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 。开幕式 。视频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没有打分)

MIPS要进入mobile市场?!

移动终端真的是一个重要的市场,而且随着智能手机都出货量加大,将会越来越重要.最近一阶段发生的事情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一件事情是联想的乐phone要 pk iphone.虽然在弯曲不为人看好,但是至少表明了联想看到了这个市场.另外,hp 12亿美金收购mobile没落厂商palm.当然看到这一个市场都不仅仅是联想和hp,还包括MIPS.

4/19日,MIPS CEO vij 在接受EETimes采访的时候透露,在亚太地区,将会有一个主要的 AP/BP 厂商会授权MIPS的core. 不过他没有透露这个厂商是谁.他说, 这家厂商同时授权了ARM和MIPS,然后在将来3G的mobile AP/BP芯片中,将会使用MIPS的core而不是ARM CORE.

根据Gary Mobley,Benchmark的资深分析师分析,在2011年左右,MIPS将会在手机基带芯片中占有2%到4%的市场占有率.虽然听上不不多,但这可是一年有100亿美金的市场. 另外,MIPS 10财年季度报告显示,其这个季度有1750万美金的营收,比上一个季度增长15%. 新任CEO的第一份成绩单看上去不错.

那么MIPS对于mobile这个市场,有什么策略呢? vij说,有两个原因使得客户会转换vendor:不同的服务和价格.他指出了相对于ARM,MIPS可以为客户提供的价值.
(1) MIPS不仅仅提供32bit的core,还有64bit
(2) MIPS提供multithread
(3) MIPS同时提供sigle core 和 multicore
(4) MIPS可以提供不降低性能的code compression

根 据vij 透露的消息,可以表明,这个客户要授权的core应该是34K或者1004K,因为34K/1004K是MIPS支持多线程的core. 其中1004K是支持多核的core.另外MIPS在一年多以前启动的MIPS ANDROID移植对于其进军mobile phone战略是一个重要的支持.可以说,这也是前任CEO所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 至于这家亚洲的Mobile 基带厂商是哪一家,我们静待一段时间后的宣布吧.

EEtimes英文文章链接

(没有打分)

NASA 。太阳风暴 。4月21日


(2个打分, 平均:3.00 / 5)

霍金 。宇宙奥秘

(4个打分, 平均:3.00 / 5)

云里雾里云计算 【结束语】

【结束语】

一篇好的论文,总是能引发很多思考。

拿到这篇“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一口气读完,已经午夜以后。第二天上班路上,想想又觉得不对,似乎文中有些观点未必让人信服。晚上重读,发现先前自己的理解不准 确。又过了一天,再次觉得文中的确有商榷之处。如此反复。

Google式云计算之所以吸引人,在于穷人也玩得起。凑几台廉价的PCs,再弄一两个网络交换器(Switch),就可以动手实践了。麻雀虽小,五脏却俱全。

云计算到底好不好?毛主席早已有答案。毛主席语录如是说,梨子甜不甜,咬一口就知道。

Cloud
Courtesy http://sylt.zhifu.gov.cn/UploadFile/2009-1/20091421464276024.jpg

【全文完】

(6个打分, 平均:4.83 / 5)

马云对80,90后的鼓励

(6个打分, 平均:3.50 / 5)

城域网系列 – 5 ALU新ME的前世今生(MPLS/TE)

最后讲一下MPLS/TE,这是整个MPLS网络架构基础,但是以技术为主,涉及业务较少,所以放在最后提一下,这个技术完整的本身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李(劲松)大师的MPLS江湖恩仇录才会那么受欢迎和推崇,这个复杂糅合了OSPF/ISIS/BGP这些复杂的路由协议,以及跨域等等,虽有意思,但不好玩,当然有很多书讲这个东西,我基本上没怎么看过,因为我曾经看的时候我还不懂,很糊涂,所以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所以有限的知识都是在有限的实践中的一点积累

先简单说一下MPLS,为什么要MPLS,是因为路由域和量不断增大带来的麻烦太多,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路由域的问题,一个是IP QOS没有面向连接的问题。大家就想减少这些麻烦,方法是借鉴传统的面向链接的技术,增加面向连接的QOS;减少路由在核心域PE/P上的扩散,把承载和接入的路由分离开,这个和ATM很像,所以早期主要是从ATM交换机开始做MPLS,当然,现在早就完全脱离了ATM。MPLS面向连接的QOS和减少路由的好处,认可程度有限,以致早期那么多FEC,后来还是只剩下基于路由的FEC了,MPLS之所以能发展得那么好,在早期就是得益于L3VPN这个killer,虽然因为路由域的原因带来了复杂的三个option的inter-AS,但瑕不掩瑜。L3VPN有效的隔离了路由,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在现在仍然是主流的VPN技术,至于面向连接可以带来的QOS的好处,并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也很少有人去关心什么L-LSP/E-LSP的区别

