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谷歌技术专家发布互联网查询网站Cuil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image      一家新的互联网查询网站,cuil,昨天正式公开,并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访问量过大,曾造成其服务器一度当机,但目前已经恢复正常。cuil的发音和‘cool’一样,界面也有些新新人类的感觉,黑底蓝字,查询框带有typeahead功能。

      cuil引起关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其创始人是互联网查询的专家。Anna Patterson和Russell Power来自谷歌,Anna的先生Tom Costello曾是Xift的创始人,还有Louis Monier,曾是Alta Vista的CTO和创始人。第二点,cuil宣称他们目前建立索引的网页已经超过谷歌,达到1200亿页(不过,谷歌最近曾宣布他们的索引页面超过1万亿)。cuil还宣称他们建立索引的成本只是谷歌的十分之一,同时采用了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所以查询结果更准确。

      cuil公司成立于2005年,目前有雇员30人,总部位于硅谷地区的Menlo Park市。cuil公司已筹得风险基金3300万美元,投资来自Greylock,Tugboat Ventures,和Madrone Capital Partners。

(3个打分, 平均:5.00 / 5)

邓稼先传

《邓稼先传》全书下载

(3个打分, 平均:5.00 / 5)

邓稼先传–邓稼先图片集(10)

 

                                                           

                                                                                                                                       

【笔者注:右一邓稼先】

                                                                                                                                   

【笔者注:后排邓稼先夫妇】

 

                                                                                                          

【笔者注:邓稼先全家福】

                                                      

                                           

【笔者注:右三邓稼先】

(5个打分, 平均:4.20 / 5)

唐稚松院士生平

【笔者注:这是来自科学院软件所唐稚松院士治丧委员会发布的唐稚松院士生平。】

唐稚松(1925-2008)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我国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他为我国科学事业的振兴兢兢业业奋斗近六十载,贡献了毕生精力,于2008年7月21日3时31分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3岁。唐稚松先生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1925年8月7日(农历),唐稚松先生出生于湖南长沙。因生父唐子诚贫病早逝,他自幼过继给寡伯母朱纯轩为子。其祖父唐成之,以藏中医书闻名湖南,是清末民初在长沙最早创办新型学校的人士之一。
1940-1944年,唐稚松先后在湖南长沙著名的明德中学初中部和省立第一中学高中部学习, 1945-1950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及清华大学哲学系本科学习。在学期间,他文理各科成绩均很突出,尤以诗词受重于师长。
1950-1952年,唐稚松先生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专业为数理逻辑。1952年8月至1956年10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讲师;1956年10月至1962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逻辑室助理研究员;1962年10月至1985年3月,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85年3月起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唐稚松先生是我国计算机科学和软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在结构程序设计理论、程序语言、形式文法、汉字信息处理、软件工程等多个方面均有卓越建树。他在关键时刻发表的指导性的论文,对我国计算机科学和软件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早在1965年,唐稚松先生在《数学学报》发表了一篇关于计算机指令系统性质的论文,提出转移指令可用循环替代。这一重要结果比国外同行的类似结果早发表一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分析总结了国际上结构程序设计研究方面的大量资料,完成了长篇论文“结构程序设计与结构程序语言”。在此基础上,他设计了一个广谱的结构程序语言,取名为系列化语言族,简称XYZ系统。1978年,唐稚松先生在IFIP(国际信息处理协会)专家组会议上,介绍了XYZ系统的概念及设计思想,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1980年,他成为来自中国的第一位IFIP专家组成员。
1979年,唐稚松先生应邀访问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此后又应邀先后到欧美和日本等国的3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讲学和访问。在此期间,他为XYZ建立了时序逻辑基础。1983年IFIP巴黎大会上,他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执行时序逻辑语言XYZ/E。该语言第一次将状态转换的控制机制引入到逻辑系统之中,又第一次将这种时序逻辑形式化理论与最新软件技术结合起来。这一成果被国际著名计算机专家称为软件工程领域中发展可执行时序逻辑的先驱。由于在基于时序逻辑的软件工程环境理论和系统方面的研究成就,他荣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1996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唐稚松先生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包括图灵奖获得者A. Pnueli教授在内的众多国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1995年,由斯坦福大学Z. Manna教授提议,国际学术界为庆祝唐稚松先生70寿辰在北京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由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
唐稚松先生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并著有诗词作品集《桃蹊诗存》(桃蹊是他的笔名)。专著《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99、2001)获2003年国家图书奖正式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唐稚松先生曾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自然科学进展》、《Journal of Symbolic Computation》等杂志的编委,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顾问、中文信息处理学会常务理事、自然辩证法学会理事等;曾任武汉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大学、贵州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唐稚松先生治学严谨,极力维护科学的尊严,对学术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计算机理论和软件方面的人才,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经常教导学生,作为科研人员,首先应具备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科学研究是探索真知,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投机取巧。
唐稚松先生热爱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了一生。在他访问斯坦福大学将近结束时,曾有美国记者问他,以他所具备的条件,为什么不争取留在美国?他回答很简单:“我爱中国,她是我的祖国,我在美国没有根。”(纽约时报杂志,1981年11月15日)。他早在1949年从香港启程回北京时以及八十年代初访问美国时的诗作都明确地表示了这种心迹:“刘郎不是天台种,愿与苍生共有无”,“蚕为献丝甘自缚,蛾因恋火以身投”。他认为这是一百多年来受尽欺凌的中华民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唐稚松先生用他无私的奉献精神、伟大的爱国热忱和过人的聪明才智谱写了精彩的人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的逝世是软件所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怀念唐稚松先生,沉痛悼念唐稚松先生!

