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视听技术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没有打分)

当幸福来临时——一个国际米兰球迷22年的等待

image

      看标题,写在这里似乎与弯曲评论全无关系。不过IT人中的球迷着实不少,而且不乏高级写手。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人记得老榕,和他1997年11月2日在新浪体育沙龙发表的看球感想《大连金州没有眼泪》?那是中国国家队队梦断金州后最有影响力的一篇球迷感言,那时候,甚至新浪体育在线还都叫做四通利方在线。

      老榕叫王峻涛。他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名气可能没有球迷中大。不过,当年B2C起步的时候,他创办的8848,my8848以及和西单商场后来合做的igo5在业界无人不知。

      扯远了,高飞也是球迷+IT民工。我是1988年开始关注国际米兰的。很多时候第一次就是那么的“特别”。那时候从一期《海外星云》上首次看到关于蓝黑军团的介绍,就开始关注这支球队。22年居然也就很奇怪的,一直没有变过。看球的人估计都已经知道这22年,我和所有国际米兰球迷经历过的心情了。

      三驾马车之后,所有国际米兰球迷都等待了17年才看到下一个意甲冠军。2007年那时候觉得等来了联赛冠军,已经很满足了,没想到三年后,淘汰赛中一直被当做下狗(under dog)的球队一路横扫欧洲,灭掉西甲冠军、英超冠军和德甲冠军,获得国内国外三冠王。本来重回欧洲之巅的历程我还是有耐心也准备等待的,就像过去22年一样的等待。但是幸福来临得太迅速,以至于自己都无法相信,或者说自己曾经幻想过的激动没有出现,只是无比镇静的喝光手里的啤酒,拍拍身旁一起看球的已经开始有啤酒肚的大学同学,说,哥们,你作为AC米兰迷欺负了我多少年,今天呢?

      这种心情我自己很奇怪,就好像别人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会一直倾心国际米兰。过去那么多年来那些陨落的巨星、失败的尝试、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的球队、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希望的球迷,象潮水一般穿过记忆来到面前。

      博格坎普,索萨,萨莫阿诺,德约卡夫,他们会为今天的胜利高兴的,尽管他们曾跌入黑洞。

      巴乔,巴蒂,大罗,他们会感到欣慰的。

      霍奇森、西蒙尼、库珀,他们会为魔力鸟完成他们的事业而高兴的。

      98年4月26日对尤文图斯,看到罗纳尔多被尤利亚诺撞倒在禁区而在电视机前和我一样大骂的人,他们今天多半也跳起来了,不过是欣喜的。

      02年5月5日和罗纳尔多一起落泪的球迷们也许今天也在落泪。

      03年欧冠半决赛之后看到萨队和科尔多巴失声痛哭而心碎的人,今天可以放声大笑。

      06年梦断情歌球场后低落到沮丧的球迷们,今天可以一扫阴霾。

      还有我们的头号球迷,莫拉蒂。这个17岁就随着父亲老莫拉蒂一起见证过国米上次登上欧洲之巅和世界之巅的球迷,终于在这一刻和父亲捧着奖杯的身影有了交集,我们都知道国际米兰对莫拉蒂这个姓氏意味着什么。

      20多年的时间太长,17年的无冠等待太煎熬,已经磨光了球迷青春的棱角。回头看看自己的蓝黑球迷生涯,几十年如一日的喜欢一支陷入低谷的球队,年复一年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和她一起低落一起高兴,实在是一种很奇妙的感情。

      这种感觉在98年最有希望冲击冠军的那年失利,罗纳尔多随后受伤的时候,我的解释是,球队就像自己的孩子,蓝黑色就是孩子的皮肤。哪怕别的孩子成绩比他好,你还是会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年复一年的等待,希望他成长。

      而在随后的数年间,无数曾经的球迷再也忍受不了“球星黑洞”,“欧冠黑白照”之类的嘲讽,愤然离去。在丧气中坚持,或多或少的,球迷情不自禁的从国米的奋斗中看到了自己依稀的影子。跌倒、爬起、受伤、抚平、再战、成功;这种时候国际米兰也许对我而言不再是一支普通的球队了。我曾经经历过的、和即将经历的、和自己不愿经历但是可能不得不经历的,都被寄托在这支球队的奋斗中了。惟其如此,对于一支球队的感情才能如此深厚深沉——我不会再为“鸡迷”而反唇相讥,而是笑笑,来年继续看。因为球队的征途上奋斗的依稀是自己的影子,我为什么会不陪着一起走下去呢?

