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QuantumFlow处理器及其战略研究(1)–耀眼登场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2008年2月25日,思科发布业界新闻,发布其最新一代的,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网络处理器QuantumFlow。其新闻稿的英文原文可参阅如下链接:思科新闻稿
SAN JOSE, Calif., February 25, 2008 – Cisco® today introduced the Cisco QuantumFlow Processor, the most advanced piece of networking silicon in the world and the industry’s first fully integrated and programmable networking chipset. More than half a decade in the making, the Cisco QuantumFlow Processor consists of 40 cores on a single chip and can perform up to 160 simultaneous processes, making it uniquely geared for today’s network environments and several generations beyond what is currently available in network processors.
The Cisco QuantumFlow Processor was designed by a team of more than 100 Cisco engineers and has led to more than 40 patent submissions. Many of the same engineers who developed the Cisco Silicon Packet Processor (SPP) for the Cisco Carrier Routing System (CRS-1), which debuted in 2004, also worked on the Cisco QuantumFlow Processor. Continued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design and expertise enabled the team to increase the transistor density on the chip from a then networking-industry-leading 185 million on the Cisco SPP to more than 800 million on the Cisco QuantumFlow processor. Such density puts it in the tier of some of the most advanced processors developed by leading semiconductor companies.

下面是笔者尝试做的中文翻译:

思科公司今天发布其QuantumFlow处理器,工业界最强大的,第一个完全集成的,可编程的网络处理芯片。经过5年多的工程开发,Cisco的QuantumFlow处理器在一个芯片内部含有40个CPU处理器的核,可以同时做160个数据处理。其超强的计算能力使得QuantumFlow处理器成为当今网络计算的宠儿,并领先业界中其他的网络处理器数代之遥。

思科的QuantumFlow处理器的设计团队有100多个工程师组成。其设计研发过程中,团队共提交了40多个专利申请。QuantumFlow的研发工程师许多来自思科2004年发布的多核网络处理器SPP(Silicon Packet Processor)设计团队。SPP被思科用在业界最高端的路由器CRS-1(CRS:CarrierRouting System)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持续的设计改进和优秀的技术能力使得QuantumFlow的研发团队在该芯片上的晶体管密度提高到8亿个晶体管,而原来SPP芯片为1亿8千5百万个晶体管。QuantumFlow的高密度集成使得其成为半导体业界最复杂的芯片之一。

【笔者注:】
×《弯曲评论》相关文章:

–关于QuantumFlow:www.tektalk.cn/?s=quantumFlow

–关于CRS:www.tektalk.cn/?s=crs+cisco

(没有打分)

著名院校介绍–中国人民大学

(没有打分)

中国科技兴国 。千人计划

作为党中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 2008-12-25和28日,全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组部副部长李智勇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介绍了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的有关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科技部主要负责人到会讲话。

李源潮指出,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党中央根据十七大精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央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两次作出重要批示,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并原则通过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计划明确国家层面从今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引进2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他着重指出,为推动实施“千人计划”,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个意见,八个办法”,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准入政策,对引进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发放《永久居留证》,给予相应的国民待遇。二是优待政策,努力为海外人才提供与国外基本相当的工作条件,给予相应的薪酬待遇,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社保、住房、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照顾。三是重用政策,把他们放在重要岗位,领衔或参与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四是来去自由,营造一种宽松、宽容、宽厚的引才用才环境。

李源潮强调,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把实施“千人计划”作为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建立引进渠道,构建使用平台,提供支持政策,齐心协力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根据该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中国将在未来5~10年引进海外千名高端人才,俗称“千人计划”。

中组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引进人才,可以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商业金融机构的领导职务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领衔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和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国家标准制订、重点工程建设,参加国内各种学术组织等。

中国过去实施了多项引进海外人才的计划,其中包括“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据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系会副会长王辉耀介绍,“千人计划”的规格比以往的人才引进计划都要高。

中组部负责人称将给予引进人才相应的科研自主权、人事管理权和经费支配权。对引进人才可以实行协议薪酬制,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还可实行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意见》中指出,为了解除引进人才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解决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建立专门服务窗口。

