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5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边信黔 69 控制系统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 部委遴选
2 陈 纯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3 陈文元 66 微电子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4 陈志杰 4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 程兆谷 69 激光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部委遴选
6 褚 健 48 控制系统工程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7 慈林林 60 计算机应用技术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
8 丁文华 55 广播与电视技术 中央电视台 部委遴选
9 董金春 5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10 段宝岩 56 雷达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1 费爱国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
12 高 文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3 桂卫华 60 控制理论与技术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4 何 友 54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5 何克清 6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
16 胡传平 51 控制系统工程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部委遴选
17 黄永勤(女) 55 计算机系统结构 总参谋部某研究所 院士提名
18 姜会林 65 应用光学 长春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9 姜廷顺 61 控制系统工程 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院士提名
20 蒋林涛 64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部委遴选

21 孔志印 46 信息安全技术 总参谋部某研究所 院士提名
22 李得天 45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部委遴选
23 李少谦 54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24 李天初 65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25 刘 宏 44 机器人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26 刘泽金 47 激光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部委遴选
27 陆 军 46 雷达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28 吕跃广 47 信号处理技术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9 马佳光 69 光电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30 尼玛扎西 47 计算机应用技术 西藏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1 齐润东 48 雷达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 部委遴选
32 任建岳 58 应用光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选
33 苏 毅 69 激光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34 隋亚刚 56 控制系统工程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35 孙凝晖 43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6 王 健 40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7 王桂强 51 应用光学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部委遴选
38 王建新 5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
39 王清月 72 激光技术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
40 王耀南 53 控制理论与技术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41 魏少军 53 微电子技术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
42 吴汉明 59 微电子技术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3 吾守尔.斯拉木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新疆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44 杨秉新 71 光电子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〇八所 院士提名
45 杨小牛 50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部委遴选
46 杨知行 65 广播与电视技术 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47 姚富强 54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48 游志胜 6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川大学 院士提名
49 余少华 4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0 张 平 52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51 张广军 46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部委遴选
52 赵沁平 6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育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3 郑纬民 65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54 朱光武 67 传感器技术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部委遴选
55 庄钊文 53 信号处理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个打分, 平均:3.33 / 5)

Real Life Social Network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一起照照片的后面–Color App

最近,一个App Store上的,名字为Color的App大红大紫。其做的貌似很简单–大家一起照照片,并且共享。当然,互相玩Naked 照片的人,或者寻找blah blah伙伴的人不要乱动坏心眼。
Color.com受到了VC的强烈捧场。整了多少钱? 41M美刀。四千一百万美金!
其创办人是个越南人–Bill Nguyen

Bill虽然年轻,但可不是什么在第一线的编程的工程师。他以前创办了一家公司Lala,在2009年就已经被Apple收购。200年,这个家伙还创办了一家公司Onebox,并以850million(8亿美金)卖给了Phone.com。

(没有打分)

从apple 8核到无线带宽 – Apple再生,乔刀小试

本来应该继续Metro Ethernet系列,但在乌云漫天,pad遍地,一片光明的情况下,老派的ME确实有点out了,以我的水平,使尽浑身解数也未必能炫出啥花样,如日本大地震打乱了小樱的总统初选梦一样,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如果不能清醒的分清该有的同情和该狠的力量,那么要么是烂好人被人欺,要么是霸道无情被人恨,强者的人格真的的是分裂的:) 闲言碎语切莫讲,索性暂且搁笔ME,也新潮一次,虽然是个大外行,还是不免心痒,胡诌几句新新fashion的话题。

Jobs神手起死回生apple绝地大翻盘,令无数英雄自叹弗如,无数草根举头望明月,其神奇之处,神来之笔,是爱因斯坦或石头悟空再生,还是也有一丝规律可循?

