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系统虚拟化(3)- VMware vSphere 的简介

Sina WeiboBaiduLinkedInQQGoogle+RedditEvernote分享

这篇本来是准备按照官方文档照猫画虎,但是因为官方文档太过抽象并晦涩难懂,所以重新组织结构,另写一篇。

在上篇文章介绍了X86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之后,本篇将把重点对准X86虚拟化技术的领导者VMware和它核心产品VMware vSphere。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VMware就是X86虚拟化技术的代名词,不论是从客户端的VMware Workstation系列,还是服务器端的VMware Infrastructure(最近改名为vSphere)系列,都属于X86虚拟化技术的代表之作。而且估计VMware也知道“不进则退”的道理,所以其在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占据大半份额之后,VMware也已经做好向其他方面进军的努力,那么下面就和大家稍微聊一下VMware在发展方面的总体思路。

 

VMware 的思路

在VMworld2009大会上,VMware CTO Steve Herrod在提到VMware总体发展方向的时候,他主要提到了三个方面:

  1. vSphere,这系列之前的产品名称为 VMware Infrastructure,而且之前已经推出了3代产品,但在2009年初,为了烘托它的第4代产品在云计算所起的作用,将产品更名为“VMware vSphere”,同时官方也称其为Cloud OS或者VDC(Virtual Data Center)-OS。vSphere主要用于服务器端虚拟化,通过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多台虚拟机来起到服务器整合和资源优化等目的。本篇的下半部分将重点介绍vSphere。
  2. vCloud,是VMware的云计算计划,旗下有两个分支,其一是名为VMware vCloud Express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解决方案,其二是名为VMware Platform as a Service的PaaS(平台即服务)解决方案。
  3. VMware View,是VMware桌面虚拟化产品,通过VMware View能够在一台普通的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很多台(桌面整合率普遍为服务器整合率的两倍左右,一般为1:16)虚拟桌面(Virtual Desktop)来供远端的用户使用,这样做的优点是简化IT的管理,并节省了开支。

VMware Initiative

图1 VMware 三大战略方向(参【3】)

当然,在VMware产品库中还有客户端虚拟化产品的VMware Workstation,估计因为这块市场已经比较成熟的原因,所以Steve Herrord并没有在演讲中非常强调。当然除了云计算之外,智能手机也是业界另一个热门词汇,VMware也有一款名字为VMware Mobile的智能终端虚拟化产品,它的作用在一台智能终端上虚拟出多台虚拟机,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比如虚拟两台虚拟机,其一是用于打电话和玩游戏等个人事务,而另一台则是用于接入公司VPN,发Email和使用CRM等企业事务,通过隔离这两种事务并随时切换,来达到安全和方便的效果。

 

VMware vSphere

VMware vSphere 主要可被为两部分:其一是VMM(虚拟化管理器)部分,VMware ESX 4,其二是用于整合和管理VMM的VMware vCenter。下面是vSphere的架构图:

VMware vSphere

图1. VMware vSphere 架构图

 

VMware ESX 4

VMware ESX 4是属于本系列第一篇提到的Hyperviosr形式的VMM,是直接安装硬件(Bare Metal)上面,也称为“Type 1”。VMware ESX 4和之前VMware ESX 3.5/3相比,在功能和特性上有很多更新和扩展,其中最大的区别过于VMware ESX 4只支持64bit运行模式,所以其只能安装在支持64位计算的X86物理机上。除了ESX,VMware还推出了精简版的ESXi,ESXi与ESX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去除Service Console。还有,本系列常使用“主机”来表示装有Hyperviosr形式的VMM的物理机。

VMware ESX 4 主要有三方面功能:

