出来
    用高端海外华人才不只华为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的重要方向,否则国家几十年海外华人的核心能力是太浪费了,夸张点说,不利于好这个优秀资源,中国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速度会降低至少20%

  63. JackBauer 于 2009-10-04 5:27 上午

    北研真的要加大投入吗?恐怕未必。
    我听到一种说法,H高层觉得北京人力成本太高,有意把一些产品从北京移到南京。

  64. 李克 于 2009-10-04 6:45 上午

    人力成本高多少咱不清楚,但流动率应该是高一些,人力成本真是很难受的事,公司要统一平衡,要求质量还得考虑银子,结果就是人数是上去了,总体质量下来了,关键是将才不足,因为猛将必拔于士卒,士卒是猛将的基础,中间力量是难以空降的,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并且中间力量一般业界也没有外部空降的方式,士卒质量不行,中间的猛将必然短缺,滥竽充数,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效率,结果人力成本反而更高。从结果看,南研所之前做的是可以和北研有得一比的,但本质上,北研所做不好,其实主要不是北研所自己的问题,是公司最高层的问题,如果说是北研所的兄弟不努力,那确实是冤枉大了

  65. 搜狗拼音 于 2009-10-04 7:44 上午

    李兄是H的吗?是北研的??

  66. 陈怀临 于 2009-10-04 7:53 上午

    李克是比较狠。即使现在不是华为的,当初也是华为的,而且对数通的事情知道的比较多的。。。。反正非等闲之辈。。。

  67. 李克 于 2009-10-04 8:32 上午

    陈首席过讲了,我是北京的,经常和北研的普通人混在一起,但所了解的都不是秘密,只要愿意了解的,比如从天涯上等,都是可以知道的,因为个人比较挫折,无聊的时候,就对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华为(要删华为贴的兄弟除外:)多想了一些。
    我个人失败的经验是:能说的人,很多都是真本事不大的,我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最佩服实干的有真本事的人

  68. 陈怀临 于 2009-10-04 8:42 上午

    记得有句话讲:最狠的是:能干又能说的;次之为:能说不能干的。再次之为:能干不能说的;最差的当然就是不能说也不能干的。

  69. 李克 于 2009-10-04 8:52 上午

    我倒是觉得能干不能说的要排在能说不能干的前面,不只是领导喜欢,能干的真的是有用,关键时刻真能顶上去。我也是一大把年纪了,没混出啥样来,说起来都是一些特别惭愧的男人的事,所以是真的特别想做点实事,随便干啥工种,哪怕是开个小店卖点什么都行,只是不是英雄,却仍然气短呀:)
    中国移动的IPV6,我很感兴趣,首席有没有相关的可以发表一下的文章?

  70. 陈怀临 于 2009-10-04 10:39 上午

    我请教一下高飞同志。他对中国IPV6一直跟踪。。。

  71. 李克 于 2009-10-04 12:54 下午

    多谢首席了,多点能聚在一起干实事的人,活着才有点意思

  72. 陈怀临 于 2009-10-04 2:08 下午

    经五丈原–抄送李克(强)同志:-)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73. 帅云霓 于 2009-10-04 4:58 下午

    To 陈首席:
    [记得有句话讲:最狠的是:能干又能说的;次之为:能说不能干的。再次之为:能干不能说的;最差的当然就是不能说也不能干的。]
    这其实是一个很悲哀的排行,如果第二位和第三位对调则在还不过了。

  74. 李克 于 2009-10-04 10:05 下午

    陈首席是性情中人,fun:)

  75. 路人甲 于 2009-10-05 10:38 上午

    最狠的不是能干又能说的人,是能干而不说的人,是用干把说搞死的人。

  76. 李克 于 2009-10-05 11:01 上午

    那是传奇故事《货币战争》里的柴菲尔德

  77. alrn 于 2010-09-09 12:26 上午

    陈怀临 于 2009-10-02 8:57 下午
    是的,这是华为目前重中之重。一定要挖掘巨大的数据通信的资本增长点。

    就技术复杂度而言,数据通信比接入等要略微难一些:-)。也比3G难一些:-)。

    但是,只有有信心,有胸怀接纳人才,华为数通一定能成功。

    为什么比3G难点呢?不认同!
    无对比性,术业有专攻呀!
    HW是追赶者,数据通信是C,无线通信是E///,HW都是让他们恐怖的对手!

  78. 胖子 于 2011-12-29 6:18 下午

    小弟在HW做了几年接入网维护,感觉太接近用户了,维护很难的,配置经常变,产品架构也复杂,比如UA5000,宽带,语音,窄带,什么乱起八遭都有。高端路由器离用户比较远,配置好后,客户应该也不会轻易动的吧。

  79. 李克 于 2011-12-30 7:44 上午

    你如果做几个大数通项目的交付和运维,会对天天欲哭无泪的感觉更深刻一些。
    回看几年前的留言,都有点怀疑这个马甲是不是真的。
    HW真的发力企业网了,比传统的数通还发大力。
    唉,岁月蹉跎,垂垂朽物,愧煞看客

  80. 北落 于 2011-12-30 9:44 下午

    H的数通要进前三先把自己的版本搞好再扯淡
    同一硬件平台每年都要升级 升级后命令差异还很大 实现原理也不停的改来改去 补丁更是层出不穷
    一个版本什么功能都想做进去 大而全的东西从来就不是啥好东西
    另外华为的文化会导致数通长不起来 以前bras南京在做 本来挺稳定的 结果切换到北京 南京那帮人跑了很多去中兴和华为对着干
    北京的一做版本全改掉了 实现和以前差异点不在少于三十处以下 同时bug一堆一堆的 而且居然能出现硬件升级被挂的现象
    同时很多功能性的东西华为做的并不好 虚拟路由器 策略这些不管对外怎么吹嘘内部的人才知
    道有多烂
    而且华为内部信息不共享 很多数通的资料别说客户 自己的人都没有。曾经因为一个实现问题问公司支撑专家 居然不知道 又转去研发 问了好几个人终于有人知道了 还只是知道可以实现但是具体怎么配置也不知道 还是后来自己想办法搞了个实验室自己拿着配置手册硬给对出来的
    而且华为内部就没有什么好数通资料 全是一色的胶片-此胶片包括word ppt excel等 全部语焉不详 看得人云里雾罩的 很多内部人只能拿着思科juniper rfc在那里看 说实话rfc这种对于华为人来说是一种痛苦因为很多人看到英语就苦逼 理解上更是千差万别 何况产品实现和rfc也不是一定相关的
    华为外来和尚水土不服的多了去了 首席不是就已经跑了么

  81. 李克 于 2012-01-03 5:31 上午

    楼上至少是在H深入工作过的,比较了解细节,H数通每前进一步都非常难,缺少中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将军,难

  82. 星空 于 2012-01-07 6:36 上午

    华为现在做得怎么样了

  83. 高飞 于 2012-01-08 12:34 上午

    老帖子,老人,新评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