      今年国际米兰的三冠王无疑是意大利球队所能达到的顶峰。但是顶峰也意味着下坡。穆里尼奥去了皇马,来年的国米大帅不知道是卡佩罗还是希丁克。所谓气数,实在太过玄妙,“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今年你在顶峰, 明年后年也许就成了看客。所以球迷还是报着平常感恩的心来铭记这份回忆吧。高朋满座,切莫昏眩,曲终人散,也莫孤独。

      谨以此文献给自己疯狂爱着国米的青葱岁月。希望和我一样从三驾马车时代前后开始喜欢国米的老球迷们,即使忙于家庭事业无暇看球,也能对国际米兰重返欧洲之巅会心一笑。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下一代的地图技术在微软而非Google

(6个打分, 平均:5.00 / 5)

生物进化全过程:3.5 Billion Years Ago…

(8个打分, 平均:4.25 / 5)

云计算时代的硬盘 – Hybrid会成为主流吗?

本文是2010-5-25号的《最新云计算信息》,希望大家能喜欢!

 

由于SSD在读写延迟和IOPS(I/O Per Second)这两方面上与传统机械硬盘相比大概有三个数量级的优势,使得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对机械硬盘的前景产生了怀疑,觉得SSD将成为云计算时代的首选,并将完全取代机械硬盘,但希捷身为机械硬盘时代的王者,却还是保持着对硬盘的自信,并在近日推出采用Hybrid技术的2.5英寸Momentus XT系列混合硬盘产品,主要用于笔记本。

 

简介

Momentus XT系列硬盘目前有250GB、320GB以及500GB三种不同的容量配置,并在硬盘的基础上还加载了4GB容量的SLC NAND闪存和32MB DDR缓存。并支持名为“Adaptive Memory(自适应内存)”的新技术,这个技术可以自动地将频繁访问的数据移动至闪存存储区,从而使Momentus XT系列硬盘能在性能上有一定的提高。在价格方面,250GB、320GB以及500GB版本售价分别为107美元、115美元以及137美元。

seagate

图1.Momentus XT概念图(源自参[1])

 

技术特征

在技术方面,首先,Momentus XT系列在设计上采用Hybrid模式(图1),也就是在硬盘原有的32MB DDR缓存和500GB机械硬盘中间加入4G SLC NAND闪存用于存储那些需要被频繁访问的数据。而且在市场上已经有类似Hybrid架构的产品出现,比如企业级存储的EMC Tiered Storage(层次存储)技术(图2),它在原先的光纤(Fiber Channel)和SATA硬盘的基础上添加了Flash盘,也就是NAND闪存。这种Hybrid设计的好处是,通过添加NAND内存来降低访问延迟并提升总体的IOPS。

Disk Arch

图1.Momentus XT的层次图

Tiered Storage

图2. Tiered Storage的层次图

其次,Momentus XT自带“Adaptive Memory”技术,其实这种技术不论是在企业存储界,还是在民用界都已经出现类似的东西,在企业存储界,有EMC的FAST(Fully Automated Storage Tiering,全自动存储分层)技术,在民用界有Lenovo的TSi(RapidDrive)技术。

总的来说,这个Hybrid设计和“Adaptive Memory”技术已经有一些实现了,但是像这次那样以2.5寸硬盘形式大规模出货的只有希捷一家。

 

性能

性能测试方面
下图是Momentus XT系列硬盘测试数据,

read speed

图3. 读写速度测试数据(参[1])

在读的速度方面能达到90MB每秒,在写的速度方面能达到85MB每秒,但不内置SSD的Momentus系列在读写性能方面与其非常接近,它在读和写这两方面分别是86MB和76MB。

IOPS图4. IOPS测试数据 (参[3])

在IOPS方面,Momentus XT能达到116左右。

总体而言,和普通的机械硬盘(比如WD的Scorpio Blue 750GB)比较,在性能方面有大概60%的提升,但是和不内置SSD的Momentus系列相比,性能却没有显著的提升,估计是文件系统和产品缺乏优化这两个原因。

应用方面

根据StorgaeMojo的Robert Harris在一台2009初出台的MacBook Pro上面的测试数据来看,在启动Snow Leopard操作系统方面,使用Momentus XT硬盘的速度和使用之前普通硬盘速度基本一致,也就是45秒左右,但基于SSD的MacBook Air却能在15到20秒之间完成启动。而在启动应用方面,Momentus XT硬盘表现非常好,虽然第一次启动应用的速度和之前差不多,但是在第二次启动速度上有极大地提高,比如,Word从第一次的12秒减少到第二次的3秒不到,而Final Cut Pro从从第一次的45秒减少到第二次的10秒。

 