王辉耀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目前已有140万人外出留学,其中回国的有30多万,仅占20%多,而且归国留学人员的比例在下降。而印度在推出“双重国籍”制度后,归国留学人员比例大增。

王辉耀表示,关键是归国留学人员的服务跟不上,致使他们产生后顾之忧。尤伟顺也指出,国内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对留学人员仍有很多限制,致使留学人员尤其是女性不愿回国创业。

王辉耀指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遭遇衰退,正是中国引进人才的好时机,只有“抄底人才”才是最大的抄底。

(没有打分)

著名院校介绍–中山大学

(没有打分)

微软发布Window 7 Beta测试版

image       目前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 2009大展上,微软的CEO Steve Ballmer正式发布了下一代Windows 7的Beta测试版。这个测试版首先会供给微软TechNet的订户,本星期五以后开始对公众开放。虽然还只是测试版,Ballmer表示,“希望所有Windows用户都安装一份”。

      目前看来,Windows 7的主要新技术只有Multi-Touch触摸屏技术一项,类似于iPhone的触摸屏技术。对应Vista的开发耗时五六年,这次Windows 7的开发可谓神速(微软标准的“神速”)。Ballmer在CES的主题演讲中没有一次提到“Vista”,看来微软也在尽全力、在最短时间内换掉Vista。Ballmer还提到,未来微软会开发一款支持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Windows。所以,微软像是把Windows 7当作Vista的改错、替代版,而不是一个重大的升级版。

从Vista的开发经历来看,PC操作系统已经变得过于复杂、功能繁多,其复杂程度已经开始超出一个软件公司,甚至像微软这样的大型技术公司,的开发能力。我个人认为,未来的PC操作系统应该向更简单,而不是更复杂发展,把部分功能转移到浏览器,使浏览器变成一个小型的操作系统,然后把大量的应用程序从PC上转移到互联网上。所以,从Window 7开始,微软应该给Windows瘦身,使它变得更小、更快、更可靠。

 

弯曲评论相关文章:

微软公布Windows 7的正式名字: Windows 7

迎接云计算的浪潮

微软和谷歌的决胜战场-云计算(Computing Cloud)

(没有打分)

著名院校介绍–电子科技大学

(没有打分)

清华 。 施一公。 碧血丹心

【笔者注:我个人对其非常佩服。为祖国工作30年的诠释,非常让人感动。】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弯曲评论》祝读者2009新年快乐

tektalk_newyear

      过去的2008年对于中国是一个不寻常的一年,喜悦和悲伤共存,激情与痛苦同享。这一年对于《弯曲评论》也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个记载撰稿人和读者天道酬勤之乐的园地,在2008年年初诞生。创始人、撰稿人和读者们在这里耕耘收获,不拘泥于苗圃桑麻之事,不局限于时尚琐碎之潮,嬉笑怒骂,论道科技,臧否人物,点评潮流。

      感谢读者们在过去的一年内对弯曲评论的支持、爱护和关心。这注定将是一个不平常的2009年,经济低迷,景气不再,一切都在蛰伏待发。但是我们相信:景气如月亮般盈虚,但是思想和评论却是永恒和精彩的。

      在新的2009年,弯曲评论祝全体读者新年快乐、顺利、平安、健康!

(4个打分, 平均:5.00 / 5)