  1. Infrastructure Service:就是VMM的功能,也是整个产品的基础。通过一个在物理机之上的虚拟层能抽象处理器,内存和I/O等资源来运行多个虚拟机。虚拟机能支持高达8个的vCPU和256GB内存,这样的资源配置能满足高性能应用程序的性能需求。还支持热添加功能,来向虚拟机热添加虚拟CPU、内存和网络设备,使应用程序能无缝扩展。
  2. 增强型的Infrastructure Service:除了基本的Infrastructure Service之外,ESX 4还提供一些增强型的功能,以更好为虚拟化服务,比如,VMDirectPath能增强网络和存储I/O性能,vStorage的 Thin Provisioning和Linked Clone这两个技术可减少存储空间达50%左右。
  3. Application Service: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VMware vCenter Agent,来将本机的管理和性能信息上传给VMware vCenter,同时还能根据VMware vCenter 发来的指示来协助执行诸如vMotion和HA这类高级功能。

VMware vCenter

VMware vCenter是用于VMware vSphere环境的管理程序,它作为管理节点来控制和整合属于其域的vSphere主机,其既可以安装物理机的操作系统上,也可以安装在虚拟机的操作系统(官方推荐)。在实现上面,它是基于Java技术的,后台连接自带的微软SQL Server Express,也可以使用Oracle的数据库,并可以使用其“链接模式”来集群多个vCenter来支持大量用户的访问。在通信方面,它通过vSphere主机内部自带vCenter Server Agent来与ESX进行联系,并提供API供外部程序和vCenter客户端调用。在扩展性方面,它支持很多第三方的插件。

VMware vCenter

图3 Virtual Center的架构图(参【2】)

基本功能

主要包括六项基本功能:

  1. 资源和虚拟机的清单管理:通过这个功能能够列出和管理这个vCenter的管理域内所有的资源(比如存储,网络,CPU和Memory等)和虚拟机。
  2. 任务调度:能够更好地支持那些定时或者立即执行的任务(比如vMotion),使各个任务之间不出现抢占资源或者冲突的情况。
  3. 日志管理:通过记录任务和事件等日志,来更方便和更安全地管理。
  4. 警告和事件管理:通过这个功能,能让用户及时获知系统出现新情况。
  5. 虚拟机部署:通过Wizard,上传vApp和虚拟磁盘等方式部署虚拟机。
  6. 主机和虚拟机的设置:通过这个功能,不仅能够让用户对一些主机和虚拟机的主要配置进行修改,而且还能对那些非常底层的特性进行设置,比如,是不是开启硬件辅助虚拟化。

高级功能

主要有七个方面:

  1. 在动态迁移方面:VMware 提供了vMotion技术,这个技术能够在无需关机的情况下快速地将一台虚拟机从一台主机上迁移到另一台主机,但是虚拟机的虚拟磁盘不会被移动,还在存放在同一个存储上,但是访问和使用这个虚拟磁盘的主机已经做了相应地改变。为了也让虚拟磁盘做相应地迁移,VMware在VMware Infrastructure 3.5版中推出Storage vMotion,通过这个技术能够在移动虚拟机同时,移动虚拟磁盘从一个存储移到另一个存储。
  2. 在资源优化方面:VMware提供了DRS(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分布式资源调度)技术,这个功能能在多个vSphere主机进行资源的优化,让每个虚拟机能找到其最合适的位置,比如,将一台虚拟机从一台资源紧张的主机迁移到另一台有剩余资源的主机。同时VMware也在VMware Infrastructure 3.5版中推出了DPM(Distributed Power Management),这个技术在DRS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虚拟机来减少和关闭多余的主机,以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
  3. 在安全方面:VMware推出了两大技术来推进虚拟机的安全,其一是推出VMsafe API,通过这个API能够像X射线那样检测虚拟机的运行状况,并能及时发现和拦截之前无法检测到的病毒、rootkit和恶意软件等,以防止其感染系统。还有,Checkpoint、IBM、McAfee、Symantec和TrendMicro等安全巨头已经推出了基于VMSafe API的产品,通过这些产品能为虚拟机提供较物理机或其他虚拟化解决方案更优的保护。其二是VMware Shield Zones,它主要起到防火墙的作用,可监视、记录和阻止vSphere主机内部或集群中主机之间和虚拟机之间流量,从而保证了网络的安全。
  4. 在容错方面:VMware Fault Tolerance是虚拟机“度身定做”的容灾技术,通过VMware的vLockstep技术来给运行中虚拟机创建一台Shadow虚拟机,并在这两台虚拟机之间保持同步,来保证所有应用程序的零宕机和零数据丢失,避免硬件故障,免去了硬件或软件等容灾解决方案的成本和复杂性。
  5. 在高可用性方面,VMware High Availability提供了相关支持,这个技术通过heartbeat连检测虚拟机的运行状况,如果一台虚拟机不响应heartbeat或者是宕机了,程序将让这台虚拟机在另一台有空余空间的主机上重启。
  6. 在备份方面,VMware推出了VMCB(VMware Consolidated Backup)技术,通过这种技术能够在没有安装Agent的情况下集中多个虚拟机的备份,这不仅能简化备份的工作,而且能减少由于备份而导致性能损失。
  7. 在应用部署方面,vApp是VMware最新推出技术,它可以将新的或现有的应用程序转化为自描述和自管理型实体,并容纳了一个完整的多层应用的所有组件,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行策略和服务级别。这项功能是基于开放式的OVF(Open Virtualization Format)协议。通过生成和部署vApp包能够非常方便地部署应用,并降低了相关的管理开支。