唐稚松院士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唐稚松院士2008年7月21日

(3个打分, 平均:4.67 / 5)

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唐稚松院士逝世 享年83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唐稚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唐稚松先生逝世后,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刘延东、李源潮、张高丽、路甬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丁石孙、Amir Pnueli、姚期智等海内外著名学者,及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均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唐稚松先生1925年8月7日生于湖南长沙。1952年起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讲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逻辑室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85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唐稚松院士是我国计算机科学和软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在结构程序设计理论、程序语言、形式文法、汉字信息处理、软件工程等多个方面均有卓越建树。1983年,他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执行时序逻辑语言XYZ/E,该成果被国际著名计算机专家称为软件工程领域中发展可执行时序逻辑的先驱。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微软的BrowseRank,挑战谷歌的PageRank

image      地球人都承认,谷歌公司的互联网查询做的好,别人没法比,但还是有很多人在不断的尝试新的算法。谷歌查询的核心算法叫做PageRank,这其中的‘Page’,可以是‘页面’,也可以指算法的最初作者,也是谷歌的创始人,Larry Page,估计两个含义都有。PageRank算法简单来说,就是用大量互联网页面中的链接来判断各个页面的重要性。越多的页面中有链接指向你,你就越重要;越重要的页面中有链接指向你,你就更重要。也就是说,雅虎主页中有一个链接指向你的网站,和你哥们儿王大毛主页中的一个链接指向你,在谷歌的PageRank算法中,其重要性不太一样。当然,以上描述不能算严谨,喜欢刨根问底的看官,下面是PageRank的定义:

PageRank is defined as follows:

We assume page A has pages T1…Tn which point to it (i.e., are citations). The parameter d is a damping factor which can be set between 0 and 1. We usually set d to 0.85. There are more details about d in the next section. Also C(A) is defined as the number of links going out of page A. The PageRank of a page A is given as follows:

     PR(A) = (1-d) + d (PR(T1)/C(T1) + … + PR(Tn)/C(Tn))

Note that the PageRanks form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ver web pages, so the sum of all web pages’ PageRanks will be one.

还觉着不过瘾的看官,这里是介绍PageRank的论文,作者是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当时还是斯坦福的学生,Sergey Brin和Larry Page。

      本周新加坡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微软公司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个新的互联网查询算法,称为BrowseRank。他们的想法是,PageRank赋予了太多的权利给网站开发人员,他们可以决定哪个网站更重要,而使用互联网的广大用户,却没有话语权。BrowseRank算法要从用户的角度看问题,统计页面的访问量,访问越多的页面就越重要。

      BrowseRank的想法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但互联网查询现在是一个数十亿美元的生意,谷歌公司中从事这项研究的人上千,现在使用的算法复杂程度远非最初论文中描述的可比。所以,笔者并不认为BrowseRank算法的出现会对谷歌构成什么威胁。BrowseRank也不是第一个挑战PageRank的算法,本人就看到过很多个。如果每个新算法都要写一篇文章介绍,兄弟我就甭干别的了。

      嘿,那你为什么要单单评论BrowseRank呢?