笔者不相信Jobs主要是拍脑袋出来的。

从ipod开始,是成功试水,从炫人的外形到创新的itune产业链,彻底颠覆Walkman类MP3的音乐世界,已经初具了新apple的雏形。曾经以优质的音质和质量统治音乐江湖多年的Sony Walkman终于年老色衰,为新新人类的新新宠爱所彻底抛弃。究其原因,还在日企自身的封闭性,没有利用最新的芯片技术和internet网络技术,创造出新的个人音乐产品。历史给了日本厂商足够长的时间,可惜,日本人没有创造性的本质再次表露无遗,令人失望,从此,sony黯然退出音乐终端市场。Jobs能从已经看似没有波澜的MP3市场愣是杀出一片蓝海,Jobs的神奇功力,一出手就是致命奇招,令人不寒而栗。在MP3产品中,中国的无数制造商在制造,也有不少人想各种变化,但都没能跳出中国环境这个如来佛手心,廖无新意。

同样MAC air超薄的成功也是很好的前车,基本上只一招超薄就令市场一片赞叹,另对手风声鹤唳,防不胜防,仿亦难仿。

小试乔刀:略试apple一向擅长的美容秘笈,再加上新开创的internet奇功,由此开始了iphone的大手笔。iphone和之后的ipad,并非一蹴而就,是有充分的市场调研,而非全只是在jobs脑袋中,只是其为apple内部,外人不知而已

Iphone仍然是在小有波澜的手机市场,蹦出一个大apple。从ipod开始,apple开始从传统IT厂商更多的向消费电子市场演进,实际上apple做为IT厂商,一向把IT产品融入生活艺术作为其产品的一个特质,现在的以消费电子为主的主业,也是把apple文化的一个重要核心发扬光大而已。
在新internet时代,走在之前的无论是新老硬件厂商nokia、moto、HTC,还是老派软件帝王微软,都一直在smart phone里试水,但一直都没有作出一部大作,感觉似乎一直郁郁在框框中,不得计而出。这其中比较耀眼的两个明星是:palm和RIM。Palm是把phone和PDA合一,RIM是把EMAIL和phone合一,只在各自的一点做到最好,就拿了一碗不错的饭吃(在iphone没有出世的时代),此中已可见smart phone已经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此时微软仍然沉浸在window PC帝王霸业的快乐中,还在做着一旦smart phone时代真的来临,还是非WM莫属的帝王美梦,基本没有一丝危机感。此时,嗅觉灵敏的台湾厂商HTC已经坚信了smart phone时代一定不远了,只是限于其实力,只能采取跟随老大的战略,在没有android之前,Linux在mobile还不成气候,也只有WM的时候,HTC成为最好的WM手机供应商,从而捧了一小捧美味的蛋糕吃

略作分析历史上的PDA产品和palm以及RIM,主要问题是:商务为主、外形太土,二者互有关联,因其商务使用为主,也就不认为需要太炫的外表。但是商务的市场太小了,缺少做大腾挪的空间。是Jobs家apple落地的时候了。
下一章: 从apple 8核到无线带宽 – iphone时代,ipad英发

(6个打分, 平均:3.00 / 5)

iPad 2 . A5 CPU

【陈怀临注: iPad2最重要的upgrade之一是Dual Core的A5!Cortex-A9 MP。读者请注意,A9 MP可以支持2,4的cluster并且cache一致性。】

(3个打分, 平均:4.33 / 5)

手机,智能手机,老东家,弱弱联合,新产品概念机

image

      首席已经贴了视频,咱的文章已经写了一半了,还是完成算了,把各种新闻和评论都整出来看看,另外,再来点别的料——诺基亚的Windows Phone新概念机!