插件

主要有:

  1. vCenter ConfigControl可以为整个虚拟数据中心的各个方面提供基于策略的更改和配置管理,并辅以自动化的实施。
  2. vCenter CapacityIQ可以持续分析和规划容量,确保对虚拟机、资源池和整个数据中心提供最优的调配。
  3. vCenter Chargeback支持对企业成本和支出的自动化跟踪,使IT部门能够实时了解运营成本,并作为实体来运行。
  4. vCenter Orchestrator可以让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拖拉界面(无需编写脚本)实现运营任务自动化的定制流程开发。
  5. vCenter AppSpeed可以自动保证应用程序的性能级别。它能够监控最终用户对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将这些响应时间与基础架构中不同的元素进行关联,并触发修补措施来解决遇到的瓶颈问题。

vCenter插件的主要以模块的形式装置到vCenter进程中或者是以一台虚拟机的形式运行。

还有,除了这些常见插件,VMware还提供一些基于vCenter技术的管理程序,比如,用于自动精简配置的VMware Lifecycle Manager,用于应用程序开发的Lab Manager及用于应用程序部署Stage Manager和用于容灾的Site Recovery Manager等 。

 

本篇结束,下篇将关注VMware vSphere的核心ESX!

参考资料:

  1. VMware vSphere
  2. Introduction to VMware vSphere
  3. The Future of Virtualization: From the Mobile Phone to the Cloud
  4. 配图详解VMware VDC-OS各组件细节
(6个打分, 平均:4.83 / 5)

大宋龙芯刀片服务器 。曙光 。计算所

(3个打分, 平均:2.33 / 5)

山寨iPhone 。旧金山 。海关

【陈怀临注:中国人民真伟大。什么都伟大:-)。套用一个读者的话,除了图灵奖搞不定,什么都能搞定。。。Be proud of being a Chinese:-)】

(没有打分)

胡锦涛等领导人哀悼玉树地震遇难同胞

(1个打分, 平均:1.00 / 5)

新年政治经济展望:我看中国(之九)

这里就引发出房地产博弈中的第二股力量,就是推高房价的二手和三手炒家们。

这些炒家们,通常也是分为两种,一种是中产期的,姑且叫做房地产投资人士。一种是短期的,姑且叫房地产投机人士。投资人士,通常就是要么用自己的现金,把房子一下子吃下来,然后靠每月收租作为收入,或者通过一定首付,然后从银行贷款,希望可以用房子出租的租金,来抵销每月的供房欠款。