      坦白交代,因为该论文的作者是中国人。第一作者来自北方交大,其他作者还有来自微软北京研究所,南开,中科院,和北大。论文原文在这里(英文PDF文件)。在计算机研究领域,中国人发表的有意义的论文还不多,这里要鼓励一下。

      再回到技术上来,BrowseRank能否成功不好说,但它提出的想法有点意思。谷歌的查询是做的不错,但不是十全十美。很多人从事SEO, Link Farm,钻谷歌的空子赚钱,这就说明他们的算法还有很多漏洞可钻。笔者也同意应该加入互联网用户的声音,用一个网页的浏览数来表示其重要性,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不过,这可以用在大的网站中,但用户少的网页可能很难统计流量。这些小的网页,还是用PageRank会更准确。另外,统计流量,大概要通过用户端的浏览器,IE,Firefox,或使用Tool Bar,这两种办法都会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微软拥有IE,在统计用户流量上,可能会胜谷歌一筹。

      我们来留意一下,微软的BrowseRank是发一篇论文就完了,还是真要做下去。如果真会做下去,根据微软的传统,等他们做到3.0版,搞不好还真会是一个不错的产品。

(3个打分, 平均:5.00 / 5)

揭开IPV9的神秘面纱–“IPv9”公开信息统计

以下是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的关于“IPv9”的公开资料,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v9根本是没有被业界承认的编号,不过是所谓“IPv9”开发团队自己冠名的。

1,国际标准文档* RFC1606
该文档只提到了IPv9如何应用,并没有说明IPv9协议本身。

2,网络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IPv9
注意其中这段话:In 2004, a Chinese project called IPv9 was briefly mentioned in the press as a possible competitor to IPv6. The proposal had no affiliation with or support by an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body, and appears to have gained no traction even within China.

3,“IPv9”相关专利
* 对比这篇在新浪上发布的新闻:“IPv9专利拥有人:十进制网络不是第二个汉芯”
谢建平:我也听到有人把我们跟汉芯挂在一起,这是不能挂在一起的。上海交大当初是体制出了问题,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交大与上海。我、交大、汉芯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舆论不能随便给扯在一起。我们与中科院签过协议,与浙大之间也是正规合作。我在中央党校那天把一些申请的专利拿了出来,在那么多国家拿到这些专利很不容易,因为涉及到外国人的经济利益,很多都是经过努力与斗争才成功的。

*在看“IPv9”官方网站 http://www.em777.net  上有关“IPv9”知识产权的文字:
1、授权的专利
《采用全数字码给上网的计算机分配地址的方法》和《联网计算机用全十进制算法分配计算机地址的方法》(详见附件一)。
2、申请的专利
《将联网的计算机和智能终端的地址统一编制和分配的方法》、《十进制数网关》、《一种IPV9/IPV4 NAT路由器》、《一种IPV9网站浏览器插件》、《一种新一代IPV9路由器》、《一种联网税控系统及其方法》和《数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装置》以及"新一代安全可靠综合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总体设计专家组"成员单位相关的各种网络资源、终端设备、网络传输和信息平台等方面专利计90多项。

* 专利搜索引擎 http://www.google.com/patents
搜索 xie jianping,在所有涉及他名字的专利中,和“IPv9”或“ten digit address network”相关的专利为0

* 中国专利信息网 http://www.patent.com.cn/
搜索从1985年到2008年有关十进制网络、”IPv9″的专利,如下:
- 联网计算机用全十进制算法分配计算机地址的方法 (发明专利)
摘要:一种联网计算机和智能终端用全十进制算法分配计算机地址的总体分配方法,其通过计算机和智能终端的各种输入设备输入到计算机,并将各种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并通过各种传输介质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联网计算机和智能终端的外部地址与计算机内部运算的地址对应编制。这种新的地址分配方法,能够为将来因特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地址空间,同时这种新的也给各种个人信息家电和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等现象及个人通信终端的应用提供了足够的地址,而且还保证了地址结构可以有更多层次。
结论:和“IPv9”相关的“核心专利”
- 采用全数字码给上网的计算机分配地址的方法 (发明专利)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全数字码给上网的计算机分配地址的方法。由入网号码、电话号码、分类号码组合的全数字编码构成;所述电子邮件邮箱的地址也可采用全数字编码的方式,由用户名数字号码和该邮箱所在的邮件服务器的域名的数字号码组成。按键拨号电话拨通或计算机键盘输入其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并链入相应的数字码,通过专用软件的转换,便可访问电子信箱或浏览国际互联网。便于记忆、管理,分配地址不会重复。
结论:没有涉及十进制网络和IPv9
- 用数字域名系统统一解释IP网络地址的系统 (实用新型)
结论:和“IPv9”直接相关的“核心专利”
- 自动生成IPV9地址和查找所对应IP地址的系统 (实用新型)
结论:和“IPv9”直接相关的“核心专利”
- 数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装置 (实用新型)
结论:非“IPv9”的“核心专利”
- 二维及以上多维条码标识的数据格式方法及其联网应用      2007年2月14日公开日
结论:尚未授权
- 寻人系统                                                                 2006年11月15日公开日
结论:尚未授权
- 一种联网税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2005年8月3日公开日
结论:尚未授权
- 一种通用中英文数码网址或域名                         2005年8月10日视撤日
结论:无效专利
- 联网计算机用全十进制算法分配计算机地址的总体分配方法  2001年10月17日视撤日
结论:无效专利
- 将联网的计算机和智能终端的地址统一编制和分配的方法    2004年9月8日驳回日
结论:无效专利
- IPV9协议路由器                                                                    2006年2月22日视撤日
结论:无效专利
- 新一代IPV9协议路由器 (实用新型)                                   2008年1月23日因费用终止日
结论:无效专利
- IPV9网站浏览器插件                                                            2006年4月5日视撤日
结论:无效专利
- IPV9/IPV4NAT路由器 (发明专利)                                   2006年5月3日驳回日
结论:无效专利
- IPV9/IPV4NAT路由器 (实用新型)                                    2007年12月26日因费用终止日
结论:无效专利
- 十进制数网关                                                                          2006年9月13日视撤日
结论:无效专利
- 用数字域名系统统一解释IP网络地址的方法及系统          2006年1月25日视撤日
结论:无效专利
- 自动生成IPV9地址和查找所对应IP地址的方法及系统      2006年1月25日视撤日
结论:无效专利
- 一种网络电话                                                                           2005年8月17日视撤日
结论:无效专利