      2011年2月11日,微软和诺基亚在伦敦宣布战略合作。由此看来,诺基亚CEO Stephen Elop去年9月离开微软加入诺基亚属于“快乐的”、“有战略意义的”布局,否则双方不可能如此快达成协议,而且微软CEO Steve Ballmer也承认“双方工程师已经在一起(为新的phone)工作一段时间了”。诺基亚看上Elop同学让他担任CEO,一方面是其软件背景,另一方面据传也是因为Elop是加拿大人,不是美国人(芬兰公司选一个非欧洲的CEO已经够让他们觉得不爽了,让美国人干估计属于不能容忍,请参考《诺基亚换帅,微软Office部门老大换工作》)。

      两家公司几乎同时在各自的网站上发布了消息。这是微软的:

http://www.microsoft.com/presspass/press/2011/feb11/02-11partnership.mspx

这是诺基亚的:

http://conversations.nokia.com/2011/02/11/open-letter-from-ceo-stephen-elop-nokia-and-ceo-steve-ballmer-microsoft/

      干货如下:

  • 诺基亚接受Windows Phone作为其主要的智能手机平台,同时在其上进行自己擅长的创新,如图形图像。未来Nokia Windows Phone将使用微软的开发工具。
  • 诺基亚参与推动Windows Phone未来开发,特别是在硬件支持、语言支持、价格定位、市场细分等方面。双方合作开发未来的移动产品(注意是产品,不仅仅是Phone)。
  • Bing系列产品成为诺基亚手机的默认配置:Bing搜索、MS AdCenter、Bing Local,等等。这和google借Android推自己的模式相近。
  • 诺基亚地图产品成为微软地图服务的核心部分,Bing、MS AdCenter、Local等都用Navteq。(是,架不住Navteq赔钱,必须找出路)
  • 诺基亚的运营商计费分成模式将大力帮助双方在信用卡使用率低的地区推广windows phone业务。
  • 诺基亚内容与应用商店将与微软Marketplace整合。

      诺基亚同时大规模reorg(Stephen Elop擅长这个,而且擅长早动手,动大的)。EVP of MeeGo Computers, Mobile Solutions,Alberto Torres,于2月10日离职。同时,4月1日起,诺基亚手机业务方面,设计立智能设备部门(Smart Devices)和移动电话部门(Mobile Phones),分管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并且都将自负盈亏。智能终端部门由Jo Harlow 领导,除了与微软联合开发Windows Phone以外还将整合之前Symbian、MeeGo和战略业务运营。移动电话部门依然由此前负责非智能手机业务的Mary McDowell 掌管。其它几位传言离职的重要人物都没变化,Marko Ahtisaari负责设计,CTO还是Rich Green,NAVTEQ 依然由Larry Kaplan领导。

      至于Symbian,目前的说法是成为授权平台(franchise platform),继续发掘其价值,不会立刻放弃,预计未来还将在growth market卖出1.5亿台Symbian 手机。而MeeGo 将会作为开源移动操作系统项目,偏向于对下一代设备、平台与用户体验的长期探索。诺基亚今年仍将推出 MeeGo 相关的产品。

      用一句话说,就是诺基亚选择了壮士断腕,不做软件,专注硬件。操作系统上完全依赖微软,硬件上还面临HTC、三星等选手的挑战;这个选择对于公司毛利率、自身存活能力等都是一个根本的挑战;对微软而言,风险小多了,合作失败不会伤筋动骨。股市对合作的风险评估也如此,周五诺基亚股票大跌13%,微软小跌1%。

      这两家的携手其实是必然。诺基亚放弃Symbian能选谁?苹果是封闭系统,而且诺基亚特别抵触苹果,至今还有人在内部将其称作是“那家加州水果公司”。选择Android?这是可能的,而且肯定是Google特别希望看到的。但是摩托罗拉等早就全面倒向Android,诺基亚再加入,最后也就是个二流中的老大水平。骄傲的Stephen Elop性格中有赌性,他宁可选择风险大但是能做一流中的老大的路子。而且好歹,目前和微软还是姻亲,和Steve Ballmer在一口锅里吃过饭,合作的信任度大。

      笔者不太相信诺基亚会借微软与Android和Google再眉来眼去讨价还价,原因之一是双方已经投入了很大精力。看看下面的Nokia Windows Phone概念机。

image

      这些流传出来的图片反映了诺基亚一贯的明快设计风格。外形上有点N8和C7的影子。手机下方的“三键套”展示了明显的Windows Phone 7血统。Steve Ballmer说的“双方工程师已经在一起(为新的phone)工作一段时间了”肯定不是虚词。

      顺带说一句,Windows Phone 7获得了很多reviewer的赞扬,不过叫好不叫座,消费者没有捧场,因为微软在移动领域过去太让人失望。但是好东西还是好东西,会发光的。Kinect就是个例子。这一把的Microkia或者是Nokisoft手机还真值得关注,看看未来几个季度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会不会洗牌?