在美国,通常这样做的人,有私人也有公司,但是大部分是有专门的房屋投资基金,你投资人只要投资到这个基金,保证比存款要多的利息。然后人家基金由专业人士投资在房地产上,再请专门的地产管理公司来处理出租和维修事务。

对这部分的投资者来说,有没有物业税,影响比较大。如果没有物业税,人家一次性现金投资进来,然后不管风吹浪打,没有太多额外的支出。而一旦有了物业税,就会增加持有房屋的成本。当然这部分成本,肯定也是要转嫁到租客的头上。这样的话,你在出手购买房屋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这个成本对租金的影响,当然会对房价的上涨有拖拉作用。

对投机人士来讲,他们的目的只是短期地把房子拿到手上,然后等着价格上去,就立即转手。因此物业税对这些人,是没有成本上的影响的。真正影响这些人的,是房产销售税。如果你规定,在2年之内房产出售的话,税率是30%,超过2年,是20%,那么对这些人的行为影响比较大。

而以目前的情形来看,投资或者投机的二手和三手炒家中间,主力大概应该是以江浙一带发了大财的各类财主,通常舆论一概以温州炒房团概而括之。这些财主倒不是完全用自己的钱来炒,有不少是从民间各种集资贷款,加上自己的厂房和其他资产抵押的贷款等等,算是横扫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在这两年,因为外贸经营的大环境变差,不少外贸团也转战房地产。还有就是有名的山西煤老板,大概也是在2009年大举攻打北京市场。

因此在2009年开始,各地方政府的托房市政策,和报纸杂志上连篇累牍的关于对房市看好,由某些专家发表上海房价可以飙到多少多少万一平米的“预测”,最后就是大地王的频频出现,不排除都是地方政府和自己的地产商们为了出清存货而采取的抬市行为。

当然对中央政府而言,主要就是要控制银行系统在房市中的风险系数。而这一个二手和三手炒家,基本上是银行风险系数最小的环节。当然有读者会怀疑,光是靠这些人,是否可以托住房市软着陆?

其实除了这几个大集团之外,来自海外的热钱,也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入了场。这几家的钱加在一起,大概不会少于1万亿人民币。而这些资金对中国的各类媒体,尤其是财经媒体的控制颇为得力,通常是在喊房地产涨价最用力的时候,就是希望忽悠大家来接他们传过来的花的时候。

因此看中央政府的政策,一定是要看关键的入手处是在哪里。一个切入点就是强制地方各级政府,推出一些廉价和经济房屋,算是一方面拉缓总体房价的涨势,另一方面又对实际需要住房的人士们有一个交代。另一个切入点,就是要控制银行在投机炒家们的资金来源里的风险程度。新政策对二套房的40%首付的要求,基本上就是在这里落手。那么对银行来说,只有房地产价格下跌40%的话,银行才会出现贷款损失的坏账。

当然将首付推高,也会令二手炒房的投机活动有所减缓。从中央的角度来看,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房地产市场得到健康和稳定的发展,最好就不要疯狂涨价,也不要疯狂跌价。只要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博弈里面的各派势力,知道适可而止,人家也不是吃饱饭了没事干,要来趟这一汪浑水。

看地方政府的政策,如果地方政府开始停止对买房的优惠政策,开始有“理性”声音出现,那么也说明他们的存货出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倒是不排除希望房价有一个“理性”的回归,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你不冲下来一下,人家就没有机会再次入场,来享受下一轮上升的暴利。

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有人期望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崩溃,从而带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比如说《新闻周刊》和最近美国媒体热炒的话题,应该看做配合美国在中东未来的军事动作,防止这个地区的热钱流进中国而不去美国的针对性操作。

而中国的实际情况则是如果海外进来的热钱,可以四两拨千斤,引导到中国的农村和城镇建设,中西部开发计划,那就是一个好事。或者说中国学习美国的样子,把这些资金包装一下,转移投资在东南亚这个新的贸易共同体,那么希望用海外热钱来淹死中国的梦想,大概只能是黄粱一梦而已。