从以上数据看,和IPv9相关的专利,没有国外专利,均为国内专利。其中已授权专利5项,未授权专利3项,无效专利12项。在已经授权的5项专利中,与“IPv9”技术本身有直接关系的专利为3项,其中2项为实用新型专利。

4,国内学术期刊
张永晖,蒋新华,林漳希,IPv6与IPv9的比较,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贺文华,陈志刚,胡玉平,IPv4、IPv6和IPv9比较研究,计算机科学,2008, 35(4)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郭皞岩,IPv6、IPv9与网络安全,计算机时代,2005(1)
谢建平,黄昌富,十进制网络的现状与发展,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4)
潘雪增,平玲娣,十进制网络技术解析,信息网络安全,2004(8)

5,和“IPv9”相关的“组织机构”[1]
* 中国十进制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局
不是获得中编办批准的一个行政、事业机构,也不是工业和信息部下设置的机构。从工信部网站上只有找到运行监测协调局、通信保障局、无线电管理局、离退休干部局和电信管理局。
* 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
众多新闻稿中可以搜索到组长是谢建平。唯一可以从带“信产部”的单位网站上找到的是: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网站上的电子行业标准工作组列表中,可以看到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点击成员名单,链接无效。网址为http://www.cesi.ac.cn/sworkgroup.aspx
* 信息产业部新一代安全可控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总体设计专家工作组
完全找不到该工作组和信息产业部的关系,只能从新闻稿中搜索到组长是谢建平。
* 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
根据http://www.em777.net/about.htm 的信息,该研究所应当是“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和“信息产业部新一代安全可控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总体设计专家工作组”的组长单位,所长谢建平。
* 上海十进制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商务部网站上的记录(http://gzly.mofcom.gov.cn/website/opinion/www_question_list.jsp?

mofcom_no=111 ),该公司也是谢建平所在单位。
* 电子标签数据格式组
全称为: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数据格式专题组,专题组长谢建平
* 上海新路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除了一篇新闻稿没有其它线索
* 湖南商联网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李炳文,公司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万家里南路18号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办公大楼内
* 商联网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于和春,公司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南路18号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办公大楼一楼
* 商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于和春,公司地址:东城区东直门外小街甲2号正东国际大厦

6,综合上面的信息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1)谢建平先生,同时在以下机构任职:
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 组长
信息产业部新一代安全可控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总体设计专家工作组 组长
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 所长
上海十进制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职务不详
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数据格式专题组 组长
在涉及到“IPv9”的所有非商业化组织和机构中,谢先生均担任首要或主要领导人员。
2)没有在国际专利搜索引擎中搜索到发明人为xie jianping、内容和十进制网络或IPv9相关的专利。国内相关专利,与“IPv9”技术本身有直接关系的专利为3项,其中2项为实用新型专利。
3)在目前搜索到的“IPv9”核心专利中,“IPv9”发明人和专利拥有人谢建平先生拥有1项发明专利。
4)和IPv9相关的研究成果,没有在国际期刊或会议中寻找到。在国内,公布的研究成果数量有限,并没有发表在较高规格的学术期刊上。
5)目前没有主流研究机构、高校研究团体支持和参与“IPv9”的发展,未见到业界主流公司对“IPv9”有任何商业兴趣。