(4个打分, 平均:4.00 / 5)

Nokia与MicroSoft联盟–为了咸鱼翻身

【陈怀临注:2000年左右,如果有人能在Mountain View拿到一个Nokia的工作offer,许多人会很羡慕。非常漂亮的campus。。。现在,你说你在Nokia上班,似乎是个loser。Mountain View有Google,Palo Alto有Facebook,傻子才呆在Nokia的说。。。Nokia似乎成了一个死咸鱼。但咸鱼一定要试图翻身。否则不符合咸鱼的利益。Nokia的老大Stephen Elop与老东家MicroSoft开始折腾了。目标就是一个Mobile的巨大市场。Stephen是个特别能忽悠的人。当年在Juniper的时候就大搞3P运动。折腾一年就去微软做COO了。然后又去Nokia。。。从视频上看,似乎比以前胖了点。。。】

(2个打分, 平均:2.50 / 5)

手机,智能手机,Again(2010Q4)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随着iphone和Android的发展,继续洗牌。2010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销量为1.012亿部,比2009年第四季度增长了89%。而且2010年第四季度谷歌Android系统首次超越诺基亚Symbian系统,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一举结束了Symbian保持了10年的统治地位。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售,按平台排名,2010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四季度对比如下(数据来源:Canalys estimates):

平台 2010年Q4 2009年Q4 2010年Q4比2009年Q4增长
  台数(百万) 市场份额(%) 台数(百万) 市场份额(%)
Android 33.3 32.9 4.7 8.7 615.1%
Symbian 31.0 30.6 23.9 44.4 30.0%
iPhone OS 16.2 16.0 8.7 16.3 85.9%
RIM 14.6 14.4 10.7 20.0 36.0%
Win Mobile 3.1 3.1 3.9 7.2 -20.3%
其他 3.0 2.9 1.8 3.4 64.8%
总共 101.2 100.0 53.7 100.0 88.6%

      而全球所有手机销售按公司排名对比如下(数据来源:IDC):(主意中兴的名次!)

公司 2010年Q4 2009年Q4 2010年Q4比2009年Q4增长
  台数(百万) 市场份额(%) 台数(百万) 市场份额(%)
诺基亚 123.7 30.8 126.8 37.2 -2.4%
三星 80.7 20.1 68.8 20.2 17.3%
LG 30.6 7.6 33.9 10.0 -9.7%
ZTE 16.8 4.2 9.5 2.8 76.8%
苹果 16.2 4.0 8.7 2.6 86.2%
其他 133.4 33.2 92.8 27.3 43.8%
总共 401.4 100.0 340.5 100.0 17.9%
(3个打分, 平均:5.00 / 5)

英特尔:赔你15亿算了;Nvidia:反正我早就不做你那块了

image

      2011年1月10日,英特尔今天宣布与Nvidia为在2009年开始的官司达成和解,在未来五年内INTC将向NVDA支付15亿美元,两家公司并在使用对方专利技术方面达成协议。这对于Nvidia的损益表无疑是利好:Nvidia声称这笔银子在未来五年内,能让其每年年度净利润增长29%。五年15亿美元,对英特尔而言不是什么大钱。这笔钱实际上是英特尔为自己掀起的官司风波而买单寻求终结。

      2009年英特尔状告Nvidia侵权生产兼容Intel技术的芯片组。而很快Nvidia提出反诉讼,认为2004年两家公司达成的彼此使用对方技术的协议中已经包括了该授权。