最可能的情况,就是通过国务院出台的政策,一方面拖住前一阵子抬升过高的房价,一方面趁机压制一下2010年第一季度的传统高额银行信贷。因此可以预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第一和第二季度,应该出现原地踏步、略有小步后退的情况。

(4个打分, 平均:2.00 / 5)

人类首架太空战斗机X-37B发射升空

(没有打分)

城域网系列 – 5 ALU新ME的前世今生(IPTV 2)

说到TV,也不得不说到大家的习惯,也许欧洲发达太早了,对TV并不十分感冒,尤其是某些国家。大家不会把很多时间放到TV上,而是很重视户外运动,而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东南亚的人民,似乎更喜欢看电视,似乎欧美的生活更绿色一些。
语音顺利的完成了IP化,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技术和政治障碍,所以看起来TV IP化也是顺理成章的,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巨大的麻烦,因为涉及到媒体控制和审查问题,中国特有的情况带来的政治障碍不在这里讨论,这里主要还是技术上的讨论,先看一看传统电视的优势。
1、 简单,从家庭电视终端,到操作,都非常简单
2、 质量好:频道切换快,在眨眼之间
传统电视的问题:真的是不好找
1、 主要问题是不能支持高清,但是目前高清的普及并不广泛,所以问题并不严重
2、 不能支持VOD等多种增值业务,VOD业务也不广泛,增值业务也不紧急
所以传统电视没有什么致命问题需要IPTV解决,对于成本问题,因为历史上通信和广播的网络就是独立的,也就是语音通讯用的电信网和电视的广播网,电信网因为在IP化,所以语音很容易就IP了,而电视网的成本实际上早已收回,只有维护成本,所以在成本上也不紧迫
对于集成度不够高的问题,一根线看但是,一根线上网,似乎大家也很习惯,没感觉到什么问题。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上IPTV?
其中一个来源是电视从模拟专项数字,那么此时使用了数字电视技术,这种技术除了可以用传统的电视cable网络传输,用IP网络也非常方便,并且能解决一些cable网络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triple-play的动人故事
从外表看,提供triple-play似乎很完美,一根线解决所有问题看起来也很好,但在实际的价值上却很难找到好的空间,这里电信运营商似乎更热衷一点,通过提供triple-play的业务吸引更多的用户,增加除了宽带,越来越枯竭固网的价值,一个是吸引广电的用户,一个是增强competitor竞争力。但是为什么火不起来,愿意有点复杂:
1、没有成本优势:目前电信的主要接入手段是以ADSL和ADSL2为主的电话线,带宽和到端局的距离密切相关,所以对IPTV的带宽支撑能力不足,在这支一些老的ATM DSLAM还没有被IP DSLAM替换的情况下,在固网投入VDSL/HTTH的动力和资金严重不足,没有剩余带宽的支撑,就难以更好的支撑IPTV的质量,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关于ADSL下的IPTV的质量,我接触到的IPTV没有太好的,比如FT;但是Ethernet/fiber方式接入的,就比较好,比如美国的verison,意大利的fastweb等
2、没有质量优势:在传统电视没有的频道切换问题和视频丢帧问题,在IPTV解决起来很难,数字电视也有有频道切换的问题,因为在1秒左右,让习惯传统电视的眨眼间切换,感觉很不爽,而IPTV加剧了这种情况,当然IPTV自然也会有解决方案,比如我最不喜欢的MS公司提供的IPTV系统方案。
3、复杂:终端比较复杂,听说过现在的STB说不支持Linux,都不好意思,还要能支持Java升级

IPTV有什么好?
1、 支持海量的频道和VOD,基于传统电视cable的数字电视也可以支持数字化的电视高清
2、 理论上所有的internet业务都可以搬到TV上来,但问题是,用户到底真正需要哪些?不知道

下一章我们讨论一下IPTV的具体传输方案

(2个打分, 平均:5.00 / 5)