在MPLS获得成功好,大家在考虑路由优化的问题和MPLS原来没有解决的面向连接的QOS保证问题,所以TE技术很快就开始和MPLS融合,称为MPLS TE
如何定义MPLS TE?我的定义是MPLS TE是一种提供精确路由控制下的面向连接的QOS保证的具有HA的技术。三个特点:
(1) 首先是提供精确控制的路由路径,之前的IGP/.BGP包括基于路由的LDP,只能根据有限的几个路径metric控制流量的路径,最多强制做一下PRB,这种路由架构在复杂网络情况下会出现左支右绌的情况,使路由CCIE成为这个时候的抢手货。TE首先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引入动态的带宽参数已经更多的链路属性,比如链路的color,比如C的SLRG来防止光纤共bundle问题等,在这个功能上,在实际的路由规划中的一些场景确实是需要的,因为我们在做路由规划的时候很难做到精准的未来预测,所以在网络建设完毕后的运行中就可能出现要做一点点优化,这在一个复杂一点的路由metric设置中,更高metric是非常麻烦的事,路由是路由器的基础,这个一点点变动都可能产生不好预料的蝴蝶效应,客户希望是这个变动的影响越小越好,要可控,而TE正好提供的这个功能,当然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尤其是控制平面,需要对IGP做TE扩展,需要新的路由计算模块,这对已有路由是一个大手术,不是小手术,医保福利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像这种手术就不在医保范围,免费的午餐是有限的,支持TE设备的价格当然要和不支持的有区别,客户要考虑是否值得吃这顿不免费的午餐
(2) 面向连接的带宽保证:MPLS提供了面线连接的路由,但在提供真正的有QOS保证的连接上是难以继续发挥作用的,所以TE来了,方法就是在建立TE TUNNEL/LSP的时候在每个经过的节点进行带宽申请,选择最合适带宽需求的路径建立tunnel,那么此时是否还需要做QOS调度的保证呢?需要的话要到什么粒度呢?还是需要的,当然如果做到每个节点上的每个tunnel都做QOS调度最好,但实际实现中,可以不这样做,只在PE节点的ingress做基于tunnel的QOS,而在中间P节点还是做differ-serv,因为在带宽请求的时候对中间节点已经对申请的带宽类型做了处理,所以可以保证这种类型带宽的的质量。在这种带宽模型处理中,有3个基本型还有一些变种,比如俄罗斯木偶什么的,次次记次次忘,可见TE的这个特性实际应用有限,这个模型的复杂不一定是大问题,重要的是不好处理TE流量和非TE流量的带宽共享问题,当然全业务TE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要提供这样精确的带宽保证,还是要付出带宽效率的代价,并且带宽的限制条件,对路由的灵活调整,尤其是手动调整,又带来很多麻烦,当然,如果有一个非常好的网管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TE作为美妙的技术,在商用之初是很少去考虑网管问题的,这是思科给IP定下的通病,即使现在,在TE这个特性方面,也没有很好的网管,这个特性,是TE三个特性中最不常用的一个
(3) 最后一个是TE的HA功能,主要是FRR和hot standby,FRR用于解决局部的可靠性:链路/节点,可以自动也可以手工,各有利弊。Hot standby用于解决E2E path的可靠性,比如路径上有同时两个故障的时候,一般来说是非常罕见的,还有TE protection group做TE隧道间的保护,功能和hot standby类似,区别是这里的备份是TE TUNNEL间的备份,以为着备份隧道是可以有带宽保证的,而hot standby是基于一个TE TUNNEL内两条LSP间的备份,备份LSP可以做路由约束,但不能有TE的带宽保证,虽然看起来TE protection group要美一些,但是因为消耗TE tunnel资源过多,已经一些比hot standby复杂一些的原因,比如一些实现需要MPLS OAM配合,还有上面提到大家并不CARE TE本身的带宽分配保证技术,所以hot standby比protection group用得要多得多。这里备份还涉及1:1和N:1,以及在hot standby的时候,如果对备份LSP做了explicit路径限制,那么在一些组网情况下还需要逃生路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TE的HA技术并不能提供头节点PE的保护,要做到这个,需要VPN相关的甚至CE相关的VPN可靠性方案,比如PW REDUNDANCY,VPN FRR, MC-APS, MC-LAG, E-VRRP等等,同时,快速故障检测BFD/OAM,也是一个必要的基础,那么整个方案部署下来,这一套东西是相当的累人,以致成了俗套鸡肋,讲多了都开始不相信这套方案的必要性了。所以这里,思科作为路由起家的在路由方面最强的vendor,较早的做了路由快速收敛技术,包括IGP/BGP/IP FRR,具体有增量路由计算、路由下一条分离、BGP独立选路、可选路由优先等一些内容,虽然也不那么简单但还是比上面简单了不少,当然,一些局限也必不可少:IP FRR的环路问题、性能在sub second级别、和LDP/RSVP同步困难、同样不能单独做头节点保护等问题。所以具体是用TE HA还是路由快速收敛,甚或同时支持,要具体对象具体选择了。里面还有一个LDP FRR的技术,用的更少,所以也没仔细去了解其来龙去脉,相比是不大好用,HA的东西太多了,影响大脑运作,索性忘了算了。
ALU新ME的核心部分终于完成了,累了,休息一下。
下一章收收尾,然后要谈点新东西了,别忘了最后的谢幕主角是why L3,希望能在2010年的上半年完成

