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大事记,1975-1980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系列目录 Internet大事记

  1. Internet大事记,1969-1974
  2. Internet大事记,1975-1980
  3. Internet大事记,1981-1985
  4. Interne大事记,1986-1990

      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更新太慢了。最近在路上奔波的时间很多,考虑问题的时间太少。但是每次笔者在选择过去的那些年中哪一件事情值得拿出来贴图的时候,这个“有且仅有一个”的过程总让我很激动。六十年代,仙童八叛将已经出逃,1968年Intel已经创立,半导体产业开始腾飞,软件产业还没成型,而互联网还是胚胎。半导体、软件、网络,这几十年一波一波的科技发展改变了所有的生活。

1975年: 第一个现代Email客户端

      不夸张的说,Email的历史就可以写一篇长文章。简单的历史是这样的。1971年,在开发TENEX操作系统的时候,Ray Tomlinson写了一个本地的email程序,取名为SNDMSG & REDMAIL,功能不必赘言,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同年底,Tomlinson更新了SNDMSG,增加了从网上拷贝文件下来的功能,并用@作为标示符,这个软件成为了ARPAnet上第一个email应用。这个事件也是上一篇《Internet大事记》中1971年的"the event."

      过了些时候,DARPA的总监,Steve Lukasik觉得READMAIL程序太土了,只能按顺序读信息,而且不能保存和回复。于是他就让下属,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IPTO(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Office)主任Lawrence Roberts来改进一下READMAIL。现在看来,这个总监既是官僚,也是杰出的产品经理,对缺陷理解和需求预测相当到位。而这位Roberts主任也是个技术大拿,他用了一个三天的长周末就改进了程序,并取名为RD。RD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它不是作为研究项目开花的,而是在Internet上解决实际问题的早期尝试,凸显了running code的意义。

image      再往后,DARPA的研究员Barry Wessler改进了RD,取名为NRD。Marty Yonke把SNDMSG和NRD重写到一个独立的程序中,整合了Reading,Sending,和在线帮助系统。这个程序最初取名为WRD,后来改名为BANANARD,香蕉RD。

      集大成的工作发生在1975年。南加州大学USC的程序员John Vittal改进了BANANARD,增加了Reply和Forward功能,并且Reply功能可以自动找到回复地址(!今天看起来如此简单的事情),把程序命名为MSG。今天,MSG被广泛认为是第一个现代email程序。

1976年:X.25最终批准

image      让我们把眼光暂时从乌托邦式的ARPAnet上移开,看看一本正经的ITU-T(当时还叫CCITT,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1976年,历经多年,X.25的各个草案终于得以通过成为标准,发布在著名的"The Orange Book"中。

      弯曲读者可能完全不同意笔者的选择。1976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啊。1976年苹果电脑诞生了;1976年英特尔推出了8085芯片;1976年第一台激光打印机IBM 3800诞生(当然是黑白的,彩色直到1988年才上市);1976年Cray-1超级计算机问世;1976年中国还结束了文革呢。笔者会很高兴看到读者的不同意,请拍砖。

1977年: PC modem

image

      1977年又是划时代的一年。第一台PC modem诞生,开发者是Dennis Hayes和Dale Heatherington。没错,就是那个贺氏猫公司的贺氏,Hayes。这两位兄弟在开发了PC Modem后,联合创办了Hayes Communications。Heatherington早早从公司退休享受生活了,而Hayes一直坚持到1998年公司倒闭,专用的调制解调器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1977年另一个备选项是TCP在当年3月分成TCP和IP两部分各自发展,直到日后的1981年RFC791和793成型。

1978年: BBS的诞生(The Bulletin Board System)

      第一个BBS系统在1978年于芝加哥的暴风雪中开发成功并上线。在没有高带宽和图形界面的情况下,BBS就是那个年代的多用户、多进程、多功能社交网络。中国第一个BBS是水木清华站,诞生于1994年,中国教育和研究计算机网CERNET开通的同年。这里曾经是一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直到2005年,如下图。

      1978年的另外一个候选项是Spam,也就是所谓的“unsolicited commercial email message”,第一批spam由Gary Thuerk发送,收件人是六百位加州的ARPAnet用户。

      此外,计算机历史上的1978年6月8日,英特尔推出了16bit的8086,第一个x86微处理器,当时最快的处理器主频是8MHz,由29,000个晶体管组成。

image

 

 

 

 

 

 

 

 

 

 

 

 

 

1979年: MUD,最早的多用户游戏

      1979年在网络历史上又有一堆候选者。Usenet的创意在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两名研究生Tom Truscott和Jim Ellis脑子里开始成形,他们开始写代码,随后1980年正式发布了Usenet,第一个基于Internet的论坛系统。很遗憾,因为前有BBS,Usenet在笔者这里不能入选,下一年1980年大事中也不会有它。1979年,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IAB)的前身,Internet 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由DARPA组建。不过监管机构,纵然它监管着IETF和IRTF,笔者认为还不足以入选网络当年大事。

      笔者决定让MUD,MultiUser Dungeon,当选1979年的大事。MUD是基于文本的虚拟世界,包含的元素有角色扮演的游戏(role-playing games),交互(interactive),虚拟(fiction),以及在线聊天(online chat)!这些元素对后世应用影响之深远自不必赘言。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是当年彻夜打MUD的主?