      两家公司此后都没闲着。Nehalem灭了北桥FSB,英特尔逐步把芯片组功能整合进处理器;1月3日Sandy Bridge出场,连图形处理器也整合进来了。而Nvidia在2009年停止芯片组开发,只继续提供兼容老旧型号英特尔处理器的芯片组,当年那一把裁员哀鸿遍野;而Tegra项目组继续夜以继日卧薪尝胆。各有各的战略,不过在竞争激烈的处理器市场,两家公司都看准了消费电子市场的大潮,特别是移动与便携设备的需求。英特尔希望从桌面走入移动,并且在处理器中集成图形技术;而Nvidia则一直试图在GPU之外打入CPU市场,GP-GPU、CUDA、高性能计算、Project Denver,一个接一个。image这15亿美元的和解,英特尔阻止了Nvidia生产兼容X86指令集的CPU,算是阻止了第二个AMD的出现。但是Nvidia早就决定上ARM大船了。

      2008年和2009年是Nvidia很艰难的两年,坏消息似乎永远符合墨菲定理,要来都一起来,股价最低泻到7美元上下,人也砍了一拨又一拨。不过似乎从天河一号采用Nvidia GP-GPU Tesla的消息后开始,过去两年的投入都开始得到回报。今年拉斯维加斯的CES几条重磅消息都与Nvidia有关。Project Denver正式亮相,Nvidia高调杀入CPU市场专注移动设备;基于Tegra 2的SoC出场就得到几家大厂背书:智能手机市场上,LG Optimus 2X,Motorola Atrix 4G and 和Droid Bionic都将采用Tegra2;平板电脑上,Android tablet  release Honeycomb选用Tegra2作为reference SoC,摩托罗拉在CES推出Xoom平板电脑就使用Tegra2双核处理器;NEC和DELL都亮出了基于Tegra2装Android2.2的600克重的7寸笔记本;最后一个重磅消息,微软宣布Windows 8支持ARM平台。一系列好消息让NVDA的股票在几天内飞涨30%。

image       官司的和解,对英特尔不算利好,而对Nvidia则是重大利好(“标志着Nvidia新时代的到来”,Nvidia CEO 黄仁勋语)。Nvidia反正早就不做芯片组了,银子落袋,还在CES大出风头(“几乎无处不在”,某分析师云)。股市也这么说,今天收盘INTC小涨三分钱报收$20.69,NVDA涨76分(3.8%)报收$20.63。盘后15亿美元消息公布,INTC只跌了一分钱,而NVDA再涨4.7%,达到$21.6。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提Nvidia CEO黄仁勋同学(Jen-Hsun Huang)。Tegra项目从2005年开始,多年来叫好不叫座,拿了很多design award却带不来利润,在公司内地位微妙。黄仁勋对Tegra始终如一的支持是Tegra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2008年和2009年,这位同学也一直坚持拿一美元年薪,虽然是个样子,但也算“共体时艰”。生在台湾,受教育在美国(俄勒冈和斯坦福),黄仁勋也是硅谷为数不多的华裔总裁之一。按照他的规划,今后Nvidia显然要以高端GPU为基本点(低端GPU市场将被英特尔和AMD的集成战略统治),两手狠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显然是以SoC和CPU为基础的移动平台;精神文明嘛,笔者认为可以把高性能计算归到这里。

(11个打分, 平均:5.00 / 5)

Google的Chrome OS发布会视频

12月7日,谷歌高调宣布Chrome OS和上网本CR-48 。Eric在谷歌的官方博客里也是大势宣传Chrome OS和云计算的未来:With Chrome OS, we have in development a viable third choice in desktop operating systems. Before there was no cloud computing alternative—now we have a product which is fast, robust and scalable enough to support powerful platforms. It’s something computer scientists have been dreaming about for a very, very long time. The kind of magic that we could imagine 20 years ago, but couldn’t make real because we lacked the technology. As developers start playing with our beta Cr-48 Chrome OS computer, they’ll see that while it’s still early days it works unbelievably well. You can build everything that you used to mix and match with client software—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 capacity of the web.

(3个打分, 平均:4.67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