(5个打分, 平均:3.00 / 5)

2010年度 中国网页防篡改软件大全

中国网页防篡改软件大全

排名依据根据“厂家名称”的首字母拼音,无特殊含义。
本图表仅包含网页防篡改软件,不含硬件WAF类产品。,
更新日期:2010年03月22日;
发布网站:www.cnciso.com、www.youxia.org
联系人QQ:55984512、175589438

厂家名称,产品名称,公司网址,联系电话

北京国舜科技有限公司
UnisGuard网页防篡改保护系统
www.chinaqch.com
400-696-8096

北京绿盟科技
绿盟WEB应用防火墙(主机版)
www.nsfocus.com
400-818-6868

北京速龙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速龙网站智能自动防护系统
www.slsoft.com.cn
010-82809450

北京智恒联盟科技有限公司
WebGurad网页防篡改保护系统
www.zhihengit.com
400-6765-208

北京中软华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HuaTech网站防护系统
www.huatechsec.com.cn
010-62191614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明御WebProtector网站卫士
www.dbappsecurity.com.cn
0571-28860999

济南黑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WEBSAFE网站防御系统
www.hibsec.com
0531-89225166

济南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
InforGuard网页防篡改系统
www.inforguard.com
400-618-6180

上海浦东软件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浦软猎鹰”网站发布安全保护系统
www.spsp-it.com
021-50802510

上海天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Guard网页防篡改系统
www.tcxa.com.cn
400-880-8292

无锡宝界科技有限公司
宝界xBorder网页防篡改系统
www.oursec.com
0510-81018130

PDF版本更完整,更新更及时!
文档下载:中国网页防篡改软件大全.pdf

(3个打分, 平均:3.33 / 5)

说说3G和EPS核心设备的硬件平台

最近再做产品平台演进规划,希望与各位同学聊聊,分析移动网络后续硬件平台。

在3G网络中,我们可以看到,H公司在RNC产品中应用了PARC平台,实现了单插箱28槽位密度,在近期进行的TD4期技术应标中,性能又进一步提升,IP接口卡升级为4GE光口,通道化STM-1接口卡升级为8光口,背板升级否?

Z公司在RNC产品中应用了通用的V3平台,每插箱17槽位,后出线方式,在TD4期技术应标中,性能也有提升。

但从这两个公司的硬件平台背板来看,都使用的为2mm连接器,这将限制了背板速率单通道1.25Gbps,那么后续的升级空间有限。仅能够作为接入网控制器这样的产品。

而E公司的RNC3810背板走线速率就更低了,据说在今年将推出EVO controller 8000,作为GSM和WCDMA的BSC和RNC的公共平台,可惜缺少信息,还盼哪位同学补充。

对于这些硬件平台,显然不能满足EPS系统中EPC各网元的性能要求,各公司的情况又如何呢?

AL采用40G-ATCA平台来作为MME,7750路由器来作为S-GW、P-GW;

MT采用40G-ATCA平台来作为EPC网元;

E采用路由器平台来作为S-GW、P-GW,而用私有的平台来做MME;

HW采用NE系列来作为S-GW、P-GW,而采用40G-ATCA来作为MME;

Z采用什么还未可知,ATCA可能性最大。

从各公司的平台应用情况看,40G-ATCA平台来作为EPC比较合适。

(2个打分, 平均:4.50 / 5)

云里雾里云计算 【17】商战与和平崛起

【17】商战与和平崛起

有人评论和平崛起,说可以归纳成两个尊重。尊重现有国际惯例,尊重现有国际秩序。惯例容易理解,法律,规范,标准等等的总称。秩序怎么理解?对方笑道,就是不要挑衅老大。但是对待老二老三,间或可以小打小闹,基本以和为贵。至于对付三甲以外,不妨正言厉色,晓以利害。

按照这种说法,云计算的前三甲,已经基本定型,分别是Amazon,Google和Microsoft。谋图和平崛起的后来者们,能做的是在尊重现有国际秩序的框架内,做一点拾遗补缺的工作,融入主流。

云计算平台还有什么拾遗补缺的工作呢?