      顺便提一句,1979年在计算历史上绝对是大年:Ada语言由Honeywell为美国国防部开发成功;CD诞生;摩托罗拉发布68000微处理器;TI发布了TI-99/4微机。

image

1980年: ENQUIRE软件(WWW的前身)

      1980年,Tim Berners-Lee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开发了一个程序叫ENQUIRE,这个程序最初的目的是让量子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用来跟踪人员、软件和项目。但是程序引入了一个可谓石破天惊的概念:超文本和超链接,hypertext and hyperlinks。这个概念直接催生了WWW,Tim Berners-Lee也被公认为是WWW的发明人。

      1980年的候选项中,最难取舍的是Ethernet标准。以太网之父Metcalfe1979年离开施乐公司Xerox去创建3com。他说服了DEC、英特尔和施乐三家一起做以太网标准。 1980年9月30日,针对10Mbps的Ethernet Version 1发布,标准名为"The Ethernet, A Local Area Network. Data Link Layer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这份标准规定了我们熟知的那些细节:48bit的MAC地址,16bit的全球唯一Ethertype字段等等,被昵称为DIX标准——DIX就是DEC,Intel,和Xerox。

image

(3个打分, 平均:5.00 / 5)

IBM的架构师是如何练成的。。。

(10个打分, 平均:3.00 / 5)

《弯曲评论论文集》(下) 。纪念邓稼先(1924/6/25–1986/7/29)

(3个打分, 平均:5.00 / 5)

《弯曲评论论文集》(中) 。纪念邓稼先(1924/6/25–1986/7/29)

(8个打分, 平均:5.00 / 5)

《弯曲评论论文集》(上) 。纪念邓稼先(1924/6/25–1986/7/29)

(12个打分, 平均:4.67 / 5)

谷歌的混合研发模式(Google’s Hybrid Approach to Research)

(2个打分, 平均:3.00 / 5)

Internet大事记,1969-1974

系列目录 Internet大事记

  1. Internet大事记,1969-1974
  2. Internet大事记,1975-1980
  3. Internet大事记,1981-1985
  4. Interne大事记,1986-1990

      作者按:Internet到今年是43岁。笔者拟从过去43年中每年挑出一件大事,图说Internet的历史。所谓“大事”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恐怕除了最初五年,其后的几十年都会有争议。不过这种争议是好事情,欢迎评论。

1969年:Arpanet

      Arpanet是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1969年10月29日,斯坦福研究所(SRI,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和UCLA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第一次连接。第一条传送的消息是“Login”,不过在敲到字母g的时候链路中断了。

image

 

 

 

 

 

 

 

 

 

 

 

 

 

1969年:Unix。

      不用多说了,Dennis Ritchie大师去年离世,可能在Golden Gate还遇见了乔布斯。

image

 

 

 

 

 

 

 

 

 

1970年:BBN与接口报文处理器IMP(路由器的前身)

      Arpanet网络在哈佛、MIT和BBN之间建立连接。BBN就是IMP的第一个制造者。其实早在1969年8月30日,世界上第一台IMP运到了UCLA,同年10月1日,第二台IMP运到SRI,才有了10月29日的第一次分组交换连接实验。IMP软件和其上运行的Arpanet通信协议在RFC 1中有讨论。

image

1971年:Email

      Ray Tomlinson同学1971年发明了email,并决定采用@符号分隔用户名和计算机名(后来计算机名演变成了域名)。

image

 

 

 

 

 

 

 

 

 

1971年:Gutenberg项目与eBook

      1971年有一项影响了世界的项目开始启动,可能很多人今天都不知道其名字,Gutenberg。这个项目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公共领域的书籍和文档电子化或者ebook化,并供用户免费使用。Gutenberg被公认为数字图书馆和ebook的开端。

      下图左边就是Gutenberg项目的创始人,Michael S. Hart. 1971年,Hart还是UIUC的一名学生,由于朋友的帮助,他能够使用UIUC材料研究实验室的Xerox System V mainframe计算机,并得到了当时看来是天价的“计算时间”。他的决定是把这笔“计算时间”转换成信息来让公众分享。那台计算机恰恰是Arpanet当时的十五个节点之一,于是最初他决定录入美国独立宣言来给公众分享。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快他发现通过email分享是一定会把网络弄崩溃的。于是他决定把录入的文字变成某种电子格式存储起来让大家下载。

      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电子书、电子格式、数字图书馆等等都由此开始。2011年9月,比Dennis Ritchie和乔布斯稍微早一点,Michael Hart离开人世。

image

 

 

 

 

 

 

 

 

 

1972年:CYCLADES

      CYCLADES就是法国的Apranet。法国政府通过INRIA资助CYCLADES的研究。尽管最终CYCLADES没有生存下来,但是Internet的一个原则却是在这里发源的:“主机,而不是网络,应该负责可靠数据的传送。”TCP最终实现了这个原则。时至今日,CYCLADES仍然被认为是对Internet技术影响最大的先驱系统之一。

image

 

 

 

 

 

 

 

 

 

 

 

 

 

 

 

 

 

 

1973: 第一次跨大西洋的连接,以及email的流行

image

      Arpanet网于1973年首次跨越大西洋与the 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连接。同年,email使用占据了所有Arpanet网络流量的75%。

 

 

 

 

 

 

1974年:TCP/IP

      1974是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有提案建议把所有类似Arpanet的网络连接起来变成一个所谓的"inter-network”,这个inter-network没有中央控制,大家都遵循特定的传输控制协议。这个提案最终就是RFC675,而这个“特定的传输控制协议”,最终成为了TCP/IP协议族。

image

(8个打分, 平均:5.00 / 5)

Ericsson 。 《Open Flow Design Consideration》

(2个打分, 平均:1.50 / 5)

淘宝 。张轩丞 。 《大数据产品中的异构数据源整合》

(没有打分)

华山资本 。陈大同 。 《创业感悟点滴》

(10个打分, 平均:4.70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