7,总结
本人对网络没有什么概念,上述文字主要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找到的(包括沈阳先生的细致分析),难免会有遗漏或谬误之处。我尽量避免对“IPv9”做自己的主观评断,而是希望读者们能够根据上述信息做为自己判断的参考。
最后,针对谢建平先生一直称道的“IPv9”这个名词,我们看看Vint Cerf是如何回应的:“… …,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从来没有指定过IPv9协议,IPv9不是一个互联网标准。是否可以解释一下这样的意图何在?… …”。

[1]运营公司信息引用自沈阳先生发布在自己blog上的“中国IPv9调查”系列文章(http://blog.china.com.cn/sp1/shenyang/index.do?

artid=166803&agMode=1&com.trs.idm.gSessionId=A88954FC05BB08DBCF9D82A3500B92D4 )。
[2]"China disowns IPv9 hype". The Register. Retrieved on 2008-03-14. 这篇引文从google上可以很容易找到。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邓稼先传–邓稼先图片集(9)

(5个打分, 平均:4.20 / 5)

科技,改变城市——上海,孟买,圣保罗,东京,纽约

image

      城市是人类密集改变自然的地方。2008年,全世界已经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预计人数达到49亿。

      随着超级大都市(megacity)的出现,全新的工程挑战也随之而来。1950年,全球只有两个城市人口超过一千万——纽约和东京。而到2015年,根据联合国预计,全球将出现22个超级都市,其中12个人口在1500万以上。

      不是城市生活面临的所有挑战都能在技术上加以解决的。但是今天弯曲评论带您看看全球五个应用了创新技术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城市:上海,圣保罗,孟买,东京和纽约。这些重大问题包括污染、交通、能源、自然灾害和犯罪。

      我们从上海开始,人口和城市规模的急剧增长导致了这座城市污染的增加。上海的设计师们正在建设可能是全球首个生态城市(eco-city):东滩。东滩位于崇明岛,在某种意义上说,东滩和“大城市”这个概念相处甚远。东滩更像一个上海的城中城,只有大约50万居民,而且城市规模是为“人”而设计的——不是为了汽车和摩天大厦。东滩的设计目标是自给自足——提供自己的能源和食物。这听起来象以前曾失败的很多乌托邦例子。不过东滩如果成功,这将是第一个城市规模的“从摇篮到摇篮(Cradle to Cradle)”的创意实现。这种模式由建筑师William McDonough和化学家Michael Braungart主导,其关键是复用(reusing)、减排(reducing)和再生(recycling)各种材料,而不是制造、使用和丢弃他们。中国的目标是希望东滩能提供污染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以便应用到上海市区,以及其他城市地区。

      巴西圣保罗则在城市交通方面独树一帜。圣保罗的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是公共汽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之一,担负这座城市1800万人的出行。这座城市的公交车可能老旧,但是其控制系统却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来协调这里的26000辆车有效运行,减少污染。

      能源永远是城市发展的经济血液。对于孟买这座迅速发展的城市而言,更是如此。目前印度40%的收入所得税来自这座城市。印度的塔塔公司正在更新这座城市老旧的电网,提高电网短期运作的可靠性,并增加电网的容量。目前印度仅有孟买一个城市有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的电能供应,不过也许随着需求的增加这种局面会很快改观。笔者注:这也可以看出,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落后中国很多,这可不是写程序和接电话能轻易赶上的。

      我们随后看看东京。这座城市目前已经有了一个现代优美都市的一切:清洁的空气、安全的街道、高标准的生活。不过,这里也有重大问题:地震。因此东京的地震预报网络极其发达。这个网络也许能为地震到来提供少许预警时间,能减少大地震中人口伤亡的规模。

      不久以前,纽约这个大苹果还是犯罪的温床,被认为是不适合居住的城市。警察和执法部门的努力已经有效的改变了这一局面。这座都市的警察队伍已经应用了高科技。纽约最新的实时犯罪记录中心能收集警察每天反馈回来的海量情报,并让执法部门查看和对其进行数据挖掘。这个中心耗资1100万美元,目前能处理数百万罪犯和逮捕记录。

      科技一直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伟大的城市和不那么伟大的城市中,影响着人们的生与死。未来城市的发展更离不开科技。不是每座城市都能被建成乌托邦的,但是人类总是社会的动物——大城市的光芒总会吸引更多的人,而科技会让都市朝着和平、清洁和安全的社区生活方向发展。

(没有打分)

邓稼先传–邓稼先图片集(8)

                                                                                                        

【笔者注:邓稼先1950年8月20日,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此为其博士毕业时的照片。9天后,邓稼先踏上了回国的渡轮】

(1个打分, 平均:5.00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