比较

下面是我的粗略总结,而且数据也不是很精确,但是应该能给大家一个大致的印象。

SSD(SLC) 普通机械硬盘 混合型
读的速度(每秒) 200+MB 70MB 90MB
写的速度(每秒) 180MB 70-MB 85MB
IOPS 1000+ 60 120
市场价格(每G) 60元 1元 2元
最适合的场景 OLTP 保存数据 日常应用

表1. 对比表

 

在未来预测的方面,StorgaeMojo的Robert Harris非常看好的模式,他觉得Hybrid模式能以接近硬盘的价格提供比较不错的性能和硬盘的容量,而且还在各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当希捷开始大规模生产Hybrid模式的硬盘时,但他也觉得基于Hybrid模式的硬盘现在还没成熟到可以用于RAID。我个人也比较看好Hybrid模式,因为它的使用方式上完全继承传统硬盘的方式,所以对用户而言,可以认为它是透明的,但在性能方面,特别是在IOPS方面和SSD相比差距是相当大,而且在各方面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操作系统都有待优化,所以我个人觉得Hybrid模式不错,但离真正的主流还有很远。

 

参考资料:

  1. 希捷Momentus XT 500GB硬盘性能测试
  2. Seagate gets hybrid SSD/HDD right
  3. 集成ReadyBoost 希捷推出2.5寸Momentus XT混合硬盘
(1个打分, 平均:5.00 / 5)

云中的辽军

(4个打分, 平均:3.00 / 5)

关于“信任”的一个深入探讨

什么是信任?信任有什么属性?信任 – 的确是网络安全的一个核心概念。关于这个概念有很多讨论,可是很少看到有准确的定义或者较为深入的探讨。ISECOM的Pete Herzog做了一个漂亮的工作。他给“信任”定义了十大属性,尝试使用数学、数字的方式来定义、测量信任。这个工作酷不酷?

Pete之前有个很著名的项目 – OSSTMMOpen Source Security Testing Methodology Manual)- 一个很棒的项目。Pete现在的头衔是ISECOM(Institute of Security and Open Methodologies)的合伙创始人和MD。下面是ISECOM的概要说明: 阅读全文»

(没有打分)

城域网系列 – 7:FMC 决战城域网(3)- 又见ATM

2、 ATM
ATM在历史上为我们遗留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并且这是一个FMC的网络,通过AAL1/2/5来承载语音和数据,同时接入3G移动网络、早期宽带接入ATM DSL系统和enterprise专线,覆盖范围从接入到城域,甚至CORE,这里CORE主要是移动的CORE,固网的CORE还是IP路由器。可见ATM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很好的FMC网络,功不可没,只是现在人老珠黄,没人待见,成累赘了。在新的FMC下,具体如何处理,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如何处理ATM,总体上还是成本问题。ATM的最终命运是彻底退出历史,但以什么样的速度推出成本最低,不同的地区的运营商是不同的,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ATM设备的数量:ATM网络本身的设备数量有限,但ATM DSLAM设备数量就不好说了,对ATM设备数量比较多的运营商,并且IPTV也不火的地方,并不急于把ATM DSLAM换掉,所以可能也因此保留一小部分ATM SWITCH在ATM迁移中使用。
(2)ATM客户的数量,对于residential的DSL modem,换成IP DSLAM很多不需要改变,但是对于ATM专线类业务,换成IP后就需要改变了,这个改变,设备成本不是问题,但是在发达国家,OPEX可能是很麻烦的事,所有就有保留这部分客户,运营商自己做ATM迁移的需求
所以在ATM网络和业务比较发达的发达国家的运营商,采用ATM迁移方案的可能性较大;
在ATM网络和业务部署数量有限的非发达国家的运营商,彻底抛弃ATM,全部换成IP/ETH的可能性就较大。
后面介绍ATM迁移的方案,主要针对需要做ATM迁移的运营商
(1)ATM透传:主要是PWE3和本地ATM交换技术,前者是通过PWE把两端的ATM连接起来,这种情况,有时为了减少业务迁移的工作量,有时只是通过本地交换,把部分流量保持在原有的ATM网络中,另外带宽需求量大的业务放到IP网络,比如TDM还保留在ATM网络,数据业务迁移到IP网络。在通过PW做ATM语音业务的时候,有类似的入PW和出PW的时延控制问题,一般是buffering和shaping处理,在细节上,还有ATM交换时VPI/VCI值的修改问题
(2)ATM IWF:这个技术主要是解决ATM和ETH间互通的问题,ATM CELL/FRAME和以太的VLAN(一般是QINQ)做映射,这个主要用于ATM DSLAM和IP BRAS互通问题。IWF本身是个复杂的三角关系:FR、ATM、ETH,包括FR/ATM、FR/ETH、FR/ATM、甚至FR/ATM/ETH,主要是FR/ATM和ATM/ETH,当然更多的是ATM/ETH,此时主要是对IPOEOA和PPPOEOA,对于没有E的,需要人造一个MAC header,这个比较麻烦,也比较少用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节省本地资源和方便配置,一般会要求支持多个信元封装成一个IP packet的N:1、多个VP/VC进入一个PW的N:1以及批量配置等
在海量终端的处理上,为了opex saving,一般终端的配置,比如PVC配置参数是相同的,此时对终端最近的汇聚设备,就需要支持local的mapping或者translation