1.   统一云计算数据存取的APIs和Protocols,打消客户担心被劫持的恐惧。

“云而上”一文提到,从2006年到2008 年,Amazon的EC2和S3平台对存储空间的收费,降低了20%,对网络带宽的收费,降低了50%。对于客户来说,这当然是好事情。但是反过来想想, 如果Amazon不降价,用户有什么反制手段呢?随着用户把更多的数据存储在云技术平台上,用户对于云计算平台供应商的反制手段越少,反制力度也越小。这 就是用户被劫持的恐惧。

如何打消用户对于被劫持的恐惧?办法是统一各个云计算平台之间,数据下载和上传的APIs和Protocols, 方便用户从一个云计算平台向另一个转移数据。

当然,统一APIs和Protocols的工作,取决于云计算平台寡头们的谈判结果。但是, 一旦达成了统一的APIs和Protocols,受益者不仅仅是云计算平台的用户,而且也为云计算平台的小供应商提供了机会。

2.  云的弹性与反应速度。

“云而上”一文反复强调,云计算的优势在于应付忽上忽下的流量,云计算能够提供伸缩自如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所谓伸缩自如,就是在流量暴涨的时候,可以扩张计算和存储能力,反之,在流量萎缩的时候,可以减少计算和存储能力。

问题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 迅速地扩张和减少?“云而上”一文给出的办法,是尽可能提早预测流量的变化,至于怎么实施,文章没有详谈。

或许更直接的办法,是尽可能快 地复制和取消虚拟内核的。譬如如何把Xen domains从一台机器,向另一台机器快速复制,或者取消已经存在于某一台机器内的Xen domains。

这两个办法,技术上都存在问题需要解决。技术的挑战,往往是后来者发展的机会。

3.  机器硬件的改造。

“云而上”一文援引资料,说直接与机器的memory交互,读写数据,速度很稳定,平均速度是 1355 Mbyte/Second。而向机器的硬盘写数据,速度不稳定,平均速度是 55 Mbyte/Second,而且有超过16%的机会,写硬盘的速度低于 9 Mbyte/Second。换句话说,硬盘的带宽只有内存带宽的1/25。

如何提高硬盘IO的带宽,成为热点问题。

“云而上”一文建议的解决办法,使用Flash memory替代传统的光盘。这意味着,传统的计算机硬件结构,将面临转变。

4.  安全问题。

“云而上”一文断言,安全方面不存在严重的挑战。我们觉得,这个断语可能过份乐观了。

如何防止云计算平台供应 商偷窥用户的数据和程序?“云而上”一文提出的办法是给用户的数据和程序加密,只有当用户自己读数据和运行程序时,才解密。

且不说加密和 解密导致的计算量增加,如何对加密的数据进行搜索?

美国第二大零售店,Target,把自己的网站托付给Amazon运营,实在是冒险的行为。

看来最可行的办法,是给每个用户分配相互隔绝的虚拟空间,譬如Xen domains。把每个用户的数据和程序,放在密室里暗箱操作。但是问题并不仅仅在于防范一个用户偷窥另一个用户的数据和程序,而是防范云计算平台的供应商偷窥用户的数据和程序。供应商具有每台机器root的权限,所有Xen domains里面的数据和程序,都在root的视野内。

所以,归根结底,是限制root的权限。但是这个工作,涉及对Xen的改造。或许,这也是后来者发展的机会。

5.  为企业构建私有专用云计算平台。

安全的问题不好解决,所以必然有潜在的云计算客户,希望构建私有专用的云计算平台。

后来者们开展业务的另一个空间,是做咨询公司,帮助这些企业构建属于它们自己的一朵朵小云。

6.  传统Database将面临挑战.

Oracle,DB2,MySQL 的设计,在扩展性(scalability)方面都有缺陷。Google的Bigtable,或者开源项目Hadoop/HBase,在扩展性方面有更大的潜力。

对于后来者而言,未必要全面争夺云计算市场。或许集中精力,深入挖掘Hadoop/HBase的潜力,也是不错的机会。

7. 内容为王。

云计算大战,各路诸侯逐鹿中原,一场混战以后,谁将是最后的王者?

或许,谁占有了更多的更好的内容,谁更有可能最终胜出。

只要网络带宽的发展跟不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Jim Gray的结论就依然有效,数据的处理应当放在离数据更近的地方。所以,谁占有了更多高品质的内容,就会吸引大家去挖掘利用这些内容,提供更好的服务。有了更好服务,就会反过来刺激人们把更多更好的内容上传到这个云计算平台。如此循环往复,形成正反馈。

Amazon正在游说美国政府,免费提供S3存储空间,保存美国人口普查等等大型数据。或许,Amazon的战略考虑,正是看准了内容为王。

(3个打分, 平均:5.00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