云里雾里云计算 【16】政策的猫腻

【16】政策的猫腻

有人评论美国的科技政策,说自从爱迪生时代以来,美国每每发现一个潜力不错的主题,就像抛绣球一样,忽悠各路学界商界人力财力去钻研,去哄抢。这些人力财力,不仅来自美国本土,而且也来自全球各地。美国政府通常在幕后指挥,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通过公开的立法,以及暗地的操作,让美国本土公司机构和个人得到最大实惠,同时也留一点残羹剩饭给海外尝尝甜头,保持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  率先发现富于潜力的主题。从福特汽车,贝尔电话,通用电器,好莱坞电影,杜邦化工,波音/洛克希德航空航天,到Motorola/Texas Instrument电子,Intel集成电路,微软操作系统,思科网络设备,Netscape/Yahoo互联网相关产品,和Google搜索引擎。科技突破转换为商机的重大机会,几乎都被美国把持。

为数不多的例外之一,是移动电话。1980年代末,移动电话技术在北欧以及日本已经很成熟,但是美国迟迟不开放市场。直到1990年代初,Qualcomm和Motorola等等美国本土公司技术准备充分以后,美国政府才默许大规模开发本地移动电话市场。Nokia等等海外公司,固然能够在美国市场得到一部份利润,但是主要收入,还是留给了美国本土公司。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所以美国政府对待计算机和网络,明显与移动电话不同,没等到技术十分成熟,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全球抛出这个新绣球。先是Apple和 IBM两家美国公司饱赚了PC的利润,接下来微软和Intel又赚得盆满钵盈。

互联网原本是欧洲人的发明,问世不久,就被美国人抢过风头。当时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从技术到商业模式,都没有成型,美国人挥舞金融股市指挥棒,吸引各国资金,以风险投资为渠道,糜集美国,催生了一大批互 联网相关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股票一路疯长,又反过来刺激全球资金进一步向美国聚集。一转眼,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大批海外资金血本无归,但是这些资金所催生的技术与实物资产,却留在了美国。

互联网的潜力还没有挖晚,美国又开始忽悠生物基因和医疗药品技术。生物基因和医疗药品技术,从学术研究转化为商品生产的难度,似乎比计算机和网络更难。到目前为止,除了伟哥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以外,还有多少其它成功案例?但是去硅谷数一数,生物公司已经为数不少。这些公司以什么生存?答案,风险投资。美国人的魔术,依旧长盛不衰。

客观上来说,云计算算不上是一个特大的绣 球,但是架不住美国的热炒,现在已经成为全球IT业界的热点话题。

目前云计算商战战场是三国鼎立的局面。Google AppEngine面向广大网站客户。Amazon S3和EC2更在意托管电子商务,以及代理高性能计算。这两者的目标客户,基本上都是企业客户,包括小摊小贩。微软呢?微软的云端战略强调的是那个“端” 字。有理由相信,微软更在意个人用户。

IBM的处境有点尴尬。云计算本质上来说,对IBM的大型机业务是威胁。但是IBM奇怪地推出 Blue cloud战略。细细琢磨一下蓝云的技术内容,发现除了Tivoli这个监控系统以外,蓝云的核心,都依赖于开源项目。而Tivoli与云计算的关系,充 其量不过是个辅助工具而已。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技术,IBM为什么不唱反调,反而跟着别人后面起哄?“云而上”这篇文章给出的答案是,维护 客户关系(leverage customer relationships)。说来也不奇怪,IBM日益从一个硬件软件生产商,向服务与咨询方向转变。

一个当年主宰着计算机产业,一个当今仍然拥有人才荟萃的T.J.Watson等等实验室的IBM,在云计算这个重要的领域,却没有一如既让地担当起领袖的重 任。时过境迁,一声长叹。

(6个打分, 平均:4.17 / 5)

新年政治经济展望:我看中国(之八)