北斗二代的进展:我国将于2009年前后连续发射12颗“北斗”卫星

系列目录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1. 谈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
  2. 欧洲的伽利略计划:至今还是无底洞
  3. 俄罗斯的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也岌岌可危
  4. 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5.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6. 中国北斗一号的技术特点
  7. 北斗二代的进展:我国将于2009年前后连续发射12颗“北斗”卫星
  8. 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大国玩家的俱乐部
  9. 我国成功发射第二颗北斗二代导航卫星
  10. 中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
  11. 北斗第三颗星成功定点,以及坊间流传的后续发射计划
  12. 关于北斗技术细节的几个猜想之一
  13. 关于北斗技术细节的几个猜想之二
  14. 关于北斗技术细节的几个猜想之三
  15. 首次官方公布时间点——孙家栋:中国北斗系统2020年覆盖全球
  16. 我国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
  17. 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
  18. 北斗第六星西昌11月1日成功发射
  19. 北斗接收机的在线用户分布
  20. 北斗第七星,2010年长征最后一次发射
  21. 探秘中国北斗导航卫星:最高机密到民用历时20年【全文转载】
  22. 北斗第八星上天,北斗区域系统基本建设完成
  23. 北斗第九星上天,“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将逐步使用北斗导航
  24. 北斗第十和第十一颗导航卫星分别于2011年12月以及2012年2月顺利发射
  25. 北斗第十二、十三星:长三乙一箭双星
  26. 欧洲伽利略据称将加快系统布局——2015年实现24颗卫星在轨
  27. 这个狠: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许其凤详解北斗
  28. 长三乙,一箭双星,北斗十四和十五号星上天
  29. 2012年最后一次北斗发射,长三丙送第十六颗北斗星升空

image       笔者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文中,提到了中国正在开发中的北斗二代系统是一个真正的全球系统。北斗二代包括35颗卫星,其中五颗是地球同步轨道,其余30颗是中地轨道卫星,能真正覆盖全球。现在看来,这个“正在开发”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请看笔者摘录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人民网2008年12月26日报道,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有关负责人披露,2009年前后我国将再发射12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上天,2010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即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到为全球服务。

      这条消息是在去年年底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2008年会暨导航定位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专家论坛上披露的。到会讲话的有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这个看起来靠谱,不是某个民间团体的主席)。国家测绘局作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将完善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加快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笔者省去了其他的一些blabla,比如“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推进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那些不靠谱)。

      2003年,我国自主建成了“北斗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等领域提供了服务(这个周边地区的概念很牛,中华文化圈?)。在今年四川大地震抢险救灾中,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常规通信中断的情况下,为救灾部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向指挥部实时传递最新灾情。该系统还在北京奥运气象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image      笔者听到一种说法,说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可能成为继蜂窝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大IT经济新增长点。当然,这个IT新经济增长点应该加个定语,那就是“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卫星导航产业已经相当成熟,GPS多年前就开放民用,克林顿时代更减少了GPS民用信号的加扰使得民用精度达到米级。因此美欧的这个市场,从软件到地图到信息到硬件设备,都基本充分竞争而饱和,其辉煌程度也显然不能和移动、互联网相比。而纵观中国,民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民用卫星导航基本还是刚刚起步,许多领域如基础测绘、工程勘察、数字城市、数字区域建设以及资源调查、国土规划、交通运输、地震监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众多领域,还亟待应用这些系统。

      话说回来,13亿人的市场,什么应用只要火了,都可能成为下一个killer application。 同样是这一次会议的报道,2007年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产值已达400亿元(这个数字其实很小,60亿美元而已),导航定位终端社会总持有量超过1000万个,与2000年相比增加10多倍;导航电子地图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85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覆盖公路里程总量达170多万公里,占全国公路里程的95%以上。看来电子信息数据库已经基本完善了,剩下的基础设施就是天空的卫星了,地面接收机以及增值软件开发将是北斗民用市场的希望所在。

      北斗二代总共有35颗卫星,其中5颗地球同步,30颗中地轨道,而GPS,仅有24颗中地轨道卫星(没有地球同步卫星),可以看出北斗二代有相当程度的改进。2009年北斗星上天,2010年开始为中国和周边中华文化圈提供基本服务,再过一年开放信号给全球,那就真正标志着我国(Beidou)成为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洲(Galileo)之后自主研制建立完整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笔者的联想有二:首先当然是大力欢呼鼓掌;其次,印度会不会也宣布2010年要建成他们的IRNSS系统,然后说大象还是不输给巨龙?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著名院校介绍–香港科技大学

(1个打分, 平均:3.00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