ATM其实真是一个好东西,就这么完了,感觉怪怪的,下一章讨论一下3G的IP化和LTE

(2个打分, 平均:3.00 / 5)

网易 。CEO 。丁磊

(没有打分)

第二届云计算大会的几个亮点

不知不觉,第二届云计算大会已经闭幕了,我也从北京回到了上海,关于大会具体的新闻和资料,大家都可以在csdn大会官方站点上找到,我就不在这里重复,本篇将主要介绍大会的几个亮点。

 

热情的观众和激情的讲师

当我走进会场的时候,我真的有点吃惊,因为居然有这么多人参加一场收费上千的会议,看来大家也和我一样对云计算非常重视,希望能在今后有所参与。还有,台上的讲师已经不再像去年那样以介绍”什么是云计算为主”,而是重点介绍各种技术和产品,同时他们也对中国的云计算事业充满着信心。

 

李德毅院士关于云计算安全的论点

李德毅老师的演讲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激情”,也让我不得不联想起《美丽心灵》中那个老头。虽然李老师的演讲我也只听了一点,但是他对云计算安全的论点却让我影响非常深刻:首先是关于个人方面,李老师的论点是“只要你东西上网了,也就没有隐私,所以你就不要让那些东西上网”。其次是关于企业的,李老师的论点和我基本一致,最关键的是信任,也就是说其实云计算安全不仅在技术上是一个挑战,而且在信任方面更是一个挑战,所以企业需要找一个它所信任的云供应商。同时云供应商会比企业更重视安全这个问题,因为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它们的信任度将大损,如果它们连信任都没有,那些云计算厂商只有破产这一条路。

 

张亚勤的Video

张老师的演讲其实很普通,而且很多内容已经属于“老生常谈”,但是演讲之后的一个关于云计算的视频却让在场的众人非常赞叹,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请点击。除了这个视频,微软去年还有一个名为“Office 2019”的视频也同样惊艳,链接在

 

移动的”大云”计划

谈到移动的“大云”计划,虽然在整个计划包括的东西都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但是这个计划在规模方面决定对得起它那个“大”字,因为它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海量数据仓库,分布式计算框架,集群管理,云存储系统,弹性计算系统和并行数据挖掘工具等,而且整套系统能支持千台服务器的规模。虽然这些系统都有很多开源实现可以借鉴,比如Hadoop,Xen和HBase等,但是如果要支撑这些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肯定是需要一群非常有质量的工程师,而且我个人也非常担心移动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在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遇到一位移动研究院的项目经理,和他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也给了我肯定的答复,让我放心了很多。

Chrysanthemum

图1.  移动“大云”的发布会(图来自csdn

 

华赛的云计算产品

华赛真不愧是源自“华为”的企业,他们推出的云计算产品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功能上,都非常出色,其中有两个产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其一是关于邮件的云安全服务,也就是在公司的邮件网关前面加一个放置在云中的代理来scan那些通过的邮件,来确保邮件的安全,而且经过与一位华赛员工在延迟方面进行了讨论,他说,加上这个代理,只会增加毫秒级的延迟。其二是集装箱数据中心,也就是将服务器和网络等硬件设备以集装箱的形式交付给用户,虽然我不确信他们在技术上面是不是有突破或者是否是已经在集装箱数据中心方面接近微软的水平,但是他们至少在形式上已经差不多了,所以他们值得肯定。

 

电信的e云手机

我在中国电信展台上,看到关于e云手机的介绍,这个技术就是通过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安装一个云插件,来使很多应用都具备云的能力,比如能同步类似通讯录这样的数据和远程更新软件等。当然,对于这个技术,我一个很大的忧虑,那就是这个云插件在开发的难度和工作量都非常大,这个问题我也和一个e云手机的工程师进行了沟通,他也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所以他们准备一步步走,也就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做,现在应该已经在BREW平台上实现,下一步应该是Andorid,希望他们能一路做好。

 

除了上面这些亮点之外,还有许多小公司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比如代理Salesforce的软通等。

最后,我非常期待明年的第三届云计算大会,希望越办越好。

(4个打分, 平均:4.7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