俺们先把参与高房价的博弈方,一个一个的理清楚。

在高房价博弈中,一个主要角色就是地方政府,尤其是城市一级的政府。在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分账中,确实有地方政府财政资源匮乏的问题。现在中国号称是中央集权国家,可是中央政府的税收,在账面上只是51%而已。而地方政府的税收是49%,比之号称非集权国家的美国,人家美国联邦政府的税收占了总税收的70-75%,而地方政府只拿了25-30%而已。

当然美国联邦政府的事权也多,比如说全民的社会福利和安保,就主要落在了联邦政府的头上。而中国的中央政府,如何把事权从地方政府的手上接过去,建立全国统一、可以跨省的全国社安和医保系统,应该是解决这个事权和税权不对应的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央政府在高房价上,不是一点责任都没有。这个责任,就是放任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免得自己要面对地方财力资源缺乏的问题。而如果你不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只是在高房价上发表意见,自然人家地方政府也会把你的话当成耳边风,而大家就当你吃饱了饭,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打的饱嗝而已。

对地方政府而言,土地财政的始作俑者的学习榜样,就是香港政府。香港的土地财政,基本上当年就是英国殖民者搜刮殖民地老百姓的政策。怎么说呢?香港政府通过抬高土地出让价格,保证了财政收入,然后就通过所谓高薪养廉,把大笔的政府支出派发给了基本上是英国人担任的政府和法院的高官们。然后再来个低税收制度,这个从香港收入低的工薪中产阶层的身上,榨骨吸髓的殖民政策就算是大成了。

而中国的城市政府们,把这一招学来之后,倒没有法子玩英国人的高薪游戏,当然不排除大家建立自己的小金库,然后时不时逢年过节的时候,发点补助,但是对为官者而言,这些政府财政的收入,倒是不少投资到了政绩工程中间去了。这些政绩工程,自然也是由自己的关系人马承包下来,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而且工程最后是真的有用,还只是铺了个面子,也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有的工程确实造福的乡民,有的工程就纯粹是胡天瞎地了。

因此试图用物业税,来彻底取代土地转让税,是一个改变的方向。当然即使只是部分取代,也会降低土地高额转让对最后房价推高的效应。

但是不要以为这个转变完成了,高房价就不会再产生。美国的例子,证明你要是想炒,还是可以炒上去的。

除了地方政府之外,第二个主要博弈手就是主要房地产开发商。这里俺指的不是那些所谓大房地产商,成天在报纸电视上发表谬论恶心人的那种。而是那些保持非常低的姿态,但是在自己的城市地盘里,和当地政府藕断丝连,心意相通,共同进退的那些地头蛇房地产商。

这些地产商的作用也是双面性的。一方面他们和地方政府一起做高房市,来个哥俩好儿,数来宝啊,俺赚钱,你升官,俺的钱包鼓了,你的政绩大了的共同游戏。但是这些地产商的造房运动,确实是为上游企业,比如说钢筋水泥,或者是中游企业,比如说门窗厨具,也为下游企业,比如说房屋装修设计,都带来不少增长。

而且由于这些主要地产商的钱,大部分是来自于银行,因而形成了任何以这些地产商作为目标的打击行动,会造成比较麻烦的连锁伤害。比如说打击主要城市地产商,自然就要动当地政府,会制造银行的大批坏账,而且还连带着上中下游的各种企业,都是殃及池鱼。

当然因为这些主要地产商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一旦当中央政府对房价问题,表示关注的话,这些人大概是知道哪些说法是虚张声势的空城计,哪些是正儿八经要推行的铁血政策。由于任何中央的政策没有地方上的支持,其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走样文章和虎头蛇尾的收场。而任何中央一定要推行的政策,就必须考虑到地方政府的顾虑,因此任何打击房地产价格的举措,肯定必须在中央和地方的讨价还价和互相让步之后,才可以得到实效上的推广。

那么中央在房价上的担忧是什么?中央的担忧,就是房市泡沫过大,导致中国的经济,比如说在2012年的时候崩溃。当然房市炒得太高,导致年轻一代,尤其是80后的城市未来的中流砥柱,出现生活困境,而引发社会不稳,也是中央的主要担忧。另外就是房市的崩溃,会否引发银行的坏账危机。

而地方上的担忧,自然是怕房市下跌,导致自己的财政金库缩水,引发景气危机。可是房价的上涨过快,显然会带来本地城市的经济竞争力的减弱,从而无法发展起来其他的拳头产业。

可是说中央和地方,在限制房价到一定的价位上,其实是有一定的默契和共识。那么地方政府的一个主要考量,就是如何帮助自己的伙伴主要地产开发商们,在房市控制政策出台之前,赶紧出货解套。

正如俺在《梦幻泡影》一书中,描述过的股市和房市一样,都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如果说中国的房市,尤其是几个大城市的房市,泡沫过大,自然是一定要主动打破。这个时候,该不该打破根本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这个传来传去的花,现在是在谁的手里。

对地方政府来说,房市该不该爆破,一是他们的自己人有没有脱身,二是房市的涨势有没有潜力。那么要看这一点,就要看地方市场上的主要地产商们出货状况,和房市接手的情况如何,和是哪些人在接手。

对中央政府来说,房市爆破当然不能爆在中产阶级的小年轻们的手上,不然的话,社会和谐就有大问题了。那么这个爆破点的选择非常重要,那就是不能把银行给爆进去了。

那么那种情况下,银行才不会给爆进去呢?就是那些不是靠银行贷款,来拿房子的人。这些人,不可能是靠政府关系和银行信贷来开发房产的开发商,也不可能是靠银行贷款来供屋的最终用户。

最好就是这些人,是那些现金很多,又可以用现金来炒房子,又可以承受一定损失的二手炒家。如果看过俺以前几篇文章的读者,大概都知道这些人是哪些人了。

(5个打分, 平均:1.80 / 5)

臆想“云计算” – 云伤害了谁?

image

此文名为“臆想”因为我不可能对于这么多的垂直细分领域都能够正确了解,但敢于写的原因是,毕竟搞挨踢多年了,基本概念有了解。因此画了一个小图,描述我心中的这些大厂在云计算之中可能的困惑,或许不完全正确,但是完全不正确的可能性也不大。

首先看看IBM,云计算就是用一堆破烂机器攒在一起来实现巨大的计算能力,就像电影中看到的,当年中国研发原子弹的时候,没有计算机的支持,于是很多“账房先生”拿着算盘同时开打,完成大型计算工作。因此一些原本大型机才能完成的应用,未来云计算有可能替代之。当然通用的云计算提供商可能无法提供计算天气预报这类应用的并行算法,无法完全取代大型机,但或多或少IBM的大型机会受影响。IBM也有云计算平台,但是规模能否和google和amazon相比未知,由于IBM在云端没有killer应用,我不看好。

再看微软,其看家法宝Windows受云计算影响显而易见,如果可以从浏览器中运行各种关键应用,何必在乎windows还是linux呢?微软也有云计算方案,据说但其方案强调云端和客户端都要计算,就是为自己的PC OS留一条后路。

三看Oracle,云计算现在看来还很难给用户提供关系数据库级别的API支持,但是只要有应用需求,自有龟谷牛人出来startup,多少分流Oracle的用户。

四看AMD/Intel,云计算的一个目的就是减少社会总体计算资源的浪费。例如个人或者企业自身的私有设备拥有强大的计算资源,但是利用率可能10%都不到。而云机房设备可以比较饱和的运行。什么叫做计算资源的节约?笔者认为实际就是CPU的节约。多数CPU的功能在少量的CPU上实现,且大家都不升级CPU了,利用云计算搞定难缠的东西,AMD/Intel可能受损(Intel肯定恨死云计算了)。

最后是Google、Amazon,必不多说了,真正的云的完全受益者。

(4个打分, 平均:4.25 / 5)